三问智慧城市:建设8年为何还在初级阶段?| 甲子引力

三问智慧城市:建设8年为何还在初级阶段?| 甲子引力,第1张

站在 科技 的角度,理解城市。

编辑 | 刘景丰

2021年12月4日, 科技 智库「甲子光年」在线上举办了2021「甲子引力」大会。当天下午的“大国制造”专场上,在洪泰基金合伙人/洪泰智造创始人乔会君的主持下,东华云计算董事长兼CEO郭浩哲、云从 科技 联合创始人姚志强、特斯联高级副总裁刘斌、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以及升哲 科技 产品副总裁付刘伟就“智慧城市智慧之路”展开圆桌讨论。

在与会嘉宾的讨论中,一个共识是,当下的智慧城市仍处于初级阶段,经过8年建设的智慧城市在有些地方仍不智慧的原因,是因为数据的不互通。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推动感知层建设,未来十年智慧城市的建设重点将是传感器;二是解决数据隐私问题;三是在机制上实现数据互联互通。

正如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董纪冬所言,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改变是从点和线开始的。这意味着,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仍将经历一个漫长的缓慢阶段。

以下为圆桌实录,「甲子光年」对部分内容进行整理:

乔会君: 大家好,这次是线上直播,向线上的观众、各位嘉宾问好,我是洪泰基金的乔会君,今天主持智慧城市论坛。

智慧城市这个话题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提,当时国内的华为、中兴走得比较靠前,另外就是几大运营商,这是第一波智慧城市的从业者。后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起来,新的技术在智慧城市领域开始有所建树、有所作为。接下来,每位嘉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公司,最关键的是我们这家公司在智慧城市这个行业里具体参与到哪些环节。

我们先从东华云郭总开始。

郭浩哲: 我是东华云计算郭浩哲。东华云在智慧城市领域耕耘8年时间,是智慧城市最早的一批参与者。现在是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商,擅长智慧城市的统筹建设,在部分产业专题上有非常多的积累,像数字广东、一部手机游云南、长沙超级大脑、南宁的 社会 治理,还有乡村振兴以及文旅领域的案例我们也在参与,是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能力和经验的载体。

姚志强: 我是云从 科技 的姚志强。云从 科技 是2015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公司,最早我们做的是单点人工智能技术,也就是人脸识别等。随着人工智能进化,还有我们在行业中的耕耘,逐渐从单点感知类技术向决策全链闭环演进。具体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是用人机协同的 *** 作系统,助力人工智能指挥城市的新基建,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刘斌: 我是来自特斯联的刘斌,在公司负责产品技术体系的工作。特斯联是中国光大集团旗下“三大一新”中新 科技 企业的重点代表,已成立六年,在智慧城市领域走过三个阶段——从智慧城市的10、20到30的阶段。最初10我们叫设备即服务阶段,20是解决方案阶段,现在特斯联已在重庆、德阳、武汉建设AI CITY人工智能城市的建设和运营服务阶段。后面我希望分享一下特斯联在AI CITY服务里面的体验和感受。

董纪冬: 我是九号公司商用机器人业务的负责人董纪冬。九号公司成立于2012年,到明年是我们的十周年。

九号公司去年在科创板上市,总的使命就是要简化人和物的移动,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有趣。基于这样的使命,九号公司的产品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解决人们短距离出行问题的平衡车、滑板车,以及电动车、电动摩托车等短距离交通类产品;还有一类产品致力于简化物的移动,那就是机器人产品,我们目前已经推出的主要产品以配送机器人为主,当然未来我们也会推出更多不同的机器人产品。

九号公司就是通过把智慧注入到短距离交通,注入到机器人产品和服务中,为智慧城市作贡献。

付刘伟: 大家好,我是来自升哲 科技 的付刘伟。升哲 科技 是一家基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服务商,在智慧城市方向面对的政府业务比较广泛,第一块是最基层的芯片,我们物联网传感器的感知芯片;再往上会提供城市级的网络,目前已经覆盖100多个城市;再往上会提供一系列城市级的管理系统,这个城市级管理系统会面向 社会 治理、智慧城管或者是一些水利等业务场景。通过这样一套体系,我们在智慧城市方向为客户提供一套端到端的服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更好地通过算法、物联感知的技术,更快、更高效地提升治理和管理水平。同时,能够为老百姓提供一些实打实的便民服务。

乔会君: 之前我已对各位所在的公司有了较宽泛的认识,刚才经过各位简单的介绍,我相信视频前的观众也对各位的公司有了大概了解。

我认为特斯联和东华云这两家公司,可能在智慧城市前端的实施上投入的精力更多一些;九号机器人比较细分,它的业务模式很明确,产品也很明确;升哲 科技 、云从 科技 、九号公司,这三家公司更多的是在自身的产品和技术上做到一定突破,我们的客户更多地类似于特斯联或者东华云这样类型,通过与他们合作,由他们在前端综合性的实施,我们提供一些单点的技术支撑。

关于特斯联,我们和他们在一栋楼办公,有很多的业务交集,特斯联在重庆也与政府有一些合作,也了解我们业务的类型。在我们新基建产业链里边,特斯联在前端的实施能力,综合部署和实施整合能力相对来讲做得更强一些。请问特斯联的刘斌总,您认为最近这5年,我们这些从业者,对于新 型智慧城市的理解、需求,跟5年之前有没有明显的变化

刘斌: 新型智慧城市这五年的发展,其实还是很快的。最近这5年我们可以看到, 新型智慧城市会更加注重顶层的设计工作,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这些技术都植入到整个新型智慧城市里面 ,也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和架构,像城市大脑、城市的智能体、各种各样城市的中台、数字的底座、城市的 *** 作系统等等,整个技术含量有一个大幅度提升。但是对于特斯联而言,我们目前发现新型的智慧城市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由于国家双碳的政策出台,大家现在会更加注重新型智慧城市里面低碳,甚至是零碳的设计工作 ,所以无论是在大数据中心,还是在政府的办事大厅,医院等等建筑体的改造上面,我认为接下来会更多地结合低碳目标应用更多的智能调控手段。

乔会君: 谢谢,同样的问题想问东华云的郭总,您跟特斯联在大的业务类型上其实有相似之处,可能具体实施的侧重点不太一样,刚才你也提到,东华云成立8年时间,在南方的区域的部署相对多一些。也请你分享一下对于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最近5年和之前5年比较明显的变化。

郭浩哲: 我们和特斯联还有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从生长的背景上来讲, 我们是从系统集成商到方案服务商再到智慧城市服务商的延续,对IT基础设施的走向或者理解经历了很多阶段。 我对特斯联也比较了解,大家确实有些不一样,他们有一些互联网比较重要的技术。

但从我的视角上来看, 今天的智慧城市还处在非常早期,即使我们努力了8年,我依然会觉得还处于早期阶段。 它可能还分成一个小的环节,从硬件到软件,现在到感知能力,或者到服务能力的提升,即使有了数字广东的案例,在民生,企业服务,以及政府效率提升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其实大家现在提到的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或者新基建,我认为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里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传感器。 今天我们无论是谈到双碳还是谈到城市的管理,在城市的感知层上的能力还是远远没有打通,我们对整个城市的理解力是非常依靠数据认知的,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都是应用服务层的突破,而且应用服务层的突破在过往几年,特别过往三年已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再往下,大家最需要耐心去突破的方向,我认为传感器是最核心的技术。

乔会君: 对于城市的理解,我们需要感知到足够多的数据才可以做到智慧。我之前有过了解升哲 科技 ,他们在传感器层面耕耘相对更深一些,技术储备的会更多一些,我想请付总就刚才郭总的话题简单发表一些观点?

付刘伟: 郭总提到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我们现在都在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城市感知建设。我怎样能够感知到整个城市立体空间、物理世界数字化的过程呢?包含形形色色很多方面不同维度的点,比如地底下的轨交、管网,路面的交通信号、路灯、井盖,以及对环境的感知,包括尾气排放、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等。 以及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做整个城市的立体化呈现,都需要不同传感器去完成,这导致我们去做感知数字化过程中,它的标准,传感的协议,其实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上的统一,所以在数据收集时候也是非常痛苦、非常难的。

除此之外,因为本身运营机制问题,导致数据难以打通。我们从2017年开始做物联网芯片,目的是在不同类型的传感终端,通过统一的芯片把大家最难的数据统一化,或者解决掉数据传输问题。

我们也会看到另外一个现象,在一线城市,很多的水表、电表、燃气表,大家都能够在手机上缴费了。如果回到三四线城市,其实还是非常原生态的做法,大家会去水务所现场缴费。在北京、上海很稀松平常的事情,回到三线城市之后还是非常难去改变的,这涉及到很多的改造成本问题,还有运营机制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现在基于物联感知的城市建设,算是进入快速和增长的阶段,大家都有意识、行动开始做了, 未来的两三年、三五年,在感知层城市建设会达到一定统一化和标准化。

乔会君: 付总的回答给我提了个醒,一线二线城市,和三线四线城市的区别。开篇时候也提到,我认为智慧城市在中国真的是刚刚起步,刚才特斯联、东华云都提到,我们一线城市宽度还不够,升哲 科技 付总还提到,我们三四线城市下沉力度还不够。关于付总我有一个技术问题想请教,升哲把所有传输通过一颗物联网芯片解决,但是在智慧传输里边它的通信协议是不一致的,我不知道咱们用的是什么协议,正常的WIFI、Zigbee、蓝牙等这几种协议,咱们怎么把统一协议用在一颗芯片上,或者只做协议层不做传输层的东西?

付刘伟: 我们是通过两个方式去协同完成的。第一,我们有一套自建的城域级网络;然后,这个网络是协同我们自研的物联网芯片,在各个领域去应用,比如说我们能够看到烟雾感知终端、电力感知终端,像水表、燃气表。

乔会君: 咱们通信协议是基于什么标准的?

付刘伟: 是我们自研的一套LPWAN物联网通信协议。

乔会君:这也是任重道远,如果在通过自研的标准在国际推广的话很困难,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我们也祝愿升哲 科技 能够做出我们中国自己的标准体系。

付刘伟:所以我们会把它变成一个实体芯片化,目前已经和上下游一些合作伙伴做成很多落地的项目。

乔会君: 智慧城市还有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是伴随着更多的公民或者居民的个人隐私,家庭,无论是出行或者消费,或者家庭的日常的行为,这些隐私是一个互相伴随、相辅相生的状态。请问云从 科技 的姚总,云从是2015年从人脸识别起步来做,您是如何看待智慧和隐私这个问题的?

姚志强: 这个话题比较大,可以从很多维度看这个事情,从智慧城市来看,智慧城市包含的面比较广,不光是个人的数据,比如面临to G、to B的,还有业务、流程各种数据,我们处理更多集中在这块。

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这个维度去看,我们认为智能一定是要和人相互协作的。不能简单为了发展智能,最终会变成侵犯人甚至取代人的局面,所以我们提出人机协同。我们认为在这样的发展方向上,能找到更好的技术结合点。

乔会君: 同样的问题问一下九号公司的董总,九号机器人给你们贡献营收最多的是个人商用的产品,你们对智慧城市以及公民隐私边界如何把握?

董纪冬: 接着刚才讲到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总体处在初级阶段,我们更大的程度上其实还是要去深层次感知我们的城市,我觉得这个升华是非常有意义的。无论是九号公司的短交通类的产品,还是机器人类的产品,主要还是在一个细分领域,就是怎么样能够通过这些传感器来感知路径,感知地面,感知和移动或交通相关的这一类的场景,给人们提供服务。

九号公司的所有产品从架构上来讲,可以理解成为“端”这一类的产品,通过对我们产品的使用,为大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有趣的产品和生活体验。

对于九号公司这一类的企业来讲,是需要不断地数据积累迭代我们的产品,进而让我们的产品能够提供更加便捷、更加智能的服务给我们的客户。当然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严格遵守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积极接受国家相关部门监管。

乔会君: 我认为在数据、智慧、数据隐私中间的权衡,可能是未来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所有行业从业者,以及政策制定者,都不能回避的一个话题,数据安全法的落地,也是促进我们行业良性向前发展的保证。

乔会君: 各位简短一分钟介绍一下我们自己的企业在智慧城市中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或者一个案例,一个经验,给大家做一个分享。

姚志强: 我举一个我们最近的案例。我在成都天府新区做的智慧城市的案例,其实和前面几位老总意见比较一致。在当前这个阶段做智慧城市,首先把规划做好。所以我们说和信通院一起做顶层规划设计,保证既能够立竿见影,又能够为未来的运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可以结合更多的生态企业方案或者产品应用到我们智慧城市中去,帮助天府智慧城市更好地发挥作用。比如低碳公园城市,它的底层核心就是说通过智慧这种方式去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率,达到低碳效果,让政府感知层面看得清,在智慧层面用得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

刘斌: 特斯联现在已经在重庆市的高新区,打造了一座120万平方米的AI CITY城市,这个城市已经进入运营阶段。特斯联AI CITY的成功之处就是树立一个 科技 标杆,我们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技术和双碳技术,实现 科技 对产业的创新和赋能。

AI CITY也是一个产业升级的载体和 科技 能力的超级实验室,同时基于AI CITY打造城市超级系统底座,通过底座整合整个政产学研用各类生态伙伴的能力,并且运营过程中持续对产生数据进行自我更新和自我学习,通过这样实现整个城市持续的净化和更新,不断提升城市的智慧化体验。

所以有一句话,预测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未来,目前特斯联已经在重庆创作了一座AI CITY,这样每个角落都有流动的数据在产生,也有一个统一的城市 *** 作系统在持续提供服务。

我们希望以后每个城市,每个空间单元都有自己的AI,都能够进行持续的更新,大家都能享受到数字化进程的成果和便利,欢迎各位业界的同仁有机会一起来重庆的现场进行观摩和讨论。

乔会君: 董总,您给大家分享一下咱们九号公司在智慧城市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董纪冬:我们九号公司对于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觉得它跟互联网从面上改变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认为, 人工智能对世界的改变可能是从点和线上来改变 。以我们的室内配送机器人为例,目前我们的室内配送机器人已经在全国上千家的酒店和写字楼里落地应用,用来解决人们在建筑物内部,楼宇内部怎么便捷地获得物品、快递之类的服务。未来我们会把应用扩展到更多场景。这是我们九号机器人对于智慧城市的做法。

我们对智慧城市的最终理解就是,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建立城市要素间的万物互联、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立体化服务,目的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有趣,工作更加高效。智慧城市建设是需要在不同的细分场景,有不同的智能硬件产品的,可以在城市生活的任何场景,为人们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智慧的服务,进而建立更加便捷、高效、智慧的城市生活,这是我们九号公司未来对于智慧城市的一个理解。

乔会君: 董总提的这一点特别好,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一些商用机器人的应用,为我们整个抗疫的作出了非常非常突出的贡献。接下来请升哲的付总做一个介绍。

付刘伟: 我分享一下我们在宜昌市点军区做的新基建项目的落地情况。这个项目是一个共同投入、共同运营的模式。我们和政府建立一个长期合作运营的模式,我们帮助当地建立算力中心,在这之上搭建相应的业务平台。我们与长江沿岸地区会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业务场景;也会有山区民生水体改造的场景,解决民生供水的问题。另外,也包含整个城区市域治理,包含一些森林防火等一系列方向的业务。

我们在当地已经经过半年的合作运营,形成了比较好的运营模式,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我们合作伙伴的一些生态公司也在本地进行了相应项目的落地。这样的话由我们去做引导,和合作伙伴公司一起在本地建立人工智能生态产业,带动本地的新型经济增长。通过半年时间的运行,本地已经产生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乔会君: 智慧城市最终希望解决的问题,是为这个城市里生活的每个公民个体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无论通过我们自己直接实施,还是通过政府一起来实施,最终还是要服务到城市的每一个个体。

郭浩哲: 我这几年感触最深的项目还是我们交付的国务院客户端。它包含 健康 码、行程卡,以及一些资讯的功能。这可以看出,一个庞大的系统如何启动,在与C端连接的方式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无论是用小程序的方式,还是用直播的方式。

我们希望在服务上,能做与C端市民、百姓都有连接的产品,再结合后台物联网的能力或者统筹建设的能力,让大家在一个无边界的、可扩展的场景里面使用。国务院客户端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产品,和它已经带来的 社会 效益。

乔会君: 谢谢郭总,今天因为时间原因我们的交流就到这里。通过与各位的交流我做一个简单总结,提取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 低碳 ,从今年开始在智慧城市领域,低碳是我们每一个从业者都绕不开的话题;第二个关键词, 数据的隐私 ,这是我们这个行业能够 健康 、稳定、有序发展的保障,我们必须直面解决问题。希望我们整个行业能够团结在一起,更好的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我相信以中国的体量,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定会是走在世界前列的。

最后,祝我们甲子引力大会越办越成功,祝中国智慧城市更好、更 健康 、更快速往前发展。

谢谢各位嘉宾,谢谢!

1 科技 部、国开行:力争专题债为 科技 成果转化提供融资100亿元以上

9月18日, 科技 部办公厅、国家开发银行办公室发布《关于开展重大 科技 成果产业化专题债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围绕重大 科技 成果转化、产业化规模化应用等,加强对重点 科技 创新地区、重点 科技 创新项目的金融供给,通过共同组织实施重大 科技 成果产业化专题债等工作,引导 社会 资本支持 科技 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 科技 型企业发展壮大,力争通过发行专题债为 科技 成果转化提供融资10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方向为:重大 科技 成果产业化示范工程,“百城百园”行动,国家重大能力平台建设,创新联合体建设。

点评:创新驱动发展,科创离不开金融支撑。上一次国开行发行专题债的主题是“抗疫”,没想到 科技 成果产业化也有了专题债,这将是一场惠及各地高新区、 科技 园区、创新基地、众创空间、创新联合体的 科技 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及时雨!

2证监会: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

2021年9月17日,证监会公布《关于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公告》,为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支持优质红筹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证券上市,助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将不受行业限制。

根据2018年3月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的通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行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 汽车 、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红筹企业,纳入试点范围。

点评:红筹企业,是指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此前由于中国国内证券市场对企业盈利要求的限制,一些企业不得不选择赴海外上市。近年来,随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等多层级资本市场逐步完善,以及创业板、科创板注册制试点推进,中国 社会 对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的重视,中国 科技 创新的产业氛围向上和配套金融服务提升可以说是一日千里,接下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回归A股,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把A股作为IPO首选地。

3发改委: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

9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刊发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要以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提升基础能力为支撑,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能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 社会 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方案提出合理设置国家和地方能耗双控指标,优化能耗双控指标分解落实,同时要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d性,对国家重大项目实行能耗统筹,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鼓励地方超额完成能耗强度降低目标,推行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

点评:“十三五”期间,中国建立了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以降低能耗强度和能源消费总量。由于各地能源禀赋不一、能源消费情况地区差异很大,此次新政增加能源消费总量管理d性等举措,务实且直切要点,我们同时更期待中国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突破和创新,托起更美好的未来。

4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

9月16日,国务院批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2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1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将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2021—2030年完成11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点评:高标准农田具有规模化、地力肥沃、生态友好等特点,是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未来粮食安全的基础,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部分。通过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够有效提升土地产能,同时达到节水、节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效果,还将利于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5工信部:发布《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

9月16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工作的通知》,对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有关部署,要求相关企业落实安全的保护责任,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全面加强安全保护,保障车联网安全稳定运行;强调要加强智能网联 汽车 完全防护、车联网网络安全防护、车联网服务平台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保护,加快车联网安全标准建设。

点评:车联网是新一代网络通讯技术与 汽车 、电子、道路交通运输等领域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近年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风险日益凸显,事关生命安全,亟须健全完善保障车联网网络和数据安全,这对产业主管部门和企业都是极大的挑战,需要群策群力共同应对和贡献智慧,产业才有更广阔的空间。

6税务总局:进一步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9月14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在允许企业10月份纳税申报期享受上半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基础上,2021年10月份纳税申报期再增加一个季度优惠。

公告所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指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在实际发生支出数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作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的扣除数额进行加计扣除;调整优化了研发费用中“其他相关费用”限额的计算方法,让企业最大限度享受优惠政策。

点评:企业是最重要的研发投入主体,研发有可能失败、研发费用有可能“打水漂”,因此对企业来说,研发投入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项风险投资。为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近年中国财政部门不断加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财税上予以倾斜,这对科创企业是重要利好,也是形成良好科创氛围和健全科创体系的重要举措。

7工信部: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9月13日,工信部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漏洞收集平台备案通过工信部网络安全威胁和漏洞信息共享平台开展,采用网上备案方式进行。网络产品安全漏洞收集平台是指相关组织或者个人设立的收集非自身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平台,仅用于修补自身网络产品、网络和系统安全漏洞用途的除外。

点评:工信部7月13日发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对“白帽”黑客的行为进行了规范,此次升级对安全漏洞收集平台的管理,将为发现网络安全和漏洞信息提供更多途径,也将推动收集非自身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的平台合规化。

8广东:印发《广东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

9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深入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提出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为根本,强化资金配置能力,引导信贷资金向重点领域倾斜,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打造功能互补、内外联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搭建境内外资金跨境流通桥梁。

方案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外币贷款余额达30万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达3万亿元,普惠贷款余额35万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进一步提升,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1500家,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500家;跨境资金流动规模达到2万亿美元;绿色信贷余额达3万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点评:建立完善的现代金融体系,提高资本要素配置能力和效率对 科技 成果落地、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有关键性作用,在科创方面方案提出深化科创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技术交易市场和 探索 设立综合性科创金融服务平台,用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撬动科创改革和区域合作。

9安徽:打造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世界级产业集群

9月13日,安徽省政府出台《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双招双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实现整车生产规模300万辆,出口规模60万辆,产值突破1万亿元;全省新能源 汽车 产量占比超过40%,占全国比重超过20%,基本形成“纯电动为主、混动为辅、氢燃料示范”的发展格局;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人—车—路—云”高度协同的智能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形成布局完整、结构合理的 汽车 零部件产业体系,孵化或引进一批行业隐形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打造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 汽车 关键零部件产业增长极。

点评:安徽的 汽车 工业起步于零部件生产,拥有江淮、奇瑞、中鼎、环新、国轩高科等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此前在 汽车 产业的地位并不突出,但新能源 汽车 和智能网联 汽车 ,某种程度上给了它“换道超车”的机会。大众牵手江淮、入股国轩高科,合肥引入蔚来 汽车 ,最近两年安徽 汽车 产业的发展,已隐约可见此前在显示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模式雏形,期待安徽接下来的表现。

10SpaceX 商业载人飞船成功入轨

北京时间9月16日 (美国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美国太空技术 探索 公司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与龙飞船(Crew Dragon)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起飞,进入海拔 575 公里的预定轨道,以27万多公里的时速飞行,每90分钟绕地球一圈。

这是全球首个完全商业化、全平民的太空飞行任务。本次任务代号“灵感 4”(Inspiration4),四名机组成员均非专业宇航员,飞行任务的主要目标是为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筹集2亿美元,该医院专门治疗儿童癌症。

点评:SpaceX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于2002年创立,先后实现了小型运载火箭、中型运载火箭和货运飞船的自主研制、试验和发射,实现了“从0到1”的创新以及“从1到N”的快速迭代。近年来,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公司均致力于发展商业航天与航天旅行。中国也涌现出蓝箭航天、星际荣耀、零壹空间、深蓝航天等民营火箭制造公司。这些来自民间的航空航天领域的创业和尝试不断,人类从未停止过 探索 宇宙的步伐,而且参与者越来越多、越来越积极。

11鸿海精密和PTT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生产电动 汽车

9月14日,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泰国国家石油股份有限公司(PTT)签署合资协议,在未来5-6年内投资10亿-20亿美元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特区建造一座工厂,并设立研发设施,采用鸿海精密的技术生产完整的电动 汽车 。工厂的建设将需要2-3年,第一阶段的初步生产目标是每年5万辆 汽车 ,未来将扩大到每年15万辆 汽车 。

点评:如果要像智能手机一样在智能 汽车 领域找出一家代工企业,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 科技 集团)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之一。这些年它积极布局电动 汽车 产业,2021年1月它和中国的吉利控股宣布计划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 汽车 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2021年2月宣布携手Fisker打造电动车产品,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正式量产;这一次牵手泰国PTT,有别于此前与 汽车 企业的合作,富士康集团将提供完整技术支持,看来,电动 汽车 行业的OEM、ODM真不远了。

12 矿山鸿蒙 *** 作系统 发布

9月14日,国家能源集团和华为共同发布“矿鸿 *** 作系统”,这是鸿蒙面向煤矿产业而推出的物联网 *** 作系统,也是鸿蒙 *** 作系统首次从To C向To B领域扩展,在工业领域进行B端商业化尝试。

矿鸿 *** 作系统将从四个方面助力煤炭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一是共同打造煤矿工业互联网、建设未来煤矿,有效解决“产业安全”问题;二是通过制定煤矿行业接口、协议标准,有效推进行业适配;三是打磨煤矿工业物联网 *** 作系统,实现工业控制体系的国产、安全可信;四是构建煤矿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推进数字经济和能源经济的融合,实现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点评:鸿蒙向煤矿领域的延伸无疑为传统煤矿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让人看到了数字技术与传统工业之间建立连接的新可能。物联网技术方兴未艾,对于传统工业来说,通过物联网实现产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鸿蒙的B端尝试不仅仅是其自身领域的拓展,也为传统煤矿产业一种可能的未来提供了现实参考。

13中国“脑计划”正式启动首轮项目申报

9 月 16 日, 科技 部发布《 科技 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2021 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根据指南,2021年度“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的国拨经费概算为3148亿元,主要围绕脑认知原理解析、认知障碍相关重大脑疾病发病机理与干预技术、类脑计算与脑机智能技术及应用、儿童青少年脑智发育、技术平台建设等5个方面展开,部署59个细分方向,执行期一般为5年。此外,“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还设立了青年科学家项目,每个项目预算不超过500万元,不受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限制。

点评:虽然大脑实体只栖居于人类不大的脑袋内,但是研究大脑并不比研究浩瀚的宇宙简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早在“十三五”期间便纳入“ 科技 创新2030—重大项目”,足见其在 科技 创新中的重要地位。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计算机学与生物学等融合交汇,期待脑科学和类脑研究能有更多新发现和新突破。

14超过130亿年的宇宙演变模型开放线上访问

2021年9月,《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由日本、西班牙、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智利、法国和意大利的国际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 The Uchuu simulations: Data Release 1 and dark matter halo concentrations (《The Uchuu模型:数据释放1和暗物质光环浓度》),该研究团队通过大量数据计算构建了一个完整可下载的虚拟宇宙,是有史以来最大、最详细的模拟宇宙。

该模拟宇宙包含21万亿个“粒子”,横跨96亿光年的空间,建立了超过130亿年的宇宙演变模型。暗物质是星系形成的主要驱动力,而Uchuu的精度足够高,能够让研究小组识别出从星系群到单个星系暗物质光环的所有细节,通过调整模拟的不同方面,能观察到暗物质和暗能量如何在我们的宇宙中发挥作用。

点评:更为逼真、准确的宇宙模型如同“宇宙切片”,是天文学家深入了解银河系构成、了解宇宙的重要方式,Uchuu模型将在数据挖掘、天文学研究中带给研究者更多灵感和启发,更期待开放线上访问能够激发更多 社会 公众对宇宙 探索 的兴趣。

15韩国:向谷歌罚款2074亿韩元

9月14日,韩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公正交易委员会14日决定,以谷歌(Google)涉嫌向三星电子等智能手机制造商强加自家安卓 *** 作系统(OS)为由,向谷歌征收2074亿韩元(约114亿人民币)的罚款。韩国公正委主席赵成旭表示,谷歌限制了移动OS市场竞争,阻碍智能终端OS领域的创新。

韩国公正委指出,谷歌与制造商签署有关应用商店许可、早期访问 *** 作系统的关键合同时,要求必须签署反碎片化协议(AFA,Anti-Fragmentation Agreement),以此使制造商推出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所有终端无法使用和开发其他 *** 作系统。谷歌在智能终端领域滥用支配地位,从开发阶段开始就把竞品扼杀在摇篮里,其限制竞争的行为前所未有。

点评:谷歌这些年陆续在全球各地遭遇反垄断调查、诉讼,收到大大小小罚单,所涉产品从搜索、广告到 *** 作系统、语音助手等等,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话。 科技 巨头们在引领 科技 创新、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将在全球数字治理的边界中,学会与这个世界更好地共生共处。

南方周末科创力研究中心

因为近些年,她一直在做慈善事业。

韩红为吉林抗疫捐500万,每次发生灾难时,为何总能见到她的身影?

众所周知,韩红不仅是一名歌手,还是一名喜欢做慈善的人。我认为慈善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他做慈善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在明星中,她为慈善事业所做的努力,她帮助过的人,她这些年捐款的次数是最多的。韩红是一个非常诚实坦率的人,她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因为脾气,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在她的带领下,很多明星都以她的名义捐款。在我们眼里,她不仅是歌手,还是慈善家。因为有像韩红这样的人,中国变得更加美丽,世界充满希望。即使她在捐款中被黑,很多人还是愿意选择相信她。

慈善本身是一件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

但慈善本身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是小型慈善机构或者个人慈善机构,行动起来可能更容易。但是,对于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慈善活动,仅仅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这个时候宣传慈善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动中来,是很有必要的。在大型慈善活动中,需要了解如何获得捐款,以及这些捐款主要用于哪些人群。使用哪些项目,公关如何应对等等一系列专业问题。

韩红为人低调

但她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韩红是一名歌手,但因为她的个性和无私奉献,她被许多人认可。所以她也能交到很多娱乐圈的朋友。现在韩红在微博公开为各地的疫情捐款,并积极与明星互动,让明星影响大众,让更多人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来。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医药冷链物流前十名有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华欣物流、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上海医药、国药股份、松芝股份、鹭燕医药、双汇物流、上海安鲜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1、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海航集团下属战略投资子公司。公司致力于服务医药与大健康产业,是集冷链设备、设施研发、物联网技术应用与现代供应链管理于一体的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服务企业。

2、北京华欣物流

北京华欣物流有限公司,汇集和培养了一批懂管理、精通现代医药供应链与物流的专业化人才。目前公司服务于众多国内外知名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分销及其分子公司等企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一站式综合医药运输配送服务,在业内具有良好口碑。

3、希杰荣庆物流供应链有限公司

希杰荣庆,总部位于中国上海, 是一家集冷链、化工、普运为核心业务的综合物流企业,为客户提供全国仓储、运输、配送于一体的供应链服务。包括高端普货、冷链、化工仓库,含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青岛、太仓、临沂等自有地产。

4、上海医药

上海医药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拥有疫苗配送资质,目前医药冷链配送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公司始终积极支持抗疫,已被确认为上海市医用应急物资储备平台,疫苗相关储运能力将持续建设升级。

5、国药股份

公司一直开展有医药冷链配送业务,具备相关仓储和配送服务能力,能满足医药冷链品种配送需求,配置范围覆盖北京区域。

6、松芝股份

公司在2019年进入医药冷链市场,获得部分省份医药物流订单,因此,公司产品已涵盖包括冷冻食品、冷鲜产品以及药品等多个领域,产品质量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7、鹭燕医药

公司配备自有医药冷链运输设备,公司下属福建鹭燕中宏医药有限公司具备从事第三方医药物流资质,可为客户提供相应服务。

8、双汇物流

双汇物流公司主要负责双汇集团在全国各地物流项目的投资、发展决策、网络建设,是国内的专业化公路冷藏物流公司之一。 双汇物流以发展冷链物流为核心,建立了完善的冷藏物流全产业链,将打造冷链物流作为发展战略。

9、上海安鲜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安鲜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安鲜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是易果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安鲜达专注于生鲜物流冷链配送领域,为生鲜食品类商家提供冷库仓储、冷链干线、冷链短驳、安全质检、货品包装、分拣加工、冷链宅配、门店销售等一体化服务。

10、上海郑明现代物流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冷链物流、汽配物流、快消品物流、医药物流等。现还开通了网络物流事业部,将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相互结合,形成零担班车与干线运输相互配合、冷链与普货运输相互补充。依托网点拓展,可为客户提供网络内各个城市的门对门运输服务和城市内仓储,配送业务。

医药冷链物流的简介

医药冷链物流,是指冷藏冷冻类、易腐类医药产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配送、销售等过程,一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特定的温度范围,以保证医药品质量,同时降低储运损耗,控制时间,节约成本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生物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需要低温条件下储运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链物流的范畴,温度偏差对于这些冷链药品质量的影响是长久而不可逆转的。因此,与常温物流系统相比,医药冷链物流的要求更高,也更加复杂。

疫情期间门上磁条的作用是防止有人私自外出,违反疫情防控政策,扰乱社会秩序
自新冠疫情蔓延开来,我国进入了全面的抗疫工作,在居家隔离防控工作尤为重要。为了做好隔离工作,NB智能门磁变成为了这场疫情隔离工作的黑科技。门磁是用来探测门、窗、抽屉等是否被非法打开或移动。它由无线发射器和磁块两部分组成。门磁是电子设备24小时监测门的开关状态,门被打开就会报警同时会来电和短信公众号APP多种方式提醒工作人员有警情,而且在设备上也会有精确的时间地点记录。
门磁系统是一种安全报警系统,门磁如果不太留意是不太容易看到的。所谓的门磁其实是门磁开关和由两部分组成:较小的部件为永磁体,内部有一块永久磁铁,用来产生恒定的磁场,较大的是门磁主体,它内部有一个常开型的干簧管,当永磁体和干簧管靠得很近时(小于5毫米),门磁传感器处于工作守候状态,当永磁体离开干簧管一定距离后,处于常开状态。磁铁和干簧管分别安装在门框(窗框)和门扇(窗扇)里,基本上都是嵌入式安装(也有表面式安装的),所以不是行业人士一般不太能够注意到这些。把分户门和外窗打开,看一下分户门门框顶部和外窗的窗框,就可以看到圆形的、一般是白色的元器件,其实这就是所谓的门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5G时代的来临,门磁已经升级为NB物联网门磁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远程报警等功能,在门被打开以后会通过来电语音短信公众号小程序APP等提醒,也可以通过独立的PC平台批量管理门磁设备。

2020年长途客车普遍在2月中旬开始恢复。2020年全国基本实在2月份初到中旬开始陆续复工上班。疫情期间近很多地区物流不畅,一些地方是因为物流卡在了最后一公里,物流进不了小区,或者进不了村。为了物流畅通,也是为了避免人员直接接触造成交叉感染,建设最后一公里仓储设施+无人配送物流系统,就能够在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的应急作用。

2020年疫情的影响:
一、国人通过这次疫情,看到我们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即集体的力量,中央一声号令,全国积极响应,封城空城,大家都呆在家里。这种一致性,这种执行力是空前的,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决策英明“内防扩散,外放输入。” “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多通风。”的口号传片家家户户,大人小孩人人明白。
二、疫情来到有人逆行,冲到疫情最前线,与死神搏斗。我们英雄的医务人员,是我们新的最可爱的人。让人感动。
三、在医务人员舍命求助生命的同时,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万众一心,“待在家里不出去就是对抗疫情的贡献”。决战疫情的气势锐不可当。
四、每当大难来临,也是照耀人心的时刻,有人冲在疫情的前沿,也有人故意传播病毒,还有人趁机发国难之财。虽然极少数,影响很坏。
五、疫情对经济有影响,但总体趋势没变,相信国家与政府。
六、作为个体平时要保持健康引起大家重视。克服不良生活习惯,也尤为突出。
七、“停学不停课”充分发挥网上教学,这对网络教学有一次新的考验,也发现更多的问题,但总趋势,获得知识靠网络,解疑答惑要在线上线下并举而行。对网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疫情的暴发,对我国传统行业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中国线下餐饮业、服务业全线关停。据猫眼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档正月初一全国总票房仅181万,去年同期票房则为1458亿元。不过,众多智能家居、智慧医疗产品、在线服务等物联网产业则逆势而上。作为渗透力极强的新兴技术,物联网在此次抗疫行动中,也贡献了卓越而坚实的力量。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说明医疗服务水平仍有发展空间。此外,全国各大超市、百货商场、菜市场均停止营业,网购成了居民采购生活用品的首选渠道,物流配送人员紧缺,也是采用无人配送。

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由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所驱动的城市进步,正逐步成为经济向好的新引擎。这其中,作为与“住”需求息息相关的场景,物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尤其是2020年,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封闭式管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区管理模式,小区管理成为居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从出入管控到清洁消毒,从最后1公里的物资代购到最后100米的快递代收……小区物业的应急防控体系逐渐清晰,物业管理服务的价值进一步受到人们的重视,物业企业也经历着一次专业化程度高低的检验。与此同时,面临着紧急应变能力及服务能力双重考验的物管行业,也正在迎来一波史无前例的变革与机遇。
催生之变
卯时,开始第一次全面无死角消杀;辰时,保安值班交接,排查外来人员,登记测温;巳时,化身“外卖员”“跑腿员”;午时,询问业主代购需求,统计物资,回收废弃口罩;未时,开启第二次全面消杀;申时,配合社区对住户上门访视,疏导业主情绪;酉时,统计防控物资用量及库存;戌时,晚班值守交接;亥时,检修设备;子时,园区巡逻;丑时,监控小区动态……这是雅生活物业的“十二时辰”,也是战疫期间物业人的缩影。
疫情让“宅家”成为常态,而物业服务由此变身为生活里的“超人”。在疫情面前,为了保障业主的安全,物业企业发挥出了前所未有的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社区物业开始在小区出入口配备专人,24小时为进出人员严格登记、查证、测量体温,同时提醒外出业主佩戴口罩,并且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非小区业主、车辆进入。在社区内部,物业则展开了360度无死角全覆盖、高频次的定时消杀工作。并且,针对楼道、电梯、垃圾桶等高触点公共区域进行强力消毒以及提供纸巾、牙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等特殊设计,最大程度上减少疫情传播的可能,保障社区业主的安全。
同时,疫情的突如其来,也使得市民出门采购不便,再加上部分生活性网点停业等原因,买菜等日常所需成为了生活一大难题。关注到这一需求, 不少物业企业推出了买菜业务。比如,沈阳龙湖“蔬果抢鲜送服务”于疫情期间上线,业主当日15:00前下单,次日11:00所购食物便会配送至物业指定位置。
“时间快,菜新鲜,让我更温暖的是物业服务,都直接配送到家门口了,而且每个套餐上面都有一张记录卡片,配货员、配送员的体温都标明了,给物业点赞!”沈阳业主在龙湖U享家蔬菜套餐下这样评价道。
不仅送菜,为保证社区居民生活,物业还增设了送快递、送餐、代管宠物、线上义诊等一系列全新的“特殊”服务,刷脸出入、智慧停车、在线报修、在线缴费、智能预付费电表等智慧场景也因“无接触”优势被频繁应用。
“疫情期间社区实施封闭式管理,还有一部分人被隔离,”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物业企业推出此类服务,是结合当前疫情变化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做出的应急调整,也是物业增值服务能力的体现。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物业的讨论变得越来越多。
“我们小区有物业帮着买菜,妈,放心吧,不用担心我,我在北京挺安全的,”这是一个北漂发给母亲的微信;孩子有点咳嗽,疫情闹得正凶,孩子姥姥通过物业和春雨医生的线上义诊咨询了大夫,大夫仔细询问后得出的诊断是普通感冒,“这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得亏物业了,” 孩子姥姥感激地说;一位小区业主则发在朋友圈感慨道,“买房一定要看物业服务,不是所有的房子住起来都一样。”
一时间,曾经并不起眼的物管行业站在了聚光灯之下,物业相关的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成为了疫情之下除驰援一线的白衣天使之外,最火爆的C位“明星”。
而物业企业普遍在人员轮转、物资统筹、服务形式上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战,其面对问题所呈现出的不同应对表现,也使得疫情成为了它们良莠之分的“试金石”。
针对自家小区物业的表现,每个人心中仿佛都有“一杆秤”,人们对于住宅的思考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有些人开始萌生换房念头,有些人则暗喜自己买对了。更有人直言,房地产网站可以把最近所有小区的物业表现进行汇总,作为有意购房者的参考,这份资料绝对含金量巨大。
近期一份网络调查也表明,仅20%的人对居家环境很满意,56%的人认为换房才能改善现状,更有高达52%的人萌生置业计划,其中刚需占比18%,改善占比34%。
中国金茂在近期的线上发布会上公开表示,企业推测疫情之后,改善型客户总量将有所提升,并且预计这类高净值人群,将更注重物业服务、社区配套及“无接触”式黑科技在社区公共设施及智能家居上的应用等。
“现阶段,尤其是在疫情关键期,业主对物业企业服务的体验如何,服务是否周到,业主都有切身体会。”张宏伟指出,疫情过后,不排除会出现有能力的业主把物业能力不足的房子置换出去的情况。他坦言,在此情况下,好的物业管理公司必然会受到市场的认可,物管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则表示,经过这次的疫情,不论是业主还是购房者,对于好的物业服务对整个社区的健康、安全以及日常服务品质的保障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她认为,未来业主对物业的选择上也会有所倾斜,甚至在购置新房产时,业主对其后期提供的物业企业关注度也会增高,购房者对物业的重视程度也会增强。易居研究院智库研究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亦直言,物业服务将成为置业的重要考量因素。
与此同时,物业企业更高的服务曝光率也使得其价值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重估。从年初至今,物业股普遍有着20%左右的涨幅,其中奥园健康、佳兆业美好两只股票涨幅更是逼近40%。2月20日,华菁证券发布研报显示,年初至今,物业板块整体P/E(市盈率)预算数已从274倍上升至目前的352倍,PEG(市盈增长比率)从088倍上升至111倍。
物业股持续走强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对物管行业的长期看好。野村报告称,“考量到其(物业企业)防御性的业务特质、正面的政策环境及积极的增长前景催化剂,对物管股板块保持乐观看法。”
在此情境下,房企分拆物业板块上市欲望愈发强烈。除夕当天,金融街物业及宋都服务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1月31日,鸿坤物业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目前已经通过聆讯;2月24日,大本营在河南的兴业物联通过港交所聆讯,有望成为春节复工后第一家上市的物业股。2020年以来,正荣服务、金融街服务、鸿坤集团旗下香港烨星控股(原鸿坤物业)等5家物业企业提交了赴港上市申请,同时,卓越物业、朗诗绿色生活以及华润置地旗下物业管理企业也被传出意图上市的消息。
“危”中寻“机”
科技加持助力物企价值增长
疫情期间,封闭式管理成为小区常态,也给物业管理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为了在保障小区安全以及居民必要出行之间找到管理的平衡点,航天物业、嘉远物业、长冠物业等物企用上了朗新云筑开发的“社区防疫通”。通过生成电子通行码,不仅免去业主排队领取通行证的麻烦与聚集风险,而且出入时只需扫一扫即可实现快速通行,既便利又高效。
为避免交叉感染,疫情期间,私家车成为多数人的出行首选。而由于人工核查量大、人力不足、防护物资缺乏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使物业服务人员面临着重重挑战和风险。
疫情期间,金辉、永升、长城、大发等物业企业旗下社区,联合朗新科技集团开发的智慧停车预警通,有效解决了这一困境。
于疫情期间,紧急研发上线的“智慧停车预警通”,是通过实时监控车辆进出时间和频次,判断车主行为,通过对停车超过设定时长、规定时间内,外出超过设定次数等车主行为进行自动告警、主动推送,来重点关注长时间未归车辆、长时间停放车辆和频繁进出车辆涉及的相关人员,从而协助物业实现精准防控与高效管理。
对此,朗新科技集团公共服务业务负责人王宏国对财经网表示:“智慧停车的设计理念不仅要专注于车主停车行为本身的智能化与便利性,也要为物业企业去着想,在实现数字化管理转型的同时,还要实现降本增效。”
不得不说,这一应用在缓解和降低当前物业面对的人员不足压力和激增的防疫工作量问题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有效提高了防疫效率,减少了接触机会,全力保障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在防疫战中,类似的科技元素不胜枚举。
湖南常德碧桂园小区内,两台无人机携带着84消毒液在园区内飞行;广东碧桂园服务团队在电梯里安装设置有人体感应功能的紫外线消毒灯。此外,智能安防监控云平台、智能门岗系统、物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新应用也轮番登场,显著提升了社区防疫的效率和成果。
物业企业实现“线下+线上”的立体布防,有效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布下了“天罗地网”。利用智能系统,实现工作的总体统筹铺排,也提升了物业企业的管理效率,为前线员工减压。
除此之外,原本针对高端物业的智能化应用,减少了业主与高频触点接触、与外界人员接触的频率,更加安全和高效,在疫情期间大放异彩,成为抗疫状态下保障日常生活的必需。
不过尽管物管行业在过去数年间不断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但是疫情的突如其来依然将这个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特性暴露无遗,“缺人”仍然是目前很多物业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
具体而言,疫情期间,消杀和清洁、客户管家服务等几个岗位的工作量显著增加。项目管家过往只需要处理一些日常咨询、接待、投诉、收银、报修工作即可。但疫情期间,除了承担送菜、送物资等附加工作之外,跟客户之间有时甚至达到心灵交流的程度,工作范畴也进一步扩展到对老人、重点人群的关注;保安一职,原来只需要在门口,多项工作直接依靠物业信息化就可以完成,如今,这些人员也要站到一线负责体温测量等工作;而负责环境保洁的物业人员,平常工作只涉及清理垃圾,现在却还要负责社区的消毒消杀、分流废口罩、感染系统的防御等工作……不仅如此,基于疫情对整体物业管理提出的更为复杂的要求,物业企业还必须增加线上信息化运营岗、与外界合作方相互配合等新的岗位。现阶段,物业企业往往采取岗位优化配置的方式,比如关掉几个门岗,调配到其他岗位进行支援。
为了缓解“用工荒”的困境,多家龙头物业企业都将招聘计划提前抛出。2月21日,开元物业总经理谢建军在朋友圈里发布了一张海报,开元物业开启疫情期间2000+人才招聘计划。2月17日,万科物业对外宣布,提前启动20000人招聘计划。差不多同一时间点,保利也启动了全国春季招聘计划。
而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人员招聘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物业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压力。除却招聘人力成本的增加外,物业企业的当期成本也正在发生着变化:春节期间部分返乡探亲的员工至今仍无法到岗,但基本工资依然要照发;现在坚守岗位的员工全部需要加班加点,加班工资也要照发;此外,购买防护服、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以及员工饮食的投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中物研协数据显示,防疫物资的材料成本导致物业企业总成本增加了10%-20%,而返工潮所带来的人流增加以及疫情防控范围的扩大,将会进一步加大保洁消毒频次、范围和强度,从而进一步产生较大的物资成本,压缩物业企业的利润空间。根据官方数据,为对抗疫情,万科物业预计增加费用支出2亿元。
“智慧物业更多的是用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之前物业企业人员配备基本能够满足服务需求,即便科技手段少一点也对日常服务够不成威胁。但目前来看,工作量激增,加上小区服务人员或因隔离关系不能全部到岗,技术手段的赋能对提高物业效率大有裨益。中信证券发布的研报也表示,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正在不断优化和释放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使得企业得以在不显著降低服务满意度的同时,持续增加人均在管面积,从而有效化解单位人工成本上涨的行业性压力。
总体而言,“智慧物业一定是未来的趋势,”张宏伟肯定地说道,其一,技术本身即5G的发展支持了物联网、人脸识别等更加智能化的 *** 作,其二,尤其是疫情之后,人们的生活将更加依赖互联网,比如特殊情况下需要无接触式服务,这也是物业企业在提供增值服务时,通过技术的手段让其更加符合特定应用场景的需求。不仅如此,科技手段能够侦测业主多元化的生活服务需求,也能有效优化闲置的物理空间和人力资源,使之投入到增值服务中去。科技进步还有利于集体决策的形成,从而便于物业管理费定价灵活浮动,也有利于品牌物业管理商替换劣质服务提供商。
而从某一方面来讲,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成为了智慧物业的“试金石”,物业企业对智能技术的态度也将发生转变。卢文曦表示,经过疫情,物业企业将意识到通过科技手段确实能够提高效率,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高管理能力。其对智慧社区的技术投入、资金投入或会持续加大,或能更加提高使用效率。“随着技术手段的提升,投资成本下降,智慧物业将从中高端最终走向普及。”
目前来看,对有眼光投资智慧物业的品牌房企而言,其物业表现也将对后续住宅销售带来口碑溢价,价值空间更加明显。张宏伟直言,抗击疫情期间,运用科技技术的水平,也体现出了不同物业企业的能力差异。
“特殊”服务创新物企业务模式
物业企业的好与坏,便捷程度如何,增值服务水平怎样,也将在很大程度影响公司口碑,并决定购房者后续是否购买其住宅产品。
作为社区和业主的桥梁,买菜、送快递、送外卖、代管宠物……疫情期间,这些“有温度”的增值服务充分体现出了物业企业“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价值。
张宏伟表示,如今用户接触基本在线上,从社区物业增值服务的角度来讲,如果能在现阶段把用户的消费习惯培养好,有利于物业增值服务业绩的提升,进一步促进收入来源的增加。
在张宏伟看来,物业企业在此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物业企业的优势就是守着的社区入口,”物业企业在城市、区域及全国范围内市场占有率越高,代表其掌握的社区入口就越多,潜在的市场影响力就越大,这也正是房地产商抢食社区电商的原因之一。
进一步讲,相较日前兴起的互联网电商而言,传统物业企业在社区电商中拥有的信息和服务的优势资源在疫情中愈发凸显。一方面,物业企业原本便拥有业主资源,用户流失度很低,利于增值业务的开展。同时,在管理社区时可以设置准入门槛,对竞争对手作出一定的限制。另一方面,传统物业在成本管控和纠纷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其更容易建立用户信任,并将流量导到线上。
“不过,目前物业企业推出相应的增值服务,主要还是针对目前疫情相对比较严峻的现状。”郭毅提示道,从物业角度来讲,在疫情期间,物业企业不仅需要考虑合作第三方的物流等能力,此外也要结合自己社区业主的消费实力和相对集中的购买需求去甄选,最后集成到自己的互联网平台。“因此对于物业企业而言,首先要具备这样的意识,其次也要乐于投资相应的资金在线上平台的打造上。”
此外,郭毅表示,等到疫情结束后,类似的服务内容或可成为向业主收费的增值服务。“对于业主而言,如果平时工作比较忙碌,可以委托物业企业代为采买,物业企业可以在中间收取一定的服务费用,”她指出,这样形成双赢的商业模式,未来才是可持续的状态。不过她补充道,还是要看疫情结束之后社区的状况,社区对于这项服务的需求度,以及社区业主是否乐于为此付出一些服务费用。

或许与第三方合作、也不失为持续盈利的好方法。
抗疫期间,重庆龙湖智慧服务即与永辉超市共同推出“社区保障计划”,以“物流仓库+配送到家”的新模式,为业主提供更加优质、优价的产品和服务。东莞万科也携手东升农场,开启“新鲜蔬菜配送到家”模式,解决买菜难题。
朗新科技集团智慧社区业务负责人林海潮表示,这次疫情对物业企业提升自身服务能力是一次很好的机会,相比于物业企业自建互联网服务平台,选择合适的第三方服务企业,减少竞争带来的不必要成本,同时可以更加专注于主营业务,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互补,平台也将更加强大。
张宏伟亦坦言,体量大的物业企业和大型第三方平台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各自为战,当行业竞争到白炽化阶段,物业企业和第三方平台必然会出现融合的趋势,只有整合融合才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
服务升级解决物企收入痛点
疫情催化下的智能化与增值服务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物业费的收缴。日前,松北区世茂滨江澳洲风情园和翡冷翠小区的近百户业主提前缴纳了2020年物业费。往年,物业费的交缴一般都是年中才开始。正是由于抗疫期间,物业的价值被进一步发现,短短5天时间,物业企业收到了超过27万元的物业费,极大缓解了物业企业因购买防疫物资造成的资金不足。
事实上,长期以来,业主拖欠物业费的现象,始终困扰着各地物业企业和物业管理部门。以四川达州为例,其现有的120家物业企业,157个住宅小区,欠缴物业费高达3928万元,收缴率只有42%左右。迫于压力,2019年10月,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出《达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限期缴纳物业服务费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表示,11月底前仍未补交欠缴物业费的人员,将记入欠缴物业费人员名单,所欠缴时间及金额将函告其工作单位,同时推送市(区)纪委监委和组织部。
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疫情的出现,仿若空降予物业企业改善与业主关系,同时提升物业费缴交率的新契机。
在克而瑞获得的近5000份业主对物业防疫工作满意度的调研问卷中,超过9成的业主肯定了物业在抗疫防疫过程中的重要性,近8成的业主认为此次疫情中,物业企业的抗疫防疫工作较往常服务的提升是明显的,而综合实力TOP30的物业企业,其业主认可度提升率高达8341%,25%的业主反馈小区没有物业,希望增加物业服务。
近期,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也在公开场合表示,疫情将助力物管行业形成长期价值,并且为物业企业带来缴交率的大幅提升。物业类收入具有可预见性、可持续性强的特性,并且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他表示长期看好优秀物业的价值。
事实上,基于疫情期间的表现,物业企业也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目前深圳、杭州等地方已经出台对物业企业提供补助政策,其中深圳提出对物业企业按在管面积每平方米05元的标准实施两个月的财政补助。
2月26日上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提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应对突发事件时的物业管理责任,规定物业企业应积极落实应急预案以及各项应急措施。同时,对此前提出的物业管理委员会制度,明确其任期为三年。
严跃进则表示,一方面已上市的物业企业在阻击疫情中积攒的口碑,有利于其提升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另一方面对于未上市物业而言,优质的社区管理,也无疑成为其日后上市的加分项。
2019年岁末,丁祖昱曾发表预测称,“2020年将是物业企业分化的一年。”或许谁也没想到,新冠肺炎这个2020年的第一只“黑天鹅”成为这则预言最有力助推之一。大浪淘沙始见金,春天到来之际或也正是物管行业洗牌之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669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 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