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还有最后5年,任务很艰巨。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要求不适应依然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最根本矛盾,气象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依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气象软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气象业务服务的能力明显不足,气象核心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依然很大,思想观念与体制机制、队伍整体素质不适应气象现代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挑战和压力依然很大。
面对极端天气气候灾害频发重发的形势,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能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十三五”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越来越高,对蓝天绿水、健康身心、安全福祉的保障需求越来越迫切。可以预见,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气候安全、推进绿色发展等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如果我们不能勇于面对这些挑战和压力、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和水平,气象工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职能、作用和地位就会被弱化。
面对国际气象科技快速发展的态势,加快提升我国气象核心技术水平、实现世界先进水平的气象现代化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创新已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发达国家气象部门凭借已有的雄厚技术积累与固有优势,充分利用新技术,气象业务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气象业务核心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成果和产品已经向全世界全面渗透,对许多国家气象业务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冲击。如日本发射的气象卫星拥有美国研发的最先进的卫星技术,韩国气象卫星的质量也很好。核心业务技术不强、科技支撑机制不畅,发达国家对我们的高技术封锁短期内还难以破除,“借q打鸟”的气象业务依旧,气象科技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我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最大“短板”。到2020年要建成整体水平与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相近的气象现代化体系,挑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如何抓住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国家气象科技创新工程,实现气象业务核心技术的突破,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智能化技术等,大力推进气象信息化,加快发展智慧气象,打造更加智能高效精准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供更加及时普惠智能的气象服务,挑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培养能担负起气象现代化重任的高层次领军人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气象现代化要求,挑战、压力很大,任务很重。
面对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态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的挑战和压力很大。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改革举措的密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也面临着深层次利益格局和体制格局的调整。气象部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下的经费来源与人员身份多元化越来越不适应国家改革的大形势;中央和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确定,对坚持和完善气象部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提出了新问题;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服务市场的开放,对气象部门在气象服务提供中的主体作用,以及开放气象服务市场和加强市场监管提出了新挑战;统筹设计和有效落实各项改革举措,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动力,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又要保持部门稳定,巩固和加强气象部门在气象基本业务和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主体地位,等等,已经成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和挑战。
面对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冲刺形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协同推进、提质增效的挑战和压力很大。全国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到了最关键的阶段。然而,气象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水平还不高,上下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业务之间不协调等问题还仍然存在,气象科技整体水平还不高,人才和队伍还不适应,事业发展过于依赖规模、硬件、投入的局面仍然存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这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和严峻挑战。
关键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好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治理体系完善、新型国家战略实施,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良好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全面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
一是紧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加快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水平将再上新台阶,服务业将成为我国主导型产业,城乡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三大战略的实施,将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城市管理、法治建设等提出更多更高的需求。这是拓展气象服务领域、提升气象服务效益、促进区域气象事业协调发展的新空间,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保障所在、动力所在、潜力所在。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机遇,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着力提升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推动气象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是紧抓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加快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和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不断推出改革措施,对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和气象管理体制带来深刻影响。长远来看,这些改革将促进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更加合理高效,事权与责任体系更加清晰协调,依法治国和建设服务型政府更好推进。这些改革也为气象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例如,对解决困扰了我们多年的事业经费不足、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体制机制不顺等问题有可能是个机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全面深化改革新机遇,认真谋划破解体制难题、制度难题、发展难题的新举措,加快形成有利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体制机制。
三是紧抓当前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机遇,加快提升气象现代化的质量和效益。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其中蕴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巨大动力。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蕴藏着推动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国务院刚刚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提出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 开放平台,率先在科技、气象、海洋等重要领域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合理适度向社会开放,带动社会公众开展大数据增值性、公益性开发和创新应用,充分释放数据红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这对于释放气象服务消费潜力、激发个性化多样化潜在消费需求、拉动气象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无疑是新机遇、新动力和新潜力。因此,我们一定要主动适应和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新潮流,以全球视野、发展眼光去谋划和推进“十三五”气象改革发展,力争在气象核心业务技术水平、提升国际气象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
物联网简称IoT, 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数据的过程,通过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利用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伴随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已经覆盖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工业、农业、环境、交通、物流、安保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效推动了这些方面的智能化发展,使得有限的资源更加合理的使用分配,从而提高了行业效率、效益。 在家居、医疗健康、教育、金融与服务业、旅游业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的应用,从服务范围、服务方式到服务的质量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智能交通领域,是当前贴近生活常见的物联网应用领域之一。物联网技术在道路交通方面的应用比较成熟。逐步形成完善的车联网技术。
智能家居领域,物联网发挥着在家庭中的基础应用,伴随宽带业务提速,让智能家居产品极大的便利着人们的生活。
工业互联网领域,物联网可以实时监测环境的不安全性情况,提前预防、实时预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降低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的威胁。常见的有物联网地灾监测、水位监测、边坡监测、桥梁隧道监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监测等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