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第1张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关注,虽然马云很想在曾经摘牌的联交所打一个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无法规避的合伙人问题还是让马云选择了纽约,号芝麻信用是重塑阿里金融的那根肋骨!?

成功IPO的阿里引人关注,虽然马云很想在曾经摘牌的联交所打一个有里有面的翻身仗,但无法规避的合伙人问题还是让马云选择了纽约,号称美股史上最大IPO的阿里在打赢这场资本盛宴之后的动向引人关注,各种解读大有水漫金山之势,而阿里在战略上确实有几件真正的大事:

一、整合了宝类业务和刚刚破壳的浙江网商银行的蚂蚁金服,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布局;

二、胸怀比格局还大,立志于成为另一个淘宝的阿里云服务;

三、接掌为传统金融企业提供数据服务的恒生电子;

四、支付宝全面开放,同时强化服务窗助力O2O企业;

在蚂蚁的小微世界里,承载着阿里的大梦想,蚂蚁金服的业务无所不包,但核心仍是大数据、信用体系、云计算这些底层平台的开放和共享。马云肯于放下过往的傲骄,誓言以开放心态连接和服务于传统金融,与草根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一起赢在中国,这是阿里互联网金融思路的重大转变。

市值2300亿美元的阿里在喧嚣中亦有高处不胜寒的恐惧,Q2高达40%的利润远超eBay的18%,更把亏损01%的Amazon甩在身后,高估值增加了持续成长的压力,虽然马云暗示可能在全世界发动以收购为核心的电商整合之战,但它的赢利前景至少在目前看来并不明朗。PC时代据有绝对统治力的淘系业务正面临移动大潮的考验,服务窗如何应对微信的企业号和百度的直达号的挑战,有待观察。

补强高德的阿里在O2O领域仍然略微弱势,而上市之后变成传统企业的阿里需要对投资者负责,寻找具有高成长力的题材自然尤为关键,这也是阿里特别喜欢资本层面高逼格产品的原因,在可预见的将来,能支撑这种成长的只有阿里金融。阿里将大数据、云计算、交易平台和移动支付看做是互联网金融的4个关键词,其中移动支付和交易平台,阿里布局最早,颇有心得,而云服务适时抢占了新大陆,不过阿里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大数据才是破局的关键。

急剧扩张的阿里金融亟需实体经济和虚拟金融的着陆点,如果说央行叫停虚拟支付是传统金融的一次反击,折射出的却是互联网巨头的不同心态,腾讯拿出了前海微众银行,而阿里除了整合蚂蚁金服之外,还祭出了另一件法宝,就是至今秘而不宣的芝麻信用。

Focus:阿里金融需要完善的信用生态体系

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如何避开障碍!从2002年的诚信通和中供评价体系开始,已经走过12年历程的阿里信用实践在2014年来到了十字路口,无论人们如何腹诽央行叫停虚拟金融背后的阳谋,它所强调的实名面签这个基础安全准则仍然是有道理的,央行的道德和舆论风险无非是用不正当的方式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传统金融对虚拟金融疑虑重重,单向封闭的数据更不可能为后者提供支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号称全牌照的恒生电子并购案,会使得传统金融企业如此忧心忡忡,毕竟恒生电子的IT服务在基金、证券、保险和银行理财等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尽管这一并购已经神速在商务部过堂,但阿里却未可乐观,传统金融企业必然全力阻止被互联网金融边缘化的可能,当年传统通讯公司未能阻止微信的OTT使自己的平台空心化、管道化,覆辙不远。未来如何,还要看马云的搏奕能力。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阿里曾经在传统金融领域找到中信银行、众安保险这样的平台支点,但始终无法撬动整个体系。芝麻信用为解锁这个困局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即在无法依赖传统金融体系时,建立自己的信用评估体系,独立实现互联网金融的风控。

金融创新之类的美好理念并不能解决一切,在存准率问题上无路可退的余额宝即是一例,如果阿里再因为货币空转和影子银行等概念性原罪打起口水仗,无疑极为不智,毕竟创新与监管不可能永远是对立的。所幸,阿里终于认识到,在建立类似保险丝的熔断机制之前,急功近利的推进信任宝这样的产品,只会增加与传统金融体系之间的不信任。国务院印发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是一个契机,阿里适时喊出了“让信用成为财富”的口号,于是有了芝麻信用。

不过,找到一盘死棋的劫材,不等于拥有了赢棋所需的手段,芝麻信用撬动互联网金融的核心是数据,阿里虽有雄厚的技术储备,也不缺公关造势的能量,更可以调动淘系业务的资源,但它以电商为基础的数据仍然存在短板。恒生电子和阿里云服务的推出会增加外部数据的积累,但核心数据只能在自己的平台上产生,芝麻信用要解决的是陌生人和陌生交易场景中的信用问题,因而需要基于消费者和企业所产生的一系列大数据作为样本,按照阿里的想法,这些数据的获取大致有三个渠道:

1、阿里数据

基本是淘系业务+小微金服。这是阿里的强项,可以形成基础的消费者画像。

2、合作数据

主要来自集团下属和外延的企业,如高德、UC、微博、快的等。阿里在产品线和资本层面的扩张和收购会拓展这部分数据,比如最近炒得正欢的阿里云服务。

3、机构数据

来自政府和监管机关的某些数据以及部分封闭性比较强的行业数据。阿里当然希望顺利收集这些数据,但互联网起家的阿里在这些领域的话语权严重不足。

从芝麻信用内部透露的消息表明,阿里对后两类数据寄予厚望,特别是O2O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原因很简单,缺乏这些大型实体企业的数据支持,仅靠电商数据,芝麻信用不可能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更不可能完成阿里赋予它的使命。

阿里为芝麻信用规划了一套策略来打通两个核心领域:一是金融服务,二是生活服务。前者阿里已有一定理论和实践积累,后者一向是阿里的短板,云服务的推出解决了部分问题,剩下的要用狂热的努力来填补。在阿里官网,zhimaalipaycom的二级域名已经启用了一段时间,但敬请期待的提示非常碍眼,隐秘推进的芝麻信用内紧外松,BD和PM正四面出击,拼命寻求可能的合作。

Question:芝麻信用能为阿里做什么?

本身并不创造财富的芝麻信用对阿里的意义是什么?其实可以概括为两件事:

1、避开雷区,曲线救国

传统金融机构的安全信用体系,在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对互联网金融筑起了壁垒,诸如xyk面签这样的安全机制让阿里这样的互联网金融巨擘头疼不已,此外马云大概会后悔此前的高逼格表态:现行金融体制服务了20%的经济细胞,却拿走了80%的利润!更别说阿里金融CEO彭蕾的咄咄逼人:阿里金融没有禁区,小微客户需要什么,就做什么!

2014年3月,央行的突然叫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虚拟xyk只针对互联网公司的实名验证客户,并结合交易行为、开户时间、账户登录、账户安全性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虽然银行仍会进行校验,但在监管机构看来,客户的身份识别和信息安全仍然存在问题,即令虚拟xyk的授信额度更低,且有众安保险提供的伪冒和逾期赔付支持。

芝麻信用的核心在于通过自建的信用体系绕开传统金融的雷区,曲线完成拯救互联网金融的大业,当然这有一个拉风的前提:芝麻信用体系得到了实体经济和传统金融的双重认可。

2、完成阿里金融的闭环

电商之外的个人消费金融领域是阿里金融这只木桶的最后一块短板,这不无道理。阿里在客户特征、金融资产、社会关系、消费支付、行为偏好、个人档案、用户分组、地理位置等8个方面已经有相当的数据积累,小贷和消贷初具规模,又有中信银行和众安保险两个传统金融支点,如果再得到以O2O为核心的线下数据支持,建立中国第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库并非遥不可及。

3、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线上太强成就了阿里木桶的最后一块短板,即已被炒到俗滥的O2O,相比微信公众号、企业号的咄咄逼人,支付宝服务窗的推出时机太晚,在承上启下的过程中,还要直面百度直达号的挑战,对阿里最危险的情况是,移动时代的用户习惯一旦养成,阿里的辉煌很可能随着PC时代的结束而冰消。

上市后的阿里要保持40%的超高利润决非易事,国内电商市场早被罗掘俱尽,阿里妈妈亦无潜力可挖,海外并购缓不济急,阿里要在资本层面频繁发出利好信号,必须依托小微金融的崛起,芝麻信用如果能获取O2O企业的线下数据,无疑将为阿里金融和未来的业务延展提供决策依据。

Challenge:芝麻信用直面质疑

理想状态下,芝麻信用可以为阿里解决信用、安全和认证问题,跨界合作提升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但在实施和执行层面如何获取和运用数据、控制溢出风险仍然存在不少疑问。

1、极度仰赖实业的支持

一度时髦的互联网思维如今被调侃为葵花宝典,而以联想、华为为代表的大型实体对于互联网公司的越位营销也颇有微词,互联网正从神化的崇拜对象变为传统企业内心中最深的恐惧。

芝麻信用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完成传统企业的数据对接,而在芝麻信用最关注的六个行业中,这项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根本原因在于阿里了解芝麻信用的意义,却无法描绘出它对实体经济的价值所在,谁会关心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

芝麻信用希望通过数据对接,为一些拥有成熟业务的公司或创业公司提供类似资信验证这样的服务,这种验证已经具备了某些金融基因。在芝麻信用完成对接的企业中,既有百合这样的婚恋交友网站,也有小猪短租、搜房游天下的Airbnb模式,还有一些共享租车公司和部分P2P租车公司,但这些小伙伴要么太过垂直,太过细分,要么规模或份额太小,缺乏样本意义。

比如百合曾经大谈信用婚恋的概念,但更多是与其他婚恋网站差异化竞争的噱头,并没有上升到实际的业务层面,再如至尊租车,支付宝的服务窗曾经与它有过一些类似账号打通的合作,但在中国租车市场早已边缘化的至尊租车,无论对支付宝还是芝麻信用都只有象征意义。P2P租车倒是很愿意接下阿里抛出的橄榄枝,不过对这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创业模式,阿里目前还没有太大的兴趣。

曾经有人诛心阿里推出云服务的真实目的,就是觊觎这些企业的数据,不过就算阿里云是小微版的斯诺登,但连IT开发能力都没有的企业又有什么核心数据?

另外,由于芝麻信用已经在为淘旅行的酒店后付产品提供信用担保,阿里想当然的以为这个 *** 作模式可以很容易的在体系外复制和拓展。然而据可靠消息,芝麻信用虽然付出了极大努力,仍然没有撬动类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Airbnb、连锁快捷酒店,航空企业、租车公司等握有大数据的公司,而这些体系外数据能否成功接入将决定芝麻信用的成败。

阿里要破解的不仅是传统企业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更有对互联网公司恐惧和猜忌的心魔,马云之所以时常现身传统企业,做布道式的高光演讲,绝非纯是成功者的自矜,更有深层次的考量。

2、风控、赔付和认可机制

阿里由于抢跑虚拟xyk加上信任宝的 *** 之过急,已经暴露在其他互联网巨头和传统金融的交叉火力中,从本质上说,腾讯前海微众的“大存小贷”较之阿里的“小存小贷”更能为传统金融体系释疑,没有物理网点的阿里银行在理念上太过超前,缺席银监会的第一批试点银行并不意外,腾讯的“普惠金融”虽然还留在纸面上,步子却走在了阿里前面。

至少在目前看来,依然云山雾照的芝麻信用能否承载阿里的厚望,谁也无法悬揣,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芝麻信用建立了评价体系,它就必须承担因此带来的风险。举个例子,假如P2P租车引入了芝麻信用的认证体系,一旦发生骗车、丢车风险,芝麻信用赔偿吗?再如,白富美在百合找到芝麻信用的优质客户,却惨遭骗财骗色,芝麻信用负责吗?这是阿里必须面对的。更重要的是,芝麻信用提供的评估结果必须得到传统金融和线下企业的认可,否则没有意义。

3、人工干预和信息输出

技术不是万能的,传统金融的安全准则也不是全无意义,阿里很早就建立了小微银行项目,还请来原杭州银行行长俞胜法负责,但它要用无网点银行的形式把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发扬光大,不可避免要引入一些人工干预机制,这与阿里原来信守的在线大数据解决一切的理念有直接冲突。

信息输出意味着阿里的数据必须以某种形式回馈给传统金融和实体企业,作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先驱,阿里是否愿意做以及如何做,信息披露的规范以及如何监管,将考验它的智慧。

芝麻信用网络出现开小差的情况,可能是由于网络故障或者服务器出现问题导致的。可以先检查一下网络状态,确认是否有网络故障,如果没有网络故障,可以尝试重启芝麻信用服务器,或者联系芝麻信用客服进行处理。

芝麻信用分作用:

1、为方便用户了解身边朋友的信用水平,芝麻信用设置了类似“信用PK”的小游戏,可以和朋友一比高下。如果对方授权同意,还可以直接查看对方的芝麻分值。

2、芝麻信用在公测期间已与租车、租房、婚恋、签证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伙伴谈定了合作,即将提供试验性的服务,例如未来当用户的芝麻分达到一定数值,租车、住酒店时将有望不用再交押金,网购时可以先试后买,办理签证时不用再办存款证明,等等。

3、2016年5月,光大银行宣布与蚂蚁金服旗下芝麻信用正式合作,引入芝麻信用全产品体系,在取得用户授权后,将借鉴芝麻分作为在线发卡、风控的依据。

扩展资料:

芝麻信用分计算公式:

芝麻信用分=上年累计未分配利润+本年全年实现净利润-本年已分配利润

本年已分配利润=被没收财产损失和违反税法的滞纳金及罚款+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

总支出计算公式:

盈余公积=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投资型净现金流量是对拟新建、扩建、改建的企业,在建设期,投产期和达产期整个寿命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描述。其计算公式为:

投资型净现金流量=投资型净现金流入量-投资型净现金流出量

投资型净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固定资产余值回收+流动资产回收

投资型净现金流出量=固定资产投资+注入的流动资金+经营成本+销售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特种基金

这一指标,按照资金来源可分为全部投资现金流量、自有资金现金流量、国内投资现金流量和国外投资现金流量。在评估实务中,因评估的是技术资产的盈利能力而不是利后的归属,所以一般用全部投资的净现金流量作为预期收益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芝麻信用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343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5
下一篇 2023-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