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真正的物联网技术了。很多时候我们听说过不少下一代概念,其中物联网就是下一代概念。通过物联网,我们可以做到更好的追踪和掌握,提高质量体系。其中在畜牧业里,就有很好的利用。
相信很小的时候,各位吃到的猪肉往往是农村里直接屠宰后送到城市里的猪肉,那个时候大家也习惯了这种没有什么品质要求的生活。
但是后来,开始了对猪的检验检疫,最直观的就是猪肉上会出现一个蓝色的印记,表明这头猪是经过检验检疫的,可以放心食用。可能各位没经历过,我小的时候,就知道猪是有传染那病的,最常见的一种就是米猪肉,里面感染了疾病,如果人吃下去,会生病的。检验检疫可以说是增强了对猪本身质量的控制。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交通运输的改善,现在物流业也在快速发展,各地的生鲜冷链运输发展的很快,畜牧业一样如此。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肉食来源,二师兄的监管也提上来了,而这个耳朵上的耳环,就是对猪监控的重要一环。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z,独一无二来应对我们自己。猪这个耳环,同样也是这样子,独一无二的一个,用来标示它的省份,来自哪个省哪个市的哪个养猪场。
这个耳标会记录着这头猪从出生到出栏销售过程中的每一步,比如什么时候进行了免疫注射,什么时候进行了检验检疫,从哪里运输到哪里等等。
这样可以更加方便的对猪肉进行监管,提高了我们的食品安全卫生水平。
2018年11月20日,京东金融宣布更名京东数字科技,并正式发布了京东农牧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京东农牧主要基于机器人、AI、物联网和SaaS, 为大中型养猪场提供智能养殖解决方案,在其中实现“猪脸识别,全链溯源”。
在这过去一年里,这些互联网公司养猪养得怎么样了?猪脸识别是不是噱头,人工智能技术有没有提高生产效率,农户对“人工智能(AI)养猪”的接受程度如何?
近期,澎湃新闻记者走进民营养猪企业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了解“人工智能(AI)养猪”背后的故事。
从1991年创立到现在,民营猪企吉林精气神有机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养了28年的山黑猪,产品提供给沃尔玛山姆店、家乐福、永旺、华润Ole、京东7Fresh等。40岁的精气神CEO孙延纯子承父业后,心里有了新的盘算,除了积极引入机械化设备提升效率,是否还可以引入更多智能化手段来养猪和改善管理流程?
比如,养猪的一个难题就是,千万头小猪,如何数得清具体的数目,如何认得出每一只猪。过往的做法是给猪打耳缺——若是遇上猪的疾病或者是生育,可用打耳缺的方式来记录。
外行看来,耳朵上的“缺儿”或许是猪耳自生的形状,内行一摸一看就知道,这猪是哪一批次,经历过什么。不过,如果能够研发出“猪脸识别”技术,用智能手段记录猪的采食量、体温变化、运动情况等各种信息,将各项信息记录在云端,每头猪都有自己的档案,会不会更方便,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再更进一步,从养猪场的管理流程来看,如果能够借助机器的力量提示员工“什么时间节点出现在什么位置上”,是否能够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这些技术的进步说起来逻辑上很简单,但像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是做不了这方面研发的。所以我们迫切有这种需求,需要一些高科技企业和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去做这个事。”孙延纯说。
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孕育于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来赋能更多的传统行业,帮助其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提升运营效率,这在腾讯被称做产业互联网,阿里巴巴是产业数字互联化,京东叫产业数字化。在农业领域,科技企业也开始涌入。
6月13日,在吉林白山抚松精气神养殖基地,京东农牧副总经理李佳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最初研发猪脸识别技术,并不是目前“畜牧业智能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而是为了京东保险团队的需求。
“这个就说来话长了,我们开始做猪脸识别是因为给京东保险里面的猪上保险。可能养了一百只猪,给其中10只上了保险。(但)不管谁死了,我都可以去报保险,因为保险公司也不知道你这一百头猪中哪十头是我上了保险的,所以即使其他90多只猪有死的,都可以去报。我们京东当时有保险团队,非常希望通过一种手段来把这十头猪认出来,所以我们在2017年就开始研究猪脸识别的技术。”
于是,这群技术团队人员便“扎进了”养猪场。“2017年的9月份开始,因为做保险这个事,我们经常去猪场里采集数据,发现了中国畜牧业的现状,于是我们开始做京东农牧。”
中国是世界养殖业大国,其中生猪存栏量位居世界第一位,猪肉产量约占全球的一半,但在生猪养殖的劳动生产率、饲料转化率、母猪生产力水平、生产成本方面等方面,离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从养殖成本来看,“这是2017年的数据,我们每一公斤猪肉的成本大约是7块8毛2,美国每公斤猪肉所需要的成本只有3块9毛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