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1、如果出现中国大学mooc学校云打不开的现象,有可能是当时进入中国大学mooc的人数太多,服务器无法承载过多人数,而导致一部分人无法打开中国大学mooc。
2、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什么是慕课课堂
MOOC(Mass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网上课程),中文简称慕课,是OER(Open Education Resource开放教育资源)
慕课的教学形式
课程不是蒐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 每门课都有频繁的小测验,有时还有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通常由同学评分(比如一门课的每份试卷由同班的五位同学评分,最后分数为平均数)。一些学生成立了网上学习小组,或跟附近的同学组成面对面的学习小组。
什么是慕课 慕课的特点和教学形式
什么是慕课 慕课的特点和教学形式
教师教学的心态,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它是教师自身心理素质的反映,也是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要保持教学是最佳的心理状态,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课前应认真仔细地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对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学各主要环节能历历在目,做到教学过程清新、结构合理、方法恰当、内容适度,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特点。
慕课是什么教育
“慕课”(MOOC),也称“MOOCs”, 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可能上万人或更多;“M”代表Massive(大规模),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如何上好第一堂慕课
事实上,自2012年美国媒体将大规模在线课程命名为“MOOCs”以来,慕课已经在全球虚热了一阵。
对此,陆昉认为,慕课“虚热”的背后有两大动力:一是互联网资本试图改变教育面貌,谁能找到慕课的盈利模式、开拓出新市场,谁就可能造就千亿美元级的企业;二是媒体的宣传,认为MOOCs可能重构高等教育秩序,甚至提出了“大学末日”预言。
另一方面,围绕慕课,国内外的教育界也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这是颠覆式的革命,国内高校不能错过时机,应该全盘拿来;另一种则不以为然。
“我们认为,要在虚热之中、浪潮之后冷静下来思考,发展慕课,不能急于赶潮流,搞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能消极回避,而是要认清中国高等教育的处境和国情,明确中国大学的定位和优势。”陆昉说,在复旦校内,有一些老师提出复旦的“iMOOCs”概念。“所谓i,我的理解是internal,有内在需求、内在动力的慕课。iMOOCs,简单地说,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让慕课为我所用。”
陆昉介绍道,iMOOCs有四个聚焦:首先是聚焦于课程内容,复旦发展慕课,不是简单地把课程搬到网上,重点是内容,不是平台和市场。内容要有必须的技术支撑,但更强调课程内容设计,强 与学的方式,突出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的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中国的大学要在全球慕课格局中有一席之地,要在互联网经济大潮下有立身之本,靠的都是高质量的课程。”
其次,复旦的慕课聚焦于学生的学习成效。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学习规定的内容。上一轮在线教育热潮视频公开课造就了一些明星教师,但这一轮慕课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不是展现教师个体魅力。“建设在线课程,不是拍摄流行视频,不是教师个体和学校的形象包装工程,而学生和学习必须始终放在第一位。”陆昉强调。
另外,复旦慕课将聚焦于混合式教学改革。陆昉说:“我们加入全球平台、获得运用全球慕课资源的机会、发展自己的慕课课程,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抓住契机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在校内同步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复旦学生能从全球学生共同学习中获得更大受益。”据了解,所谓混合式教学,网上教学视频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关键在于线下的师生交流和互动。网络的学习,学生是个体化的、相对自由,但真正的学习需要智慧的碰撞,所以线下交流是慕课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此外,复旦慕课还聚焦于课程背后大数据的教学研究。现在的慕课教学,究竟能起到什么样的效果,究竟有多大影响、多大变化,这是仍然是一个难题。陆昉认为,要研究学生学习的行为,为促进复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撑。发展慕课,不能只有线上教学实践,而是要在扎实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科学路径,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
“复旦的MOOCs是线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同步开展的。我们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为当前目标,力图带动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陆昉坦言,“我们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益处的事、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事。”
首推“大数据”课程 更多复旦慕课将问世
作为试水慕课的“先行军”,新闻学院程士安教授的《大数据与信息传播》有哪些特点呢?
陆昉表示,《大数据与信息传播》这门课程内容本身的质量、教学大纲、内容设计和教学模式,都具备一定的水准;另一方面,这门课程本身就在探究媒体格局、信息流动规律、传播规律,体现了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并行、结合的思路。“此外,这门课程非常适合实践混合式教学,就是线上线下同步、教师授课与学生探究结合。”
作为一门混合式教学课程,“大数据与信息传播”4月1日正式上线后,不仅是一门慕
家长慕课是什么教育?教什么内容?
应该是家庭教育方面的疑惑了,参考如下:增加自身家庭教育知识,科学的进行家庭教育,这方面知识可以去家长慕课学习,里面有许多权威专业的知识,科学有趣的家庭教育视频,育儿问答,家长社区,很热闹,能解决许多教育孩子的困惑。
ppt 慕课教学是什么意思
意思
使用PPT的形式
进行多媒体化教学
慕课教学与传统授课有什么不同
慕课是在线学习的一种方式,慕课的出现对传统大学教育形成了一定冲击。与传统大学相比,慕课具有教学方式新颖灵活、授课教师声望高、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强等特点,慕课将会与传统大学在竞争中合作,在相互融合中协调发展。
什么是"慕课"?什么是"翻转课堂"?"慕课"与"翻转课堂"有怎样的关系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学生能够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阅读功能增强的电子书,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教师也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在课后,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风格和呈现知识的方式,教师则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是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它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其他教学方法和工具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为了让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在线课程,不必一定要到学校接受教师讲授。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式”是对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将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是一种教育思路、教育指导方法,“慕课”就是这种教育思想的产物,或者说是“翻转课堂”教育思想的一种实践。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展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新的课程开发模式。
在线教育和慕课有什么不同
英盛观察为您解答:
百科对慕课的解释: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简单点说就是大规模在线课程属于在线教育的一种开发形式。
慕课的主要特征分为三点:
1、大规模的:不是个人发布的一两门课程:“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是指那些由参与者发布的课程,只有这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的MOOC。
2、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
3、网络课程:不是面对面的课程;这些课程材料散布于互联网上。人们上课地点不受局限。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花最少的钱享受美国大学的一流课程,只需要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慕课是在线教育的一种新型开发模式,目前已经在中国得到了肯定与发展。一、翻转课堂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利用视频来实施教学,在多年以前人们就进行过探索。在上世纪的50年代,世界上很多国家所进行的广播电视教育就是明证。为什么当年所做的探索没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多大的影响,而“翻转课堂”却倍受关注呢这是因为“翻转课堂”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教学视频短小精悍
不论是萨尔曼·汗的数学辅导视频,还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所做的化学学科教学视频,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大多数的视频都只有几分钟的时间,比较长的视频也只有十几分钟。每一个视频都针对一个特定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视频的长度控制在在学生注意力能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内,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第二,教学信息清晰明确
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除此之外,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用萨尔曼·汗自己的话语来说:“这种方式。它似乎并不像我站在讲台上为你讲课,它让人感到贴心,就像我们同坐在一张桌子面前,一起学习,并把内容写在一张纸上。”这是“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与传统的教学录像作为不同之处。视频中的出现的教师的头像、以及教室里的各种物品摆设,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
第三,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信息传递”,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的;第二个阶段是“吸收内化”,是在课后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的。由于缺少教师的支持和同伴的帮助,“吸收内化”阶段常常会让学生感到挫败,丧失学习的动机和成就感。“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老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
第四,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之后,是否理解了学习的内容,视频后面紧跟着的四到五个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进行检测,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判断。如果发现几个问题回答的不好,学生可以回过头来再看一遍,仔细思考哪些方面出了问题。学生的对问题的回答情况,能够及时地通过云平台进行汇总处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学视频另外一个优点,就是便于学生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复习和巩固。评价技术的跟进,使得学生学习的相关环节能够得到实证性的资料,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学生。
二、微课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微课之四“微”
1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
2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
3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
4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
微课的组成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因此又可以称为“微课堂”。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就学校教育而言,微课不仅成为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教育资源,而且也构成了学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
5主题突出、内容具体。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或者说一个课程一个事;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具体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或是生活思考、或教学反思、或是难点突破、或是重点强调、或是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育教学观点等等具体的、真实的、自己或与同伴可以解决的问题。
6草根研究、趣味创作。正因为课程内容的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正因为课程的使用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课程研发的目的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紧密地联系起来,是“为了教学、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而不是去验证理论、推演理论,所以,决定了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有能力解决的问题。
7成果简化、多样传播。因为内容具体、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因为课程容量微小、用时简短,所以,传播形式多样(网上视频、手机传播、微博讨论)。
8反馈及时、针对性强。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微课的“十大特征”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但是微课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的,一个微课自身仍然需要系统性,一组微课所表达的知识仍然需要全面性。微课的特征有: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少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习。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习为主。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习。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习、资源及评价方法。
微课的分类
1、按照课堂教学方法来分类。
一节微课作品一般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微课类型的组合(如提问讲授类、合作探究类等),其分类不是唯一的,应该保留一定的开放性。同时,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微课类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2、按课堂教学主要环节(进程)来分类
微课类型可分为课前复习类、新课导入类、知识理解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其它与教育教学相关的微课类型有:说课类、班会课类、实践课类、活动类等。
区域微课资源的开发
1内容规划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首先做好微课建设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建设方案和进程,形成建设规范和体系,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内容规划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按照新课程标准并结合本地区使用的教材,组织教研员和一线学科专家共同确定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点谱系,在征求意见后统一发布,供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选择开发。
2平台建设
微课平台是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共享和应用的基础,须由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开发。平台功能要在满足微课资源日常“建设、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便于用户“应用、研究”的功能模块。形成微课建设、管理、应用和研究的“一站式”服务环境。
3微课开发
微课内容开发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建设模式一般有“征集评审式”(面向教师个人)和“项目开发式”(面向学校和机构)。区域性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宣传发动、技术培训、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报送、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
4交流应用
交流与应用是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通过集中展播、专家点评和共享交流等方式,向广大师生推荐、展示优秀获奖微课作品;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基于区域“微课库”的观摩、学习、评课、反思、研讨等活动,推进基于微课的校本研修和区域网上教研新模式形成。
在网络web20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快速发展,与当前广泛应用的众多社会性工具软件(如博客、微博、Facebook、Youku、Tudou等)一样,微课也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习、远程学习、在线学习、“泛在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平台。
三、慕课
慕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
慕课简介
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MOOCs课程动辄上万人,最多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需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MOOC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它发端于过去的那种发布资源、学习管理系统以及将学习管理系统与更多的开放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的旧的课程开发模式。通俗地说,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秋天,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呈现“未来教育”的曙光。2012年,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2]多家专门提供慕课平台的供应商纷起竞争,Coursera、edX和Udacity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三巨头”,前两个均进入中国。
课程范围
MOOC是以连通主义理论和网络化学习的开放教育学为基础的。这些课程跟传统的大学课程一样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初学者成长为高级人才。课程的范围不仅覆盖了广泛的科技学科,比如数学、统计、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也包括了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慕课课程并不提供学分,也不算在本科或研究生学位里。通常,参与慕课的学习是免费的。然而,如果学习者试图获得某种认证的话,则一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可能收取一定学费。
授课形式
课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种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课者和学习者通过某一个共同的话题或主题联系起来的方式方法。
尽管这些课程通常对学习者并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所有的慕课会以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提供一种大体的时间表,其余的课程结构也是最小的,通常会包括每周一次的讲授、研讨问题、以及阅读建议等等。不能定位。这是个人隐私。慕课(MOOC),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英文直译“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在线课程开发模式。2020年12月9日-11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世界慕课大会上,世界慕课联盟正式成立,《慕课发展北京宣言》同期发布。联盟首批20位成员包括康奈尔大学、清华大学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