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鸿蒙车机 *** 作系统深度解析

华为鸿蒙车机 *** 作系统深度解析,第1张

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的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是华为长期的战略机会点,将持续加大投资,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的软件领域,打造体验最好的智能驾驶系统。

2021年预计研发投资10亿美金,研发团队达到5000人,其中智能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并在全球搭建超过10个研发中心。

华为提供高阶自动驾驶(ADS)等五大智能解决方案,打造“云-管-端”架构。云为智能车云;管为智能网联;端从车机扩展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三大终端。

智能座舱是目前智能驾驶进程中最为成熟的应用,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1000亿元,到2030年达到1527亿元。其中,车载 娱乐 系统占比最高达到60%左右。

智能座舱作为人车智能交互的中心,主要涵盖座舱内饰和座舱电子领域的创新和互动,是拥抱 汽车 行业发展新兴技术趋势,从消费者应用场景角度出发而构建的人机交互体系。

华为以“平台+生态”为发展战略,通过“鸿蒙车机OS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智能硬件平台”为智能座舱提供更多交互,从而构建人-车-生活的全场景出行体验。

当前华为的鸿蒙OS *** 作系统已搭载在吉利、比亚迪的部分车型上,并将作为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进入整车前装,包括极狐、赛力斯等已经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的品牌有望率先装车。

根据华为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布局,预计未来将主要作为Tier2 供应商切入智能座舱产业链,将产生更多配套机会。#华为鸿蒙#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由计算平台、软件平台、显示平台和生态构成。

智能座舱计算平台为麒麟车机模组,麒麟710A已在荣耀系列手机应用成熟,基于智能手机麒麟芯片构建IVI模组,发挥产业链协同的规模效应,降低硬件成本。未来将成为华为首款智能座舱芯片,对标高通820A,制造工艺已达12纳米,采用8内核设计。

*** 作系统方面,华为推出车用的鸿蒙20,同时面向手机、智能穿戴设备和 汽车 ,做到10ms的时延和24Gbps的吞吐量。鸿蒙20采取先进的分布式能力,无缝衔接从车内到车外的生活场景。

显示平台包括车载智慧屏、AR-HUD等硬件,并结合视觉、音效、AI等能力,打造更具智能化的座舱硬件。

车域生态平台,实现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衔接,实现多功能交互。

华为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鸿蒙 *** 作系统(HarmonyOS,可理解为融合系统),是华为开发的自有 *** 作系统,早期叫LiteOS,是为了物联网开发的系统,主要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车联网、远程 *** 控、医疗等领域等。鸿蒙系统将兼容Linux、Unix和安卓系统,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体验。

鸿蒙OS基于分布架构,天生流畅,内核安全,生态共享。鸿蒙OS的出发点和Android、iOS都不一样,是一款全新的基于微内核的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能够同时满足全场景流畅体验、架构级可信安全、跨终端无缝协同以及一次开发多终端部署的要求。

华为HarmonyOS结构图:

基于鸿蒙OS,共享华为“1+8+N”生态,实现跨终端的全无感互联。

相较于传统的 *** 作系统,鸿蒙车机 *** 作系统是真正意义上面向车的 *** 作系统,其中包含了HMS-A(HMS for Automotive),12个车机子系统和多个HOS-C API三大亮点,以构建真正面向“车”场景的软件平台。

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将负责提供以鸿蒙OS *** 作系统为主的底层软件系统。

华为的鸿蒙OS *** 作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和模块化设计,能够通过组合、抽取不同的模块,在不同的智能设备上实现并形态的智能 *** 作系统。

基于鸿蒙OS *** 作系统,车机与其他智能终端之间有分享和联系,用一套系统满足各种硬件设备,将人、车、家打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万物互联。

鸿蒙车机OS中还提供了超过500个车控类API接口,API接口能够将上述功能进行开放,为后续车企、Tier1等开发人员的开发及定制提供便利。

鸿蒙车域生态平台中,华为将联合开发者提供更多好用的 汽车 应用及相关硬件,通过合作共同打造智能座舱生态。

车域生态中主要包括两类:面向用户界面的应用生态以及座舱的硬件生态。

应用生态主要是联合更多的应用软件企业进行共同开发。

硬件生态则面对更多的硬件设备生产商,进行互联互通、联合创新、持续升级,再通过开放的API帮助生态伙伴快速开发满足用户需求、符合车企座舱差异化特点的硬件和软件服务,为用户带去极致体验。

HI为华为智能 汽车 部件业务的核心品牌,HI的核心是用华为inside 的模式帮助车企造车。

HiCar通过手机和 汽车 的连接,将手机的应用服务辐射到 汽车 ,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连接,进一步完善人机交互体验,预计2021年装车量达500万台。

华为HiCar主要提供了两项重要的开放能力。

其一是手机应用和服务接入的能力,通过手机上的应用直接可以访问虚拟化的 汽车 硬件资源。其二,HiCar提供了 汽车 硬件设备接入的开放能力,通过集成HiCarSDK,车机等硬件也能够快速接入HiCar,共享手机丰富的应用生态和服务,例如将手机上播放的内容传导至 汽车 上播放等,最终达成手机和车机的无缝流转。

智能化大势所趋,华为在电动智能化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并能够实现从部件到全栈式服务的服务能力,有望带动产业链全面提速。

根据罗兰贝格和地平线联合发布的《智能座舱发展趋势白皮书》,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将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电子信息系统的整合阶段,具体表现为子系统向功能域的转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联。

第二阶段为增强车内的感知能力。

第三阶段实现人机共驾,车辆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语音控制、手势控制等),实现消费者上车-驾驶-下车全周期的体验。

第四阶段将打造智能座舱的最终形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丰富场景。

当前智能座舱的发展处于第一阶段,域控制器的发展成为当前主流。

未来智能座舱的发展以需求端和供给端双重驱动。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对于电子化体验认知的加深,符合 汽车 消费升级的趋势。从供给端来看,传统的座舱是由独立分散的子系统组成,难以形成联动,无法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趋势,因此催生了座舱域控制方式来实现更多的功能并且在成本端实现下探。

比亚迪车机升级需要物联网认证。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比亚迪车机升级必须要物联网认证,不认证将影响使用。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1995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2003年成长为全球第二大充电电池生产商,同年组建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遵循自主研发、自主生产、自主品牌的发展路线,产品的设计既汲取国际潮流的先进理念。

其实互联网车机和你用的WIFI车机,从物理属性上没有本质差别,区别只是在于一个用的是自带物联网卡流量,一个是通过WIFI来使用手机流量。
当然,较真的同学会说,有带卡通讯模块的联网更稳定,网速更快等等八啦八啦。不过考虑到时下在车上需要用到流量的应用(音频为主),这种体验差异基本忽略不计。
带物联网卡的车机相比WIFI车机:
1、传输快,可以满足高比特数据传输。
2、不需要连手机WIFI使用手机流量,使用的车载物联网卡资费性价比较高。
3、不连手机WIFI,避免了行驶途中手机极快的耗电以及发热。
当然,有优就有劣,互联车机的不足的地方也有。
1、换装4G车机需要费用
2、要多养一张物联网卡
有同学看了上面的对比可能会想,只要因为WIFI连接导致手机发热和耗电不是特别明显,那还是WIFI版车机划算。
看需求吧,两者的体验差距其实挺大的,并不是在联网上!
互联网车机和WIFI车机的区别核心在于附加价值上。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喝开水就可以解渴,那为啥还要喝矿泉水,有的还贼贵,难道我们是为了矿泉水里那么丁点所谓的矿物质吗?只要是搭配科学的饮食都可以满足我们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根本无须靠矿泉水来养生。
意思是说,解渴和为车载应用提供流量,只是满足人的底层需求,在经济能力足够的情况下,人类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互联车机其实就是为了满足车主更高层次需求而诞生的产品,因为其上搭载了车联网服务公司的各项服务。
比如就层主所知,车联网服务现在已经很丰富了。
从安全上:可以为车主提供及时的道路救援和事故医疗救援服务(深圳翼卡现在推出了可视化的事故医疗救援服务)
从便捷上:可以提供在线购买防盗抢险或出游保险服务;可以提供免费拖车,送油、接电的服务。
从娱乐上:可以提供正版在线音乐、在线音频节目,甚至像爱奇艺这种在线视频节目,提供防疲劳陪聊服务。
车主甚至可以把车联网服务商当成商务秘书,订票、订酒店、出行提醒之类的。
有人会说,现在手机应用里也有很多相关服务,我直接用手机不就好了。的确,现在汽车服务是块大蛋糕,手机应用也整合了不少,不过车联网服务商的服务费用多数是和流量捆绑在一起,你只要购买流量和续费,其中很多服务都直接免了费用,总体性价比会更高些。

车自带4G网络从何而来?车辆自带的4G网络,其实是通过车载无线通讯模块绑定的SIM卡,获得移动数据流量而来的。也就是说,在车辆的车机硬件中,也有和手机类似的通讯模块,安装有内置的SIM卡,通过模块和SIM卡获得移动数据网络,从而使用4G网络。

其实车辆的4G网络,和我们使用的手机4G网络是相同的,或者说共用的移动数据模块,通过移动网络的覆盖,接受对应的移动数据,获得网络。不同的是,车机作用的SIM卡,和我们日常使用的SIM是不同的,车机使用的专用或者是固定绑定的SIM卡,使用专用通道的移动数据,实现4G网络通讯。

具体的实现原理我们就不说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和我们的手机一样,或者就是说把手机的移动数据网络模块植入到了车机系统中。在我们使用车机网络时,就通过这个移动数据模块来获得移动网络,实现4G网络连通。

你可能会说,我们使用的手机,是可以看到SIM卡的,并且还可以替换新的卡,或者是换一家运营商,使用不同的移动运营商不同的自费。那么,车自带的4G网络是什么餐,又是哪家运营网络来支持的,我们是否可以自行更换服务商,使用不同的SIM卡呢?

其实,车辆使用的SIM卡,和我们手机使用的SIM卡,还是有些区别的。一般被称为物联网卡,专为车辆网络和其它移动设备提供网络使用的SIM卡,也有另外的运营商啦运营,而不是直接由我们手机的像电信,移动这样的手机SIM卡运营商来运营。

车机使用的SIM卡,一般也是绑定车机系统硬件使用的,也就是说这张SIM卡通过车机系统激活之后,只可以在这一台车辆上使用。通过专有的运营商网络,提供移动网络的运营及支持,车机上的SIM卡,也是不可以拆卸,或者就算是拆卸下来,也无法在其它设备上使用的。

不过同样的,车辆的4G网络也是有对应的资费的,只是仅有移动数据流量的资费,没有电话语音或者是短信的资费的。如果移动数据流量已经使用完的,也是会停机断网,无法使用的。此时,车主就需要通过车机系统,或者专用的充值APP *** 作,为车辆的SIM充值,然后才可以继续使用网络。

综合以上车载4G网络的说明,车辆自带的4G网络,其实就是车机系统中,内置了类似于手机移动数据流量模块,通过移动网络来获得4G网络的使用。并且和我们手机使用网络一样,同样是有相关的资费及使用限制的,欠费或者是流量使用完毕之后,也是需要通过专有的渠道完成充值续费之后,才可以继续使用的。

目前,很多车辆添加了互联网 汽车 的标签,既然是互联网 汽车 ,自然就少不了移动网络的通讯。也不可能说在车辆上增加一个单独的移动网络来使用,一般就是直接在车机系统中内置数据通讯模块,使用车机系统专用的物联网SIM卡,实现移动网路的使用。很多互联网 汽车 在销售时,都会赠送一定时间或者数量的网络流量,赠送的使用完毕之后,就需要车主自行缴费充值使用了。

内置在车机里边。
车载物联网卡是3家运营商基于物联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向汽车网络的终端用户提供的车载移动网络接入服务。三大运营商利用自己的物联网络专用号码段,通过专用网络元件设备支持短信息,无线数据和语音等等的基本通信服务,提供网络用户自主通信连接管理和终端管理等智能连接服务。汽车物联网卡的硬件和表面与通用。

凯美瑞汽车在车行买是不是物联网无法实现?
1、八代凯美瑞车机系统能够满足基本使用,比如收音机、音乐视频播放、地图导航、车辆基本信息等,连接方式支持USB、wifi热点、carlife、carplay等,但是车机不具备4G联网技术,也就是没有你说的车联网,没有在线流量。
2、凯美瑞全系都没有车联网功能的,在懂车帝配置表里是可以查到的,店里说有是不是后加的啊。
3、下一代丰田凯美瑞也许会标配,这一代凯美瑞没有标配车联网功能。

流量卡在中控台。gs8车机物联网卡在流量卡在中控台的位置传祺gS8没有SD卡。只有插U盘的地方。车载导航流量卡在哪里办一般情况下,车载导航流量卡在对应的汽车厂商就可以办理,车联网流量汽车厂商会免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739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4
下一篇 2023-07-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