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卡为什么不能随意插拔卡?

物联卡为什么不能随意插拔卡?,第1张

一、物联网卡是什么?

物联网卡是由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提供,基于物联网专网,用来满足智能硬件的联网、管理,以及集团公司的移动信息化应用需求的流量卡,通俗来讲就是给电子硬件联网的卡,不能打电话,专注于上网,所以说它相当于一张流量卡。要注意的是,物联网卡针对的是物联网企业,而非个人,实名办卡的主体需要是运营公司法人。 1 运营商有专用号段

三大运营商采用各自物联网专用号段,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包括短信、无线数据及语音等基础通信服务,提供用户自主的通信连接管理和终端管理等智能连接服务,目前,目前的物联网卡基本都是13位号码的,物联网卡的号段由之前的11位升至13位,到了几年年,工信部再次分配号段,大致如下:中国移动:10648号段;147、1849、178号段;中国联通:10646号段;1457号段;中国电信:10649号段;149号段
2 物联网卡的分类 物联网开卡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插拔式卡,另一种是贴片式卡,通常情况下,MS卡只用于生产前装,而MP卡则前装与后装都有可能用到。 MP卡,插拔式卡,他在外形上和我们的手机SIM卡上差不多的,但是他在一些方面却比SIM卡强大的多,比如:物联网卡可以适用不同类型的环境场合,不管是在极低的温度环境还是极高的温度环境他都能保持正常运行。

MS卡,贴片式卡,贴片式卡也叫MS卡,这种物联网卡具备插拔式卡的所有优点外,还具备着高抗震的功能,目前广泛应用在焊接设备上。在一般情况下贴片式卡只适合前装,而插拔式卡前装和后装都能够适用。
二、物联网卡与SIM卡有何区别? 我们对手机SIM卡比较熟悉,而多数人把物联网卡当作是纯流量卡。物联网卡通常按照流量来收费,而流量资费少之又少,所以受到双卡双待用户的欢迎。 物联网卡除了不能电话通信,与SIM卡还有哪同?

材质不同,拔插式物联卡和普通SIM卡在大小尺寸形状上一致,但普通SIM卡应用在手机这个环境中,相对温湿度等比较理想,普通使用PVC、ABS等材质进行封装;而物联卡由于要在物联网设备等使用,一些还要在户外等环境下使用,所以使用的材质要比普通SIM卡更耐用。
普通SIM卡主要是插入式MP卡,但物联卡增加了嵌入式MS卡,采用焊接工艺,前置在物联设备中,抗震指标好,确保数据传输稳定。 普通SIM卡不需要管理平台,但物联卡一般需要物联网卡管理平台,在平台里你可以查询流量使用情况、设备是否在线、充值等功能。 普通SIM卡内置STK 菜单,通过这些菜单可以使用一引起功能或应用;物联卡主要用于上网,没有其他的应用。 普通SIM卡使用11位号码,而物联网卡使用13位号码,号码资源更丰富。 三、物联网卡怎么用? 物联网卡是面向集团企业和相关专业领域使用的,是一种属于“集团客户”范畴的套餐卡。个人用户在营业厅是无法办理集团客户套餐的,此外,运营商也有通过各渠道的物联卡供应商出售。 运营商的物联网卡资费可以分为3个标准:全国统一的资费标准、地方区域的资费标准、集团客户的资费标准。在这3种标准当中,集团客户套餐的性价比往往是最高的。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物联网卡也可以用在手机终端,所以经常被卡商通过集团客户渠道办出来,在市面上出售。由于这种卡没有语音和通话功能,流量资费相比普通SIM卡便宜3-4倍。 物联卡是集团单位统一挂名开出来的流量卡,适用于各类终端设备的,根本无法实名制,所以要求实名制的物联卡商,一般都是为了收集客户的身份信息再进行倒卖,为了个人的电信安全,防止电信诈骗的事情发生,这里提醒大家多注意此类陷阱。 四、如何选择运营商?
1 移动物联网卡 优势:基于移动基站覆盖的优势,提供4G+物联网,信号稳定,下载上传速度快,提供2M/月-2000G/月的物联网卡套餐。 劣势:物联系统目前还不够完善,问题较多。其之前出现过串号问题,套餐生效异常,由于系统出错查询数据不准,导致很多卡恶意高额欠费,直接废卡。但现在最新的移动物联卡已经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但仍有不稳定存在。
2 联通物联网卡 优势:收费灵活,流量不清零,半年有效期,用多少充多少。 劣势:网速较慢(介于3G和4G之间),信号稳定性也一般。部分商家会收取卡费。
3 电信物联网卡 优势:资费在三大运营商中相对是最便宜的,也是最灵活的。速度和稳定性均有不错的表现。 劣势:支持电信网络的硬件设备和模块也是最少的,这也是限制电信物联网卡发展的最大障碍。 五、物联网卡用在哪? 物联网卡广泛应用于移动传媒、监控和监测、医疗 健康 、车联网、可穿戴设备、智能表具、无线POS机等诸多领域。
1 无线POS机:在无线POS机上的应用属于较早的,并且很成熟。传统的POS机,需要通过电话线来通讯,因此只能安装在电话附近,受线缆的限制不能移动,且个头较大。在POS加入物联网卡后,就可以摆脱这些束缚,像手机一样带着出门,实现了移动性,使用起来更便捷。由于POS机刷卡产生数据很少,流量费用也少,30元左右即可用一年,实现较大普及。
2 共享单车:2015年,共享单车开始兴起,它的GPS定位功能、扫描解锁功能都是通过物联网卡联网实现。拿摩拜单车来说,已经覆盖全球170座城市,投放单车总量近800万台。其核心技术就是物联网卡,每辆单车配备了“北斗+GPS”多模卫星导航芯片和移动物联网芯片,能够实时监控单车位置和状态。此前,摩拜单车宣布与四川移动达成战略合作,订购四川移动下发的100万张物联网卡。
3 可穿戴设备:通过物联网卡进行数据链接,穿戴设备将不再需要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的连接上互联网。例如,年老者或年幼者佩戴有定位功能的设备,通过物联网卡就可以实现GPS定位;穿戴设备利用物联网卡,实时收集用户的行走步数、行走距离、生活轨迹、睡眠质量、身体状况等数据。
4 车联网: 汽车 装置物联网卡后,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可实时采集车辆的刹车、轮胎、发动机等部件的运行情况,为车主提供 汽车 各项数据,保障安全出行。物联网卡还常用在车载导航、行车记录仪、智能中控等。

物联卡,主要是给设备用的流量卡,比如电话手表、共享单车以及各类需要联网的设备上,目的主要是进行流量传输,打不了电话,一般情况一张物联卡需要与一个物联设备进行绑定,物联卡还有一个对应的串号。

不过在实践中,物联卡是可以用来上网的。我自己就是用的物联卡,电信运营商办的电话卡流量费较高,而物联卡费用相对更低。现在大多数手机都可以插双卡(有些还可以插三张卡),我用的物联卡是98元每月流量20G,基本上用不完。

当然,这张卡是不能打电话的,仅仅用来上网,网络也不错,可以使用4G网络,视频也可以正常刷。对于物联卡不能插拔卡的问题,并不是绝对,但确实有些物联卡是不能拔卡的,之前我就用过一张,当时没注意,本来是取下自己的手机卡,但两张卡槽其实是连在一起的,需要同时取下来。

因为取下了卡,再插上去,就上不了网络,但有些物联卡是可以取卡的,只不过取下来之后再插上去,需要重新绑定一次设备,就可以正常使用了。本身就处于物联设备的话(卡片能识别),是可以正常插拔的,比如说家里的儿童电话手表,信号不好以为是没插好卡,取下来后再重新插上还是能正常使用的。

如果本身就是物联设备,那正常使用就可以,如果是将物联卡放手机上当作流量卡,那么在购买这种卡之前,需要先咨询好,能不能机卡分离,对于不能机卡分离的物联卡来说,最好就不要去取卡了,要不然重新插拔可能就无法使用了。

亲,换完手机或者卡槽需要后台重绑的,现在把卡放到你要使用的设备上,放卡一,放好了,告诉我,这边帮你重绑一下,一个月只能重绑一次。

这是我换设备的流程!

因为物联卡不是给手机用的,它是给我们身边的终端使用!

比如共享单车!膜拜 小蓝单车 0f0 等……

又比如我们 汽车 上的gps定位!它的初衷是终端设备。

物联卡是没有卡号的,使用必须要绑定卡上的序列号!而且必须放到手机卡槽一里边,手机用的话不符合它的数据传输!一旦绑定这个设备就不能随意跟换!所以换设备还需要物联卡后台替你更换设备才能用,一个月只可以跟换两次!

物联卡本身和普通的电话卡没有区别,都是SIM卡体,只不过套餐本身做了功能限定。

不建议随意插拔,其实更多是跟2G/4G模块本身有关系:

1、模块里面有为业务专门编写的固件,插拔物联卡会导致业务过程中断,如果程序员没做或漏做容错处理,会对业务数据产生影响,也可能导致模块需要重启后才能正常运行。

2、模块使用的SIM卡槽,在多次插拔后容易损坏。

3、SIM卡是分插入方向的,如果方向不对,会导致联网失败,普通用户不见得能搞对。

4、物联网设备分散在不同的区域,一旦插拔物联卡,只会把故障情况复杂化,让远程维护的技术更难以判断故障原因。

5、插拔过程不注意导电、静电的防护,会导致2G/4G模块短路烧毁,我就碰到过同事直接把模块电路板放在机柜金属外壳上导致烧毁的情况。

总结一下:其实不是不能,只是技术为了更好地处理工作,不让插拔。

物联卡为什么不能随意插拔?

如果你现在正在使用移动物联卡片,并且是在智能手机上应用,个人建议你不要随意的插拔或者更换不同的插槽,可能会出现的结果就是被移动运营商锁卡锁机卡片直接从4G网络变为两g网络,并且不能再进行上网体验

网上或者是微信群里面大多数卖的,通过移动卡片背面的ID号码进行激活的卡片,基本很多是没有通过真正的实名认证,再加上月初或者是月末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充值卡片的网络,不能得到保证,会出现网络延迟,甚至是网速被限制为100到200 KB左右基本网页打开都费劲,就更别谈,用来进行观看短视频之类

并且现在大多数的移动物联卡片要在智能手机上使用,要重新设置网络模式,不然无法正常使用

假设是应用于iPad,或者是4G无线路由器以及其他非智能手机设备,任意插拔使用都不会出现物联卡在使用的过程中被锁卡的情况出现

自互联网出现伊始, 社会 就在互联网络作用下开始交织一张连接万物的大网,从仅仅维持人与人之间数据连接、资源共享的局面到如今的物与物、物与人之间的多重交互式连接,物联网功不可没,处于物联网连接万物核心枢纽的物联网卡自然也是 社会 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如今 社会 上大量引用的物联网卡物理产品形态主要有贴片式物联网卡与插拔式物联网卡,它们除了都能赋予硬件设备网络连接功能外,在网络连接特性、环境适应性、材质耐用性以及价格成本方面都有较大区别。

贴片式物联网卡与插拔式物联网卡的区别:

联通的eSIM卡业务即将在全国推广,陪伴我们这么久的一张小小SIM卡就要被淘汰了吗?或许淘汰谈不上,用升级来描述更加准确一点。其实SIM卡经历了很多次的变革,伴随着数码设备的的轻薄发展,SIM卡的变化方向一定是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小。到最后,集成在手机或者智能设备中是大势所趋。不过,这一次eSIM卡的变化其实与前几次都不一样,不仅仅是体积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很多技术壁垒。

SIM卡的作用

有手机、天线和基站协作,按照通信的原理,已经完全可以打出电话了,手机不插卡的情况下就已经可以打出「紧急电话」。SIM卡的全称叫做“用户识别模块”,小小的SIM卡上有CPU、ROM、RAM等部件,可以通过存储在这些芯片上的信息来识别用户信息,这样运营商就能提供相应的服务。作为运营商,提供通信基础设施,用户付费天经地义,通过这张SIM卡,就能更准确地计算每个用户的消费,这样就能进行相应收费。

当然不仅如此,SIM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绑定号码和网络。各个运营商会申请自己要使用的号码段,比如“138”、“186”或者“153”等等,这些号码段会分配给不同的运营商,互补干扰。每一张芯片上都会写入号码和相应的运营商信息,哪怕是在同一运营商下,每次换号的时候都需要更换SIM卡,就是因为这些信息的存在。

号码与SIM绑定似乎在过去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情,每次想要更换运营商都需要更换号码,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更换成本,这也就是传统SIM对于运营商的一个作用。用提高用户更换成本的方式,来绑住既有用户,不过eSIM卡的出现,很有可能打破这个壁垒。

eSIM卡打破壁垒一:OTA空中换号

由于每个SIM卡都有各自独特的运营商码,所以跨运营商是无法在卡上写号的,如果SIM卡公开了读写权限,那么任何运营商都可以在上面写号。eSIM卡全称叫“嵌入式SIM卡”,通过将一张公开可读写的SIM嵌入到智能设备中,这样通过网络OTA就能直接换号或者换运营商,相应更换成本就会更低。

在传统SIM卡时代,如果要进行“销户”等 *** 作,还是需要去营业厅排队,未来eSIM卡的推出,可能会让营业厅门可罗雀。更换成本低了,用户选择更加自由,哪家套餐便宜就可以选哪家,而且随时随地,戳戳屏幕就搞定。

当各家运营商都开通了eSIM卡业务,各家运营商绑定号码的壁垒很有可能就会被打破,这也是携号转网的另外一种处理方式。但要打破这个壁垒有个前提,就是多家运营商都开通eSIM卡业务,如果只有一家运营商推出也是不行的。

因为换号、换网的成本低了,运营商之间的竞争肯定就会更大,套餐资费、服务质量自然就会上一个台阶。无论任何行业,只要有竞争,获利的永远都是消费者。

eSIM卡打破壁垒二:体积优势

SIM卡经过多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原卡一路发展到Mini SIM、Micro SIM、Nano SIM卡,体积不断缩小,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推手—“iPhone”。每一次SIM卡的变革虽然不全是苹果发起的,但是真正推广开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iPhone”,这一次eSIM卡就是苹果公司申请的专利。

苹果公司之所以老跟SIM卡较劲,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iPhone要越来越轻薄。iPhone是一款设计驱动力的产品,通过全世界数一数二的工业设计来补全设计。设计师将iPhone的厚度设计好了,将设计图交给工业工程师,如果设计师设计的厚度太薄,如果装SIM卡槽就没有办法做这么薄怎么办?想办法缩小SIM卡槽的体积。

这就是苹果公司较劲的原因,eSIM的出现会打破现在数码设备的体积壁垒,一枚小小的芯片集成在主板上,不需要「卡槽」这种”上个世代“的东西。曲面屏出来了、智能穿戴设备逐渐普及,这些都预示着未来随身设备会越来越小巧,SIM卡槽将成为拖累,所以必将淘汰。

eSIM卡打破壁垒三:多终端同号码

5G来了,智能穿戴设备也都需要联网,一张SIM卡只能写一个号码,随着智能设备数量的增多,打通多设备共享号码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eSIM卡的初夏那就是打破多设备共享同一号码的壁垒。

在联通的宣传中就已经可以看到,通过智能手表和手机可以进行绑定,如果外出的时候没带手机,通过手表就可以通过同一号码进行通话,保持随时在线。在现在看来也许并不明显,但在可以预期的将来,物联网的发展,手表、 汽车 、冰箱甚至马桶都可以上网了,那么这个功能就非常方便了。不用考虑蓝牙连接之类的问题,每个设备都有独立的通信模块,网络连接更加稳定,要比蓝牙持续连接更省电。

eSIM卡的出现其实就是在弱化手机通话的地位,手机可能会真正变成一台处理中心,通过手表或者其他智能设备进行联网通话。身上只要带一个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联网永不离线,对于5G时代来说,这一点非常重要。

eSIM卡的现状

eSIM卡在几年前就已经发布出来了,2019年3月,联通作为国内首家上线eSIM卡的运营商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过现在eSIM卡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基站调试、设备匹配以及资费计算都是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在也仅在全国7个城市可以开通,分别是上海、天津、广州、深圳、长沙、郑州和武汉。

不过eSIM卡的未来还是非常好的,现在联通也已经与小米、华为和苹果等多家公司做了联动,所以在这些城市的很多小伙伴应该已经体会到了。

不过eSIM的很多好处肯定是要到移动和电信都开通后才能完全体会到,在全国的运营商中,联通一直是走在比较前沿的地方,所以通过联通的动作也能看出未来另外两家运营商的动作。

往更长远看往, eSIM卡的出现会改变整个电信行业,最明显的改变就是线下营业厅数量会急速减少,很多工作岗位会消失。所以eSIM卡的普及不仅仅是方便的问题,还牵扯到很多 社会 问题,这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机制。

不过既然是未来,就一定会来,作为消费者,我们只需要静静等待小小eSIM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sim卡是电视数据卡,一般一体机上电视盒上插槽用的,可找4s店解锁。车载GPS装SIM卡:安装sim卡。拿出GPS车载终端,用螺丝刀将GPS的螺丝拧下来。去掉外壳将主板取出然后安装内置电池安装GPS天线将GPS天线和GSM天线连接在GPS终端相应的接口上
simcon的通讯模块,是一个国产的模块,厂家是一个上市公司,市面上应用得也比较广。其功能就像是手机里的4g模块。但是手机的模块还具备打电话,短信的功能,你这个模块只能通讯。sim卡的话,物联网卡和手机卡都可以用,在使用上是没有区别的
有模块是带SIM卡槽的,ie-car爱易卡的就有,但是他们现在的机器主要是支持联通或者电信的SIM卡,支持移动卡的机器好像是老款,快下线了

如果您的Linux驱动4G模块上不了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 APN设置问题:请确保您为4G模块正确配置了APN(接入点名称),以确保模块能够连接到正确的网络。可以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来检查是否设置了正确的APN:
```
nmcli c show
```
如果没有显示正确的APN,请参考设备的手册或向设备厂商咨询正确的APN设置。
2 拨号号码问题:请确保您使用的是正确的拨号号码,以及SIM卡中是否有足够的流量。您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确认是否可以访问互联网:
```
ping googlecom
```
如果无法ping通,则表示无法访问互联网。可以尝试将拨号号码设置为正确的值。
3 驱动问题:如果驱动程序出现问题,可能会导致4G模块无法连接到网络。请确保已正确安装4G模块的驱动程序,并且驱动程序与Linux内核版本兼容。
4 硬件问题:如果上述步骤都没有解决问题,可能是因为4G模块本身存在故障或硬件问题,建议联系设备厂商进行维修或更换模块。
如果以上方法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还可以尝试查看系统日志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在终端中输入以下命令来显示系统日志:
```
dmesg
```
系统日志可能包含关于未能连接到网络的问题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0507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9
下一篇 2023-07-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