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工业4.0?

什么是工业4.0?,第1张

工业40”的本质是产业互联网。“互联网+制造”的融合,这是一场时代的革命,是颠覆和自我颠覆。实际上在过去的15年当中,见证了自动化到互联网化,还洞察了万物互联所带来的技术变迁。“工业40”是人类社会最后一次工业革命,引用工信部部长苗圩的一句原话:“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概念,“互联网+制造”最具备条件,“工业40”也将成为“互联网+”的最先突破的一个领域。


在中国的移动互联网领域里,在过去15年里,所有的资源、资金都压在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上面,所以我们称之为消费互联网。现在移动互联网来到了第二产业工业,第一产业农业。按照马云的说法互联网是我们今天这个社会的顶层基础设施,是水、电、煤和高速公路。那么,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工业领域、农业领域的颠覆、侵袭,实际上整个移动互联网我个人认为它进入深层次的再造,深层次的重新产生效率的一个阶段。


“工业40”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概念,它的核心是“智能制造”。它对我们中国的整个产业影响巨大。因为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制造大国,所以说,“工业40”不仅仅影响中国的经济,也影响整个中国未来的发展。第一,它会影响中国的就业,因为在制造领域里,就业人员达8000万以上。第二,影响中国的经济出口。第三,会影响中国的军事国防。影响到我们所有的产品生产、制造、流程、供应链,所以说“工业40”正在颠覆工业里传统工业的整个生产模式。
工业40带来的三大红利领域


“工业40”从2013年刚刚开始。据有些观点,它将会延续30年到40年的时间。那么,“工业40”是一个巨大无比的万亿级以上的一个市场,在“工业40”领域里面,未来10年,资本市场会有超过300家以上的上市公司。有哪些类别的公司会有更多的机会?理解如下:


第一类,智能工厂。也分为两小类:1、传统的工厂转型成智能工厂。2、一出生就是智能工厂的。


第二类,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为制造业提供智能工厂、顶层设计、转型路径图、软硬件一体化设施的“工业40”解决方案公司,总集成商。实际上中国有400万传统的制造业企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他们都会逐渐的分步骤的转型成“工业40”工厂。那么,这里就面临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三类,为中国的制造业转型成“工业40”的过程当中的九大技术供应商,包括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等等。


在“工业40”解决方案里,包括软件、硬件。软件有工业物联网、工业网络安全、工业大数据、云计算平台、MES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支持工作的自动化等。硬件有机器人(包括高端的零部件)、传感器、RFID、3D打印,机器视觉,智能物流,也是AGV,PLC,数据采集器,工业交换机等。


错过了工业40,就错过这个时代


工业30到40有两个核心的标志。


第一、从30时代的集装箱到现在的快递,这回答了为什么顺丰快递这样的快递公司在互联网时代的作用变得无比巨大。而在工业时代,EMS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所以,工业时代的核心标志是集装箱,互联网时代的核心标志是快递。


第二个标志,从模具到数据。我们知道工业时代,整个全球制造最典型的公司是富士康,郭台铭也讲过,模具是工业之母,IE是工业之父。所以,富士康、比亚迪,包括丰田公司,他们都把模具和IE作为核心的关键能力,这也可以称之为工业时代,或者30时代的标志是模具。那么,40时代,按照阿里巴巴马云前段时间所讲,叫DT,就是数据的技术。所以说,30到40核心的标志是从模具到数据。这是一场巨大的产业革命,错过了“工业40”,实际上也就错过了这个时代。


2由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导致了新一轮产业革命。这个前提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没有这一轮的科技革命,也就没有了这一轮的产业革命。德国工业40,由一个信息,一个网络,四大主题、三项集成、八项计划组成的框架结构。德国提出工业40整体框架有很多地方和中国不同, *** 作上面还有一定的距离。


根据预测,第四次工业革命延续视觉大概为30到40年,所以说工业40移动互联网对中国工业的颠覆、再造和融合才刚刚开始。

你只是想问厂家销售和总代销售的关系吧?
首先给你说下厂家和总代的关系:
一般来说,厂家是不直接对客户和中标商提供产品的,包括项目的招投标厂家也不直接参与,因为一旦牵扯到供货的话需要垫资,这个你懂吧,垫资的话对厂家来说资金压力过大,所以一般的厂家都会找几个具有资金实力的公司来给客户和项目集成商供货和垫资的,这些有资金实力的公司就是总代了,所有的货都从总代来拿,谈好账期后总代全款给厂家提货,当然价格低一些,从中赚取差价,之后要款就是总代的事情了。
总代销售一般的工作就是和客户和项目中标集成商搞好关系,维护厂家和他们的关系,谈谈账期,谈谈供货细节,平时还需要配合厂家销售做一些项目拓展和客户关系维护等等事情,就是给厂家销售干干脏活累活

国产电脑品牌有联想,华为,小米,神舟,华硕、清华同方等。我比较推荐华硕电脑。

从一个专业的自有品牌,到营销全球的国际3C品牌,华硕自始至终都坚持不可妥协的质量与创新。华硕的笔记本一直以用户的需求为落脚点,功能齐全、性能优秀而且物美价廉。散热系统在笔记本中也十分出众,使用起来很舒适。

创立20年间,华硕依靠强大的科研制造行销实力,取得了五项世界第一、一项世界第二、两项世界第四的卓著成就——主板、显卡、ADSL MODEM、CABLE MODEM、无线网络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一;笔记本电脑、光存储产品全球第四。并全球首创了超便携电脑——Eee PC。

推荐华硕FX50JX4200,这款笔记本是一款游戏本,价格较实惠。搭载了156英寸雾面屏幕,拥有1920×1080分辨率,给用户极好的视觉体验。在处理器方面选用的是英特尔i5-4200H处理器,拥有4GB的内存与1TB的硬盘,标配显存容量为2GB的NVIDIA GTX 950M专业显卡。

华硕ROG GX700这款笔记本也很独特。外观方面采用了装甲风格的全新设计,并选取钛金属色系为配色,完美地展现了游戏本的酷炫风格。而这款笔记本的特点在于它采用了水冷散热系统,第一次将水冷系统运用在了笔记本中。

理解工业40最通俗易懂的一篇文章!
先声明,兔哥只是个知识的搬运工,我说的不一定对,不过是看了很多材料后消化理解的结果而已。事实上,工业40就没有标准答案,连德国人自己都没有。
先看三个概念:
工业10
机械化,以蒸汽机为标志,用蒸汽动力动力驱动机器取代人力,从此手工业从农业分离出来,正式进化为工业。
工业20
电气化,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用电力驱动机器取代蒸汽动力,从此零部件生产与产品装配实现分工,工业进入大规模生产时代。
工业30
自动化,以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PC的应用为标志,从此机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同时也接管了一部分脑力劳动,工业生产能力也自此超越了人类的消费能力,人类进入了产能过剩时代。
这三个定义都很学术,你们放心,这是全文最学术的一段话,后面就都是讲故事了。
要理解工业40,我们得先看下目前的状况,我们称之为工业3X,用修真小说的时髦描述,也就是30中后期,这种状态叫做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
咱们还得从工厂的业务模式说起。
作为一个工厂,存在的目的只有两个,生产产品,然后卖出去。所以在工业企业中,通常会分为两个大的部门,一个是生产部门,一个是业务部门,前者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管理,后者通过ERP(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
这两个系统啥区别呢?ERP更倾向于财务信息的管理,而MES更倾向于生产过程的控制,简单的说,ERP主要告诉你客户需要生产多少个瓶子,哪天下单,哪天要货,而MES主要负责监控和管理生产这些瓶子的每一个步骤和工序如何实现。
在中国工厂的很多车间里,各个生产设备之间、生产设备和控制器之间,都已经基本实现了连通。再牛逼一点的公司里,整个工厂已经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连通起来,而业务部门全部通过ERP连通起来了。
发现问题了吗?
ERP和MES其实并没有连起来!
所以当ERP给MES下达生产计划指令后,MES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与计划偏差的事项(比如设备坏了,原料不合格等等),MES会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ERP是不知道的!所以它会继续按照原本的计划执行订单,时间久了,财务系统和工厂的实际情况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偏差。
至于为啥没连起来,两个原因,首先是ERP和MES的开发公司通常是两拨人,搞财务的和搞生产的合作,不但互相不懂对方的职业术语,鸡同鸭讲,而且互相看不上对方。另外,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在公司里通常是分开运营,各自的领导有各自喜欢的供应商(原因你懂的)。
当然,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是断然不会干等着两个系统的偏差越来越大的,既然系统不给力,咱人工上,咱们工人有力量。所以工厂车间通常会定期把MES的调整项做成一个表,交给业务部门,然后由业务部门手动在ERP中调整过来。
ERP和MES的问题只是工厂内系统断层的一个问题缩影,事实上工厂里还有非常多的其他系统,设计、制造、采购、办公等等,这些系统都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互相都不知道对方在干啥,干到哪一步了。其中一个部分出了特殊情况,其他部分都不知道,只有等到问题出现了,才能退回来,所有系统再一个个改。
插一句,老罗的锤子手机之所以难产,就是因为在设计的时候,生产人员并没有实时了解情况,所以实际生产时发现原本的牛逼设计会导致良品率很低,只能退回去重新设计。这样每一个产品都要改来改去,所以一个工业品从设计到上线量产,往往要用一两年的时间。
当然,这种事也不是第一天存在的,以前因为在工业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很长,兔哥的老东家西门子一个型号的变频器可以卖三十年,这样一两年的研发上线时间也就显得不那么长了,其余的问题,靠着人工沟通,虽然有错,倒也都相安无事。
然而,可怕的狼终于还是来了。
这两只狼,一只叫产能过剩,一只叫互联网。
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往一款产品卖三十年的做法已经不行了,你跑不快,有的是快的。老罗的锤子手机仅仅晚上线了几个月,就从一款万众期待的爆款,成为了臭大街的过时货,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了。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撼动了工业时代的一大基础,信息不对称。工业时代里,因为生产厂家无法低成本的了解每一个客户的需求,所以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就是把需求做多的性能组合到一起,成为一款产品。
比如你想要一双适合你的脚的鞋子,鞋厂是无法知道你的脚多大的,所以只能测量很多人的脚之后,把最集中的尺码分成40号,41号,42号等等,但是如果你的脚偏肥或偏瘦,对不起,概不伺候。
互联网改变了这个局面,人与人,人与厂商,可以低成本的实现连接,从而让每个人的个性需求被放大,人们越来越喜欢个性化的东西。但是个性化的东西需求量没有那么大,这就需要工业企业能够实现小批量的快速生产。
这两只狼,逼迫着传统工业必须做一件事,一件工业社会最不爱做的事,就是快速、小批量、定制化的生产。
这个时候,先得做点准备工作,就是工业30首先要进化为3X,所谓工业3X,其实就是先把ERP和MES等等信息系统彻底打通,让工厂原本的所有信息孤岛实现连通。这个时候,就从完全的自动化和部分的信息化,进入了完全的自动化和完全的信息化,也就是工业30大圆满阶段。
别小看这个过程,单就这一条,也许我们中国就需要十年甚至更长才能完成。
好了,前面的都是现实问题,30大圆满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科幻烧脑之旅了,我们终于要冲击工业40了。这个过程中,3,0中以及完全的自动化和信息化要开始做一件事,就是结婚,生孩子。
这个过程,德国叫工业40,美国叫工业互联网,我们工信部称之为两化融合,物联网的脑残粉们把它叫做万物互联。
这里我要说一下,所有的物,如果需要互联沟通时,就有一个问题,说什么语言?说英语、德语、还是四川话?
通讯协议是什么,这个是一个关键问题。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用现在互联网的通讯方式,也就是TCP/IP协议,这是个技术问题,没法给你这种小白解释明白(其实我这个曾经的半桶水自动化工程师也不怎么太懂)。简单的来说,互联网的通讯方式,速度还是太慢,精准度还是不够,安全性还是不好。而工业生产中,对于速度、精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要远远高于你在家下德艺双馨的苍老师**的要求。
所以万物互联,必须需要一个专门的通讯协议。
这也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的两化融合中国制造2025,这些时髦的名词背后隐藏的核心问题,大家在争这个通讯标准。美国的互联网世界第一,所以美国人希望从信息化层降维到自动化层;而德国的机械制造业最强,所以他更希望从自动化层升格到信息化层;中国嘛,制造业第一大国,互联网第二强国,所以两边都不想跟,打算自己搞个互联网+,也叫中国制造2025。
按照修真小说的习惯,每一个境界都要分成一个小境界,以突显差异和牛逼,我按照这个方法,把工业40也分成六重天。
工业40第一重天,智能生产。
之前我们说过,生产设备和管理信息系统也各自连接起来,并且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也连接起来了。你有没有觉得还缺点什么?没错,就是生产的原材料和生产设备还没有连接起来。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个东西,叫做RFID,射频识别技术。估计你听不懂,简单来说,这玩意儿就相当于一个二维码,可以自带一些信息,他比二维码牛叉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无线通讯。
我还是来描述一个场景,百事可乐的生产车间里,生产线上连续过来了三个瓶子,每个瓶子都自带一个二维码,里面记录着这是为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定制的可乐。
第一个瓶子走到灌装处时,通过二维码的无线通讯告诉中控室的控制器,说张三喜欢甜一点的,多放糖,然后控制器就告诉灌装机器手,“加二斤白糖!”。
第二个瓶子过来,说李四是糖尿病,不要糖,控制器就告诉机器手,“这货不要糖!”
第三个瓶子过来,说王二麻子要的是芬达,控制就告诉灌可乐的机械手“你歇会”,再告诉灌芬达的机械手,“你上!”
看到了,多品种、小批量、定制生产,每一灌可乐从你在网上下单的那一刻起,他就是为你定制的,他所有的特性,都是符合你的喜好的。
这就是智能生产。
工业40第二重天,智能产品。
生产的过程智能化了,那么作为成品的工业产品,也同样可以智能化,这个不难理解,你们看到的什么智能手环、智能自行车、智能跑鞋等等智能硬件都是这个思路。就是把产品作为一个数据采集端,不断的采集用户的数据并上传到云端去,方便用户进行管理。
德美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分歧之一,就是先干智能工厂,还是先搞智能产品。德国希望前者,美国希望后者。至于中国,我们就搞加,还是加这个东西好,正加反加都行,反正能糊弄住大家就行。
工业40第三重天,生产服务化。
刚才说了,智能产品会不断的采集用户的数据和状态,并上传给厂商,这个就使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向服务收费。我好多年前在西门子的时候,西门子就提出来向服务收费,当时我觉得这是德国佬拍脑袋想出来的傻×决定,但是现在我才明白这是若干年前就已经开始为工业40的生产服务化布局了。你对西门子的印象是什么?冰箱?你个糊涂蛋,西门子这些年已经悄然并购了多家著名软件公司,成为仅次于SAP的欧洲第二大软件公司了。
这个服务是什么呢?比如西门子生产一台高铁的牵引电机,以往就是直接卖一台电机而已,现在这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的把数据传回给西门子的工厂,这样西门子就知道你的电机现在的运行状况,以及什么时候需要检修了。高铁厂商以往是怎么做的?一刀切,定一个时间,到时间了不管该不该修都去修一下,更我们汽车保养没什么差别。现在西门子可以告诉你什么时候需要修什么时候需要养护,你要想知道,对不起,给钱。
再举个例子,智能产品实现后,每一辆汽车都会不断地采集周边的数据,来决定自己的行驶路线,整个运输系统会完全服务化,任何人都不需要再买车,有一天也许自己开车会成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因为设备是智能的,而人确实不可控的。
在这个阶段,所有的生产厂商都会向服务商转型。
工业40第四重天,云工厂。
当工厂的两化融合进一步深入的时候,另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就有要孕育而生了,这就是云工厂。
工厂里的设备现在也是智能的了,他们也在不断地采集自己的数据上传到工业互联网上,此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哪些工厂的哪些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哪些是有空闲的。那么这些存在空闲的工厂,就可以出卖自己的生产能力,为其他需要的人去进行生产。
互联网行业为什么发展的这么快,就是因为创业者只需要专注于产品和模式创新,不需要自己去买一个服务器,而是直接租用云端的服务就行了。而目前工业的创业者,还是要不断地纠结于找OEM代工还是自建工厂中,这个极大地限制了工业领域的创新。当云工厂实现的时候,我预言中国的工业领域将出现一个比互联网大百倍以上的创新和创业浪潮,那个时候这个社会的一切都将被深刻的改变。
兔哥之所以坚定地要做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投资和创业服务,就是在等这个风口。但愿我是先辈,不是先烈。
工业40第五重天,跨界打击。
互联网行业天天说降维打击传统行业,什么谷歌小米阿里巴巴乐视,可是我告诉你,当工业40进入第五重天时,工业企业的跨界打击将比这些互联网企业猛烈百倍。这个过程将从根本上撼动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根基,重塑整个商业社会。
举个例子,一个生产手表的厂商,这个表每天贴着你的身体,采集你身体的各项数据,这些数据对于手表厂商也许没啥用,但是对于保险公司就是个金库,这个时候,手表厂商摇身一变,就能成为最好的保险公司。
当自动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时候,跨界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将被重塑。
工业40大圆满,黑客帝国。
整个工业40过程,就是自动化和信息化不断融合的过程,也是用软件重新定义世界的过程。
在未来,多元宇宙将在虚拟世界成为现实,一个现实的世界将对应无数个虚拟世界。改变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会改变;改变虚拟世界,现实世界也会改变。一切都基于数据,被精确控制,人类的大部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将被机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所有当下的经济学原理都将不再适用。
但是我相信有一些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人类的爱、责任、勇敢,对未来和自由的向往,以及永无止境的奋斗。
摘自“科理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1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 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