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是什么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作用是什么,第1张

1、利用蜂窝基础架构–IIoT网关允许电网监控设备利用蜂窝连接性,与多个后端或云系统形成安全连接。
2、电力生产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调度指挥中心与现场作业 人员的实时互动、电力巡检管理以及重要杆塔的实时监测和防护。
3、增强的电网安全性–传统的电网监视系统(通过IP网络连接时)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它们缺乏强大的网络安全功能,因为传统协议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现代威胁。IIoT网关可以使用最新的安全方法来最大程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并更新和修补安全功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威胁。
4、智能用电。利用物联网技术有助于度实现智能用电双向交互服 务、用电信息采集、家居智能化、家庭能效管理、分布式电源接入以及 电动汽车充放电,为实现用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提高供电可靠性与用 电效率,以及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
5、实时推送数据–依赖于集中式的数据轮询会导致大量延迟和扩展能力有限。许多IIoT网关在本地轮询数据并创建可以与传统SCADA系统以及基于云的平台进行通信的数据模型,以利用现代Web服务。
6、设备状态监测。copy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常规机组、水电站坝体、新 能源发电、电力设备进行状态监测,提高一次设备的感知能力。
7、通过低功耗传感器增强传感–IIoT网关可以从旧协议(例如DNP3或更新的云协议)转换LPWAN传感器数据。
8、利用云–随着分布式电网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管理更多设备,IIoT网关能够连接到基于云的基础架构,并通过云管理的仪表板与用户共享实时数据和分析。
9、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百理。将射频识别和标识编码系统应用于 电力设备,进行资产身份管理、资产状态监测以及资产全寿命周期管 理,实现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数据。

作为一个非常热门的技术,物联网是一个讨论度非常高的领域,最近两天,很多的机构都开始推崇电力物联网这个板块,这篇文章就跟大家介绍几个板块中的上市公司!
思源电气:这家公司是目前输变电设备行业中能够覆盖电力系统中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电力电子装置的产品制造和解决方案的少数几个厂家之一。
创意信息:公司继续加快面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战略布局,整合集团技术产品资源,全面参与国家电网从集团到河南、内蒙、天津、陕西、河北等多网省规划项目近40项,形成了覆盖感知、网络、平台、应用和安全五大领域的泛在电力物联网全栈解决方案。
美格智能:美格智能这家公司,有多个智能电力模组产品,主要产品为物联网技术开发服务、基于物联网组网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
积成电子:该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主攻电网目动化,凭借公司在智能抄表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已和中国移动开展了基于NB-loT技术与云服务、大数据等多方面的合作。
炬华科技:智能电表龙头;收购纳宇电气100%股权,涉足智能水表及智能电表和能源管理系统,开展“四表合一”集采集抄系统试点;客户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各省网公司。
许继电气:公司与中兴通讯在河南许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计划联合就5G通信助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进行深入合作。双方共同探索5G在配电网、综合能源、多站合一、智慧园区等泛在电力物联网业务领域的创新应用,联合开展基于5G的智能电力设备应用场景研究、方案及相关标准的建设,加快5G创新应用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
综合以上的几家,就是在A股市场上,很受市场关注的电力物联网板块的上市公司,希望这篇文章能给投资者们更加了解这个板块,感兴趣的投资者也要注意其中的风险,先了解清楚后再决定是否入场!

一是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亟须提升。预计2020年我国跨区跨省输电规模将超过4亿千瓦,其中东中部地区负荷中心至少需新增区外来电2亿千瓦,目前已安排的输电能力不足9000万千瓦,难以满足大规模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需要。
二是电网仍不适应清洁能源大发展需求。目前,清洁能源布局集中在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难以就地消纳,需要加强跨区输电通道建设。预计2020年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35亿、24亿、15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部、北部地区,对提高电网配置和消纳清洁能源能力提出了紧迫要求。
三是电网安全面临严峻考验。特高压交流建设严重滞后,“强直弱交”问题突出,京津冀鲁、长三角、华中东部等地区500千伏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严重,华东电网多条大容量特高压直流馈入,交流网架承载能力严重不足。

零边际成本电网。多生产、传输、消费额外一单位电能,引起的成本的增加趋近于零,满足这个条件,电网就是零边际成本电网,因此属于电力物联网发展的远景形态是零边际成本电网。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远景形态:零边际成本电网 多生产、传输、消费额外一单位电能,引起的成本的增加趋近于零,满足这个条件,电网就是“零边际成本电网”。 在未来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电能由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不消耗常规能源

该培训计划内容如下:
1、物联网基础知识: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应用场景等,帮助学员了解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电力物联网应用:介绍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生产、输配电、用电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帮助学员了解电力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和实际应用。
3、物联网技术:介绍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帮助学员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4、数据分析与处理:介绍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帮助学员了解如何对物联网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店里物联网不是弱电。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电力物联网通常采用高速、高带宽的网络架构,涵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在一些特定场合的应用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弱电系统主要是指低电压状态下的通信和数据传输系统,如电话、网络、广播、安防等设施,其通信电缆的电压等级一般在1000V以下,因此,电力物联网与弱电系统的定位和用途是不同的。虽然电力物联网与普通低压电力系统一样采用了数字通信、传感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但电力物联网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用电设备的远程监测、能源管理和控制,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

智能电网与能源参考设计
用于塑壳断路器 (MCCB) 的低功耗、低噪声模拟前端设计
高压 12V-400VDC 电流感测参考设计
用于 G3-PLC 电力线通信的模块上系统(CENELEC 频段)
我这周在浏览物联网 (IoT) 时,想仔细看看IoT将如何使电网更加智能(反之亦然),在整个基础设施和住宅内提供更多的信息,实现更佳的互联互通。通过IoT,用户、制造商和公共事业服务供应方将揭示一种全新的方法来管理设备,并最终节省资源和开销。让我们看一看世界上的智能电表将智能电网与你的住宅连接在一起的实现方式。
在全球都在关注能源管理和节能的当下,IoT将把智能电网的连接优势扩展到公共事业供应方所完成的配电、自动化和监视之外。住宅和楼宇内,管理系统的使用将帮助用户监视他们自己的用量并调整使用习惯。这些系统将最终通过在非高峰用电时间运行来自动调节,并且连接至传感器来监视用户数、光照条件以及更多参数。但是,这一切都源自一个更加智能和互连程度更高的电网。
智能电网使IoT成为现实的第一个关键步骤是大量采用智能仪表。目前已经连接了数百万个仪表,并且互连电网的势头仍在增长。然而,要发挥其最大潜能,智能电网的第一步是从机械电表向智能电子仪表的转变,其目的是建立仪表和公共事业供应方的双向通信。
美国的智能电子仪表的采用率接近50%,目前现场已经安装了数百万个电表,与电网互连并定期通信。从本质上说,电表正在将它们的功能从电能计量设备扩展成为双向通信系统。
现代的电子仪表必须符合特定的标准才能在智能电网和IoT中发挥如此关键的作用。首先,仪表需要在住所和楼宇中将能耗信息报告给公共事业单位。在美国,合适的解决方案是低功耗RF (LPRF) 通信,使用的是Sub-1 GHz网状网络。然而,根据国别和电网属性的不同,无线解决方案也许不是最佳选择,比如说在西班牙或法国等使用有线窄带正交频分复用 (OFDM) 电力线通信 (PLC) 的国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互联互通解决方案。使IoT成为现实需要更大量的产品组合,能够支持从有线到无线,而有时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第二,仪表需要通过住宅内显示器或网关将有用的能耗信息传送到屋内。这些信息使得用户相应地调整用电习惯并降低这方面的开销。在美国,ZigBee标准与智能能源应用系统组合使用。其他像英国或日本等国,正在评估Sub-1 GHz RF或PLC解决方案,以实现更大的覆盖范围,或者混合RF和PLC的组合实现。所以,本质上说,电表正在成为智能传感器,用于在住宅和楼宇内外进行双向通信的IoT,以网状网络的方式互连,同时将基本能量数据报告给公共事业单位。
此外,智能仪表需要支持诸如动态定价、需求响应、远程连接和断开、网络安全、无线下载和安装后升级等高级功能,这样的话,公共事业供应方也就没有必要为每个仪表都派遣一名技师了。
如你所见,智能电网在支持IoT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这只是开始。将楼宇和住宅中的设备连接在一起是发挥智能电网全部优势的下一件要做的事,而很多创新型解决方案和便利化应用已经向用户提供。专用家庭能源网关、智能应用中心或能量管理系统将使用户更快地感受到互连电网和IoT所带来的益处。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立即查看智能电源与电网解决方案
智能电网与能源参考设计
用于塑壳断路器 (MCCB) 的低功耗、低噪声模拟前端设计
高压 12V-400VDC 电流感测参考设计
用于 G3-PLC 电力线通信的模块上系统(CENELEC 频段)
以上由物联传媒转载,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29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5
下一篇 2023-07-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