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3年哪些行业会腾飞?

未来2-3年哪些行业会腾飞?,第1张

未来2到3年谈那个行业会腾飞我觉得这个时间还是太短了。如果说未来10年那些行业会引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期,我想还是很多的。一些高大上的如人工智能,机器人,航空,航天这些显然不是咱们普通老百姓能够接触和参与的。 那么土豆就我个人在外做生意这十几年的经验和观察总结了几点给大家分享下:

无论是什么时候,二手回收都是一个看上去不太高大上,但是收入实实在在的行业。尤其是现在我们国家手机上网用户达到8亿多,这8亿多用户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8亿多台手机,那么我们按照哪怕每年其中有十分之一的人会换手机,这也是有8000多万台手机会被丢弃或者当二手卖掉,这个时候二手回收行业我想会引来一个长期的利润增长点。

回收回来的旧手机,坏的可以拆开配件提炼金属。好的可以看下价值翻新后当二手进行销售,现在的网络平台这么发达,只要手机价格便宜质量没问题,还是非常容易出手的。

这几年随着 社会 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普及。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特点,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懒了,生活的技能基本都不会了。现在还有多少年轻人会做饭做菜?再说现实点,怕是离开了洗衣机,衣服都不会洗了。打扫家里的卫生就更是谈不上了。所以我相信今后家政服务这一块会越来越红火,特别是一些专业技能好的服务人员收入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这个绝对的是未来一个朝阳行业。而且随着5G网络的建设开始,今后5G高速度,低延迟的特点,让手机实时直播给孩子教学辅导也变成了现实。不再是过去那种必须让家庭教师上门辅导才可以做到的事情。而且未来我相信手机假如投影功能是绝对没有技术障碍的,一旦这个功能加入后,手机远程视频教学,手机远程诊断疾病,手机远程指导做菜等等,一切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视频解决的行业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

无论你是反对养宠物,还是不反对。你都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国内国外的宠物爱好者是越来越多了。而国家对于宠物管理的也越来越严格,很显然今后宠物医院,宠物护理所等这些相关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好做,有兴趣的朋友我建议可以学习下关的知识哦。

我们国家现在人口14亿,预计再过15年的样子60岁以上的人口会打到6亿左右。这是一个非常恐怖和庞大的数字。而这个数字里头会有相当大一部分人是70岁以上的,这些人想要靠80后这一辈大多家里就一个男孩来照顾护理,显然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今后养老方面,以及老年人的 健康 品以及老人家庭护理这些相关的产业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哪些行业会腾飞,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对于我们这些创业者来说,选对行业比努力更重要!我

这个行业严格来说15年开始,16年爆发,17年成长,18年成熟,目前19年,是大浪淘沙的一年,也就是说部分坚持下来,而且能够支持输出价值内容的自媒体人将越来越强大,哪些跟风、三天撒网两天打鱼,撸羊毛的那批人将会被淘汰出局,接下来会出现一大批企业参与,专门孵化自媒体人和做自媒体培训教育!

说抖商其实有点狭隘了,准确的说是通过自媒体平台打造人设,建立粉丝和博主之间的信任,从而带动产品销售的一批人,抖商最为代表,其次还有知识付费、包括图文、音频、视频,他们不卖实物,卖的是知识和服务,是虚拟的!

19年算是5G的元年,目前已经很多大型企业开始布局,比方说无人驾驶、智能家居、互联工厂、远程医疗、 游戏 、vr/AR等,他们的落地需要5g的高速率数据传送!

这是一个很大的产业群,未来的首富很有可能出现在这个领域,因为人类希望自己 健康 是个永恒的诉求,在满足温饱的前提下首要考虑的就是 健康 问题!

目前有很多的工厂开始大量使用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其效率要远远高出人力,特别是那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需要机械式重复劳动的工种将会很快被机器人所替代!

国家战略政策的倾斜,鼓励有能力、有知识的人回到农村,从事新型农业,新的养殖技术、规模化种植、科学规范化运营将很快改变以前较为落后的耕种模式,与此同时,会有一大批收入较高的人群流入农村,带动当地的经济、房屋建设!

国家对环保的要求只会越来越严格,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 社会 企业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到新能源的开发上,未来2-3年,会有大量的 科技 成果体现在最终的产品上,部分替代传统的煤炭、石油、电力能源!

最后总结:

1新零售

2016年10月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马云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盒马鲜生就是阿里巴巴对线下超市完全重构的新零售业态。

2无人物流

“无人物流”,就是快递全程无人运送的:包裹们从无人仓库出发,通过无人驾驶的重卡被迅速运输到分拨中心,然后运上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小车,登上电梯,送到客户手中。京东和阿里都早已开始布局无人物流了。

3新能源 汽车

新能源 汽车 包括纯电动 汽车 、增程式电动 汽车 、混合动力 汽车 、燃料电池电动 汽车 、氢发动机 汽车 、其他新能源 汽车 等。各国维持新能源 汽车 战略,仍然以锂电池为主,维持消费补贴,加大对 汽车 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力度。美国等国家规定每个 汽车 制造商至少每年出售一定零排放车辆,否则要缴纳碳税。TESLA等企业开始实现盈利。中国加大投入。全球新能源 汽车 将逐步进入收获期。

4 健康 医疗

我国 健康 产业在医疗、卫生、保健、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我国 健康 产业也开始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高速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 健康 产业也正面临着发展的新趋势。腾讯、阿里进入医疗领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比如:微信智慧医院、阿里 健康 。

5分享经济

分享经济是指将 社会 海量、分散、闲置资源等,进行平台化、协同化的集聚、复用与供需匹配,从而实现经济与 社会 价值最大化利用的新经济业态。随着分享经济的深入发展,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以分享经济为契机在市场中掀起分享潮流。

6智能家居

随着人们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年轻一代成家立业,智能家居也将成为有前景的行业。新一代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要远远超过前一代人,而智能家居将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

7物联网 如果从国内的发展趋势来看,最近两三年,物联网在国内的发展也比较迅猛,尤其从去年开始,国内的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全球的发展水平,全球大概增长19%,国内大概能增长到30%左右。所以未来两到三年之内整个行业都会处在一个高速的爆发期。

个人觉得5G、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想在3年的时间内达到腾飞阶段是不可能实现的。

不好意思想泼冷水给大家!清醒一点!

腾飞?2018年的资本/互联网寒冬是没有看到吗?可以对行业有前瞻性规划及视野,但别指望什么行业异军突起、横扫市场。泡沫这玩意,好看,但假。

是,别笑。“民以食为天”,相信大家在遭遇资本寒冬的时刻,多少会觉得自己手头吃紧。但无论如何,该有的吃吃喝喝还是免不了。想必大家也看到了,互联网巨头们也在纷纷涉足农业:网易的“黑猪肉”远近闻名;阿里云ET农业大脑实践中;鹅厂真的开始养鹅了;讯飞和京东也都有涉足养猪范畴…… 科技 和农业的结合近两年都会有实际且长足的发展。

2 无人驾驶

这里的无人驾驶不是指私家车,主要是集中体现在货运物流领域。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技术的发展,归根到底是要降低人力、财力成本,但无人车现阶段技术的投入导致它成本不可能下降。但物流行业现阶段是可以不断投入无人驾驶的技术,毕竟电商的发展势头依然火爆。

3 传媒行业

纵观新闻发展史,越是 社会 经济动荡下滑时越是媒体蓬勃的契机。下滑说明机制有问题,各种揭黑、分析、前瞻甚至煽动性文章层出不穷。充满对立、矛盾的文章是最容易引发大众情绪性呼应的内容。媒体在此刻会有比较自由且宽的范围去发挥。

另一方面,因经济颓势导致的中产阶级疲软,人们还是需要合适的方式去缓解压力,甚至可以说需要选择性逃避。 旅游 因成本高会靠后考虑,各种线上节目、真人秀、等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景。

4 定制化 娱乐

玩什么?怎么玩?去哪玩?

想必这是很多城市大龄青年们的头疼处。看、吃饭、桌游、密室、酒吧……这些玩烂的梗实在也提不起兴趣。可以定制化的 娱乐 场所瞬间刷爆朋友圈、抖音,电视上不断出新的恋爱真人秀无一不是在表达,现代人 娱乐 方式的单调和懒惰。所以,如果有这样定制化 娱乐 的场所也将是可以极速发展的领域。

未来2到3年,也就是2022年到2023年,依目前的发展看,这三年中技术发展应该有更多的会落地我们中国大陆,因为我们现在对新技术的容忍度越来越高了。

一,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去年全国各地都在实验,而且闹得沸沸扬扬,政府都腾出专门的地方。为各大企业做测试用,好像无人驾驶明天就要来了一样。这段时间又销声匿迹了,但是百度首批无人驾驶公交落地深圳开始运营了。三年的时间里,高速上货车,客车肯定都会实现无人驾驶。你在这样的机会里可以干嘛呢?

你可以1,做城市接货人(城市里肯定无法实现无人驾驶,所有在城市里需要接货人,人工开。)2,开发更多的 汽车 应用系统app,来占领新的桌面。

二,5G应用

5G时代的来临,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视频传输能力会像现在文字传输能力一样,简便快捷。任何地方都可以视频传输。这样的机会你干嘛呢?

你可以1开发视频会议2开发远程试用3虚拟投影等等,这些技术其实已经成熟就等5G完全到来,全面应用啦。

三,机器人

现在各种机器人已经应用我们的生活了。扫地机器人,学习机等等。机器人取代基础劳动也是很快的事情。你能做些什么呢?

你可以:1,做机器人售后维修服务2代理产品3开发机器人。这肯定是像智能手机刚普及那时的财富金矿一样的机会。一个苹果充电线卖你150元。一个机器人无线充电器卖你2000元没商量。

四,物联网

物联网已经来临,智能门锁已经普及,小米智能家居已经实现,同样你可以从事这样售前售后的服务工作,也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总结: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 社会 变化肯定更快,如何在巨大的变化中跟上时代,找准未来是每个人都要熟悉的课题啊。你觉得还有哪些发展机会?评论区聊聊

在这里先提几个行业
1、首先比较肯定的是5G
在未来两三年内5G的相关产业,会得到大的发展,不论是技术先关的硬件还是依靠5G发展的软件。
从近期个地方政府对5G产业的表态,还有投资力度来看,5G的前期投入是很大(江苏省近日出台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布局规划、设施建设,以及推进5G应用与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为加快进入5G时代助力。在加快5G产业发展方面,江苏省将制定5G产业发展规划和行动计划,挖掘江苏省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海量需求;支持5G芯片、元器件、系统设备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 科技 成果转化;省5G产业联盟引导成员单位共建开放式实验室,建立5G业务增值研发平台,推动完善5G产业链。),此外包括移动,电信,联通等电信运营商近期关于5G基站的采购,还有相关硬件的部署都是加速状态,大家都想赶在2020年之前获得第一张5G牌照。

今天中国移动表示其预计5G投资将在2020-2022年达到峰值。

在这里再说一下,第四张5G牌照可能会给广电公司,以此来发展视频行业。预计广电系未来或许是5G中不可预料的一匹黑马。

2、氢能源车产业类似于之前的锂电行业,未来国家把产业政策或许向氢能源车方面倾斜,包括氢动力发动机,等等。这个也是也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在此之后很多公司根据国家政策的需要也调整了自己的业务范围,例如制造柴油发动机的一些企业,研发方面也向此类靠近。还有很多化工企业开始布局很多制氢装备。政府也和很多能源装置企业开始布局加氢站,这些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之后,可以减轻我国目前对石油的需求。

3、金融类资本今年国家把金融提高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寄希望于资本产业来替代国家对房地产的依赖度。也是在这一消息的刺激下,股市在一季度表现亮眼。

了解 历史 ,才有可能预测未来。我们把视野拉长一点,来看看 历史 上哪些行业腾飞了。

人类最早的餐具是木棍、石头,后来是陶器,再后来是铁器、青铜器、金器、银器等等,都不是很理想。直到东方的中国人发明了瓷器,就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我们的制瓷业实现腾飞,影响全世界。这说明,能够低成本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行业,可以腾飞。纺织、造纸与此类似。

当银盐技术应用于摄影后,逐渐形成现代影视行业,而且很长时间以来的发展速度都不算低,大家可能注意到,我们的春节档票房刚刚创了世界纪录,一部流浪地球,搞得很嗨对不对?影视业,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已经腾飞的行业。这说明,能够激发人们潜在需求,或者创造新需求的行业,可以腾飞。文体行业可以归到这里。

新技术的应用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 汽车 是伟大的发明,它延长了人类的活动半径,提高了生产效率, 汽车 业至今仍然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完全可以说是一个腾飞的行业。这说明,能够显著提高 社会 生产率的行业,也可以腾飞。计算机、手机可以归到这一类。

有了 历史 的经验,我们再来研判未来。

在吃的方面,吃饱饭甚至吃好的,现在都问题不大。但是,要吃的 健康 、绿色,甚至有额外的保健作用等等,这类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应该还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天天骂那些保健品的,是因为他们没有保健效果,那么,如果你能生产真正有保健效果的产品,我觉得腾飞的问题不大。

在穿的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款式,都可以说很充分了,还有欠缺的是一些功能性的服装鞋帽。比如,很轻便又很保暖的产品,或者容易清洁的产品等等。过去曾经红极一时的保暖内衣,其实就是在这方面获得的空间。还有没有这样的产品呢?要加强观察,发现有就及时介入。

在住的方面,房子太多太多了,房地产业已经腾飞得很高,你只能从丰富住的功能、方便居住、提高居住体验等角度入手。比如,智能家居,我觉得是有望腾飞的行业。

在行的方面,自行车、 汽车 、火车、飞机都发展得很好了,新的交通工具短期内难以出现。所以,人们也是在完善现有交通工具上做文章,提供指南,提高速度,方便 *** 纵,等等。比如,服务于出行的地图,智能驾驶甚至无人驾驶技术,等等。这方面,有腾飞的希望。

在玩的方面,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后,需要在精神上追求愉悦,这一块可以说是没有边界的,从电视到电子 游戏 ,从小说到漫画,从报刊到自媒体,还有艺术, 体育 运动等,都可以归到这一大类里面。今后,这一块也不断会有新的产品、新的行业出现,捕捉一两个腾飞的风口,应该不难。

上面这些只是思路,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资源,去观察,去思考,去捕捉。

1教育行业,科教兴国一直是国家的重中之重,科学技术离不开教育,时代发展离不开教育,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受教,教育行业。

2视频行业,视频带给我们的视觉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各行各业如果和视频融合绝对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它带来的营销效果是无法估计的,它带来的消费潜力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视频行业会有不一样的潜力

3农业,随着农村人口与城镇化,农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尤其是副业,象核桃,水果,必随着快递行业发展而发展,实现无差价模式,进入共赢模式,促进农民的收入与减少消费的压力,进入双赢模式!

未来2-3年什么行业会腾飞?这个时间比较短只有3年的时间,现在概念抄的比较热门的几个行业都不会腾飞发展。

1、5G,这一阵子,经过媒体的连续报道,5G太火了,但是3年内5G根本不肯能进入平常百姓家,这几年一直在测试阶段,当然这么说是有根据的,2017年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关于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相关事宜的通知》,确定5G中频频谱。12月21日,5G NR首发版本正式冻结并发布。2018年6月26日,中国联通表示在2019年进行5G试商用,2020年正式商用。2020年刚开始商用,其他的配套行业在2021年,仅仅一年多时间,配套的产品不会质的变化,更谈不上腾飞。4G这么多年了,普及了多久才,才算成功。

2、人工智能AI,现在只是初级阶段, “人工智能”一词最初是在1956 年Dartmouth学会上提出的。从那以后,研究者们发展了众多理论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随之扩展。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想达到腾飞阶段,3年时间是不可能实现的。

3、三年内什么可以腾飞,社交电商,电商平台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传统电商已经发展到了瓶颈,社交电商开始兴起,但还没有达到高潮,未来3年会有长足发展。

近年来,全球大数据储量呈现爆炸式增长,其中中国数据产生量增长最为迅速,平均每年增长速度比全球快3%,预计到202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数据圈。

中国数据圈将受到来自物联网设备信号、元数据、娱乐相关数据、云计算和边缘计算增长的驱动,中国生产力数据和物联网数据占比将从2015年的11%增长至2025年的40%。

全球大数据储量规模爆炸式增长

随着物联网、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全球大数据储量迅猛增长,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基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大数据储量为43ZB(相当于4724亿个1TB容量的移动硬盘),2014年和2015年全球大数据储量分别为66ZB和86ZB。近几年全球大数据储量的增速每年都保持在40%,2016年甚至达到了8721%的增长率。2016年和2017年全球大数据储量分别为161ZB和216ZB,2018年全球大数据储量达到330ZB。

预测未来几年,全球大数据储量规模也都会保持40%左右的增长率。在数据储量不断增长和应用驱动创新的推动下,大数据产业将会不断丰富商业模式,构建出多层多样的市场格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正在加速从数据大国向着数据强国迈进。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数据存储公司希捷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随着中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进,产生的数据将超过美国。

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约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数据交易迎来战略机遇期。1zettabyte大约是1万亿gigabyte,这是当今常用的测量方法。与此同时,美国2018年的数据量约为69ZB。到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306ZB。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作者:朱克力博士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


一、新基建位居“两新一重”之首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写入“新基建”这一概念。

作为“两新一重”的重要内容,“新基建”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并举,成为政府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了解并读懂新基建,成为一项富有意义的工作。

(一) 如何理解新基建

首先,新基建不是对传统基建的简单补充,而是国家级统筹安排的新经济运行必需基本建设。新基建的新力量是“新经济基础设施”,具体行业包括但不限于5G、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新能源 汽车 充电桩,以及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等。

其次,新基建不是应对疫情和复苏经济的权宜之计,而应着眼于高新 科技 进入新阶段的战略性布局。从短期看,新基建的“新”在于,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转向信息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从中期看,则是为建立高壁垒的 科技 行业矩阵布局打基础,毕竟 科技 才是21世纪的大国竞争主战场;从长期来看,是综合现阶段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未来构建强有力的经济体发展转变,对一带一路和新型全球化衔接作用也应起到不容低估的作用。

再者,新基建不应采取传统基建那种政府主导的投资模式,而应以企业为投资主力。也就是说,新基建的本质不是投资属性而是产业属性,尊重市场的逻辑是其第一要义。

(二) 新基建加速哪些行业迎来需求大爆发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迭代一直是牵连行业降本增效、消费场景升级、互联网商业模式革新的关键。2020年是中国进入5G正式商用的关键一年,新基建将是5G进入高速发展期的强力支撑,相关5G基站、5G传输设备、5G核心网、5G芯片与其他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制造商有望迎来井喷式增长。

而随着5G的大规模商用,云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边缘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也将随之投入市场,到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产生且处理。

与此同时,已在近几年跑热的AI行业,也将在以上二者的算力、算法和数据的协同之下突破近30年来的瓶颈,目前来看,与此相关的芯片、服务器、云计算基设,机器学习、VR/AR、语义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应用也将驶入快车道,加上AI向下应用化与通用化,将在产业应用和场景应用融合下成为下一个发展期的新风口。

新基建的真正爆发,在于通过新技术重塑传统行业价值链,带动新一轮高质量增长。以金融领域为例,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动下,金融 科技 行业喷薄发展,如金融壹账通就推出了覆盖银行业前中后台的智能办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运营、智能产品,即使一季度受疫情影响,其所有线上运营类产品收入同比上升148%,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

(三) 新基建加速为哪类企业带来利好机会

与新经济行业对应,新基建的加速将为芯片研发及制造、云处理服务、边缘计算相关、AI相关等创新企业带来政策机遇与投资利好,对基站建造、轨道交通类企业将带来较大业务涨幅,也为具备创新性、具备完善技术与高商业认知的创业团队带来难得的市场机会。

以医疗行业为例。疫情期间,武汉雷神山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依托5G技术,将病人CT等医疗影像及其他医疗相关治疗信息等实时传回至北京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通过云端调取对应专业的专家完成对疑难病例的影像学及其他问题的综合研判,为前线积极救治病人提供了实时协助。5G具备的高带宽、低延时、广联接等优势,有效解决了远程诊疗实时性差、清晰度低和卡顿等问题。因此,通过5G实现大量医疗设备互联,大力推动专家在线会诊,优化医疗资源使用,也被认为是“医学界质的飞跃”。而从医疗阵地,到车联网、无人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新应用场景,5G开启的“新联接”,正在激荡起人们对未来发展的无尽想象。

(四) 新基建将给城市发展带来什么机会

城市之间的地区差距和数字鸿沟等问题,能否由于新基建的建设而有所改变?

从短期来看,新基建会增大城市群对新设施的投资量,为相关行业带来就业岗位的增长与补充,以市场化方式调节人力资本,并弥补基建与消费人群需求错位的现象,进而为城市的下一步发展提供沃土。

从中长期来看,AI、5G、云计算、轨道交通等一套组合拳,开始布局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的议题即智慧城市。而城市之间的差距与数字鸿沟,也会由于智慧城市与智慧城市群的推动进程不断缩小乃至成为新型城市生态综合体,可以将构筑这种新型城市生态综合体的数字化、社区化单元称为“新都市产业社区”。

(五) 新基建环境下消费会产生什么变化

对于企业而言,5G直接带来的效用是带宽与传输效率的大幅上升,比如目前很火的直播行业和短视频社交,这类公司成本最高之处,是摊付越来越高的带宽费用,而5G的普及会大幅降低网络延迟,同时相对带宽成本也会大幅下降,为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同时提高效率。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新基建支撑的AI、5G、数据处理等在惠及普通生活服务的同时,会更懂消费者心理,根据消费者需求倒逼生产者生产符合C端需求的产品,然后继续向上游逆向重塑供应链,这也是toB领域下一个十年的消费逻辑起点。


二、新基建为新经济提供运行基础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曾于2016年创建 “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 ,其中“三破”即重塑边界先“破界”、重构介质先“破介”、重建规则先“破诫”,而“三立”即战略创新需“立志”、战术创新需“立智”、制度创新需“立制”,并以上述法则为底层逻辑提出“ 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市场主体、新协作方式、新治理体系,共同构成了新经济发展的五大动力来源 ”的新论断。

图1 “三破三立”新经济法则 (朱克力,2016)

如何理解新基础设施、新生产要素、新市场主体、新协作方式、新治理体系“五新”多轮驱动?

如果从新经济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可以定位其中的新基础设施是新经济发展的运行基础,新生产要素是新经济发展的内在源泉,新市场主体是新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新协作方式是新经济发展的组织保障,新治理体系则是新经济发展的长效支撑。综合贯穿新经济全生命周期的以上五大动力来源,对数字时代的公共政策及其效能可以有更新的分析框架和更宽的评价视域。

图2 新经济发展五大动力来源 (朱克力,2020)

以上是新经济发展的五大动力来源,新基建居于其中的基础位置,其主要建设内容就是新经济基础设施,尤其是面向“云、网、端”即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


三、新基建引导新消费 助力产业跃迁

(一) 企业在新基建中可以做些什么

民营企业是发展新经济的主体,尤其是领军企业,企业在新基建中可以做些什么?有别于上一轮“铁公基”为代表的老基建往往由政府规划和国企主导,新基建必须遵循市场逻辑,应当鼓励 社会 资本和市场化 科技 公司作为新一轮数字新基建重要力量和新场景运营先锋。

如果通过新基建能够真正构建起中国版新一代“信息高速公路”,那么基于所有制中性的基本原则,对于参与其中的民营企业在此意义上也一样应当视为新国企即“国家企业”,无论作为新基建共同主导力量还是作为供应方和运营方,在这15万亿起的规模中、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作用都很大。

以5G基建为例,产业链上中下游包括网络规划、器件原材料、基站天线、小微基站、通信模块、网络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系统集成与服务商、运营商等各细分产业链,可以发现除了运营商为三大央企之外,其他无线主设备、传输设备、终端设备很多都是民企供应商。可以预计的是,仅5G基建,十年内直接和间接的产出就会到达20万亿的量级,而中后期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互联网企业与5G相关的信息服务收入就是直接产出的主要来源。

此外,从金融 科技 的视角来看,目前产业互联网的成熟度,远远不能满足金融机构发展小微金融对产业互联网要求。而新基建的发展,为金融机构对公业务 科技 化转型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

(二) 新基建与新消费能否形成闭环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定义,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方面。

其中,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即数字基础设施,又分成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分别覆盖了数据的宽带实时传输与分发、数据存储计算与处理、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决策,以及数据在产业链采集应用以及线上线下的联动,包括了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据中心等。

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有很长的产业链,构成数据从采集到决策以及应用的全过程,既是新基建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新型的信息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其它领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撑技术,还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助力传统基建领域提质增效。

“新基建”并非疫情下的权宜之计,尽管疫情影响客观上加快了其前进步伐。事实上,十八大以来中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正在加快释放。互联网平台以消费者和商户为架构、以数字化为砖瓦,搭建新经济服务大厦。

当前,总需求中出口和制造业投资都在萎缩,房地产依然在调控中,只剩下消费和基建投资可以发力,其中消费正在恢复,基建可以由政府和 社会 资本共同发力,且它短期是需求、长期是供给。短期看,消费和基建是平行的需求端,二者可产生共振,暂时还不构成闭环。但中长期看,新型基础设施建完后产生供给能力,“新消费”和“新基建”就能够形成闭环。“新基建”当中服务生产者的工业互联网等与终端消费者并不直接相关,而5G、人工智能、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型信息消费市场则是服务终端消费者的广阔天地。

(三) 新基建聚合“数据+算法+算力”新要素

新基建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与数据已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研究表明,过去30年间,数字技术投资每增加1美元可撬动GDP增长20美元,而1美元非技术投入只能撬动GDP增长3美元。

2020年4月9日,国家出台要素市场化配置意见,首次把数据纳入要素市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数据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作为数字时代不可或缺的新要素,数据尤其是大数据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的新兴力量,加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是产业互联关键生产资料。

1) 对企业而言,大规模运用大数据能够放大生产力乘数,加速流程再造、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对政府来说,运用大数据构建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可改善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和效率提升。

2) 大数据实现供需匹配,在为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提供基础性应用的同时,打通生产与服务全流程,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催生产业组织变革。

3) 随着大数据应用发日益深化,智能化生产、网络协同、个性化定制等多种服务化延伸模式日渐清晰,呈现研发协同化、生产集成化、经营平台化、服务网络化等态势,带动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加快产业迭代兴替。

从大数据的逻辑出发,数字化新基建平台可有效聚合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算法、算力(平台驱动的“三驾马车”)等新要素,通过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引致基于技术与市场的创新演化,促进消费回暖和经济复苏。

图3 数字新基建平台驱动的“三驾马车”

在平台大数据、云计算、AI和区块链技术群中,数据是最宝贵的资产和持续进化的源泉,算法是有效分析和挖掘数据的方法和法则,算力则决定着数据和算法发挥的潜力。可以说,数据、算法、算力三者正在“协奏”出新经济舞台下一个乐章最澎湃的新要素进行曲。

以银行业数据治理带来的成效为例。麦肯锡报告指出,通过对比做数字化转型和不做数字化转型的两类银行,可以发现,做好数字化转型的银行今后ROE的回报比提升40%到49%,不仅提升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同时开拓了新的业务。这三个因素相乘就会形成指数级别的增长。

(四) 以市场的逻辑筑就产业跃迁“源动力”

新基建的策略打法沿着整个经济发展格局,尤其是贴合中国超级城市群地理格局和深度城市化展开,未来十年的基建方向是东部的相对降速、城市进入精细化运作阶段,中部加速发展、产业转移和创造新的增长引擎,而西部成为能源和地缘的中心。

新基建与新旧动能转换相契合,将引爆真正的产业革命40。最近两年我们一直唱“赋能与被赋能”的口号,最先收益、被赋能的行业是以“智能”和“互联网”打头的行业,真正地赋能由于行业差异缝隙较慢、较难向下渗透并下沉到其他一些行业,就是在新经济行业被滋养成长后,迟迟得不到养分的传统行业和节点。

新基建作为新产业革命的“打桩机”,在国家布局下动用市场力量把新能源、5G、IoT、芯片、算力等整合形成产业跃迁的“源动力”,将打穿互联网“云层”,直接渗透并夯实能源、服务、消费品和装备行业代表的传统行业“地基”,完成真正的系统性动能转换。这正是避免走传统基建粗放、政府包办、产能过剩等老路最直接有效的战略方案,也是大手笔稳扎稳打地构建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步。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30多年。近年来,卫星产业产值增幅逐步趋稳,产值规模稳中有升。《2020年卫星产业状况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为3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卫星产业收入为2710亿美元,占航天产业总收入的74%。卫星互联网赛道中卫星运营及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占比较高,2019年两者合计占整体卫星收入比例的93%。

2020年4月,卫星互联网首次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被纳入国家“新基建”政策支持的重点方向。卫星互联网被纳入“新基建”范畴会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未来蓝海无限。

卫星互联网进入与地面通信融合发展阶段

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发展30多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迭代升级。

第一阶段:企图替代地面通信网络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0年)。这个阶段主要以提供语音、低速数据、物联网等服务为主,后来随着地面通信系统快速发展,卫星互联网由于市场定位错误、技术复杂度高、投资过大、研发周期长及系统能力弱等多方面原因,在与地面通信网络的竞争中宣告失败。

第二阶段:卫星成为地面通信网络的补充阶段(2000-2014年)。这个阶段的主要定位是对地面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在极端条件下向航空、航海等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

第三阶段:卫星与地面通信网络融合阶段(2014年至今)。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开始进行更多的互补合作、融合发展,向着高通量方向持续升级,卫星互联网建设逐渐步入宽带互联网时期。

卫星互联网应用空间广阔

传统地面通信骨干网受限于铺设成本、技术攻克等因素,仅覆盖了约20%的陆地面积,在互联网渗透率低的区域进行延伸普及存在现实障碍。

而卫星互联网突破了地面基站的固定连接方式,通过太空基站动态覆盖的连接方式,包括星地互联和星星互联,实现全球连接。

卫星互联网的覆盖范围和成本优势明显,可以应用于偏远地区通信、海洋作业及科考宽带、航空宽带和灾难应急通道等行业,作为地面移动通信的有效补充。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分析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根据上下游关系,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四个环节。

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电器元件及材料、燃料厂商,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是企业、政府、高校、个人等终端用户。

产业链的中游主要分为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四个环节。其中,卫星制造主要包括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两个部分;卫星发射主要包括运载火箭研制、发射服务提供和卫星在轨交付;地面设备制造主要包括网络设备和大众消费设备;卫星运营则主要由地面运营商、卫星通信运营商、北斗导航运营商和遥感数据运营商组成。

卫星运营及服务收入占比较高

卫星互联网赛道中卫星运营及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占比较高。根据SIA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航天产业收入规模为3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卫星产业收入为2710亿美元,占航天产业总收入的74%。

2012-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2774亿美元,同比上升328%;2019年,受到卫星制造和卫星制造收入的影响,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710亿美元。

从细分卫星互联网赛道来看,卫星运营及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收入占比较高,2019年两者合计占整体卫星收入比例的93%,而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仅分别占到整体卫星产业收入的5%、2%。

我国卫星互联网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

我国处于卫星互联网发展初期,产业链结构逐渐完善。在我国产业链发展初期,处于卫星制造与卫星发射行业的公司将优先释放业绩;

在中国卫星互联网体系逐渐建设完善之后,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运营及服务行业潜力巨大,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的契机,且这两个领域未来的市场空间将更为广阔。国内加快部署星座计划,重点卫星计划已具雏形。

从目前国内已发布的卫星星座项目来看,卫星发射将集中在2022-2025年;从建设进展来看,目前已发射的多为试验星,并未实现星座组网,典型代表有“鸿雁”星座、“虹云”工程、“行云”工程等项目。

——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很不错,具体如下:
1更安全的保护措施。在新技术出现之初,它的技术力量几乎都集中在创新上,导致监管水平低下,这就使业界的兴奋、激进和政策、监管的滞后常常形成鲜明的对比。由于物联网设备和基础设施的价格下降,企业在物联网设备上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这种创新和应用一旦普及,各种新技术的风险也突显出来。
2更普遍使用智能消费品设备。IoT所覆盖的行业人群广泛,从智慧交通、智能物流、医疗、农业、能源等行业应用,到私人智能家居、个人、智能汽车等应用,无论是降低成本,还是提高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将是中国居民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216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