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第三层:平台层企业

IoT第三层:平台层企业,第1张

平台层:物联网架构中连接设备和应用场景的桥梁,承上启下,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

平台层主要以PaaS平台为主,向下通过网络层和感知层,对终端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优化等,向上服务于应用层,为应用服务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平台。

按照厂商类型区分:运营商、ICT企业、互联网、工业制造厂商和第三方物联网平台;

按照平台功能区分:设备管理平台(DMP)、应用使能平台(AEP)、连接管理平台(CMP)、业务分析平台(BAP)
涉及企业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全面整合了自身的云、网和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了智能物联网开放平台(CTWing)。CTWing 由连接管理、应用使能和垂直服务三大板块构成,全球化、安全可信的端到端服务贯穿始终。

华为云:华为云是华为的云服务品牌,将华为 30 多年在 ICT 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客户,致力于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创新的云服务,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推进实现“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 AI。

中国联通:网络通信能力开放业务,旨在将智能化终端、运营商定制化网络资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业务进行整合,为用户带来云化部署、一点受理、服务全国、灵活定义的网络能力服务。依托中国联通匠心网络,基于通信服务、网络策略、安全认证、大数据分析、5G 和物联网六大核心能力,其将围绕“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打造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一个覆盖物联网产业链“云管端芯”的生态系统。主要产品包括平台能力、连接服务、物联网解决方案。

诺基亚: IMPACT 提供了一个安全、基于标准的简化 IoT 平台,可在此基础上构建和扩展新的 IoT。IMPACT 平台定位于水平化的物联网基础通用平台,具有连接管理、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开放使能以及基于感知的安全保障等功能。诺基亚 IMPACT 物联网平台是全球首个与芯片级深度合作并开放源码的物联网硬件平台,目前诺基亚 IMPACT 平台共管理着全球超过 15 亿部终端。

中国移动:ONEnet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特点打造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环境。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始终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为智能硬件创客和创业企业提供硬件社区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物联网应用需求提供数据展现、数据分析和应用生成服务,为重点行业领域/大客户提供行业 PaaS 服务和定制化开发服务。

阿里云link平台:阿里云 link 物联网平台为阿里云 IoT 提供的云服务平台。物联网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连接通信能力,支持设备数据采集上云,规则引擎流转数据和云端数据下发设备端。此外,也提供方便快捷的设备管理能力,支持物模型定义,数据结构化存储,和远程调试、监控、运维。

百度智能天工:百度智能云天工物联网平台是百度打造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百度天工提供通用的物联网设备连接、设备管理、IoT 边缘及数据流转能力,赋能产业应用。以云-边-端及时空数据管理能力为核心优势,提供完善易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提供端到端物联网解决方案。京东小京鱼:京东小京鱼面向智能行业全面开放,全面覆盖智能生活场景,赋能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领域,提供“技术+服务+渠道”的一站式智能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集成小京鱼让智能产品获得听觉、视觉、学习能力以及音乐、新闻、购物等海量服务,并获得千万级设备控制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创新化的交互方式,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小米 IoT 平台:小米面向消费类智能硬件领域的开放合作平台,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可穿戴、出行车载等领域,开发者借助小米 IoT 平台开放的资源、能力和产品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不同用户对智能产品的使用需求和体验要求,与加入小米 IoT 的其他开发者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生活体验。

IBM Watson Iot: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平台供应商。IBM Watson Iot 提供全面管理的云托管服务,旨在简化并从 IoT 设备中获得价值。其提供对 IoT 设备和数据的强大应用程序访问;执行强大的设备管理 *** 作,同时存储和访问设备数据,连接各种设备和网关设备;使应用程序与已连接的设备、传感器和网关进行通信并收集数据。ThingWorx 平台是专为工业物联网(IIoT)设计的完整端到端技术平台。ThingWorx 平台是通过平台以及基于平台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以研发工艺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的工业互联和应用。同时,它提供工具和技术,使企业能够快速开发和部署强大的应用程序和增强现实(AR)体验。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自身在智能制造及 ICT 融合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以产业互联为核心,以标识解析为抓手,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 等新兴技术为支撑的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浪潮云洲是中国最有客户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面向企业、政府、园区三大主体,提供工业云、QID、工业 PaaS、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五层架构服务,实现对设备、产品、业务系统,以及开发者、供应商、客户、员工的七类连接,形成“云、QID、云 ERP”全堆栈能力,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基建下的工业新大陆。

新华三物联网拥有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端到端全栈式架构。其中,平台层的新华三绿洲物联网平台,定位为应用使能平台 AEP(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采用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架构,具备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提供物联网泛在连接技术、多协议定位服务、边缘计算和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模块。

中国通服是中国信息化领域的领先服务提供商,提供电信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通用设施管等服务。2006 年 12 月 8 日,公司发行的 H 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通服物联是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集团级产品,定位“新一代数字世界基础设施服务商”,聚焦 IoT 服务,使能 IoT 创新。产品包含开发服务平台、设备运营服务平台、服务云和维护云。通服物联提供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智慧园区等众多领域一系优质产品及解决方案。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司立于 2017 年 4 月,主要运营和工业互联平台,其业务涵盖工业互网平建设和营,工业智能技术究和应用,智能厂建设及软件集成服务(精密模、智能装备和智能控制)、能源理业务板块,助力中企业实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定制开级快速型,始终秉承国家工业互联平的命,为用户、企业和资源创造和分享价值,创引全球工业互联网态品牌。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也是连续两年、唯一入选 Gartner IIoT 魔力象限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平台可以面向机器制造商、设备使用者、政府监管部门等社会组织,在智能制造透明工厂管理,机器在线管理(服务、智造、研发、能源)、产业链平台、工业 AI、设备融资等方面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xIn3Plat(宝信软件):2020 年 12 月 22 日,中国宝武及宝信软件推出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平台 xIn3Plat。xIn3Plat 由宝信软件自主研发,依托于宝信软件 40 余年的发展积淀,从钢铁起步腾飞,并持续赋能非钢行业,在促进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xIn3Plat 包含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互联平台 iPlat 和面向产业领域的产业生态平台 ePlat。

航天云网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所属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6 月 15 日。基于 INDICS 平台面向航天科工打造了专有云,面向国内市场打造了航天云网,面向国际市场打造了国际云,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二十类服务。

Predix(GE 通用电气):工业互联网 *** 作系统 Predix 正在为数字工业企业提供强大助力,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过连接工业设备、分析数据和提供实时见解,Predix 在工业应用的构建、部署与运营方面向客户提供所需项目。基于 Predix 的应用程序,GE 和非 GE 资产的性能正在不断提升至全新的水平。

MindSphere 是西门子推出的一种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 *** 作系统,它可将产品、工厂、系统和机器设备连接在一起,使您能够通过高级分析功能来驾驭物联网(IoT)产生的海量数据。

研华科技:创立于 1983 年,是全球领先、值得信赖的创新型嵌入式、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包括完整的系统集成、硬件、软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服务和全球物流支持等。研华 WISE-PaaS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集成的物联网服务平台,旨在从边缘到云端提供可 *** 作的洞察力。用户能够轻松安全地连接,管理和吸收大规模的物联网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可视化数据。

小匠物联平台是智能家居品牌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小匠物联可助力传统企业快速接入物联网,提供全球化基于云端的设备远程控制和管理,可靠安全地将您的产品连接到物联网。致力于为智能家电企业和企业健身器材厂商提供完整的产品智能化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小匠物联的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 SAAS,另一个是其自主研发的 QUMIOS。

云智易智慧物联作为全国领先的智慧空间物联网科技企业,属于物联网平台层的平台服务提供商,为泛不动产行业提供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和产业园区/商业、智慧办公、智慧公寓等多场景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平台、应用中台、物联网 SaaS 服务、X-Brain AI盒子和物联网咨询服务等。

广云物联是一家专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物联网软硬件开发服务。 包括行业主流物联网平台接入服务,企业私有物联网平台开发服务,物联网硬件二次开发、技术支持、销售供应等服务。产品包含消费物联网、商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硬件。机智云是国内领先物联网厂商,公司 2005 年创立,主营业务为物联网开发和云服务平台服务。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采用微服务架构,为需要 IoT 需求的企业提供 IoT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系统,涵盖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分析、BI 系统、智能决策、金融计费与第三方系统互联等功能,同时平台开放 API 接口,帮助企业打通内外部经营管理系统(CRM、ERP 等),已服务交通物流、新能源、工业互联、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并在多个行业实现市场覆盖率领先。主要有两条产品服务线,分别为终端产品智能化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服务。

Walle物联网平台(深圳宏电)

KySCADA(东土科技)

HanClounds工业互联网平台(瀚云科技)

H-IIP(忽米网)

寄云科技

科远智慧

蘑菇物联

浙江蓝卓

Tn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之杰)

达闼科技(全球首家云端机器人运营商)

第四范式(人工平台与技术服务提供商)

旷视科技(深度学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

明略科技(全球企业级数据分析和组织智能服务平台)

深兰科技(快速成长的人工智能领先企业)

思必驰(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搜狗

腾讯优图(腾讯旗下顶级的机器学习研发团队)

依图科技(人工智能创新型研究)

云从科技(更高效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日,西方再次重申,不会放松对华为、中兴等国产 科技 企业的限制,这也意味着针对华为的新规还将一直存在,在此之前,海思半导体已经因为无人代工生产成为了PPT产品,第三方芯片厂商也因为西方新规的限制,不能自由出货华为,尤其是涉及到5G相关产品、设备、技术,更是被全面阻断,直到现在,高通只能出货4G相关产品,即便旗舰新品华为P50系列,也因为5G射频芯片被西方垄断,从而被屏蔽了5G功能。

缺芯之下,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已经“名存实亡”,不仅子品牌荣耀被彻底出售,而且连市场份额也被老对手苹果、三星、小米OV给瓜分了,目前因为新机太少,华为手机已经成为香饽饽,即便二手华为手机也颇受欢迎,为了让手机业务继续下去,华为想了很多办法,第一,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比如中国电信和麦芒系列合作推出了麦芒10SE,中国联通和畅享系列推出了优畅享30E;第二,和第三方设备厂商达成合作,比如和TCL合作推出了雷鸟FF1,华为负责设计、销售以及售后,TCL负责采购。

如今这些新手机都已经上架了华为智选商城,不过为了实现5G功能,都没有采用华为麒麟芯片,而是高通骁龙5G芯片,作为全球5G技术的领导者,麒麟竟然被限制了5G功能,可以说太憋屈了,为了让麒麟恢复5G功能,华为施展了“移花接木”之术,前不久,手机市场上线了一款5G新机N8 Pro,采用了麒麟985芯片,但生产厂商却不是华为、荣耀,而是第三方厂商鼎桥通讯,并且已经上架华为智选商城,不过在网友们准备入手的时候,这款新机却一夜之间全部下架了。

针对5G新机N8 Pro的相关问题,近日,鼎桥通信正式官宣,新机N8 Pro的麒麟985芯片的确来自华为,而且该机将在今年底上架某东等电商平台,鼎桥通信的官方表态,也意味着华为麒麟恢复5G功能的新方案正式被确定了,那就是通过与鼎桥通讯达成合作,由华为负责设计、销售和售后,鼎桥负责采购5G射频芯片等受到西方新规限制的产品。

可能很多网友会有疑惑了,为何鼎桥通信能够避开西方新规和华为达成合作呢?笔者分析之后,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鼎桥通讯的股权架构,西门子通信集团占据了51%的股权,剩下的49%则属于华为,也就是说鼎桥通讯其实是一家外资为主导的公司,因此不在西方新规限制之列;第二,鼎桥通信和华为一直都有业务合作,让鼎桥通讯推出麒麟5G手机,也可以看成华为对西方新规的一次测试,如今看来问题不大,不然鼎桥也不会发布官方声明了。

如今麒麟实现了“曲线救国”,重新恢复了5G功能,这对华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为了恢复麒麟5G功能,华为选择低调行事,从N8 Pro从华为智选商城下架就可以看出来,明面上华为也不想和鼎桥通信牵涉过深,导致该方案被西方限制,毕竟国芯要想实现5G射频芯片量产还需要一些时间,而且高通即便只出售4G芯片,也是华为手机业务继续下去的保证。

第二,进一步表明华为不会放弃手机业务的决心,从出售子品牌荣耀之后,市场上一直就传出华为将暂时放弃手机业务,如今华为通过各种办法让手机业务继续下去,再次证明了华为的决心;第三,证明华为有能力活下来,转型软件领域,大力发展鸿蒙系统、欧拉系统、工业物联网、5G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不仅可以创造大量的营收,而且也可以给华为手机业务创造更多的资金储备,从而完成过渡。

当然,华为手机要想彻底站稳脚跟,不再受制于西方新规,必须解决芯片和系统的问题,如今鸿蒙系统已经初具规模,即便谷歌断了安卓服务,华为手机也可以迅速切换鸿蒙系统,不过芯片方面还需国产半导体帮助,好在不会太久,三到五年就将跨入7nm及以下的高端芯片领域,因此在这段过渡时间,华为活下来完全不是问题。

好了,鼎桥通信正式官宣,华为麒麟将恢复5G功能,你怎么看呢?

华为发布“十大发明”,再一次发了网友的无数热评。众所周知,华为的5G时代早已走在了科技的前沿,华为勇往直前的品质并且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性能。在科学领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成就赢得了无数人对华为手机的追捧和喜爱。而对于此次华为公布的“十大发明”在哪些领域有重要突破呢?下面小编来和大家说一说。

华为在解决自动驾驶以及对混杂场所的定位系统和感官能力进行了大幅度提升。保证在进行自动驾驶时能够准确的判断当前的位置,对前方道路的进一步扫视。所以说在定位这个方面,华为可谓是做足了功夫,也进一步取得了重大突破。抬头显示系统也进一步向更高的方向发展,此次突破主要解决了智能汽车抬头显示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降低成本,进行一系列的高科技运算。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够节约资源,同时也能让驾驶者对前方的道路把握更清晰。

在5G领域,华为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次突破主要表现在5G跨制式频谱资源的共享比例进行了大幅度上升,这也加快了内部信息的运行。可以说华为在5G时代已经是运筹帷幄了。

在IP的确定性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和突破,以往情况可能会出现IP确定鱼龙混杂的问题,对IP位置的模糊判断而导致一系列问题使人叫苦不堪。此次的突破主要是克服了这一大难题,华为发布了IP网络解决方案,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远程工业控制。还有部分突破表现在芯片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提升,对信息速度的把控能力掌握的精确无比。华为一直在前进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并且不断的审视自己,改善自己,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提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便利。

文| 腾马丁博士

车图腾出品,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 ● ●

华为集团到底有多大?

世界500强,营收比BAT的总和还要大,全球17万名员工,通信业务全球第一,手机业务全球第三名副其实的“中华有为”。

智能手机只是其冰山一角。华为涉及通信领域的多个产业链,产品线已经覆盖了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意为信息、通信和技术)的全产业链。

所以,当全世界都在高喊“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的时候,这场由谷歌、苹果、特斯拉掀起的 汽车 革命,华为怎能甘为看客?

蓄谋已久

很早以前,华为就对 汽车 产业伸出了触角。

这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时,华为就已经开始了对车载模块的开发,并从2011年开始加大了研发投入。

2013 年,华为宣布推出车载模块 ME909T,进军车联网,并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并承诺今后每年会投入上亿元用于与车联网相关的研发。

ME909T

自2014年开始,华为先和东风 汽车 联手开发车联网,后又与广汽、上汽、一汽、比亚迪等建立合作关系,在多领域展开合作,包括车联网、智能 汽车 、国际化业务拓展等。

2015年6月,华为设计总监在微博上发了3张车标为“Honor”的 汽车 渲染图,并且同时艾特奥迪和华为荣耀,首次激起了外界“华为要造车”的猜想。

2016年,华为与奥迪、宝马、戴姆勒、爱立信、英特尔、诺基亚及高通联合宣布成立“5G 汽车 联盟”,旨在整合各巨头间的资源,加快无人驾驶 汽车 的研发进度,调配研发过程中所需的互联设备。

2018年11月,华为与上海通用五菱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提出将依托自身在工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技术优势帮助合作伙伴实现智能网转型。

今年以来,华为的频频举动更是给了外界更大的想象空间。

2019年2月,华为发布“自动驾驶移动网络”系列解决方案。

2019年4月,由华为提供技术支持的东风首款无人驾驶 汽车 Sharing-VAN正式亮相湖北襄阳。

Sharing-VAN

辗转反侧,欲说还休。直到在4月份上海车展上,华为首次作为参展商参展,首次全面披露了自己的规划。

造不造车?

尽管在今年1月,任正非明确表示“永远不会跨界造车”,外界还是对此半信半疑。

在2019上海车展现场,面对媒体们“真的不造车吗”的数次提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无奈地开玩笑说“要不要写血书?”

徐直军在车展上强调了两点,一是“华为不造车”,二是华为将“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在它看来,未来趋势是 汽车 产业与ICT产业的融合。

从对外宣称的战略来看,华为给自己的定位是Tier1(一级供应商),也就是整车厂的 汽车 零部件供应商。

虽然不排除未来华为造车的可能性,但从目前来看,华为“坚决不造车”至少有两点好处:第一、避免与主机厂正面竞争,有利于华为的配套产品占领更大市场;第二、华为的配套产品(或者说解决方案)的增长潜力,甚至可能大于直接造车。

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浪潮之下,处于剧烈变革中的 汽车 产业正在将ICT技术定位为新的主导性技术,这是华为的看家本事,将为其带来相当可观的增长空间。

众所周知,华为是一家技术驱动的高 科技 企业,这将为华为切入 汽车 产业链提供基础。

例如,在车联网涉及的芯片、OS、语音、地图、云计算、AI、大数据、5G与V2X等领域,华为在芯片、云计算、AI、5G与V2X等方面有着领先优势。

在自动驾驶领域,华为的布局主要集中在芯片、计算平台和解决方案三个层面,侧重计算与数据能力,而芯片,则是其智能化战略的基础。

在全球范围,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市场被Mobileye和英伟达两家公司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它们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处于垄断地位。Mobileye主要垄断了L2级别的自动驾驶市场,在这方面,全球范围内暂时没有一家芯片制造商能够与之匹敌。英伟达则控制了L4及以上级别的自动驾驶芯片市场,完全处于垄断地位,连特斯拉都要受它的“欺负”。

在此背景下,华为自研AI 芯片升腾310和升腾910横空出世,又一次打破美国的垄断,而且做到了行业领先。

此外,华为推出的MDC600数据中心是能够支持 L4 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计算平台。目前,MDC600计算平台已直接搭载在了奥迪Q7的原型车上。

值得一提的是,据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18年欧盟工业研发投资排名》显示,2018年华为全年的科研经费投入为11334亿欧元,占到了总营业额的147%,远高于苹果公司的51%。

可以说,华为进军 汽车 产业,尤其是在“新四化”的背景下进军 汽车 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华为的 汽车 业朋友圈也蔚为大观。2014年,华为与宝马、东风、长安 汽车 等相继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车联网发展;2016年,华为接到了来自奥迪、奔驰的通讯模块订单;2018年,华为还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前装车联网项目。

华为将改变什么?

华为进军 汽车 产业,剑指未来上万亿规模的自动驾驶市场。据美国咨询机构 IHS 预测,2035 年,全球智能 汽车 销量将突破 1000 万辆。麦肯锡认为到 2025 年,智能 汽车 的市场规模将达 19 万亿美元。

在这个巨大的机遇面前,华为比竞争对手高出一截:其在5G、云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很可能奠定智能网联 汽车 的底层架构和行业标准。

5G,比4G多了1个G。

要知道,它改变的可不仅仅是通信行业,也将给 汽车 行业带来质的突破。安信证券的报告中曾将5G相比4G在技术性能指标上的突破总结为“3个100倍的提升”,分别对应时延缩短100 倍、速率提升100倍、连接数提升100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5G使得网络延时从4G时代的200ms左右缩短为2ms左右,即使时速百公里的 汽车 也能在位移5cm内就能完成高精度地图的实现更新。

在5G领域,根据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发布的全球5G核心必要专利数排名中,华为以1970件的专利数排名第一,比排第二的诺基亚多出33个百分点;此外,德国专利数据公司IPlytics发布的一份5G专利报告中显示,全球为5G标准做出技术贡献最大的公司排名中,华为全球第一。

事实上,华为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提供5G设备的通信供应商。这也注定了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到来之时,华为必定将是 汽车 领域的“头号玩家”。

“未来最能颠覆的一个产业就是 汽车 产业,自动驾驶电动 汽车 可能将中国16万亿产值的 汽车 业,包括周边产业,彻底颠覆掉。”

车图腾

资深 汽车 媒体人暮四先生(刘小闷)领衔打造

腾爷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体

暮四(刘小闷)个人微信:musixians

华为联强集团是由华为和联想两大科技企业联合创办的,主要是针对智能制造、工业物联网、智能化技术等领域的合作。企业可以通过华为联强集团提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等目标。
如果企业想要使用华为联强集团,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了解企业的具体需求。华为联强集团提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是针对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在使用前应该先确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是否符合华为联强集团提供的服务。
2 与华为联强集团联系。企业可以通过华为联强集团官网或者客服联系他们,咨询具体的服务流程和价格等方面的问题。
3 实施阶段。在确定了需要使用华为联强集团的服务之后,企业需要确定实施的时间和具体的实施方案。
4 建立合作关系。企业与华为联强集团建立合作关系,以便在未来的业务中能够享受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总之,企业使用华为联强集团需要考虑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与华为联强集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更好地利用其提供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等目标。

感知层:底层数据采集职能,包括芯片、连接芯片和应用设备的模组、传感器、各类识别技术等

1、芯片: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导体芯片应用广泛,MCU/SoC逐渐渗透物联网领域。MCU芯片复杂度较低,适用于智能设备的短距离信息运输,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医疗保健和工业电子等领域;SoC芯片系统复杂度较高,集成功能更丰富,支持运行多任务复杂系统,可应用于功能较复杂的嵌入式电子设备,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2、无线模组:为物联网提供网联能力的基础硬件,将芯片、存储器和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块线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在物联网产业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向上连接芯片行业,向下连接各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借助无线模组实现通信或定位的功能。

3、传感器:作为物体的“五官”,传感器承担采集数据、感知世界的重任,不断向智能化、高精度、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空间广阔。传感器与MEMS结合是当下技术的新趋势,MEMS传感器集成通信、CPU、电池等组件及多种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集成度高、智能化特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和车联网等领域。

涉及企业:

芯片

翱捷科技:具备全球稀缺的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研发能力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各类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和以智慧安防、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物联市场。

先科电子:领先的高质量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供应商。成立于1960年,主要为客户提供电源管理、保护、高级通信。人机界面、测试与测量以及无线和感应产品方的专有解决方案。

广芯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一家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开发包括面向工业物联网(IIoT)并支持边缘计算的专用处理器芯片、面向LPWA的IoT连接专用芯片、IoT基带处理器芯片、以及应用于传感器信号调理的专用芯片。

华为海思:全球领先的Fabless半导体与器件设计公司,前身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2004年注册成立实体公司,提供海思芯片的对外销售及服务。

联发科:全球第四大无晶圆半导体公司,联发科技的核心业务包括移动通信、智能家居与车用电子,着重研发适用于跨平台的芯片组核心技术,联发科的芯片经过优化,能在极低散热量且极度节能的模式下运行,以延长电池续航力,时时刻刻达到高效能、高电源效率与连网能力的完美平衡。

紫光展锐: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于2013年成立,致力于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研发及设计,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其物联网解决方案支持众多智能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Wi-Fi调制解调器、家用设备、可穿戴设备、互联汽车产品等。

移芯通信: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超低功耗NB-IoT和Cat-M物联网芯片供应商。公司于2017 年成立,2020年12月完成B轮融资。主要业务为蜂窝物联网芯片的研发和销售,致力于设计全球极致性价比的蜂窝物联网基带芯片。

高通: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成立于1985年,199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Qualcomm主要研发无线芯片平台和其它产品解决方案,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在标准组织中的积极贡献,Qualcomm成为赋能无线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诺领科技成立于2018年9月,是探索满足IoT需求的全集成、低功耗无线SoC解决方案的先行者。诺领科技作为一家广域无线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拥有射频模拟、基带通信系统、GNSS、SoC系统和软件方面的顶尖人才,致力于发布最佳SoC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推出的产品包括物联网系统级芯片NB-IoT和Cat-M SoCs,服务于广泛的市场,其中包括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资产追踪等等。

芯翼信息是5G物联网端侧SoC创新领导者。成立于2017年3月,公司专注于物联网通讯芯片(NB-IoT)的研发和销售。其产品XY1100是全球首颗single  die集成CMOS  PA的量产NB-IoT  SoC,具有超低功耗、超小体积模块设计和开发灵活等优势,可应用于智慧气表、智慧水表、烟感、电动车、物流跟踪、智慧穿戴等应用场景。

智联安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芯片设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3年9月,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硅谷、武汉、合肥等多地设有子公司和技术研发中心。公司致力于无线通信芯片的技术研发,目前已于2019年8月成功完成NB-IoT终端通信芯片MK8010量产流片,并在多个行业中实现落地应用。

中兴微电子为中国领先的通信IC设计公司。成立于2003年,中兴微电子专注于通信网络、智能家庭和行业应用等通信芯片开发,自主研发并成功商用的芯片达到100多种,覆盖通信网络“承载、接入、终端”领域,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Nordic Semiconductor北欧半导体是专注研究物联网无线技术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公司专注于低功耗无线技术产品,包括短距离蓝牙,2020年从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收购的Wi-Fi技术和LTE-M / NB-IoT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

Marvell美满是高性能数据基础架构产品的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1995年,Marvell专注模拟,混合信号,计算,数字信号处理,网络,安全性和存储领域,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汽车,运营商,数据中心和企业数据基础架构市场日益增长的计算,网络,安全性和存储需求。公司当前的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网络和存储。

Broadcom博通是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拥有50年来的创新,协作和卓越工程经验,公司设计提供高性能并提供关键任务功能的产品和软件,包括半导体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半导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明星级的有线基础设施业务(以太网交换芯片/数据包处理器/ASCI等)和无线芯片业务(Wi-Fi 芯片/蓝牙/GPS 芯片等)。基础设施软件部门主要包括主机、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业务。

NXP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是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公司于2006年在荷兰成立,前身为荷兰飞利浦公司于1953年成立的半导体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半导体产品组合,包括微控制器,应用处理器,通信处理器,连接芯片组,模拟和接口设备,RF功率放大器,安全控制器和传感器等

乐鑫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2008年4月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物联网Wi-Fi  MCU通信芯片与模组研发设计与销售的公司。公司采用Fabless的经营模式,将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委托于专业代工厂商。近年来,公司牢牢把握智能物联网行业的机遇,主要产品Wi-Fi MCU通信芯片目前主要运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支付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设备及工业控制等物联网领域

晶晨股份是全球布局、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商。成立于2003年,公司专注于为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科技前沿领域。公司属于典型的Fabless模式IC设计公司,将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芯片测试环节分别委托给专业的晶圆制造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代工完成,自身则长期专注于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已成为智能机顶盒芯片的领导者、智能电视芯片的引领者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的开拓者。

蜂窝模组企业

移远通信: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模组龙头。公司成立于2010年,从事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其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研发与销售服务,可提供包括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管理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广和通:作为首家上市的无线通讯模组企业,近十年为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期。成立于1999年,并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无线通讯模组产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的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

美格智能: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07年,美格智能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以MeiGLink品牌为核心的标准M2M/智能安卓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技术开发服务及云平台系统化解决方案。

日海智能:通信行业连接设备龙头,成立于2003年,2017年相继收购了龙尚科技与芯讯通,入股美国艾拉,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云+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卡位物联网发展关键环节;在2018年重新确立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战略,

高新兴: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成立于1997年,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感知、连接、平台层相关产品和技术,从下游物联网行业应用出发,以通用无线通信技术和超高频RFID技术为基础,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终端+应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构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并成为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多个细分行业领先者,服务于全球逾千家客户。目前公司正处于战略和资源进一步聚焦阶段,重点聚焦车联网和执法规范化两大垂直应用领域。

有方科技:物联网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6年,公司致力于为物联网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和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外协加工方式实现)及销售。

合宙通信:一家专业提供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4年,公司致力于提供基于通信模块的智能硬件、软件平台、云平台等综合解决方案

鼎桥通信:行业无线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成立于2005年,公司专注于无线通信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布局三大业务板块:行业无线、物联网&5G、行业定制终端。

锐明技术:全球商用车载监控龙头。成立于2002年,公司聚焦商用车视频监控和车联网18年,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产品覆盖商用车全系车型。公司外销“商用车通用监控产品”,内销“商用车行业信息化产品”,全球累计超过120万辆商用车安装有公司的产品

传感器

奥比中光:一家全球领先的AI 3D 感知技术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3年,在2020年12月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公司拥有从芯片、算法,到系统、框架、上层应用支持的全栈技术能力,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技术产品,其AI 3D 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智慧零售、智能服务、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数字家庭等领域。

歌尔股份:一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成立于2001年,属于消费电子行业,主营业务可分为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

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成立于1998年,并于2009年10月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致力于气体传感器和仪表的制造、并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

联创电子:成立于1998年,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触控显示类产品和光学元件产品。公司现已形成光学镜头和触控显示两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高清广角镜头、平面保护镜片、手机触摸屏、中大尺寸触摸屏、显示模组、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等

瑞声科技: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声学、光学、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射频天线等领域提供专有技术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是电磁器件、射频天线、精密结构件等多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冠军,也是5G天线产品的重要供应商

睿创微纳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红外热像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成立于2009年。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为全球客户提供性能卓越的红外成像MEMS芯片、红外探测器、ASIC 处理器芯片、红外热成像与测温机芯、红外热像仪、激光产品光电系统。

远望谷: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代表企业,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物联网感知层和应用层,为多个行业提供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金溢科技:一家智慧交通与物联网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创立于2004年,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高速公路ETC产品、停车场ETC产品、多车道自由流ETC产品和基于射频技术的路径识别产品。

杭州士兰微电子: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并于2003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方案,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LED(发光二极管)产品等三大类。

水晶光电:专业从事光学光电子行业的设计、研发与制造,专注于为行业领先客户提供全方位光学光电子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公司。公司创建于2002年8月

敏芯股份: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半导体芯片上市公司,主营产品包括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

必创科技:成立于2005年,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及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商

固锝电子:成立于1990年,2006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二极管行业完善、齐全的设计、制造、封装、销售的厂商。

感知交互企业

出门问问:以语音交互和软硬结合为核心的AI公司。公司成立于2012年,作为入选“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的人工智能企业,出门问问拥有完整的“端到端”语音交互相关技术栈,包括声音信号处理、热词唤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等尖端技术。

汉王科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成立于1998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二十多年,是一家模式识别领域的软件开发商与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人脸及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与服务”、“智能终端”、“笔触控与轨迹”等

科大讯飞: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落地。科大讯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二十年,公司致力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声智科技:融合声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服务商,也是全球人工智能 *** 作系统领域的开拓者。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拥有声学与振动、语音与语义、图像与视频等远场声光融合算法,以及开源开放的壹元人工智能交互系统(SoundAI Azero),具有声光融合感知、人机智能交互、内容服务聚合、数据智能分析、IoT控制和即时通讯等能力。

云知声:致力于AI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2年6月,总部位于北京。公司以AI语音技术起家,经过多年经验和技术的积累,逐渐构筑起一个涵盖机器学习平台、AI芯片、语音语言、图像及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技术城池,成为了具有世界顶尖智能语音技术的独角兽

生物识别企业

商汤科技: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也是中国科技部指定的首个“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公司自主研发并建立了全球顶级的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商汤科技已成为亚洲领先的AI算法提供商。

神州泰岳: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物联网通讯技术、ICT技术进行融合,大力提升行业/企业组织信息化、智能化的质量与效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

端侧BIoT

比特大陆: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立足中国,以全球视野整合前沿研发资源,专注于高速、低功耗定制芯片设计研发,其产品包括算力芯片、算力服务器、算力云,主要应用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

在7月1日结束的上海 汽车 集团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刚刚连任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自动驾驶与华为等第三方合作相关问题答投资者称:

“这就好比有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而上汽就成了躯体。对于这样的结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个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合作问题,被这位刚过六旬的老董事长上升到了灵魂层面,拒绝得清新脱俗,实则直击心灵。

华为“不”造车,只当技术流

尤其是在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成立智己 汽车 、小米集团成立全资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子公司,360、京东、美团等互联网大佬纷纷领投新能源 汽车 公司的情况下,华为却依旧一副老泰山的模样,立于大潮大浪之中岿然不动。

但谁也没有看轻华为在 汽车 领域的份量。

它当初几乎是倾全集团之力,用了6年时间来筹备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华为集齐了超2000名顶尖工程师构建了一套可以完全“自给自足”的体系,定制超级中央超算ADCSC(算力范围为400-800TOPS)与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两大核心能力,让华为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形成了算法与数据的闭环,并成为了全球唯一能够满足城市通勤的自动驾驶量产系统。

在与北汽极狐的合作中,华为便通过Huawei Inside的模式,为包括阿尔法S在内的车型提供ADS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在与赛力斯的合作中,华为则是以类似于供应商的身份,为它提供电动部件(DriveONE三合一电驱)与座舱部件(HiCar全场景智能互联系统/SOUND音响系统等),并“借它宝地”卖车。

上汽、华为不和?实则亲密无间

此番上汽集团董事长公开拒绝华为,并非是媒体们大肆渲染的“相互嫌弃”,相反,上汽集团与华为之间的合作 历史 由来已久。

早在2015年,双方就在香港召开的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通过上汽量产车展示了基于LTE-V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而在2017年,上汽集团旗下 汽车 零部件公司华域 汽车 系统布局智能制造领域,而华为也成为了其构建信息化、数据化的重要战略合作成员;同年,上汽集团更是与中国移动、华为共同签署三方合作框架协议,成为了C-V2X智能出行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

至于说智能 汽车 制造领域,在2018年年底,上汽集团其实就已经与华为在华为深圳总部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该战略合作主要围绕“新四化”部署开展,包括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都涵盖其中。此外,二者也确认会在工业物联网等领域进行联合创新合作 探索 ,其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推进行业智能标准的建立,其中自然也包含了智能驾驶。

有趣的是,参与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签署的正是此前代表华为重申不造车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以及称自动驾驶合作是“没灵魂”的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

换句话说,陈虹在“连任仪式”(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公开拒绝华为,并非是拒绝与华为在 汽车 制造领域建立合作,而是想要将自动驾驶这一关乎 汽车 品牌未来的生死状立在自己手里,这与华为打造ADS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自给自足理念是不谋而合的。

“拒绝”华为,谁给上汽的勇气?

但回过头来说,与通用在硬件应用领域保持着长期深度合作关系的上汽集团,怎么就不愿意在自动驾驶领域也与华为试一试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钱。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上汽集团与华为谁也不缺钱,可在 汽车 核心技术研发领域当中,几乎所有合作关系都是各取所需,即使不是为了钱而去,却也是为了节约钱而来。像美国 汽车 圈子里相互竞争了百余年的福特与通用,就为了“省钱”而放下芥蒂合作开发了纵置10AT变速箱,而这次上汽拒绝华为,也是为了节约钱。

从2017年开始,上汽集团通过子公司上汽创发入股数据技术公司中海庭,开始了对高精地图数据领域的 探索 ,而这是高阶自动驾驶当中十分核心的基础技术环节;

而在接下来的3年多时间里,上汽与奥地利网络与安全控制解决方案供应商TTTech成立合资公司,推进iECU自动驾驶 汽车 决策控制系统的集成开发;

与英特尔子公司Mobileye达成合作协议,成为了首个应用后者路网资产管理技术的中国车企,并导入了L2+级别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与边缘人工智能芯片独角兽Horizon Robotics地平线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成立了围绕地平线自动驾驶芯片研究的专项团队,开发属于上汽自己且可对标特斯拉FSD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而就在今年3月,上汽集团还参与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Momenta的C轮融资联合领投(联合领投还包含丰田、博世、淡马锡资本等,跟投包括戴姆勒、腾讯、GGV纪源资本等),同时间,上汽集团R 汽车 正式发布全新技术品牌“R-TECH高能智慧体”、智己 汽车 宣布搭载Momenta智能驾驶技术方案M-Pilot。

其中,R 汽车 旗下的R-TECH高能智慧体品牌,拥有一套与华为ADS对标的PP-CEM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其包括了与中海庭合作研发的高精地图、与华为合作的5G-V2X技术,还有与Mobileye合作的拥有Luminar激光雷达的传感系统……属于上汽集团自己的高阶自动驾驶“中国方案”,已经从一个构想照进了现实之中。

过去的5年,上汽在自动驾驶领域累计投入超200亿元,积累下了大量核心技术成果,尤其是PP-CEM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与MPilot量产自动驾驶方案,从自研与合作两个层面,拓宽了上汽的技术腹地。

换句话说,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高阶自动驾驶生产与供应体系的上汽,没有必要再额外投入成本来与华为牵线,双方倒是可以在实际应用层面上相互较量,在竞争中促进彼此进步。

至于能否凭借自研PP-CEM与华为ADS对抗,待上汽R ES33明年交付后,或许就能揭晓其中一部分疑问了吧。

其实对于华为和阿里巴巴来说,这两家企业作为硬件行业以及软件行业的头部厂商,在国际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我们知道阿里巴巴由于马云的自带流量在世界范围内,名声特别广,当然华为也不差,因为作为通信行业的巨头,是很多国家通信领域里的方案解决商。
我们知道,阿里巴巴作为一家电商企业,因为马云的个人魅力以及战略眼光,汇聚了诸多的精英,在草根时代,马云就已经规划了将来的事情,这一点颇有孔明隆中对的感觉,似乎马云在很早之前就已经知道阿里巴巴如今会发生什么。

这一点是很神奇的,而在阿里巴巴进军电商行业之后,面对着国际巨头ebay的强势阻击,并没有败下阵来,反而是把不可一世的ebay赶出了中国,从此马云一战成名,阿里巴巴也一战成名。
那么如今来看阿里巴巴的商业帝国实在是太庞大了,以电商为基础,辐射周边,如今旗下的商业版图已经非常巨大,同时还有支付宝这个未上市的超级巨头,对于阿里来说,在国内的电商界以及移动支付金融领域,几乎是没有对手,腾讯的微信支付,虽然制造了不少的麻烦,但本质上来说,支付宝的确是独孤求败。

我们再来说说华为,人都被穷困潦倒,背负着200万的巨债,被公司除名,同时家里几口人挤在一间破屋子里,又借款,创立了华为,嗯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任正非与马云一样预示着未来,他向华为的兄弟们说,将来的通信行业领域,华为必有1/3。
忽然发现伟大的人物都有相同之处。而华为从小小的交换机就开始与国际巨头竞争,到如今成为通信行业领域的巨头,5G技术的拥有者,很难想象一家私企能够有如此巨大的成就,毕竟整个中国在很多领域内都缺乏核心技术,但华为如今拥有的恰恰就是通信领域的核心技术。

华为在做基础领域的通信工作之外,还做了一把移动终端华为手机,但没想到华为手机携带此品牌荣耀,成为国内绝对的霸主,在全球销量也排名第二,如今更是有了自己的核心芯片,麒麟处理器。

阿里巴巴与华为在国内都属于绝对霸主!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行业相比于传统行业来说的确是有很大的优势,因为其不属于重资产模式,往往一个星期的idea,一个好玩的APP就可以跨疆域的传播。

那么显然,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的确相对于做传统通信行业的华为来说,是有优势的,就好比华为在通信行业所做的是幕后工作,而阿里巴巴则做的是台前的工作。
加上我们知道马云这个巨额流量,阿里巴巴名声早已传播四海。尤其是当年打败了不可一世的ebay,让让阿里巴巴在整个互联网界声名鹊起。

如今加上阿里巴巴的出海政策,比如支付宝国外叫ALIpay,以及全球海外购双11等等的一些政策刺激,让阿里巴巴在海内外的名气非常大。
这一点华为就处于劣势,因为华为属于通信基站,一般来说至于电信公司打交道,鄂a普通用户接触华为也只是通过华为的手机终端,但显然华为在海外的影响力远远像在本土这样,这样一来,华为在海外的知名度可能也仅限于行业内的人士。
刚聊完腾讯再聊聊阿里。这个世界上,目前还有哪家中国公司比华为的影响更大呢?显然是没有的。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是华为公司比阿里巴巴的影响大的多
美国无疑是这个地球上最牛逼的国家,以美国那么强大的国力, 历史 上有没有美国要联合其他国家大规模全球打击一家私营企业的?很显然非常的少,而且我们也没见过我国外交部发言人频繁为一家中国企业发声和美国硬杠,所以华为在5G的事情已经上升到近乎国家层面的针锋相对,就这方面的影响来说,建国以来的企业都没有能超过华为的,虽然华为本身也不喜欢这种影响
对于阿里来说,阿里的影响仅限制于国内。在国内,华为没有涉足终端领域之前,一贯是低调的作风,而阿里是一贯高调的作风。网络上马云高屋建瓴的讲话到处都是,马老板给全国人民群众带来了无数的发财机会,阿里强大的宣传机器让阿里巴巴有一些成绩必然宣传的人尽皆知,相对国内的其他互联网企业,能比阿里高调的也就只有锤子了。

而华为的任正非,在5G出事之前,露面的机会很少很少非常神秘。例如我国网络机顶盒或者智能摄像头大部分用的都是华为海思芯片,华为的无线和有线通信早就占据我国半壁江山,这些华为都比较低调,很少宣传。
笔者认为,除终端外华为的低调是因为华为还是以实业为主,而阿里巴巴的高调是为了在虚拟经济赚更多的钱。举个例子,互联网金融几乎是马云高调促成的,由于只讲金融不讲风险,结果蚂蚁金服支付宝赚个盆满,现在留下一地鸡毛没人打扫

阿里在海外的影响远不如华为,主要原因是阿里由于主营业务并没有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阿里在国外的竞争对手非常成熟,一旦离开中国政府支持这个土壤,阿里被国外用户接受的力度并不高。而且国外崇拜的是微软、谷歌、特斯拉、Facebook这些蹲在硅谷真正 科技 领先创新的企业,马云的营销性质的高调语录在国外是不吃香的。
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除去销售规模的加成,必然都是高 科技 企业,也就是真正有骨头真正能打的企业。

那我们用具体的数字比较一下华为和阿里吧。首先从世界500强来比较,华为排名72,阿里巴巴排名300,华为远高于阿里

从研发投入来看,华为研发投入排名世界前五,2018年研发投入接近1000亿人民币,是阿里巴巴的3倍。不过这也和华为聚焦的领域比阿里巴巴广泛有关,阿里巴巴在中国的研发投入还是非常值得钦佩的
从各自领域范围来比较,我们不算华为的基础通信以及阿里的购物平台这些互相没有交集的领域。我们比较两家在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的底蕴,主要包括人工智能、云、物联网、5G应用方面的实力

人工智能能力方面,华为是远超过阿里巴巴的,这个得益于华为的AI芯片排名全球第十二(唯一一个中国上榜公司),华为在消费者、通信等人工智能的端到端的产业链上的底蕴远高于阿里巴巴

从公有云来看,阿里云是国内当之无愧的NO1,全球前三的实力也是硬实力,而华为云连国内前五都排不进去。但是华为云计算在全球的影响力我觉得是大于阿里,主要是因为阿里云得益于中国市场,而华为云市场虽然不如阿里,但是基于ARM自研鲲鹏芯片的云服务器在国内也是唯一国产化的服务器,华为服务器全球出货排名前5,阿里暂时还没有服务器自研能力。
从物联网看,华为在工业物联网上是全球主流玩家,NB IOT标准的主要领导者。在家庭物联网上虽然华为目前和阿里一样刚刚起步,但是也是国内很多家庭物联网设备芯片的供应商,也就是阿里有的华为有,阿里没有的华为也有
从5G的应用技术来看,5G及5G的应用技术(如无人驾驶、远程医疗)基本是没阿里巴巴什么事情的,而且阿里也没有布局5G在To C和To B相关的底蕴,因此阿里巴巴这里肯定输了
所以很明显,阿里的技术底蕴除了阿里云之外,和华为相差很远。这还不算华为在数通和无线等基础通信领域全面世界前三的硬实力,也没有计算华为在移动终端领域全球的影响力。因此阿里在国际的影响力显然是比华为差的远,但是阿里的营销能力和马老板的讲话能力倒是远超华为

华为有这么大的国际影响力的原因,也就是因为华为在涉足的领域都能拥有核心软硬件的竞争力,做到全球领先。相反阿里巴巴目前来看,除了云计算有这个能力,其他领域均不如华为。

两家都是中国好公司,还希望华为继续前行,阿里能够脚踏实地的在其他领域多加加油 。

说实话,将华为和阿里巴巴放在一起比较影响力,就象拿科学家与演员、运动员放在一起相比较。即便是居里夫人,也未必比得上秀兰邓波尔、科比布兰恩特,更别说一般的科学家了。

我们并不认为阿里巴巴没有 科技 含量,互联网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由于电商的普及以及马云的善于造势,阿里巴巴的国际影响力当然要比华为强了。别的不说,仅电商一块就足以让全球多数人都知道阿里巴巴。加上马云的演员特技,华为怎么去与阿里巴巴比影响力呢?

但是,从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以及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来看,阿里巴巴怎么也无法与华为相比,无法认为其影响力会超过华为。不然,为什么美国不限制阿里巴巴,而拼命阻止华为进入。不仅如此,还要鼓动其他国家一起阻止华为呢?不就是因为华为太强华为有太大的国际影响力吗?

所以,千万不要把诺贝尔奖与奥斯卡奖、尤其是环球**选举联系在一起,不可比,也不好比。

阿里和华为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两者在各自的领域上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要说哪个在国际上更有影响力,那肯定是华为。不过马云在国际上应该要比任正非更有影响力。

虽然目前阿里巴巴也在积极进行国际化战略发展,但是在国际业务布局以及国际业务上跟华为还是有较大差距的,在这不是追捧华为,而是可以通过先关的数据来对比得出。

2018年全球品牌咨询公司“Interbrand”公布了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榜单的TOP100,其中华为是唯一入选品牌100强的中国公司,排名世界第68位,这是华为连续5年入围榜单。而阿里巴巴并没有上榜。
2019年2月全球WPP与凯度在北京发布《2019年BrandZ™中国出海品牌50强报告》,在中国出海50强排名当中,华为的品牌力得分是1862,排名第一,阿里巴巴的品牌力得分是1624,排名第三。
根据华为2018年的财报显示,2018年华为中国区营收3722亿元人人民币,占比516%;欧洲中东非洲收入2045亿元人民币,占比284%;亚太收入819亿元,占比114%;美洲收入479亿元人民币,占比66%。也就说华为差不多一半的营收来自国际市场。
而阿里巴巴的国际业务占比就相对比较小。目前阿里巴巴的2019年财年年报还没有公布,但是根据2018的第一季度财务数据显示,该季度阿里巴巴国际零售业务收入达4316亿元,同比增长64%,国际营收占比11%。这个跟华为国际业务占比50%左右还是有不少差距的。

最近几年阿里巴巴也在大力布局国际业务,比如投资数十亿美元通过投资Lazada,阿里巴巴进一步锁定了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菲律宾在内东南亚地区的6亿消费者;投资了印度零售电商BigBasket和Snapdeal,并收购了移动支付平台Paytm的大部分股权;以75亿美元收购中东地区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移动电商平台Trendyol,其拥有超过2000多个商家和1600万的用户;菜鸟物流和速卖通联合推出的覆盖2亿消费者的南美专线;在卢旺达建设非洲首个eWTP试点,帮助非洲的中小企业等等,目前阿里巴巴大概有1亿左右的全球用户。

但是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步伐都是在最近这几年才开始的,而华为的国际化很早就开始,目前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和手机等消费者业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较大的份额。

比如目前很多国家的运营商都使用的是华为的基站,而华为手机最近几年在国际上的销量更是大放异彩,目前华为手机销量排名全球第三,很多国家居民都使用的是华为手机,保守估计目前华为产品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全球人数至少达到30亿以上。
截止2018年末,华为在海外设立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36个培训中心。

目前华为有188万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30多亿人口。在188万员工当中,外籍员工占比大概是20%,相当于4万左右。此外华为还有一个“未来种子”项目,已在108个国家和地区撒下希望的种子,比如2018年有4700多名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大学生来到华为总部参观和学习,这些人都会直接或间接帮助华为提升国际影响力。

至于目前阿里巴巴有多少海外机构和员工,目前暂时没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数据,但是比例应该不会太多,因为阿里巴巴主要从事的电商业务,大部分员工和机构都是在中国。

相对来说,目前任正非要比马云低调很多,很多人可能知道华为,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任正非,但这也掩盖不了任正非的卓越领导力。
华为的国际影响力比阿里巴巴大,但是马云的国际影响力比华为大。

不过华为、阿里巴巴都是民族企业的骄傲,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 科技 公司,任正非和马云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家,也都是最值得尊重的企业家。

华为的业务遍及全世界,华为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并且是全世界销量第二高的智能手机品牌,华为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开展了业务,服务了超过世界上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2017年,华为全年的营业收入超过了6000亿,其中超过一半是来自海外市场。

到目前为止,华为拥有全世界超过160个不同国家的超过18万名员工,海外员工中是当地员工的比例超过了70%之多。华为拥有超过7万件行业专利,并且其中一半也都来自海外分公司的贡献。

可以说华为是货真价实的国际 科技 巨头,并且收入结构合理,消费者业务与企业业务分布合理,并且海外营收和国内营收结构 健康 ,并且在5G通信、电信设备、移动处理器方面都有都有很多行业专利,当之无愧的行业巨头。

阿里巴巴目前的业务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内市场,不管是淘宝、天猫、阿里巴巴,还是阿里云、支付宝,其实出了国门基本上还是没什么人用的。

阿里巴巴在海外的业务,基本上还都停留在帮助外国人把东西卖到国内来,目前还没有真正实现将国内的东西卖到海外,支付宝基本上也都是外国商户为了方便国内出国 旅游 的游客使用而开通的,基本上很少有外国人使用。

不过阿里巴巴也在试图改变这样的格局,比如投资东南亚电商Lazada,投资印度移动支付企业paytm等等,都是阿里巴巴在寻求国际上的突破,真正早日实现国际化,但是这跟华为的真正国际化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一组大数据显示,华为人在2017年、2018年全世界的航空里程在中国排名第一,这就可以说明华为国际化有多么好,但是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却为人非常低调,基本上很少公众露面。我记得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关于低调的企业家的,其中任正非就是这其中的代表人物。

要知道马老师在各国出席活动,都是跟很多国家的政要、元首会面的,这不是一般企业家能享受到的待遇的。

马云就不一样了,马老师几乎全球各地到处跑,其实马老师这样做对于中国的企业家是非常有利的事情,相当于是对中国企业背书,提高了阿里巴巴的国际知名度,更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马老师还是联合国和持续发展目标的倡导者,是联合国青年创业和中小企业特别顾问,并且最新还履新了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的联合主席三个职位,每个职位的年薪是1美元,想想还是很激动的,毕竟比马老师的薪水都高。

并且不要以为马老师这个职位是虚职,是要真正做事情的!马老师在南非、马来西亚、韩国等众多国家多次对于青少年创业进行指导、演讲,而且马老师还倡导了阿里巴巴的公益两小时,蚂蚁森林、阿里公益等众多项目都是在马老师的影响下开始做起来的。

因此整体来说,华为的国际影响力比阿里巴巴大,但是马云的国际影响力比认证非大。
华为,17年华为世界500强排名83,阿里世界500强排名462。这两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最重要的是华为的产品可以卖到全世界,阿里也就在国内混了。

然后是个人看法,我觉得这两公司都不咋地。这两私企身为国内龙头企业,公然带头违反劳动法。劳动法规定一周工作8小时,双休,一周加班不得超过8小时。华为,阿里呢,都是996。人家谷歌中国,微软中国怎么就是8小时,双休呢?在说你华为在美国,欧洲的分公司,你怎么不让人家外国佬尊守你996呢?所以我建议it工程师最好去谷歌中国和微软中国。远离坑比私企。

没有可比性,单纯影响力是阿里,阿里就像个影视明星,家家户户认识,华为就像中国自己的科学家!对老百姓来说,如果不是华为这几年搞手机,很多人还不认识这家公司!很多人都不明白,阿里巴巴是顺势而为,华为是逆流而上!在我们通讯的圈子里,华为真是很多人的神,因为他的技术,因为他的管理,都是无可取代!现在淘宝思路是抄袭亚马逊,微信是抄袭脸谱,基本中国大部分的所谓创新基本是抄袭的,抄袭再加上商业模式和中国人口红利,况且还抄的四不像!最起码亚马逊没那么假货吧!当然阿里的影响里不容技忽视,毕竟马老板身价在那,小老百姓不好指手画脚的!没有黑谁,没有捧谁,见解不同而已!而且华为倒闭了,老百姓确实感觉不到,但是中国的通信技术商业化全球化脚步最少落后十年,但是阿里倒闭了,很多公司会替代他,而且是绝对性短时间的就能取代,如果放开限制,连腾讯都会死!因为百度死一万次都不止了!
华为是硬件行业的翘楚,而阿里巴巴则是软件行业的领头羊。两家公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都很强大。但若是以国内外影响力来看,华为当然要比阿里巴巴差着一大截。因为,华为毕竟是通讯行业的领军企业,而阿里巴巴则是稳坐电商领域的头把交椅。人们对通讯行业了解不多,而对电商领域的事情却能如数家珍。
阿里巴巴究竟强在哪里呢?首先,电商平台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买东西都离不开网购,足不出户就能使到心仪的商品。但对于华为手机,大家是可选用,也可不用。况且电商还喜欢造节,不仅国内老百姓喜闻乐见,而且还吸引海外网民也来参与诸如双11这样的节日。所以,阿里巴巴在全球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
再者,阿里巴巴平台能直接或间接的提供很多就业岗位,谁也不能忽视阿里电商平台的存在。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也要接见马云,而马云则可以立即承诺替美国解决100万人的就业问题。只是后来,中美发生贸易摩擦,马云的承诺只能作废。现如今,欧洲国家的***都要接见马云,马云也被联合国聘用。而对于华为来说,只在自己领域有影响力,而且产品很容易被替代。
最后,阿里巴巴的马云,除了每年造就了数万亿的网络交易量,还在物流、外卖、快递、金融(包括小额理财、开设小贷公司)、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领域有投资。毫不夸张的讲,阿里巴巴早已嵌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去了。可能阿里巴巴关门,还有别人顶上来,但若是阿里在所有领域都退出,那国人的日子就没法过了。而华为虽然占了25%的全球市场份额,营收超过BAT三大巨头的总和,但对咱中国人的影响力还是比阿里巴巴差上很多。
当然,近年来华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在不断上升:一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对华为输美通讯设备,以及华为在美并购高 科技 企业采取遏制措施,所以,全球各国都对华为产生了浓厚兴趣。更关键的是,华为在5G领域的迅猛发展,让欧洲国家也感到为之惊愕。一些欧洲国家也向华为抛来了巨额订单,而美国的高通却痛失5G订单。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民营 科技 企业,华为能在中高端芯片研发领域取得突破,这让世界对中国的科枝领域获得的成果不敢轻视。华为早在2009年就研制出核心芯片,这对于中国减少对美国的英特尔、高通等企业的依赖起到积极作用。目前,华为在中高端芯片研发领域在国内无人能及。其影响力也在逐步快速上升过程中。

谁说华为在国内在国际无可替代?能取代华为的公司多着呢。国外有思科爱立信,国内有中兴大唐。而且在国内,华为也不存在垄断地位,中兴大唐还是有不小的市场份额呢。国际上,华为也没超过30%市场份额。这次美国人要搞华为是因为一直以来霸道惯了不允许中国企业掌握话语权因为对思科造成了市场竞争压力。美国人同样害怕阿里入侵,去年特朗普就不准蚂蚁金服收购美国的一家移动支付公司。当然,阿里巴巴也可以被取代,但阿里巴巴帝国版图实在太过于庞大,涉及到的民生领域太深太广,一旦这种平台被取代,老百姓会产生短暂性的不适应。因为你不确定取代者腾讯或者京东的公司服务品质。但华为一旦被竞争对手取代掉你会根本没有知觉,你放心好了,网络不会中断的。那是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需要应对的事情。

当然是华为。阿里巴巴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是服务,存在极大的替代性。亚马逊就是替代者。我可以用阿里巴巴旗下的购物服务,我也可以使用亚马逊的网上购物。并且,使用替代者的成本并不会更高。

但华为就不同了,它是一家硬件企业。硬件产品就具有排他性,不能够同时使用华为和别家企业的产品。比如,在三星和华为的智能手机之间,消费者一般只能选择一个。在两者性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价格更低的那个。这几年三星手机销量增长乏力,华为迅猛增长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华为的多个产品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已经位居首位,比如电信设备、核心路由器。2017年全世界电信运营商外包市场收入达到了670亿美元,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外包商还是华为,占比27%。核心路由器是通信网络中最关键的设备,相当于电脑的CPU。在该领域,华为在2017年级击败霸主思科,登顶全球。在智能手机领域,2018年华为除了206亿部,排名全球第三。

在海外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华为是远远大于阿里巴巴的。华为约有一半的营业收入来自海外,比如2018年华为全球手机销量20600万部,其中海外销量月8700万部,占比42%。而阿里巴巴海外营收比重只占四分之一,远低于华为的二分之一。

现在的华为在很多领域已经攻城略地,西方同业竞争者诺基亚、爱立信、思科已经倍感压力。甚至鼓捣政府出面,出台华为禁入措施,建立“防火墙”。如果不是忌惮于华为的实力,或者如果华为还是本世纪出的华为,西方巨头会害怕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880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 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