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第1张

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对于网络的使用其实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很多方面都是需要依靠网络来进行的,现如今5g也活跃于各大平台当中,以下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

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1

要说这个5G,就先得了解一下什么是电磁波。

电磁波

日常的生活中,除了原子电子以外,剩下的几乎都是电磁波;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手机信号、这个辐射那个辐射的,等等。只要跟波有关的,就会有是三个参数:波速、波长、振幅;电磁波的速度是恒定的,也就是常说的光速。那就只有两个变值:波长跟振幅了;在振幅不考虑方向的情况下受影响的就剩下波长了,也就是常说的频率,这个频率对波长来说太重要了。

频率越高,波长就越短,能量也就越高,如微波炉;衰减速度快,穿透性差,散射少,对人体伤害大。这是电磁波的基本规则。我们先记到小本本上。

电磁波的分类

一个长的电磁波波长有上亿米的,频率3HZ,也就是1秒钟3个波,用在通讯上的话,讲一句话估计要一年之久。

一艘潜艇在海底通行,它用什么频率来通讯呢?这个电磁波的波长得在几万米,用这通讯才能保证稳定性,能穿过山河,还能穿透几十米深的海水(海水导电,是电磁波的克星)。不过频率呢实在是低,携带的信息含量有限。发个称呼都要半个小时。

收音机、广播、电报呢这些通讯的波长还要短些,大概几十米长的样子,频率一般在百万赫兹级别MHZ,距离也能跑个几百公里远,这个就比潜艇的强多了,说话利索了,信息的含量还是不错的。

嗯,告诉你个求生的办法,如果你被丢到一个荒岛上,如果你刚好有台胡救机,民用的紧急呼叫频率是1215MHZ;还有一个军用的是243MHZ,这个是不加密的公共频率。周边几百公里范围内都可以收到的。之前弯弯跟兔子的军机在海峡相遇,就是用的这个频率对话,结果被无线电的爱好者录了下来放到网上,成了网民近距离接触战斗一线的一个乐趣。

这个波长再短一点,就1cm—1M的范畴了,这个范围就特别的好玩了。第一个就是这个衰减还不是特别的弱,电磁波也还能跑个百十公里来着;第二个就是这个频率到了GHZ的范围了,信息的含量是成倍数的增加啊,不但说话利索了,还能进行加密啥的。所以这个波段是通讯的关键,像1G2G3G4G、卫星通信、雷达通信都聚在这儿。全称:微波通信。

在往下就是毫米波了,这个电磁波衰减的厉害,虽然不是很发散,但是很容易被周围的物质反射或者是吸收,没什么穿透性,用来通讯实在是很烂,可架不住信息含量大啊,频率都超过了30GHZ了,别说用来通话了,你就是用来多点实时视频通讯都没问题啊。于是,5G来了。

再往下就是微米了,这个信息含量增加是没毛病的,但是波长到07微米就属于可见光了。可见光用在通讯上难度就太大了,想搞7G8G就不行了,这个套路走不下去了,没办法,穿透性不行。于是就有了激光通信,嗯,发射点跟接收点必须瞄准,中间还不能有阻碍,这个就是光纤了。

电磁波的频率

波长在往下走,到03微米也就是300纳米了,到了这个境地,就是属于紫外线了;这个终于到了对人体有害的地步。太阳光里的紫外线占比达到了4%左右,如果下次还有人跟你说通信信号对人体有害的话,你就让他不要晒太阳算了,通信信号的辐射对比电磁波辐射几乎可以无视了(电磁共振除外,那个一般人也接触不到)。

波长在200纳米的紫外线,这个在太阳光中几乎没有。在太阳大的时候就可以做激光通信的补充了,隐蔽性不是一般的强,而且传递性不错,用做军事用途是杠杠的啊。

再往下波长到纳米级别了,这个在生活常见的就是医院的X光了,这东西穿透性超强,当然了,用在通信上是不可能的了。

再往下的话就是001纳米了,这个就不敢惹了,伽马射线,来自于核辐射,宇宙已知的最强能量形式之一!如果说要毁灭一个星球,伽马射线是不错的选择。实际上,现在的科学家一直在怀疑,超新星在爆炸的时候产生的伽马射线毁灭的了大量的宇宙文明,而地球只是因为在角落里,所以逃过一劫。

这个波长我们都了解完了,下面我们回到微波通信。

为什么频率越高,携带的信息就越多呢?我们知道信息的传输方式就是用一串的1和0来表示的,所以电磁波也不例外。

第一种方式就是“调幅”,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调整电磁波的振幅,振幅大的表示1,振幅小的表示0;应用较多的就是收音机上面的AM调幅,就是这个办法,缺点不是一般的多。

第二种方案属于“调频”,方法就是调整频率,比如用密集的频率来表示1,用松散的频率来表示0;收音机里的FM调频就是这个方案,优点比AM多多了。

显然,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波越多,能表示的1和0就越多,或者说,频率越高,携带的信息就越多。

理论上这样算的话,频率在800MHZ的频率上每秒产生的800W个波都来表示1和0的话,1秒钟就可以传输100M的数据呀,这速度这么给力,为啥我们没用到呢?

这个就不得不提损耗了,通信是需要跨越千山万水的,中途丢失一些1和0不是很正常的事嘛,而我们的科学家为了防止信息失真,所以就让这群1和0抱团了。比如用1千连续的1表示1,这样哪怕路上丢了一半咱还是能认出来不是。这种办法一般用在民用通信上,因为特征很明显好认。很容易被破解。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说民用的北斗卫星信号被破解了,这个也就见怪不怪了。

民用的信号毕竟是大众普遍用的,只要能和其他的信号区别开来就行了,不会弄得特别复杂,不然的话传输的效率太低了。像2G技术那样,用的是800MHZ的频率,每秒传输个几十K。

如果是军用的话就得另说了,这个为了防止被破解,用了一堆超级复杂的组合来表示1和0,中间还夹带着一堆无用的信息,各种跳频扩频技术,还要变换各种组合,反正就是一堆乱整,看谁能先绕晕谁。所以就造成一种现象,同样是一句问好,军用的通信用掉的1和0比民用的多N个倍数级,而为了保证传输的效率,军用的频率比民用的高N个级别。

就目前来说,顶级的破解技术是干不掉顶级的加密技术的,更别说现在逐渐成熟的量子通信技术了。

这个军事对抗既然干不过那咋办呢?认怂是不可能认怂的,怎么办?既然干不过那就索性给你加点料,再送你一堆的1和0,把你的原有组合搞乱,让自己人都一脸懵逼,这个就是军事上常说的电子对坑了。

额,咱们是不是跑题了啊,言归正转,继续说5G。

前面提的,都是通信的基本原理,下面在说说一些关键的技术。5G的关键技术是有一堆说法的,咱们先来个简单的归类。

三大关键技术

震荡的'电路中咱们插个天线就可以产生电磁波,用特定的方式改变电磁波的频率或者是振幅,组成各种复杂的组合,这个过程就叫做调制。相应的,竖个天线咱们就能接收到空中的电磁波,按照特定的方法就可以变回相应的1和0,这个过程叫做解调。

把电磁破发射到空中,或者把空中的电磁波收到,都是需要天线的,我们的手机也是一样要用到天线。手机与手机之间是无法直接进行通信的,而是通过周围的基站与别的手机进行联系的,而问题是现在的5G通信使用的是毫米波,在空气中衰减的比较严重,但是呢,毕竟是民用的,不能无限制的提高发射的功率,咋办?就只能在天线上想办法了。

5G的第一个关键技术来了,大规模天线矩阵阵列。

简单点说就是增加天线的数量,一个两个不行,咱就一次性来个几百个天线。这个思路好理解,不过也有一个麻烦,就是同时用这么多天线发射一个信号,一个不留神就是乱成一团乱麻。

多天线加毫米波,对比原来的少天线加厘米波,这个无线电传输的物理特征就不一样了,的重新建立一个新的信道模型。这个模型怎么建立呢?额,字幅有限,还是交给各路大神把,这里就不细表了。

天线多了,不但毫米波的衰减问题解决了,传输的效率、抗干扰的性能也是杠杠的,这个属于5G的必修课了。

想当年在下间接供职的大唐电信在2015年发布的256大规模天线,可是在全球通信行业甩下一颗核d啊,一时间风光无限好!可惜后来没跟上节凑,沦落到靠卖科研大楼求生。

现在基站的天线是搞定了,该动手解决终端的天线问题了,这个就得靠一个全新的技术:全双工技术。

一般的手机通信天线只有一根,收发信息是交替着来的,等于就是一个人既要收信息也要发信息,效率有点低。全双工技术,就是把发信息的天线跟收信息的天线分开来,收信息跟发信息同时进行,这优点就不说了,不过实现起来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想象一下,把发信息的话筒跟收信息的音响挨在一起,还让他两正常的工作,你说难不难?解决的方案大体上分为两个,第一个就是物理解决,在两根天线之间加一堵墙,将两个隔离开来,主要用的是屏蔽材料;第二个就是技术方案了,对信号进行处理,比如无源模拟对消等方法。

这两个5G关键技术华为在2016年就完成了,2016年华为官网宣布在外场完成5G第一阶段关键技术验证,其中两个重点测试的就是大规模天线技术和全双工技术。

现在天线搞定了,下面就该是“新多址接入技术”了,这名字一看就晕晕乎乎的,别急,等慢慢道来。

假设基站将100HZ用来表示1,用105HZ来表示0。这个时候,又来了一个电话,那这个新的电话的1就得用110HZ来表示,0用115HZ来表示了;以此往下推。这个就是1G网络的概念。简称FDMA

这个缺点是很明显的,两个电话就占了100-115HZ的频段,这个占用的频段就叫带宽。就是个外行的也看的出来啊,这东西太占带宽了。好在那个时候的带宽就是打个电话,如果要发个信息啥的得要老命了,慢慢的大家都看到好处,用的人多起来了 ,这个就很快不够用了。咋办?升级呗。

换个方式,咱用100HZ表示1,用105HZ表示0,但是这个第一秒咱给A客户用,第二秒给B客户用,第三秒给C客户用,这样轮换这来,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就5HZ就够三个人用的了,只是有点延迟而已。这个就是2G的概念了,简称TDMA。

在到后来,用的人是越来越多,2G网络也满足不了需求。市场告诉我们,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生产力;继续玩套路,在每个客户的信号前面加个序列码来表示客户的信息,在将系列码跟客户的信息一起发出,这样接收方就只需要接收对应自己的序列码信息就可以。这个就像以前送信的大爷送信一样,手里拿着一摞的信封,叫到谁的名字谁上前拿就是了。从此以后,每个手机都有各自相对应的序列码了,这个就叫3G网络,简称CDMA。

再发展下去就是正交频多址技术,把两个互不干扰的正交信号揉成一团发出。这个正交信号,和量子力学的叠加态有点类似。把信号进行叠加然后一起发出,这个就是4G的思路,简称OFDMA。

每个终端在网络上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所以这种让很多的手机一起打电话的技术,可以从1G用到4G,统称为多址接入技术。5G当然得玩点不一样的不是,咱们叫给叫“新多址接入技术”,这家伙新在哪里呢?

非正交多址接入、图分多址接入、多用户共享接入、、、嗯,一大堆的信息,还好现在不在电信行业了,不然非得晕乎不可。总体的思路就是叠加更多的信号或者把前面的技术混在一起,这个技术的含量就有点高了,各位不在电信行业的就看个热闹就行了。

这个5G网络要实现10Gb/秒的峰值速率、1百万的链接数密度、1毫秒的延时,就必须解决这三个关键技术,才能在江湖上行走。

2016年,华为在进行第一阶段的测试中验证了“关键技术”,这个关键技术也主要是验证三大技术。新多址接入采用的是滤波正交频分复用、稀疏码多址接入、极化码。结合了大规模的天线,吞吐率在4G的基础上增加10倍以上,在100MHZ的频率下,平均吞吐量达到了36GB/秒;全双工采用的是无源模拟对消、有源模拟对消和数字对消三种框架,实现了110DB的自干扰消除能力,获得了90%以上的吞吐率增益。

2017年华为在第二阶段的“多种关键技术融合测试及单基站性能测试”中,在200MHZ的带宽下,实现了单用户下行速率超6GB/秒,峰值更是达到了18GB/秒,配上小区内安装的首个小型化5G测试终端,单个5G基站可以同时支撑上百路的超高清4K视频。

2018年,华为完成第三阶段“基于独立组网的5G核心网关键技术与业务流程测试”。

这三个测试,华为为5G测试验证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除了这个三大关键技术以外,我们的手机想组成网络,还有很多事需要做。比如传输资源的分派,这个可比马路上红绿灯难多了,只要一个红绿灯没搞好,那对不起,这个城市就几乎陷入瘫痪了。所以,华为又花费了两年多的时间跟运营商进化独立组网测试。还有现在个别地区发生的能耗与效益不对称的问题,能耗太高,大量的资源遭到浪费,只能将基站关闭或是休眠。等等一些基本的要求。

芯片

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5G要处理的数据跟4G相比是成几何数增长,现在凡是数据,就是0和1的事,但凡是用到0和1的事,基本用的也都是芯片。控制电磁波发射的要用到射频芯片,编码、解码就得用到基带芯片,诸如此类的芯片;这些也是5G的关键技术。

我国在这领域里的玩家嘛,嗯,又是华为;华为在2019年发布了首款5G基站核心芯片:天罡;还有全球首款单芯片多模5G基带芯片:巴龙5000。作为中国第一玩家,就免不了拿下世界N个全球第一了。

做这个调制解调芯片的玩家比较多;但是5G的主流频率是28GHZ,有能力处理这个频段的芯片的玩家就只有4个了。

高通是最早开始研究的玩家;三星是做的最远的,做到了39GHZ;华为是工艺最先进的玩家;英特尔是哪里都有它的身影;台湾的联发科据说也在搞,不知做到哪一步了。

我国的华为在2018年发布的巴龙5G01芯片因为太大了,不能装到手机上。所以在2019年就又推出了手机用的巴龙5000,同时还发布了手机处理器麒麟芯片和服务器芯片鲲鹏,这技术也是杠杠的。

关于通信的技术是实在太多太复杂了,得立一个相关的标准出来,大家伙一起在一个圈子里玩,下面我们就开始讲5G标准。

5G标准第一阶段是在2018年完成并在6月份发布的,标志着第一个真正完整意义的国际5G标准出炉,剩余的部分是在2019年后再进行完善。

这次的标准大会一共有50家公司参与,中国玩家有16个,包括大唐电信、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联想、中兴等;美国8家,欧洲8家,日本13家,韩国5家。

从数量上看,是以中国玩家为最多;从质量上来看,中国也是前列。

在信道上,欧萌的洛基亚编码一直用的是turbo码,美国玩家高通一直用的是LDPC码,华为擅长的是polar码。所以,第一回合直接将欧萌的turbo技术淘汰了,欧萌的玩家还得重新开始学习LDPC跟polar;

下面就是高通跟华为两大高手的较量了;

信道编码分“控制信道编码”跟“数据信道编码”,高通想的是两个都使用他家的LDPC技术;华为的方案是控制信道用polar码,数据信道用LDPC码。

重头戏来了,联想对华为的方案投了反对票、、、

当然了,在当时联想的投票对结果毫无影响。因为分歧实在是太大,当天只是确认了数据信道使用LDPC码,至于控制信道容后再议。

等到第二次投票的时候,高通、英特尔等找了31家公司组成LDPC阵营,要求使用LDPC技术。而华为则组织了包括联想在内的55家公司组成polar阵营,要求使用polar技术。可想而知,华为完胜,polar码成为控制信道编码,而LDPC则称为数据信道编码。

在后来,这件事被网友们翻了出来,联想也引起了众怒,而华为也很细心的帮着解围。

嗯,再顺便说一句,5G的行业标准还没有全部出来,5G离全面成熟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应用场景

因为5G的应用太多了,所以国际电信联盟后来又召开了一次ITU-RWP5D第22次会议,确定了5G的应用场景。

总结起来就三句话:5G网速快、信号广、延迟低;但5G实在是太先进了,技术带来的改变超出了想象力,5G是全信息化的基石,完全可以实现物联网吹得牛:万物互联。

就像当年的1G跟现在的4G的区别,当年的大哥大跟现在的手机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对手嘛。现在的你是不是很期待呢?快来加入华为的研发大军吧、

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2

5G关注的是什么?

5G到底是什么?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人们不难理解其为4G之后的下一代技术。但5G技术究竟有哪些能够定义自己的特征呢?回答这一问题,目前来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因为业界对此并未完全达成共识。

透过欧盟最早启动的5G研究项目——METIS(构建2020年信息社会的无线移动通信领域关键技术),我们也许能够对5G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认识。这一项目由29个成员组成,其中包括了法国电信、西班牙电信、NTT DoCoMo等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以及爱立信、华为、阿尔卡特朗讯等主流电信设备商,甚至包括了来自非电信行业的宝马集团等。

针对全球数据流量到2022年时将比2010年增长1000倍,欧盟METIS项目对5G技术设定了明确目标:在容量上,5G技术将比4G实现单位面积移动数据流量增长1000倍;在传输速率上,典型用户数据速率提升10倍到100倍,峰值传输速率可达10Gbps……

5G最突出的亮点,“在于其容量将是4G的1000倍”,速率并不是5G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事实上,从3G开启的移动宽带之旅开始,移动数据传输速率就在不断提升;今天已经实现的高达1Gbps的速率,已经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移动数据业务和应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提高速率对终端的复杂性要求就会非常高”,特别强调了这一挑战。速率大幅提升之后,终端就会很难设计,同时功耗问题也会再度挑战终端制造业。正因为如此,我认为:“速率提升不一定是必须的,而是一种可能性。”

关注更多速率以外的东西,这也是欧盟METIS项目组所持的心态。该项目总体负责人Afif Osseiran博士表示,5G要解决的问题将不仅仅是传输速率,而是要应对来自于联网设备的大规模增长以及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需求的不同挑战。事实上,业界已经普遍认为,单纯的提速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用户对于速率的需求并不会无限制地增长,或者说已不是第一需求。

千倍容量从哪儿来?

应对数字洪水的冲击,这是5G的核心诉求,也是5G要实现千倍于4G容量的根本动力。那么,千倍容量究竟从哪里来?

要实现千倍容量,就需要创新的理念。我认为,首先可以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寻找到更多的频谱资源,例如重复利用已有的频谱资源。频谱资源越丰富,容量提升就会越容易一些。对此,李建东给出了一个再形象不过的比喻:“如果在已有的高速公路旁边再增加一条新的高速公路,就必然能够让更多的车辆通行。”

减少每一个小区的面积,缩小小区半径,提高网络密度至10倍乃至20倍,这是另外一个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小基站有望在5G时代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甚至是最重要的角色。我指出,5G时代一个重要的创新理念,就是未来覆盖范围很广的宏基站,例如当前2G网络现有的宏基站主要用作管理,真正的通信传输由小基站来完成,从而实现通信传输与网络管理的分离,既提高效率,又节省能量。网络的融合,技术的融合,将是5G时代的主旋律。5G将改变以往以技术为中心的模式,而是以体验为中心,通过多种无线技术和网络的融合,来满足数据流量爆炸式增长的需求。

我描述了这样一幅5G时代的应用场景:尽管蜂窝网会持续服务于手机,但当手机处于WLAN的覆盖范围时,蜂窝网就联合WLAN为手机提供“加强版”的数据服务;无论四核还是八核,一部手机的处理能力终归是有限的,但位于同一地点的多部手机,就可以共享处理能力,并将处理好之后的数字内容近距离传输给需要使用的手机。

我认为,最理想的应用场景是,终端周围的所有网络、处理资源都可以按照需求“顺手拈来”,即资源与终端是全新的动态绑定,资源会“跟着终端走”。

要实现这一理想应用场景,构建自组织网络则是重要方向,而这正是当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研究重点。自组织网络解决了人工配置频率和资源带来的难,“只要解决了电源问题,剩下的都由网络自动完成”。例如,某个特定地点的数据业务流量突然增多,那么网络就会自动调配资源前往支援。

5G,是一个全新的舞台,而中国有可能在这一舞台上赢得更多的喝彩。我认为,一方面,中国用户对于5G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国用户使用数据业务的习惯已经养成,中国用户对于数字生活的渴望比国外用户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当前的许多华为科学家都是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信息也实现了充分共享,中国创造的愿望更加强烈,中国创造的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在5G舞台上的表现一定会比4G时代更好!

未来的5g时代是什么样的3

现在用5g有必要吗

5G的发展似乎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快,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支持5G网络的手机,并且很多地区的运营商也开通了体验,目前5G网络并没有正式商用,消费者也刚好卡在这个4G向5G网络升级的节点,很多想要在今年换手机的人都犯了困难,就目前而言,或者接下来的一年中,普通消费者到底有必要买5G的手机吗,接下来逐一分析。

目前的5G手机选择性非常少,现在你能买到的也就华为Mate 20X 5G版(12个月前就已经发布的Mate 20X,今年没有任何改变,只是单纯加了5G网络的支持)、接下来即将发布的Mate 30(抢购现货估计年底了)、iQOO Pro 5G、三星 Note 10 5G等等,就这么五六款,并且关注度比较高的iPhone新款是不支持5G的,如果让你花钱去买这其中的任何一款,不一定都是你心仪的, 所以还不如就手头的先用着。

目前的5G网络,实际上对于日常的使用提升是不明显的,我们大众消费者所认识的5G,支持速度上的提升而已,每次谈到5G,都是在聊它的速度有多么多么快,因为目前5G没有普及,相对应的应用场景还没出来,所以你买回来就只是单纯的速度提升而已,新鲜感就那么一两天就没了。回想一下4G出来的时候,不也是如此吗,4G普及之后才出现了短视频、直播这些匹配的应用,所以大家才会感觉确实是有提升。

5G目前的信号覆盖非常稀疏,就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国内就只有11个城市才有可能体验到5G网络,名单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天津、杭州、苏州、武汉、郑州、沈阳,仅有11个,还有很多排名靠前,比较有名的省会城市都是还没有提出建设计划的,如果你不生活在上述的11个城市,那么5G手机买回来对你来说毫无用处。据时间表来看,基本都是2020年-2021年才只实现最基本的覆盖。

5G手机目前的价格不便宜,华为的要6000多,三星的要7999,连最便宜的iQOO都要3798,消费起来就比较奢侈了,而且安卓机跌价厉害,用了半年之后基本上就不怎么之值钱了。那么纵观目前4G手机的市场,价格就要亲民很多了,根本就不会因为网络支持的问题,而去区分售价,不管是千元以下档次的入门机,还是1000-2000的千元机,还有价格更高的旗舰机,他们的网络都是全网通,基本没有区别。

最主要的一点,目前的5G的NSA组网,很多人也都了解过了,这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5G,现阶段NSA比SA组网速度要更快,能让消费者尽快体验5G的下载速度,而SA的标准目前是还没有制定完成的,三星在Note10的发布会上也透露了,SA的组网标准要等到2020年中才能制定好,到时候标准确定之后,目前已经出的所谓支持SA的手机,都是不能在新的标准下使用的,物理层是有本质区别的,即使现在图新鲜买了,到时候还是得换的。

自己分析的差不多了,自动化目前火好就业,机械。也行,物联网未来肯定牛逼,只是现在命途多舛。现在学物联网必须精通某一方向,否则不好就业,毕竟它还没完善到像互联网那样 --用我一生烂桃花,换你四年无人爱!

物联网卡主要是由移动、电信、联通等移动通运营商提供的针对物联网、特别是M2M领域的SIM卡,按物理形态分类可分为插拔式MP卡和贴片式MS卡。物联网卡外观和普通的SIM卡基本一样,但与之不同的是,物联网卡主要针对企业开发生产,主要用来研发开发设备上,没有语音功能,且主要是面向企业用户,一般不对普通消费者开放。

近年来我国物联网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不断增长。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13亿户。物联网卡市场良好发展得益于下游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物联网卡主要应用在智慧公共事业、智能制造、智慧交通。

具体来看:

(1)智慧公共事业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应用,主要集中于服务于民生领域的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安全、环保、交通等领域。近年来受益于智慧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市场呈现不断增长态势。

(2)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的先进生产方式。

(3)智慧交通主要是指在交通智能调度系统的基础上,融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IT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对交通信息的汇集和处理,提供实时交通数据服务。

面对市面上五花八门的物联卡公司,需要辨别、筛选出稳定性强的物联卡公司。

(1)最简单直接从三大运营商的官方渠道购买,比如中国电信物联网卡,中国联通物联网卡,中国移动物联网卡;

(2)通过官网、公众号或者其他网站直观的了解公司的经营现状,对于注册时间比较临近的,经营显示异常的这些公司,大家在选择此类物联卡公司合作的时候需酌情对待,这种一般实力不强,容易出问题。

(3)有实力、有规模且稳定的物联卡公司一般都会重视品牌宣传、产品介绍等信息,因此查看一家物联卡公司稳不稳定可以在公司官网、抖音、公众号以及其他官方宣传账号了解一下公司近况的更新。

(4)物联网卡属于长期使用的产品,其在使用过程中需流量查询、机卡绑定、充值续费、卡号重置、激活等问题,就需要有长期售后、技术人员的及时响应与解答,考量一家物联卡代理商是否稳定,还要看是否有售后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物联网其实属于工业控制范畴,当然商业上的吹嘘,要花哨得多,实际就是各种传感器、信号发射器,接收器,各级控制单元。从商业上来说,走业务应用的路子,如果做市场,那应该天地不算小;但如果做技术那硬件方面就是研究传感器、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之类的;软件方面如果底层就是研究驱动、识别之类的。如果是应用层,那就和做一般管理软件的没区别。
嵌入式也算工业控制范畴,但要较物联网小得多。最典型的就是单片机,硬件就是做芯片,做微集成电路,软件就是单片机领域的C语言或者汇编编程。当然,单片机应用的领域也挺广,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机、影碟机都能应用;路边的广告牌的霓虹控制很多也是单片机的杰作。不过,如果做业务吗,这个远没有物联网那么有吹头,因为做了这么多年,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忽悠不了谁。 这里要说明的是国内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方面根本就没有一点自己拿的出手的东西,都是引进外国的设备进行生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936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7
下一篇 2023-07-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