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国内首个芯片厂房封顶包括哪些项目

华为国内首个芯片厂房封顶包括哪些项目,第1张

华为国内首个芯片厂房封顶,整个项目包括FAB生产厂房、CUB动力站、PMD软件工厂和其他与此相关的项目。新项目建设完工后,将作为华为公司中国第一个处理芯片工业厂房资金投入生产制造,推动华为公司搭建物联网的智能化世界,真真正正完成处理芯片从设计方案到生产制造、封装测试及其看向消费者市场的详细产业发展链。扩展资料芯片自主化指日可待:
可以预料的是,只要华为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芯片自主化就指日可待。虽然美国的规则让华为承受了一些损失,但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可以让华为不断地向前进步,从而掌握在芯片方面的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国内也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华为,因为华为芯片所面临的问题正是国产芯片急需解决的问题。要知道,时至今日,国内每年花费在芯片进口上面的资金都堪比石油进口,如果不想办法改善这种情况,那么将会一直受制于国外。 因此,国内制定了未来五年内将芯片自给率提高到70%的目标,而华为海思作为先行者,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在华为和中建八局的共同努力下,国内首个芯片厂房正式封顶,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并且给国产芯片带来了新的希望。

《福布斯》刊文称,美国放松对华为封堵有三大原因。遭到美国封堵后,华为曾表示,美国的封堵“将影响全球逾170个国家和地区,价值数千亿美元的网络的扩容、维护和持续运行”。这显然不符合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会使美国成为众矢之的。

其二,美国政府态度的变化,承认了华为在全球5G标准方面的影响力,以及持有的大量专利和巨额的研发支出。如果华为被迫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专利“绝地反击”,包括美国厂商在内的其他电信设备厂商的利益也会受损。
其三,美国政府改弦更张也表明,美国政府不希望造成5G标准割裂,威胁全球电信网络的兼容性。5G标准分裂、全球电信网络不兼容,会令全球电信产业“很受伤”。
华为是全球领先的5G网络设备供应商,全面封堵华为存在使全球电信标准割裂的风险,会给全球电信网络部署带来不必要的复杂性,损害美国厂商利益。
不过,放松对华为封堵,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心甘情愿放弃自己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向路透社表示,“美国不会放弃在全球创新方面的领导地位。通过鼓励美国企业推动美国技术成为国际标准,商务部将致力于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利益。”

关键是老余能打又能扛,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他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把云BG带起来就基本上可以接班了!加油老余

时势造英雄,如果当时华为头号技术天才李一男不走,现在估计没余承东什么事,华为的路也许没今天这么难走,李一男是技术型天才,余承东就不一样,他是多面手全方位大才,余承东撑起华为手机的半边天怎么样的荣誉和赞许都不为过,现在转行云计算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余大嘴不会让支持他的所有人失望。

1、雷军雷布斯谈到创业时找伙伴一定要找那些有过几次成功创业经历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余承成从过往整合无线和终端两大业务板块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能力,威望也足够震慑那些华为老臣,杀伐决断由老任撑腰应该问题不大。

2、在整合华为终端的战役中余承东对云并不陌生,接管起来连学都不用学。另外从四五年就布局鸿蒙 *** 作系统,专注于物联网业务,可以看出对未来的布局已经很深了。未来一定是c2m的格局,C端消费者互联网业务,掌握客户需求;M端机器个性化生产。这两者纯天然是联系在一起的,负责人不统一,很容易打架。让余来负责顺理成章。

3、综合分析这几十年ICT行业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1980到2010这三十年产品服务新技术是从政府企业到个人;未来2010以后发展趋势是新技术先从移动互联网发展出来,然后延伸到政府企业。这是大趋势,余从负责终端延伸负责企业云业务是暗合这个趋势的。

4、从无人驾驶和物联网云服务这两大事关华为未来命脉的业务委让余承东来负责。任务很重,但离封神的距离很短。祝福华为成功,这也事关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能否成功。

首先必须承认余承东是真的厉害,能干事,能力强,很拼,对任正非也十分忠诚,能短短几年把终端业务做出全球第一,真的很了不起!

从余承东的经历来看,他就是典型的理工男,而且绝对是个理工科大神。 余承东当时是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又考上清华大学的硕士。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当时华为名气也并不大,但他居然一呆呆了25年。

网上有很多人挺佩服余承东的,他在华为是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一个形象。一个敢打硬仗、作风顽强,把队伍带的嗷嗷叫,蔑视强大对手,从心理上就不怵任何强敌。可能不是个帅才,但肯定是个将才。

当然余承东能做出成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华为企业文化的成功。唯才是举,所以任正非一再强调,华为不要完人,要有缺点的英雄。

平时说的头头是道,为人四平不稳,到处传经布道,就是没有成绩,公司一塌糊涂,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最稀缺的就是余承东这样的人,余承东是情商不高,说话有欠考虑,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没办法忽视他,毕竟这个 社会 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做人先做事,你连做事都不成功,还有什么资格谈做人,这个世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别忘了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的时候,华为手机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低端贴牌手机。 而现在华为手机又是个什么存在,世界第一,国产手机头把交椅,国产手机中唯一一个高端品牌,谁的功劳?余承东的贡献肯定最大。

要知道华为之前是搞B2B业务出身,对应的客户是运营商,但是现在要搞B2C了,对应个体消费者了,这需要重新思考,重新试错。 对于当时线上还是线下问题,华为当时也很犹豫,而且十分焦虑,有种彷徨不知去路的感觉。当时他们的做法是都弄,都试试。

可见余承东在手机业务的成功是华为方法论的成功,不能仅仅归到余承东个人身上,但余承东也确实是华为体系下不亚于李一男的人才。

余承东在负责终端线之前,已历任过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等职。他在欧洲片区时,正是华为全面突破欧洲市场时期,应该说单就欧洲战绩,就足够一个人吹上一辈子了。

而在承继了前几位同事的失败教训之后,余再次在终端业务上大展宏图,有时运成分,有能力成分。但是,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在华为体系下取得的成功。

不过据说余承东快要从终端CEO下来了,但本人还是希望他继续执掌,抛开傲慢与偏见,你会佩服这样的一个真性情的人。


余承东于1993年加入华为,已经在华为待了二十七年,是地地道道标准的华为人。

进入华为,余承东先是在华为无线部门,也就是现在的运营商业务。

1998年,余承东带队3G网络项目,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40多亿元,此前的2G GSM上华为也投入了16亿元的研发。

但由于国内迟迟不发牌照,华为2G国内几乎颗粒无收,3G也是迟迟没有突破,华为亏损很严重。

当时任正非见到无线产品的负责人就经常问: “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把60亿拿回来? ”这搞得无线产品总裁徐直军和3G产品总监余承东压力巨大。

华为无线被迫走向海外,香港是出海的第一站。

在香港,华为通过给运营商提供借款和入股,获得了香港WCDMA订单,并以此作为标杆案例,接着拿到阿联酋电信的3G订单,自此,华为无线的海外业务,开始突飞猛进。到了2005年,华为的海外收入超过了50亿美元。


余承东还主导推动了2G和3G的一体化基站解决方案 。 余承东顶住压力拍板,倾尽无线部门全部的力量,调动了全球顶尖的专家,用了一年多时间,攻克了多载波技术,推出了SingleRAN——一体化基站建网理念和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运营商多制式建网难题。

这个解决方案几乎横扫欧洲所有运营商,让华为无线产品的收入位居世界第二,逼近当时的爱立信。

可以说,在无线业务时, 余承东已经成了任正非眼里,一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大将 了。


在2011年之前,余承东并不为人所知,他似乎是隐身的,外界根本不知道余承东是干嘛的。

彼时,华为手机业务正在经历一波三折。

终端业务自从诞生就不太顺利,任正非坚持“华为不做手机”, 在3G业务部张利华的一再建议下,任正非终于在2003年同意立项做手机

但华为手机的早几年做得并不成功,主要为运营商贴牌做定制,价格低廉,性能一般,甚至连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使用。

2008年,任正非一度决定将华为手机业务出售,但在当时“蓝军首长”郑宝用的力阻下,华为终端才得以保留。

直到 2010年,任正非将余承东从无线调到了终端,华为手机才开始逐渐上了轨道,余承东也开始成了“余大嘴”,成了常常和雷军的名字排在一起的手机界大佬


余承东到了终端,陆续三板斧出手,砍掉3000万部运营商定制机,定为中高端路线,力主使用海思自研的芯片,虽然经历了前期的挫折,但从2013年全球销量一举超过400万台的P6机型开始,余承东“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终端路线,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后,对标小米的“荣耀”独立成一个品牌,华为的P8、荣耀7和Mate7相继面市,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开始逐渐增加。 到了2019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成为华为第一大营收贡献者

一波三折的华为终端,起于张利华,中途郑宝用力保,余承东手上崛起,真可谓三个人,一部华为手机史。


华为被断供芯片和GSM系统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华为终端。

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终端确立了 “1+8+N”的战略方向,虽然由于芯片短缺导致华为手机的出货影响,但华为可以有更多的战略力量在“8+N”上发力,华为智慧屏、车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等,正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主力。

两个月前,余承东刚刚被赋予了统领 汽车 BU的重任,1月27日, 华为发布最新的人事任命公示,余承东兼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


余承东兼任华为云和计算业务负责人,也就意味着余承东将同时负责手机、 汽车 以及云业务。

如果考虑到当下终端手机业务的困境,这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余承东,危机之下,一并统领手机、 汽车 、云业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一场华为终端的破局之路,也是华为芯片断供的破局之路,更是华为未来的破局之路。

余承东,正是这一场破局之战的先锋大将

可以说,华为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在每每经历危机之时,任正非慧眼识人的启用余承东并在“倒余运动”中力挺,可谓是极具战略眼光和超前格局。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凡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眼界。

任正非凭借超越常人的眼界和智慧,将华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在《眼界决定你的高度》中,任正非用32年创业经历、75年人生智慧,为您讲述华为领袖的超前眼界、非凡气度、宏大格局和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

《眼界决定你的高度》分别从眼界、战略定力、创业纲领、企业价值观、奋斗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本书,任正非告诉你,创业史我们应该做什么,创业要想获得成功,不能只靠“狼性文化”,领路人还必须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眼界和大智慧。

国人最容易被忽悠。谁善于忽悠,谁最能忽悠,谁就能掌握绝大多数消费者。余承东号称“大嘴”,再加上华为这个平台,可谓珠联璧合,大有用武之地。余承东为华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贡献仅次于创始人任正非,他为华为赚了不少钱,尤其是手机全部是溢价卖出的,还为华为圈了不少粉丝,难得的人才呀。

余承东为华为贡献很多他曾经忍辱负重赴东北开拓市场又远赴欧洲开辟英国德国市场其功劳不亚于何庭波,关键是他许下的承诺基本都承诺都实现了,如此能打硬仗的牛逼人可谓一将难求,没有余承东华为可能都垮了一大截这也是任总如此器重他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华为选择了余承东?选择他当部门领导、还是当接班人?

以前的李一男,特别是孙亚芳,都曾经被认为无限接近接班人的位置,结果呢?

任总在大家心目中跟神一般的存在,你都能猜到他会怎么想?

除了老于能力强,出业绩,还有就是有个轮值CEO太强势,功高震主。老板早就想下手,现在在传说这个轮值要离开

这个问题不要问大家了,直接问问任老板[大笑]

几天前,发过一篇《华为从“不起眼”一直走到了苹果的“对立面”》,评论区很活跃。

抽时间把我对华为目前处境的理解做了说明,我认为,美国目前给华为了两条路:要么,舍弃最前沿的芯片研发优势,放弃“强芯”研发,向美国购买;要么彻底退出“强芯”信息通信技术相关领域。

这话听起来解恨,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美国怕的是在自由竞争市场上华为所具有的竞争力和研发能力。但如果把最前沿的美系产业链资源都限制住,还有啥可怕?一只老虎,放你旁边,你肯定害怕,关进笼子里,就不一样了。

归根结底,大家对华为不够了解,对华为目前的处境不够了解,对美国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对华为的影响也不够了解。下面我们将沿着这样一条线来看看华为将如何破局。

美国制裁华为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国家层面,第二个层面是技术层面。

国家层面,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卓有成效。以GDP指标衡量,中国GDP一路高歌猛进,于2010年超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根据权威预测,将于202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此后,差距将会越拉越大。在 科技 高速发展的时代,大家都忙着做大蛋糕求增量来发展,但当 科技 发展走下快车道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从存量蛋糕里夺份额,你少一点我就能多一点。从这种角度看,中美竞争将会长期存在,而华为代表了中国ICT领域的高度。

技术层面,华为掌握了两样核心技术:5G和“强芯”(高端芯片),在这两个领域对美国都有赶超之势。5G是未来工业发展的核心,包括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都建立在5G之上,而华为是全球拥有5G技术专利最多的手机生产厂商。

而华为还仅仅是中国这艘巨型”航母“的一个领域的优秀代表。于是,华为就成了美国在 科技 领域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目标。

华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个能够独立提供端到端5G商用完整解决方案的通信企业。

一个完整的5G网络包括:无线接入网(也叫基站),5G承载网(是连接基站和核心网的设备,包括传输设备、路由器等),5G核心网(无线网络的管理中心,负责5G网络之中的数据处理、转发等功能),边缘计算平台,网管平台和终端。而华为在通信业的产品线丰富到从接入到交换,再到数据和传输的各个环节都能自己做,不论无线还是有线,不管你想要服务器还是芯片,华为都能提供。简单说:华为用自己的产品就可以组网,放眼全球,目前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华为,美国企业做不到!

华为海思设计的麒麟芯片已经走到世界前沿,在某些细项技术上甚至已经把苹果甩在了后面。这一点在《华为从“不起眼”走到了苹果的“对立面”》一文中已有相关描述。

在华为之前,涉及网络核心技术和底层架构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手里,华为的5G和强芯动了美国的“奶酪”!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分两大类:

第一大类市场端管制,先是针对5G的市场端管制,主要措施是限售,将华为排除在美国的5G建设市场之外,并且号召盟友禁止华为参与本国5G建设,美国的禁令一出,欧洲国家纷纷响应,但也有例外,选择不跟风,比如,意大利就选择允许华为参与本国5G建设,就连美国的铁杆盟友英国也允许华为参与部分非核心5G建设,何况,放眼全球美国盟友毕竟有限。这次制裁,华为顶住了。

然后是针对强芯产品的市场端管制,限制华为手机限售到美国市场。这次制裁,华为也顶住了。

第二大类是严格限制半导体产业链中涉及美系技术的企业与华为合作,美国商务部要求“使用美国芯片制造设备的外国公司在向华为或海思等附属公司供应某些芯片之前,将被要求获得美国许可证。”目前看,这个制裁措施真正卡住了华为的“强芯”业务。到目前为止,华为短时间内确实没什么好办法突破这个制裁。

这个禁令对华为在“强芯”制造领域造成了极大打击。比如,华为麒麟芯片的ARM架构需要美国ARM公司授权,禁令一出,ARM立即终止了与华为的合作。后经协商,2019年9月,ARM以新的"ARMv8-A"和"ARMv9"指令集和架构是由英国的 科技 为由绕过禁令,才重新授权华为。

华为设计芯片所用软件的供应商也大都是美系技术公司,好在这些软件在禁令前就已经永久授权,无法撤销,所以,华为可以继续使用这些美系芯片设计软件。但更新就不用想了。短期受影响有限,长期会比较麻烦。

现在最麻烦的是台积电的断供,目前中芯国际能量产的最好的制程只有14nm,远远低于目前华为使用的台积电7nm工艺。而且,中芯国际也用美系生产设备,所以,已经提前发布公告,称“可能无法为华为代工”。

面对制裁,华为从未退缩。接下来要看的不是华为是否会迎难而上,而是如何迎难而上,突破技术壁垒!

华为的强大体现在“既大又全而且强”,华为整个业务结构的布局决定了,动任何其中一部分都不足以动摇华为的根本。有了这个基础判断,接下来对华为业务构成做简要分析:从目前受影响最突出的芯片技术上分类,华为的业务可分成“有芯”和“无芯”两大类,这其中“无芯”业务就是华为维持生存的基础,只要这些业务都正常,华为就足以立足五百强。

“有芯”业务又可分为“强芯”(高端芯片)和“弱芯”(中低端芯片),其中,“弱芯”业务基本不会受到影响,比如,主打年轻 时尚 的互联品牌荣耀就受影响有限。目前受影响最严重的是技术走在世界最前端的“强芯”业务,这个坎是绕不过去了,只能硬着头皮搞研发。好在,美国制裁华为本质上是在针对中国,而中国将会是华为的坚强后盾,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国家都会不遗余力地提供支持。 历史 证明,在美国对中国进行的所有技术封锁中,中国都以以顽强的毅力和惊人的速度,自力更生完成了技术攻坚,实现了国产化。

“无芯”保生存,“弱芯”图发展,“强芯”求突破,是华为未来破局的必由之路。而这背后将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和中国的一步步崛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32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