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通信蒋志祥:“数智化”时代,运营商需打造混合计算平台

分享通信蒋志祥:“数智化”时代,运营商需打造混合计算平台,第1张

新京报贝壳 财经 讯(记者 许诺)12月18日,在2020第四届全球物联网大会上,分享通信集团董事局主席蒋志祥在演讲中表示,“数智化”就像危机中一粒未来的种子,将在 科技 力量的催化下迅速发芽。而在数智化时代,要打破资源能力瓶颈获取更高的边界效益,运营商需要打造一个混合计算ICT能力聚合平台。

蒋志祥表示,“数智化”时代会经历三个阶段,即数字化、平台化和智能化。首先是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创新应用维护经济 社会 的秩序;其次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出现了很多新的经营模式;最后是新模式赋能产业,促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现如今,互联网行业各个平台自成垄断,显然不是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的初衷,打破各平台的壁垒就需要混合计算ICT能力聚合平台。”蒋志祥指出,混合计算聚能平台旨在打通各能力提供方,无需用户四处寻找能力,而是像房地产行业‘七通一平’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搭建,主要具备三个特征:第一是系统能力平台化,第二是平台能力通用标准化,第三是所有能力接口化。

“未来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必须敏锐抓住数字经济万物数智化发展的 历史 机遇,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新的动能。”蒋志祥指出,要实现万物数智化,5G新基建将是关键发力点。

物联网就业前景很好,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专业是教育部允许高校增设新专业后,高校申请最多的学校,这也说明了国家对物联网经济的重视和人才培养的迫切性。物联网的产业规模比互联网产业大20倍以上,而物联网技术领域需要的人才每年也将在百万人的量级。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即通过传感器或物理识别装置等感知技术,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通过ICT通信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处理平台进行计算和处理,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链接,进而对物理世界进行管理和控制。一句话解释:互联网的升级迭代版,互联网实现人与人的链接,物联网增加人与物理世界的链接;感知物理世界的变化,并对物理世界进一步的管理和控制

萌芽期:(1991年-2004年):199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Kevin教授提出物联网概念,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构想物物互联,并未引起广泛关注。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首先提出物联网的定义。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将传感网络技术列为未来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初步发展期:(2005年-2008年):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2008年第一届国际物联网大会在瑞士苏黎世举行。

高速发展期(2009年-至今):2009年美国政府将新能源和物联网确定为美国国家战略。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提出“感知中国”,无锡率先建立“感知中国”研究中心,中科院、运营商和多所大学建立物联网研究院。中国正式开始物联网行业战略部署。2010年中国政府将物联网列为关键技术,并宣布物联网是长期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15年,欧盟成立物联网创新联盟。2016年,NB-IoT技术即将进入规模商用阶段。2018年6月,5G通信技术成熟化,第一阶段全功能标准化工作完成,进入产业全面冲刺阶段。

总结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致经历:

第一阶段:智能消费产品的涌现

2012-2015年期间,消费类物联网产品一夜爆发,过后却慢慢消退。包括智能灯泡、智能插座、智能水壶、智能电饭煲等等智能产品出现在市场上。大致思路是将传统硬件产品,添加上Wi-Fi、蓝牙、ZiBbee等无线技术,再结合APP进行控制。这股热潮来的快、去的也快,因为害怕的稳定性和用户体验存在问题,再加上价格比较高,对于消费者而言性价比不高,市场认可度比较低。

第二阶段:底层技术完善

第二阶段相对于上个阶段,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突破。这个时候涌现了各种各样的针对物联网的技术,比如NB-IoT、LoRa等新型的传输技术、AI算法、智能语音技术等等,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计算存储技术走上台,传感器产品也更加的智能化,具有更多的功能。

第三阶段:行业级应用兴起

完成技术突破之后,物联网的应用逐渐从早期的消费类应用往企业级应用发展。更多的应用于城市建设、政府政务、各行各业产业当中。

物联网IoT产业架构分四层: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物联网IoT产业链:端——管——边——云——用

随着云端数据处理能力开始下沉,更加贴近数据源头,使得边缘计算成为物联网产业的重要关口;将来将有75%的数据需要在网络的边缘侧分析、处理和存储。因而物联网产业链由之前的“端——管——云——用”发展为现在的“端——管——边——云——用”;

“端”:物联网终端,主要是完成数据采集以及向网络端发送的作用;包含芯片、感知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 *** 作系统;

“管”:管道层,保证通信的作用,无线连接、卫星和量子通信等方式;

“边”:边缘计算,将集中式架构分解成边缘位置的点;

“云”:云平台,主要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存储;包含云计算平台和AI技术;按厂商类型分:运营商、ICT、互联网和工业制造厂商以及第三方物联网平台;按商业模式分PaaS和本地部署;按照平台功能可以划分:设备管理平台、连接管理平台、应用开发平台和业务分析平台;

“用”:物联网IoT应用层,落地到不同行业应用场景中;三大业务主线:消费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政策驱动物联网和生产性物联网并称产业物联网)

从产业集聚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为核心的 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 地区四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

其中, 环渤海地区 凭借丰富的产学研资源和总部优势,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基地; 长三角地区 以上海、无锡双核发展为带动,整体发展比较均衡,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推广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珠三角地区 是国内物联网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产业规模领先其他地区; 中西部地区 软件、信息服务、传感器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第四大产业基地,且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均存在优势,对物联网产业链底端感知层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有利于产业规模效应凸显,形成产业链;有助于改善协作条件,节约生产成本;而且能更好的发挥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四大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

尽管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西方仍占据优势,不过无人驾驶率先实现的地方可能在中国。

“长三角5G+智能驾驶协同创新联盟”10月20日在乌镇互联网大会上宣告成立,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车路云一体智能网联交通体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的话说,“长三角5G+智能驾驶协同创新联盟”的成立符合国家智能驾驶、智能网联车等领域的发展要求,希望联盟成立以后,紧紧抓住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构建更加开发的大平台,把5G通信、车、路、云等多方面力量团结到一起,多方融合协同联动,真正为解决智能驾驶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贡献力量。

“5G自动公交”乌镇迎客

乌镇拥有全球首条城市开放道路“5G自动微公交”示范线路,这条路线在乌镇物联网大会期间正式“开门迎客”,覆盖从乌镇设计园至隆源路与环河路交叉口的4公里路程。

坐上车后,车辆随着方向盘转动自动转向,十分平稳。遇到前方红灯时,车辆会自动减速。另外,在掉头、避让等常规 *** 作上也“驾轻就熟”。

据介绍,5G自动微公交既能识别200米内的行人、机动车辆等障碍物,还能通过车路云协同智能系统,掌控公里级范围的道路信息,综合作出避障、变道、减速、刹车等合理安全的快速反应,保障交通安全。遇堵车、交通事故、极端天气等复杂情况,云端指挥系统还会参与处理,给出车辆最优行驶线路,充分提升交通效率。

中国特色的无人驾驶之路

尽管无人驾驶要真正实现道阻且长,但中国正在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人驾驶之路。

乌镇作为“互联网第一镇”只是中国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随着5G自动微公交率先在乌镇“起跑”,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也将迎来大发展。通过规模化的商用示范,有望拉动5G、智能、车、路、云等相关万亿规模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一些地方正在依靠无人驾驶来打造智慧小镇示范区。

一些中国无人驾驶测试道路,也正在针对自动驾驶做出设计上的调整,比如数字路标能够按照需求切换到只有自动驾驶车辆通行的道路模式。百度、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则是目前在中国进行无人驾驶测试排名靠前的公司。

美国赢在技术,中国胜在生态

在技术上,目前谷歌旗下自动驾驶 汽车 Waymo和通用旗下自动驾驶 汽车 Cruise在全球自动驾驶企业中领先。Waymo自动驾驶的累计路测里程已经超过了所有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的总和。

近年来,美国各地政府不断通过出台新政鼓励自动驾驶发展,如2012年内华达州向谷歌颁发了首张无人驾驶测试牌照,2018年谷歌Waymo获准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进行自动驾驶出租车运营的试点服务。

在资本方面,美国投资人不遗余力地投入自动驾驶领域。2016年,通用 汽车 投资10亿美元购买初创公司Cruise,此后Cruise累计融资已经超过62亿美元。根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的统计,在美国,自2014年起投入自动驾驶领域的资金已经接近120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投入资金约4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仍然缺乏开发自动驾驶软件的能力,但是中国初创公司选择了另一条路径。它们通过在 汽车 上安装导航传感器,并且把人类驾驶员的反应写成规章制度,同时设计出自动驾驶友好型的路况,还对自动驾驶企业在不可避免事故中进行法律限责。这些都令中国能够更快地将自动驾驶推向商业化。

中国还为自动驾驶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不管是中移动这样的通信厂商,还是华为这样的设备厂商,都通过5G的部署来推动中国自动驾驶的加速发展。而随着自动驾驶部署的基础设施的成本下降,更将令未来自动驾驶的全面推出提前发生。

根据工信部部长苗圩在最近的一次公开讲话中所透露的,到明年中国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值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140亿美元)。

在全面的自动驾驶时代到来前,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为自动驾驶 汽车 扫街提供专用计算机的地平线机器人目前的估值就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

中国政府对自动驾驶公司的支持也令它们比西方的同行更具竞争优势。这些支持包括基础设施技术方面的投入,比如5G。根据中国官方数据,到2025年,中国在5G方面的投入将达到2200亿美元。而其他的基础设施,比如用于捕捉自动驾驶 汽车 及其周边环境数据的通信网络,以及处理这些数据和为自动驾驶 汽车 导航提供地图服务所需的云计算能力。

但是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也面临挑战。本月初,包括海康威视、商汤、依图、旷视等在内的8家人工智能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名单,这些企业中的一些正在大力发展对自动驾驶有用的技术。

这会让中国自动驾驶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为在 汽车 领域,中国仍然非常依赖西方的 汽车 电子零部件供应商,比如芯片。去年中国进口集成电路总规模达到3129亿美元,是进口 汽车 零部件的十倍左右。

此外,与全球的自动驾驶公司一样,由于自动驾驶的商业化途径仍然不明朗,大多数自动驾驶企业尚处于“烧钱”阶段。Uber投资人就已经失去耐心,导致Uber股价大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707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