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光诱虫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佳生物保护方法
(一)大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恶果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种植业生产开始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一部分农药直接或间接残存于各种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以及土壤和水体中,造成农药残留。高毒农药残留的农产品、食品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状,但长期食用会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出口因农药残留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超标问题履遭禁运,农产品出口因质量安全问题每年经济损失十多亿元。而且,化学防治耗费石化能源,并已经造成了农村环境严重污染。
(二)灯光诱虫的原理和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解决了吃得饱的问题以后,人们开始关注吃得安全问题。农药残留已成为,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要实现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首先要在农业生产环节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不用或少用化学农药的生物保护技术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其中,灯光诱虫是成本最低、用工最少、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的物理防治方法。
1、灯光诱虫的原理
成语“飞蛾扑火”形象描述了昆虫的趋光性。灯光诱虫就是利用生物的趋光性诱集并消灭害虫,从而防治虫害和虫媒病害。灯光诱虫专门诱杀害虫的成虫,降低害虫基数,使害虫的密度和落卵量大幅度降低,从而减轻和避免害虫对人、对农作物的直接危害或传播病害。各种病虫害都有一定的防治标准,当病虫指数在防治标准以下则无需用农药防治。
2、灯光诱虫的效果
不同种类的昆虫对不同波段光谱的敏感性不同,如绿光对金黾子,黄光对蚜虫有较强的诱集力,波长400~680nm的人类可见光包括了各种色光;波长320~400nm人类看不见的长波紫外光对数百种害虫有较强的诱集力。在长波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光谱范围内,光谱范围越宽,诱虫种类越多。
我们把波长320~680nm覆盖长波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光谱范围的光源称为宽谱诱虫光源。宽谱诱虫光源诱杀害虫种类多,效果好,数量大。宽谱诱虫光源对于鳞翅目类各种成虫有特效,如菜蛾、棉铃虫、地老虎、食心虫、蒂蛀虫、吸果叶蛾、美国白蛾等等。有显著诱集效果的其他主要害虫包括:鞘翅目类的金龟子、天牛、步甲、跳甲、象鼻虫等;双翅目类的蚊子、蝇、蠓、虻等;同翅目类的飞虱、叶蝉等;直翅目类的蝼蛄等。据各种环境中的不完全统计,诱杀害虫超过一千五百种,宽谱诱虫灯对于常见的各类害虫绝大部分都有效。
有人担心,益虫也被诱杀了,其实没有必要。与化学农药防治不同,灯光诱虫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害虫、益虫都不会被完全诱杀;如果只诱害虫,益虫没有了食物,部分益虫也会被饿死,这就是生态平衡。
3、灯光诱虫的有效范围
灯光诱虫的有效范围就是以害虫可看见诱虫光源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一般距离大约80~100m,有效面积大约2~3hm2(30~45亩);各种害虫的视力有差异,为了保证杀虫灯的使用效果,一般都把杀虫灯的有效范围确定为15~2hm2(20~30亩)。灯光诱虫的有效范围还和诱虫光源的种类和功率相关。节能灯光效率高,较低功率的节能宽谱诱虫灯也能超过较大功率白炽灯和普通荧光灯、紫外灯的有效范围。灯光诱虫的有效范围也和杀虫灯安置的高度有关,俗话说:“高灯远照”,在害虫可看见杀虫灯的距离范围内,杀虫灯安装的位置较高,有效范围也较大;但安装位置太高,不便于 *** 作;以养殖为主使用杀虫灯,可以高灯和低灯配套,高灯扩大诱集范围,低灯方便喂养动物。
4、灯光诱虫的发展
采用灯光诱虫由来已久。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应用紫外灯(黑光灯)诱杀大豆、高粱、谷子等的害虫的研究报导,70年代中国农村在集体所有制条件下,种植业就开始推广使用煤油灯诱虫,有交流电源条件的地方,也有用白炽灯、普通荧光灯或紫外灯诱虫,后来又有高压汞灯、双波灯、频振灯、节能灯、节能宽谱诱虫灯、LED灯诱杀害虫的研究与应用。各病虫测报站一直使用灯光诱虫技术进行虫情预报;现在,不少林场已开始推广杀虫灯防治林业病虫害,不少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采用灯光诱虫防治病虫害,不少养殖户已开始使用灯光诱虫,增加高蛋白饲料,喂养鱼类、禽类、蛙类。灯光诱虫有很多成功案例报导。
灯光诱虫是替代化学防治病虫害,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佳生物保护方法,也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综合效益的动物高蛋白饲料收集方法。
二、杀虫灯性能和现状
为了在农业生产中有效利用灯光诱虫方法,必须研发灯光诱虫专用设备杀虫灯。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对诱虫光源和杀虫灯研发、使用,已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关于诱虫光源
诱虫光源的性能是杀虫灯性能的基础。诱虫光源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光谱范围和光强。在320~680nm长波紫外光和可见光的光谱范围内,光谱范围越宽,诱虫种类越多;光强越大有效面积越大。光强又决定于光源的种类和功率。
由史以来,诱虫光源有火堆、煤油灯、白炽灯、荧光灯、紫外灯、高压汞灯、双波灯、频振灯、节能灯、节能宽谱诱虫灯、LED灯等,名目繁多,但实际上不外乎火光、电转换光两大类。现在杀虫灯利用的诱虫光源都是电转换光源。名目繁多的电转换光源实质上只是3大类:白炽灯、汞灯和LED灯。
1、白炽灯:电流加热发光体至白炽状态而发光的电光源。白炽灯因很多能量作为热能散失,光效率低,能耗最高;白炽灯的光波只包括部分可见光段,诱虫种类少,现在基本不用。
2、汞灯:以汞作基本元素,并充有适量其他金属或其他化合物的弧光放电灯;是利用的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辐射紫外线,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其中以汞蒸气压力又分为低压、高压、超高压三类。荧光灯、紫外灯、双波灯、频振灯、节能灯、节能宽谱灯、均属于低压汞灯范畴。由于汞灯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用于产生紫外线,因此,汞灯的发光效率远比白炽灯和卤钨灯高,是目前节能的电光源,诱虫光源多属此类;但各种汞灯之间节能效率还有差异。为了澄清模糊概念和清除伪科学还必须说明:
(1)紫外灯就是黑光灯。330-400nm的长波紫外光,是人类不敏感、看不见的光,所以紫外灯叫做黑光灯。多种害虫对长波紫外光敏感,但普通直管紫外灯能耗较高。
(2)双波灯:是个模糊的、不确切命名。是长波紫外光和可见光两波段灯,还是两种单色光波灯?根据现有双波灯的具体情况,实际是两种单色光波灯。这种(包括3色灯)诱虫灯(包括3色灯)光谱狭窄,诱虫种类少;其能耗受灯的基本类型决定。
(3)频振灯:一种不科学、不准确的命名。在第一起草单位为汤阴县佳多科工贸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国家标准GB/T246892-2009《植物保护机械 频振式杀虫灯》中,P1,“3术语和定义,31频振 将电源转化为多种特定频率的技术”;此定义从语文角度就是病句,从科学角度更不成立。光就是按一定频率振动的波,一切电转换光的光源都是将电能转化为多种特定频率的光波,按此定义,各种电转换光的灯都应称为“频振灯”;但各种光源都不称为“频振”,为什么杀虫灯生产行业要独树一帜,命名什么“频振灯管”、“频振式杀虫灯”?所谓“频振灯”,其实就是直管紫外灯和直管荧光灯组合。这种组合光源诱虫种类多,效果好;但耗能较高,需外加镇流器,安装使用较麻烦。
(4)节能灯:现在俗称节能灯的正式名称为“紧凑型单端荧光灯”。单端荧光灯用电量比普通白炽灯节省80%,可方便地直接取代白炽灯;但光谱只有可见光,诱虫种类少。
(5)节能宽谱诱虫灯:是在普通节能灯基础上,为杀虫灯研发的专用光源。在紧凑型单端荧光灯的灯头上,安装日光和紫外光两种发光灯管的诱虫光源。这种诱虫光源用电量比普通白炽灯节省80%,光谱覆盖320~680nm,诱虫种类多、效果好,而且安装使用方便。
3、LED灯: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直接把电转化为光。最节能,但都是单色光,光谱太狭窄,诱虫种类少,而且价格高,不宜用于杀虫灯。
(二)关于杀虫灯
为了适应各种农业生产环境,实现消灭害虫的目的,诱虫灯光源必须根据不同的电源条件,和杀虫部件、集虫部件、保护部件、支撑部件等配套组合,制作成各种杀虫灯。
1、杀虫灯的分类及相关性状:
杀虫灯按电源类型分类,主要有三类:
(1)交流电杀虫灯:适用于有交流电源的使用场地,是传统的杀虫灯供能方式,可人工控制,也可实行全自动控制。如果为使用杀虫灯,安装符合安全供电标准的交流供电线路,投资成本较高;而且在农田中使用交流电,安全隐患较大。
(2)蓄电池杀虫灯:适用于有交流电供电条件的区域。以蓄电池为杀虫灯能源,实现半自动控制,使用安全性好于交流电杀虫灯;象电瓶车那样,蓄电池电量不足,需及时充电。蓄电池杀虫灯价格比交流电杀虫灯高,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支出电费,而且需专人充电、管理。
(3)太阳能杀虫灯:适用于白天有阳光的任何生产环境。由太阳能供电系统提供能源;白天太阳能电池对蓄电池充电,天黑蓄电池对杀虫灯供电;一般都有自动控制系统,能全自动安全高效工作,是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售价较高,但一套杀虫灯有效范围一般30亩左右,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寿命20年以上,一次投资,20年受益,工作期间不再需要支付电费。其它部件工作寿命1、3、5年不等,加上维修费用,投资不足5000元,每年每亩平均费用不足10元,每年每亩可节约农药成本和打药用工费用100多元。
按杀虫方式分类,主要有高压杀虫网式、水杀式、毒瓶式和其它一些方式:
(1)高压杀虫网式:适用于各种农业生产条件,高压杀虫网式杀虫灯售价较高。诱集来的害虫,通过高压电网击倒,由集虫器收集。高压杀虫网式杀虫灯杀虫效果较好,一般灯下虫害较少,或没有虫害;因为害虫都是被光引诱过来的,都是在灯周围1m直径范围内飞舞活动,只要碰到杀虫网,就会被击倒,最终绝大部分都会被击倒进入杀虫灯的集虫装置。
(2)水杀式:适用于水资源条件较好和实施种养结合的农业生产条件,杀虫效果不及高压杀虫网式杀虫灯,水杀式杀虫灯售价较低。把杀虫灯设置在自然水面或人工水池上,或在灯下设水盆;诱虫光源周围设档虫板,害虫围灯飞舞,撞击挡虫板就会跌落水中,杀虫效果较好;也可不设档虫板,倒影诱虫光源诱集害虫落入水中而溺死,或直接喂养食虫动物。水杀式杀虫灯杀虫效果较差,掉入水中的害虫有部分还可能重新起飞逃逸;特别是用水盆集虫,水盆面积较小,引诱来而未被溺死的害虫,就会聚集在灯下1m半径范围内,形成虫害,需要特别防治;但是,如果实施种养结合,就可以完全避免这个弊端,而且能变害为宝,提高效益。所以,水杀式杀虫灯最好用于水产养殖塘,或禽类、蛙类养殖场。
(3)毒瓶式和其它一些方式:毒瓶式必须用挥发性强,有嗅杀作用的化学农药,而且毒杀的害虫也不能作为高蛋白饲料,在生产中已不提倡采用;只有测报、研究单位,需要收集尸体完整的标本时采用。其它还有粘连式等一些方式,但使用比较麻烦,一般也不采用。
2、杀虫灯的自动控制技术、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杀虫灯的安全性包括杀虫灯自身安全:在使用过程中不被损坏,如雷击、雨水造成短路烧坏部件和灯体……;也包括杀虫灯使用安全:杀虫网不会误伤人、畜,不发生触电事故……。为了杀虫灯能安全高效地工作,必须采取多种方法,把安全隐患降低到最低程度。防雷击、防雨水、露水造成高压杀虫网短路、防高压杀虫网误伤人畜、防杀虫灯漏电造成触电事故……等等,都是杀虫灯必须要达到的基本要求。
国家标准GB/T246892-2009《植物保护机械 频振式杀虫灯》:“733……调节湿度大于95%RH,能自动进入保护状态。”现在性能较好的杀虫灯一般均执行此标准,即当空气湿度大于95%RH时,为了防止高压杀虫网短路损坏电子部件,电火花烧坏灯体,通过湿度感应器控制杀虫灯湿度大于95%RH时自动关闭,进入自我保护状态,保护杀虫灯安全;但湿度大而非降雨天气(如:湿度大于95%RH而未下雨时、雨过天晴空气湿度未下降时、露水开始凝结时)很多害虫非常活跃,杀虫灯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却不工作了,降低了杀虫灯工作效率。如果高压杀虫网在降雨时也正常安全工作;但降雨时害虫一般都停止了活动,浪费了能量,太阳能杀虫灯还会缩短连续阴雨天气的持续正常工作的时间,也会降低工作效率。
针对上述问题,扬州康弘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研发了杀虫灯安全高效自动控制系统,由电子控制子系统和物理控制子系统结合,对杀虫灯进行双重保护,实现害虫活动与杀虫灯工作同步;既确保杀虫灯安全工作,又确保杀虫灯工作效率,延长连阴雨天气的持续工作时间;大大提高杀虫灯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三、种养结合和灯光诱虫配套生态农业集成技术
确实,几亩田的农户用杀虫灯会把别人田里的害虫引到自己田里来;但是,不是网上那个“最佳答案”所说:“杀虫灯=引火烧身,……在杀虫灯半径10米的地方会有成倍成虫的增加……最后是适得其反”。 实际情况是:在杀虫灯下1m半径范围内虫量会增加;过去,对此局部地区进行农药防治,解决问题。现在,采用种养结合和灯光诱虫配套生态农业集成技术,完全不存在此问题,而且还能显著提高综合效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种养结合和灯光诱虫配套生态农业集成技术,解决了杀虫灯科学使用方法问题,提高杀虫灯使用效率、提高杀虫灯使用的综合效益。种养结合技术是能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生态农业的基本技术。我国稻田养殖有悠久的历史,并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田养殖(稻田、藕田……放养鱼、虾、蟹、鳖、蛙、鸭),旱田养殖(包括树林、果园、桑园、菜园……放养禽类、蛙类等)能显著提高综合效益,有很多成功实例;各种种植业与适宜的养殖业相配套,一般种植业能保持原经济效益,与其配套的养殖业产品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一般都能有1000元/亩左右,甚至更高的利润。而且在农业生产环境放养食虫、食草动物,既是科学利用资源,提高生产区域的生物产品种类和总产量,也是对生产区域内的植物进行病、虫、草害生物防治,实现种植业生物防治与养殖业生产结合。但种养结合技术到目前为止仍未能在大面积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种植业生产防治虫害使用化学农药是种养结合技术推广的主要障碍。与种养结合技术配套,科学使用杀虫灯,排除了推广应用种养结合生态农业技术的障碍,杀虫灯诱集的害虫直接喂养放养的食虫食草动物,很自然地解决了杀虫灯下害虫相对集中的问题;实现种植业物理防治与养殖业活饲料收集喂养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杀虫灯使用效率、提高杀虫灯使用的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监测方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监测方案 篇1一、监测目标任务
1、例行监测
20xx年我市例行监测任务量为,快速检测法监测蔬菜样品23076个(其中市本级每月监测104个、县区级每个监测单位每月监测107个)、色谱检测法监测650个样品(其中市本级检测中心监测600个、全州县检测站监测50个)。
2、乡镇监测
我市每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每年监测样品总数500个(每月监测不少于40个,月平均4167个)。135个乡镇共计监测67500个,详见附件1。
3、农贸市场检测
全年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样品1053100个,详见附件2。
二、工作要求
1、明确责任,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按照通知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对检测任务计划要认真研究,落实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责任,做好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确保我市检测工作按时按质完成。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区农产品(种植业)质量安全监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xx〕5号)”,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县(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实施方案,于20xx年6月30日前报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电子文档发送到。
3、加强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资料整理。各县(区)各检测单位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影像资料,做好蔬菜质量安全检测样品数据的原始记录并妥善归档保存。
4、及时反馈检测结果,严格报送程序。桂农业办发〔20xx〕5号要求,承担例行检测任务的市、县(区)各检测机构要及时将监测结果反馈给受检单位。发现有违规用药问题的,应在8小时内反馈结受检单位,并通知当地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查处,同时在10个工作日内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自治区农业厅(书面报告格式见桂农业办发〔20xx〕5号附件5)。乡镇监管服务站要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至县级农业部门。
5、及时报送监测结果。各单位要按照“桂农业办发〔20xx〕5号”文件中时间接点的要求,一是及时将例行监测检测数据上传至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二是每个季度最后一个月的18日前,将本季度例行监测报告(含附件3表格),以正式文件和电子文档形式报送我局安监科和检测中心,以免影响全市检测数据汇总上报工作;三是农贸市场检测室检测数据,当日从网上上传,4月、7月、10月、元月5日前报上季度汇总数据(附件4)至;
6、加强督促检查。各县(区)农业局领导要加强对所属检测单位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在20xx年将进一步加强对各县(区)例行监测单位和农贸市场检测室工作情况的检查,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监测方案 篇2一、基坑安全自查的项目
1、支护结构监测
①支护结构压顶梁变形监测
②支护结构深层水平侧向位移监测
③支护结构应力监测
2、水平及竖向支撑系统监测
①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②支撑结构两端点的差异沉降监测
③坑底结构回d监测
④立柱内力监测
⑤立柱沉降监测
3、水工监测
①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4、环境监测
①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②周边道路变形监测
三、监测布置方案
1、支护结构顶面垂直及水平位移监测
在连续墙顶部的支护结构上布设A1~A120共计120个监测点,点距约为9m,保证每个支护结构与支撑节点均有一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支护结构顶部。
2、支护结构侧向变位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埋设带导槽PVC塑料管,以跟踪支护结构位移。选择在可能产生较大变形的部位,共布设9孔(C1~C9),深度同桩墙深。为保证成孔率,另布置3个备用孔(C10~C12),共计12孔。PVC塑料管外径70mm,所有测斜管埋设中,测斜管的导槽必须垂直于基坑边。先行埋设的测斜管用细铁丝按导槽方向固定在钢筋笼上。埋设于检查孔的测斜管需用干燥黄砂密实测斜管与钢管内壁间的空隙。
3、支护结构钢筋应力监测
在支护结构内布设钢筋应力测点,共布设10个断面,即G1~G10,每断面在迎土、迎坑面各埋设一个钢筋应变计;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方案,自支护结构钢筋笼顶端向下5m布设1只应力计,钢筋笼底端向上也按5m距离布设一只,另六只以25m间距均布,这样每个应力测孔共16只应力计。这样在支护结构内共布设160只应力计,用于监测地下支护结构应力分布。应力计直径与钢筋主筋相同。应力计导线在支护结构内用软绳统一固定在主筋上,在连续墙顶部用钢套管保护,引出地面,接入接线盒内保护,不受施工破坏。
4、支撑结构轴力监测
在钢筋混凝土支撑结构内埋设混凝土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来测定支撑轴力,第一道支撑共布设5点为Z1(1)~Z5(1);第二道支撑共布设10点为Z1(2)~Z10(2);第三道支撑共布设12点为Z1(3)~Z12(3),第四道支撑共布设8点为Z1(4)~Z8(4)。每个点设2只应力计,放置于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左右二侧。共计70只应力计。
5、腰梁内力监测
在腰梁钢筋上布设内力监测点,第一道支撑不设点,第二、三、四道支撑每道设5点(YLl~YL4),每点设4只应力计,放置于腰梁断面的上下左右两端,共计60只应力计。
6、基坑内立柱内力监测
在立柱桩中选择2根立柱布点(N1~N2),在其底部布置钢筋应力计,以测定其受力情况。在立柱底部的钢筋笼中的下端布置一组(3只,以800对称布置)的钢筋应力计,应力计与钢筋笼绑焊,导线通过PVC软管引至地面。每立柱布置3只,共计6只钢筋应力计。
7、坑内、外地下水位监测
坑内水位的监测主要利用停止降水的降水井轮流观测。坑外设9个测孔D1~D9;采用钻机埋设53mm的PVC管。参见附图12-1。
8、立柱沉降监测
布设L1~L10共计10个监测点,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头埋设于立柱顶部。
9、基坑周围原有建筑物及道路管线的沉降监测
基坑周围原有历史建筑物有兴业银行、交通饭店、惠中饭店、劝业场、新中国文化商厦、工商银行、陶陶鞋业专卖店、金房宾馆、邮政报刊发行局等需作沉降监测,在几个重点历史建筑物上布设实时自动沉降监测点各一个。
基坑周围有和平路步行街,滨江道步行街,哈密道,兴安路等道路,下面管线分布极为复杂,需作管线沉降监测,每隔30~40m布置一个监测点。
10、基坑回d监测
基坑回d是基坑开挖对坑底的土层的卸荷过程引起基坑底面及坑外一定范围内土体的回d变形或隆起。基坑回d监测可采用回d监测标和深层沉降标两种,当分层沉降环埋设于基坑开挖面以下时所监测到的土层隆起就是土层回d量。
本工程基坑深度大面-1600m,局部-1800m,分为1a,1b,2区等几个区域,因此共布设4个回d监测点。观测基准点选择在基坑开挖深度3倍以外的稳定位置。
二、基坑安全的日常巡视
1、地下连续墙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为保证基坑开挖、基坑周边构筑物、结构施工安全,基坑施工应与现场实时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及时反馈并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改进施工方法,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2、地下连续墙内外侧钢筋压力监测
基坑开挖期间土方每开挖一步进行一次观测,每道支撑施工前后各进行一次观测,其他时段每3~5天测一次。基坑开挖至槽底15天后,每7天观测一次,直到基础施工完毕。当遇大雨以及测量位移发生突变等特殊情况时,适当加密观测次数。
3、地下连续墙顶水平位移及垂直沉降监测
水平位移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三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天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两天观测1次,雨季中到大雨后观测一次,垫层完成后3-4天观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变形值不大于30mm。测出观测点坐标值,计算出水平位移值。
垂直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前测量3次取其均值作为初始值,基坑每开挖一步时每周观测1次,全部开挖完后每月观测2次,并做好记录。
三、自查以及分析、处理的程序
依据本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针和安全生产目标,成立项目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负责,并指定安全项目经理具体负责日常安全施工。由安全项目副经理、安全项目经理、专业责任工程师,各分包单位等各方面的管理人员组成安全管理保证体系,其中项目经理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职责,检查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执行安全施工责任制。组织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安全施工会议,经常巡视施工现场,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监测方案 篇3一、指导思想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进一步强化队伍建设,明确职责,加强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严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坚决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高发势头,促进林业建设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县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覆盖率达100﹪,监测预报准确率达90﹪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不超过3‰,无公害防冶率达到90﹪以上。实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治早、治小、治了”的目标。
三、组织落实
为确保我县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落到实处,决定成立20xx年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同志组成,同志兼任技术负责人。
根据我县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病虫害发生规律,全县各场站配备一名测报员负责本辖区的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工作(名单见《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数量及责任人汇总表》)。各单位测报责任人如有调整需在3月8日前将名单报局灾害防治股。县局灾害防治股负责调查期间的技术指导与质量抽查以及全县资料的汇总上报等工作。
四、测报点设置及监测面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测报网络体系建设。结合我县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全县共设置各类测报点94个,其中:省级黄脊竹蝗专职测报点1个、市级萧氏松茎象专职测报点1个、县级测报点92个(具体为松材线虫病测报点18个,松针褐斑病测报点2个,杉木炭疽病测报点1个,油茶炭疽病测报点4个,油茶软腐病测报点4个,杨树病害测报点5个,萧氏松茎象测报点14个,松墨天牛测报点18个,松毛虫测报点12个,黄脊竹蝗测报点4个,杨树食叶害虫测报点5个,杨树蛀干害虫测报点5个)。
全县实际监测面积7269256万亩·次(其中:松材线虫病2×797976万亩,松针褐斑病2×09782万亩,杉木炭疽病2×16881万亩,油茶炭疽病2×32403万亩,油茶软腐病2×32403万亩,杨树病害2×01906万亩、萧氏松茎象2×696569万亩,松墨天牛2×821923万亩、马尾松毛虫监测3×785952万亩、黄脊竹蝗监测2×420xx万亩,杨树蛀干害虫2×01906万亩,杨树食叶害虫2×01906万亩)(具体详见附表)。
五、工作要求
(一)抓好信息的采集。今年测报工作以林业工作站、林场(厂)的测报员为主,林主、护林员为辅,各自负责辖区内的林业有害生物预警工作。要坚持点面结合和专群结合,做到测报信息真、早、准。各单位要结合营林生产和森林管护,扩大森林病虫情的监测面。要大力宣传普及森防知识,调动林主和广大林农参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测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抓好信息的上报。各场站测报员要根据各类森林病虫害上报要求,按照“20xx年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资料上报时间安排表”(见附件)时间以“测报资料”形式上报县局灾害防治股,资料上报要规范、迅速准确、全面完整、实事求是。严禁迟报、缺报、瞒报,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对病虫情监测工作不及时,使病虫情蔓延成灾,造成经济损失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扣除森防测报补助费,并将上报资料列入年度绩效考核。
重大、突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要及时做到一事一报,其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发生面积、发生程度、扩散的区域和蔓延趋势。
(三)抓好测报工作的档案管理。建立森林病虫情信息资料建档保存制度,县、乡(场)两级对测报信息进行存档管理,分类保存。各单位设资料柜,保留本辖区内各年度采集的原始森防测报信息,并设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保证信息档案的完整和长期保存。
(四)抓好测报质量检查。按照“质量为先”的要求,强化森防测报质量检查验收。严格执行森防测报检查验收制度,把森防测报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森防测报的'全过程,县局将按照有关测报规定加强对各单位测报员的测报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基层监测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
六、经费保障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属野外作业,任务重、时间紧、作业环境高度流动分散,为确保监测预报工作顺利开展,县局将按照人社部、财政部有关林业调查规划事业单位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人社部发〔20xx〕60号)优先保障工作经费。
监测方案 篇4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规定(试行)市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市XX年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季行动方案》渝食安委
按照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制定的XX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卫办监督〔XX〕3号)等相关文件规定。
结合我县实际,发〔XX〕164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一)从而了解和分析我县食品污染水平。获得XX年 自治县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以及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数据。
(二)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进行风险预警,降低我县食源性疾病发病率,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内容及责任单位
(一)其中:检测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完成以餐用具消毒效果监测及食品监测。样品来源采取购买的形式采集(见附表1责任单位:县卫生局(疾控中心)配合单位:县
食药监局、工商局、商务局、卫生监督所。
(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食品可能危害身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微生物及毒素、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中农兽药残留等风险因素进行监测(见附表2责任单位:县质监
局。
(三)食品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见附表3责任单位:县工商局。
(四)餐饮服务食品、餐饮具、工用具等进行监测(见附表4责任单位:县食药监局。
(五)生猪、肉牛、山羊饲养场等畜禽养殖和预混料进行检测盐酸克伦特罗(俗称“瘦肉精”和菜克多巴胺及动物疫病等进行监测。责任单位:县畜牧兽医局。
(六)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开展监测。责任单位:县农委。
(七)食源性疾病监测
1监测单位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
全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
②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
对食品安全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学处理,县疾控中心协助质监、工商、食药监局等部门开展食品抽样检测。开展食品安全事故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和报告。
2监测内容
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监测、报告。
②食品安全事故(包括食物中毒)监测、报告。
三、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四、保障措施
同时每年要安排一定经费用于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设备投入,县财政将各成员单位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确保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顺利开展。
五、信息通报
及时上报县食安办,监测责任单位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或特定食物中污染水平异常增高时。由县食安办立即通报各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监测方案 篇5为了保证我院的门诊医疗质量缩短病人就诊、检查、治疗、取药的等候时间提高病人对门诊诊疗工作的满意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门诊流量监测
(一)门诊流量监测应包括以下信息 每个诊室尚未接诊人次,还应包括超声科、检验抽血处等医技科室的等候人数。
(二)我院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由门诊办公室负责上午10:30及下午4:00各监测一次,门诊办公室应定时巡查门诊各楼层对门诊流量实行实地监测。
二、医疗资源调剂
(一)门诊办公室有权对全院医疗资源进行调剂以满足门诊工作的需要。
(二)各临床科室、各医技科室应积极配合门诊办公室的医疗资源调剂工作15 分钟内按要求派遣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支援门诊工作。
(三)门诊办公室根据门诊流量监测获得的等候诊疗的病人数量、实际提供服务的医生数或窗口数、每个医生或窗口接待病人的平均速度判断为尚未诊疗的病人提供服务需要的时间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工作人员或服务窗口。
(四)对于偶发的大量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通知相关科室主任或住院部增派医生或增加窗口支援门诊工作。
(五)如果某个科室经常出现大量病人等候诊疗的事件,门诊办公室应协同该科室开展质量改进项目,通过流程重建等措施解决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主要是云计算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各行业、各单位每天都产生包括数字、文字、视频、音频等在内的海量信息,这些海量信息统称为大数据。在大数据的海洋中,利用“沙里淘金”的技术把有用数据提炼分拣出来,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数据应用技术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数据库的搜集和挖掘,数据质量的甄别和校正,信息的处理(数学模型的建立和校正),大数据的分析与成果的形成。自2013年大数据概念兴起至今,运用物联网端设施对数据库的搜集技术已经成熟,并且大数据是最先在气象中使用的,通过大型计算机的运算以及过去60年的气象数据,建立识别天气的模型,然后将这些模型与当前的气候条件进行比较,再运用预测性分析进行天气预报。
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气象大数据在大规模的收集与应用,气象数据是最用以与平衡领域产生交集和应用的大数据,例如旅游、农业、大健康等等。
以气象大数据和农业的应用为例,气象物联网大数据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推动农业向“精准”和“智慧”方向发展。
1农场气象实时监测,极端气象及时预报
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并通过设定相关报警阈值,实现即时报警,精准控制种植环境指标。
根据卫星数据,系统可预报未来72小时气象,24小时极端天气、降水概率、大风等异常气象预警,提醒用户及时做好防灾防险准备。
2土壤墒情精准监测,异常情况快速预警
实时监测土壤水张力、土壤温湿度、水位、溶氧量、pH值等。
通过设定报警阈值,当土壤数据异常时,如湿度过高,系统自动发出预警消息提醒工作人员。
3远程掌握田间虫情,无公害诱捕杀虫
系统可实现害虫类别自动分类及计数,并自动进行无公害诱捕杀虫,减少农药的使用
通过高清摄像机采集虫情图像,可远程查看田间虫情,并制定防治措施。
4作物长势监测,突发情况可自动转向紧急录像
高清摄像头可720度旋转、拉近、拉远,查看园区实时生产情况;
发生预警时,摄像头可自动转向到预警点紧急录像,不放过任何异常;
可对视频进行截图,无需另外安装相机进行拍摄。
人工智能的优势不仅在于替人作业,还在于它能替人思考。这点你可在“城市大脑”的概念里窥见一斑,例如城市交通早晚高峰时部分道路拥挤,智能算法则会给你规划出一条畅行的路线。当然,这是建立在对交通网络的实时监控的基础上!因此可以说,只要有庞大的数据和算法模型作为支撑,人工智能就能创造出无限的可能!谈及农业大脑,托普云农基于农业大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利用智能算法模型,它能为不同的产业需求提供服务。例如,虫情测报信息,农业大脑就可以根据虫情的趋势及相关的气象数据,结合算法模型,对未来的虫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植保部门的虫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甚至可根据植保部门的资源配置,直接输出一份防治方案;托普云农的“植物语言翻译器”也是同样的逻辑,基于对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农业大脑可根据算法模型对作物生长状态进行评估,进而调动物联网设施采取农事 *** 作,保证作物生长一直处于在良好的环境。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