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第三层:平台层企业

IoT第三层:平台层企业,第1张

平台层:物联网架构中连接设备和应用场景的桥梁,承上启下,提供数据处理及分析服务。

平台层主要以PaaS平台为主,向下通过网络层和感知层,对终端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优化等,向上服务于应用层,为应用服务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平台。

按照厂商类型区分:运营商、ICT企业、互联网、工业制造厂商和第三方物联网平台;

按照平台功能区分:设备管理平台(DMP)、应用使能平台(AEP)、连接管理平台(CMP)、业务分析平台(BAP)
涉及企业

中国电信:中国电信全面整合了自身的云、网和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了智能物联网开放平台(CTWing)。CTWing 由连接管理、应用使能和垂直服务三大板块构成,全球化、安全可信的端到端服务贯穿始终。

华为云:华为云是华为的云服务品牌,将华为 30 多年在 ICT 领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解决方案开放给客户,致力于提供稳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续创新的云服务,赋能应用、使能数据、做智能世界的“黑土地”,推进实现“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的普惠 AI。

中国联通:网络通信能力开放业务,旨在将智能化终端、运营商定制化网络资源、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业务进行整合,为用户带来云化部署、一点受理、服务全国、灵活定义的网络能力服务。依托中国联通匠心网络,基于通信服务、网络策略、安全认证、大数据分析、5G 和物联网六大核心能力,其将围绕“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打造以物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业务体系,构建一个覆盖物联网产业链“云管端芯”的生态系统。主要产品包括平台能力、连接服务、物联网解决方案。

诺基亚: IMPACT 提供了一个安全、基于标准的简化 IoT 平台,可在此基础上构建和扩展新的 IoT。IMPACT 平台定位于水平化的物联网基础通用平台,具有连接管理、设备管理、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开放使能以及基于感知的安全保障等功能。诺基亚 IMPACT 物联网平台是全球首个与芯片级深度合作并开放源码的物联网硬件平台,目前诺基亚 IMPACT 平台共管理着全球超过 15 亿部终端。

中国移动:ONEnet 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特点打造的开放平台和生态环境。中国移动物联网开放平台始终秉承开放合作的态度,为智能硬件创客和创业企业提供硬件社区服务,为中小企业客户物联网应用需求提供数据展现、数据分析和应用生成服务,为重点行业领域/大客户提供行业 PaaS 服务和定制化开发服务。

阿里云link平台:阿里云 link 物联网平台为阿里云 IoT 提供的云服务平台。物联网平台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连接通信能力,支持设备数据采集上云,规则引擎流转数据和云端数据下发设备端。此外,也提供方便快捷的设备管理能力,支持物模型定义,数据结构化存储,和远程调试、监控、运维。

百度智能天工:百度智能云天工物联网平台是百度打造的物联网生态环境。百度天工提供通用的物联网设备连接、设备管理、IoT 边缘及数据流转能力,赋能产业应用。以云-边-端及时空数据管理能力为核心优势,提供完善易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提供端到端物联网解决方案。京东小京鱼:京东小京鱼面向智能行业全面开放,全面覆盖智能生活场景,赋能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智能车载等领域,提供“技术+服务+渠道”的一站式智能解决方案。可以通过集成小京鱼让智能产品获得听觉、视觉、学习能力以及音乐、新闻、购物等海量服务,并获得千万级设备控制能力。用户可以通过创新化的交互方式,随时随地获取服务。

小米 IoT 平台:小米面向消费类智能硬件领域的开放合作平台,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健康可穿戴、出行车载等领域,开发者借助小米 IoT 平台开放的资源、能力和产品智能化解决方案,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快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满足不同用户对智能产品的使用需求和体验要求,与加入小米 IoT 的其他开发者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生活体验。

IBM Watson Iot:全球领先的物联网平台供应商。IBM Watson Iot 提供全面管理的云托管服务,旨在简化并从 IoT 设备中获得价值。其提供对 IoT 设备和数据的强大应用程序访问;执行强大的设备管理 *** 作,同时存储和访问设备数据,连接各种设备和网关设备;使应用程序与已连接的设备、传感器和网关进行通信并收集数据。ThingWorx 平台是专为工业物联网(IIoT)设计的完整端到端技术平台。ThingWorx 平台是通过平台以及基于平台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以研发工艺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的工业互联和应用。同时,它提供工具和技术,使企业能够快速开发和部署强大的应用程序和增强现实(AR)体验。

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自身在智能制造及 ICT 融合能力的基础上,构建以产业互联为核心,以标识解析为抓手,以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 等新兴技术为支撑的工业大数据服务体系。浪潮云洲是中国最有客户价值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其面向企业、政府、园区三大主体,提供工业云、QID、工业 PaaS、工业大数据、应用服务五层架构服务,实现对设备、产品、业务系统,以及开发者、供应商、客户、员工的七类连接,形成“云、QID、云 ERP”全堆栈能力,致力于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数字基建下的工业新大陆。

新华三物联网拥有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端到端全栈式架构。其中,平台层的新华三绿洲物联网平台,定位为应用使能平台 AEP(Application Enablement Platform),采用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架构,具备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能够提供物联网泛在连接技术、多协议定位服务、边缘计算和 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等模块。

中国通服是中国信息化领域的领先服务提供商,提供电信基础设施服务、业务流程外包服务、通用设施管等服务。2006 年 12 月 8 日,公司发行的 H 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通服物联是由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的集团级产品,定位“新一代数字世界基础设施服务商”,聚焦 IoT 服务,使能 IoT 创新。产品包含开发服务平台、设备运营服务平台、服务云和维护云。通服物联提供在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智慧家庭、智慧园区等众多领域一系优质产品及解决方案。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司立于 2017 年 4 月,主要运营和工业互联平台,其业务涵盖工业互网平建设和营,工业智能技术究和应用,智能厂建设及软件集成服务(精密模、智能装备和智能控制)、能源理业务板块,助力中企业实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定制开级快速型,始终秉承国家工业互联平的命,为用户、企业和资源创造和分享价值,创引全球工业互联网态品牌。

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也是连续两年、唯一入选 Gartner IIoT 魔力象限的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树根互联旗下的根云平台可以面向机器制造商、设备使用者、政府监管部门等社会组织,在智能制造透明工厂管理,机器在线管理(服务、智造、研发、能源)、产业链平台、工业 AI、设备融资等方面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

xIn3Plat(宝信软件):2020 年 12 月 22 日,中国宝武及宝信软件推出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平台 xIn3Plat。xIn3Plat 由宝信软件自主研发,依托于宝信软件 40 余年的发展积淀,从钢铁起步腾飞,并持续赋能非钢行业,在促进中国制造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xIn3Plat 包含面向工业领域的工业互联平台 iPlat 和面向产业领域的产业生态平台 ePlat。

航天云网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所属单位共同出资成立的高科技互联网企业,成立于 2015 年 6 月 15 日。基于 INDICS 平台面向航天科工打造了专有云,面向国内市场打造了航天云网,面向国际市场打造了国际云,为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智能制造”的二十类服务。

Predix(GE 通用电气):工业互联网 *** 作系统 Predix 正在为数字工业企业提供强大助力,进而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通过连接工业设备、分析数据和提供实时见解,Predix 在工业应用的构建、部署与运营方面向客户提供所需项目。基于 Predix 的应用程序,GE 和非 GE 资产的性能正在不断提升至全新的水平。

MindSphere 是西门子推出的一种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 *** 作系统,它可将产品、工厂、系统和机器设备连接在一起,使您能够通过高级分析功能来驾驭物联网(IoT)产生的海量数据。

研华科技:创立于 1983 年,是全球领先、值得信赖的创新型嵌入式、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包括完整的系统集成、硬件、软件、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服务和全球物流支持等。研华 WISE-PaaS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是一个集成的物联网服务平台,旨在从边缘到云端提供可 *** 作的洞察力。用户能够轻松安全地连接,管理和吸收大规模的物联网数据,实时处理和分析/可视化数据。

小匠物联平台是智能家居品牌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小匠物联可助力传统企业快速接入物联网,提供全球化基于云端的设备远程控制和管理,可靠安全地将您的产品连接到物联网。致力于为智能家电企业和企业健身器材厂商提供完整的产品智能化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小匠物联的模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 SAAS,另一个是其自主研发的 QUMIOS。

云智易智慧物联作为全国领先的智慧空间物联网科技企业,属于物联网平台层的平台服务提供商,为泛不动产行业提供智慧家居、智慧社区和产业园区/商业、智慧办公、智慧公寓等多场景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包括物联网平台、应用中台、物联网 SaaS 服务、X-Brain AI盒子和物联网咨询服务等。

广云物联是一家专业物联网解决方案商,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物联网软硬件开发服务。 包括行业主流物联网平台接入服务,企业私有物联网平台开发服务,物联网硬件二次开发、技术支持、销售供应等服务。产品包含消费物联网、商业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平台和解决方案以及物联网硬件。机智云是国内领先物联网厂商,公司 2005 年创立,主营业务为物联网开发和云服务平台服务。聚焦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采用微服务架构,为需要 IoT 需求的企业提供 IoT 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系统,涵盖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分析、BI 系统、智能决策、金融计费与第三方系统互联等功能,同时平台开放 API 接口,帮助企业打通内外部经营管理系统(CRM、ERP 等),已服务交通物流、新能源、工业互联、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等众多行业,并在多个行业实现市场覆盖率领先。主要有两条产品服务线,分别为终端产品智能化服务和行业解决方案服务。

Walle物联网平台(深圳宏电)

KySCADA(东土科技)

HanClounds工业互联网平台(瀚云科技)

H-IIP(忽米网)

寄云科技

科远智慧

蘑菇物联

浙江蓝卓

Tn工业互联网平台(中之杰)

达闼科技(全球首家云端机器人运营商)

第四范式(人工平台与技术服务提供商)

旷视科技(深度学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

明略科技(全球企业级数据分析和组织智能服务平台)

深兰科技(快速成长的人工智能领先企业)

思必驰(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公司)

搜狗

腾讯优图(腾讯旗下顶级的机器学习研发团队)

依图科技(人工智能创新型研究)

云从科技(更高效的人机协同解决方案提供商)

IoT Studio 是支持 LiteOS 嵌入式系统软件开发的工具,提供了代码编辑、编译、烧录 及调试等一站式开发体验,支持 C、C++、汇编等多种开发语言,让您快速,高效地进 行物联网开发。
IoT Studio 目前支持 Cortex-M0,Cortex-M4,Cortex-M7,Cortex-A7,ARM926EJ-S,RISC-V 等芯片架构。

IoT Studio 目前已经适配了多种开发板,主流支持小熊派IoT开发条件,另外还包括 GD、ST、HiSilicon、FudanMicroelectronics 等主流厂商的开发板。

IoT Studio 支持新增 MCU 列表,以满足用户其他开发板的业务需求。
IoT Studio下载地址如下:

下载会得到一份压缩包,其中包含一份安装指南,详细的安装教程可以参考该文档。
使用一键安装方式,无须再手动安装其他工具,安装步骤如下:

双击运行IoT-Studio_035exe文件开始安装。

选择我同意此协议:
选择安装路径,可以改动,不要有中文和空格,这里我保持默认:
确认设置,开始安装:
安装完成,选择是否安装ST-Link和Jlink驱动和工具,推荐全选:
IoT Studio安装成功之后会自动运行,在首次运行时检测到没有开发工具包,选择“是”,软件会调用浏览器开始下载,下载好之后双击运行developToolsexe。

软件会自动将需要用到的开发工具解压到C:UsersAdministratoropenSourceTools目录:
之后软件会自动开始安装ST-Link和J-link,根据提示安装即可。

打开工具目录,里面有两个路径需要我们在IoT Studio中配置:
安装完develop Tools之后,再次启动IoT Studio,无提示说明开发工具安装成功,IoT Studio的主界面如下:
在IoT Studio启动页面,选择用户指导文档,即可打开 IoT Studio 完整的使用指南,在以后使用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在此文档中找到答案:
小熊派开源社区,专注于前沿技术分享,关注“小熊派开源社区”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料教程。

中移物联网的宣传策划好。
中移物联网 宣传薪酬区间:6K-20K,最多人拿 15K-20K,取自近一年 11 个相关岗位,截至 2023-02-05。1、研究行业动态及竞品,为团队提供决策依据,整理行业需求,推动研发同事输出针对行业的功能组件和解决方案,持续扩大行业影响力;
2、组织/参加相关领域市场活动、展会,进入行业圈子/协会等,进行OneOS生态的宣传、布道;
3、负责物联网 *** 作系统OneOS的生态推广,开展行业拓展及客户维护,有效识别客户的商业场景,输出合作方案、进行方案讲解并组织方案落地;

本教程 *** 作环境:HarmonyOS 2系统,HONOR V30手机。
harmonyos(鸿蒙系统),是华为完全自主研发的一款智能终端 *** 作系统。华为表示,他们不是在做另一个安卓、另一个Linux,而是下一代 *** 作系统。
harmonyos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带来简捷、流畅、连续、安全可靠的全场景交互体验。
这是一款基于微内核面向全场景的分布式 *** 作系统,从官方介绍来看,鸿蒙OS具有四大技术特性,包括:
分布式架构首次用于终端OS,能够实现跨终端无缝协同,满足全场景。
系统更流畅,应用响应时延降低257%,进程通信效率较现有系统提升5倍。
架构级可信安全。
一次开发,多端部署,跨终端生态共享。
HarmonyOS是华为公司开发的一款“面向未来”的分布式全场景(移动办公、运动健康、社交通信、媒体娱乐等)的智慧 *** 作系统。该 *** 作系统将逐步覆盖“1+8+N”的全场景终端设备,使消费者实现通过智能手机方便、快捷的控制其它设备,从而获得更优质的视、听、感、触等全方位的服务,以实现在特定场合下,以最低的能耗,最快的速度,通过最优的硬件设备, *** 作最全面的优质资源,获得最佳的用户体验。HarmonyOS不是PC上的 *** 作系统,简而言之,HarmonyOS旨在连接多个设备组成一个功能、资源、设备齐全的,面向IoT物联网设备的超级系统。

“1+8+N”的产品构架的含义是:其中“1”代表华为智能手机(如图2所示),“8”包括 PC、平板、车机、运动健康、穿戴设备(如图3、图4所示)、AR/VR、智慧大屏、智能音响,这8个领域是华为参与自研产品,而N是指大量的IoT设备,即其他合作伙伴厂商提供的智能设备。
对消费者而言,HarmonyOS能够将生活场景中的各类终端进行能力整合,形成一个“超级虚拟终端”,可以实现不同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快速连接、能力互助、资源共享,匹配合适的设备、提供流畅的全场景体验。
对应用开发者而言,HarmonyOS采用了多种分布式技术,使得应用程序的开发实现与不同终端设备的形态差异无关,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这能够让开发者聚焦上层业务逻辑,更加便捷、高效地开发应用。
对设备开发者而言,HarmonyOS采用了组件化的设计方案,可以根据设备的资源能力和业务特征进行灵活裁剪,满足不同形态的终端设备对于 *** 作系统的要求。
扩展知识:
OS系统发展沿革
中国自1994年进入互联网时代,从3G、4G技术到目前的5G技术,互联网的速度已经不能成为限制广大用户线上交流的瓶颈。时至今日,互联网用户激增,人均电子产品持有量、种类也在逐渐增多,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逐渐趋于成熟,各种芯片的设计及规模不断缩小,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层出不穷,从而导致IoT设备不断增多,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大,基于不同设备上的开发速度跟不上硬件设备的不断完善,设备彼此之前互相通信困难,缺少满足智能设备巨大增值服务机会的成熟完备的商业模式,不断增加的IoT设备与复杂割据的用户使用体验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在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用户价值为导向,通过跨界纵向产业链整合,横向用户关系圈扩展,打破工业化时代下产业边界和颠覆传统商业生态模式,实现链圈式价值重构的生态体系的互联网生态大背景下,IoT生态急需要一个统一的商业模式来将分散、割据、互相独立的设备或应用有机协调成一个整体。HarmonyOS便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对互联网生态的各个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更重要的是从速度、性能、管理、安全各方面进行统筹设计。
2016年5月,鸿蒙正式在软件部内部立项并开始投入研发。2016年底,在完成EMUI50交付后,被余承东邀请加入消费者业务部的王成录首次在消费者业务务虚会上分享了鸿蒙2。2017年5月,鸿蒙内核10完成技术验证。2018年初,鸿蒙的系统原型和跨设备协同功能已基本研发完成。同年3月,也就是王成录在北京向任正非汇报后不久,鸿蒙正式通过了华为消费者业务的立项,鸿蒙研发大幕正式拉开。2018年5月,鸿蒙内核20用于终端TEE,从纯技术的角度,鸿蒙系统当时就已经满足了上手机的条件,之所以一直未在手机上使用,一是需要时间解决应用生态问题,二是考虑到和谷歌的合作关系。同年5月24日,中兴事件发酵一个多月后,华为内部因此对鸿蒙的研发进度进行提速。王成录对《深网》说“别人说我们是因为制裁才做鸿蒙的,其实不是,之前就做了,只是制裁让我们的速度加快了”。2019年8月9号,华为在2019 HDC上正式发布了鸿蒙OS 10,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宣布鸿蒙将进行开源。2019年8月10日,荣耀(2020年11月17日华为官宣出售荣耀100%股权给深圳智信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发布荣耀智慧屏、荣耀智慧屏Pro,搭载鸿蒙 *** 作系统。
2020年3月26日,华为在P30系列发布会上宣布采用革命性的“方舟编译器”。该编译器在架构级基础上进行优化,全程执行机器码,使系统 *** 作性能提升24%,能够使系统响应速度提升44%,对于重新编译后的第三方应用运行流畅度提升60%。2020年6月15日,国内首个开源软件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正式成立。2020年9月10日,华为在2020 HDC上发布鸿蒙OS 20,下午6点18分,华为向上述基金会捐赠的鸿蒙代码开放下载。时至2020年12月,华为已经面向应用开发者发布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智慧屏和车机设备的鸿蒙Beta版本,计划12月中旬面向开发者提供手机版本鸿蒙20的Beta版本,2021年一二月份将会开放部分手机用户升级鸿蒙系统,初步升级会验证几个月,之后就会全面放开升级。预计2021年3月发布的华为P40或将搭载鸿蒙OS。

多端跨屏协同非鸿蒙独有,而是未来 *** 作系统的必经之路。

航通社首发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博:@航通社 | 微 信搜一搜:

2021年 第20 期

文 / 书航 2021610

持续引发高度关注的 华为鸿蒙 *** 作系统 (官方名 HarmonyOS,以下一律不做区分称“鸿蒙”) 20 全量推送,开始揭开神秘面纱,人们终于可以实际使用到它。在演示中,鸿蒙让所有大、小屏或不带屏的智能终端合为一体,彼此连接,手表“借用”手机摄像头拍照、手机正玩的游戏可以上划“推”给平板等能力让人印象深刻。

此后不久,苹果 WWDC 发布了 macOS、iOS、iPadOS 等系统 的新版本,主要增加了一些为远程办公设计的功能点,其中不少功能是为了同时让家中 n 台各异的苹果设备之间互相通讯而准备的,比如跨设备同步的“专注模式”、Universal Control 实现多设备间的无缝切换和协同工作、Airplay 可以投影到 Mac 上。如果算上之前发布过的随航(Sidecar)、Mac 可运行 iOS 应用等能力,苹果现在在跨设备之间的协同度可以说越来越高了。

华为在手机-其它自有大小屏-第三方智能硬件的“1+8+N”协同方面,如今已经做得非常到位,以至于可以将不同架构的 *** 作系统统一在“鸿蒙”名称之下,而不至于不协调。而苹果仍然沿用对不同端、不同架构系统采用“xxOS”命名区分的方法,但设备之间的相互协同程度之高,也已经拉开其他厂商一大截。以至于有人戏称 WWDC 是一次“很鸿蒙”的新品发布。

跨设备互通:为什么是现在?

让任务、数据和能力在你手中的不同设备之间自由流转 ,是很多人心目中智能家居的一个必备功能点,但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困难。不同品牌智能家电、手机、PC、平板之间的兼容性往往很差,需要很大努力去做中转。

现在,情况好了太多。除了苹果和华为之外,谷歌、小米、微软+三星等其他厂商也各有各的招数。很多手机厂商开发了在 PC 屏幕上显示手机应用和管理文件的功能,比如小米的 MIUI+、华为“多屏协同”、联想 Lenovo One、微软“你的手机”配对三星手机等。另外,还记得以前我们有个段子:

“是这样的张总,你在家里的电脑上按了CTRL+C,然后在公司的电脑上再按CTRL+V是肯定不行的。即使同一篇文章也不行。不不,多贵的电脑都不行。”

如今“云剪贴板”也不再是稀罕物了。张总真的可以在他的不同设备之间共享复制、粘贴的内容了,还可以将在这台电脑编辑到一半的文稿交给另一台电脑,乃至让不同员工一起参与编辑。

当前,跨设备互通的种种难题正逐一得到攻克,应该说这是 终端配置 (芯片+存储)、 网络条件 (WiFi+4/5G)、 标准化 (市场的优胜劣汰)等多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硬件配置方面 ,过去孱弱的手机芯片只能勉强处理单任务或者假的多任务,跳到另一个应用就会白屏重开,以至于争夺权限在后台“保活”。这样的情况无法支撑长期待机与其他设备相连,电池也会随之告急。用以前的手机可能会形成一个习惯,就是不用的时候关闭蓝牙和 GPS,因为耗电相当可观。

手机自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初至今,一直是各种控制手段收束的终极节点,有它可以控制其它家电和穿戴设备,但没它可真的不太行。它是一个“带屏的万能遥控器”,有的家庭可能习惯了用语音助手控制家电,但语音指令当前还不精确,并不如图形界面直观。而手表的屏幕显然又太小,当然也不是不能用。电视机、电脑和平板都携带不方便。最终,还得是手机正合适。所以,手机配置上来了,多端协同也就有条件了。

在网络条件方面 ,从 4G 开始,家用设备的通讯延迟就已经低到可以忽略的程度了。所以在通信展、电子展上,你看到 4G 时代就有机械臂遥控的演示,5G 还有,顶多加上一个远程开车。但是家庭 WiFi 和手机上网并不需要太大的流量;就算看视频和玩游戏除外,但不同的设备可以单独联网,所以并不是说要手机开网共享给平板用。过去 5 年内新买的路由器已经可以搭建一个很不错的智能家居。

而第三个方面标准化 ,则是至关重要的。在 2014 年“智能硬件元年”前后,出现过一些现在看来相当奇葩的产品,举两个例子:

一个超大,超沉,音质还不错的音箱,不能用蓝牙,只能用 WiFi 联网由 APP 激活,中转到 QQ 音乐、豆瓣、虾米等服务和网络电台。最重要的是,它连 35mm 耳机线都没有。当该公司倒闭后,APP 失效,该音箱成为彻头彻尾的电子垃圾。

另一块手表是当年支付宝官方认证的,首款可以显示付款码的智能表,但第一步激活就需要下载 APP 配对。同样,在公司倒闭后,它也成为一块废铁。

那个年代恨不得水杯都给你智能一下,而智能的定义就是在配对的手机 APP 上可以显示你喝了多少水,还剩多少,打败了全国多少 % 的用户。而标准的不统一,使当年绝大部分这些玩意儿都彻底失效,即使硬件本身状态良好。唯一还能发挥余热的就是那些保留了一部分传统使用方法的设备,比如还留下了耳机孔和蓝牙模式的音箱。

到 2019 年,情况仍未明显改观。 :

“一台‘智能电视’,它最根本的本职工作还是显示画面,所以清晰度、色彩还原度、声音等指标还是优先于它的‘智能控制全屋家电’指标。一台‘智能冰箱’,它的优先指标也还是容量、能耗、制冷效率、温控能力等基础指标,而不是智能特性。”

但是,基于语音的家居控制方案,有的同一品牌唤醒词不统一(某厂商智能电视的助手唤醒词是“小x小x”,但冰箱的唤醒词是“你好冰箱”),有的终端太多并且“抢话”,有的是“半拉子”智能(比如说在冰箱屏幕上记录你放进去了什么食物,需要手动扫描实物商品的条形码)。

而当时对全屋智能家电形成最大障碍的,是各个厂商之间的各怀心思,彼此设限。

“海尔、TCL 和格力这样提供全屋智能整套方案的传统厂商,均选择自主研发各自方案,不仅是唤醒词不同,而且从软硬件设计到底层逻辑都有区别。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选择不跟第三方合作。这就无可避免的给消费者带来选边站队的问题。”

为了让跨品牌家电可以互相兼容智能特性,中国家用电器协会(CHEAA)与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主导了“云云互联”项目,让 A 厂商的唤醒词可以控制 B 厂商的设备。然而家电厂商口头上答应,但只是拿出了一些并非最新款的型号应付,用户的选择依然很有限。随意搭配不同厂商各自为政的设备,还是会因互不兼容带来智能“降级”。

可以说,当年跨品牌结盟的互通尝试要是有戏,就没有后来华为 HiLink 和现在的物联网版鸿蒙什么事了。

在认清现实,放弃幻想之后,厂商们静下心来发现 只有国际通行的蓝牙、WiFi 这些东西才是真的可用 。同时,苹果成为几乎唯一的例外,作为一家商业公司,它为自家产品设定的一些标准被国内其他厂商主动兼容,最典型的就是 Airplay 。各家智能电视现在收取 iOS 投屏信号的稳定性已经大为提升,哪怕电视机的系统都是安卓魔改。

在部分友商之间的谈判也有局部进展,比如 小米、OPPO、Vivo 成立“互传联盟” 。但是,在有生之年看到华为阵营跟小米阵营之间互通,则是不太可能的了。

因为厂家更为务实,所以现在的家电、穿戴设备、车辆都会尽可能兼容更多跨厂商的私有协议,至少也会兼容那几个公有协议。 鸿蒙的出现本身也是华为对其智能硬件生态的一次梳理 ,你可以发现这次鸿蒙在手机上可升级的范围很广,一些四五年历史的旧手机也一样可以更新,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起人们家里的所有终端,让手机当好“遥控器”,不让它们过早淘汰。

但是再早一点的那些奇葩产品就没办法了。如同安卓碎片化一样,智能硬件的碎片化现在依然是跨设备协同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如何看待不同设备上的“鸿蒙”

综上可以看出,鸿蒙主推的“万物互联”并不是它独有的能力,也不是说华为的设备唯独是因为鸿蒙的出现,才能融合的这么好。但基本可以说,华为和苹果分别走在跨设备互联互通的比较靠前的位置上。相对的,Windows 桌面版的很多东西都不能最先跟 Windows Phone 配对,最终导致了微软手机战略的失败。

那么,对于华为来说, 不同设备、不同结构但都叫“鸿蒙”的 *** 作系统之间能高度互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

事实证明,鸿蒙主要的战场还是在手机上。手机、平板和电视(智慧屏)上的鸿蒙(以下简称“ 手机版鸿蒙 ”,相当于苹果生态中的 iOS、iPadOS;注意因为国内电视机大多也是基于 Android,所以电视也算在这里)为了支持安卓生态,在其中适度引入了属于安卓开源代码(AOSP)的一部分,以构建一个可以运行安卓应用的环境。这引发了对于该系统是否为“自主知识产权”的争论,文章最后也会再讲到。

而另一方面,鸿蒙真正 100% 自研的部分是适用于物联网的 *** 作系统(以下简称“ 物联网版鸿蒙 ”,相当于苹果生态中的 watchOS、tvOS、以及兼容 carplay 协议的车机界面),其植入的对象涵盖单片机、有简单屏幕交互的设备,乃至手表等更复杂的设备。

适合这些设备的 *** 作系统代码被放在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管理的代码库里,但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可以让灯具、空调、路由器等家电、智能硬件生产商将自身设备适配华为生态。这些代码编译后开发的产品并不能安装 APK 包运行安卓应用,大多数其实也不支持安装其它格式的应用。

因此我们看到 对外宣传时候,用了比较模糊的措辞 ,比如“三大银行率先支持鸿蒙”“魅族宣布支持鸿蒙”等等,但银行说的“支持鸿蒙” 指其安卓客户端针对手机版鸿蒙独有的编译器做了调整 ,避免了直接安装可能出现的强退、卡顿等问题,以及可能针对鸿蒙手机版的“服务卡片”加入一些快捷方式。由于 AOSP 部分代码及开发工具(IDE)的熟悉性,这样的适配 1-2 天内基本就能完成。

而魅族等厂商说的“支持鸿蒙”,当然是 指智能硬件安装了物联网版鸿蒙 。以前可能这个智能家居协议叫 HiLink ,可以在普通安卓手机上用“华为智能生活”客户端(就是图标长得像香奈儿的那个)控制。现在它们针对第一方的手机版鸿蒙系统可能会适配得更好,仅此而已。

现在,华为 PC 产品面向消费者依然预装 Windows 10 *** 作系统,政企客户则可以选择预装了 统信 UOS 的整机。但这两个都跟鸿蒙系统没啥关系。 万一华为打算输出“电脑版鸿蒙”,那么它非常有可能将会是又一个 Linux 发行版 。

而问题在于,华为截至目前开发的“多屏协同”,即手机画面投射电脑屏幕,电脑共享手机文件、剪贴板的功能,是基于 Windows 10 环境下的“华为电脑管家”软件开发的,到时候又要针对 Linux 再做移植了。

鉴于美国所谓“制裁”当前并未影响华为获取到 Windows 系统,以及国家推广国产 PC *** 作系统的资源向 UOS 和银河麒麟等更成熟的玩家倾斜,产生一个 Linux“电脑版鸿蒙”的可能性不高。

将手机版和物联网版鸿蒙算到一起的话,大“鸿蒙”对“应用”的定义超出了单设备(手机)单平台(安卓),在手表、电视上的应用界面,以及其它无界面的智能家居开关状态等都可以被手机调用,手机的应用也可以被其它屏调用。

由于华为的宣传策略如此,或者说它们内部定义如此,所以可能对最终消费者产生一定的混淆。但是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那么你可以把家中的硬件设备也作为一种“应用”,把语音助手的某个技能也作为一种“应用”,再加上手表应用、电视应用……这样一来 整个大“鸿蒙”当中的“应用池”就被扩大,而安卓应用在里面的占比就会被稀释 。届时,鸿蒙是否“借鉴”了 AOSP 也就不再重要了。

这当然需要华为的行业号召力足够大,需要更多厂商和设备接入。而从鸿蒙“服务卡片”刚刚开始的适配进程,以及苹果将 macOS 从英特尔处理器转至自研 ARM 架构处理器时的策略,可以认为,新 *** 作系统的生态建设,也难,也不难,相对来说没有以前想象的那么不可能。

这是因为我们对手机应用的使用场景,正由以前的分散变为高度集中。现在人们在大多数时间都被限制在几个巨头开发的超级 APP 里面,几乎很少有机会跳出来去其它 APP 和浏览器做事情。这个集中度越来越高,就使得某个 *** 作系统想要搞事情的话,只要挨个去拜访头部的 100 个甚至更少的应用开发者,就可以初步达到目的。

随着汽车日益成为一种新的“智能硬件”,一部手机、一块手表或者一副眼镜需要控制的东西只会越来越多,跨设备协同将成为今后 *** 作系统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而鸿蒙和苹果的系统更新,只是更明确地确认了这一点而已。

如何看待鸿蒙的“自主性”

最后一部分,直接说下手机版鸿蒙跟安卓产生交集的地方。 鸿蒙跟 AOSP 的关系 一直是被多方关注和聚焦的部分。我们应该,也只能从最终展示的结果来看这个问题。

在初次公开鸿蒙名称及路线图的时候,华为已经预告了将对该系统下运行的 APK 采用自研的“方舟编译器”,实现比 Android 虚拟机更快的启动速度。而 Android 的 Java 虚拟机主要是为了适配不同机型才牺牲了效率,华为做的更特异和更适合少数机型的调整,将使得这一编译器失去对其它硬件的普遍支持。当然在手机上你本来也不能随便换系统,这个问题不是最重要的。

从手机版鸿蒙 20 最终效果看,APK 安装、运行效率不说更快,至少没有明显慢于 AOSP。 这说明鸿蒙在适配 APK 时,对 Android 代码执行部分做的改动,不说基本没改,至少也应该说不是大改。

从常识推断,完全从地基开始写起的对另一平台的兼容,随着目标平台新版本的复杂度提升,难度是指数级上升的,非常难以做到“完美模拟”。

如讲到,微软自己模拟自己,在 ARM 架构模拟 x86 运行时,目前只实现了 32 位,对 64 位的兼容仍磕磕绊绊;

外界模拟 x86 主要是 Linux 下的 Wine 和单独的 ReactOS 两条路线,它们能实现的兼容性就更低,其中 ReactOS 是基于之前 XP 代码库的阅读理解之后写出来的,尽管微软经过严格的审核认为它没有直接侵犯其知识产权。

顺便一说,深度-统信软件对 UOS/Deepin 下的 Wine 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使得分支 Deepin-wine 对部分国产软件的兼容适配程度大为提高。

早年 Android 还很基础的时候,中国移动曾写过一款 OMS(OPhone)系统,并基于运营商当时的强势地位要求合作厂商一起预装,上钩的厂家叫苦不迭()。当时该系统兼容的 APK 是基于 Android 2x,结果 3x 和 4x 的更新幅度都非常大,使得后续升级后的软件就无法使用。

所以,社长一开始就认为,在已经准备兼容大部分市场上的 Android 应用那一刻开始, 纠结手机版鸿蒙是否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就是一个意义不大的问题 。此后人们从代码库中找出各种“证据”也是一定会发生的既定事件,而这真的是无关紧要的。

万丈高楼平地起。鸿蒙如有志完全替代 Android,那就应该在自主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时候,界面交互等等也创新一下,但目前看,20手机和平板上的基本交互形态没有改变,用户可以从其它品牌手机上非常熟悉的切换过来,不需要额外的学习成本。

在屏幕内部能使用的花样基本已经被尝试过了,连图标圆角的弧度,也大致都被注册过专利,说实在的进化空间确实很有限。当然,主要是因为没有在每个方面都重新造轮子的必要。最终还是以用户用的舒服作为目标。

现在看来,鸿蒙在不同屏幕、不同设备之间实现无缝的协同和任务连续,这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交互改变。同时,跨设备协同会改变我们对“应用”的定义。

承认其系统的某一部分“借鉴”了 AOSP 与否,并不重要。问题在于鸿蒙身边总是会围绕一些与技术、产品无关的奇怪问题。

我们不要忘记当初为什么会有鸿蒙 ,它作为一个“备胎”为什么会出来,而不是永远存放在华为的仓库里。结合当时的背景我们就能理解,一定要从宣传上把鸿蒙定义为“自主”的象征,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如果鸿蒙的目的是跟谷歌决裂,相信华为依然有能力做出虽然效果远逊于当前,但代码完整度更高,自研属性更明确的 *** 作系统。但华为曾明确表示, 如果外部压力消失,随时准备拥抱谷歌 GMS ,在鸿蒙手机端也应该有办法继续旁加载谷歌服务框架。目前 HMS 及华为自主生态的推进,可以说只是看到了相关外部压力长期化、常态化的悲观前景,从而采取的备用方案而已,但这里面存在着“哀兵必胜”的转机。

,为什么在大环境改变之后,政府采购宁可让神州网信做个 Win10 专版,也选择继续信任微软作为其中一个服务商。当然不可否认,现在对国产整机的采购量在增加。这是因为,我们没必要为了争一口气而寻求“自主”,根本目的是“可控”。 自主是通往可控的手段,而不是自主本身就是目的 。

鸿蒙手机端有一部分为了兼容 APK 的需要,而服从与 AOSP 相同的逻辑。而 UOS、中标麒麟都是“国外产”Linux 的不同发行版,它们都有一部分“外族的血统”,但只要做到可控,我们的目的就已经达到。

与此同时,从华为完全剥离出去的荣耀,现在已经可以用上 GMS,成为独立发展的“对照组”,得以继续展现一幅假如贸易争端没有发生,世界大同的美丽图景。这其实正是因为 华为遭受了暂时困难,聚集了“火力”,换来了其它友商现阶段的安全 ,就像杂交水稻不见得很好吃,但它的存在本身确保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参考资料

ℹ️

转载本文 / 商务合作请咨询

航通社助理微信号: hangtongshe

或邮箱: coop#lishuhangme


㊙ 航通社读者群招募中!

请联系航通社助理微信号: hangtongshe

附言填口令 航通社读者进群

⏩分享 | 收藏 | 点赞 | ❄在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24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2
下一篇 2023-08-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