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这一慨念是由美国提出来的。把任何物品通过物联网域名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物联网从表面看来就是物物相连,其实背后却蕴藏着很多新兴技术和概念。物联网的理念最早起源于咖啡壶事件。在1991年,剑桥大学特洛伊计算机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在工作时,需要下楼看咖啡是否煮好,常常都是空手而归。因此他们编写了一套程序,并且在咖啡壶旁边安装了一个便携式摄像机,利用计算机图像捕捉技术,传递到实验室的计算机上,工作人员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咖啡是否煮好,这就是著名的“特洛伊咖啡壶”。
那么物联网是怎样让不可以交流的物体与物体之间通信呢?
这里就涉及到通讯设备了,就像我们人与人之间的通话是通过手机,而物与物之间就要通过下面这个设备进行通信。它的名字叫做“无线数传终端”,简称DTU 英文全名 (Data Transfer unit),
DTU就是通过串口,然后把原本不可以通讯的设备进行通讯,比如我们平时都知道的电表、水表等,它们本身是无法通讯的,通过DTU的串口电表链接起来,就可以把电表的数据上传的到监控中心,这样电力局就可以通过监控中心来查看每家每户的电表每个月的使用情况。
再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共享单车,就是通过物联网技术--nb-iot模块(nb-iot为物联网专用网络),又叫nb-iot通信模块。原理是当用户手机扫描共享单车二维码时,该模块会发送信号到共享单车的平台,然后平台收到请求后再将数据下发到共享单车通信模块,告诉模块开锁,最终完成我们平时所看到的共享单车解锁。
将来万物互联是什么景象呢?大到 汽车 ,小到纽扣,都可能会被植入智能芯片。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会传照片、写评论、打分,到了物联网时代,这个过程的很大一部分都能自动完成。张凯 17021211121
嵌牛导读: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会越来越多地分布到日常生活中。传感器分布在各个角落,通常需要保证至少能不跟换电池使用一年以上(尤其是对于植入人体的传感器更是如此,因此更换电池需要做手术成本和安全性都有问题);而且,出于传感器成本和尺寸的考虑,传感器内置电池的电量不可能太大。
嵌牛鼻子:超低功耗射频电路 通讯
嵌牛提问:零功耗的无线黑科技,物联网的救星?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传感器会越来越多地分布到日常生活中。传感器分布在各个角落,通常需要保证至少能不跟换电池使用一年以上(尤其是对于植入人体的传感器更是如此,因此更换电池需要做手术成本和安全性都有问题);而且,出于传感器成本和尺寸的考虑,传感器内置电池的电量不可能太大。
另一方面,为了能传递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传感器通常需要使用无线连接来与中心节点通信。然而,传统射频集成电路的功耗都不低,会过快消耗电池电量。因此,为了进一步普及物联网传感器,需要设计新的超低功耗射频电路。
信号传递真的需要发射射频信号吗?
如何设计超低功耗射频电路?我们不妨分析物联网射频电路中的功耗。首先,作为物联网中的传感器节点,以发送信息为主,接受端主要是一些控制信息,因此发射端的使用频率更频繁;其次,目前的主流无线协议至少要求发射功率达到0dBm,即1 mW,考虑到发射机整体10%左右的效率,即需要至少10mW的整体功耗,这样的功耗在物联网传感器应用中就太大了,必须想办法减小。
那么,如何降低发射端的功耗呢?除了常规的电路优化提升效率之外,有没有办法可以降低功耗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信息传递的物理基础。根据信息论和物理学,传递一比特信息需要消耗的能量是kTln2,在常温下大约为27510-21焦耳,远小于无线传输中每比特数据传输消耗大约110-12焦耳能量的数字。因此,限制我们的并非物理学基本定律,而是工程学上信号传递方式的设计。
我们不妨再想一想,无线传递信号,真的需要传感器端发射射频信号吗?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需要自己消耗能量就传递信号的方法。例如,用在航海和野外探险中的日光信号镜,就是通过不同角度的反射太阳光来传递信息。在这里,信号的载体是太阳光,但是太阳光能量并非传递信号的人发射的,而是作为第三方的太阳提供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由第三方提供能量来实现信号传输。
阳光信息镜,使用第三方(太阳)提供的能量作为信息载体,传递信息的人本身无需提供信息传输能量
无源WiFi-接近零功耗实现无线传输
之前提到了使用太阳光可以无需提供能量就传输信号的例子。事实上,太阳光和我们常规无线通讯使用的都是电磁波,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把阳光反射镜移植到无线通讯中。
最早这种方法使用在了卫星通讯中。由于卫星通讯中卫星和地面基站距离很远,信号衰减很大,因此需要非常强的信号发射功率,显然在地面发射大功率会比在卫星发射大功率要简单一些。因此,工程师们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卫星上安装可以调制反射光的发射器(retro-reflector),而由地面来发射大功率信号(照射信号)。该发射器可以通过改变反射器角度来调制反射信号来传递信息。举例来说,当卫星完全反射地面发出的信号时表示1,而当完全没有反射时表示0,这样就可以实现卫星不发射无线信号的无线传输。在这里,地面的发射站就相当于日光反射镜例子里的太阳,而卫星上的反射器则相当于镜子。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使用反射来传递信号的方法也开始进入了传感器领域。美国华盛顿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教授Shyam GollakotaJoshua和R Smith提出了Interscatter的概念,并将结果发表在了SIGCOMM上。Interscatter的思路与之前提到的阳光信息镜以及卫星反射通信相同,也是通过反射来传递信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如下图,Interscatter芯片是植入体内的传感器或类似RFID的需要超低功耗的芯片,外界的设备(如手表,蓝牙耳机)发射射频信号(照射信号),Interscatter芯片通过改变天线的阻抗来调制反射信号,该反射信号由手机接收并解调得到Interscatter芯片传递的信息。在整个过程中,Interscatter芯片并不发射射频信号,需要做的仅仅是将比特流转换为对于天线阻抗的调制,因此功耗可以极低。
Interscatter芯片使用场景示意图,由外界设备发射射频信号而Interscatter芯片通过改变天线阻抗来调制反射信号完成信息传递。整个过程中Interscatter芯片并不产生射频信号。
在Interscatter之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组更是将此概念扩展到了WiFi上,提出了无源WiFi,通过WiFi路由器来发射射频信号,而无源WiFi芯片只需要负责调制天线阻抗就能通过WiFi协议与路由器通信。由于省去了发射射频信号这一环节。芯片的功耗主要来源于频率综合器以及天线调制模块(见下图)。这样,无源WiFi可以实现高达11Mbps的通信速率,而其功耗仅仅只有50uW。
无源WiFi
在电路系统设计上,passive wifi的基本过程是中心射频源(路由器等)发射射频信号至passive wifi芯片,因此需要精确控制波束方向,否则如果多个passive wifi芯片同时反射的话会造成互相干扰,因此在射频源的部分需要用到波束成形技术。 然而,由于波束不可能每次都对得非常准,于是另一个passive wifi系统的挑战是多路反射和环境反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UCLA电子工程系Frank Chang教授带领的实验室与NASA/JPL合作完成了一款芯片。这个项目实现了基于反射概念数据率高达54Mbps的芯片组(包括发射端和反射端)外,该芯片组同时还能使用equalization技术解决多路反射的问题。由此可见,无源WiFi不仅能实现低功耗通讯,在数据率方面与传统WiFi也不遑多让。 具体论文“A 58 GHz 54 Mb/s Backscatter Modulator for WLAN with Symbol Pre-Distortion and Transmit Pulse Shaping”发表在了IEEE Microwave Wireless Component Letters上。
UCLA与JPL合作实现的芯片组,包括发射端和反射端两部分芯片
当然,无源WiFi也存在自己的局限性。目前,无源WiFi最适合的场景是点对点通信,这样即可最大化照射信号的利用效率,也能减小不同无源WiFi反射的互相干扰。因此,在需要多节点同时通讯的场合下,无源WiFi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另外,无源WiFi并不能减小接收机的功耗。综上所述,无源WiFi最适合的应用场景还是发射端站最主要部分,且无需节点之间通信的物联网传感器。在未来,为了能让多个节点同时通信,可以使用类似CDMA的技术。
4G模块,也被叫作4G通信模块或4G DTU模块,他是物联网行业具有4G通信功能的一种产品,通过4G模块,我们可以实现工业设备数据通过无线4G网络传输到远端控制中心,并从控制中心通过4G模块远程对工业设备进行数据通信。从而实现工业设备通过无线4G网络的集中管理集中监控。通过4G模块可大大的减少运营人工成本。
4G模块的工作原理
近年来物联网行业飞速发展,通过各种物联网模块来代替人力,应用到了各行各业。那么4G模块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呢,我们就来分析4G模块塔石怎么工作的。4G模块是基于4G网络来进行通信的,4G模块是指支持TD-LTE和FDD-LTE等LTE网络制式的统称。具有通信速度快、网络频谱宽、通信灵活等特点。4G模块在硬件上将射频、基带集成在一块PCB小板上,完成无线接收、发射、基带信号处理功能。软件上通过4GLTE网络传输,对下位机modbus数据进行传输到服务器端,支持心跳包,注册包功能。并可支持软件支持语音拨号、短信收发、拨号联网等功能。
WiFi模块又名串口Wi-Fi模块,属于物联网传输层,功能是将串口或TTL电平转为符合Wi-Fi无线网络通信标准的嵌入式模块,内置无线网络协议IEEE80211bgn协议栈以及TCP/IP协议栈。传统的硬件设备嵌入Wi-Fi模块可以直接利用Wi-Fi联入互联网,是实现无线智能家居、M2M等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串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
串口WiFi模块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 网络发送–TCP数据 => 模块 =>串口数据–单片机接收,反向也是一样的,模块作为一个数据传输的通道。
三、串口WiFi模块在智能插座上的应用
串口wifi模块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一般在几K/S,所以这种传输速率不适合传输和视频等大文件,倒是非常适合传输小数据量的数据,比如开关通断信号、控制信号等。比如将串口WiFi模块应用在传统插座上,再结合手机app就能做成智能WiFi插座。见下图。
智能WiFi插座支持远程WiFi *** 控以及定时开关等功能,可实现在异地对家里各种家用电器的控制,比如控制空调、电饭煲、热水器等的开启和关闭, *** 作方便省心。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更多的功能,比如定时延时,usb充电,网络远控,电量统计,节能省电……
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联网发展的越发蓬勃。硬件联网也是靠着软件驱动,所以智能设备的性能很多时候是在考验设备的软件能力。然而物联网的测试涉及面广,需要对APP/UI测试,还需要对协议,后台,接口进行测试,同时对硬件的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测试,还有各,WIFI,蓝等模组测试。
针对目前物联网智能硬件测试从上到下环节众多,很难有专门的工具进行统一调度测试和管理,宏控协同测试系统为测试开发人员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协同自动化测试系统,帮助测试人员自下而上的完成物联网设备从底层的模块测试到集成测试,到最后的系统测试。
宏控协同测试系统支持V模型开发,提供需求导入和需求的管理,同时可以建立需求和测试用例的关联,还能提供与测试结果的追溯关系。
在测试用例管理阶段:提供用例的图形化编辑,子脚本的调用,用例的导出等
在测试执行阶段,对测试过程实时监督,同时可以选择执行测试用例数量和定时触发执行,支持测试的异常恢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