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第1张

物联网的概念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将人类社会里面不能够共享联动的物体联动起来使用。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运作

物联网生态系统由支持Web的智能设备组成,这些设备使用嵌入式处理器,传感器和通信硬件来收集,发送和处理从环境中获取的数据。物联网设备通过连接到物联网网关或共享它们收集的传感器数据其他边缘设备将数据发送到云以进行本地分析或分析。

有时,这些设备与其他相关设备通信,并根据彼此获得的信息进行 *** 作,尽管人们可以与设备进行交互,但设备可以完成大部分工作而无需人工干预,例如,设置设备,给他们指示或访问数据。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物联网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电商出现在PC时代,慢慢兴起于3G时代,腾飞于4G时代,移动的宽带化,是电商的催化剂。不管是3G还是4G时代,从商业的角度,造就的都是电商,确切的说是电商平台。5G时代,物联网的兴起,电商平台或许是会受到最大冲击的。

电商平台的兴起,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说到电商平台的兴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了。

而淘宝的发展,是随着3G、4G一步步的壮大的,直到今天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个道理是异常的简单的,那就是并不是全部的家庭都有电脑,而且电脑没有手机方便,手机购物在移动通信网络下,可以随时随地的"剁手"。

随着3G、4G的不断普及,电商平台的用户也越来越多,购物时间也越来越长,这很也导致了电商的销售额不断的增长,从而进一步的使得电商平台不断的发展壮大。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2009年11月11日,第一届双十一,销量是5200万;2010年,第二节双十一,淘宝销售额是936亿;2011年是336亿;2012年是191亿;2013年是350亿;2014年是571亿;2015年是912亿;2016年是1207亿;2017年是1682亿;2018年是2135亿。

移动端支付在2015年第一次超过了电脑端,占据了68%的比例,而在2014年,这个比例是426%。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4G时代之后,移动端迅速的崛起,对于电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相比电商、微商这些商而言,电商平台才是最大的赢家。

现在虽然是一部分人在电商、微商上赚到了一些钱,但是归根到底,整个电子商务最大的赢家还是平台。进行电商、微商领域的其实是有赚钱的,也有赔钱的,但是即使是赚钱最多的,也不如电商平台。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像赌博一样,下场的是有输有赢,但是抽成的庄家总算笑道最后的。

5G时代,对电商平台而言,是一个挑战。

5G时代,进入了物联网时代。未来5G普及化,行业应用逐渐落地,会从各个角度来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

以下是个人的看法,可能由于知识体系问题,有不足甚至是错误之处,敬请谅解。

5G时代,我们购物,可以摆脱目前的购物模式,现在我们在电商平台购物,主要还是看、看别人的评论,最多看点儿小视频,而未来5G时代,随着VR技术的兴起,电商购物可以在”虚拟世界“里进行全方位的体验,这样一来我们购物也就更有针对性了。

而且,在5G时代,工业物联网普及,我们还可以"订单式购物",直接把自己的需求提供给工厂,工厂根据需求生产"专供"商品,这相当于是"私人定制"了。

同样,5G时代,随着资费的下降,物联网模组的价格的下降,未来我们的每一个包裹,都可以有一个专门的物联网芯片,这样我们就可以全程的知道自己的货物在什么位置了,也更容易追踪货物的位置。

5G时代,是物联网平台的时代,现在的电商平台,如果不能抓住这个制式带来的变化,就可能会被淘汰掉,就好像曾经风靡的" 电视购物"逐步被淘汰化,边缘化一样。

总而言之,就商业这块,就3G、4G成就的其实都是电商平台,而未来的5G,成就的将是物联网平台。不管是在什么时代,最终的成就都将是平台,而未来的平台商家,也可能变成厂家直供,这样的话对于现在的一些商家而言,挑战更大一些。

5G带来的是万物互联,智能化设备会越来越多,那么在5G时代我们能享受哪些新的购物方式呢?比如无人接送货、自动快递车送货、AR场景购物。这些功能都会得到深度的开发,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

AR购物-(个人购物的 虚拟管家)

5G物联网会给购物带来一个全新的体验。AR 游戏 大家可能都体验过,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很神往,但是因为模拟场景需要的数据非常的庞大,所以每次都会有一个类似于电脑一样的VR主机用来存放和运算数据。但是在5G时代的来临,每秒的下载速度是1GB/秒,这样的速度比现在的固态硬盘传输还要快。那么我们就就可以将主机省略了,通过云服务器的控制,配合上简单的AR设备就能实现真的全场景AI动画了,并且通过天猫精灵等AI语音来进行超控。 就像直接来到了商场一样。

自动机器人和无人机送货-(准点到达)

目前像亚马逊等国外的电商平台都已经实现了无人机送货,京东和天猫也研发出了自动送货车。各大物流公司也开始试营运起来,但是还没有完全的普及。而5G网络的到来,促进了智能化城市的发展,在安全和智能化自动化上面得到了提升,用户可以通过APP实时查看自己的快件送到了什么地方,并且可以预约准时取件。

视频电商和自媒体电商的崛起

5G时代的来临,各大运营商的资费必然也会下降,毕竟传输的速度和效率都提高了,这么贵的费用根本没人用的起。不管是国家强制性的还是运营商良心了。这也是必然的结果。这也就刺激了自媒体和视频直播的发展。大家都知道视频直播带货的效果非常好,但是很多用户在没有WiFi的情况怕消耗流量都不敢用。这里面其实也损失了很多的流量。那么5G的时代这些都可以忽略。自媒体和视频电商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

总结

5G的到来,让人类的生活方式到达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的梦想也将在这里起航。这也是移动互联网的一个新的变革。能将大数据模型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5G将与物联网等其它技术一起成就人工智能时代。



3G

电商可不是3G造就的。电商的起步和发展,主要得力于PC以及宽带网络。在宽带网络普及之前,电商在PC上的发展还是较慢的,宽带网络是第一项促进电商爆发的技术。

3G确实引领了移动电商的发展,但是3G网络速度实际上还是不能满足移动电商的网速需求,直至4G的普及,才基本上解决了移动电商的网速瓶颈。当然移动电商的兴旺,也是电商火爆的一部分。

4G

4G不但推动移动电商迈向成熟和全面普及,其成就还多的多。实际上移动应用的全面普及,基本上都是得益于4G。4G网速基本上满足了大多数移动应用的需求,无论是电商刷屏、资讯浏览、移动支付、投资理财、导航等,4G时代已经发展到了极致。

当然,4G时代最大的成就还是移动网络的远程交互,包括文字聊天及语音、视频等。这大大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让亲朋好友的交流互动不再困难,成为最最方便的、常用的手机功能。

5G

既然4G已经满足了目前手机上大多数应用的速度需求,但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发展5G呢?5G的优势只是网速更快吗?实际上并非如此。

的确正如题主所言,5G时代其实将会是物联网时代,当然更是人工智能的时代。这个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将会是人类 社会 生活与生产方式一次彻底的革命。



5G具有双向高速度、低时延、支持高并发持续连接的性能,特别是上传速度的提升、低时延、高并发持续连接能力都是物联网、车联网、云计算及云服务、边缘计算及服务、人工智能所需。5G不只是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办公的智能家居、智慧办公、AR/VR等所需,其对于大规模的物联网连接、智能 汽车 、智慧城市、智慧工厂、远程医疗的贡献将会更加巨大。



未来数十年,都会是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阶段,我们现在很难预测我们的 社会 会发生哪些更深刻的变化。但是这个时代将一定超越所有人类曾有的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带给我们人类的变化。当然,这其中5G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5G物联网时代,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能成就什么?就举几个例子:

1、车联网

通过通讯联网技术,实现车与人、车与车、车与路、车与服务之间的网络连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智能化体验,减少事故发生率,保障交通安全,为交通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变革。

2、智慧社区

通过物联网技术,把智能楼宇系统、智能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医院、智慧酒店、衣食住行、个人 健康 等等集成为智能数字化平台,实现社区公共服务智能化。

3、人工智能

通过计算机科学技术、物联网技术实现能与人类智能相当的智能机器,在各种危险、及不适合人类的工作场地代替人类工作。

4、智慧城市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城市将逐步向智慧城市发展,通过新一代的5G通讯技术,城市将带来巨大的变革,在交通、环保、安全、工业、社区等公共服务将越来越智能化,将给城市管理者及市民带来很大的便利。

当然,5G带来的不止是以上产业的兴起,我们期待5G给我们带来美好的未来。

很多人,高估了4G对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也低估了3G的真实性能。

4G比3G更快更好,是毫无疑问的。技术的发展总是不断向前,但这并不能说明移动互联网主要因为4G才发展至今的。就算4G晚出现5-10年,我们今天看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一个都不会少。

5G的应用,大家都是猜想,但我先来一些猜想,我看到的也只是一些冰山一角,欢迎大家补充!

1、5G自动驾驶。

2、5G远程手术。。

3、5G物联网。

但是现在的发展问题也不单单是5G的时代,就算没有5G出现,很多东西该出现还是会出现的,只是时间的问题。

你说的这个不存的,电商跟3G没有太大关系,pc时代电商就做的非常不错。

微商是在4G时代发展的,这个倒没错。

5G成就更多的应该是小而精的企业,应用会是5G最需要的,然后是内容。内容方面只有企业能够满足,因为企业需要网络展示,所以最大的内容提供就是企业。

5G,主要成就就是万物互联。本身就是全行的智能

一、制造业,工业智能化,5G技术能够帮助制造业的生产运作变得更加灵活并兼顾效率,同时提高安全性并降低维护成本。这将使制造商能够利用自动化、人工智能、AR(Augmented Reality)以及物联网来达到“智能工厂”。在设备上透过5G移动网络远程控制、监控及重新配置,能够让机械及设备自我优化达到生产线及整体规划简化。在生产方面同时可以通过前端产品流通数据反馈给工厂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二、能源与公用事业,5G可以为现有能源产业的生产、传输、分配及使用带来更创新的解决方案,并且有望发展出下一波智能电网更强大的功能和效率。5G技术能够透过低成本来连接并集成许多未连接的耗能设备,将会改善电网监测并使能源需求预测更加准确,让能源管理变得更加高效率,从而降低电力峰值和整体能源成本。 除此之外,5G很明显地延长了 电池 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这使得大规模部署物联网传感器能够成为能源产业更实用的解决方案,来减少成本并提高安全性。举例来说,在5G的环境下使用无人机监控及信息传输,能够大大改善电网正常运行时间。仅此一项就能够使成本降低30%。 不过,5G设备本身也是耗能的。包括交通、

全世界的农民正在使用物联网技术来优化整体农业生产过程,如水源管理、灌溉施肥、家畜安全及农产物监测。5G技术可以促进物联网设备的采用,从而实现这一目标。 5G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及时的数据来加以监控、追踪和自动化他们的农业系统,来达到提高盈利能力、效率及安全性。在农业等高风险行业,这些产量和精细度的提高至关重要,特别是当气候变化随时一翻两瞪眼的状态下,必须更加注意提防。 但目前的技术还不够先进,无法应对智能农业所需的大量数据及速度。这是因为农村地区的网络在比例上仍大量缺乏。举例而言,根据统计英国大约80%的农村地区并不包含在4G服务的范围;在美国截至2015年,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村地区是没有网络服务的。因此,在未来5G若能够顺利发展,农村地区相较于市区可能将会晚个4至5年才上线。

4、零售业

使用移动装置购物在全球非常受欢迎。由于4G / LTE技术,2018年有超过1亿美国人在智能手机上进行购物。试想一下,如果网络速度提高10倍,在手机购物体验上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此外,5G技术支持AR / VR 应用,因此在零售业有机会在实体店面推出更多的VR/AR体验,例如试穿、虚空间等等。依照消费者购物习惯,同样功能也有可能在家里体验。预计到2020年,全球零售展示的AR/VR应用支出预计将达到约59亿美元。

5、金融服务

6、媒体与 娱乐 事业

5G 将在多个层面上深刻影响媒体和 娱乐 ,包括移动媒体及广告、家庭网络和电视。它对于改善AR / VR等新互动技术体验也至关重要。 由于 5G 的低延迟,网络的影片不太可能暂停或停止。在 5G 网络上,下载量将从平均7分钟减少到仅6秒。在浏览社群媒体、 游戏 、网络媒体音乐以及下载和节目时,5G将为用户节省每月平均23小时的加载时间。此外,5G在未来AR / VR的应用上,能够支持使用者与虚拟人物的互动。 根据Ovum进行的一项研究,未来十年,全球媒体产业将通过5G技术实现的新服务和应用能够获得惊人的765亿美元收入。

7、 健康 医疗产业

5G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改善全球医疗保健,同时提高医疗业的效率和收入。据估计,在医疗保健领域使用5G技术,将在2026年创造76亿美元的收入机会。 医疗行业也能够使用高速网络的特性,大大减少了读取病患大量数据的时间,不论是个人信息、临床研究或是高分辨率的MRI和CT影像信息。 5G同样能够使远程监控设备(如可穿戴技术)在将患者 健康 数据实时发送给医生的同时,也能够透过 传感器 随时了解患者目前正在什么样的空间下活动,来达到更全面和适应性的医疗或护理方法。

8、运输事业

从公交车到出租车队,随着5G网络变得越来越普遍,5G技术能够提高运输系统的透明度和调配。 除现有运输外,5G能增强车辆及车辆(V2V)通讯,这是改善并因应 无人驾驶 车辆在道路安全的关键要素。V2V通讯必须是实时的,因为毫秒之差可能是紧急煞车和致命碰撞之间的差异。实现这种高速互连需要车辆在彼此之间传输大量数据而没有任何延迟。5G网络的低延迟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5G技术甚至能够让车辆与基础设施来进行实时感测,利用车辆及基础设施(V2I)通讯让车辆自动针对信号来自动停止前进或缓速前进,来达到改善交通流量、减少外部危险因素、增加车辆反应时间及提高公共交通效率。

9、AR/VR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的未来取决于更广泛、更可靠、更一致性的5G网络。当然,前提是5G网络必须够成熟,来达到降低开发成本的首要目标。 AR和VR需要处理大量数据。而5G的延迟减少了10倍,流量及容量提高了100倍,网络效率提高了100倍,意味着5G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10、保险业

5G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做出全面更有效、更有把握的决策,因为保险公司能够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通过更有效的数据共享,人寿保险公司可以在提供报价时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随着可穿戴的5G连接医疗保健设备普及化,保险公司也许可以提供「积极强化」政策,消费者若维持一定程度的活动或 健康 ,将能够享有保费降低优惠。 随着5G迎来 自动驾驶 和无人驾驶车辆的新时代,实时数据和报告可以在客户意外发生后立即发送给 汽车 保险公司。这将能够让保险公司更有效地调查和解决案件处理方式。

11、教育业

随着5G替AR / VR体验铺路,老师能够将这些技术用于各种新的教育技术。例如,学生可以不用离开教室就直接在世界各地进行虚拟实地考察,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长城。 与传统教育方法相比,AR / VR教育平台提供了许多好处,包括成本效益及降低风险。Next Galaxy Corp和尼克劳斯儿童医院(Nicklaus Children’s Hos pi tal)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接受VR培训后,医务人员记住了高达80%的课程教材,而传统培训课程只记住了20%。

12、云端运算

由于移动装置的低吞吐量、高延迟和不一致的连接性,云端运算的功能和特性方面经常被淡化。但5G网络可以提高影响力及灵活性。5G的高吞吐量及低延迟性将能够解决现有问题,并将云端运算提升到另一个层次。

13、 游戏 产业

14、房地产

由于AR/VR等技术会运用到5G技术,房地产行业可能受到影响。 以现有的技术来说,已经有中介已使用360度看屋的服务,让欲购屋的买家在家就能先观看有兴趣的物件。而随着5G的发展,AR/VR可能运用在展售中心或是房仲业者,让消费者能够直接在办公室体验走进对象的空间哩,就不用在初期就上上下下奔波于不同的对象,让整体效益提高。 但值得被讨论的是,这样的方式必须要在新的对象上加设5G基地台,对于 健康 及成本考虑来说,这样的设置是否能够达到平衡需要房地产业者另外评估。

15、公共安全

5G网络能够缩短接收讯息时间以及更广泛的运用网络来增强公共安全的能力。 透过5G网络,救难队将能够透过实时影像、安全通讯或媒体共享快速在第一时间协助救难,不论是在时间上或是地点定位都能够达到更进一步的水平。 此外,5G网络能够透过身体监控、无人机、聊天室、社群媒体、文件共享及定位来达到公共安全小区内的讯息发布共享。另一方面也能够透过物联网技术使用指纹传感器,有助于识别罪犯或受害者。而在灾后情况下,5G连接的无人机将能够提供救援物资并协助寻找失踪人员,将会使公共安全更加地完善。

16、供应链管理

在设备上安装5G传感器,能够针对相关者提供所有实时性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含了位置、温度、湿度、压力或其他讯息,这些讯息对于供应链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5G能够延长电池寿命,因此装设5G传感器将能够使用很久。此外,也因为加入了传感器,能够让产品的良率提高。随着5G技术引入更智能的供应链管理,除简化物流流程并降低成本外,还有一定的机率会增加生产量。

17、餐饮业

随着5G的发展,餐饮业将能够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并且降低原 物料 成本。 透过5G的物联网设备,能够改善追踪食品及了解厨余处理,让原物料受到更精细的控管来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消费者可利用更快速的网络在手机上完成订单,而餐厅则利用广泛的5G网络发出无人机来派送更多餐点到消费者手上。 此外,厨房员工可以使用5G连接的AR / VR体验进行培训,从而节省宝贵的库存。上述这些5G应用将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增强消费者体验。

18、 旅游 业

有许多政府与 旅游 业者及 科技 公司进行三方合作,或者 旅游 业者自行研究及开发5G连接技术,打造“智慧 旅游 ”,提供游客身历其境并改善 旅游 体验。 例如,英格兰西部联合管理局已经为巴斯(Bath)和布里斯托(Bristol)的主要 旅游 景点试验AR / VR体验,并提供了500万英镑的奖励;由 BBC、Aardman动画公司和布里斯托大学将致力于该项目的内容和技术开发。英格兰西部市长蒂姆鲍尔斯(Tim Bowles)表示“想象一下,一个虚拟的罗马士兵向你展示罗马浴场周围,并在你的手机上以前所未有的360度移动,这就是5G技术可以提供的。”

19、军事

通讯是军事战略的关键。通讯网络设备的实时数据收集和传输至关重要,5G技术可以最大化数据传输速度。 强化的通讯网络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噪声和延迟,这有助于防止战区的伤亡。此外,也能够透过5G技术更清楚地了解支出和资源;使用更精确的数据收集可帮助未来的军事预算。

20、广告与营销

5G能够将展示广告转变为“沉浸式体验”,将内容和受众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移动显示广告预估将有178亿美元的全球市场。5G能够帮助企业克服他们目前在处理移动广告活动时所面临的所有限制。 5G能够帮助营销及广告从平面的广告转移到移动图像和影片;甚至在VR/AR中产生新的广告格式。5G还可以通过眼球动态追踪和生物识别技术实时衡量广告效果,获得更精确的消费者分析并进行研究,借以达到最精细的自家消费者受众。

5鸡时代会成就播商,电商,微商慢慢就会被5鸡时代播商淘汰了,何谓播商,其实简单的说就是直播卖货。以前无论电商,微商都是通过展示商品,通过文字或语音商品。而现在的快手,抖音等直播平台,可以让主播在直播的时候,向粉丝全面展示商品。通过主播个人能力来诠释商品,并且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来调动大家的购买欲望,相对于单调的来说,更直观更全面,也更能促进成交量。要不辛巴怎么有能力捐15亿抗灾,要不薇娅一场直播出货量能达到千万级别。

温馨提示:现在直播平台的商品良莠不齐,而且直播过程有他们团队的人员充当粉丝下单,所以还得擦亮眼睛。

我从电商的角度谈下这个话题,从电商的角度准确的说,应该是:

1: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发展,成就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京东等这些传统电商平台。

2:3G和4G的移动网络普及,成就了移动电商的发展,成就了社交电商的今天。

3:5G时代的到来和普及,一定会成就视频直播类电商的大爆发。

物联网,说白了,就是物质数据化,从而知道物质信息。当然也会产生个人信息,毕竟你活在地球上,也需要物质上的需求。能有规划去处理,从而形成高较,便捷。

生活的节奏越快。是电商带来的。电商物流成了快速拉动经济大动脉,用户所需求在网上买东西,是不是越快越好。所以在电商上销售的商家只能也加班,商家告之工厂,工厂,告之物流。随着而来一系列也会服务于商家,也会随着运作。熬夜加班肯定影响 健康 。

5g成就?

个人经济,大数据应用。[吃瓜群众][吃瓜群众]

2021年,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开源、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每个领域的发展几乎都可圈可点。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工智能的语言大模型、图文大模型乃至多模态大模型的基本能力已得到了充分展现。例如,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多模态大模型M6最新进展,参数从万亿跃迁至10万亿;鹏城实验室与百度联合发布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交叉融合也擦出火花。在《科学》近日公布的2021年度科学突破榜单上,AlphaFold和RoseTTA-fold两种基于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技术位列榜首。
在人机交互领域,扎克伯格将Facebook公司更名为“Meta”时,特斯拉和SpaceX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则将注意力放在脑机接口上。马斯克认为脑机接口装置将更有可能改变世界,帮助四肢瘫痪或有身体缺陷的人更好地生活和工作,“复杂的脑机接口装置可以让你完全沉浸在虚拟现实中”。此外,今年5月,斯坦福大学开发出一套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可以从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中解码瘫痪患者想象中的手写动作,并将其转换为文本。
在超算领域,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我国超算应用团队凭借“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成果斩获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奖项“戈登贝尔奖”。
在开源方面,RISC-V开源指令集及其生态快速崛起;由华为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麒麟软件等参与的openEuler *** 作系统开源社区业已汇聚了7000名活跃开发者,完成8000多个自主维护的开源软件包,催生了10多家厂商的商业发行版……
回望2021年,信息技术版邀请业内专家梳理上述四个领域的发展脉络,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 张双虎
AlphaFold或是2021年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一哥”。
近日,《科学》杂志公布了 2021 年度科学突破榜单,AlphaFold 和 RoseTTA-fold 两种基于人工智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技术位列榜首。
此前几天,由中国工程院院刊评选的“2021全球十大工程成就(近5年全球实践验证有效、有全球影响力的工程科学和技术重大成果)”中,AlphaGo和AlphaFold亦榜上有名。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数位专家回望今年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成就时,均谈到了AlphaFold。
“面向科学发现的AlphaFold和中国正在构建的人工智能发展生态不能不说。”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对《中国科学报》说。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金桥则提名“用AI进行新冠诊断”“人工智能与生物、制药、材料等科学融合(AI for Science)”和“三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
在医学领域,AI识别咳嗽声早已用于肺炎、哮喘、阿尔茨海默氏症等疾病检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研发出可以通过分析咳嗽录音识别新冠患者的AI模型,识别出新冠患者咳嗽的准确率为985%,其中识别无症状感染者的准确度高达100%。日前,有报道称该模型已用于识别奥密克戎病毒。
“紫东太初首次实现了图—文—音语义统一表达,兼具跨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王金桥说,“目前与新华社共同发布的‘全媒体多模态大模型研发计划’,实现对全媒体数据理解与生成的统一建模,打造全栈国产化媒体人工智能平台,已 探索 性地应用于纺织业和 汽车 行业质检等场景。”
12月7日, 科技 部官网公布3份函件,支持哈尔滨、沈阳、郑州3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至此,我国已经有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将引领带动中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我国正在推动人工智能生态发展,构建良好生态。”吴飞说,“目前已有15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发创新平台、18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8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高等学校设置的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交叉学科等人才培养载体。”
“一是大模型,二是人工智能和基础学科的结合。”孙茂松对《中国科学报》说,“语言大模型、图文大模型乃至多模态大模型的基本能力已得到了充分展现,确定了它作为智能信息处理基础软设施的地位。同时,它并非简单地扩大规模,而是对数字资源整合能力和计算能力都提出了挑战。虽然它的局限性也很明显,但它所表现出的某些‘奇特’性质(如少样本学习、深度双下降、基于提示的任务调整等),使学者产生了超大参数规模或会引发质变的期待,从而为新的突破埋下了伏笔。”
今年,人工智能领域从“大炼模型”走向“炼大模型”阶段,从千亿量级到万亿量级,在大模型领域,似乎没有最大,只有更大。
3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我国首个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10”。6月,智源就改写了自己的纪录,发布悟道20,参数规模达到175万亿;9月,浪潮人工智能研究院推出了中文巨量语言模型——源 10,参数量达2457亿;11 月,阿里巴巴达摩院公布多模态大模型 M6 最新进展,参数从万亿跃迁至 10 万亿;12月,鹏城实验室与百度联合发布全球首个知识增强千亿大模型——鹏城—百度·文心,参数规模达到2600亿。
与此相应,最近快手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提出了一个新的推荐系统Persia,最高支持100万亿级参数的模型训练。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基础学科领域不断攻城略地。
7月,DeepMind公司人工智能程序Alphafold2研究成果又登顶《自然》,在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人工智能或带领生物学、医学和药学挺进新天地;11月,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脑机连接设备,让猴子玩 游戏 和跑步机,从而进行神经活动数据研究;12月,DeepMind开发的机器学习框架,已帮助人们发现了纯数学领域的两个新猜想,展示了机器学习支持数学研究的潜力。
“今年人工智能在各行业应用方面也取得不小的成绩。”孙茂松说,“人工智能与基础学科结合已显示出巨大潜力,发表了多篇顶级论文,已展露出某种较强的趋势性,即‘人工智能+基础科学’大有可为。”
作者 张双虎
脑机接口、AR眼镜、智能语音、肌电手环、隔空手势识别……2021年,从基础研究到应用落地,人机交互领域风起云涌。不管是智能 健康 、元宇宙,还是自动驾驶领域的蓬勃发展,似乎都表明,人机交互正站在产业化落地的门口。
“我们研发的高通量超柔性神经电极已通过科研临床伦理审批,即将开展脑机接口人体临床试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副所长、传感技术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陶虎对《中国科学报》说,“安全稳定地大规模采集人体大脑的神经元信号并进行闭环调控,将实现病人感知和运动功能的修复。”
脑机接口技术给患者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今年5月,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发表封面论文,开发出一套皮质内脑机接口系统,可以从运动皮层的神经活动中解码瘫痪患者想象中的手写动作,并将其转换为文本。借助该系统,受试者(因脊髓损失瘫痪)每分钟可以打出近百个字符,且自动更正后的离线准确率超过了 99%。
不久前,马斯克表示,希望明年能在人类身上使用Neuralink 的微芯片装置。该芯片将用于治疗脊髓损伤、帕金森氏症等脑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目前,相关技术正在等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脑机接口领域已经蓄积了相当的技术,有望成为解决大脑疾病的利器。”陶虎说,“大家都在抢占临床应用的先机,明年可能会实现技术落地应用。预计两三年内,国内会出现可媲美马斯克Neuralink的独角兽企业。”
“人机交互将引申出新的万亿级市场。”福州大学特聘教授严群这句判断,也囊括了元宇宙这个巨大的市场。
有人称2021年是“元宇宙元年”,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但无论如何,元宇宙已是今年人机交互领域绕不开的话题。
“元宇宙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的综合,它实际上并非新的东西。”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工程实验室主任刘伟告诉《中国科学报》,“元宇宙是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跨越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还有些技术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
在真实世界里,人机交互问题和人机环境系统的混合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真实世界的人机交互中,不管是输入、处理还是输出过程中,客观数据、主观信息和知识依然不能完美融合。
刘伟认为,无论真实世界还是虚拟世界,人类和机器决策都有“快决策”和“慢决策”过程。人类决策有时依靠逻辑决策多些,有时直觉决策多些,这种“混合决策”不断变换,而且很难找到变化规律。这方面的问题机器决策目前还未能解决。
“元宇宙还处在画饼的前期阶段。”刘伟说,“因为它的底层机理没有解决——人在真实世界里未能完美解决人机交互的问题,带到元宇宙里同样不能解决。”
谈到人机交互,刘伟认为第二个不能不说的问题是“复杂领域”。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也给了复杂系统预测气候变化模型的提出者。”刘伟说,“人机交互也是一个复杂系统,它既包括重复的问题,还包括杂乱的、跨域协同的问题。”
刘伟认为,从智能的角度说,复杂系统包括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人,二是装备(人造物),三是环境。这其实是多个事物之间相互作用,交织在一起、既纠缠又重叠的“人机环系统”问题。
“在人机交互中,机器强在处理‘复’的问题,人擅长管‘杂’的事——跨域协同、事物间平衡等。因为人们还没找到复杂事物的简单运行规律,所以解决所有智能产品、智能系统问题,要从人、机、环这个系统里找它们的结合、融合和交互点。而且,人要在这个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
人机交互领域引起刘伟重视的第三个现象,是“人工智能帮数学家发现了一些定律”。“最近,DeepMind研发了一个机器学习框架,能帮助数学家发现新的猜想和定理。”刘伟说,“人工智能是一个基本的数学工具,同时,数学又反映了一些基本规律。如果人工智能可以帮助数学家处理一些数学问题,那么,人们将更好地认识复杂系统的简单规律,人机交互方面就可能会取得新突破。”
作者 张云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今年是我国超算应用实现丰收的一年。
11月中旬在美国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SC21)上,中国超算应用团队凭借基于一台神威新系统对量子电路开创性的模拟(“超大规模量子随机电路实时模拟”),一举摘得国际上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的最高学术奖——“戈登贝尔奖”。
同时,在SC 21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决赛上,清华大学超算团队再次夺得总冠军,实现SC竞赛四连冠。这些大规模应用软件可扩展性和性能调优方面的成绩表明,我国在并行软件方面的发展方兴未艾。
回到超算对产业的驱动来看,我们要重提“算力经济”一词。早在2018年,我们提出“算力经济”概念,认为以超级计算为核心的算力经济将成为衡量一个地方数字经济发展程度的代表性指标和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手段。
综合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高性能计算当前发展趋势已充分表明,随着超算与云计算、大数据、AI的融合创新,算力已成为当前整个数字信息 社会 发展的关键,算力经济已经登上 历史 舞台。
通过对2021年中国高性能计算机发展现状综合分析,可以总结出当前高性能计算正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已经深度结合。高性能计算通常是以MPI、高效通信、异构计算等技术为主,偏向独占式运行,而云计算有d性部署能力与容错能力,支持虚拟化、资源统一调度和d性系统配置。
随着技术发展,超级计算与容器云正融合创新,高性能云成为新的产品服务,AWS、阿里云、腾讯、百度以及商业化超算的代表“北龙超云”,都已基于超级计算与云计算技术推出了高性能云服务和产品。
其次,超算应用从过去的高精尖向更广、更宽的方向发展。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尤其是使用成本的不断下降,其应用领域也从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精密研制、信息安全、石油勘探、航空航天和“高冷”的科学计算领域向更广泛的国民经济主战场快速扩张,比如制药、基因测序、动漫渲染、数字、数据挖掘、金融分析及互联网服务等,可以说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从近年中国高性能计算百强排行榜(HPC TOP100)来看,超算系统过去主要集中于科学计算、政府、能源、电力、气象等领域,而近5年互联网公司部署的超算系统占据了相当大比例,主要应用为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以及短视频等。这些领域对于计算需求的急剧上升表明,超算正与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
从HPC TOP100榜单的Linpack性能份额看,算力服务以46%的比例占据第一;超算中心占24%,排名第二;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短视频分别以9%、5%和4%紧随其后。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占比的持续增加与机器学习等算法和应用的快速崛起,以及大数据中的深度学习算法的广泛应用有很大关系。互联网公司通过深度学习算法重新发现了超级计算机,特别是GPU加速的异构超级计算机的价值,纷纷投入巨资建设新系统。
综合来看,目前的算力服务、超算中心、人工智能、科学计算等领域是高性能计算的主要用户,互联网、大数据,特别是AI领域增长强劲。
再次,国家层面已经制订了战略性的算力布局计划。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建设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力促把东部的数据送到西部进行存储和计算,同时在西部建立算力节点,改善数字基础设施不平衡的布局,有效优化数据中心的布局结构,实现算力升级,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
最后,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已成为算力发展主要动力。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算法革新和通过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手机、智能设备、互联网技术搜集的大数据,以及由超级计算机、云计算等组成的超级算力,被公认为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三驾马车”,共同掀起最新一轮的人工智能革命。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这一背景下,虚拟化云计算向高性能容器云计算演进,大数据与并行计算、机器学习融合创新就成为了产业发展的最新方向。
此外,在智能计算评测方面,我国已经提出了包括AIPerf 500在内的众多基准测试程序,这是对传统Linpack测试标准的有力补充。
这些发展表明超算技术向产业渗透的速度加快,我们已经进入一个依靠算力的人工智能时代,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随着用户对算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算力经济必将在未来 社会 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者 武延军(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
开源发展可圈可点并非只是今年的事。最近几年,开源领域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例如,RISC-V开源指令集及其生态的快速崛起。这与上世纪90年代初Linux诞生一样。当时,UNIX和Windows是主流,很少有人能够预料到今天以Linux为内核的 *** 作系统已经遍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今,人们每天使用的App,超过80% 概率是运行在以Linux为内核的安卓 *** 作系统上,而且,支撑其业务的后端服务器上运行的 *** 作系统很大概率也是Linux发行版。
所以,今天的RISC-V也同样可能被低估,认为其不成熟,很难与ARM和X86抗衡。但也许未来RISC-V就像Linux一样,最终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流指令集生态,产品遍及方方面面。
仅2020年,RISC-V International(RVI,RISC-V基金会迁入瑞士之后的新名称)的会员数增长了133%。其实RVI迁入瑞士这件事情本身也意义重大,是一次开源领域面对大国竞争保持初心不“选边站”的经典案例,值得全球其他开源基金会参考。
在国内,2019年底,华为公司牵头,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麒麟软件等参与的openEuler *** 作系统开源社区正式成立。在短短的两年内,社区已经汇聚了7000名活跃开发者,完成8000多个自主维护的开源软件包,催生了10多家厂商的商业发行版。
这是中国基础软件领域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根社区”,虽然与20多年 历史 的Debian、Fedora还有差距,但迈出了重要一步,对学术研究、技术研发、产业创新来说,终于有了国内主导的、可以长期积淀的新平台。
同时,华为在遭遇安卓 *** 作系统GMS(谷歌移动服务)海外断供之后,推出了鸿蒙 *** 作系统HarmonyOS,并在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下启动开源项目OpenHarmony。
目前OpenHarmony短时间内已经吸引了国内众多厂商参与,也侧面反映了国内产业界对新一代万物互联 *** 作系统的旺盛需求。尽管其在生态规模和技术完整程度方面与安卓仍有差距,但毕竟迈出了打造自主生态的第一步。
这相当于为源代码合理使用划定了一个边界,即合理使用仅限于接口,一旦深入到接口的实现代码,则需要遵守相关许可。这对开源知识产权的法律界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今年5月,《2021中国开源发展蓝皮书》重磅发布。它不仅系统梳理了我国开源人才、项目、社区、组织、教育、商业的现状,并给出发展建议,而且为国家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开源政策、布局开源战略提供参考,为科研院所、 科技 企业以及开源从业者提供更多的案例参考和数据支撑。
而不论是开源软件向围绕开放指令集的开源软硬件生态发展,还是开源有严格的法律边界约束,抑或是国内龙头企业正尝试通过开源 探索 解决“卡脖子”问题,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众多案例都指向一个方向——开源趋势不可阻挡。因为它源自人类分享知识、协同创造的天性,也是人类文明在数字时代薪火相传的重要模式。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开源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开源软件供应链安全的问题。这里的安全既有传统意义上软件质量、安全漏洞的问题,也有开源软件无法得到持续有效维护的问题(如OpenSSL在出现HeartBleed问题时只有两位兼职维护者,log4j出现问题时只有三位兼职维护者),更有大国竞争导致的“断供”问题(如GitHub曾限制伊朗开发者访问)。
随着开源软件向GitHub这类商业平台的集中,这一问题会更加突出,甚至演变为重大风险。开源软件这一本应属于全人类的智慧资产,可能变为实施“长臂管辖”的武器。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开源代码托管平台、开源软件构建发布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需要“去中心化”。世界需要多个开源软件基础设施,以最大程度消除政治力量对开源社区的威胁。
对于中国来说,随着开源软件成为众多科研、工业等重大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撑部分,开源软件本身也要有一个基础设施,具备代码托管、编译、构建、测试、发布、运维等功能,保证开源软件供应的安全性和连续性,进而增强各行各业使用开源软件的信心。
未来,核心技术创新与开源贡献引领将成为国内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或将我国开源事业推向另一个高潮。

10月14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李迅雷做客今日头条《首席讲坛》线上访谈栏目,详解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以下,以问答形式呈现对话内容。

问:本期话题是“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机会”,记得在两年前,你就提出过“存量经济主导”的观点,令人印象深刻,你当时是如何判断“中国已经步入存量经济主导的时代”的呢?

李迅雷: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 我应该是市场上最早提出中国经济步入存量经济主导时代的学者之一。 除了GDP增速连续九年放缓之外,我们还可以从人口流动性下降、外贸增速下降、M2增速下降以及移动互联网用户时长增速下降等四方面来说明 人口流、资金流、货物流及信息流的绝对量或增速 均在下降的现象,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存量特征愈加明显。

分化也是存量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随着人口流动性的下降、产能过剩的出现、经济增速的放缓,每年的增量占总量的比重越来越低,存量经济的特征就会愈加明显。首先我关注到的是人口的分化,之后又看到区域经济的分化,此外,还有居民收入的分化、新旧产业的分化以及行业内的企业也出现了分化。

所以,存量经济与增量经济相比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赚钱越来越难了,投资意愿下降,消费增速下降。因为投资错了要亏钱,银行业惜贷了,收入差距大了,奢华消费增长快,但大众消费增长慢,因此对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来说,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

例如,乘用车销量负增长、手机销量负增长,传统产业投资意愿下降,而投资PE、VC的风险也大了,因为新兴产业尽管需求大,但竞争也很激烈,如新能源汽车,目前也不能随便投。

问:早几年曾有观点认为,经济周期消失了,或者说“周期的波动性正在淡化”,从近几年的经济来看,这一判断准确吗,周期是否明显?你如何看待近年来的经济周期?

李迅雷: 周期大致可分为长周期、中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从目前看,中周期和中短周期确实有弱化现象。这是因为当今主要经济体都加大了逆周期调控的力度,使得中短周期呈现弱化现象。例如,2017年的时候,不少人认为新周期来临的,我当时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可怕的时滞》,认为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尽管2015年以来的逆周期政策导致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大幅上升,但政策只能改变斜率,不能改变趋势。事实证明,2018年以后,中国经济仍然处在稳中向下的减速中。

因为周期是学者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形象描述,历史会重复,但不会简单重复。因此,周期现象还是存在的,但表现方式会有所变化。比如,过去谈论比较多的为期三年左右库存周期,在三去一降一补政策下,就淡化了。 简言之,中国经济目前更多表现为结构性而非周期性特征。

不过,中国经济的中长周期和长周期依然是存在的,因为这两个周期太长,因此,研究者不多。尤其是中长周期,或成为建筑周期,目前已经处在下行阶段,它将以房价回落并在未来走稳为结束特征。至于长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我没有什么研究。但个人认为, 中国仍处在长周期的上行阶段,起点是1979年,中国的GDP总量或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 中国经济从1700-1820年,走了一波上行期,GDP的全球份额从大致25%上升到32%;1820-1949年,是非常痛苦的下行期,GDP的全球份额降至5%左右,1949-1979年,是盘整期,GDP的全球份额没有上升。1979年以后,是新一轮长周期的开始, 估计到2030年前后,我国GDP的全球份额可以达到20%左右。

但是,对于这轮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而言,远没有止跌迹象,欧美经济增速也在放缓,全球经济将经历低增长、高震荡的阶段。但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依然很明显,即GDP增速几乎是全球增速的两倍, 中国经济总量将在减速中成为全球第一。

问:非常想问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增长点在哪些地方?映射到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机会分别在哪?或者换句话说,未来十年资本市场上哪些行业值得进行投资,而哪些行业又值得我们去创业或者就业?

李迅雷: 中国经济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新的动能很多,如现在大家热议的“硬科技”,硬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八大方向。这些都有可能在未来形成新的增长点,但这些增长点,与传统的家电、汽车、手机和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

事实上,要形成新的巨大需求,才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比如说,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纺织机械为代表, 拉动了英国经济发展,使英国成为全球老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龙头,带来了电力设备、汽车等的迅猛发展, 也持续了近100年时间,美国成为全球老大。 第三次工业革命,仍是美国领头,以计算机和信息产业主导, 已经持续了近70年时间,但这些年来,缺乏具有革命性的科技发明或技术进步,动力不断减弱。因此,发达经济体的劳动生产率增速都在放缓,中国也不例外。

所以,如今的投资机会也多是结构性的,而非普遍性的。因为存量经济下,行业内部是此消彼长,行业之间也存在新旧转换。就资本市场而言,我觉得主题投资可能是两大方面,一是大消费,逻辑是投资、出口都在下行,中国GDP中消费的相对比重上升;二是高科技,毕竟科技引领时代进步。但是,这只是概念,投资需要落到具体的公司上。 我在去年年末,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买自己买不到的东西》, 意思了目前市场上钱太多了,但好项目、好标的少,过去是钱少,好标的多,那时应该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资本市场发展至今,智商税征了太多,别再被征了,炒地图、炒题材、炒概念,都是低智商游戏的表现。

从就业的角度看,IT行业仍然有较大发展空间,毕竟是科技引领时代进步。金融业的发展空间不大了,目前金融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在75%以上,超前发展了,今后金融业可能不是存量博弈,而是减量博弈。

问: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9年Q2,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减200万,1138亿就是大顶;寒意更浓的是用户时长,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3月,用户时长增速从226%降至118%,到了2019年6月,增速已经滑到了6%,人均单日时长3582分钟,可能也离大顶不远了。过去的5年多的时间里,在4G带动下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很多高薪的程序员岗位,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近几年也大热,伴随着O2O的出清、互联网金融去产能、互联网相关PE/VC行业寒冬接踵而至,我们看到的是移动互联网人口红利的天花板将至,市场正在进行残酷的存量厮杀,用户下沉和出海也快成了最后的故事。互联网行业是否拐点已至?未来还有新的机会吗?

李迅雷: 去年中泰研究所TMT分析师已经做出了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红利见顶的判断,但目前来看海外第三世界包括印尼、印度、非洲地区等仍然处于用户红利阶段,从今年这些地区4G基站发货较快的情况也可以判断,这些地区的移动互联网还在快速发展中。

从国内来看,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出用户红利阶段,受益于国内良好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覆盖,中高低端各个层次的用户都已经发掘的较为充分,进入需要依托产品内容进行用户价值深度挖掘的阶段,对企业竞争实力的要求很高。这可以视作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拐点,但仍然有很多的机会,比如腾讯音乐、美团点评都是以有竞争力的产品服务用户实现用户价值深度挖掘的典型。4G带来了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大机会,驱动了过去多年产业的大发展,而未来的机会有望聚焦在5G带来的物联网领域。5G是第一次从技术上满足物联网发展的需求,将开启从人联网时代走向物联网时代的新创新周期,现在正是在起点,需要从战略上重视。

问:在股票市场上,我们经常听到“风格切换”“结构性行情”“板块轮动”的概念,这是不是就是存量博弈的直接表现?去年年中,你提到“存量博弈时代,市场正在给确定性溢价”“2017年是抓大放小的元年”,我们也看到,今年以来以大消费为代表的股票大幅上涨,市场给了这些股票一个名字,叫做“核心资产”。“漂亮50”和“核心资产”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上半年“核心资产”涨幅较大,下半年风格切换是否已经再次转向成长股?从估值看“核心资产”目前贵不贵,是否仍然具有长期持有价值?

李迅雷: 在2017年以前,股市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散户市场,如小市值股票的估值水平非常高,大市值股票被相对低估。我们将A股各行业中,每年ROE最差的10%的公司挑选出来,滚动构成绩差组合,代表市场中业绩最差的公司的股价表现。结果是,绩差公司股价的平均涨幅远远超过万得全A指数。2005年至2016年末,绩差组合总涨幅约135倍,而同期全A指数涨幅只有6倍,尤其是在2009年之后,绩差组合股价走势一路领先于万得全A指数。2016年之后,绩差组合股价走势才与全A指数反向变化,趋于回归合理的估值水平。

因此,2017年之前,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是严重扭曲的,2017年进入所谓新价值投资时代,其机会正是来自于估值体系的修复,而非宏观基本面的逆转。所谓存量博弈,与存量经济特征相对应。博弈的结果,就是有一大批过去被称为“壳资源”的股票,不断缩水,而过去被当成大白马的股票,估值水平不断提升。

核心资产和漂亮50,实际涵义都差不多——蓝筹股,但用在A股市场上,还不是太精准。但是, A股市场的再回到从前炒概念为主导的所谓风格切换已经不太可能了, A股市场已经走上了朝成熟市场迈进的不归路。至于成长还是价值,两者之间不属于风格切换。有价值的公司,一定具有很好的或很稳定的成长性,否则就没有价值可言。所谓转向成长之说,说穿了,就是一部分人希望重炒概念。我认为,个别热门板块有可能被炒作,但伪成长的股票,要想再度提升估值水平已经很难了。

至于目前核心资产贵不贵,应该说,从静态看,大部分核心资产都已经实现了价值回归,处在估值洼地的已经很少了。从今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的表现看,回报率很惊人,可见一斑。但从动态看,不少成长型企业在若干年后,可能又会出现估值洼地。

因此,最终还是要看这些核心资产的成长性如何,如果成长性很好,市场份额在提升,则股价仍有上升空间。所以,投资选股就得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去做基本面分析。

投资机会,从逻辑上讲,看好两方面: 一方面是存量经济下的结构性机会,企业分化带来头部企业的投资机会, 产业分化带来新旧动能转换的投资机会,包括大家讲的大消费、高科技等,这也是一个新旧转化过程;区域分化带来热点大城市的房地产投资机会依然存在,但大部分中小城市的房地产投资风险增大,等等。

另一方面,从散户时代步入到机构时代的估值体系重整机会。 整体而言,过去是大企业被低估,小企业被高估,确定性的增长被低估,不确定的增长被高估。今后,就是要让价值投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经常听到这么一个说法:核心资产已经不便宜了,接下来应该会发生风格切换,成长股行情会起来——这样的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也不排除判断准确的可能性。但是,它存在一个逻辑缺陷。

因为 走势是围绕着均值上下波动,离均值远了,便会出现回归,但不意味着回到均值就不动。 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 也就是说,从下往上回到均值附近后,有可能继续往上,反之亦然。低估的时候叫价值发现,回归的时候叫价值实现,再度偏离均值的时候叫过热或过冷。投资,如果有逻辑依据,就会踏实些,包括资产价格理性阶段逻辑,也包括非理性阶段逻辑。

问:李老师提到过行业的分化和集聚,从行业比较的角度看,分散和集聚的两个行业,哪个更好?比如说,一个行业正在百花齐放,大量新的小公司不断诞生;而另一个行业则是小公司不断倒闭、大公司不断变强,头部效应明显。你会选择投资百花齐放中有潜力的小公司,还是行业集中度上升过程中的大公司(或者对应的行业)?

李迅雷: 应该说,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的行业大部分属于新兴行业,处在春秋战国时代,机会很多,同时风险也很大。例如,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热潮中,互联网企业大量产生,“触网”的上市公司也非常多,估值从市盈率变成了“市梦率”,当时如果能够选对BAT,那就可以获得惊人的回报率,但如果选错,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投资应该要相信二八定律,即选对的概率总是很低的,即便你做再多的研究,对于新兴行业未来存在诸多风险,恐怕很难回避。

因此,我在过去为什么反复强调确定性溢价呢?是因为很多投资者抱有侥幸心理,喜欢投资不确定性高的标的,希望一夜暴富,乌鸡变凤凰,由此导致不确定的股票估值过高,而确定性的股票被冷落而导致估值偏低。所以,我的建议,还是 去投资相对成熟行业中的头部企业,风险收益比会相对高。 因为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散户市场转向机构主导的市场过程,即理性的投资者数量会越来越多,资金实力决定了话语权,投机股将来会缺乏接盘者。

问:如果我们A股市场要迎来一场大牛市,增量资金应该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增量资金都有哪些来源?我们如何判断增量资金已经开始进场?

李迅雷: 首先,我不觉得在经济增速下行的大背景下,A股市场会有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牛市,但指数的缓慢上涨是必然的,因为 指数走势主要是由大市值股票走势决定的。 今年的增量资金多来自北上资金,这是在A股被纳入MSCI之后,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规模大幅上升。

其次,今后外资的A股市场的投资比重还将进一步上升,如印度、韩国等新兴市场的外资的投资市值比重都在20%以上,我国目前的外资占比在5%以下吧,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资不能不增加投资比重。

第三,从长期看,国内的保险资金、银行理财子公司设立的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的入市规模还将持续上升,一是增量部分入市规模可观,二是存量部分会逐步提高权益资产投资的比重,如 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的上限是30%,而行业实际运用比例为2264%,还有一定空间。

股市从来都不缺资金,缺的是信心。只要信心提升了,各路资金将会纷纷入市。现阶段只是外资的被动入市居多,为的是MSCI的配置需要。因此,我国要观察的是基本面是否改善,如果基本面改善了,则股市马上会有涨势,因为A股市场的效率一直比较高。

问:近几年,随着P2P行业的出清、地产市场调控、资管新规等,高收益率的资产越来越少,过多的资金追逐过少的优质资产,市场似乎迎来了一轮新的“资产荒”。想必很多读者都非常关心,从现在往后看3年5年甚至10年,普通居民还能配置什么资产?

李迅雷: 从发达市场的居民资产配置结构看,金融资产配置比重远高于房地产,存款类资产配置比重比较少,个人投资者买的基金类产品比较多。我想,未来中国也会像成熟市场的居民一样, 增加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或把钱交给机构投资者去理财,即购买基金产品。 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开放,国内投资者应该增加对海外资产的配置比重,如目前港股通、沪伦通都已经开通,投资一定要有全球化配置资产意识。

在全球经济增速下行,甚至有可能出现衰退的大背景下,投资者还应该有防范风险意识,其中,对家庭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显得很重要。如果专业一点的话,可以选择外汇、贵金属或商品期货、股指或国债期货等对冲工具,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此外,由于今后全球经济进入低增长、高震荡模式,各国之间的冲突会多于合作,导致全球风险加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避险意识提高,因此, 如果业余一点的话,像黄金这类贵金属作为避险性品种,值得长期增持。

问:房地产市场一直是老百姓最关注的财经话题,单聊这一个话题,都能撑起来很多场访谈了。早先有经济学家预判“2019年是楼市大底”,似乎是在暗示我们抄底;去年年底你做出过判断,认为“2019年房地产将进入减持窗口”。从整个行业来看,今年有200多家房企破产,行业集中度似乎正在上升。大家目前担心的问题是,美联储降息可能引起全球的宽松大潮,国内可能也会慢慢宽松起来,“资产荒”之下,我们的楼市未来会不会再次步入上涨通道?或者说,未来有可能形成“一二线城市房价继续上涨、三四线城市慢慢下跌”的格局吗?整个房企未来将会是怎样的格局?

李迅雷: 我在今年年初的宏观经济与投资策略报告中曾提出,房地产作为国内居民最主要的大类资产,已经进入减持窗口。我的逻辑是,长达20余年的房地产牛市已经步入尾声,即便利率再降,美联储再推量化宽松政策,它们能改变的只是经济下行的斜率,不能改变趋势。我认为,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问题日益严峻, 这是由于全球性长期和平所引发的难以避免的结构性问题。 此外,长期和平带来的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的价格也会带来抑制。

从古今中外看, 资产价格总是波动的,长期高位走平的案例几乎没有。 而且不少投资者是贷款买房,即便房价走平,各种持有成本加起来比较,也将导致实际投资亏损。此外,还要关注房地产的流动性,一旦流动性极度萎缩,则投资性购房的持有风险会大幅上升。以上均为减持理由。

从今后看,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还是有的。因为当前及今后房地产调控的总基调是因城施策,防止大起大落。由于人口流向大城市,所以,三四线城市总体看,房地产库存率会不断提高,一二线城市则相对比较好些,因为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将加速头部公司的形成。从数据看,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在快速上升,很多中小房地产企业会因为土地购置成本上升、融资难度加大而难以生存下去。而龙头房企的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房地产业的结构化时代已经到来了。

风险提示事件:政策变动风险

(文章来源:中泰证券资管)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物联网应用工程师的人才群体,主体应该包括IT和OT工程师。

从事方向大概有:智慧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而具体

工作岗位有:硬件设计师、嵌入式固件开发人员、无线通讯专家 、后端开发人员 、前端开发人员 、应用开发人员 、自动化与系统集成工程师 、数据科学家等。

硬件设计师: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涉及某种形式的定制硬件设计。硬件的复杂度因项目而异。在某些情况下,使用硬件模块和参考设计,基础知识和电气工程知识就足够了。而有些更复杂的项目则需要更多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常见的技术有印刷电路板(PCB)设计、无线电频率与天线设计、时钟,信号路由相关的经验、低功耗设计和功耗优化等

嵌入式固件开发人员:让硬件发挥作用,你就需要嵌入式开发人员。他们是从事最底层、最接近裸机硬件的软件开发人员。这样的软件称为固件(介于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固件)。一般这些开发人员的背景结合了电气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嵌入式开发人员的工作需要与最终硬件的原型版本打交道,因此通常他们的办公桌看起来都很凌乱。 常见的技术有编程语言(C、汇编语言、C++)、实时 *** 作系统(RTOS)经验(FreeRTOS、Contiki、Zephyr)、嵌入式Linux、源代码版本控制、物理和信息安全等

无线通讯专家: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是无线的,但无线技术都很难,因为无线集物理与软件的双重复杂度于一身。通常无线通信专家都来自无线通信、网络协议和软件开发。对于大型物联网系统来说,拥有无线通信的专长才能适当地确定网络与通信模式。而消费级物联网系统则需要无线通信专长来确保通过蓝牙顺利地将设备连接到用户的智能手机。 常见的技术有网络模拟、无线网格网络、对无线传播技术的掌握、对功耗的掌握、协议(TCP/IP、IPv4、IPv6、RPL、TLS、WiFi、蓝牙、6lowpan、ZigBee、LoRA、MQTT、CoAP)

后端开发人员:在物联网系统中,后端需要处理数据库和应用程序逻辑。通常,后端都部署在云主机中,并负责存储来自物联网设备的数据、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为前端以及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提供API。 常见的技术有编程语言(JavaScript、Go、Python、Ruby)、数据库(MySQL、MongoDB、Redis)、开发运维经验、云平台(亚马逊的AWS、Heroku、微软的Azure)

前端开发人员:大多数物联网项目都有网页形式的前端。用户可以通过这类网页与系统交互。因此,这些网页需要做到易于使用、安全、可在最常见的Web浏览器中运行并保持最新状态。这些前端是用HTML开发的,而且通常都会采用某些现有的JavaScript前端框架。前端开发人员需要通过大量输出到网页上的文本来创建视觉体验。 常见的技术有UI/UX设计、用户访谈与人机交互的经验、HTML、CSS、Javascript、Web开发框架(Vuejs、React、Bootstrap)

应用开发人员:许多面向用户的物联网项目都需要使用移动应用作为用户界面。随着项目的推进,移动应用体验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通常,我们需要开发和维护两个版本:iOS和Android。有时也可以开发混合原生应用(通常用HTML开发)。大多数应用开发人员都清楚原生与混合框架的优缺点。 常见的技术有Android、iOS开发原生/混合框架(Phonegap/Cordova、Ionic、Angular、React、Vue)、编程语言(Java、Swift、Objective C、JavaScript)

自动化与系统集成工程师:许多物联网项目都需要与现有软件集成。软件集成是一项经常被低估的任务,我们常常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运用一套特定的技术才能取得成功。此外,一旦软件集成开始,你就必须确保集成保持正常运行。这时我们就需要采用自动测试。系统集成和自动化工程师需要拥有大量实践经验和勇气,因为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常见的技术有自动测试框架(Jenkins、Mocha、Travis)、REST API、编程语言(Javascript、Java、Python、Bash)

数据科学家:物联网项目都需要围绕数据展开,而且你需要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在项目的早期阶段,这部分的工作可能很简单,只需将关键绩效指标放入Excel工作表中进行比较即可。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你需要针对数据展开更深入的分析。这时就需要数据科学家的帮忙。数据科学家可以通过复杂的数据,寻找模式以及可付诸行动的信息,而这才是数据的最终价值。 常见的技术有统计、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编程语言(Matlab、R、Pytho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143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31
下一篇 2023-07-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