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什么应用场景?

物联网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有什么应用场景?,第1张

作为一位物联网小白,是时候分享自己对物联网这个庞然大物一些简单的解析了。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范围很广很广。在人们都意识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物联网也无处不在。但是物联网又没有像互联网一样应用的很明显,能够通过音视频表现出来。物联网从2016、2017年的LoRa、NB-Iot等技术站在风口上,到2018年渐渐进入一个平稳期,很多人不确定其方向到底在哪里。
近两年一直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硬件产品开发,对物联网相关知识有了浅陋的了解,对物联网方向也简单认识。简答发表个人见解。
智能家居
提到智能家居,现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I音箱,它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它融合了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一体,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连。此类产品有亚马逊的Echo、小米的小爱、京东的叮咚、阿里的天猫精灵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相接、控制,提供人们的生活质(bi)量(ge)。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将会围绕着AI音箱等作更广的发展。如扩展到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方面。
畜牧业、农业物联网应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畜牧业大国。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生长环境的数据采集、农业物流跟踪、食品安全跟踪、农作物生长控制等。目前的市场来看,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还是应用于农场、果蔬基地等,其他,如物流市场、食品安全市场等都还没有很好的应用。这个和现有技术、成本以及需求等相关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羊、猪、鸡鸭鹅等。物联网在畜牧业中应用案例比较多。例如,网易猪、京东的跑步鸡、牛耳标、羊耳标等。物联网在畜牧业中应用主要是动物数据采集(健康、生长周期等)、实时定位、动物溯源(食品安全)等。现在虽有大量案例,但是技术的成熟型以及产品的必要性一直制约其发展。(只针对畜牧业本身,不涉及对应的物联网+畜牧业+金融贷款的组合产品,因为涉及到畜牧业+金融,现在就可以考虑加入区块链)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的市场与应用是我目前认为市场行情最好的,也是目前物联网效果最能体现的应用场景。工厂设备改造、无线监控、设备状态检测、工业园区人员监控等需求非常多。工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是现代企业需要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现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恰好帮助他们解决了。其次,工业应用不像商用对产品性能以及外观等最求很高,其对使用时间,寿命稳定性等要求比较高。这些恰恰是符合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要求。还有就是现在的窄带物联网技术满足长距离传输需求,符合工业场所的需求。需求和技术都能满足,所以工业物联网的前景非常明朗。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比较大,智慧城市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生活,智慧城市的每个部分都离不开物联网,包括安防监控、环保、停车等。智慧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在已经部署的智慧城市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物联网的概念还不深入,一直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并且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变化并不会立刻显示出来,不会像移动互联网那样表现的特别明显。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让科技进入生活,改变生活。
物联网的应用远不止这么点,它无处不在,让科技进入我们的生活,让物联网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个是我们作为物联网产品人的职责。让产品进入生活,改变生活,改变物与物,万物互联。

要说现在工业通讯领域最热门的技术,那一定是非TSN莫属。其实,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时间敏感型网络是一个最新的但却并非陌生的技术,那TSN究竟是什么样的网络呢?为何TSN会被认为是未来工业通讯的统一标准呢?TSN会替代现在的各类实时工业以太网吗?……

面对这些问题,CE China的老石和B&R的老宋开始了一场刨根问底式的对话,希望能让你对TSN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

1TSN是时间敏感网络的意思,时间敏感是什么意思?其他网络对时间不敏感吗?有衡量指标吗?

答:说实话,最初在2016年贝加莱总部介绍TSN的时候,我觉得这似乎不像是一个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技术,因为像PROFINET、POWERLINK、EtherCAT等工业网络已经可以达到比较高的实时性指标,而且好像也极少遇到什么当前100μS循环周期搞不定的案子,工业网络讲 “Determistic”,即确定性网络,因为控制是基于“等时同步”的,工业领域早已实现“时间敏感”。因此,就个人而言当时觉得这个词是IT的人不了解工业而开发出来的网络,因为TSN的最初描述是为以太网赋予“确定性”、“实时性”传输能力,这是因为标准以太网是没有这个能力的,但是,实时以太网有这个能力。

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TSN最关键的目的在于“同一”网络的数据传输,即,周期性的控制通信需求和非周期的数据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才是TSN的核心诉求。

因为现在的IT与OT融合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大的问题,即,周期性数据和非周期性数据往往需要通过两个网络传输,因此,你会发现控制器各家都是两个网口,一个实时以太网,一个标准以太网,一般实时网络用语机器与系统控制,而标准网络用于管理级信息的传输。

通常,衡量网络的QoS(Qualityof Service)指标包括循环周期、延迟、抖动这几个指标,一般来说,硬实时会在百微秒这个级别的刷新,抖动控制在几十个nS这个级别,延迟在微秒级。没有特别的官方定义实时性,因为,应用场景不同。

2 TSN特点之一是实时性高,我们以往的现场总线、实时以太网不也有这个特点吗?相比这些TSN在实时性方面也有优势吗?

答:尽管TSN的关键诉求在于“同一”网络的传输,但经过研发人员的设计,其调度机制也允许获得较高的实时响应能力,目前贝加莱已经开发的千兆以太网的TSN测试下来抖动在50nS(抖动通常描述的是最差情况),可以达到的最快周期是在10μS级,‍因此,对于现有的工业控制而言,TSN的实时性是完全可以保障的。

和目前主流的实时以太网比TSN显然性能更高,据贝加莱总部的千兆测试数据显示高了18倍的整体性能(其测试是按照节点数、数据负载不断增加然后取性能的均值)。

3 TSN是如何实现时间敏感的呢?它是在标准以太网标准上做了哪些修改吗?

答:TSN本身是一系列的标准,它包含了时钟同步、数据调度与网络配置三个方面的关键标准,TSN仅指数据链路层的标准,这一点必须阐明,它可以采用IEEE8023的以太网或IEEE8023cg的标准网络来实现物理层,而数据链路层采用了桥接网络,以及不同的数据流调度的策略,也就是Shaper-整形器,比如CBS基于信用的整形器、Qbv-时间感知整形器TAS、CQF-周期性排队与转发、ATS-异步传输整形器。想了解这个就得了解以太网本身是怎么传输的,然后就明白TSN主要是在Transmit Selection这个地方进行了策略调度机制的设计。

4TSN这两年在工业界越来越火,这个TSN源自哪里,是咱们工业界独有吗?其他行业也叫TSN吗?全球谁在主导这个标准啊?

答:TSN并非是源自工业界,TSN最早是在音视频传输领域,后来在 汽车 领域于2012年成立IEEE8021Q工作,而到工业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了,成立了IEEE8021 TSN工作组。

在 汽车 工业里他们一般称为AVB-Audio Video Bridge,是由IEEE8021Qav、IEEE8021AS和IEEE8021Qat(已经作为IEEE8021Q的基础标准)构成。

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大量时间敏感型网络应用,他们可以称为AS6802,而在工业领域,IEC和IEEE合作,成立了IEC60802工作组用于实现TSN网络的互 *** 作性标准制定。

目前TSN的推动组织是Avnu,包括IIC、OPC UA基金会也加入了推动这项技术的工作,他们会和主要的Shaper厂商共同推动TSN技术的发展。

5 TSN今后是要成为标准以太网协议,而且比以前的标准以太网协议先进,那是否意味着今后民用商用工业用的以太网协议都会成为TSN?

答:TSN是一项VLAN技术,即Vitural Local Area Network,这显然定义了它是一个局域网,并且是一个虚拟的局域网,它不必一定成为商用和民用的所有通吃的标准,TSN域和非TSN域的区别在于VLANID,即,进入TSN网络会被交换机给打上VLAN标签,然后借助于TSN机制在该网络中传输,但离开了TSN网络的时候,这个VLAN标签会被去除,它也可以变为一个标准以太网帧被传输。因此,TSN交换机会和普通交换机一起工作没有问题。

因此,商业或民用网络并不是必须要变为TSN网络,这完全取决于应用本身的需求,尤其是经济性指标,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实时性需求的话,倒没有必要,目前TSN网络看来聚焦在工业级IoT应用比较多。

6 为何这两年突然TSN就受到业界这么多人的关注?它能解决哪些现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吗?

答:TSN火的原因就是大量的物联网应用需求产生的,因为,你必须考虑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数据的同一网络传输问题,带宽的需求较之以往更大。

你可以看到这个图中,描述了几个场景:

(1)音视频同步:其实,如果你看中央电视台,你看到播音员的口型和语音会出现不同步—这也属于质量问题,因为音频和视频没有同步,或者像大剧院里的音箱,你想想如果他们不能实现同步,就会出现重复的声音,也属于数据传输质量的问题。

(2)ADAS,相对于传统的 汽车 而言,ADAS会需要多个激光雷达(比如前后三个),包括安全系统,这些更多的传感器都会带来带宽的需求较之以往更大。

(3)AR/VR、机器视觉:这些技术在工业场景更多的使用都会让带宽的需求变大。

因此,TSN是有实际的需求的,连接变得更为广泛,则需要更大的网络容量传输能力。

7 既然具有时间敏感特点的以太网络有这么多优点,那么为何在早先的标准以太网推出时没有考虑做成时间敏感呢?为何现在就要加上时间敏感?是原先没有想到吗,还是原来的技术实现不了,或者是成本太高等其他原因?,

答: 90年代大众来中国投资建 汽车 厂的时候,中国的高速公路才刚开始,包括现在很多老的小区都没有足够的停车位,谁会料到今天 汽车 如此普及呢?

同样道理,在你不需要这项技术的时候,你是不会真正有动力去开发这样的技术的,因为如果没有人用,这些研发投入就失去意义了,因此,任何技术的流行都会需要时间,而且,就目前而言,TSN都还没有到它真正爆发的时候,因为,对互联的需求也就最近几年才刚开始,大量的工厂实际上还处于单机生产的阶段。因此,TSN现在已经处于未雨绸缪的阶段,因为大数据应用仅在局部开始,而并非进入爆发期。

当然,你说的没错,要实现TSN这样的网络的确需要非常大的技术投入,因为它的复杂性是超过现有的网络的,就像时钟同步就比IEEE1588有可靠性方面的需求,调度机制也更多样灵活,这些都是需要芯片处理包括千兆以太网处理芯片、传输电缆、交换芯片等,这些都是成本,而只有面临巨大的市场机会,芯片厂商才会有动力去投入研发。 现在大量的芯片厂商投入其中也是因为看到其广阔的未来-这些投入会让TSN变得更为易用而低成本--TSN潜在的规模使得它较之以往的网络更具竞争力。

8 截至到目前,关于TSN的相关产品研发、测试床,支持的厂商等最新进展是什么样的?

答:目前TSN有几个重要的测试床推动者,一个是德国的LNI-就是工业40组织的测试床,一个是在IIC的测试床,还有一个就是由华为ECC组织的测试床,贝加莱在三个组织中都积极的参与了Testbed的建设。

目前,主流的自动化厂商都发布了各自的TSN产品或者测试产品,像B&R在2017年SPS发布了TSN产品,而SIEMENS在2018年汉诺威展发布了Profinet over TSN的产品,2019年三菱发布了CC-Link IE TSN产品。华为、TTTech、CISCO、MOXA、赫斯曼等厂商也发布了TSN交换机产品。

9 虽然TSN这两年火热,几乎所有人看好和支持,那为何从实际产品上还并不多见,或者还没有批量生产和销售,正式工业应用几乎没有,主要卡在哪里呢?预计到什么时候,TSN会开始真正落地应用?

答:看来,你比用户更着急,但是,工业产品一般生命周期都比较长,就像CAN总线、Modbus现在还在用一样,实际上,它并没有想你想象那么慢,相对于过去的总线从概念、局部应用、大面积成熟应用的时间而言,TSN的发展算是比较快的,因为你要知道TSN面向工业的工作组2015年底才成立,2016年9月才召开Shaper的启动会议,因此,你能够在2018年看到这么多公司推出产品已经算是非常快的了。

TSN在2019年包括像现在已知的贝加莱、三菱都会有批量化产品推出,工业产品不会像手机那么更新快,华为的P20 Mate Pro我还没买呢,P30就出来了,而工业产品一般生命周期都在15年以上,因为一台机床可能会用20年以上。

因此,其实TSN发展已经非常快了。

10 一个通信网络要实现TSN,需要哪些设备来构成或支持?相比其他网络,TSN实现起来会不会更加昂贵?

答:TSN是一个VLAN,因此它很多实现是在软件的层面的,需要具有处理这种时钟同步和调度机制的交换机,当然对于控制器而言,需要TSN的芯片支撑,具体的芯片成本我倒没有考量过,但是,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具有共性的,成本一定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因为大量的采用就可以降低成本。

11 现在看到国外厂商TSN产品陆续发布了,但国内厂商还没有,那要如何才能开发一个TSN的主站或者从站或者I/O呢?成本高吗?

答:这一点倒不完全是这个情况,华为在这方面已经走在前面,他们的TSN交换机也已经开发完成了,不过也似乎尚未进入批量化阶段,因为华为会考虑更多的场景问题,因此,在整形器方面会有一些自己的设计,最近我写了关于TSN的整形器(Shaper),还请教了华为的两位专家,另外,MOXA也有TSN的交换机产品推出,还有一些大学、研究所、企业也推出TSN相关的技术测试产品,目前尚未正式发布。

目前提供TSN技术开发板的包括XILINX,以及TTTech和Intel共同推出的TSN解决方案、芯片厂商NXP、AD等也推出了TSN的开发与测试芯片及测试板。

12 现在实时以太网、现场总线在控制领域、特别是运动控制领域应用广泛,那TSN会取代这些协议吗?TSN和这些实时网络会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又需要强调一遍,就是TSN是在ISO/OSI架构的第二层,这意味着目前的TSN可以以各种形式出现,其实,以太网本身也是这个发展过程,比如Profinet就是Profibus over Ethernet,POWERLINK就是CANopen over Ethernet,那么,就会出现Profinet over TSN、CC-Link IE over TSN这些场景,这种设计往往是为了保持应用层软件的延续性,以确保现有的设备投资的可用性,而贝加莱则会选择OPC UA over TSN,原有的POWERLINK CANopen应用层会逐渐转向OPC UA,必须保持一个软件应用的延续性,这也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应用层保持,而数据链路层则逐步转向TSN的过程。从TSN目前所展示的性能而言,应对运动控制的任务也没有丝毫问题,一些厂商宣城将很快推出TSN的运动控制产品,贝加莱2019年推出IO和控制器,并计划在2020年推出基于TSN通信的运动控制产品。

这一点必须强调,对于任何工业应用而言,保持技术的稳定性、继承性是一种必须的考量,因此,技术的升级必须尽量的平滑过渡,对于用户同样如此,这是投资安全性的保障,因此,TSN短期内当然不会取代现有的网络,但是,在更长的时间里,TSN会成为基础的网络架构。

ISO/OSI模型很有意思,就是它使得各个层可以独立设计,包括物理层,目前的IEEE8023可以继续使用,当然也可以使用诸如PoE(Power onEthernet)、SPE(Single Pair Ethernet-IEEE8023cg)的物理层。

13 现在另外一个通讯技术5G也已经来临,5G也是以低时延、高带宽为最大特点,而且5G要最多的应用可能在工业上,那么TSN和5G会是一个竞争关系吗?

答:5G也有针对ULL(UltraLower Latency)的场景,但是,5G属于无线网络,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尤其是类似于运动控制这些应该还不会采用5G,但是,基于IIoT的应用中对网络的确定性评估可以承受的领域5G是可以使用的,另外,TSN也会有针对无线场景的标准。

因此,评估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看场景—他们肯定不会是竞争关系,而是相互补充。

14 对于TSN,也有些人认为现在是“雷声大雨点小”,那TSN标准的最新进展是什么样的?还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从而来加速推进呢?现在技术发展那么快,TSN会不会中途又被新的通信技术给替代了?

答:其实,任何一项技术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性”,而技术推动必然有一个接受过程,市场需要培育,因此,TSN显然也不可能短期马上就会大量的应用,想想现场总线从开始到发展到顶峰实际上也经历了30年的时间,如果放眼整个产业的发展,TSN从2015年发展到今天已经算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至于TSN中途会不会被新的通信技术替代,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理论上来说,一切皆有可能,但是,任何技术都是来自于需求的,如果需求没有本质的变化,那么技术也就不会有本质的变化,如果需求就是网络的统一,那么无论是TSN还是说一个新的技术,同样是这个技术实现路径,而且通信技术不可能离开芯片、工业控制独立存在,因此,只会有TSN的升级,而很难有一个独立的技术替代它。

技术的发展有其必然性,既然大家看到了10年后的技术需求而开发TSN,那么它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发展。

至于更久的时间比如30年后会是怎样,我想大部分人都无法关注,因为,这个时候如果你敏锐的观察到30年后的网络的需求,然后研发30年后要用到的技术,你这家公司是活不到那个时候的。

15 如果未来一旦TSN在各个领域都普及了,是不是就是实现了所谓的工业物联网万物互联?

答:这个倒是值得期待,TSN正是致力于此,不过,万物是否一定是被TSN互联,那也未必,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技术,就像刚才提到的5G,人类因为多样性才有意思,也因为有未知才值得 探索 ,TSN能不能实现万物互联并不重要,它只是一个技术,不用赋予它那么重大的意义,就像比尔盖茨所说“我们总是高估在一年或者两年中能够做到的,而低估五年或者十年中能够做到的”—短期看TSN似乎还没有到要广泛应用的阶段,但长期来说,TSN在 汽车 、工业互联网领域将是具有统治性地位的,不过它的最佳搭档是OPC UA,这两者的配合将会让工业有着天下一统的可能。

当然,在工业世界里,价值的创造不仅仅依赖于网络技术,而依赖于对客户价值的追求,包括软件的应用价值、人的创造力,没有这些,TSN发挥不了什么,它只是一个实现我们价值创造过程的工具—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价值仍旧来自于为客户解决问题,TSN会帮助我们。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万亿级市场已经开启

全球物联网行业市场现状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物联网市场容量

全球物联网应用增长态势明显,当前正处于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2015年全球物联网规模为089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物联网设备连接总量将达到300亿个。按此计算,2015至2020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38%。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8月,“感知中国”概念提出开始,中国的物联网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通俗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物物相连,结合原有的互联网,突破时空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而如今又加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深层次的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9,300亿元,工信部表示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1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73%。

按产业链层级划分,将物联网产业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五个层级。平台层占据了物联网产业中37%的市场份额,以2020年15万亿的市场规模测算,平台层的市场规模就高达5550亿,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知名模块厂商收入规模

随着市场及各厂商的快速发展,目前第一梯队模块厂商已经脱颖而出,且相关龙头一骑绝尘,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在物联网技术服务链条中,从底层硬件到网络、平台、垂直应用,产业环节和参与者众多,不同的产业链附加值也不一样。产业链最大价值在于最后的垂直应用端的增值服务。能够整合软硬件,帮助传统企业进行物联网升级,并提供增值服务的企业,将获得产业最大蛋糕。

工业物联网市场空间巨大

2015年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接近1,500亿元。预测至2020年,工业物联网占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25%,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2015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457%。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在该市场的成功案例,有能力抓住该领域不断涌现的商业机会,未来将继续重视其他工业物联网领域客户的开拓和挖掘。

曾几何时,日本制造也曾创下一段辉煌的 历史 ,尤其是物美价廉的日本家电,成为日本人引以为傲的资本。当时,日本的家电产业风靡中国、美国、欧洲,在全球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也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模范和学习的对象。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日本制造已经走上了下坡路,甚至走到了要靠中国企业“养活”的地步。
140年老牌日企忍痛割肉,中国企业500亿日元接手!
拥有140年 历史 的东芝,就是日本企业衰落的“代表”。这家公司被爆出在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连续三任社长因为这个问题被迫辞职。这两年,东芝一直在裁员和破产到的边缘试探,对于旗下持续亏损的业务也只能“忍痛割肉”。
据统计,东芝先是以150亿英镑出售了英国的核电资产 ,又在2018年1月以46亿美元卖掉旗下的西屋电气,甚至还打算将旗下美国液化天然气(LNG)业务出售给中国新奥能源,至于旗下的家用电器业务,则卖给了中国的美的集团。

2016年3月,美的宣布以537 亿日元(约合 473 亿美元)收购东芝所持白色家电业务801%股权,获得了东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在日本和中国的市场和制造基地、以及东芝家电约250亿日元的债务。
精明的日本人没有想到,中资“救活”了东芝家电!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美的接手其家电业务是不是“捡了个大便宜”呢?在当时看来并不是这样,精明的日本人卖掉的都是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其核心业务如半导体等是给多少钱都不会卖的;而好心“接盘”其家电业务的中国企业,被他们看成了人傻钱多的“冤大头”。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被中国收购后的东芝家电竟然“起死回生”了。其营业收入2017财年达到2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57亿元)左右,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成,还在2018财年成功地扭亏为盈。而且,该公司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除了在中国和泰国的自主工厂制造的家电之外,在泰国,仅2018年下半年就推出了30多款产品;在印度,预计将2020年在建设新工厂,并在今后5年里投资计超过200亿日元(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很明显,当初将东芝家电无情甩卖的日本人打错了算盘,果断接手的中国企业赚大了!
那些被中国救活的日本企业,13亿人市场功不可没!
风水轮流转,这些年被中国“救活”的日本品牌并不止东芝家电一家。2005年,陷入经营破产的高尔夫球杆厂商本间高尔夫在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目前已经走上了复苏的轨道。其销售额在截至2017财年的最近4年里增长了70%,日本首相访问美国送给美国总统的球杆也正是这家公司出品。
还有,继承三洋电机白色家电业务的AQUA于2012年被收入海尔集团旗下,数年后就实现了扭为盈。另外,被苏宁云商收购的日本大型免税店连锁LAOX(乐购仕)、被山东如意 科技 集团纳入麾下的日本老牌服装企业瑞纳(Renown)、被联想并购的日本公司NEC,都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逐步走向“复活”。
为什么东芝家电等日本企业在获得中资注血之后能迅速复活,而过去一直在破产边缘挣扎呢?这主要得益于中国13亿人的巨大市场、以及远超日本的经济实力。对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企业来说,能够“借机”吸收日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熟练的劳动者,同样能获益巨大!
美的只控股东芝集团的白电资产,特别看重的是领先全球的冰箱技术,接手后,东芝依然是独立运营,在生产工艺和技术上,美的只有学习的份,完全帮不上忙,美的能让东芝起死回生,只能是经营理念和销售模式的改变。

美的接手时,东芝冰箱只有601/595/495三个型号,算上不同颜色有只有七款,大都是金属拉丝门,三款型号功能差不多,主要是容积和能效拉开价格差,也就是说495这款只有三级能效的。美的就提出,所有能效必须一级,可以减少功能拉开价差,东芝觉得减少的功能都是专利,都是东芝的代表,坚决不同意改变。美的说你按我的要求生产一款我包销,东芝最后妥协说可以帮美的贴牌生产,不能打东芝牌。这款就是美的603,东芝601的减配版,少了光离子杀菌除味、果蔬室雾化补水、快速解冻三个功能,保留极速制冰、热物直放和蔬菜冷冻、快速冰鲜等,材料和工艺不变,价格便宜了6-7千,半年不到,美的603供不应求,东芝不肯再生产了。最终双方达成共识,按市场需求生产,营销进美的体系,由美的全权负责。

目前东芝已经有近20款型号,每款只有一个颜色,全部是钢化玻璃面板,祥云金、绸缎金、樱纱金等颜色代表不同系列。除了日式冰箱又增加了中国人喜欢的对开门、十字门、法式多门和意式多门。现在大点的连锁卖场都有出样,南京这边乡镇五星也有一半左右出样的。很多高档小区多的连锁门店,东芝销量能达到美的一半。东芝冰箱近两年翻倍增长,扭亏为盈,我觉得就是靠美的经营。

并不是经营方法,而是经营理念和企业基础的问题。
回首1995年,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49家日本企业,三井更是多年蝉联500强第一,被国人视为无法超越的巨无霸。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等号称日本家电六巨头,横扫全世界的市场。当时的国人眼里,日本电子产品,不但代表着时髦,还是品质的保障。

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
更让人意外的是,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的背后,其实全是中国厂商。
2011年,海尔收购三洋在日本和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白电业务。

2015年,长虹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获得“三洋”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电视品类独家使用权,并承接“三洋”品牌电视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

2016年,日本夏普公司接受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成为鸿海的子公司。

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2011年成立的联想-NEC控股公司NEC90%的股份。
截止到目前,似乎只有索尼还在盈利的边缘,日本曾经辉煌一世的家电产业,已经不复存在。
日本的问题在哪呢?在于不会随时更替

日本人设计问题总是用非常完善的眼光去看,恨不得一眼看到底,把十年后事物都想到了。所以力求精益求精,大量的时间用在设计研发。大家想所谓的工匠精神,不就是把一个事物做到极致嘛?
但是他忽视了时代,再往前走,压根不需要那么好的东西。再好的东西也很快很容易被快速飞奔的时代抛弃。

比如手机,日本手机一直是很精品的,但设计时间却很久

你这边外形设计就花了大半年,华强北那边手机都上市两个版本了

你手机上市,那边已经更新换代两代了
日本很难有中国这样小步快跑,不断更迭的思维

所以逐渐的被新时代拉下了

这是东芝集团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的策略。

东芝本身为了发展,收购了核电技术虽领先,但有缺陷的美国西屋电气,遇上核电泄漏,导致损失惨重。在核电被恐慌的背景下,卖出西屋为壮士断腕的止损策略。

卖出电视机、空调、冰箱这类家电业务,是为了聚焦于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这类低端制造,竞争恶化,并不带来多少利润。而中国大陆人力成本相对较低,质量要求不如日本严格,人口规模又大于日本10倍以上,因此美的、海尔或海信收购这方面的东芝产业,扭亏为盈完全可以理解。

东芝在核心元器件、数字储存、医疗设备等领域非常具有竞争力,仍领先于国际市场。

说中国经济大于日本,非常正常,人口面积都比日本打很多倍。但说中国经济强于日本,酒有些夜郎自大了。

不只是东芝,我觉得可以引申为日本家电产业和国内家电产业的势力转换角色更加符合当下和题主的问题。

从我自己70后的眼光来看,从小以来,索尼,东芝,松下,三洋,乃至于德国的西门子。这些品牌,在我们从小的记忆里,不仅仅是面子的荣耀,也是质量的保证,这点应该说三十年以来在我的头脑里根深蒂固。比如我家15年装修的,空调是大金三菱,冰箱是西门子,洗衣机是松下的,抽油烟机是西门子的,电视四台是三星的,全屋的国外品牌,家里好像只有一个电饭煲是当初买一系列家电时的赠品是美的品牌,其他没有一样是国产品牌。

而现在今天的格局来看,国产品牌格力美的,的确有大举赶超国外品牌的趋势,这是为什么?

应该说,国外百年品牌家电企业,逐步在国内市场出现弱化趋势,不仅仅是东芝,其他国外品牌都是如此。应该说,离开中国的市场,世界上任何一个品牌都不能叫完整,不能保持持续和高增长,这是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目前的体量和消费能力提升所决定的。而为什么国外品牌并不是抛弃中国市场,但是却逐步处于下风?

以央视消费频道的内容转述,来回答这个问题。央视的《消费新主张》我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我是偶然吃饭时看到,对我震撼挺大的。

第一,不同的肉类,可以分为冷藏和速冻,而冷藏的可以做到和鲜肉一样的,动物肉汁不流失,颜色不变样,口感保持鲜肉水准,而速冻的喜酒可以保持鲜肉的水准,而不是以往我们传统冰箱冷冻后硬邦邦的无法直接刀切和快速解冻后烹饪。

第二,是肉类和蔬菜果蔬放置在一个冷藏室,可以蔬菜果蔬保持保鲜,而肉类也保持保鲜,其原理是每个托盘下方都有传感器,可以检测出不同的物品给予不同的湿度和温度,以控制果蔬和肉类的保鲜时间。

就以这个案例为例,说明了什么?

日本品牌,典型的老化和传统,他们减持了三十年前的产品质量标准,日本国民和使用日本品牌的中国消费者也接受三十年前的冰箱质量标准。

而中国新产品标准是迎合最新的消费使用习惯和90后的懒人生活习惯,他们在产品研发方面,紧紧抓住了最新一代人的生活节奏和生活规律,对比进行了大量和新颖的产品功能开发,的确非常有震撼性,如果,现在我买冰箱,一定会选择这个功能的国产品牌而不是西门子。

因此,可以总结一下了,国外品牌,他们固守传统质量和产品标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针对中国消费者的饮食和烹饪习惯,没有迎合90后00后最新的消费习惯和生活习惯,尤其是,他们以国外的市场作为产品研发的出发点,没办法及时和准确地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产品和质量标准的改进和提升,对他们来说,既不经济也不现实,当中国这些新颖的产品在国内大量的使用逐步完善后出口到全球时,我相信,国外用户一定也会感到震撼和惊喜,一定也会选择功能化的中国家电放弃百年品牌的国外家电,这是功能和实用新颖所决定的。

以典型的惠而浦为例,惠而浦是百年的美国家电巨头,如今市场上,哪里看得到惠而浦的产品,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百年美国品牌?东芝和松下索尼,他们也正在步这个后尘,迟早被中国的灵活,务实和紧跟90后00后的生活习惯和消费需求而于日俱进。而他们还是传统的坚持和慢节奏,这在三十年前,是他们的巨大优势,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则是他们的巨大劣势。

再有一点90后和00后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对国外品牌没有美誉度的累积和认同感,他们可能更多地受到国内媒体和广告的影响,也必然更大地受到功能的需求影响而不是国外品牌的影响!

本人做工业品销售,接触深有感受。说实在的,经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反应速度。就说家电消费品吧。东芝这类的配件商往往都是日本的产品配件商。最简单来说打个标签,日企都能给你弄出一套章程来。现在国内企业都会要求箱子标签推二维码,民营企业很简单,客户要求什么,打什么就得了,从要求到完成,就一两天的事情。而这些日企配件商呢?这个格式和现行品不一样,要重新委托专门公司设计,这个标签要重新买,一套流程下来,个把月过去了,最后说还要你加钱!当遇到产品设计变更的时候,反应速度可想而知了。

众所周知,终端消费品更新换代是很快的,传统日企这种反应慢的情况就导致了失败。但不能否认,这种反应慢的制度,造就了品质的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日本零配件市场一直在扩大的原因,可以说各类消费品,日本都在退出终端市场,转而做其配件市场。

但有个特例,就是日本松下。日本松下还是很强的,为什么呢?就拿中国本土松下各个工厂来说,高层里面会有蛮多中国人。中国人工作灵活。再看看死掉的东芝,企业里别说关键岗位,就说中层领导的,连个班组长都,可能永远都是日本人,工作能灵活吗?

东芝被美的收购又迅速活过来也是这个原因:东芝有生产实力,但是没有灵活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美的一拍即合。

要理解美的为什么能让东芝家电起死回生,首先要探究东芝家电业务为何会亏损。

东芝家电业务从2012年起至2015年上半年,在三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约147亿日元,亏损局面一直延续到2016年。2016年3月,美的收购了东芝白色家电业务801%的股权,为当时面临困境的东芝注入新的“血液”。

东芝家电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架构臃肿、决策链条过长,导致经营效率较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管理模式有问题。这是日本企业的普遍弊端,积累数年,爆发时就一发不可收拾。这种管理模式的普遍弊端和日本企业是由家族式经营发展而来有直接关系。
日本的不少大企业如东芝、松下、三菱等,最早都是由单个家族经营,而不是现代制的合伙企业。家族经营的结果就是企业管理层更多考虑的是对上司负责,而不是为股东谋求利益。企业中的内部关系盘根错节,管理人对市场需要什么产品不上心,更多得只是执行上司下达的命令。因此,当2000年中期掀起家电智能化、互联网化的浪潮时,东芝完美错过转型,销量一路滑坡,经营出现亏损。

了解了东芝亏损的原因,我们再来看美的如何对症下药。

美的接手后,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提升东芝家电业务的经营效率,详细分析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是将东芝的业务链条导入美的IT系统,提高供应链效率;
二是将东芝家电的业务融入美的供应链,联合采购,降低零配件采购成本。通过充分利用美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开始转守为攻

三是将部分业务如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进行独立核算,引入内部竞争,提升经营积极性;

四是协同营销系统,美的派人到东芝培训,细化营销内容,适应竞争激烈的家电市场,提升产品销量;

五是引入美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权利,赏罚分明;
通过美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和中国充分的市场前景, 2017年东芝家电营收达到157亿元人民币,比处于东芝旗下的2015财年增加了50%,2018年就扭转了亏损的局面。收购不到三年时间,东芝家电业务就在不少国外市场表现出色。仅2018年下半年就在泰国推出了30多款产品;预计2020年在印度建设新工厂;(东芝家电在2012年从撤离印度市场);而在越南,东芝冰箱和洗衣机等家电则已稳居越南市场第一的宝座。

精明的日本人在出售东芝集团家电业务的时候,没有想到美的能够 “救活”那些持续亏损、没有前景的业务。

真的应验了那句话,叫做三十年洒落、三十年河西。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风光无限的东芝,竟然沦落到大甩卖的境地。

我们并不是说企业只能永远好下去。如果这样,也就难以有新企业诞生了。但是,像东芝这样的世界知名企业,也会堕落,就有点想不通了,就觉得这个市场实在是太无情、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要知道,日本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大国,不仅产品质量好、影响大,企业的服务等也要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所以,日本的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的好,不仅日本国内,在中国等其他国家与地区,销售状况也非常好。特别是东芝,是具有140年 历史 的老牌企业。也就短短的十来年时间,日本的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就到了需要甩卖的时候了。可见,这十多年来,世界 科技 水平发展是多么的快、多么地不可思议。

当然,出现这么多知名企业破产、倒闭、甩卖现象,与这十多年来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是分不开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让很多原本还算活得不错的企业,都危机重重,内部矛盾集中爆发。如东芝,竟然爆出了连续做假账的问题,还有什么可能不会发生呢?

所以,对中国同类企业,也珧不同类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危机意识、紧迫意识,一定不要被眼前的成功冲昏了头脑,以为自己永远不可战胜。特别是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更要有危机感,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要有时刻面临深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观念。因为,创新已经让所有企业头上都悬了一把剑,一把随时可能将企业拦腰砍截的剑。

美的能够救活东芝,也主要是借助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不是美的比东芝管理得更好。东芝是穷人没有骨气,没有穷出个花样来,从而从内部入手,主动解决企业造假等方面的问题,真正重新站立起来。

作为一个 财经 工作者,我觉得东芝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企业,也没有永不落的商业帝国。

作为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也是很正常之事,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或法则,市场是无情的净化剂,不断让企业面世,也不断淘汰陈旧的企业。所以东芝的沦落是很正常的。

至于美的接手后起死回生,是经营方法吗?我觉得不见得,其实原来东芝的经营方式或理念就已经不错了。作为日本的优秀企业,东芝自有他一套成功的营销模式。而美的接手后之所以能够成功出逃经营险境,我觉得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中国众多的消费都让美的生产的电子产品得以大行其道。如果没有14亿中国人这么一个庞大的市场,美的要想取得今天如此耀眼的业绩几乎是不可能的。

东芝集团挥泪大甩卖,而美的接手后却能起死回生,这究竟是东芝的问题,还是经营方法上的问题?要知道这里面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些东芝的发展历程。

在很早以前,我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东芝电器,作为日本曾经物美价廉的产品,可以说受到很多用户的喜欢,而且不仅仅是物美价廉,还质量可靠过硬,能把产品销售到欧美等国家,可以说盛极一时啊。
有句老话说的好,月满则亏,盛极必衰,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没有办法脱离这个规律的,作为日本140年的老品牌,东芝电器可以说是连年亏损,没办法了只好让美的给收购了。
但是美的这次的收购并不是全部都够的,而且东芝以40年的授权作为交换,可以说美的把东芝大部分的产品卖到中国市场上,从而救活了东芝电器,问题上40年以后,当授权的时间到期以后,美的应该怎么办呢?难道不是徒作嫁衣吗?

10月5日,澎湃新闻从安徽省安庆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安庆市政府于当日召开全市房地产调控工作专题会议。
安庆市市长张君毅指出,房地产项目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涉及民生福祉和社会稳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房地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稳定市场预期,完善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张君毅要求,要高度重视房地产项目风险防控,加强新出让土地、新批准房地产项目的开发管理,严格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机制。要深入开展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健全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坚决打击违规销售、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哄抬房价、低价甩卖、违规开展房地产金融业务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形成有效震慑,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
在此之前,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于8月30日主持召开安庆市房地产企业家座谈会。会上,有关部门汇报了全市房地产市场运行、房地产用地和房地产金融等情况。城区10家房地产开发、销售、建设企业负责人作了发言,围绕房地产开发预售、融资、配套、土地供应、营商环境等讲现状、谈认识、列问题、找原因、话举措、提建议。
张祥安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定位,政策该到位的要到位、该借鉴的要借鉴、该创新的要创新,同时大力整治监管漏洞短板,防止炒房投机行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坚持房地产价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老百姓收入水平相适应,理性分析市场、合理引导预期,坚决杜绝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
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8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今年8月,安庆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与同比均持平;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28%,同比跌幅在70城中排第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225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