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物联网以及延伸的人工智能必将为未来带来自便利的美好生活。
人类总是在追求自便利的美好生活,物联网很有前瞻性。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目前物联网是新新事物,教学资源紧张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发展了,那时候你就落后,只能在前人后面捡烟头。
请相信机遇的东西确实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物联网目前就像初期的计算机专业一样。
好好把握这个机会,目前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等你学成刚好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请特别关注:
1、智能家居 2、智能交通 3、智能医疗 4、智能电网5、
智能物流 6、智能农业 7、智能电力 8、智能工业
~~~~~~~~~~~~~~~~~~~~~~~~
来自:广州溯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构建绿色未来
江西省供销江南物联网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02月20日,法定代表人:宋显琼,注册资本:1,0000元,地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昌南工业园区A-10地块1#与2#楼之间的附楼二楼。
公司经营状况:
江西省供销江南物联网有限公司目前处于开业状态,公司拥有2项知识产权,招投标项目7项。
以上信息来源于「爱企查APP」,想查看该企业的详细信息,了解其最新情况,可以直接打开爱企查APP
当然是湖北了。无论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质量来看,在中西部而言都是湖北发展得最快最好。说明其省内主导产业、经济结构和市场活跃程度相比邻省更显优势,才能发展得更快更好。那么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大概率仍会保持这种优势。
首先从经济层面来看: 湖北是这几个省份中,总量和人均双双最高的省份。2019年湖北经济总量全国第7,人均GDP全国第8(除了三个直辖市,也就广东、江苏、浙江和福建比湖北高)。而其它几个省份与之相比,差距悬殊。这种经济质量上的差距远比总量的追赶更困难,遑论相差2万元的人均GDP。
从发展速度来看: 你在发展的同时,别人也在发展,而且速度比你更快。从最近10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湖北在全国的位次上升4位,湖南上升1位,安徽上升3位,江西上升3位。
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主导产业上面来。哪个地方的主导产业更具优势,高新技术为主的行业,企业更多,那么发展相对更快和更具优势。湖北省拥有全国仅次于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 科技 园和上海张江的东湖高新区。其省内的科教文卫实力也最具优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打造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
安徽的科教和产业优势仅次于湖北,包括全国最大的家电产业和平板显示产业。湖南则是以智能机械和 汽车 零配件为主。至于江西则明显要落后三省,从科教文卫和产业层面全线滞后。
从交通优势来看: 湖北处于华中腹地,南来北往,东上西下,九省通衢以及扼守长江要道。这种交通优势也不是安徽、湖南和江西拥有的。从航空客流量、港口吞吐量(全国内河第四)、铁路运能均是四省第一。
从 社会 发展程度来看: 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四省城市化建设水平分别为:61、572、558、574,仍是湖北最高。其省内第二大城市襄阳4800多亿的GDP高出邻省第二城一大截。从城市基础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也属湖北最高。包括建成区面积、地铁通车里程,城市各方面建设用地情况,以及发展工业所预留的土地,湖北一省顶俩省。
从目前的各种产业优势、四省发展现状,以及所拥有的优势来看,湖北在未来的一段时期显然更有发展的潜力。另外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显然也更受国家的重视,也更易获得来自国家的重大投资和政策支持,这也是邻省所不能比的。
安徽的可能性最高。
①从地理上看,安徽与江苏、浙江两个经济很发达的省相邻,与魔都上海也不远,上海、南京、无锡、苏州、杭州、宁波等发达城市都有一些企业因各种原因调配搬迁到安徽。
②从交通上看,因为地理已近江浙沪,而安徽的交通也发展得很快,路网较宻,布局较完善,人员往来、原料产品运输便捷,像徽州(现黄山市)这样出行曾极不便利的山区城市,都已形成比肩江浙同等城市的交通网。
③从人口上看,安徽向来是江浙沪用工的重要来源省份,对江浙沪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如果家乡有足够的、符合心理预期收入的用人单位,会有足够的工人就近上班。
④从本土基础上看,安徽在很多行业有其优势或已有不错的基础,如高 科技 产业、 汽车 行业、家电制造、建筑材料、矿物金属、旅游资源……等等,都正在内外力的作用下快速发展中。
所以,安徽会是这四省最具发展潜力的省份。
江西的工业结构还是中部最优的,航空业中部第一、 汽车 与新能源 汽车 前二左右、LED全国第一、中医药与现代医药中部第一、vR第一、大数据业有上饶与宜春已集结可能超过贵州全国第一了,电子信息业全国排第八位左右中部第二位,物联网中部前排,手机出产量全国前排中部前二,陶瓷全国前三中部笫一,服装业中部前二,家具业中部第一,矿业中部第一,江西欠缺高校,但赣商不论高 科技 企业还是传统商业都是中部第一全国前三,高 科技 企业家己超过浙江与福建全国最多,这会为江西的发展带来动力
看地理位置
4省均属我国中部地区,而湖北又处于中部的中部,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为国家中心城市。
在中部地方与郑州形成双子 星座 。
看4省经济总量排除2020年这一特殊年份,排名是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看人均GDP湖北>安徽>湖南>江西。
看发展潜力这一方面取决于国家战略,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当地的人才当量,看4省大学综合竞争力排行:湖北>湖南>安徽>江西。而且湖北的优势在此项比较优势更加明显。
总之,虽然湖北因疫情在2020年第一季度各方面受到极大冲击,但未伤筋动骨,受的只是皮外伤,待休 养生 息一段时间,依旧是中部崛起的领头者。
我是山东人,看好湖北,为湖北加油!!
湖南,因为我是湖南人。我肯定毫无理由的支持我家乡,现在互联网人才出自湖南的并且数得上名号的占半壁江山吧!
选湖南!理由:
一是有卓异的湖湘文化。
二是有优秀的三湘儿女。
三是有天赋的地理条件。
四是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五是有深厚的 历史 积淀。
六是有便利的交通运输。
七是有丰富的物产矿藏。
八是有成熟的产业基础。
九是有雄厚的科教实力。
十是有强烈的创新精神。
感觉安徽,江苏带动安徽经济,合肥带动安徽科研。
个人见解,请参考。
从他的一个排名都可以看出,现在湖北是发展得比较好的,特别是武汉是个大城市,至于安徽和江西吧,这两个稍微是比较落后一点,江西本来是个农业大省。安徽和江西我都呆过。安徽是待在巢湖那边,相对发展的话,比江西稍微要好一点啊,那是跟湖南跟湖北比的话,那肯定比不上。江西的话我是待在南昌,南昌是一个革命根据地,发展的话相对落后。安徽和江西后期你再怎么发展也赶不上湖北跟湖南。湖北的话不是特别清楚,现在的一个成绩的话,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最后说说湖南吧。我本来就是湖南人。湖南的一个发展是看在眼里的。本来湖南长沙为了赶武汉,就实现了一个长株潭一体化,长沙的一个发展现在是突飞猛进,长沙要开8条地铁线,目前已经开通3条,中国第2个有悬浮列车的城市长沙,磁悬浮列车还要开至浏阳和韶山。经常带动 旅游 的一个发展。韶山是毛泽东故居嘛,是 旅游 胜地,目前长株潭也开通了城市轻轨。三个城市形成半小时经济圈。所以说长沙在不久后将会超过武汉,所以也说明湖南在四省当中发展潜力是最大的。
我觉得到达2050年,排名会是这样:江西>湖北>安徽>湖南。时间越长,一个地区的发展跟国家政策越没关系,而跟地区人口关系越大。 历史 上江西从唐朝开始就是中国的文化中心,经济重点区域之一,这个地位直到清朝才结束,而清朝结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地理因素,而是因为江西主流文人放弃了参加科举,丧失了主动权。江西人才是这四省里最优秀的,虽然现在外流的比较厉害,不过这个局面到2030年左右就会逆转。最后,江西会凭借高 科技 产业和文化产业重新回到中国前五位的经济文化 科技 强省。
个人感觉湖北发展最好,自古到今湖北都是好地方,交通发达,各大高校聚集,所以优势非常大!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引育结合,聚合创新人才,江西聚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推动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应用牵引、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产学研合作等为突破口,通过拓宽创新路径加快产业升级
这片红土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全 社会 的创新活力被激发,更多双创源泉充分涌流,更多双创项目脱颖而出
创新资源并不占优,为什么综合 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能连年进位,成全国唯一连续6年位次前移省份?
地处中部内陆,为什么能在VR、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经济中异军突起?
基础相对薄弱,为什么能涌现出一批“研究院公司”等新型创新创业主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只有坚持创新抢抓“新”机实现跨越赶超。
创新资源禀赋不足的江西,近年来通过不断聚合创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拓宽创新路径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发展活力,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路。
江西江铃 汽车 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2月6日摄) 彭昭之摄/本刊
聚合创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
这是一组让人欣喜的数据:2019年江西省综合 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再前进一位,成全国唯一连续6年位次前移省份;10项重大 科技 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上年增加6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64%、12%……
连续进位的背后,是创新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的江西矢志创新的不懈努力。
江西牢牢抓住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持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聚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在南昌小蓝经开区,一个研究院厚积薄发、带动数亿元投资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16年坚守,研发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 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以研究院为依托,总投资5亿元的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项目今年9月在小蓝经开区开工建设,将全面提升江西省在食品领域的科研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江西省食品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自2015年以来,江西连续6年大幅增加省级 科技 专项资金,2019年全省 科技 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比2014年提高近1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38431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个百分点,列全国第二,中部第一位。
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团队矢志19年研发的硅基蓝光LED(发光二极管)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立足这一世界级技术,如今南昌已形成原材料、芯片、封装、应用的LED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正式在江西赣州挂牌,填补了江西省中科院直属机构的空白。
面对 科技 、人才资源禀赋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动对接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等一大批“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江西。
据统计,仅2016年至2019年间,江西省与中科院在本省实施的产业化合作项目就达345项,实现销售收入近240亿元,实现 社会 效益达333亿元。江西省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使江西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实力雄厚的高端创新基地集聚区。
平台的作用有多大?在江西鹰潭,当地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共建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标准检测服务。
“曾经为一款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光去北京检测就花了4个月,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成立后,在本地10天就能搞定。”江西百盈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凤明说,研发提速后,公司窄带物联网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每月销量超过3万套,同比增长50%。
引进一家研究院,200多家企业客户“共享”。走进南昌小蓝经开区,这里的企业有个“共享实验室”。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熊运浪说:“园区内半导体企业但凡有研发需求,都可‘借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的微纳加工平台,包括研发设备和工程师,有效地破解了中小企业缺资金购买设备、研发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
引育结合,聚合创新“第一资源”——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江西扎实推进“双千计划”“青年井冈学者”等重大人才工程,仅在2020年就前后两次面向国内外发布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近万名。2019年度省 科技 奖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6271%,35岁以下的占2417%,平均年龄43岁。
投入12亿元推动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大学、科研院所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对接企业研发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科学家+企业家”合作模式,正给萍乡市湘东区带来过去求之而不得的人才要素。
不到一年时间,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光人率领的团队与当地一家企业共同研发的多项成果进入中试评估阶段,其中“蜂窝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中试评估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15。
“整合企业需求、专家研究成果,搭建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的桥梁,着力破解技术、人才引进难题。”萍乡市湘东区委书记杨博说。目前,湘东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 科技 型中小微企业24家,实施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2项,实施省市 科技 研发专项23项。
一手着眼于“引”,一手着眼于“育”。面向VR产业,江西已有10所院校设置了VR专业方向,超过30所院校设置了VR周边学科;针对区块链产业,江西开设了全国第一所区块链学院;面向大数据产业,江西与阿里巴巴共建江西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江西积极立足产业实际,强化本地基础人才培养,成为继山东、甘肃之后全国第三个、中部唯一一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培育人才就是培育产业。由海外高层次人才王瑀归国创办的孚能 科技 (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落地到上市的跨越,成为江西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依托孚能 科技 ,赣州正在建设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城,已引进5家整车企业,配套企业上百家。
2018 年10月15日,市民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与智能机器人“小π”进行互动交流 万象摄/本刊
在江西鹰潭举行的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上,一名小观众和机器人“握手”(2019年7月18日摄) 周密摄/本刊
拓宽创新路径增强发展动力
一年前,HTC把全球教育事业部设在南昌,如今其发布的“VR+教育”系列产品已被全球600余所学校采纳使用。
目前,江西省已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高通等VR相关企业350多家,产值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发展到2019年的120亿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00亿元。
不少人纳闷:这些 科技 巨头为何集聚江西?
答案是创新路径!
在聚合创新资源的同时,江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应用牵引、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产学研合作等为突破口,通过拓宽创新路径加快产业升级。
以应用牵引为突破口“引凤来栖”——
江西省近年来物联网、VR、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亮点频出,动能转换持续加速,关键在于在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之外,找到一条利用内陆比较优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径:着眼于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广阔应用空间,让企业形成生产链。
“VR是一门新技术,只有不断应用才能加快迭代升级。”HTC全球教育事业部负责人吕云介绍,江西省和南昌市为VR教育开放了大量应用场景。目前,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的4所小学里,都能看到学生使用5G云VR智慧教室,开展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普及。“我们许多‘VR+教育’产品是在南昌不断成熟、走向世界。”
在鹰潭,当地以打造智慧新城为载体,出台20多项政策,持续推动智慧水表、智慧净水器等物联网新产品全域一体化应用,试点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目前已有多个百万量级物联网应用走向全国市场。当地已有物联网企业近260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元。
全省首家“5G+数字工厂”一期全面建成;浪潮、京东、科大讯飞、泰豪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今年以来,赣西小城新余将疫情冲击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动力,实现逆势开局,走出了一条数字产业发展新路。
“推动城市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新余市市长犹王莹介绍,当地正在深入推进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建设,打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数字新城”体系,开发上线更多的城市级应用场景。
今年1 5月,江西VR、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类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5728%。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表示,强化应用牵引,全面开放应用市场,支持入赣企业打造标杆项目和爆款产品,不断培育市场,壮大市场主体。
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为突破口“打通梗阻”——
抱团攻关,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百余项,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累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去年,国务院第七督查组在走访企业时发现,江西上百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股份制研发公司——“ 科技 协同创新体”,正为江西创新驱动发展装上新引擎。
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西制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设立了42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已攻克上百项行业关键技术。
江西鑫凯顺 科技 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整合产业链上铜加工装备、铜棒排生产、工模具设计等三家生产企业的研发资源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科技 协同创新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一起开展技术攻关,对原有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公司董事长包健说:“通过协同创新,母公司主业实现了从传统铜加工设备制造转型为物联网铜加工服务,公司智能化改造后,所有股东公司现在吨材生产成本下降了两三百元。”
10月10日,赣湘产业园电子元件PCB项目研讨会暨宇柏林产业园奠基仪式在萍乡市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举行。宇柏林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高精密多层线路板规模化生产,有效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的联动发展,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上栗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丰达兴、联锦成、伍子醉等一批 科技 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有力地助推全县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和花炮企业退出双重挑战,上半年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考核结果首次迈入全省前三十,连续三年稳居全市县区工业园之首,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
上栗县委书记肖妮娜说,紧盯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县里引导园区重点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开展项目研发,破解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裂变升级。
“比起过去单打独斗搞科研,集中优势协同攻关,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企业在产业链上技术相互关联,成果共享,应用各取所需,大幅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江西省 科技 厅重大专项处相关负责人说。
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江西近年来着眼破解高校科研滞后市场需求难题,创新政策供给,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全省高校400多项重大 科技 成果就地转化,为全省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等重点产业注入新动能。
今年2月11日,一款由华东交通大学汤文亮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营运人员车辆疫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快速上线。系统通过红外热成像自动监测、大数据等新技术智能监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应急应变能力?汤文亮说,这种市场敏感性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早在3年前,学校就与企业组建智慧交通联合研究院,通过与企业合作感知市场,市场要什么研究什么。近3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累计完成企业横向课题共计100余项。
“江西着力推动 科技 人员走出高校、走出实验室。”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说,江西近年持续开展“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专项行动,在全省高校选派1000名博士或教授,深入1000家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等服务。
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陶瓷3D打印体验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用3D打印技术制作陶瓷花瓶(2018年7月26日摄) 万象摄/本刊
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发展活力
不久前,2020中国·江西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落下帷幕。自8月启动以来,大赛得到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广泛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2个创新创业项目踊跃报名,其中具有海外背景的占比超过55%。
经过海选初审、远程视频选拔赛、重点项目考察、半决赛等赛程的层层筛选,最终20个优质项目晋级总决赛。获奖项目落地南昌后,最高可获得20万元现金奖励及600万元的项目资助。
江西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让更多双创源泉充分涌流,让更多双创项目脱颖而出,持续助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江西着力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科技 担保、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首台(套)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多管齐下,强化企业创新激励。
客户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每天12万把化妆刷发往世界各地……即便受疫情影响,江西魅丝蔻化妆用品公司今年1 8月的销售额仍实现40%的逆势增长。公司董事长江期胜说:“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保鲜。”
平均每两天出1款新品,每个月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5项……江期胜说,疫情之下企业订单不降反升,这是企业以线上驱动线下、坚持长期创新的结果。
江西江南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印刷线路板专用材料,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上游企业之一。在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助下,该企业在复工之初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贷款1500万元。“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的贷款让公司产能恢复很快,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徐一特说。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为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江西着力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积极稳妥推动科研院所的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鼓励应用型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试点产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有4项自主立项产业化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估值千亿元。
创新资源并不突出的上饶,凭什么吸引高端研发平台落户?答案是体制创新。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龙小燕说,之所以选择上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地通过创新,解决了研究院的身份,方便研究院与相关高校、医院进行科研合作,进行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
江西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土壤、阳光和雨露,让全 社会 创新创业的激情迸发。
走进广信区大业东方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的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声隆隆,工人们正紧张地赶制一批光学玻璃镜片订单产品。
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玻璃制品、玻璃材料、光学元件、镜头、光学仪器以及光学设备的线下及线上销售企业。“孵化基地设施齐全,服务到位,企业要进来,相当于拎包入驻,非常适合我们这类初创型公司。还能享受房租、水电等补贴,既减轻了负担,更增加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公司负责人周小飞介绍,公司前几年一直租用民房进行生产,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急需扩大产能。2019年公司入驻孵化基地,在基地租了一栋四层厂房,招了40多名员工,当年就实现产值500多万元,企业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这个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像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还有40余家,产业类型涉及服装鞋帽、化妆日用品、光学、家具床垫、电商服务、电商平台等,一批新时代的创客们在孵化基地实现了创业梦。
目前江西全省共培育39个省级、7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入驻小微企业5959户。今年1月至8月,江西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0万个,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分别同比增长425%和332%。
“创”领江西,“赣”出精彩。
江西,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放眼未来,开放的江西拥抱创新创业者,活力的江西成就创新创业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