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略性眼光
务实布局
“物联网的‘泡泡糖’(PPT)时代已经过去,现在要演示的是真q实d。”张伟(某物联网公司CEO,化名)想起一年前跟用户交流时如是感叹,以前多数公司都是停留在方案构思和宣讲阶段,只能靠PPT(幻灯片)来展示物联网,而现在,用户不再满足于PPT了,要看实际案例。如果说,去年来到无锡,每次参观者接触到的示范项目都是“太湖鱼”,那么今年的无锡,则呈现出更多物联网的应用。
本届博览会就是一次大秀场。以传感器、RFID、网络设备、嵌入式终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通信网络为代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以软件集成、应用开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等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都参与了此次博览会。
无锡,整个城市都散发着浓郁的物联网氛围,从2009年8月以来,物联网概念的公司比肩接踵地成立,分布在无锡新区、滨湖区等地。新区设立了10亿元产业培育专项基金,主要用于重点支柱产业促进和新兴产业培育,尤其是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战略性产业,核心企业入驻园区,新区都给予3年贷贴息或一定比例的注册资本金配套;滨湖区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也在集聚各类资源,已累计引进物联网及相关企业200家以上,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5家。
无锡市市长毛小平介绍说,2009年8月7日温总理在视察无锡时提到建立感知中国中心,同年10月13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建设无锡传感网实验区,无锡迅速开始创建物联网、传感网的示范区,技术研发事业培育、人才引进等配套技术相继出台。到今天,有156个物联网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去年11月12日,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先期以江苏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和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为运作载体,总部设在无锡。发展中心第一任主任为叶甜春。据叶甜春介绍,发展中心采用了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吸纳社会资本,与工业界紧密合作,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心目前设立了综合协调部、战略规划部、应用总体部和技术服务部四个部门。
叶甜春认为,物联网与现有传感网和信息化技术的差异是:更大规模的节点覆盖、更综合的系统集成和更智能的信息处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战略性眼光’,物联网的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这其中核心技术的培育和掌握是关键中的关键。”叶甜春发自肺腑地说,如果没有重点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可以推进信息化,但做不成物联网,或者成为又一个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打工产业”。
中国科学院在知识创新工程中,对传感网/物联网领域进行了战略性的前瞻布局,已开展了近10年工作。包括传感器与芯片、信息网络与传输技术、信息处理与存储、软件等,传感器与芯片方面包括声学、振动、压力、温度、湿度、生物、化学等传感器。
借力运营商
物联网与互联网经常被相提并论,虽然两者的本质、内涵及应用模式都有差别,但发展路线却是可以作一定借鉴的。启明创投董事总经理邝子平认为,互联网发展初期,要感谢运营商,因为他们在互联网还没有明确形态时,就大力投入组建了骨干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完善,促进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今,物联网来了,运营商又开始摩拳擦掌。
中国电信所关注的领域包括节能减排、民生工程、防灾减灾等。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透露,中国电信已经在着手建立物联网的企业标准。“因为国家物联网标准组有一些标准并没有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电信建立了企业标准。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出台了七个关于M2M的标准,包括终端、平台设备和服务协议等。”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强认为,TD-SCDMA的独特优势为物联网的规模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TD的优势是:国家自主知识产权标准保障了通信的安全可靠;频谱效率更高、客户为每比特数据传输支付费用低;根据网络需求,可自行配置上下行资源,特别适合监控等非对称性数据传输业务。杨志强指出,物联网与TD结合有利于我国两大基础创新技术发挥协调作用。“TD与物联网都属于产业链形态的集群性创新模式,由于这种集群性和链条性,使得这两大基础创新在芯片、终端、测试、系统及应用等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重合和协同性,将会充分发挥基础协调作用。”杨志强介绍说。
据悉,中国移动M2M业务已经超过了500万终端,2009年,M2M业务收入超过7个亿,2010年,M2M终端用户超过500万,年增长率66%。M2M产业从分布上来看,电力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5%多,主要应用为电力远程抄表、电力输配变设备监控;交通行业占终端总数的30%,主要应用为车辆定位管理。
中国移动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建设完善了研发试验环境,拥有总面积达1050平米的基础实验室和支持2G和3G的应用开发测试系统;并建立了中国移动物联网体系架构。其目标是把每一个人、每一辆车、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城市接入物联网。
事实上,物联网产业应该借力于运营商及大企业的投入,给物联网一个初始推动,逐步渗透入行业。
从集中走向分布
运营商所擅长的基础设施是一个方面,物联网最后落地,必然是在行业应用中。物联网应用的一个最普遍特点是从集中走向分布,突出表现在智能安防和制造业等领域。
本土著名安防企业博康集团总裁李璞认为,物联网可实现分布式的智能,分布于全系统内的智能化使人与物、物与物得以通信对话,从而自动获取物的动态特征、关联特征,实现所有物征动态信息互通共享。物联网为智能安防带来了一套完整可参照的“技术体系框架”,改变了现在安防领域局部智能、局部互通的限制。经过海量数据存储、处理及多传输通信技术,实现事前的分析预警、事发的实时报警和事后的侦查取证。
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徐亚丁也认为物联网技术为自动化领域带来了更好的分布式解决方案。“制造业面临的大趋势是个性化定制需求、全球化的采购和生产。发达国家的现状是机器密集型,发展中国家的现状是劳动力密集型,两者都向大机器分布式模块化制造转变。”徐亚丁介绍说,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使生产自动化从集中走向分布,能够自动调整工序、灵活增减工序。物联网架构使模块可重用性得以提高,可进行重新配置组合以适应生产需要,减少资源浪费,还可以调整就业人口,使受良好教育的劳动力从事高附加值的模块设计维护。“分布式模块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技术就是物联网,物联网技术使每个模块智能化,能够承担灵活多样的生产任务;使模块内部集成,实现机电/人机一体化。”可见,要深化物联网的应用,必须吃透其技术特性和优势,才能找准应用切入点。
资本市场冷静观望
在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的投融资高峰论坛上,来自德同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美国风投协会等风险投资领域的专家,围绕“风险资本如何孵化伟大企业”这一焦点话题畅所欲言。面对火热的物联网概念,资本市场的态度显得很冷静。
邝子平认为,物联网重点在B2B的市场,物联网早期的发展,更多仍然还是给集团客户解决其所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而不是给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娱乐或者个性化的平台。“不同于互联网,互联网更多关注B2C市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跟互联网将非常不一样,进入的门槛不一样,它的销售周期也会不一样。”邝子平分析说,B2B业务在中国所面临的不确定性非常大,例如为行业用户或政府部门服务的物联网企业,要有能力协调好各方的关系。旷子平认为第一批成功的物联网企业很可能是做系统集成的,即整合各方的物联网资源,提供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而并非纯技术型企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在谈到物联网时也提醒产业界,物联网刚刚起步,对其期望值不要太高,实际上产业界对物联网领域,从技术和体制上都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何积丰建议,物联网产业在上项目的时候要考虑“先民生后重大基础设施”,在“十二五”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元素是关注民生,他建议在无锡先做一些跟民生相关的项目,如教育、医疗试点等。
除了要撬动资本市场外,国家在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早期的示范及推动、行业标准及法则法规的确定,特别是在营造良性竞争环境、降低产品成本方面,从国家层面的协调与布局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今年8月,中国传感网国际创新园在太湖国际科技园内建成启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等多个研发中心成为首批入驻单位。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掠影
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以“感知科技、感知未来”为主题,围绕信息的感知、传输、处理、应用四大核心领域,集中展示物联网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的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新工艺和新的解决方案,突出展示物联网在工业、农业、电力、交通、物流、环保、水利、安保、家居、教育、医疗、园区等12个领域应用所带来的高品质生活、高效率管理和高科技网络。博览会展示总面积15000平方米,参展及出席单位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IBM、微软、华为、航天信息、清华同方、大唐电信、CETC、东软集团、国网信通、美新半导体、长电科技、华润微电子等众多业内知名企业,共20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物联网产业链企业参加了展览。参展企业涵盖了产业链上游的芯片和传感器制造商,中游的应用设备提供商、软件与系统集成商、软件与应用开发商,以及下游的海量数据处理和信息管理服务提供商。
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要使民众用上放心安全的疫苗,疫苗冷链运输环节至关重要。近期,宁波凯福莱特种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了历时三年研发的我国首款物联网疫苗冷链运输车。在疫苗运输前能预先了解冷藏车状态,对运输的整个过程实时监控、记录,避免车辆内冷冻机组、箱体密封问题引起的故障。该特种车实现了疫苗运输工具的智能化、感知化、网络化,使传统的冷藏车变成了具有物联网功能的专业网络信息终端。
平安城市。联通结合WCDMA网络和视频终端采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供公共场所以及重要场所的视频监控、移动执法等多种综合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前端数据通过视频监控系统采集并传输到市、区监督指挥调度中心,实时监控并对紧急事件做出快速响应和应对,防范和处理危害城市公共安全的行为。
食品溯源。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拍摄食品包装标签上的二维码,就可查询到相关食品的原材料和生产程序等,这种产品可溯源功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为消费者放心消费提供了保障。
感知健康。无锡矽丰展示的基于物联网和云服务技术的感知健康体验中心及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用以达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目的。
瑞孚特感知停车。车辆电子标签技术为保安、停车及进出管理提供独立、不间断的系统设备,可以实现对商业区及社区的方便管理,确保只有经过许可的车辆进入。系统还可以提供车辆定期出入及停车费用管理数据。掌握车辆动态情况,分析车辆运行规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实现车辆调度派遣无纸化、进出场区识别自动化。
物联网比特实验室。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了物联网教育市场。实验室主要面向青少年开展物联网方面的宣传、培训和体验等活动。通过数字化的实验、积木化的游戏、个性化的作业和整合化的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互动式、体验式的快乐氛围中,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方向,更快地接受最新的科技知识,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国上国网app是正规的。
国上国网aPP叫网上国网,是国家电网公司官方统一的线上服务入口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主入口,集“住宅、电动车、店铺、企事业、新能源”五大服务场景于一体,为您提供办电交费、报修投诉、电动汽车找桩充电、光伏一站式服务、能源金融等多元化的电力综合服务,满足您全方位、个性化的电力需求。
国网是指:“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分公司子公司,主要包括各省供电局(华南五省除外),国网新源公司,国网研究院等。”
1、国家电网: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简称:国网),于2002年12月29日在北京成立,是经国务院同意进行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的试点单位。公司以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公司按集团公司模式运作,国内经营区域覆盖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稳健运营在菲律宾、巴西、葡萄牙、澳大利亚、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海外资产。公司连续12年获评中央企业业绩考核A级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第2位。2016年,公司2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4项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工程鲁班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2017年11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由全民所有制改为国有独资企业。
2、企业标准:
1)管理标:“管理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经营管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等与技术标准相关联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2)技术标准:“技术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导则、 *** 作卡和作业指导书等方面。
3)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是指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主要是指在执行相应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时与工作岗位的职责、岗位人员基本技能、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和检查与考核等有关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
3、企业业务:
依法经营国家电网公司及有关企业中由国家投资形成并国家电网公司拥有的全部国有产。
从事电力购销业务,负责所辖各区域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和调度。
参与投资、建设和经营相关的跨区域输变电和联网工程。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从事国内外投融资业务。
经国家批准,自主开展外贸流通经营、国际合作、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等业务。
从事与电力供应有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电力生产调度信息通信、咨询服务等业务。
经营国家批准或者允许的其他业务。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q和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1台充电机器人即可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1由国网苏州供电公司研制的全国首套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已经在苏州投入了运行。目前,这种充电系统还处于比较初期的应用阶段,下一步,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开展该充电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景的布点应用,为更多的电动汽车用户带去便捷和惠利。
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据了解,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以提高充电桩的使用效率为研发突破口,运用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并结合了先进的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开发出了导轨移动式共享柔性充电机器人系统。同时,这套充电机器人系统还支持用户通过数字人民币进行支付结算。
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蓬勃、迅速地发展,有相关机构作出过预计,今年国内电动汽车的销量可能超过650万辆。与此同时,与电动汽车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在不断地建设当中。
此前,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就印发了《苏州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表示到2025年,苏州市将建成超过20万个充电桩,以满足大约38万辆电动汽车的充换电需求。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2由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正式在苏州姑苏区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停车场投入应用,仅需1台充电机器人即可满足50个车位的充电需求。
据悉,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由电源插座、充电q和移动机器人三部分组成。
该系统改变了传统新能源汽车采用“一对一”固定充电桩充电的方式,通过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等精准控制充电q移动到指定车位,协助车主快速充电,实现从“车找桩”到“桩找车”的转变,大幅提高了充电桩的利用效率,减少建设投资成本。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苏州地区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万辆,随之而来的是大幅增长的充电需求。
“仅2021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就超过25万件,同比增长160%。但有相当数量的车主由于各种原因不具备安装条件而无法建桩。”苏州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员工刘乙介绍,个别老旧小区无固定车位或独立产权车位,不符合私人充电桩报装申请条件,小区居民用车充电很不方便。
2021年年底,苏州供电公司启动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研发,以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问题。
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停车场,一条首尾闭环的银白色导轨串联覆盖了50个车位,每一个车位上方都已安装好一个电源插座。
车主停车后,用手机扫码,轨道机器人就会“抱着”充电桩到达车位上方的电源插座并自动连接,车主取下充电q与新能源汽车充电口连接即可充电。
该系统还应用了柔性有序充电控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充电过程中,充电桩可以根据区域实际负荷情况动态调节输出功率。值得一提的是,该系统还支持客户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轨道(含电缆槽)、共享充电桩、机器人等,都实现了模块化预制,简化了工艺,覆盖50个车位的工程仅用两天就可以完成,做到了高效不扰民,苏州供电公司还安排专业人员定期保养维修新能源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
而在接下来,苏州供电公司将积极推进该系统在老旧小区、公共商场、新建居住区等场所的布点应用。
苏州试应用共享充电机器人,将进一步推广36月23日,在江苏苏州仁恒·江湾雅园小区地下车库共享充电区,车位上没有传统的充电桩,而空中却出现了一条首尾相连的银白色崭新导轨。这个导轨是干什么的?
江苏苏州供电公司基于“全电共享”理念最新研制了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前面提到的导轨就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
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机器人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和调度算法等,突破传统充电桩的建设模式,为小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了全新的方案。
这套系统,有啥不一样?
传统的充电桩一般采用“一车位一桩”的建设方式,而基于“全电共享”理念的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中,一台充电机器人沿着预设轨道自主移动,可“搬运”多个充电桩。
车主停车后,通过扫码向机器人发出指令,机器人就会将空闲的充电桩“搬运”到目标停车位,供车主充电。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多车同时发起充电指令,机器人也可以依次将每一台充电桩准确“搬运”至指定车位。
为什么要采用这套系统?
充电需求量越来越大
以苏州为例,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万辆。随着新能源私家车的增多,居民个人对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据统计,仅2021年,苏州地区受理居住区个人充电桩报装用电申请达25万件,同比增长160%。
传统桩具有不便之处
部分电动汽车车主面临公共车位不满足建桩条件、物业审批建桩申请困难等情况。据调查,大量私人电动汽车车主没有自己的充电桩。同时,私人充电桩还存在安全监管不足、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等问题。
新政策助推新的模式
今年2月25日,苏州市发布的《苏州市居民住宅小区电动汽车自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试行)》指出:新建居民住宅小区所有车位100%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并需按照不低于车位总数的30%配建具备有序充(放)电功能的充电桩。
这套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的上线,有利于该项政策的执行,而且,其投资成本相较于传统充电桩可节省约20%。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