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最终格局,成就下个巨鳄从这几个方面出发

物联网最终格局,成就下个巨鳄从这几个方面出发,第1张

成就任何一件事,最艰难,也是最有意思的阶段是“在路上”。物联网产业亦如是。不得不说,今日的物联网产业已经过了起跑阶段,如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所述,物联网即将进入平稳增长期,即“在路上”的阶段。至于物联网产业的终点,资深的从业者都认为类似今天的互联网,产业链格局明朗,但是什么时候到来,我们无法准确预知,不过接下来的3-5年将直接决定物联网企业们谁能笑到终点。正如在物联网产业耕耘了7年的黑子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培熙所说,这几年或许也是最难走的阶段。
物联网最终的产业格局:
技术、设备和应用厂商分工明朗联动原素:根据Gartner的技术成熟度曲线来看,物联网产业迎来了平稳发展期。但是就我们看到的情况,经过一轮洗牌后,还活着的物联网企业,业务方向也还是处于调整期。你们作为一家置身其中的企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柴培熙:这一点你们接触的企业多,看的更加宏观。不过就我们黑子科技自身而言,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常遇到不得不做的业务。比如我的最终目的是10,但是1到9中的某些环节没有人做,找不到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做。这可能也是目前这个阶段大多数物联网企业遇到的情况。
总体来讲,像我们在物联网产业已经摸爬滚打了六七年的企业,基本上大家都能看到物联网最终可能就是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提供技术的提供技术,做设备的做设备,做应用的做应用。但是从目前这个阶段,就是技术刚刚完备,设备智能化刚刚开始,到那个最终的目的地这一段路,怎么走,就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那个时候,其实是比较艰难的一个探索。
再说的深一点,黑子科技是希望能够打造一个物联网终端的应用商店,这么一个产品。在这个商店中,有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音乐、社交、购物、游戏、办公、菜谱、人脸识别等等。用户希望在任何一个硬件设备中使用任何一个应用服务,都可以“开通”该应用(因为物联网时代,应用 *** 作系统都是运行在云端的,所以用户无需将应用下载到本地,只需开关即可)。比如用户喜欢在办公时听音乐,就可以在办公桌上开通相关的音乐应用;喜欢让冰箱自动买菜,就可以在冰箱上开通的相关买菜应用;希望让门锁具有人脸识别的功能,就在门锁上开通该功能,希望让猫眼有该功能,就在猫眼上开通该功能。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成熟期的物联网,所有的应用不是设备自带的,而是可以即时开通和关闭的;设备具备基本的联网、数据采集和实时执行等功能,即“具备执行相关应用的能力”。比如用户希望在门锁上开通人脸识别的功能,门锁就必须有摄像头,并且有与云端交互的能力。如果这些不具备,用户再想也是枉然。同时,用户希望在冰箱上开通买菜的应用,冰箱起码要联网,能够把本地信息上传到云端。
但是,现实情况让我们无法一步到位,所以现在我们还在为功能硬件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因为功能硬件的智能化升级没有完成,我们就无法搭建“上层建筑”。
至于物联网最终的产业格局,其实就像你们之前有篇文章(从IoT到IoE,预示着怎样的物联网“产业路线图”?)中提到的那样,一定是技术厂商、设备厂商和应用服务厂商分工明朗的。
下一代巨鳄应该做的几个层面
联动原素:前一段时间马云在云栖大会上讲“电商将消失”。其实我们在今年初的一篇文章中就有过相关观点(从巨头围剿机智云看互联网老炮儿与物联网新秀的较量)。我们认为让电商消失的根本原因,是物联网带来的资源移位。比如互联网时代电商们掌握着渠道资源,掌握着人与物之间交互的通道,所以掌握了用户。物联网时代,物品本身改变了,从功能性产品变为智能化产品,改变之后的物品可以直接与人进行交互。而那些实现物品智能化改变的企业将成为新的资源拥有者。那个时候,即便出现新的电商,也与互联网时代的电商处于不同的形态。巨鳄们也将重新洗牌。你们的目标是做物联网时代的应用商店,目标也是奔着巨鳄去的,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柴培熙:说一下我个人观点。就以刚刚讲的物联网产业的最终格局来看,先抛开已经有巨鳄的领域,或者已经是巨鳄的企业不说,芯片层面肯定会出现一个或者几个,比如现在针对物联网的通信技术领域。
*** 作系统层面,一定会出现几个。物联网的 *** 作系统跟手机的不太一样,大家普遍认为,是有云端的 *** 作系统和本地的实时 *** 作系统共同构成的。就像前面所说的,应用不需要下载或删除,而是开通或关闭。现在这个层面有一二十家企业在竞争,最终谁会胜出,现在也难说。因为对于 *** 作系统来说,只要文档写的简单易懂,好用,就能够胜出。
应用商店层面,我们判定也会出现几个。现在有几家在做,不过都处于雏形期,遇到的问题就像刚刚说到的,目前的基础设施水平离它爆发的点还有很远。
数据服务层面,肯定会出现。这个就涉及到大数据交易了。这类企业的路应该说更长,因为目前的数据量太少了。能称得上大数据的恐怕只有电商的数据了,但是这些数据谁能拿的到呢?
硬件设备层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洗牌,某些传统制造业企业可能会消失,一批新的企业会产生,所以制造业肯定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巨头。
同时,肯定会出现很多各种各样的应用,比如刚刚讲到的冰箱买菜;或许衣橱还可以购物了;床每天给冰箱反馈你的体重信息;你可以通过抽油烟机跟团队开会了等等。这些领域可能说出不了巨鳄,但是一些明星企业肯定会有的。
总体来讲,这个产业刚刚开始,机会很多,但是挑战也很多,尤其是接下来的三五年。比如我们的一些同行,明明他的目标是C,但是他发现C的必要条件A还没完成,如果直接做C,就会面临入不敷出,而做A就可能带来收益,所以就曲线救国,用A来养C,但是这种就很容易走偏。所以这也是我们黑子科技在发展中时刻警醒的地方。
以上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研讨、报告和相关政策措施表明: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将成为中国今后一项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重要决策,各级政府部门将会大力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一系列对物联网产业利好的政策措施也将在不久后出台。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股市在受钢铁、银行、券商、基金重仓等权重板块集体倒戈的影响下,大盘一路下滑,但以远望谷、新大陆、厦门信达、东信和平、大唐电信、上海贝岭为代表的物联网题材股逆势拉升,连续数天涨停。物联网概念股的疯狂逆向拉升充分表明了物联网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物联网再次在中国掀起了巨大波澜。物联网概念从2009年迅速崛起,2010年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年度热点话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物联网。物联网是IT发展方向“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而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这个问题专业,我就尝试着简单回答一下,见笑。
物联网的布局,Google、三星、华为等他们的思路无从得知,也只有从他们现在目前产业的布局来略窥一二,我知道的不多,就拿前几天看到的相关内容来尝试回答。(当然,除了Google,现在正在着手物联网的,或者说人工智能的企业非常多,如:Intel、IBM、NVIDIA、微软、苹果、亚马逊、Facebook、百度、阿里巴巴,甚至于特拉斯等的车企)
现在说物联网的虽然多,但大都很空旷,因为物联网最简单的阐述概念就是物物相连,物物的概念太大、太多,他们每天所产生的数据量庞大的吓人,诸如一辆无人驾驶汽车一天能产生4T的数据量,物联网上类似这样的汽车将会有成千上百万的数据累加,说起从事物联网,真是无从起手。
转而,现在大热的是人工智能。相对于物联网的概念,人工智能就要稍微更进一步专精一些,简单些,就是像人一样接收数据、处理数据、执行。这对于物联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想象一个人24小时不间断的为你处理物联网上所有物物产生的数据并为你准确的传达计划好的 *** 作,那是非常美好的愿望。
人工智能,应该是物联网的基础设施,没有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宏观概念无从说起,没有一个人类可以24小时的不停处理数据,如果能,也将是庞大的由人组成的集团进行不间断更替,这是很可怕的。
那么,行业内,各个巨头们对于人工智能,现在都在做什么呢。
因特尔:提供硬件平台,强大的处理器、OmniPath网络、更加密集高效的存储技术研究、专为人工智能自我学习而优化底层数学函数库、专为庞大数据库分析而优化的分析加速库等。
NVIDIA:提供硬件平台,图形处理芯片及一整套配套的深度学习软件、但机箱深度学习超级计算机DGX-1(据称1台GPU加速计算机可以相当于250台CPU计算机)。
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及相关人工智能分析软硬件、语音识别、本身大数据的分析利用。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首先对于物联网专业的选择,其实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就是物联网专业其实是一个并不提倡去选择的专业,具体的可以在网上随便一查就出来好几篇类似的文章,大概就是说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很杂的学科,包括单片机编程,电气,通信,软件,网络等等一系列的知识,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拿出来作为一门专业去单独学习,物联网专业呢?全部都接触又全部都不精。再者说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专业,教学模式都不太成熟,选择物联网专业不就是等于把自己当成小白鼠了吗?
其实对于这个看法我是认同70%的。我在大学里面就学习的是物联网工程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院下。当时我们是学校开的第二届物联网的学生,学习的课程有物联网概述,网络技术,编程(C,C#,C++,Python,Java,Linux等),汇编,电子,各种数学等等。当时相比较于学院里其他的专业,像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我就很不明白自己每天学的是什么,学的东西真的很杂,而且每一门功课由于课程精力有限,只能说是了解,讲一些皮毛。在教学模式上面也是我们上一届,我们这届,以及我们下一届有很大的不同,处于小白鼠前辈这个样子。
但是,虽然这种学东西很杂的情况让很大一部分没有自己明确目标,浑噩度日的学生很迷茫,不知道该干什么,但是正因为在大学期间接触到了很多前沿的概念和知识,对每一面有一个宏观的了解,所以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我们班的同学毕业后有精通于某一门编程语言的,去做老程序员,开发;有精通于网络技术的,去做了网络工程师;甚至还有对单片机感兴趣的,在大学期间不断深入学习这块的内容,最后去做了单片机开发。。。。。。当然还有我这种,技术不好但是对物联网使用场景比较感兴趣的,做物联网售前支持,支持所有的物联网项目。所以专业这块其实我觉得是不应该一棒子打死的,只要在大学期间足够用心,物联网专业其实是一块比较好的跳板。而且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学模式都越来越成熟。
其次对于物联网相关工作的选择,这个行业前景绝对是可观的,就好像十多年前我们看互联网一样,很幸运我们处于又一个时代变革的时间点,有足够好的机会可以去参与时代的改变,而这个机会就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尤其是现在5G拍照已发,各个国家进入到了技术的角逐赛里面,未来的时代一定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可以多关注一些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和全球领先科技公司的新闻,基本都是和物联网相关。关键是要找到自己适合什么样子的位置。

不知道你对物联网行业了解怎样,想从事其中的哪个环节呢。
要想进入某一领域,一定要首先对这个行业的有宏观的认识和理解。这些是必须要自己下工夫的。国家的十二五规划把物联网产业定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其中覆盖面很广,像其中关键的一些技术以及商业模式、规范标准之类的也多在研究进展当中,国外发展相对领先几年,这种技术在民众当中也很自然容易接受。国内物联网技术也相对成熟起来,缺乏标准的统一。接下来的5到10年里,是物联网的概念逐渐的明确化和深入人心的的推广阶段,在关键技术不断突破的同时,需要有大批的企业进入到物联网的应用开发以及商业模式的摸索当中来,也就需要大量的人才加入其中。推动国家的技术大发展。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迪比克市的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更重要的是,迪比克市向个人和企业公布这些信息,使他们对自己的耗能有更清晰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有的责任感。 韩国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通过整合公共通讯平台,以及无处不在的网络接入,消费者可以方便的开展远程教育、医疗、税务,还能实现家庭建筑能耗的智能化监控等。 Ibm2010年正式提出了“智慧的城市”愿景,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六个核心系统组成: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这些系统不是零散的,而是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推动智慧城市有两个重要的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面向创新20的城市开放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书记、副院长孟庆国教授提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因,缺一不可。智慧城市建设不可偏废或仅仅是强调技术应用而忽视社会经济层面的创新,智慧城市的试点也必将规范和推动智慧城市的健康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城市新形态,引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16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 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