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是关键
智慧园区广义上是指园区信息化、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园区基础设施优化、运营管理精细化、功能服务信息化和产业发展智慧化。由此可见,智慧园区建设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
其中,物联网被誉为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2017年以来,我国物联网市场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全年市场规模突破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对于智慧园区建设而言,物联网技术起着重要作用。例如,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可以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物联网应用平台从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三个层面,为智慧园区提供统一的应用与管理平台。因此,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园区建设必是未来智慧园区的发展趋势之一。
相比物联网,云计算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被视为科技业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基于此,我国云计算发展迅猛,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2017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692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43%。
云计算在智慧园区内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对物联网、GIS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使其更加庞大,信息更加全面;另一方面,可以与BIM模型等结合,对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进行模拟并给出相关建议。
大数据技术所创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发展上,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为这些领域发展赋能。近年来在政策和技术的强力推动下,我国大数据得到了快速发展。2017年,我国大数据市场产值规模达4700亿元,同比大增306%。
对于智慧园区来说,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对园区智能设备数据化,通过内外经营和管理数据的采集,以智慧园区平台为依托,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及沉淀,并逐步深化数据的分析、应用和管理,对平台沉淀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模型搭建,逐步在运营管理和业务分析中让数据发挥其分析价值和作用,为园区节能环保提供决策指标,指导业务和管理的方向。
除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技术还包括GIS技术、BIM技术、人工智技术等。如BIM技术是智慧园区及智慧建设的基石,只有通过BIM技术,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才能以可视化的方式进行。
综上所述,GIS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BIM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均可在智慧园区的建设中发挥作用。
将进一步用于园区建设
建设智慧型园区是未来各类经济园区发展的方向,实现园区的智慧建设及管理需要建设一个智能化的园区服务平台,此平台需要协调应用多种理论和技术,更全面、更有效、更快捷、更智慧的将园区建设及管理的各个层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园区智慧化发展。
现阶段,国内对上述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均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和产业化能力,其中部分已经在交通、医疗、公共配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进一步用于园区建设和管理上。
另外,各地加强了园区智慧化的建设投资力度,2018年全国园区信息化市场规模已增2688亿元左右,这意味着相关技术在智慧园区建设的市场空间将扩大,有利于吸引更多企业参与进来。
以上数据及分析均来自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园区建设规划布局与招商引资策略分析报告》。
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应适用于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智慧社区、物业等场景的综合管理,让其应用于多个领域。
“智慧园区管控系统”基于物联网生态体系 *** 控平台架构,利用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来感知、监测、分析、控制、整合园区各个关键环节的资源,集成了光伏、变电站、停车场等管控场景界面。使各系统之间互联、共享、智慧,实现了多信息协同联动,为园区安全管理、业主便捷生活、物业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的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各类园区创新、服务和管理能力。
智慧园区-思路
园区内信息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大大提高园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各管理环节的效率。将监控系统、告警系统、管理系统、巡更系统、停车系统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体化集成管理和系统联动。
其中应合理规划能耗管理,对园区能耗状态进行在线监测,进行趋势分析管理和能源成本数据统计。在确保园区内供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还能对设施的整体能耗进行自动管理,为设施节能管理和改造提供依据。通过园区综合生态监控系统,监测园区中的温度、有害气体、火情、风雨等自然情况,同时也可以监控园区中的环境质量如废弃物、水质、空气、噪声、排污等并进行及时的数据汇总和报警。对园区内的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的监测、预警、判断、决策、调度和处置,形成统一的协调指挥体系的感知园区。
通过物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将园区内的通讯网络等都集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一个交互和共享的生态圈。强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能力,为园区企业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针对园区信息发布的需求,以前瞻性、拓展性、实用性为设计思路,采取集中控制、统一管理的方式输出,为园区企业提供智能化展示和分析报表。
智慧园区-规划
基于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集企业数据可视化、能耗数据可视化、告警设备可视化、设备数据可视化等多维立体展现。通过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园区基础设施逐渐升级为智能设备,可以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智能化与各部门协调管理一体化。
对于能耗数据进行动态监控、统计和报表分析,为后台决策提供依据,据统计,每年可为园区节约 20%~30% 的电费支出。
通过监控区域的各类探测器为感知层,利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对多元信息的协同分析,实现对异常事件的智能判断并执行预定义联动响应,具有较大灵活性和良好的可拓展性,能有效的降低误报率。
利用传感器节点的感知能力来监控和管理每个停车位,提供特殊的引导服务,实现停车场的车位管理和车位发布等功能,向园区人员提供车位引导,车辆查询等功能服务,从而完成对停车资源的统一规划和高效管理。据统计,园区平均车速提升 88%~14%。
采用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与信息综合决策等技术,对分布各地的建筑消防设施进行远程监控,以实时掌握消防系统的运行状态。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就会将火灾报警信息实时传送至城市应急联动中心,达到迅速发现、快速处理各类火灾隐患的目的。
将防盗报警、视频监控、门禁、消防等系统连接起来,提供数字化预案支持、多系统联动、警情实施感知及主动通报、基于电子地图的警情实时标绘与分析、智能应急辅助决策及远程监控指挥等功能,提高园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园区智慧化管理体系的构建是重点,设施管理及检测的自动化、协调管理的一体化、各环节的信息化是智慧化管理中的三大要素,围绕安全、环保、能耗、服务等多维度方面的应用建设,最大化提高资源利用率,体现智慧园区建设的意义。
打造综合性的智慧园区服务系统平台,使得智慧园区走向规模化、集群化、智能化升级。使资源性集中化、成本优势,规模化优势得到全面发展。通过Hightopo丰富完善的图标库资源的支持,使得组态设计变得更加的简单便捷。除了楼宇和园区还广泛应用于电信网络拓扑和设备管理,以及电力、燃气等工业自动化 (HMI/SCADA) 领域。
智慧园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园区形态。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智慧园区则强调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园区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以及面向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的园区生产生活环境、创新生态营造。
智慧园区旨在通过“感知”系统,在传统园区各单一系统间实现“互联”,并通过多维度“智能”分析,借助云计算、物联网等IT技术有效整合,使园区基础设施运行更加智能、绿色;使园区的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与高效;使园区为客户提供更加高质与便捷的增值服务体系,以提升园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去改善园区以往相对单一的盈利模式。智慧园区基于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园区环境,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为园区的入住单位、个人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生产、生活服务。江苏布局一核心区两支撑区
政策指导是:“一个产业核心区、两个产业支撑区、全省应用示范先行区”
浙江打造一个核心两翼配合产业群
把浙江打造成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成以杭州为核心,嘉兴、温州乐清为“两翼”的物联网产业集群;成立物联网“产学研用”联盟,设立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广东广州深圳
广东将把广东省无线射频识别产业(番禺)园区、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广东省卫星导航产业示范基地等,作为广州市物联网产业的重要载体。
其中,广州市规划将创建广东省物联网产业基地,形成较大规模物联网产业集群;到2015年内培育出5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物联网企业,集聚无线射频识别、传感器、卫星导航等设备制造企业500余家,物联网相关应用企业1000余家。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现在大到汽车、冰箱,小至微波炉,手机,都可以通过WiFi,蓝牙,2G网络,3G网络等各种信号技术联系在一起,这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了,不过,我们现在也没有办法确保我们的设备有没有连上网络或者有网络适用,所以,情况有点失控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能统一物联网的标准才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