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址!伟创力在苏州吴中区的详细地址。

求地址!伟创力在苏州吴中区的详细地址。,第1张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公司(园区公司)
苏州市苏虹中路268号
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郭巷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苏茜路9号
吴中出口加工区,进门就是,
坐公交509到出口加工区站下即可

作者:拙朴

身在牛市之十九 - 心愿清单第二只:光弘 科技

这里崇尚数据背后的原因挖掘,只讨论逻辑,不贩卖标的。

光弘在A股并不出名,它做的是电子产品的代工制造。

代工制造现在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做EMS,即电子制造服务(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就是专门负责电子产品的制造环节,收取制造加工费。根据公司招股书, 其制造一部智能手机的加工费收入是25元,制造一部平板电脑的收入是35元上下。

这个行业里著名的公司有鸿海精密(在大陆是富士康),比亚迪电子,伟创力,立讯精密,环旭电子、闻泰 科技 等等。虽然模式和结算上略有差异,但核心都一致-代工。

光弘在这个领域不算大,根据MMI 全球TOP50 EMS企业排名,公司位列第30位,2019年收入21元人民币。

一、大视角下的投资逻辑

我们总说投资要三看:“站高了看,拉长了看,放大了看”。

站在高处,EMS行业的投资逻辑如下:

1、全球电子制造业正在向中国大陆集中;

2、大陆必将出现收入过千亿的本土电子制造龙头;

3、中国自主电子消费品牌的全球扩张会极大刺激电子代工需求;

4、除了内生性产能扩张,要成为龙头企业,更依靠外延并购。

这前两点说的是市场规模和可能性;后两点却说的是需求和供给分别会以什么模式实现。

这是整个行业的逻辑,但光弘能否跑得比其他人更好,有必然,也会有偶然。

这里既不讨论新基建,也不讨论5G,因为它们不过是中期逻辑,只能放在后面讨论。

二、国内必有千亿级本土代工龙头产生

准确说已经产生了,在台湾。一个是台积电,一个是鸿海精密。

鸿海精密去年收入是53万亿新台币,相当于13万亿人民币。之所以销售收入如此高,是因为采用总额法计算收入。简单解释,光弘 科技 采用的是净额法计算销售收入,加工一台手机的加工费是25元,销售收入就是25元。而鸿海一台手机出货价1000元,成本975,赚的其实也是那25元加工费,但它的收入显示却是1000元。如果我们对鸿海采取净额法,可以把它去年的毛利当作其加工费收入,大概新台币3400亿, 人民币900亿左右。

台积电(TSM) 是芯片代工企业,听起来高端些,但实质也是代工。其去年收入1万亿新台币,折人民币2500亿,其股票市值是2600亿美元。一个芯片代工企业,市值是著名的“高通”公司市值的3倍。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 代工企业是有技术含量的,收入是可以做大的,市值也可以非常大。

2018年,全球EMS行业的总规模约4600亿美元,折人民币35万亿。其中70%的产能在亚太区,而且还不断向大陆转移。这其中既有产业梯次转移的原因,也有我们本身14亿人所形成的庞大消费市场的原因,还有自有全球品牌强势崛起的原因,更有产业链聚集一地所产生的虹吸效应。总之,这种向中国大陆的集中不但正在进行,而且还在加速。

假如大陆最终占有全球EMS市场的60%,即2万亿人民币,也足够支撑几个千亿级本土电子代工企业。工业富联去年的收入是4100亿人民币,为什么不会在大陆产生若干个工业富联?为什么不会产生比工业富联更大的企业?

一定会有, 它极可能是闻泰 科技 ,可能是比亚迪电子,可能是立讯精密,也有可能是光弘 科技 。

三、选择往往比努力更重要-要跟上一个好大哥

代工企业如富士康,是因为准确卡位在苹果产业链中,才实现惊人增长。

因此,代工企业要跟对一个好大哥。大哥碗里有肉,自己就有肉沫。

2010年,立讯精密的收入只有区区10亿元,2019年却达到625亿。如此惊人的增长,除公司自身努力,坐在苹果的大飞机上实现腾飞,也是增长的关键。

因为好大哥不仅自己就能高速增长,这期间如果还能不断给你新的业务,你就能实现了几倍于大哥的增长。苹果在这9年的收入增长是3倍。而立讯在这9年则增长了60倍。

但成为大哥的人并不容易。通常要经过长期审核,对其财务状况、质量体系、生产和检测设备、仓储物流能力、售后服务能力和工人素质等进行考察才能确定。但一旦关系确定,就不会轻易改变,对新进入者形成很高的壁垒。

光弘 科技 依靠的则是另一个大哥-华为。它是华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现阶段你把它当成华为的一个组装车间也没什么大错。

华为算是个好大哥,十年前的2010年,华为收入是1800亿人民币,2019年是8600亿,9年增长36倍,略高于苹果。而光弘 科技 2013年收入是66亿,2019是22亿,6年增长了23倍。

攀上华为的光弘,增长速度也不似想象中那么高,比如就不如立讯。

其实, 光弘是在去年,才被华为正式确认为心腹小弟的 。上表是我们推测的光弘对华为的销售收入。去年光弘对华为的销售收入从3亿迅猛提高至11亿,占收入比从21%提高至52%。

什么情况?

推测是去年华为遭难时,代工厂伟创力背后捅刀激怒了华为,导致其它几家代工厂共同瓜分了伟创力的华为业务。相信华为之后,国内其它品牌企业,都会或多或少把订单分给本土EMS企业一部分以防万一。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本土EMS企业的机会更大一些,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分支,很难说关键时刻是否真的可靠。

今年2月,华为在巴塞罗那宣布了新的“1+8+N”战略,就是用一台手机作为主入口,音箱、平板、PC、手表等常用的8 种终端设备为辅助入口,然后再用 1+8 联接全场景智慧设备。华为表示不久以后,照明、监控、家电等都可以用上述的终端设备来控制。这也给华为产业链企业带来了新的巨大机遇。

刚才我们提到光弘销售收入的增长远低于立讯,那利润呢?

如果我们截取2014年至2019年最近五年的数据,会发现立讯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54%,几乎是光弘 科技 的一倍。但就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而言,光弘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3%,仅比立讯精密低三个百分点。

拉长周期看,我们就比较清楚光弘 科技 收入与利润增长差异过大的主要原因。尽管五年的收入增长率不高,但成本的复合增长率要低两个百分点,换句话说,毛利率提高了。确实,从2014年的266%提高至2019年的318%。销售费用的增长更低,管理费用的复合增长率也低,最终导致营业利润的增长率远高于收入增长率。

我们很难说华为产业链上的企业比苹果产业链的毛利率更高,这不符合常识。更大的可能是,光弘 科技 高毛利率产品在收入中的占比更高 ,而且因为业务简单,导致期间费用增长并不剧烈。

四、产能扩张与并购

前文提到,立讯精密9年间销售收入从10亿提高到625亿,如何做到的?

立讯的发展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零组件-模组-整机“。

公司从连接器起家,通过上延产业链+收购扩张,延伸至无线充电、天线、FPC、声学、马达等领域,声光电各板块皆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在模组化大趋势下,产品线再往模组/整机制造拓展,不断提高模组/整机垂直生产能力,打造平台型公司。立讯较为成功的并购举例如下:

1、声学领域: 2016 年通过昆山联滔收购苏州美特 51%的股权,17 年 2 月东莞立讯收购上海美律以及惠州美律,并于同年 9 月与台湾美律新设立讯美律(股权占 比 51%),入股康控(美律上游供应商),不断加码声学。目前,已经是国际大客户 Receiver 和 Speaker 供应商。

2、FPC 领域:2012 年收购并增资珠海双赢进军 FPC,并于2014 年收购丰岛电子。

3、光学领域: 2018 年体外收购光宝的相机模组 CCM 事业部,补全了立ynbf精密制造平台中的光学板块。

立讯收入的高速增长,恰是其持续并购所产生的结果。那么光弘可以吗?

前文曾经提到,这个行业的逻辑之一,就是不断的产能扩张与并购。这个行业对管控能力高度依赖,但管控能力是可以复制的。

光弘的产能扩张,是其近三年的投资主线。未来是否具有并购能力,不好说。

咱们先说产能。光弘目前正在进行的有二期和三期工程。二期工程今年收尾,三期工程估计2021年全部建成。公司对工程进度和投产日期披露并不充分,研究报告也都只是个大概。但我们可以采用终点法,来粗粗预测一下。

1、终点产能:光弘惠州二期项目达产后,年产智能手机 1500 万台,平板电脑 300 万台。三期项目达产后年产 5G 智能手机 4200 万台、企业级路由器 300 万台及交换机 200 万台。光弘普通智能手机的加工费一般是每部25-28元;5G手机节点多,每部估计要30-40元。华为平板电脑的加工费过去是每台32元,假定5G平板估计要40-50元。企业级路由器加工费估计每台不到30元,交换机不清楚。我们根据公司自己的盈利预测再做调整,二期三期加起来能形成的销售收入在25亿元左右,按照20%的净利率,新增产能实现的净利润在5亿元左右, 最晚是在2022年最终达产 。我们目前假定产能利用率100%,因为光弘的订单非常饱满。

2、起点盈利: 光弘二期产能,已经在2019年陆续投产,今年全部投产。甚至三期的一部分,今年也有投资可能 。既然我们很难判断投产了多少,那就以2018年投资前的收入和利润作为起点确定的标准,2018年收入是16亿,净利润274亿,净利率17%。

3、起点+终点:光弘2018年收入16亿,2022年新增产能全部达产后收入约为25亿,二者相加41亿。如前,光弘业务简单,各项费用的增速小于收入增速,因此净利率会进一步提高,假定为20%,则2022年净利润约为82亿。2019年光弘的净利润是42亿,即光弘未来三年净利润还可以再增长95%左右。至于在这三年中增长率如何分配,我们不管。

4、再加点并购的料:光弘2019年实现了对印度VSUN的并购,在印度生产智能手机。目前的印度市场,小米一家就占据了30%的市场。印度前五大品牌中,有四个是中国品牌,合计占有率60%。印度人口多,市场大,关税高,虽然目前光弘似乎只赚吆喝,但未来几年相信会赚钱。守着十几亿人的市场做代工还不挣钱,以后怎么混?

前文讲了好多大逻辑,产业向大陆转移啊,必有千亿级收入的本土企业出现啊,傍一个好大哥等等,但落实在具体上,还是产能扩张到底有多确定。

EMS企业的好处是,只要需求确定,只要有在建产能,未来的收入和利润就容易把握。中国自主消费电子品牌,如华为、小米、VIVO,OPPO,都正在,或已经成为世界级品牌,对需求不需要太担心,对光弘也不需要太担心。

举个例子,华为海外被禁用谷歌的GMS之后,大家都认为份额应被苹果和三星瓜分,但今年目前全球情况是这样的:

华为+小米+OPPO+VIVO+Rearme的总份额是44%。Rearme是谁是OPPO旗下的另一个品牌。在“其它”品牌所占的22%市场份额中,有多少中国自有品牌如传音等,还不知道。总体而言,中国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一半。

五、对比分析与预测

和光弘业务最相像的是环旭电子,但最优秀的企业是立讯精密。因此我们把三家企业放在一起对比。用的是“阿甘投研”这个财务分析APP。这个软件在苹果市场可直接下载,安卓手机只能到“阿甘金融”上扫码下载。

1、市场地位

光弘 科技 在A股市场约3700家公司中,ROE达到18%,排名前5%。全市场排名前4%。

2、综合能力对比

三家公司中光弘综合评分最高,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盈利能力,现金流和偿债能力。关于光弘的成长能力,刚才我们已经对未来三年进行了预测,不多言。

3、盈利能力对比

ROE最高的是立讯精密,达到25%。图上可以看出,立讯是2017年走出谷底,光弘是2018年走出谷底,环旭目前还看不到转机。这或许说明电子行业的景气周期已经来了?

如果再看ROA对比,立讯的ROA只有115%,而光弘却高达17%,这说明立讯的杠杆运用比光弘更充分,增长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杠杆和并购。光弘的杠杆低,所以ROA高,但这也恰给了光弘进一步并购的可能。

4、营业利润率

三家企业各有不同,对比营业利润率时,主要看趋势。光弘的趋势是持续提高,立讯是平衡维持,环旭在走低。换句话,如果光弘收入能有增长,利润率还能提高,那净利润的增速就会更快。

5、利润预测

假定2020年收入增长20%,净利率保持19%不变,光弘今年净利润499亿。

如果用ROE法来验证,根据光弘年初的净资产,预测今年摊薄ROE为19%,则净利润为509亿。如果考虑增发后ROE降低至17%,则净利润为45亿。

6、估值预测

假定2022年收入能达到我们预测的41亿,即年复合增长率23%,净利润率未来从19%提高至20%,到期时PE为35倍,比现在的38倍更低,那么到期光弘的总市值是285亿,收益率为100%,年复合收益率26%。

在大部分散户眼里,这个收益率不值一提,三年才100%。但好处是,它很确定。

六、投资光弘的长、中、短期逻辑

光弘进入心愿清单,不是因为收益率最高, 是因为业绩增长比较确定,而且向上的概率大 ,向下的概率小。

1、短期逻辑:短期就是一年内。任正非表示,华为4月份起手机销售开始增长,月销 2000 多万台。新冠疫情激发了公司平板、笔记本电脑销售,同比 5-6 倍增长。光弘是华为的小弟,其300万台平板电脑生产线已经投产, 公司表示目前处于满产状态,都说明今年光弘不会太差。

一季度,只有华为的平板销售是增长的,出货150万台。

2、中期逻辑:中期就是三年,恰到我们预测的2022年。这期间的逻辑有两个:一是产能扩张,前文已经讨论;二是5G网络建成后,对终端设备的需求。投研报告显示,光弘承接的5G手机订单在4月份即开始进入量产阶段,并预计将在5月份开始正式发货,相比原计划大幅提前了2个月的时间,预计年底5G相关产品占比公司的总营收将超过50%。

3、长期逻辑:就是本文开头的逻辑:产业将在大陆聚集,必有千亿级EMS企业诞生,有个好大哥华为,产能扩张路径清晰。

七、结语

光弘不能说是一家优秀的企业,起码目前没有证明。如果说优秀,立讯更应该是。

选光弘而不选立讯,是因为它产能扩张的确定性强,利润率提高的确定性更强,更重要的,估值更低。

估值不高,是因为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收入下降了8%,但管理费用却同比增长了38%,研发费用增长了6%,营业利润下降了86%。为什么降幅如此之大?

少有投资者发现,其收入下滑了8%,营业成本却增长了10%。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这不符合责权发生制。

但无论如何,三年一倍的业绩增长比较确定,有些人眼里不高,另一些人眼里不低。见仁见智的事儿。

珠海伟创力
伟创力集团成立于1969年,是一家总部设在新加坡,并在NASDAQ上市的跨国公司,
是目前全球第二大电子合约制造服务商(EMS),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属下的工厂分布
在全球5个洲30个国家,目前约有110, 000名员工。集团主要客户有:微软、戴尔、诺
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阿尔卡特、思科系统、惠普、爱立信、富士通等,为全球领
先通讯、电脑、网络、医疗及消费电子产品提供全方位服务。
主要业务范围
通讯网络
消费电子
电脑
汽车零配件
企业文化
1、多元文化。伟创力的雇员来自于世界各地,汇聚全球文化;
2、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伟创力公司以人为本,致力于优雅、宽松的工作环境,给予雇
员最大化的发挥空间;
3、提倡校企合作。伟创力和领先的科学与工程教育学校,北京清华大学在2004年联合
成立了国内高校首间SMT实验室《清华伟创力表面贴装技术实验室》,以作为孕育中国
下一代电子制造专才的世界级培训中心。
我们诚挚邀请修读以下相关专业的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加入我们:
- 机械工程
- 电子工程/电气工程
- 计算机科学
- 模具/塑胶
- 供应链管理
- 以及其他相关的技术性专业(表面贴装技术/数字电子/测试工程/印刷电路板等)。
加入伟创力大家庭,创新科技的未来将掌握在你的手中。
我们提供完善的职业培训、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以及平等的发展机会。
工作地点:上海/珠海
请今天就Email你的简历
至graduate@hkflextronicscom
珠海格力
格力集团成立于1985年3月,经过21年的发展,成为珠海市目前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企业集团之一,形成了工业、房地产、石化三大板块综合发展的格局。全集团拥有“格力”、“罗西尼”两个中国驰名商标,“MMC”广东省著名商标,格力空调和罗西尼手表双双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5年,格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实现
利润总额74亿元,出口创汇55亿美元。
1985年,珠海市政府决定以公司为主体开发北岭工业区,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的前身诞生了,它的使命,是发展特区的工业,壮大珠海的经济实力。在一片荒地上开发工业区,带动了房地产项目的兴起;身处特区的独特环境,以贸促工方式的广泛应用,使贸易业也得到了发展。从此,工业、房地产、商贸“一体两翼”的产业结构便在格力集团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经过二十年的培育和优选,目前集团具有年产空调器系列产品1500万台(套)、小型家电800万台、石英手表150万只、空调压缩机600万台、特种漆包线12000吨、电子元器件15亿只、打印机墨盒2000万只等产品的能力。其中,格力空调已连续11年产量、销量排名全国同行业第一,罗西尼手表综合效益在全国钟表行业连续13年排名第一。格力电风扇、暖气机、电饭煲、饮水机、电磁炉、打印机墨盒、特种漆包线等产品,也都在全国同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2002年3月,珠海市政府对格力集团实施授权经营。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一方面,通过国有资产在不同产业的渗透,提高国有资本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国有资产的授权管理,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整合集团现有资源,体现国有资本的集优功能,集中优势扩大整个产业链,促进产业选择的多元化。集团公司以资本为纽带,对集团内授权经营企业实行分级管理,分层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实施品牌拓展、多元化、社会化发展战略,逐步实现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塑造格力系列品牌,打造格力航空母舰,努力使格力集团成为大型国际化、多元化的现代企业集团。
为充分利用品牌、资金、技术和人才上的优势,格力集团不断开展资本经营和对外投资。1996年5月,格力电器兼并了江苏丹阳黄河纽士威空调器厂。1996年11月,格力电器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格力空调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1998年,格力集团在重庆万县建立重庆格力新元电子有限公司。2001年,格力电器(重庆)有限公司成立,一期工程于2002年5月竣工投产,二期工程于2004年4月份建成,形成了年产空调300万台(套)的生产能力。2001年6月格力电器投资2000万美元在巴西建设的空调器生产基地正式投产。2002年5月,格力漆包线马鞍山生产基地建成投产。2002年10月,入股香港环球动力控股有限公司。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格力集团持续注入新的活力。
工业是集团的支柱和领头产业,多年来,集团坚持“以科技进步推动发展,以高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发展思路,以新产品、新技术主打市场,成功地创建了格力电器、凌达压缩机、格力罗西尼、格力磁电等一批有实力的工业企业,2005年工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近七分之一。核心企业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生产规模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大型专业化空调经营企业,被誉为“中国家电最佳上市公司”。2004年初开始并于年内完成的工业产业整合,以家用电器为主导产品,将集团内与家电相关的企业和产品向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集聚,格力电器成功收购集团持有的凌达压缩机、格力小家电、格力电工、格力新元等公司的股权,使之配套完善,形成产业优势,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抢占行业制高点。2006年,格力空调力争销量突破1200万台套,进一步巩固世界最大的空调生产厂家的地位。集团的工业产业将实施国际化的发展战略,以全面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各类品牌市场美誉度和格力整体形象的提升。
格力的房地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04年,政府以土地补偿的方式,一举解决了困扰集团多年的债务问题,原来的包袱和负担变成了宝贵的发展资源。房地产业将以“创精品、上规模、树品牌”的发展战略,提升格力品牌在房地产领域的价值,增强集团的发展活力,同时盘活沉淀资产,为集团其它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2004年推出的新香洲旺角商业地产、拱北颐清园商住楼盘和2005年推出的拱北御枫美筑小区,引入全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管理模式,引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应,获得了业界、商界和消费者的广泛认同,塑造出格力地产新形象。
在格力三大板块业务中,石化产业最年轻。除传统的燃料油进口业务外,正逐步拓展其他产品的贸易。2004年8月,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格力集团石化项目正式达成合作,联手投资珠海高栏岛,建造华南地区最大的石化仓储物流基地,搭建现代化的石化物流平台。计划分两期兴建两个8万吨级泊位,4个5千吨级泊位和250万立方米仓储等项目,预计全部工程完工后,整个码头的年综合通过能力为1860万吨。为提高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格力正有计划、有步骤地拓宽业务范围,延伸产业链,特别是以临港工业区港仓储、码头项目的建设为契机,发展油品运输、采购、进口、储运、销售等环节业务,拓展化工品、成品油、煤炭等相关产品市场,条件成熟时,进入油品深加工等下游产业。
2003年格力集团通过重组成立格力集团财务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经过重组方式设立的财务公司。财务公司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资金平台,通过集中资源,统筹协调,建立以财务公司为支撑点的资金借贷新体系,实现全集团资金计划一盘棋,结算业务一中心,将大大提高集团的融资能力,为三大板块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2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格力财务公司在提供信贷担保、调剂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已经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格力集团正以“忠诚、友善、勤奋、进取”的企业精神,立足发挥现有优势,加快发展速度,加大改革力度,将格力做强做大,力争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使格力发展成为世界的格力。
企训:
忠诚 友善 勤奋 进取
企魂:
给消费者以精品和满意,给创业者以机会和发展,给投资者以业绩和回报。
企略:
运用双赢智慧寻求发展空间,实施规范管理激活创新机制,容纳多种声音构筑和谐环境,追求个人梦想创造格力奇迹。
董事长、总 裁:朱江洪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221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