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一个什么概念?

物联网是一个什么概念?,第1张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 IoT ,Internet of things )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2] 。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IT行业又叫:泛互联,意指物物相连,万物万联。由此,“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5] 。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根据物联网的以上特征,结合信息科学的观点,围绕信息的流动过程,可以归纳出物联网处理信息的功能:
(1)获取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的感知、识别,信息的感知是指对事物属性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知觉和敏感;信息的识别指能把所感受到的事物状态用一定方式表示出来。(2)传送信息的功能。主要是信息发送、传输、接收等环节,最后把获取的事物状态信息及其变化的方式从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点传送到另一点的任务,这就是常说的通信过程。(3)处理信息的功能。是指信息的加工过程,利用已有的信息或感知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实际是制定决策的过程。(4)施效信息的功能。指信息最终发挥效用的过程,有很多的表现形式,比较重要的是通过调节对象事物的状态及其变换方式,始终使对象处于预先设计的状态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一、财经新闻精选

21省出台十四五光伏规划,明确超258GW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目标

近期,随着各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陆续出台,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光伏等可再生能新增开发规模逐渐明晰。据统计,截至目前海南、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宁夏、浙江、江西、西藏、四川、黑龙江等21省已公布了十四五能源规划,其中16个省份明确了超258GW以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目标。从规模来看,十四五期间仅海南、内蒙古两省光伏新增规划约占到总量的395%;河北、山东、云南三省新增装机规划均超25GW,宁夏、浙江、四川新增装机达10GW及以上,江苏、西藏、辽宁、黑龙江、江西新增规模均在3GW以上。

 

李扬: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金融改革”发表演讲。李扬表示,金融机构的改革要以多元化为目标,下一步需要改革的是商业银行、资本市场、债务市场。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迫,我国现在已经强起来了,货币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货币不强不可能成为强国。

 

物联网应用场景向纵深拓展,激发无线通信模组行业提速

伴随与人工智能、5G技术更紧密的结合及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物联网正向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是,在此背景下,作为支撑物联网“基础设施”之一的无线通信模组行业也在进入发展快车道。据悉,无线通信模组是连接物联网感知层和网络层的关键环节。它使各类终端借助无线模组可以实现通信或定位功能。如果产业链中缺了无线通信模组,“万物互联”就很难实现。

 

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将在青岛亮相

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将于7月20日在青岛与世人见面。这是当前速度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是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尖端科技成果。

 

刘科院士:电网67%是煤电,电动车是在增加碳排放

7月15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深圳演讲表示,当前业内对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有限,存在几个误区,希望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来降低碳排放。但事实上电动车与燃油车之争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刘科院士表示,“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如果电网67%的还是煤电,那电动车是在增加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碳排放。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       

(投资顾问:林旭锐,执业证书号S0260615100004)

 

二、市场热点聚焦

市场点评: 短线多空分歧加大, *** 作建议不激进,灵活控仓合理波段参与

上周五三大股指都出现震荡回调,截止收盘:沪指跌071%,报353930点,深成指跌130%,报1497221点,创指跌296%,报343265点。两市成交额11817亿。盘面观察,航天航空、化肥行业、煤炭采选等板块涨幅居前,医药行业、酿酒行业、文教休闲等板块跌幅居前。当日北向资金净流出41亿。整体看板块个股呈现明显分化炒作,多空分歧加大,上周部分资金选择高位兑现盈利引发市场调整,在经济逐步复苏大背景下,预计大盘整体下行空间并不会很大,后市行情将围绕中报展开, *** 作上轻指数,重个股,关注钢铁、稀土、特高压、5G等板块。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宏观视点:国资委:将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行业央企重组整合

事件:7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落实关于新时代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部署,坚持市场化的原则,依法合规,积极稳妥地指导中央企业做好工作。战略性重组方面,聚焦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等国家战略,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按照成熟一户、推进一户的原则,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重组等行业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并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

来源:中证网

点评:消息面国资委提到“稳步推进钢铁、输配电装备制造等行业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并在相关领域积极培育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消息面明显偏正面,预计对钢铁、输配电相关行业带来短期催化作用,建议可适度积极逢低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汽车行业:行业景气持续,电动化智能化引领变革

事件:新能源百家争鸣,供给需求全面爆发。2021年为新能源供给端爆发元年,合资品牌发力、供给端向高端化与平价化转移,预计行业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我们认为,随着供给端产品的不断完善,有望带来供给与需求端的全面爆发。我们预计2021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达到220万辆,全球有望达到490万辆,行业景气回暖向好。 

华安证券研报

点评:智能化稳步推进,产业链迎发展机遇。智能化大势所趋,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具备深度演绎的潜力,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华为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领导者,搭载智能驾驶、智能电动、智能座舱、智能车云与智能网联五大智能解决方案,全面构建“云-管-端“架构,为车企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我们认为,华为以华为inside为核心,全面布局电动智能领域,当前相关产品逐步得到应用,有望带动智能化的推进,产业链迎发展机遇,建议对行业龙头合理关注配置。

(投资顾问 古志雄 注册投资顾问证书编号:S02606611020066)

 

三、新股申购提示

润丰股份申购代码301035,申购价格2204元

双乐股份申购代码301036,申购价格2338元

保 立 佳申购代码301037,申购价格1482元

华依科技申购代码787071,申购价格1373元

 

四、重点个股推荐

参见《早盘视点》完整版(按月定制路径:发现-资讯-资讯产品-资讯-早盘视点;单篇定制路径:发现-金牌鉴股-早盘视点)

这并非年轻的蔚来 汽车 首次发生此类事故,当然,类似因自动驾驶/自动辅助驾驶导致交通事故,业内也并非蔚来 汽车 一家。相关事件调查发现,自动驾驶系统无法识别响应路障、三角警示牌等静态障碍物。显然,这给火热的全新自动驾驶敲响了一记警钟。

无独有偶,1个月前,清华大学 汽车 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在一个智能网联论坛上直言,这个行业“很热、很乱,也很难”,现在虽然行业“乱度降低,但难度有增无减”。

今年是L3级别量产元年

众所周知,车联网是 汽车 电子信息通信和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随着5G技术的商用,车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行业应用加速渗透,智能化和网联化的趋势显著,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自动化程度的不同,国内外相关机构将自动驾驶分为L0~L5六个等级。业内普遍以L3为分水岭,以下为辅助驾驶,以上是高级自动驾驶。根据研究机构IHS预测,自动驾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并将在2035年达到5600亿美元。

智能网联 汽车 究竟有多火?“在过去的一年半里,国内新上市的车上有1000多款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安装率非常高。”透过某部属研究机构负责人给出的这一数据,我国自动驾驶产业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 汽车 产业发展基本与全球先进水平处于“并跑”阶段。2020年,L2级智能网联 汽车 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5%,2021年上半年提高至20%左右,L3级自动驾驶车型在特定场景下开展测试验证。

“对于OTA(空中下载技术),三五年前我们根本想不到会有这么高的安装率和普及率。”在感慨自动驾驶飞速发展的同时,这位负责人坦言,与媒体报道的自动驾驶 汽车 交通事故相比,企业平时在日常测试过程中遇到的大小事故可能更多一些。

据了解,乘用车的自动驾驶技术水平,目前正处于L2向L3过渡的阶段,商用车自动驾驶进程相对更为快速。自动驾驶行业容错率极低,在技术高度成熟之前贸然上路,企业将面临比较高昂的试错成本。因而,前沿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会率先在特定场景中进行测试,充分验证之后投入商用。商用车领域落地的自动驾驶技术更为领先,目前大多已经达到L3+级别。大部分车企已经推出具备L2级别辅助驾驶系统的车型。2021年作为L3量产的元年,多家车厂推出或计划推出配备L3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型并投入生产。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复杂的路况能为自动驾驶测试者提供更多行驶数据,使本土公司在测试上具有一定优势,有望实现对国外企业的弯道超车。

测试与真正的交通尚有距离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2018年4月,这3个部委联合发布了《智能网联 汽车 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全国27个省(市)出台了管理细则,建设了16家智能网联 汽车 测试示范区,开放了3500多公里测试道路,发放了700余张测试牌照,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700万公里,长沙、上海、北京等地还开展了载人载物示范应用。

不过,在道路测试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测试方案不统一、测试结果不互认、车路协同不到位等问题,行业企业提出进一步放开高速公路、无安全员测试等需求。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王长君表示,现有的道路测试,不管是封闭场地测试还是特定的公开道路测试,都存在根本性的问题。一是封闭场地的测试项目少。二是封闭场地的测试大多是定性的测试,比如,测试 汽车 看到红绿灯能不能停,至于当时的车速是多少,以什么样的速度安全停下来等,这些都没有测试。三是测试道路的场景非常有限。

而测试道路的局限直接导致以下问题:第一,在路上跑的时候会有大量无效行驶,无效行驶导致了无效测试;第二,所测试的交通规则有限,许多交通规则没有测试;第三,对于其他交通参与者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自动驾驶 汽车 如何应对没有测试;第四,有大量未知的场景无法测试。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动驾驶太难了。即便是对自动驾驶信心满满的“钢铁侠”马斯克,前不久也在推特上承认自动驾驶太难了。他说,通用自动驾驶是一个如此难的任务,因为这要求去解决很大一部分现实世界的AI问题。

王长君表示,实践中自动驾驶测试更多将重点锁定在车辆的安全预期功能测试上,很少考虑围绕既有规则进行测试,结果造成安全功能控制的精度不高,以及对交通规则的遵守机制不健全。因此,他建议结合自动驾驶 汽车 所面临的复杂长期的安全挑战,可以开展全面遵守交通规则的便利仿真测试,即可以在电脑平台上,完成对所有交通规则遵守能力的测试。

网络与多网融合问题不容忽视

对于测试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 汽车 创新中心副主任辛克铎也认为示范区存在商业化可运营场景不多的问题。他反问道:“没有的话怎么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呢?场景不丰富、模式不确定,现在可持续运营的商业模式依然没有确定,迄今为止这是智能网联 汽车 依然面临的问题。”

在辛克铎看来,特斯拉只是网联车,但不是智能网联车。他强调,要旗帜鲜明坚定地认为,将来智能网联驾驶 汽车 的方向一定是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V2X是中国智能网联 汽车 的必由之路。“智能网联驾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系统的冗余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单靠一家公司是很危险的。智能网联 汽车 是集IOT(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引领性行业,实际上这不止是 汽车 行业的事情,而是与整个智能 社会 密切相关。”他说。

不过,作为智能网联 汽车 的基础,网络建设与多网融合却不乏问题。辛克铎表示,许多人说5G达到1毫秒了,这样的低时延对自动驾驶肯定是行的,但是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际数字是50毫秒。“1毫秒有没有呢?反正我没有见过。”他认为,支持自动驾驶的连续覆盖的5G网络是否已经预备好了,这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同样,多网融合也存在问题。辛克铎说:“车路云网图大家都在干,是否解决了融合的问题和统一标准的问题呢?据我所知并没有,这些问题不解决怎么支持自动驾驶?因此,多网融合依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基础网络建设仍是基础中的基础。”

此外,云平台一致性作为一个核心问题也不容忽视。辛克铎表示,现在很多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是一样的,基本上各行业各领域垂直化,信息孤岛模式居多。比如,有3个城市建了自动驾驶示范区,彼此之间都是独立不相通的。基础设施标准不一致,安全防护手段不一致,产业生态没有建立,自然无法出现规模产品和建立好的商业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341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