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r芯片和中兴芯片比较那个好

asr芯片和中兴芯片比较那个好,第1张

中兴芯片好。
1、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微电子)于2003年注册成立。作为中国领先的通信IC设计公司,中兴微电子专注于通信网络、智能家庭和行业应用等通信芯片开发,自主研发并成功商用的芯片达到100多种,覆盖通信网络承载、接入、终端领域,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2、翱捷科技是一家提供无线通信、超大规模芯片的平台型芯片企业。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同时拥有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及多协议非蜂窝物联网芯片设计与供货能力,且具备提供超大规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导体IP授权服务能力。

NPU芯片和ISP芯片的区别,这张图给出了答案

科技S评
2021-12-30 10:36
0
论目前各大手机品牌自研芯片发展现状,能做完整SoC处理器芯片也就苹果、华为、三星和谷歌这四家,另外粮厂和蓝厂做的是ISP芯片,而绿厂这边据传准备推出自研的NPU芯片,听到这消息,突然有种异军突起的感觉。
毕竟NPU芯片和ISP芯片区别挺大的,单在研发难度和投入成本上就要比ISP的高很多,此外ISP是一颗图像处理单元,主要用在手机的影像系统上,它是拍照成像效果的关键所在。而NPU则是神经网络处理器,它能提升手机的AI运算能力,简单理解就是,NPU规格越强手机就越“聪明”。
此外,有爆料称OPPO这颗芯片采用台积电6nm工艺制程,研发成本很高。综合来看,OPPO也开始在自研芯片上发力了,关于NPU芯片的的相关信息,就等12月14日的未来科技大会揭晓了,拭目以待吧,到时看看实力表现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体验更佳

全志科技芯片含金量很高,目前底部已确定,值得投入。全志科技成立于 2007 年,于 2015 年 5 月登录 A 股创业板,是国内领先的智能应用处理器 SoC、高性能模拟器件和无线互联芯片设计厂商。
一、全志科技预计2021年一季报业绩
净利润7400万元至9600万元,增长幅度为185倍至27倍,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物联网生态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智能硬件、智能视觉、智能车载、高清视频处理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持续旺盛增长,公司针对上述领域推出的新产品顺利量产并显著带动营收增长,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0%至100%,营业收入增长带动了净利润增长。股票当前价为3899,机构目标均价为475,上涨空间2183%。
二、全志科技,未来几大主要风险
基带芯片:这个制高点几乎无法攻克。那么未来除非是智能家居等少数领域,只需要Wifi,如果需要集成基带的,全志科技的芯片肯定是没有优势的。而且,5G时代,基带芯片的门槛会更高,可能会集成PA,甚至集成天线。高通已经杀入PA就是例子。这种情况下,全志科技想要掌握这个制高点的难度更大了;主流厂家自己杀入芯片:小米不用说了,以后很多产品肯定会慢慢切换到自己的芯片,四维图新这种公司都收购了全志科技的同行;ARM越来越强大:ARM已经开始集成人工智能等技术,全志科技比起瑞芯微高明多了,ARM未来绝对还是主流芯片,没有之一。但是ARM越强大,一方面对ARM阵营的全志科技是利好,另外一方面也会降低全志科技这类公司的门槛。
全志科技有多位专业领悟的世界顶级科学家和全球行业先锋带头人,他们具有敏锐的商业头脑和市场嗅觉,能够洞见未来行业走向和发展趋势,随便拉出去一个都能成立公司,在华强北立足。

半导体MCU是指微控制器,俗称单片机,一般可以分为芯片级芯片和系统级芯片,将CPU、存储、电源管理、I/O接口等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是芯片级芯片,一般仅可运行由汇编语言等低级语言编制的简单系统。

目前MCU按照位数分为4位、8位、16位、32位、64位等,位数越高性能越强,32位MCU为目前主流。

截至5月比亚迪半导体车规级MCU量产装车突破1000万颗,公司车规级与工业级MCU芯片至今累计出货已突破20亿颗,国产MCU在 汽车 领域应用持续提升。

在 汽车 行业“缺芯”大潮中, MCU芯片是受影响最严重的芯片, 目前,全球半导体产能供不应求,业界普遍预计,产能短缺将持续至2022年或2023年。

例如成立于1980年的联电(UMC)半导体设备交货期一般已达14-18个月,其投资产能已规划至2023年,MCU需求旺盛,紧缺状态下价格继续上行,相关公司有望受益。

老俞盘点未来3年极具潜力的5大半导体黑马如下:

兆易创新: 公司在通用MCU 领域一直保持技术创新性和市场先进性,目前也在积极布局超低功耗市场,传统车身控制、新能源 汽车 新应用等 汽车 MCU 市场,高性能工业控制、多媒体控制等市场。

公司的核心产品线为FLASH、32位通用型MCU及智能人机交互传感器芯片及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以“高性能、低功耗”著称。

目前公司MCU 全球市占率仍较低,考虑到公司32 位产品优势及全球供需趋紧,我们认为公司MCU 业务有望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东软载波: 公司已形成以芯片设计为源头,能源互联网与智能化应用两翼齐飞的产业格局,在完成智能制造的基础上,构建了跨越发展的3+1模式。

公司拥有独特而完整的MCU-SOC芯片设计平台,主要提供8位、32位MCU,公司MCU产品主要应用于白色家电、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工业以太网、电机控制、仪器仪表、电池管理、 健康 医疗电子等领域, 汽车 电子也有一定应用。

公司已构建全面满足物联网需求的芯片产品组合,MCU芯片持续更新迭代,并先发布局Wi-Fi芯片、锂电池管理芯片,老俞认为将受益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加速、物联网终端设备放量。

北京君正: CPU+存储器双龙头,拥有全球领先的32位嵌入式CPU技术和低功耗技术。

公司 收购ISSI 后已形成“CPU+存储+模拟布局”, 公司整合ISSI 的效果开始在报表正常显现,随着公司在车载存储和模拟芯片领域的持续加码, 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需求爆发。

公司目前拓展海外市场,ISSI 也可以借助北京君正在国内市场的渠道资源,实现国内的市场拓展,形成“海外+国内”并进的市场布局,强化公司的行业竞争力。

紫光国微: 公司作为中国特种IC、安全IC、FPGA三大赛道龙头企业 , 旗下的子公司紫光同芯主要提供8位、16位的MCU,产品应用于智能家电。

公司布局车载控制器芯片,有望打破国外厂商在该领域的垄断,抢占车载芯片国产化发展先机,目前公司车联网应用相关的安全芯片已经开始进入试用阶段,车载控制芯片正在紧密开发过程中, 推动车载芯片关键技术和产业落地进程。

公司通过长期耕耘建立了显著的渠道优势、品牌优势和先发优势,并持续通过研发提升技术能力构筑高竞争壁垒,更能享受到下游行业的高景气红利,行业地位进一步增强。

士兰微: 国内半导体领先企业,是国内产品线最为齐全的半导体IDM 厂商, MCU是公司重要产品线之一,公司目前收入中约30%来自MCU/逻辑器件。

公司MCU 主要分为8 位、32 位、可编程ASSP,其中32 位MCU 也已推出多款,公司MCU 搭配IPM 模块销售,形成整套方案,解决客户需求的同时增厚公司营收体量。

此外,公司电控类MCU产品持续在工业变频、工业UPS、光伏逆变、新能源车、物联网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投资,从来都是赚认知范围内的钱,好赛道好公司还需要好价格 。

本期人物 王惟林, 科技 重大专项课题研发负责人,高性能通用CPU技术团队负责人,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芯”)总工程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王惟林拥有多年CPU及芯片组研发设计和管理经验,作为 科技 重大专项课题研发负责人负责组建了高性能通用CPU和芯片组设计实现团队,主持CPU和芯片组微架构的总体设计和总体实现方案,设计流程和设计规范的制定,先后负责了多颗CPU及x86-SoC芯片的设计研发及量产。

校对/范蓉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芯片已成为极度关键的战略性产品,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更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当今,我国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网络大国,却仍然饱受“缺芯”之痛,而国内最缺的“芯”无疑是高端通用处理器、存储器、FPGA、射频芯片等“主角”。

所幸的是,国内的IC人也在奋力追赶。 前不久问世的、被业内评为“可与英特尔第7代i5比肩”的x86架构处理器KX-6000系列,其“幕后英雄”正是国内高性能通用处理器企业上海兆芯的CTO王惟林带领的500多人团队集结开发、历经无数个日夜的成果。

这一切,要从他20年前的一个决定开始。

转身

时光回溯到2000年,从中科院微电子中心毕业不久,王惟林选择进入威盛电子。

当时的威盛可谓IC业界的翘楚,1999年通过收购Cyrix成为第三大x86处理器厂商,2000年收购S3图形部门成为第三大显示芯片厂商,是第一家同时拥有CPU、GPU和芯片组的厂商,是台湾的股王,风光可谓一时无俩。

但第一次面试就给了王惟林一记“闷棍”。王惟林还记忆犹新地说,当时威盛公司研发副总面试,但很多问题涉及的设计理念和方法都没有听说过,只能勉强回答,但由于基础还算扎实,被认为面试表现不错的王惟林作为种子选手进入威盛。

同期,威盛也在着力打造研发队伍,当时安排王惟林等有潜力的新晋员工到海外学习了半年,由研发副总和工程副总亲自培训,掌握先进设计技术和设计方法流程,回来之后,王惟林 从PCIe模块设计起步,开启了芯片组等主力芯片的开发历程。

而威盛内部研发团队也在“PK”。王惟林说,当时的机制是哪个团队研发周期短、流片快,项目就由这一团队接盘。 大陆研发团队士气如虹,一般IC设计周期需10个月,大陆团队只用了6个月,成功胜出。 并且,市场也给予积极反馈,芯片月销量达200万片。

一战成名之后,王惟林也成为研发主力,而威盛的主要研发中心也由我国台湾转移到大陆。

看起来,一切都顺风顺水,但前行的道路总是崎岖不平,最大的考验已然来临。

煎熬

在一代代芯片的迭代历练中,王惟林及其团队也不断成长,而当时光转到2010年时,一个新的考验横亘在王惟林面前。

当时威盛把x86技术带到了大陆,需要王惟林领导的团队来“闯关”, 没想到这一闯就闯了两年。

王惟林至今仍历历在目:当时手上还有其他项目,但 至少一半时间在琢磨CPU设计。他自言说“成员们经常关在小黑屋里”看源代码到深夜, 还要经常组织讨论答疑解惑。 因为一个CPU内核就有220个模块,而有180个模块拿手工画的,是定制化设计,他形容说 真的让人十分“抓狂”。当时团队的许多工程师因为周期长、设计复杂,同时觉得看着高大上但不能做产品,缺乏实际意义,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不少。

但王惟林仍在矢志不渝地坚守,也实打实地淬炼了2年才“通关”。“ 从原理、架构、代码、设计方法和流程,一整套体系全吃透才行。 我们边看边改进,不停试错,2年多来终于摸清楚了来龙去脉。认识到如何对微架构改进,提高IPC和频率等,同时也看到采用全定制化时间太长,而采用工具进行半定制化能将时间缩短一半,面积和功耗缩小一半。”王惟林表示。

而此时新的变局来临。由于时代及产业发展的需求,威盛最终于2013年与上海市国资委旗下联和投资合资成立了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其中上海联和投资出资2亿美元占股80%,威盛电子占股20%,王惟林团队的人马被全部转入了兆芯。

命运的车轮带着王惟林驶入了兆芯的轨道,而首要的是需要攻下x86 CPU内核这一“堡垒”。

跨越

这是必须要攻克的“山头”,因为现实十分“紧迫”。

经过数十年之功,英特尔借助Wintel联盟已在桌面处理器领域占据了绝对霸主地位,虽然AMD、英伟达甚至ARM阵营想发起冲锋,但撼山易撼英特尔实难。而且,英特尔虽在移动芯片领域屡次败下阵来,但 其x86架构已延伸至通信和服务器领域并横扫天下。而在国内向高端通用处理器进军的兆芯、龙芯、飞腾等舰队中,由于架构不同,生态各异,表现出众的兆芯亦承担破局的重任。

毕竟,王惟林对兆芯有更高的期许: 在满足高端通用桌面处理器的需求后,将向笔记本、服务器、嵌入式计算平台等市场多元化扩展。

如果不在桌面处理器技术实现突破和作为,从而以点带面向服务器等高阶领域进军,那所谓的信息安全只能是“空中楼阁”。 作为追赶者,没有捷径,唯有咬紧牙关打攻坚战。

“虽然兆芯从威盛团队承接了大量x86技术资源和x86专利交叉授权,但是我们 拿到的原始代码与主流水平差距太大,每一代优化改进难度相关于重新设计一个新芯片,只能是小步快跑,积硅步以至千里。 ”王惟林感慨地说。

而之前CPU内核“攻关”的积累,只是一个开始,只表示有“纸上谈兵”的能力。王惟林坦言, 在看懂之后进行可行化改进还面临重重关卡,一方面做原有架构如多核流水线、内存读取、多核互连方面等改进,另一方面要改进流程设计方法,评估性能功耗,包括SoC验证环境等均需重新搭建。

小步快跑的背后亦掩藏着无数的艰辛:“通用处理器这一规模的芯片开发需要大集团作战,我们团队四五百人左右,倾力研发了三四年时间,也只能维持CPU这样规模一个半项目的开发。”王惟林提到,“ 上一代CPU将近20亿晶体管,从微架构定义到流片,从数字、模拟IP设计集成到测试,从性能、功耗到兼容性、稳定性,可谓亦步亦趋、诚惶诚恐,每一节点都不能出差错,投入的人力、时间、资金难以想象,经过无数次反复审验,才敢最终量产。

虽然难上加难,但快跑的结果也很显著:2012年国内CPU水平只是当时英特尔产品的7%,而兆芯推出C系列芯片之后则提升至50%(数据源自《 科技 日报》),最新推出的KX-6000处理器完整集成CPU、GPU、芯片组,具有八个CPU核心、主频最高30GHz、支持双通道DDR4-3200、最大容量可达64GB, 不仅刷新了国产高性能通用处理器的里程碑,性能上更是可与英特尔主流产品媲美。

而这一小步,却实现了国产高性能通用桌面处理器从能用、可用到好用的一大步。

突围

虽然CPU的研发迭代一直在稳步推进,王惟林头上的“紧箍咒”却一直悬着。

因为设计一个CPU实打实地作战还可以完胜,但技术上的突破只是第一步,构筑商业或生态系统才是终极挑战。

幸而x86架构相对有一定的生态基础,可以不必从零开始搭建自己的生态,有利于兆芯CPU的推广,王惟林也认为兆芯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但他也直言,x86生态虽相对完善,但仍会遇到诸多问题,要与生态伙伴一起解决。比如x86在 *** 作系统如Windows上适配较好,但国内OS大都基于Linux,对x86 CPU虽然比其它的指令友好多了,但仍有很多适配的工作要花功夫、要做实, 包括固件、软件、应用、系统集成等环节,需要与合作伙伴一起扩大和完善产业生态。

可喜的是,兆芯经过几年的“征战”,目前已与多家知名整机厂商合作,包括联想、清华同方等系列台式机厂商;昂达、技讯、联想开天、上海仪电智通秉时等一体电脑厂商,以及中科曙光、火星高科、众新等服务器公司。采用兆芯通用CPU的多品牌台式电脑、笔记本均已量产并完全达到成熟产品标准,且兼容性出色。

一组对比数字成为兆芯CPU表现的最佳注解:2018年营收比2017年涨了3倍,预计2019年与去年相比营收将增长4倍。

但反观现实,仍让王惟林唏嘘。他提到, 在高端通用处理器领域,国外厂商拥有多年积累的技术、资本、生态等方面优势,国内起步晚,技术积累有限,困难和挑战依然重重,但国内一定要倾力发展自己的高性能通用处理器,因为这才是真正保证信息安全和产业链安全的基石。

而在信息安全已上升到产业安全、供应链安全的时刻,留给国内高端处理器企业的考验仍将持续。而正如古语所言: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王惟林引领下的兆芯,又会带给我们哪些新的“吉兆”呢?

1,大华摄像头索尼芯片与非索尼芯片有何区分
2,有知道大华数字硬盘录像机CPU是多大的吗
3,海康和大华都有些什么型号的摄像头 芯片组合
4,现在监控摄像机用的什么芯片
5,海康威视大华的网络摄像头用什么POE电源POE电源用哪几个脚
6,大华录像机7816和32路的区别
1,大华摄像头索尼芯片与非索尼芯片有何区分
索尼在数码产品中是佼佼者,特别是摄像器材,摄像机,摄像头,监控等,与之匹配的只有松下,大华摄像头除中端以上才会采取索尼芯片,1般都是索尼的CCD或CMOS,在成像和像素等方面,索尼有独家的技术支持。
大华摄像头索尼芯片与非索尼芯片有何区分
2,有知道大华数字硬盘录像机CPU是多大的吗
看是什么芯片,海思3515的主频400MHZ,3520主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902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