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赤壁》的进,高分评影

看过《赤壁》的进,高分评影,第1张

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华语正式进入大片时代。但无论是《十面埋伏》的三角爱恋,还是《无极》的虚无缥缈,或是《夜宴》《黄金甲》的宫廷争斗,都是外表富丽堂皇,内在小家子气,缺乏一种真正的史诗气魄。即使好评如潮的《投名状》和《集结号》,也都是将个人遭遇置于历史大背景下的兄弟情仇和平民抗争,无法配得上“史诗”这一称号。终于,描写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著名战争“赤壁大战”的《赤壁》出炉了,在2008年的夏天及时填补了这一银幕“史诗”空白。一时间,铺天盖地的宣传迎面袭来,毫无疑问,这个夏天华语影坛就是《赤壁》(上)的天下!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从小就是三国迷的我非常有幸地抢到了零点首映式的门票(这也是有生以来头一遭),就是为了在第一时间见证大银幕上的三国烽火。吴宇森他老人家阔别华语影坛十余载,这次强势回归,既有8000万美元的庞大财力资助,又有梁朝伟、金城武、张丰毅、张震、林志玲、赵薇等一干两岸三地的实力派偶像派大明星加盟,即使没有曾经的超白金搭档发哥,也有足够的号召力诱惑大家进院了!
果然,影片很吴宇森。金城武饰演的诸葛亮和梁朝伟饰演的周瑜正如老吴当年那些经典英雄片中的两位男主角一样惺惺相惜,典型的“双雄”模式。而对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描写也最终归为个人英雄主义,第一场新野之战重点刻画赵关张的神勇无可厚非,其中子龙长坂坡的“七进七出”还让人觉得不太过瘾;但后面八卦阵大战就有些太个人化了,按道理说那应该是一场集体歼敌的完美演出,结果却成了甘兴、赵云、关羽、张飞和周瑜这五大高手的武功大秀场(按道理说,周瑜更偏向于儒将那一类,武功应该不怎么样)。一个个杀得不亦乐乎,元奎的武指作用在这里很明显地予以体现,关二哥也就成了方世玉、洪熙官这样的武术高手!
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吴宇森式处理,如果换成是内地导演,说不定战争场面会被处理得很凝重很惨烈而缺乏个性和浪漫气息。而吴宇森这种处理方式突出个人,更符合观众的“英雄崇拜”心理,正如06年的意大利是世界冠军,但总不如94年的世界亚军那么有魅力,因为那是巴乔一个人的意大利队,他就是英雄,他就是神!
这只是整个《赤壁》的上半部,所以真正的较量还没有开始。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只不过是为下半部的战争大戏作了个铺垫。而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是怎么“熬”过去的呢?主要是四件大事,一是曹 *** 决意挥兵南下,二是新野大败刘备,三是孙刘如何结盟,四是孙刘初战告捷,曹 *** 大军驻扎赤壁。第一件大事处理得很干净利落,如同八九十年代许多香港片头的那几分钟,而曹 *** 在傀儡皇帝前的飞扬跋扈则跟《新鹿鼎记》中的鳌拜颇有几分神似。第二件和第四件大事都通过武戏来处理,特别是后者的八卦阵,的确拍出了恢宏的气势。当然更恢宏的则是曹 *** 庞大的陆军方阵和水军船队,用电脑特技得出的俯拍效果极具视觉震撼力,不愧为中国大片在场面制造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与八十万大军相比,老谋子的“大风”部队和“黄金甲”又算得了什么!
其实比武戏更难处理的便是文戏了,在第二件和第四件大事之间,有着长达近一个小时的文戏时间,可诸葛亮的“舌战群儒”像是在面对一群怨妇,而周瑜小乔之间的床戏也显得有些不太合时宜(是不是现在拍什么片子都要以床戏作为卖点啊),再加上孙尚香的无厘头表演和“我也好久没有这么不冷静了”、“国家兴亡,匹女有责”等无厘头台词以及关羽当老师、张飞写大字、刘备编草鞋等无厘头行为,都让这段时间显得有些松散和拖沓。好在周瑜通过打猎来劝导孙权的那一段处理得非常有张力,充分显示了蒙太奇的作用,也让剧情在“松”中又有了一次“紧”,不至于那么不协调!
当然最让人称赞的还是双方开战前斗智的那一段蒙太奇处理,镜头在孙刘和曹 *** 之间来回地快速切换,再配以那个动物演员乌龟的(另一主要动物演员就是周瑜的那匹马)辅助镜头和急促有力的鼓点声,很快便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从而正式进入到赤壁大战的紧张状态中去!
最后再来谈谈影片的演员。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一直以来都认为诸葛亮就应该是唐国强那个模样,而中日混血的金城武长相太现代化,影片的前一个多小时怎么也无法把他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诸葛先生联系起来,他不时的坏笑倒是像个小痞子。梁朝伟曾经在《超时空要爱》中演过诸葛亮,效果也比这个要好,为什么不让他来演呢?当然让他来演周瑜也是非常适合的,帅气和风度,这两样他都不缺,再加上迷人的电眼,这东吴第一才子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许是第一次演,再加上这是一部男人戏,所以嗲声嗲气的林志玲就更像个花瓶了,现代感极强的她根本无法演绎出小乔的古典美来。倒是赵薇饰演的孙尚香,虽然古灵精怪,专搞无厘头,但多了个丫头来活跃气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个人认为,演的最好的便是张震了,他在表情和动作上表现得很到位,非常形象地诠释了孙权那举棋不定的内心矛盾冲突。而由张丰毅这样的实力派老戏骨来演曹 *** 也不错,一代枭雄的霸气在他身上得以体现,只是这个曹 *** 表现得太过乐观,私欲也太强,居然为了一个女人而发动战争,当然那是剧本的问题,与演员无关。至于刘备,让尤勇来演他真是非常失败(刘皇叔应该是清瘦的才对),当时的刘备也不过四十七岁,而银幕上的他太显老相了,又怎么能吸引青春年少的孙尚香呢?
四大武将在片中骁勇善战,个个都能“以一挡百”,性格完全都可以用一个“猛”来代替。只是中村狮童面相太凶,胡军脸上轮廓又不如刘德华那么分明,而演关公的那个演员脸太长,表情也不够生动。唯有张飞,演员和角色气质最接近,只是写大字那段让人啼笑皆非!
好了,上半部就这样结束了,下半部还要等到年底,而相信在这半年内,烂番茄臭鸡蛋又会不断袭来。但本来拍摄这样的大片就是一个壮举,是一个风险很大的事情,再考虑到这一年多年来剧组经历的“九九八十一难”,吴导能走出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要动不动就扣上一个“不尊重史实”的大帽子,毕竟是给观众看的,不是给历史学家看的!

温酒斩华雄!
温酒斩华雄
曹 *** 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 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 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 就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 *** 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 *** 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史书探详
《三国演义》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情节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着俞涉出马。即时报 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绍曰:“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宏钟,立于帐前。绍问何人。公孙瓒曰:“此刘玄德之弟关羽也。”绍问现居何职。瓒曰:“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上袁术大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 *** 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袁绍曰:“使一弓手出战,必被华雄所笑。” *** 曰:“此人仪表不俗,华雄安知他是弓手?”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 *** 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
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
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曹 *** 大喜。只见玄德背后转出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扬威!都与赶出帐去!”曹 *** 曰:“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曰:“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 *** 曰:“岂可因一言而误大事耶?”命公孙瓒且带玄德、关、张回寨。众官皆散。曹 *** 暗使人赍牛酒,抚慰三人。
世说新语
“温酒斩华雄”的战争意义与历史背景
战争意义:“斩华雄”这场战斗,无论是对关羽还是对这次战争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关羽而言,这是他一生英雄的战斗历史的开端,在这以前他只不过是一个区区县令手下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小的马弓手;从这以后,就一发而不可收,斩将立功,声名大振。
就这次战争的意义而言,他为这支讨董联军赢得了第一个胜利,鼓舞了联军的士气,大大打击了董卓的气焰,为联军进入汜水关、大破虎牢关打开了胜利之门。
战争背景:十七路诸侯响应了曹 *** 的号召,公推袁绍为盟主,以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组成“多国部队”联合讨伐董卓。兵到了汜水关,首次与敌人交锋,就遇上了劲敌董卓的部将华雄。华雄这个人勇猛善战,十分厉害,第一阵交锋就刀劈了“多国部队”的部将鲍忠,接着又把“多国部队”的先锋孙坚赶得投无路,连头上的帽子都作了敌人的战利品;幸好部将祖茂以死相救,才掩护孙坚得以逃脱,不然的话连孙坚的性命也难以保住。
双方交战到天明,华雄引兵上关;兵临城下,形势十分危急。先锋孙坚“伤感不已”,盟主袁绍这时也束手无策,只好召集大家开会,商议退敌之策。众诸侯也毫无办法,一个个闭口不语。就在这种窘迫的形势下,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又来寨前大骂搦战,袁术骁将俞涉、韩馥上将潘风出去迎战,接连都被华雄斩首。正在众人大惊失色的时候,关羽毛遂自荐,在一杯酒还没有凉下来的一刹那功夫,已提了华雄的头掷于地上,为“多国部队”解了围。
最新版本: 上将潘凤大传
潘凤,字无双。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每自比于姜尚,张良,许邵评价为:“乱世之能臣,治世之英雄”,众人莫能解。时黄巾暴乱,御史中丞韩馥受任招兵平叛,知其大名七顾其宅,欲聘为军师。途中为贼所劫,乡人报之潘凤,顷之凤至,大喝一声,贼皆逃散。馥大奇异之,言”此吾樊哙也。”乃拜为上将。凤于敌百万军中自来自去,取敌头目首级如探囊取物。馥屡立大功,为冀州牧,此皆潘凤之力也。馥与凤食则同器,寝则同床,恩若兄弟。韩馥帐下谋士皆不悦,深妒之。凤感大恩,为馥谋划大事。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有意取之,凤常劝韩馥戒防。绍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馥亦愿助之,凤曰:“不可,废帝非可行之事,袁绍非共谋之人。”谋士刘三私下进言:俗语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潘将军既勇武无敌,奇谋必短,不可尽赖之。馥信,不纳凤之智谋。袁绍尝请韩馥至大营,命颜良文丑宴前舞剑,欲杀馥。凤怒,夺颜良剑,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绍兵将皆惊,无敢前,绍告饶,痛哭流涕。后馥与袁术等共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颜良文丑深惧潘凤,不敢同行。凤见绍等各怀异心,料终不能成事,数劝韩馥早回冀州,以谋大计。馥曰:“吾欲赖君于十八路诸侯之中树立威望,今寸功未立,怎好回师?”凤答曰“来日某必斩将立功,主公须依吾言,早做良图。”馥应之。袁绍欲除韩馥以夺其地,终不死心,谋士逢纪曰“韩馥所可畏者,唯潘凤耳,可设计除之。”许攸献计:“主公可选病马一匹,赠于潘凤,令其出战,凤必被敌将所杀。”田丰曰:“此意虽妙,尚未足致潘凤死,凤为人谨慎多谋,主公赠马,必不会轻易骑之,可委韩馥换之。”绍从其计,连夜奔往韩馥营,泣曰:“前日之事,实为误会,绝非鸿门,奈何潘将军不谅?今大敌当前,众公须上下一心。绍愿献千里马一匹,赠于潘将军,权当赔罪。”馥曰:“善。”绍又曰:“潘将军知吾所赠,恐不接受,愿韩公私为之换,待其乘吾宝马,立了大功,再告之,使其惊喜。”馥复称“善”。 次日,董卓都督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坚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 绍曰:“谁敢出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出营,手下牵来昨日袁绍所送灰毛病马,凤心中纳闷,却顾不得许多,飞身上马出战。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韩馥闻之大哭曰:“无双死,乃天丧吾也!”。唯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振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 *** 所赠之酒尚温,众皆传言关公"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叹曰:“辕门画鼓响冬冬,坠马无双斩华雄。敌将若能下马死,何来美髯建奇功?”联盟即散,次年,袁绍夺取冀州,韩馥曰:“若潘无双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捶胸大哭:“哀哉,潘凤! 痛哉,潘凤!惜哉!潘凤!悔哉,潘凤!”遂自杀而亡。
其实,华雄被上将潘凤所杀,关羽拣了个便宜

参考资料:

史书探详,世说新语

700多年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崛起于漠北,裹挟着蒙古草原上的滚滚铁骑,将战争的硝烟漫卷了整个欧亚大陆,奏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宏伟乐章。铁木真的名号也因此响彻世界,成了让人闻风丧胆,战无不胜的征服者。不过,再强悍的英雄人物也终归敌不过自然规律,铁木真也是凡人,同样逃不过生老病死。1227年8月,铁木真在亲征西夏的途中,死于六盘山,关于他的死亡之谜,有很多种传说。

其一,铁木真死于西夏王妃之手。铁木真在征剿西夏时,俘获了西夏国的一个倾国倾城的王妃,但这个王妃性格刚烈,在铁木真宠幸她的时候,王妃用一把锋利的匕首砍断了铁木真的命根子,铁木真伤重不治,就此归天。

其二,铁木真坠马受伤而死。据《元朝秘史》记载,公元1226年,铁木真在征讨西夏途中,偶然起意,在一个名叫阿儿不合的地方围猎,因坐骑受惊,坠马受伤,而后不治身亡。

其三,其他原因。还有一些更离奇的传说,铁木真死于雷击、中毒、中箭等。但大家比较认可第二种说法。一是有据可查,史书为证。二是铁木真受伤和去世的时间地点较为吻合。因此,史学家普遍认可铁木真是坠马受伤而死。铁木真不但死亡原因扑朔迷离,就连他死后,真身葬在何处,也是无人知晓。传说成吉思汗死前曾留下三个遗嘱:

一是由窝阔台继承大汗之位。

二是要利用宋金之仇,联宋灭金。

三是他死后秘不发丧,确保所有人不知道他的葬身之地。

第三个遗嘱,就是关于他死后下葬的密旨。从中可以看出,铁木真是不希望别人知道他的陵寝所在地的。那么,作为一代帝王,都希望自己的陵寝恢弘豪华,葬礼风光无限。但铁木真为何要大费周章,隐藏自己的陵墓。以至于700年过去了,人们都还找不到他的墓葬呢?

一、铁木真的下葬地点非常秘密。据说,铁木真生前就选定了自己的下葬地点。《蒙古秘史》记载,铁木真在西征途中,曾被不儿罕山脚下的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深深吸引。这里鲜花盛开,牛羊成群,依山傍水,地势开阔。铁木真甚为陶醉,在一棵大树下伫立良久,不忍离开,连马鞭落在地上,都不知道。经人提醒,铁木真才回过神来,对左右说:“我死后就葬在这样的地方。”铁木真死后,儿子拖雷按照他的遗嘱和生前的愿望,用牛车驮着他的尸身,遴选2000多人的护葬队伍,向着他生前选定的秘密地点出发。

当牛车来到铁木真当初流连忘返的地方时,车轮忽然陷进了沼泽中,任凭骁勇强悍的士兵们使出吃奶的力气,都无法撼动牛车分毫。拖雷于是下令,驱赶随行的十多条壮牛一起牵引,但仍然无法把灵车拉出来。正在此时,队伍中有一人大声唱起了铁木真生前的颂歌,牛车才缓缓启动,从沼泽里爬了出来。这一队护送灵车的人马,一路上只要见着老百姓,不分男女老幼,通通杀死。

据说,因此丧命的百姓达数百人。到达目的地后,众人将铁木真葬入墓穴中,把墓坑填平。然后“以万骑蹂之使平”。也就是说,驱赶数百匹战马,在墓地上面反复踩踏,直到墓坑的表面没有任何异样才作罢。拖雷又吩咐手下在陵墓上种植草皮,栽上树木,恢复原貌。待到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墓地就会绿草茵茵,百花盛开,一派草原风光,丝毫看不出有陵寝的迹象。

最后,拖雷又叫人找来一头母骆驼,在它的面前宰杀了小骆驼,将小骆驼的羔血浸入地下,并在宰杀小骆驼的地方,栽树标记。如果铁木真的守陵人找不到墓葬位置,一来可以找到这棵树,二来还可以牵上母骆驼,到达小骆驼被宰杀之处。母骆驼自会发出哀鸣声,并久久徘徊。当然,送葬的士兵最后都被秘密杀死了。因此,铁木真的真身究竟葬在何处,就成了历史谜团。

二、蒙古人的丧葬习俗。蒙古人信奉萨满教,他们将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认为肉身取自大自然,死后自然要回归大地。蒙古人在死后3天就必须下葬。或者天葬,或者土葬,或者火化。如果肉身腐烂还没有下葬,那么灵魂就将无所依附,更上不了天堂。因此,蒙古人祭祀时,主要祭祀先祖的灵魂,而不是肉身。

按照萨满教的信念,人之将死时,其灵魂将会随着最后一口气,依附到最近的驼毛上。在铁木真临终前,手下就取来白色公驮的鬃毛,让他的灵魂附着在这缕驼毛上,现在这缕驼毛,就放在铁木真的衣冠冢里。因此,蒙古人死后,对尸骨埋在哪里,并不看重。反而对灵魂的安放处,十分重视。灵魂的归处,就是后人祭祀的场所,这也增加了寻找铁木真墓的难度。

三、铁木真的衣冠冢。铁木真有一座陵寝,位于鄂尔多斯草原伊金霍洛旗境内,不过这只是铁木真的衣冠冢和象征性陵寝,也就是安放铁木真灵魂的地方,并非他的真身安葬地。这里还是全体蒙古人心目中的圣地。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盛大的祭祀典礼,全体蒙古人都会云集到这里,祭奠他们心目中的神——铁木真。四、关于铁木真墓的一些线索。

近年来,各国考古学家都对铁木真的陵墓展开了调查,各种线索纷至沓来。从上世纪末开始,“日蒙联合考古队”就曾用卫星遥感技术等,寻找铁木真的墓地。后来发表声明说,他们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附近,发现了疑似铁木真的墓地。

2002年,美国的考古学家,也声称在乌兰巴托东北300多公里的地方,发现了疑似铁木真坟墓。同年,俄罗斯专家又提出,铁木真的墓地应该在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境内。我国相关学者,也对铁木真的墓葬有过研究。大多认为,铁木真的墓地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总之,铁木真的墓地,至今仍然不得而知。(

参考资料:

《元史》《蒙古秘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23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 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