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应用高峰论坛:智慧空间的应用将引领视觉互联网时代到来

智能眼镜应用高峰论坛:智慧空间的应用将引领视觉互联网时代到来,第1张

6月12日,2019智能眼镜应用高峰论坛在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召开。以CES Asia为契机,本次高峰论坛共邀请了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软通智慧、科普时报社、中国科普网、品臻联合系统、工业服务联盟、中车数字 科技 、钜星 科技 、台湾智慧眼镜产业协会、海尔集团、诺基亚贝尔、联动原素、EPSON、上海辰韬资产管理等十二位行业专家与产业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讨智能眼镜如何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真正的助力各行各业的降本增效、价值体现。

彭国华:如果不走服务化,工业物联网是发展不起来的

工业服务联盟秘书长彭国华分享了《工业互联网时代,新工业服务的发展趋势报告》,彭国华在演讲伊始便强调 AR的最大价值在工业领域,而在工业中,最大价值是工业服务 。"互联网+工业"发展到了"互联网与工业服务的阶段",工业互联网的最大应用领域是降低运维成本。制造服务化将是今后十年的大趋势,工业运维服务化正需要AR技术。在提到工业AR落地的主要场景时,彭国华强调,帮助用户降低工厂运维成本是AR落地的主要突破口,因为多数用户需要的不是锦上添花,开源不如节流。从工业服务的角度,AR智能眼镜最大的应用价值在工业,工业的最大价值是做好工业服务,AR智能眼镜的应用必须深度结合工业的场景才能迸发出巨大的价值,在工业运维服务化、数字化及网络化的趋势与浪潮下,透过工业服务商及装备制造商的规模化使用及经验积累、价值创造,AR智能眼镜有机会成为重要的工业服务载体,重新建构工业价值链条。

叶毓平:智慧空间重新定义城市的未来,智能眼镜是重要载体

软通动力首席战略官叶毓平带来了《智慧空间重新定义城市的未来》的主题演讲,"世界本就是数字化的'智慧空间',而AR智能眼镜是进入到智慧空间的核心,有权威的数据报道,截止目前AR每年的增长率是803%,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爆炸性的市场,但前提是要具备场景化和数字化的能力。",叶毓平提出AR智能眼镜产业生态圈上需要出现将现实世界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充分地数字化,AR智能眼镜的应用端才会在不同维度得到拓展。要有有意义的信息,智能眼镜才有用。数字孪生的镜像世界,商场中的实体店家都有虚拟世界里的店面,如果走在商场外面的路上,就可以从眼镜里看到商场内部的店家信息,人们会不会去买智能眼镜。哪边有日料,就在眼前虚拟孪生空间里面告诉我。当数字挛生及镜像信息创造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你才会去买智能眼镜,不然为什么要买眼镜呢?所以场景化很重要。叶毓平表示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是作为一个"连接"的角色,而沉浸式体验将改变人们对数字世界的感知方式,3D可视化的智能眼镜会成为智慧空间时代很重要的工具。沉浸式体验的最后一公里将是以AR智能眼镜为载体,构建人与Smart Spaces智慧空间之间的桥梁,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体验感受和服务。

王飞:新媒体的爆发,将带来融媒体技术的爆发

张国祥:智能眼镜将是5G时代数据交互的主要工具

品臻联合系统董事长张国祥分享了《智慧空间的AI+中台布局》的主题演讲,张国祥表示,,AR、VR虽然已经发展很久,但是还没有真正实现产业的爆发,产业发展任重道远。而随着5G的到来,智能眼镜将是5G时代收集数据的主要工具,AR/MR智能眼镜的时代即将革命性的到来。AR/MR智能眼镜的穿透式可视化功能使它成为智慧空间的最佳载体,行动装置在未来将逐渐被取代,而各行各业也将按需求由模块化开发出不同的产品。AR/MR智能眼镜将是AI及智慧空间的入口,而5G则是未来AR/MR多元应用上最重要的推手。张总表示: "我们一直都生活在空间里头,过去空间和未来空间具有差异性,因为未来空间会在 科技 的技术处理后变成一个智能型空间,人们将会在现实生活当中有更多惊喜的数字化体验,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重构从而变得更加智能化。"在智慧空间里人跟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将一直不间断进行联通互动,大量的数字化变得可视化甚至是3D可视化,而这一切将通过AR智能眼镜的载体与服务系统平台得以实现。

周思杭:智能眼镜让技术人员缩减1/3

杭州中车数字 科技 副总经理、工学博士周思杭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实际落地应用后的思考,他提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从作业端角度来看,目前AR智能眼镜主要是在实时培训、数据采集、实时录入、实时查询等场景中应用,而这样的场景背后需要有一个系统平台做支撑,这个系统平台需要有相应业务端资料库的建设和积累。二是从管理端角度来看,考核、巡检、培训的标准化目前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管理一线工人的安全隐患,AR智能眼镜无法解决现阶段管理流程中的风险承担。周思杭还介绍了轨道交通的运维场景和行业痛点,周思杭表示,短时间看来,机器替换运维人员的做法短时间内不能实现,而为技术人员集中培训远没有在工作过程中培训更有价值。在交互方式上,周思杭表示,眼球交互是智能眼镜最好的交互方式,同时也期待未来可以实现。最后,周思杭分享了基于智能眼镜轨道交通行业未来应用的方向——巡检图像比对、 *** 作错误纠正、安全隐患示警等。

蔡隽:AR智能警用头盔重新定义智慧安防

在最后的圆桌会议环节上,台湾智慧眼镜产业协会理事长及佐臻集团董事长梁文隆、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杨溟、上海辰韬资产管理合伙人何建文、海尔集团海尔数字 科技 COMOPlat上海区域运营总监任睿奇、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政企业务总监王正道、联动原素CEO李晓妍、EPSON业务总监韩林峰分别从各自从事的行业领域及经验、背景出发交流探讨了全球智能眼镜发展趋势。就"AR智能眼镜联通智慧空间"和"5G时代AR智能眼镜面临新的挑战"等议题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医疗、安防,工业制造等方面的场景都是AR智能眼镜未来的刚需,5G的真正商用落地还有一年左右时间,如何把握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利用AR智能眼镜应用平台让丰富的应用在上面生长产生价值,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首先,新华网的杨院长表示,过去把智能眼镜作为一个导向,今天要把需求作为导向。什么叫做智能?智能必须可以区分个体化差异,如果你还是像传统媒体这样,大家在座都看一样的内容,也不知道你看后体验,这个不叫做智能。智能眼镜不仅仅是作为工具实现智能化,我觉得在大的生态空间里面,用自适应能力去匹配语音,你需要什么它可以把整个空间里面的物理数据、生理数据、心理数据进行综合,再进行计算。智能眼镜的发展进入到和人与其他生物能够进行 情感 交互,这才是真正的未来。只有把这种未来放进场景里面去考虑才有商业模式。为什么这个眼镜跟那个眼镜不一样,我如何建立起跟眼镜之间的联动,这是一种 情感 关系,一种依赖。我的产品像朋友一样就超出了智能,进入了 情感 范围,这就是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的挑战。

佐臻集团的梁董说道:拿手机平台来做眼镜是不对的,你不能把PC戴在头上做所有的事情,那也不对。很多挑战经过很多摸索,经过验证得到的一点结论。AR智能眼镜需要有突破,我们认为AR智能眼镜产业在明年会有很大的变化,变化不是来自于硬件。它要能理解人,懂得外在物理环境变化,未来我们在谈智能眼镜将不再只是硬件的生态链,而是整个智慧空间。最重要的是AR是AI的入口,一个是脑,一个是眼睛,5G就是神经网络,所有信息采集一定通过眼睛。而离人类眼睛最近的就是眼镜,也是未来跟环境、信息沟通,跟对象沟通的一个最重要的载体。5G是推动AR的推手。智能眼镜都在处理影像的事情,如果没有低延时就做不到。

海尔的任总表示:海尔在工业领域有非常多的经验,从智慧空间角度来说智能眼镜是一个跨空间的体现。有别于工业现场非常普遍的固定摄像头,智能眼镜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移动的,第二在工业场景里面,现在采集大量数据大多数无效的,而且没有意义。智能眼镜是戴在人的面前,人通常会有注意力焦点,所以天然形成了一个精准的需求流量入口,所以我们非常看好智能眼镜在行业里面的发展前景。什么是刚需呢?成本是最大的刚需。现在一直都在谈工业40,包括智能制造的工业转型,但是转型都是面临钜大的成本压力,而且不见得会带来更多的效益。举一个例子,一个工厂要做智能化改造,大则几千万,小的改造也要上千个传感器才可以,现在互联网转型都是大企业在做,很多企业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怎么为中小制造业进行转型呢?我们考虑了好几个方向,都要去做基站和基础网络建设,当我们看到Top Smart的产品,一下子思路就拓宽了,能从两个钜大需求角度缓解这方面的能力,特别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 历史 时期。此外,工厂转型面临老龄化的问题,除了做自动化之外,还要对员工全局把控能力提高水平。这对个人的智能化要求也就上来了,要求解放双手,智能眼镜就是非常好的装备,配套我们的装备服务器,来达到工业转型的一套标准解决方案。

爱普生韩总:产品最终让整个行业持续生存下去,在生活当中一定有一些场景需要使用。对爱普生来说,想让智能眼镜在生活中一些方面融入进去,成为它必然使用的产品。比如说像安防,就需要能提高执法效率,需要它能够在不断发展过程当中成为行业生活当中的一个壁垒,这一路走来很多挑战,它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好。我们意识到很多时候让行业发展不是一家公司去做,我们需要大家结合自己的优势,让这个产品方案成为日常生活当中的场景。5G技术对于智能眼镜来说并不是让其变成一个更好的产品,而是能够让应用本身发挥更大的价值,这也是在未来五年内,在中国将近会有60%-70%的企业会导入智能眼镜应用,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利好,能够在浪潮当中真正转化为价值,则需要进一步努力。

诺基亚贝尔王总:5G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变革是让运营商从卖流量,卖连接,到卖一个切片。我们行业应用切片属性就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我们不得不顺应销售思路来做,要把整个诺基亚产品线和合作伙伴连接起来,形成云管端一整套解决方案,我们有5G网络,有云平台,还有智能眼镜。我相信智能眼镜接下来一定是会逐渐替代PC、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穿戴式移动计算平台。工业互联网的边缘云要等到明年6月份,才会去大量规划,不管你企业想不想部署边缘云,运营商都会在明年6月份之前进行统一规划。智能眼镜应用在某些场景确实是刚需的。比如说,前后端融合。120急救中心,要得到专家医师指导,要有整个视频语音的记录,这种前后端的需求对我们智能眼镜来讲可以解放双手,可以把整个前后端进行融合。另外,前端和后端的通讯,通过智能眼镜来做比较方便。我们通过眼镜第一视角去比对画面,这个比对过程远比你拿手机来做录取、摄取要简单直觉得多,你看到的东西就是后台机器或人员比对的画面,非常真实,非常贴切。其他还有安防、工业制造方面的场景,这些都是智能眼镜的刚需。

联动原素李总:为什么在这个时代物联网出现是必然的?它的必然又带来了哪些发生现象是必然的?第一,在未来设备智能化是必然的,智能化之后会改变既有的一些问题,以前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第二,设备智能化之后创造了一些新的应用价值,但是应用方式本身是没有改变的。智能眼镜是什么呢?传统眼镜是面向消费者的产品,但是智能化之后智能眼镜首先不再是针对消费者了,进入更大范围里面去服务更多行业的用户。单一智能眼镜是不会发挥作用的,必须要与周边环境及多种设备进行整合,必须是场景化的。除了谈刚需,我们也应该思考智能化有可能是在解决弱需求问题。因为我们要进入碎片化的应用场景,况且还不是单一产品来解决问题,还得是不同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时候不一定非要考虑刚需问题,有可能是需要去不断解决弱需求问题。

辰韬资本何总:AR眼镜从一个极客玩的 科技 产品变成了现在能够开始逐渐落地的东西,从一个 科技 驱动的产品,变成了现在是应用场景驱动或者智慧空间驱动下的一个产品。那么,也就是说它是一个能够真正落地,能够在整个应用场景驱动,不管是智慧工厂、智慧医疗、智慧安防下面,在一个大的场景下,AR眼镜作为重要的传感器,重要显示终端,加上其他各种各样的传感设备,各种各样的器件,一起来解决场景当中某一些问题,能够更有效率,更低成本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AR智能眼镜产业发展及应用价值是从智能硬件阶段进入智慧空间规划的进程。就AR智能眼镜而言,重要的硬件基础是AR智能终端,具有强可穿戴可移动的属性,其商业化、市场化的普及不仅仅需要如光学系统、无线通信、电池、处理器、计算机视觉技术、人机交互能力等配置和技术产业链的进化,高速网络发展也成为重要影响因素,在实现产品无线化的同时确保大容量AR内容应用以及与外界环境交互及互动融合的实时直观体验。就像Top Smart总经理李传勍曾说:"AR智能眼镜不仅仅是一款硬件集成式产品,它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而Top Smart将致力于串联起这个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让AR智能眼镜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平台堡垒。"

业内预计,面向2020年,基于5G网络的VR/AR应用、工业互联网等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和物联网(IoT)应用将随着5G网络的成熟获得爆发式增长,预计到2025年全球联接数将达到1000亿。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 社会 对于AR智能眼镜的应用价值将有更多的期待,也将产生更可观的 社会 价值…

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以海尔为参照。

文丨华商韬略 小新

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它助推创新发展,引领时代进步。

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的发布是物联网时代品牌发展的里程碑,由此全球企业转型生态品牌有了世界“通用语言”,生态品牌引领者将不再孤单,同行者或已在路上。

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选取海尔作为核心案例,探讨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成因、定义和对组织、 社会 的影响, 更关键的在于,这是全球第一次建构起对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评估模型。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左)与凯度集团中国区CEO、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右)共同见证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的发布

所谓物联网生态品牌,即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最终实现终身用户及生态各方共赢共生、为 社会 创造价值循环的新品牌范式。

白皮书通过品牌理想、用户、合作伙伴三个视角建立了物联网生态品牌的评估模型。在这三个视角之下,通过对海尔等在物联网时代不同维度进行 探索 的企业进行深入研究,总结出生态品牌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

伴随着这一白皮书的发布,物联网时代全球企业终于有了可借鉴和参考的品牌建设和发展方向的范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时代需要生态品牌?

或许可以从时代发展、企业竞争与用户需求三个维度找到答案。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当前物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全球商业发展的逻辑,快速迭代的场景式体验经济、个性化的社群经济、使用权重于所有权的共享经济席卷而来,传统模式在商业竞争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上一个十年,以电商为代表的平台型品牌完成了对产品品牌的颠覆。但本质上零和博弈的交易关系并未因此改变,随着人口和流量红利的消失,平台型品牌也不可避免地走向同质化,并因增长乏力逐渐走上价格战的老路。 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平台品牌,它们都存在着最大的逻辑BUG——即它们始终游走在用户交互之外,没有像海尔这样将用户需求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企业竞争的角度看,每个时代几乎都会诞生专属这个时代的引领企业,而伴随着时代的更迭,他们中的大部分便快速陨落, 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在上个时代建立起的竞争力没有在新时代更迭。

在传统时代,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要素往往局限在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维度,处于一种单纯的生产要素竞争阶段,而在平台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关键转变为流量,有了流量就有了发展的根基,这也正是目前大多数互联网平台所面临的共同挑战。但无论是产品品牌还是平台品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体系中的各方都是相互竞争的,处于一种零和博弈的关系。

但在物联网时代,共享经济、体验经济以及社群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正如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所说, “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

更为重要的是,用户需求此时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他们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场景体验。正如体验经济的作者约瑟夫•派恩所言,“商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但只有体验是令人难忘的”。

因此,想要在物联网时代的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企业不仅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不断创新,更要通过模式创新为自身构建独特的护城河。换言之, 物联网时代呼唤一种能够打破传统壁垒,促成动态多边合作的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是“生态品牌”。

对所有玩家而言,想要快速建立生态品牌,少走弯路,就必须要有一个可参考和效仿的标准和依据。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的发布,可谓恰逢其时。

引领物联网时代的 探索 标杆

时代之音,呼唤物联网生态品牌,能够顺时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则体现了领先企业超前的行业洞察以及引领的行业实践。

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凯度(Kantar)是全球领先的数据、洞察和咨询公司之一,作为WPP旗下的专业市场研究组织,拥有多家知名市场研究公司,其90%的客户公司位列世界500强。他们在为全球企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敏锐地洞察到了全球产业变化的趋势。

牛津大学是世界顶尖的公立研究型大学,赛德商学院更是被誉为欧洲发展最快的商学院,他们在商业研究领域也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和案例。

从这个意义上讲,联合发布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堪称全球顶尖阵容。

值得一提的是, 这不仅是全球首个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更是第一个以中国企业为核心参照的品牌国际标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海尔?

或许从凯度集团中国区CEO、BrandZ全球总裁王幸在论坛现场演讲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端倪,她说每次能够向全球业界分享人单合一以及海尔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的 探索 ,都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这是中国品牌在世界商业领域所做出的引领和示范。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产业界物联网 探索 的先驱者,如今海尔在 探索 新时代的发展道路上已经领先行业。这一切都源自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前瞻性的时代洞察与快速实践。

他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于物联网时代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传统工业时代,企业要么成为世界品牌,要么为世界品牌代工;移动互联时代,企业要么拥有平台品牌,要么被平台品牌所拥有;而在物联网时代,企业要么转型为生态品牌的引领者,要么成为生态品牌的合作方”。

引领,无可争议。

海尔的这种引领或许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最早、最引领、最全面。

所谓最早就是指海尔开始 探索 物联网时代模式的时间早。海尔的 探索 始于2005年,彼时刚刚经历过千禧年泡沫的互联网方兴未艾,海尔就已经开始 探索 人单合一。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尔针对物联网的 探索 可谓是引领时代。

海尔 探索 的人单合一模式,就是将员工与用户需求连接在一起,将科层制组织颠覆为网络组织,将企业付薪颠覆为用户付薪,将传统工厂颠覆为互联工厂,打破组织的垂直边界、水平边界和外部边界,形成了一个真正的无边界、自驱动的生态组织。

最引领即海尔的物联网转型实践是引领行业的。白皮书中如是定义生态品牌:“通过与用户、合作伙伴联合共创,不断提供无界且持续迭代的整体价值体验”。

在这一点上,海尔的 探索 堪称行业典范。以智慧阳台场景为例,它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场景方案,吸引了包括博洛尼、箭牌、迪卡侬、晾霸、懒猫等行业头部品牌持续进入生态体系,为用户提供洗护阳台、健身阳台、休闲阳台、萌宠阳台、绿植阳台等共计9大类1450余个场景方案。

同时,海尔通过持续与用户进行需求交互,持续吸引生态资源进入平台,生态圈正持续放大。

最全面指的是海尔的转型 探索 覆盖了企业经营的各个层面,是一种完全的体系性变革。事实上,进入物联网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提出了要打造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企业模式体系,也都在进行着不同层面、不同维度的 探索 ,但像海尔这样能够实现企业全维度转型升级的却寥寥无几。

海尔已经撕下了曾经的家电标签,转型为一个开放的创业生态。而且,这个生态处于一种持续裂变扩大的状态中,以卡奥斯、衣联网、盈康一生、日日顺物流为代表的小微不仅在海尔的生态圈内持续壮大,同时也自成平台不断裂变出新的生态圈。

在过去两百年工业史中,连续与3次工业革命引领地位失之交臂是中国几代人心中永远的痛。

但正在发生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海尔已成长为全球引领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以海尔为首的中国企业踏入了前人没有去过的“无人区”,在某些领域扮演了关键,甚至引领角色。

在物联网时代,大企业想要深化发展,就必须建立生态品牌,并向生态品牌的“头狼”发起冲击。海尔率先预判到这一点并展开布局。

新生态品牌建设的“灯塔”

物联网生态品牌,强调的是开放、包容、共创、共赢。

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出现,对企业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 对内,物联网生态品牌通过对企业员工角色、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的变革,大幅提升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就像美国GEA总裁凯文·诺兰在论坛现场所言,人单合一模式给组织带来了极大的颠覆,让我们每个人都争相以创业者心态去创新。今年疫情期间,在美国第二季度GDP下降超过30%的形势下,GEA却实现了逆势两位数的增长。过去5个月中,GEA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生产线上已经投入了15万个小时,自愿帮助企业复产复工,而且没有拿一分钱的报酬,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对外,物联网生态品牌加速了跨界创新与资源共享,尤其是颠覆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让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方共创共赢成为可能。 像海尔旗下的日日顺物流,通过吸引乐家诚品、伊尚智能运动、沃隆食品、绿沃川农业等各类行业30多家资源方加入,围绕用户的居家健身、科学减脂等需求,定制了2000余个居家健身、 健康 场景解决方案。

对此次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The Store WPP首席执行官、BrandZ和BAV集团主席大卫·罗斯这样评价道, “它将帮助我们在物联网新纪元以全新的方式迎接新的世界,成为推动生态发展的公认价值创造者”。

同时,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的打造对中国企业来讲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首先,这是全球首个以中国企业为主要样本而发布的品牌类标准。虽然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大,但这种突破更多的都集中在技术等硬实力领域,在管理、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却并不多见。

其次,《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白皮书》的发布将成为新生态品牌建设的“灯塔”,通过标准化品牌评估模型的建立,大大缩短后来者摸索和碰壁的过程,加速更多物联网生态品牌的衍生,也让中国企业在物联网生态品牌的创牌上占据极大先发优势。

在中国企业面临贸易摩擦、逆全球化的当下,它的赋能将成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极大提升中小企业的效率、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关键领域 科技 创新。

更广泛的意义上,这或许也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中国企业向世界输出“中国模式”的一个标志性节点和开端。

——END——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全球臻品老板是林俊仁。《NAVAN全球臻品汇》创始人林俊仁在国际物联网科技与文创主题论坛中强调,行业与企业的是在特定的时期内、偌大的区域中、在千万的人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人群。敢于创新、敢于打破传统、敢于走在普通人的前面。这是一种精神,一种思维模式。

(一)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瓶颈。以掌握原理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为目标,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围绕应用和产业急需,明确发展重点,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创新资源,形成一批物联网技术研发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促进应用单位与相关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的合作,加强协同攻关,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二)推动应用示范,促进经济发展。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积极利用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精细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升生产和运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保障安全生产,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
(三)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在公共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领域,围绕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实施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构建更加便捷高效和安全可靠的智能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促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扩展和延伸服务范围,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四)突出区域特色,科学有序发展。引导和督促地方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确定物联网发展定位,结合科研能力、应用基础、产业园区等特点和优势,科学谋划,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物联网发展,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强化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及示范应用,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基础较弱的地区侧重推广成熟的物联网应用。加快推进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应用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要加强统筹、注重效果、突出特色。
(五)加强总体设计,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统筹协作,依托跨部门、跨行业的标准化协作机制,协调推进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按照急用先立、共性先立原则,加快编码标识、接口、数据、信息安全等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的研究制定。推动军民融合标准化工作,开展军民通用标准研制。鼓励和支持国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自主技术标准的国际话语权。
(六)壮大核心产业,提高支撑能力。加快物联网关键核心产业发展,提升感知识别制造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完善的物联网通信网络制造及服务产业链,发展物联网应用及软件等相关产业。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不断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的结合,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及科研单位参与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七)创新商业模式,培育新兴业态。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作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物联网专业服务和增值服务,推进应用服务的市场化,带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培育新兴服务产业。鼓励和支持电信运营、信息服务、系统集成等企业参与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运营和推广。
(八)加强防护管理,保障信息安全。提高物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与数据保护水平,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安全评估机制,有效保障物联网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应用等各环节的安全可控。涉及国家公共安全和基础设施的重要物联网应用,其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运营服务必须立足于安全可控。
(九)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协同共享。充分利用现有公共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开展物联网应用。促进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避免形成新的信息孤岛。重视信息资源的智能分析和综合利用,避免重数据采集、轻数据处理和综合应用。加强对物联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投资。

6月29日,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与未来论坛共同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南京市分会、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南京市国际商会承办的 “2019未来论坛·南京峰会”正式 开幕,本次峰会的主题为 “同行・共创”

在开幕式上,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洪,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未来论坛理事周逵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对所有参会嘉宾表达了欢迎与感谢。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吟龙对人工智能产业新地标“中国(南京)智谷”的打造作出重点介绍。

在随后的大会主旨演讲环节上,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双聘教授、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理学部图像处理研发中心主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杭州创新中心主任 孔德兴 ,元禾华创投委会主席、未来论坛理事 陈大同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教授、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联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及鲲云 科技 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英国计算机学会(BCS)会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 陆永青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未来论坛青年理事 余凯 ,为与会者带来了海内外最前沿的科研信息及成果转化经验。

在上午的论坛上,行业优秀的企业家、科学家与投资人围绕 工业物联网 中国芯片 两大热点 科技 领域主题进行了演讲和创新对话。

智能制造是振兴实体经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我国近年来相继推出一系列智能制造的战略规划,通过工业物联网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能够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缓解生产成本。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在“工业互联网技术及其在热电生产智能化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里带来了在工业互联网时代,关于热电产业化的观点。他认为我国工业主要有两大问题: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工业互联网平台出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它对离散制造业来讲重点在于智能化的管理,对流程制造业重点在于工艺的控制。其在工业企业运用中主要有三个场景, 第一是在生产中运用,第二是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管理和决策优化,第三是实现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 。夏建涛以热能生产行业为例,分享了工业互联网在产业里如何使用及使用的效果。同时他还提到“海量数据+智能算法+超级算力”会产生超越人智力的智能化系统,将深刻改变人类 社会 。

会后,亿欧新制造频道与夏建涛进行了交流,他表示目前的工业互联网最终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企业采购任何一个设备或是系统,他需要计算投入产出比,需要能够切实地解决现有的问题,“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或者一种技术能否说服客户,取决于你是否能为客户提供切实可计算的价值。”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在主题演讲“AI赋能3C制造”分享了在3C行业的智能制造。玄羽 科技 选择3C制造作为智能制造的一个切入点,是因为看到了3C制造在今天已经面临着 三大困境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当一个产业面临这些困境的时候,就必须考虑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化进行转型升级,这就催生了他们对智能化制造的需求。3C制造行业的特点一是 高度 离散 ,二是 迭代非常快 ,这样的行业优势在于:通过 科技 手段能带来效率提升的价值空间很大。劣势在于:由于其太离散,改造的过程十分困难。在这一背景下,玄羽 科技 最开始选择的路径是以头部企业为主,它的特点是产线基础比较好,理念比较强,可以带动整个行业。

他表示 智能制造 并非是自动化,而是智能化 。在今天的技术上,智能制造一定是算法和算力的结合,通过数据和算法的方式,切入到智能制造,并且带来巨大的价值。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在主题演讲“让产业动能更强劲——数字化产业园区20”中主要分享了工业物联网的工作场景之一“数字化产业园区”的具体应用。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数字化产业园区”的价值在于利用LPWAN技术帮助园区内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和对园区入驻企业提升服务质量,他详细介绍了智慧园区解决方案的架构、平台的概述以及在实际案例中利用数字化运营的方法,并分别概述了解决了来自园区不同角色的痛点问题,希望最终打造一个构建结合园区的开发商、运营商,地方政府还有行业协会综合的融合平台。

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智能与工业智能的融合。通过采用信息技术,例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实现以数据驱动的工业应用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进而提高产业效率,创造价值。协合新能源集团执行董事兼CTO、未来论坛青创联盟成员尚笠尚笠作为对话环节的主持人与各位企业领袖、科学家针对发展工业物联网,难度究竟在哪里?即将到来的5G网络时代将怎样推进工业和制造业的数字化变革?从工业自动化向工业智能化升级,产业和企业如何把握新机遇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科技 创新对话——工业物联网:“智造”升级

慧联无限首席科学家胡昱 认为工业物联网在中国会不断往前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定数会被打破,包括我们的工业。他认为工业物联网的IT和OT的融合还需从组织架构和战略两方面来进行。另外,从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角度看,他认为传感器创新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丹 认为,现在工业物联网从概念到落地,已经在是在缓慢增长的阶段,后面会越来越好。这是因为技术上是成熟的,产业的需求也在。另外,他认为IT和OT的结合,本身就会催生出新的技术创新的机会。

玄羽 科技 董事长李鸿峰 认为工业物联网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工业物联网IT和OT的融合,就是两化的融合。这种融合依托的是“彼此理解”的融合,信息化的人一定要了解工业上的东西,工业人一定了解信息化的东西,在实际的项目上进行打磨、成长,这样才能在将来真正意义上增加两化人才。他认为工业物联网创新,数据是基础,没有数据就没有依托了,数据从量变到质变,就会衍生出应用的创新。

毕马威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刘建刚 认为工业物联网的应用现在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的问题。怎么把概念落为实处?一是要从需求导向;二是战略驱动;三是企业本身的能力建设;四是必须要场景切入;五是生态系统协同的能力。从工业互联网行业发展来讲,要有标准:一是工业互联网接口开放的标准;二是融合后的IT架构的标准。

上海全应 科技 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夏建涛 认为工业物联网只有正向、增强性的循环,这个产业才能真正落地。工业物联网要IT、OT深度在一起,认为云+端的创新,对工业物联网技术创新非常重要。

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 认为,促进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必要的一点是IT和OT的紧密结合,但更为重要的关键点是缩短打通整个行业的利益链条。

推荐阅读:

制造突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转型在路上

物联网、大数据、机器人纷纷助力,离散制造业要走的智能化之路

工业互联网的前世今生:初探工业互联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716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