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全区消防安全工作,郑州结合当前开展的冬季火灾防控工作,扎实推进消防工作“网格化”管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火灾防控力量整合到位、火灾防控监管责任落实到位,全力构建社会化火灾防控体系,有效地提高了整体火灾防控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党委关于提升政法及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的部署要求,加速推进现代科技与消防工作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消防工作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火灾防控和灭火应急救援工作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智慧消防落实方案:
一、基本原则
1、突出精准防控
按照“纵向贯通、横向交换、条块融合”的原则,统一数据标准、规范数据来源,对消防内部、外部数据资源进行汇聚和挖掘分析,为火灾风险研判、灭火救援指挥、队伍管理分析、消防宣传服务和领导指挥决策等提供信息支撑。
2、突出协同共治
建设消防安全治理工作平台,推进面向政府部门、社会单位、中介组织和社会公众的消防社会化发展进程,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新模式,形成多元共治、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全社会共享的社会消防安全治理新格局。
3、突出服务实战
按照“信息互通、快速便捷、辅助指挥”的原则,建立覆盖全国的应急通信系统,提升应急通信网络覆盖能力,搭建“一张图”的实战指挥平台,整合灭火应急救援基础信息和社会资源,做到灭火救援预案随机调阅查询、作战全程评估和灾害事故发展趋势预判,确保部队指挥作战响应迅捷、决策科学、处置高效。
4、突出服务民生
全面提升消防移动业务工作效能和移动信息化服务水平,为消防基层基础工作向深度、广度延伸提供保障,为社会公众个性化消防安全需求提供服务,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突出警地融合
牢固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科技力无尽”的理念,坚持走“军民联合、警地融合”的道路,充分发挥天津、上海、沈阳、四川消防研究所的作用,加强与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深度合作,借助社会优势资源,借助“外力”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和关键技术研究,充分运用先进实用的消防科技成果。
二、工作目标
按照《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智慧消防”建设,全面促进信息化与消防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为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社会火灾防控体系,打造符合实战要求的现代消防警务勤务机制提供有力支撑,全面提升社会火灾防控能力、部队灭火应急救援能力和队伍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消防”向“现代消防”的转变。
三、智慧消防重点任务
在全面推进“智慧消防”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急需先建、内外共建”的方式,近两年重点抓好“五大项目”建设,实现动态感知、智能研判、精准防控,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
1、建设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
<1>、打造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升级版”,综合利用RFID(射频识别)、无线传感、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依托有线、无线、移动互联网等现代通信手段,整合已有的各数据中心,扩大监控系统的联网用户数量,完善系统报警联动、设施巡检、单位管理、消防监督等功能。在传统监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故障、报警信号基础上,利用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对火光及燃烧烟雾进行图像分析报警;监测室内消火栓和自动喷淋系统水压、高位消防水箱和消防水池水位、消防供水管道阀门启闭状态、防火门开关状态,利用单位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消防控制室值班情况;接入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或装置,实时监测漏电电流、线缆温度等情况;研发手机APP系统,动态监控、立体呈现联网单位消防安全状态,全面提升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消防监督执法效能。
<2>、依托“智慧城市”建设,调整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运营现有的“中介模式”,推行由政府投资运营或政府委托有关机构运营的“政府模式”。各级公安消防部门主动向当地政府报告,申请专项经费投资建设,单位免费接入,每年安排运行经费预算,不向单位收取运行管理费,不增加单位经济负担,确保系统有序建设、规范运营、健康发展。
<3>、在直辖市、省会市、首府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基本建成的基础上,逐步向有条件的城市推开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2018年底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系统的城市,2017年底70%以上的火灾高危单位和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接入系统,2018年底全部接入。新建系统的城市,2018上半年30%以上的火灾高危单位和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建筑接入系统,2018年底全部接入。
二、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实战指挥平台
1、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等技术,依托公安网(消防信息网及指挥调度网)、边界接入平台和公安PGIS地图,实现灭火救援的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灾情信息实时化,通过城市重大事故及地质性灾害事故救援两大应急通信系统,实时获取灾害现场图像、语音和数据,掌握灾情动态及发展态势;作战对象精准化,逐级汇聚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等数据,关联作战对象的地理位置、概况、结构、消防设施和数字化预案,以及周边道路、水源、重大危险源等信息,为分析研判作战对象提供立体式支撑;力量信息精确化,优化基础信息采集维护手段,实现辖区消防队站、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装备器材、保障物资等信息上图展示,为科学指挥和力量调度提供准确信息参考;作战指挥可视化,应用位置定位、物联网、移动指挥终端等设备,掌握调动力量所在位置、数量和状态,实现移动式信息推送、一键式力量调度和前后方信息交互;通过共享对接政府应急联动部门、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联勤保障单位等信息资源,提高接警出动、联合处置、联动协同效能。在深度整合信息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灭火救援信息要素的“一张图”展示和“大数据”分析,为各级指挥员提供辅助决策支撑,不断提升部队灭火救援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2、各级平台按照“统一数据标准、统一关键技术、属地组织建设、体现层级差异”的原则建设,确保在指挥体系上的完整和数据的共享互通。部消防局平台突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查询分析、国家级应急联动指挥、宏观态势研判和跨省指挥调度;总队平台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突出对属地灾情处置和作战指挥的精确管控;支队平台在拓展现有消防接处警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建设个性化研判分析工具和辅助指挥应用,突出各类信息收集、上报、精细化指挥和全过程科学战评。
3、各总队、支队按照《城市重大事故及地质性灾害事故救援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技术方案》,完成全国10支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和两大应急通信系统示范建设;按照《实战指挥平台建设技术指导意见》,完成本级实战指挥平台建设或升级改造项目方案编制立项,实现10类基础信息采集、上报,并在本级地图上加载,满足部消防局实战指挥平台调用需要。
三、建设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
1、结合当地智慧用电、用气、用水系统建设,整合高层住宅建筑各类监控系统和视频资源,建立智能消防预警系统。在新建高层住宅应用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对消防设施、电气线路、燃气管线、疏散楼梯等进行实时监测。在老旧高层住宅建筑加装应用独立式火灾探测报警器、简易喷淋装置、火灾应急广播以及独立式可燃气体探测器、无线手动报警、无线声光警报等设施。
2、研发手机APP系统,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将各类监测信息与手机互联互通,消防监督员、公安派出所民警、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以及楼栋居民,可实时接收火灾报警信号,查看消防设施、安全疏散、电气燃气等各项监测数据,实现高层住宅消防安全信息化管理。
3、结合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同步建设高层住宅智能消防预警系统。目前已建成城市物联网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城市,2017年底70%以上设有自动消防设施的高层住宅接入系统、应用APP平台。
四、建设数字化预案编制和管理应用平台
1、充分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及各类传感器技术,采集作战对象的基础数据和部队基础信息,制作满足部队日常熟悉演练、作战指挥需要的数字化预案;预案能够通过全景、三维建模等方式展示灭火救援要素,动态展现灾情演变或作战效能;预案管理应用平台与119接警调度系统、“六熟悉”管理系统和实战指挥平台进行融合、双向互通,在现场可实现力量查询、地理信息测量、作战部署标绘、辅助单兵定位等功能,辅助指挥员开展计划指挥和临机指挥;在室内开展熟悉演练、战例复盘、作战指挥推演、三维场景展示,辅助指战员开展业务学习。
2、部消防局研发数字化预案管理应用平台,规范预案输出和数据交换格式,研发“六熟悉”管理系统,自动采集重点单位基础信息和动态信息数据,同步导入一体化信息系统基础信息,实现“一张图”可视化管理;各地根据预案等级和作战指挥需求,采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二维、全景照片、三维立体建模、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技术编制数字化预案。
3、2017年底前,总队、支队和中队完成数字化预案模版;2018年,完成预案管理应用平台研发,与实战指挥平台、熟悉演练平台、移动指挥终端的无缝联接;2018年底,各地完成总队、支队级预案编制,实现案例复盘、模拟演练培训,各中队级预案完成50%,实现移动终端远程查询,作战指挥中心远程推送。
五、建设“智慧”社会消防安全管理系统
1、各地特别是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地区,要主动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协调综治、科技、工信、住建等部门,将“智慧消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在汇聚整合消防部门数据资源、强化“纵向贯通”基础上,重点强化与政府有关部门数据的“横向交换”,形成外部数据“为我所用”、输送数据“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
2、提请当地政府将“智慧消防”嵌入“智慧城市”管理,重点将监管部门、行业部门消防管理责任纳入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一张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各自行业领域同步落实消防管理,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下的监管部门、行业部门、基层组织、社会单位齐抓共管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3、积极创新社会消防管理,引导社会单位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立单位内部消防安全管理系统,实现消防安全信息网上录入、巡查流程网上管理、检查活动网上监督、整改质量网上考评、安全工作网上研判,强化落实主体责任。引导消防产品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终身服务,鼓励企业的远程服务系统免费接收联网用户信息。结合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消防安全诚信信息系统,完善消防安全不良行为“黑名单”制度,建立消防诚信信息与相关部门的互通互认机制。
4、拓展社会公众消防安全服务平台功能,完善“统一受理、协同办理、按需发布”的服务模式,丰富信息服务资源,创新信息服务手段,增加执法透明度、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六、工作要求
1、强化组织领导
各总队要成立由主官负总责的“智慧消防”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实体化运行机制,统筹“智慧消防”建设规划、项目把关、指挥决策和对外协调。要针对“五大项目”逐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完善保障奖惩机制,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协调推进,确保项目有效推进,取得实效。
2、强化顶层设计
按照部消防局《消防信息化“十三五”总体规划》要求,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部消防局负责制定下发相关指导意见、消防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方案,总队负责本地“五大项目”统筹规划与协调建设,支队负责本地“五大项目”的业务支撑与实战应用。
3、强化建设保障
要充分利用“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契机,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多层次、多渠道立项,加大建设投入,落实资金预算,纳入重点保障。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五大项目”建设,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或外包租赁等方式,落实有关建设经费。
4、强化考核评估
要将“五大项目”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按照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对目标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实施过程评估、督导、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任务推进缓慢、工作成效不明显的要及时约谈。
一张网,“网”罗社会万象;众多格,“格”除死角盲区。开展消防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来,郑州市在进行夏季和冬季火灾预防工作中,通过综治系统指派,群发指令到网格员的社管通手机上,即可完成指派、统计、监督等作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消防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也夯实了消防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
在推动消防网格化管理过程中,郑州市把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微型消防站建设、居民楼安装简易消防设施等职责任务落实到每个网格,由网格员负责推动。同时,网格员通过日常巡查,对发现的火情隐患信息通过社管通手机及时上传上报,请求街道和辖区消防大队处理,对上级交办的各类消防问题进行实地督办。群众也可以通过街道办设的微信服务公众号掌握消防安全防范知识,并通过微信直接把身边的消防安全隐患上传到公众号,在社区形成 “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氛围,确保了全市火灾形势的持续平稳。
金鹏信息智慧消防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OT(物联网)正在成为未来化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OT在发展中还面临着一些困局,如安全问题、标准不统一等,这些问题需要行业大咖的共同破解。近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年OT峰会上,来自全球各地的行业大咖共聚一堂,围绕OT的发展趋势、应用场景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他们认为,OT的发展虽然面临着困局,但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安全问题方面,大咖们表示,要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来解决。技术上,要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和安全机制来保护数据的安全;管理上,要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在标准不统一问题上,大咖们认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推动OT标准的制定和统一,以便更好地推动OT的发展。此外,大咖们还呼吁,要加强人才培养,招揽更多OT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更多的OT开发人才和技术人才,以便更好地推动OT的发展。总之,OT迎来了冰火两重天,但在行业大咖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OT在未来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一、我国社会老龄化现状(一)我国人口现状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就称之为老龄化社会。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178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326%,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据全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到2020年将达到245亿,到2050年将超过4亿;到2030年和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分别超过20%和25%,我国即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
(二)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3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在这3种模式构成的体系中,家庭养老作为传统的养老模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则严重滞后。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老年人会选择家庭养老,而不愿意去社会上的养老机构。家庭养老给家庭成员带来巨大的生活压力,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的生活品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因素。如何把被动化为主动,把劣势转化为优势资源,值得社会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为此,党的十八大就提出了“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指示精神。
二、积极老龄化的意义
1990年,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健康老龄化”。其核心理念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良好。积极老龄化具有鲜明的主动性和进取性,它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精华在于“积极”。《光明日报》曾对“积极老龄化”做了全面的诠释。“积极老龄化”是一种观念。是指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年人“健康、参与、保障”水平,确保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促使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体力、社会、精神等方面的潜能,保证所有人在老龄化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和保障。
三、智慧社区与积极老龄化
(一)智慧社区的概念
智慧社区是基于智慧城市的理念提出的,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实现智慧城市的保障,要想实现智慧城市就必须从着力建设智慧社区开始。如何来定义智慧社区呢?我们不妨借鉴IBM给智慧城市下的定义。智慧社区是运用先进的信息与通信技术,将社区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从而使整个社区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以更为智慧的方式运行。不难看出,IBM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更多地强调了其技术的分量,而智慧社区应该还有人文主义的内涵,因此智慧社区不仅仅是聪明与高效的社区,而且也是赏心悦目、朝气蓬勃、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社区。
(二)智慧社区实现积极老龄化
人类已经进入网络社会,以“健康、保障和参与”为核心的积极老龄化将人类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重点从“以需求为基础”转变为“以权利为基础”,前者假定老年人是被动目标,后者承认人们在变老时,他们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享有机会、待遇平等的权利以及他们应承担的责任。网络社会的信息技术,一方面,可以补偿老年人日益下降的身体机能,改善其生活自理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发展智能化照料系统,提高照料者(如家人、医生、护理人员等)的照料效率,从而节省人力资本。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智慧养老的观念也在全球受到了普遍欢迎。例如: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就为所有老人佩戴一个智能腕表,以便及时掌握老年人的情况;加拿大魁北克省建立起老年集成服务网络,提高了对虚弱老人的服务效能;美国一项远程照料计划降低了19% 的住院率,护理天数也减少了 25%。由此可见,智慧社区全面的网络服务平台不仅能提高社区管理效率,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同时,对完善社区养老实现智慧养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智慧社区积极老龄化环境构建
(一)积极人文环境
智慧社区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各种媒体客户端口,构建积极的社区人文环境。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建筑学院名誉教授豪·鲍克斯认为,建筑庇护的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而且还庇护人的灵魂、愉悦人的精神。在进行智慧社区建筑环境设计时,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从而提高老年人对生活社区的文化认同感。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视频等媒介,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使老年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例如使用可视电话、网络电话、移动设备等帮助老年人与亲属、朋友等沟通交流,丰富老年人生活。同时可以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使老年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另外,智慧社区还要加强老年教育,可以进行多渠道、多层次的老年教育,改变人们的观念,充实了老年人的生活,培训他们的技能,提升了他们的价值,使得老年人力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变得一种新常态。
(二)智慧设施环境
1智慧社区的基本架构
智慧社区需满足社区管理和住户对社区安防、设备管理和信息通信等的多种需求;社区系统架构和技术在不断革新和变化;智慧社区多在现有硬件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涉及对现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集成等,提出有效方案。因此,智慧社区云平台总体架构不仅对内实现社区管理和信息服务,对外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还为智慧城市提供构件服务。
物联网是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络,将用户端延伸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完成信息交换和通讯,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信息,实现智能化控制与决策。物联网的融入为实现全面感知、互通互联、开放兼容的智慧化社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智慧化社区信息系统可以采用视频监控、无线传感网络、射频识别等技术为老人提供智能医疗看护服务和全方位智能安防服务,弥补家庭养老子女没有时间看护的难题。智慧社区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人员定位管理功能,可使社区管理人员以及老年人之间实时监护和相互看护,并利用监护报警功能实时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启动报警呼救。
2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网络是基础,应用是核心。一个社区甚至一个城市,基础网络的建设是这个地区信息化程度高低的一个衡量标准。高带宽、高速率的智慧社区的基础网络,是满足开发商、物管以及业务信息化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的必要基础,优质高速的基础网络为智慧社区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优质的网络基础上,利用视频、定位、PTT、无线等技术打造出针对社区的应用平台,是智慧社区的核心。通过各项先进技术的接合使用,为社区在安全防范、小区管理以及交流互动等方面提供综合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
3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以智慧社区为依托、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终端和热线为纽带,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专业服务队伍和社会资源,重点打造以“呼叫救助、居家照料、健康服务、档案管理”为中心的智能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服务热线,在老年人和服务商之间架起绿色的桥梁,让老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家政、医疗、紧急救助、法律维权、生活照料等各种安全便捷、专业实惠的服务,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五、结语
21世纪,我国社会不可避免的一项重大挑战就是人口的老龄化,面对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趋势,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冲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积极老龄化是人口新常态下对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社会价值的新理念。基于现代网络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智慧社区的出现,为实现社区智慧养老提供了契机,对于缓解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具有重大意义。题主是否想询问“物联网的概念比传感器网的范围广么?”物联网的概念比传感器网的范围广。物联网的范围比传感器网更广泛,包括了更多的设备和传感器,同时也包括了更复杂的网络架构和应用场景。传感器网是指通过传感器将各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等)采集到互联网上,实现远程监测和控制的网络系统。传感器网相比物联网来说,范围更加狭窄,主要侧重于传感器的采集和监测功能,应用场景也相对简单,主要是工业自动化、环境监测、农业等领域。因此,物联网是传感器网的延伸和升级,是更加综合、智能和广泛应用的一种网络系统。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联网的广泛运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也不断改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物联网的广泛运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和物联网两者之间的联系,其次着重分析了计算机科学技术对物联网的影响,最后对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影响下的物联网发展方向进行了叙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