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物联网工程专业需要有哪些准备?

读物联网工程专业需要有哪些准备?,第1张

了解: 想要就读于物联网专业,首先要较深入的了解一下物联网究竟是什么呢?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又称为物联网域名。涉及领域也是有很多种的。在我的学校,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很大的专业群体,每个年纪人数足足有200余人,而我的学院也是以物联网专业来命名:物联网工程学院。下面就是我开学时学院新生典礼的照片(当年可也是怀了满满的憧憬与希冀呀):

如果真的对它有兴趣,打算就读的话,那么就请往下看咯,我就来讲一讲大学四年究竟学了些什么,有了什么心得体会呢?

基础课程:首先呢,物联网专业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学习的很基础的课程,先是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物理,c语言,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类的工科基础课程,可以培养数学物理编程等基础工科能力。

入门课程:还有一些入门课程,比如说物联网工程概论、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如果想要提前做了解的话,将这些书翻看翻看提前了解一下,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呀。到时候学习起来会比别人更容易上手,也更轻松。在我们学院的话很多物联网基础课程是全院都需要学的,比如下面这本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还有很多专业课的学习,物联网学习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无论物联网方向、通信方向还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方向,我们物联网专业都是有所涉猎的,比如说自动化专业方向的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原理、模电和数电等,通信专业方向的天线技术、通信原理和感测技术与无线传感技术等,还有就是计算机方向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大家常说自动化专业是万金油专业,而物联网专业又何尝不是呢,将物联网专业学习好的话,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哈哈。

 实践:在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些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物联网专业平时的实验课程和接触到的实际应用,如下图:

经过上面的简略介绍,希望对想要就读物联网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有帮助呀~

智慧物流是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使物流系统能模仿人的智能,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的能力。即在流通过程中获取信息从而分析信息做出决策,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即可通过RFID、传感器、移动通讯技术等让配送货物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海康威视(002415)、易华录(300212)、大华股份(002236)、千方科技(002373)、五洋停车(300420)、新智认知(603869)、众合科技(000925)、四维图新(002405)、皖通科技(002331)等

本文核心数据:智慧交通行业链、行业规模、应用市场结构、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行业概况

1、定义:智慧交通概念源于智能交通 更区别于智能交通

智慧交通的概念来源于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最早在1960年由美国智能交通协会提出,其认为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并运用于交通系统,从而提高交通系统效率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2009年,IBM首次正式提出智慧交通的概念。2012年中国《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当中,首次提出了智慧交通的概念。中国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认为,智慧交通指的是在城市已有的道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将信息技术集成运用于传统的交通运输管理中,整合交通数据资源的同时协同各个交通管理部门,由此形成的结合虚拟与现实的,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运输服务的智慧型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2、产业链剖析:智慧交通产业链覆盖范围广

智慧交通行业链上游主要是提供信息采集与处理的设备制造商,中游包括软件和硬件产品提供商、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以运营/集成/内容等第三方服务商为主。

行业链各环节玩家众多,传统安防企业、互联网厂商、云计算服务商、算法提供商等均开始进入智慧交通各细分领域。

智慧交通行业上游制造商具体包括数据提供商、算法提供商与电子器件制造商,相关代表企业有商汤科技、腾讯、同有科技、拓尔思、金溢科技等。

中游产品与服务领域可以细分为智慧交通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硬件制造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千方科技、天迈科技等;智慧交通软件开发企业包括四维图新、易华录、四创电子与三大互联网巨头等;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代表企业主要有大华股份、佳都科技、万集科技与银江技术等。

在下游智慧交通服务市场,代表企业如多伦科技、车联网络与大众交通等,为交通领域提供智慧化的咨询与运营服务。

行业发展历程: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10年至今,随着大数据、机器学习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出行等将会成为智慧交通系统技术发展的关键方向。

相对比发达国家,中国智慧交通产业发展起步时间较晚,智能交通向智慧交通的演变历程,大致可以概况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当前,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智慧交通进一步发挥“新基建”的支撑作用

从2015开始,政府层面持续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推进智慧交通行业快速发展,以匹配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需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重要基础支撑。2020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相关政策更是频出,智慧交通基础建设成为行业发展重点,2021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打造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智能交通管理将得到深度应用。

行业发展现状

1、行业市场规模:行业投资规模超3600亿元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转型升级,我国对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数据,2020年智慧城市相关项目总投资约为24万亿元,初步统计2021年约为26万亿元。以IDC统计的智慧交通占智慧城市的投资比重为14%进行测算,初步统计2021年中国智慧交通投资规模约为3640亿元。

2、行业招投标情况:行业招投标规模高速增长

——智慧交通千万项目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ITS114统计数据,2015年以来我国智慧交通市场呈现快速增长状态。根据ITS114不完全统计,2021年中国城市智慧交通(除停车)千万项目市场规模27641亿,同比增长2163%,项目数量1664个,项目平均投资规模166114万元;如果将135亿的停车项目加进来,那么千万项目总市场盘子超过了411亿,同比增长389%,项目数量1958项。

——运营商、互联网与传统交通建设企业为智慧交通领域主要中标人

据ITS114数据统计显示,截止2021年12月底,智能交通千万项目中标金额总和最高的是移动系,中标总金额为1509亿元,中标项目有117项;排名第二的是电信系,中标金额为1271亿元,中标项目有40项;排名第三的是德州静态交通,其单一中标项目金额达到739亿元;排名第四的是海信网络,中标总金额为722亿元,中标项目数30项。

3、智慧交通细分领域分布:智慧停车占据主要市场

根据ITS114统计,大型项目方面,2021年城市智慧停车中标过亿项目22个,总计为8973亿,数量较多,规模大。

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1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656亿。其中交通管控市场中标过亿项目7个,总计为1784亿;智慧运输市场中标过亿项目13个,总计为2913亿;其他项目1个,大理州城市感知能力提升项目(96亿)。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中国智慧交通企业主要分布在京津冀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

在国家政策牵引下,目前全国涌现出包括北京、上海、无锡、常州、重庆、长沙、武汉、海南等大量的示范区,进行智慧交通车路协同的业务应用示范。

截至2021年,全国已经有工信部和交通部批复共计40家智慧交通车联网业务应用示范区在全国落地,主要分布在中南部与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示范区地域分布情况如下:

从前瞻统计的智慧交通行业30家代表性上市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智慧交通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京津冀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京与广东的代表性上市企业数量之和达14家,占比接近50%。

注:图中数据仅包含前瞻统计的30家上市企业。

从招投标市场来看,据ITS114统计数据,截至12月31日,2021年城市智慧交通市场(除停车项目)中标过亿项目20个,中标过亿项目市场规模总计约为55亿。从中标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西南、华南、华北与华东地区为我国智慧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区域,四者合计占比超过90%。因此,从整体区域分布来看,中国智慧交通企业的区域集中度较高。

、企业竞争:传统交通信息化企业为行业主要玩家 企业业务布局各有侧重

2021年11月,IDC发布的《智慧交通管理应用级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0》数据显示,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依旧以传统交通信息化领域的玩家为主。其中,国内车路人云自主协同一体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提供商千方科技以17%的市占率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专业从事交通智能化技术应用服务的企业银江技术以14%的市占率位居第二;海信网科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的交管云脑解决方案为核心,占据近1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三。

注:截止2022年9月30日,暂未有权威机构统计2021年数据,故上述市场份额仅以2020年数据作以分析,仅供参考。

从智慧交通业务布局情况来看,代表性企业的重点布局区域侧重于京津冀及东部沿海等交通发达地区,比如千方科技主要布局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佳都科技主要布局华东、华南的大型一线城市。

从中国智慧交通行业代表性企业的业务情况来看,行业龙头企业如千方科技的经营规模均明显高于其他企业,2021年智慧交通业务营业收入超过46亿元,而天迈科技与多伦科技的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从盈利情况来看,行业毛利率水平也因业务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分层差异,例四维图新、万集科技与捷顺科技的毛利率水平均超过45%,而佳都科技与中远海科的毛利率平均水平不足20%。

整体来看,千方科技、四维图新与佳都科技等企业在中国智慧交通行业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智慧交通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近年来我国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行业都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各种出行方式之间信息交互仍然滞后,未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各种出行方式信息共享和智能化服务技术将得到充分发展和应用;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科学技术飞速前进的大背景下,巨大的市场空白及发展空间使各行业企业争相入驻,在各分支领域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精细、准确、完善和智能的服务;政府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为各行业参与智慧交通建设部门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辅助。基于以上因素,我国智慧交通建设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随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加快,预计中国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规模将快速增长,到2027年,中国智慧交通行业的投资规模有望超过6400亿元。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大数据技术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以统计学、数学、计算机为三大支撑性学科;生物、医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为应用拓展性学科。

此外还需学习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软件,学习数学建模软件及计算机编程语言等,知识结构是二专多能复合的跨界人才(有专业知识、有数据思维)。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

基础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普通物理数学与信息科学概论、数据结构、数据科学导论、程序设计导论、程序设计实践。

必修课:离散数学、概率与统计、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计算智能、数据库系统概论、计算机系统基础、并行体系结构与编程、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

选修课:数据科学算法导论、数据科学专题、数据科学实践、互联网实用开发技术、抽样技术、统计学习、回归分析、随机过程。

大数据岗位:

1、大数据系统架构师

大数据平台搭建、系统设计、基础设施。

技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网络架构、编程范式、文件系统、分布并行处理等。

2、大数据系统分析师

面向实际行业领域,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安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和应用。

技能: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理统计、矩阵计算、优化方法。

3、hadoop开发工程师。

解决大数据存储问题。

4、数据分析师

不同行业中,专门从事行业数据搜集、整理、分析,并依据数据做出行业研究、评估和预测的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通过运用工具,提取、分析、呈现数据,实现数据的商业意义。

5、数据挖掘工程师

做数据挖掘要从海量数据中发现规律,这就需要一定的数学知识,最基本的比如线性代数、高等代数、凸优化、概率论等。经常会用到的语言包括Python、Java、C或者C++,我自己用Python或者Java比较多。有时用MapReduce写程序,再用Hadoop或者Hyp来处理数据,如果用Python的话会和Spark相结合。

要想成为系统的的物联网工程师需要系统学习。由浅入深地对嵌入式物联网技术以及Linux平台全面掌握,能够独立胜任物联网开发、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5G周边产品开发、底层系统开发、设备驱动开发、从终端到云技术开发以及Linux衍生产品等多方面工作。可以更加系统的了解嵌入式物联网相关行业知识。具体所学知识包括:1嵌入式C语言高级编程及行业应用2各常用数据结构与算法相关知识,以及面向接口的编程3GUI图形库应用开发技术4Linux *** 作系统使用5Linux系统编程6Linux系统网络编程7Linux网络路由及数据交换技术8嵌入式数据库9嵌入式C++语言编程,以及面向模板库的应用开发10OpenCV、OpenGL等图像处理11AI模型训练及场景定位识别应用12RFID场景应用13zigbee低功耗网络技术14Bluebooth组网技术15MQTT云平台搭建技术16NB-IOT各大云平台通信技术17基于5G技术的嵌入式物联网行业应用18ARM体系结构19Bootloader启动过程20常见Bootloader源码及平台移植21嵌入式Linux内核裁减以及移植 22嵌入式Linux平台搭建技术及技巧

文档获取方式见文末

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新型智慧城市是以 为民服务全程全时、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数据开放共融共享、经济发展绿色开源、网络空间安全清朗 为主要目标,通过体系规划、信息主导、改革创新,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实现国家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生态。


疫情防控考验下,暴露出城市治理能力短板

智慧城市新机遇 新基建赋能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新型基础设施包括 5G 、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 、特高压、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 7 大领域。 5G 网络独具满足智慧城市多场景对网络差异化需求的能力,将促进基于 5G的智慧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市场需求大量爆发,前瞻 布局 新型基础 设施 ,持续推动交 、能源 、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 ,构 “泛在 连接 、高效协 全域感知、智能融合、安全可信” 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将为智能化 社会 服务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推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


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基础上,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构建以“云、网、端”为基础,数据智能为核心,支撑 N 多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即以 5G+ 大数据 +AI+AIOT+ 云计算 等技术强化智慧 城市基础 建设,以数据智能 “三融无跨”“开放共享” 为核心构建 城市数据智脑 ,创新 探索 新的 智慧城市应用 ,全面建成管理精细、措施精准、服务普惠的新型智慧城市。


设计理念

互联网化思维 + 5G/ 大数据 /AI/Iot/ 云新技术驱动产品全面升级。

总体规划 —技术架构( 1/2


总体规划 —逻辑架构( 2/2

夯实三大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云 + 边”及其协同设施、基础通信网络和智慧化物联网终

端构成的 “云、网、端” ,支撑智慧城市高效有序地建设运行。通过集约化建设,合理灵活

地分配基础设施资源,加强智慧城市底层基础构建。

夯实三大基础设施,包括新一代“云 + 边”及其协同设施、基础通信网络和智慧化物联网终

端构成的 “云、网、端” ,支撑智慧城市高效有序地建设运行。通过集约化建设,合理灵活

地分配基础设施资源,加强智慧城市底层基础构建。

创新四类智慧应用,面向 党建引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 民生服务 四大板块,从城市的业务发展战略及定位出发,梳理各部门的业务需求,融合各部门业务数据、互联网数据,依托政府大数据共享平台,深度数据治理、流程再造,整合各种渠道,为 市民、企业、管理服务者、管理决策者 四类服务对象提供统一的访问和交互入口,全面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构建新型智慧城市 标准评估 信息安全 两大保障体系,支撑智慧城市高效有序地建设运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3992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