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个国家在1884年柏林会议上的立场...尤其是美国的,

求各个国家在1884年柏林会议上的立场...尤其是美国的,,第1张

柏林会议(1884--1885)是帝国主义列强在柏林召开的瓜分非洲的会议。1884年11月15日召开,1885年2月26日结束。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葡萄牙、意大利、奥匈帝国、丹麦、荷兰、俄国、西班牙、瑞典、挪威、土耳其和美国等15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召集者为德国首相Ovon俾斯麦。会议原定议程仅是解决刚果河(今扎伊尔河)流域的归属问题,但实际上是集中讨论和制定列强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则。
会上,英、法、德、比等国在刚果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利用列强间的矛盾,施展外交手腕,在会下同各国代表进行紧张的交易,使它们分别同他控制下的“国际非洲协会”签订协定,承认其对刚果盆地的主权,以“刚果自由邦”的名义,正式成为比王的私人领地。另一方面,会议也规定了在刚果盆地实行自由贸易,刚果河自由通航等条款。
柏林会议制定了列强分割非洲领土共同遵守的原则,签订了包括 38条内容的《总决议书》, 规定《总决议书》签字国占领非洲沿岸土地或建立“保护国”时,必须分别通知“本决议书上的签字各国,以便它们必要时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时必须“保证建立足以保护现有各种权利的统治权力,并在必要时,保证遵守规定条件的贸易自由与过境自由”,才能被看作“有效占领”,才会被其他国家确认。《总决议书》宣称:“为了非洲和全世界的最大利益”,各国的商人、传教士及其他方面的代表都能自由进入非洲内地。柏林会议后,列强掀起瓜分非洲领土的狂潮。到1912年,列强已占领非洲96%的土地。非洲被各帝国主义国家基本上瓜分完毕。
在这一时期,由于美国的关注点在美洲事务,没有余力关心非洲殖民事务,在非洲只有一个有美国国内解放了的黑奴在非洲西部建立的附庸国利比里亚之外,没有任何进展,当然美国也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美国争取到一些利益,为获得最大利益,采取了中立政策。他更希望力量更为弱小的比利时控制刚果河流域。

9外部链接

柏林工业大学设有7个学院,下属一百多个研究所。柏林工业大学在许多科学领域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一直以来,都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在柏林工业大学工作。不少文学家、艺术家也曾在此授课。柏林工业大学与众多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逾百所国外高等院校进行学术交流。柏林工业大学也当之无愧地属于联邦德国最具国际性的大学之列。外国留学生所占比例为德国高校之首。

柏林工大用于教学、科研、管理与学生服务等设施的占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其中约有6万平方米已租给私人性质的高技术企业。学校的大部分建筑坐落在柏林城的中心。随着学校的发展,它在柏林城的西部、北部与南部地区也分别获得一定面积的区域,用于发展教学和科研设施。

柏林工大将纯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科研方面,学校拥有光辉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主要科研成果有:三色摄影术、低压技术、照相用闪光灯、汽车制造的新技术、无线电报和机床运动学理论。其他成果还有电视技术的研制、汽车排气、电子显微镜等。截止20年代,柏林工大的建筑设计师在建筑业与城市发展方面已有了相当大的影响。

柏林工大有一系列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它们主要是:

继续教育部。该部提供的学习项目有:生产技术、微电子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分析、工程学数学方法、纪念物保护、城市改造、医院管理、交通规划、安全教育、公司培训课程以及教师的继续教育。

技术转让部。柏林工大在改善地区经济方面已作出了自己的努力,技术交通部的建立有助于推进科研发明的传播,使社会不同集团枣工业、公共研究机构、贸易集团、容易理解与掌握大的科研成果。该部的业务特别受到中小企业的欢迎。

这所德国最大的工科大学,坐落德国首都柏林(德国统一前在西柏林地区),由于学校训练扎实,加上重视技术的实用,使得毕业的校友往往成为产业延揽的对象。柏林工大能有今日的地位,也该归功于先人的努力所立下的基础。早在皇家科技学院年代,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在学院工作,且取得重要的成果,例如诺贝尔奖得主ErnstRuska发明电子显微镜,有化学家HermannWilhelmBogel的彩色底片、AloisRiedler的无信电报,数字计算机之父康拉德楚泽于1940年独立研制成可编程的计算机等,都替柏林工业大学奠定优良的科研传统。此外,著名的甲壳虫汽车,也是在柏林工大研发出来。当时的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出一辆外型体积小包含驾驶在内可乘坐五人的汽车,经过柏林科大教授的努力,终于创造出世人眼中造型奇特的甲壳虫汽车,传颂于后世。

位于柏林的高等院校约有十三万名注册的大学生,同时也吸引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在此求学。柏林市有共有柏林工大、洪堡大学,自由柏林大学、柏林艺术大学等四所较著名的高等学府,其中位于东柏林的洪堡大学,是柏林最古老的大学,自由柏林大学在校学生有四万二千人,属德国最大高校之一。柏林工大当前共有七个学院,开设有一百多个专业,除工程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等重点专业之外,还有人文、社会、规划管理、经济等专业。在这些领域当中,光学、控制学、工具机、工程设计又相当突出。此外,柏林工大有全德最大的应用芯片研究中心,其余在飞机喷射引擎、直升机螺旋桨、汽车轮带、液晶体的应用、污水处理等等,均有傲人的成就。

柏林工大是德国第一所颁授环境科学位的高等学府,在研究设备和资源方面全球首屈一指,例如利用大学的人造卫星在外太空观察地球的候鸟迁徒。另一方面,柏林工大并与世界上二百多多所高校保持着广泛的联系,而且还和许多经济研究机构和大企业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柏林工大还是柏林最大的职业培训机构之一,每年提供一百四十七个职位的培训。因此,柏林工业大学正朝着研究、学术以及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综合性大学不断发展。

有成群的教学大楼,例如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语言中心、各学科实验室、运动及娱乐设施。其中大学图书馆拥有超过二百万册的藏书和超过七千种最新的各类期刊,藏书范围包括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其中建筑学和园艺学的藏书比较丰富。此外,学校还有宽频电信研究中心、资料控制中心、网络技术与多媒体应用研究中心、生物工艺学中心、国际地质系统分析技术中心和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等重要研究机构。

柏林工大为德国著名工业大学,同时也继承传统德国人实事求是、一板一眼的精神,由于教授对学生要求丝毫不马虎,而且是一步一步慢慢来,加上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实际到民间企业实习,如此重实用的导向,经过扎实训练后的毕业生,莫不成为产业界争相录用的对象。

柏林工大相当重视与业界的实际接触,所以学生都会到企业实习。德国公司规模只要员工超过两百人,就要设立训练部,笔者第一年到德国留学时,马上到南德一家公司训练部接受最基础训练,每天固定的作息,从早晨起床上班到下班,扎扎实实的八小时训练,丝毫不马虎,其中还要求学员须依照蓝图制作出数件小零件,并组合成一个大零件,只要其中某些小地方出小差错或公差精密度不够,零件即无法组成,必须重新来过,要求学员对于精密度的重视。虽然这段日子仅有数个月,但是这个训练却让笔者奠定往后治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为德语立下基础。

德国对于高等教育学制上的自由,让许多人「悠游」其中而忘了岁月,但是这并无损于学校对于毕业生质量的控制,因为每一位毕业后取得硕士学位的学生,都必须经重重考试关卡。以笔者读的控制学位来说,譬如机器人学这一学门,就包括电子学、机构学、控制学这三个实验,这些课程除了上课与实验之外,最后还必须通过笔试,而且这三个实验还不算成绩,只是当作要考这门课的先决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拿到硕士学位必须修习十几门类似这种结构的课。由于每一门都是硬碰硬,有的人即使修完课,但是没信心去考试,就这样一学期拖过一学期,年复一年,成为老留学生。笔试通过者则一对一由教授进行口试,口试内容相当灵活,涉及相关实验,及上课课程内容,通过者才能取得该科成绩。

以上就是关于Technische Universität Berlin柏林工业大学的详细内容介绍,包括了学校的基本信息,课程设置和申请时间及要求等信息。大家在申请大学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的参考。

在申请德国留学的之前应该首先确定要去的学校,并对所申请的学校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在对比自己的情况是否适合报考该所学校。下面本文对德国洪堡大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计划报考这所德国大学的人可以进行参考。 学校简介

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at zu Berlin 以下简称洪堡大学)成立于1810年10月,这所国家资助、男女合校的高等学府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

柏林洪堡大学(德语:Humboldt-Universität zuBerlin,HU Berlin)是德国首都柏林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教育改革者及语言学家威廉·冯·洪堡及弟弟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所创立,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对于欧洲乃至于全世界的影响都相当深远,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

柏林大学从一成立起,就确定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全面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洪堡大学一直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合作。1959年加入国际大学协会后立即与原苏联的“洛蒙诺索夫”莫斯科大学建立了校际关系。随后又先后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大学、波兰的华沙大学、原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大学、古巴的哈瓦那大学、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埃及的开罗大学、日本的法政大学、西班牙的马德里孔普卢滕塞大学、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50多所大学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1981年,中国的北京大学和洪堡大学互派专家,1982年,我国又选派3名进修生到洪堡大学深造。

地理位置

柏林(Berlin)德国首都,德国的最大城市。位于中欧平原施普雷河注入哈弗尔河口处。柏林是德国第一大城市,有750年历史,2000年成为德国的新首都。柏林的建筑多姿多彩,蔚为壮观。人们徜徉街头,随处可见到一座座古老的大教堂、各式各样的博物馆和巍然挺立的连云高楼。既有巴洛克风格的灿烂绚丽的弗里德里希广场,也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申克尔剧院,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也有蜚声世界的现代建筑流派作品。这些美不胜收而又经历了历史沧桑的各具特色的建筑,使人强烈感受着柏林的古典与现代、浪漫与严谨的氛围。柏林是座文化名城,全年几乎都有文化节,常常瞬眼间,街道就变成了舞台,行人变成了观众。

柏林是世界重要的文化学术交流场所之一,有柏林爱乐乐团、柏林节、还有音乐剧目“巴黎圣母"和众多国际著名的展览和博物馆。

柏林 - 概况 (德语:Berlin),德国首都, 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韦尔河流经该市。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冲,北部距离波罗的海、南部距离捷克均不到200公里。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 人口约339万。

院系设置

-法学院

洪堡大学德意志和国际建筑法学系、环境法研究中心、大陆法学系、宪法学院

-农业以及园艺学院

植物种植学、园林艺术学、家畜学

-第一自然科学院

生物学、化学、物理学

-第二自然学院

地理学、信息学、数学心理学、夏堡医学院

-第一哲学院

哲学、历史、欧洲民族学、生物信息学

-第二哲学院

德意志文学、德意志语言学、罗马语言学、英美文学、斯洛伐克文学、古语言学

-第三哲学院

社会学、文化和艺术亚非文学

-第四哲学院

运动学、康复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

金融学、管理和运营市场学、市场运营、统计学、经济史、经济信息学

报名条件

学校考虑到外国学生教育体制的不同,推出了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的项目,对中国学生来说,条件是必须在中国本科毕业。中国本科毕业生到德国来学习三到四个学期,即可取得德国的硕士学位。

知名校友

著名进步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曾于1821-1823年在该校学习法律,聆听黑格尔的哲学课。

古典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Ludwig Feurbach)曾于1824-1825年在洪堡大学学习神学,后因受黑格尔影响改学哲学。

著名的国际工运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Wilhelm Liebknecht)曾于19世纪40年代在该校攻读哲学和语言学。

德国创始人之一枣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在洪堡大学学习法学与国民经济学之后于1897年获该校博士学位。

伟大的革命导师和领袖马克思(Karl Marx)曾于1836-1841年在洪堡大学攻读法律专业。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恩格斯(Fiedrch Engels)曾于1841-1842年利用在步兵炮团服兵役的业余时间去洪堡大学旁听,一年时间内先后学习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和外语。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曾于1922年2月由法国迁居德国柏林在洪堡大学勤工俭学。

洪堡大学采取一系列社会福利措施为全校师生员工服务,如学生助学金制度、午餐补贴、已婚学生补贴、住宿补贴等。

该校的文艺团体(交响乐团、室内乐队、合唱团、室内合唱团、木偶剧组、歌舞剧团和绘画社等)和社会专业艺术团体保持密切友好关系,经常为学校举办音乐会、戏剧表演会和展览会等。

据有关资料统计,1946-1985年,洪堡大学先后向国际上150位杰出人物颁发名誉博士证书,其中包括中国的周恩来和郭沫若。

柏林位于德国的东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的首都。曾几何时,这里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中心。因为,就在这里,希特勒穷兵黩武,发出了征服世界的号令。然而,希特勒的手伸得实在太长了,在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抗击下,纳粹德军在东西两线频频受阻,江河日下,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1945年,苏联百万大军与德军就在这里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后一年,也到了最后的关头。

对于柏林这块硬骨头,斯大林的态度坚决明确,不惜任何代价,志在必得。1945年初,苏军推进到德国境内的奥德河和尼斯河一线,即开始作进攻柏林的准备。从这里到柏林只有60公里远了。

东线的苏联红军紧锣密鼓,枕戈待旦,那么,西线的英美盟军又有什么动静呢?此时,英美盟军也已攻入德国境内。然而就在蒙哥马利率领的第21集团军群和布莱德雷率领的第12集团军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东挺进之时,3月28日,盟军最高司令官艾森豪威尔将军事先不与联合参谋长们和盟军副司令蒙哥马利将军磋商,就直接向美国驻莫斯科军事使团团长迪恩少将发出一封递交给斯大林的电报。电报中艾森豪威尔指出了英美盟军今后的攻击目标是埃尔富特、莱比锡、德累斯顿等地区,而没有把柏林包括在内。电报于3月28日当天递交给了斯大林。艾森豪威尔的这一自做主张的举动,立即在盟军中引起很大的震动。

在英美盟国当中,英国首相丘吉尔和盟军副统帅蒙哥马利是坚决主张进攻柏林的。本来,艾森豪威尔也同意不论从政治上看,还是从军事上看,下一步的主要攻击目标都应是柏林。直到3月27日,蒙哥马利还在作战报告中告知丘吉尔,他率军向易北河和柏林突击。然而,仅事隔一天,艾森豪威尔就改变了主意。因此,当丘吉尔和蒙哥马利得悉电报的内容时,大为吃惊。丘吉尔感到艾森豪威尔擅自决定的不仅是军事上的目标,而且是政治上的目标,无疑是超越了他的职权范围。此外,丘吉尔也不同意这位盟军司令的决定,他认为抢在苏军之前拿下柏林,对西方与日益傲慢的苏联讨价还价时会大有益处。但是,不论丘吉尔和蒙哥马利怎样反对,艾森豪威尔主意已定,认为柏林已不再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不把柏林作为主要攻击目标自有他的道理,而且他认为这些理由是无可辩驳的。他认为如果向柏林突击会使他付出伤亡10万人的代价,在战争即将结束之时,未免得不偿失,而且他还得到报告说,德国重兵不在柏林,而是云集在德国南部、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一纸电文将柏林拱手让给德国人最不情愿的俄国人手上。1945年3月29日,在通往莫斯科的一条道路上。

几辆吉普车疾速向东飞奔,车里坐着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和他的随行人员。他这次是应苏联最高统帅斯大林之召返回莫斯科的。根据最高统帅部的部署,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被赋予了攻克柏林的任务。

两天之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在莫斯科召开作战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制订柏林战役的作战计划。经过反复审慎的研究之后,最高统帅部进一步明确由朱可夫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向柏林实施主要突击,科涅夫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从柏林南、北两个方向上实施辅助突击,其中乌克兰第1方面军还负有协助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合围并攻占柏林的任务。

为确保柏林战役万无一失,最高统帅部对3个方面军的兵力给予了极大加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任务最重,因此兵力也最多,共有11个集团军另4个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任务稍轻,共有8个集团军另5个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不负有直接进攻柏林的任务,因此兵力也最少,只有4个集团军另5个军。这样3个方面军加起来拥有的兵员总数达到250万,可谓规模空前!俄国人磨刀霍霍,英美联军也步步紧逼,德国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1945从1月19日起,德国最高统帅部因战局所迫迁至柏林办公,希特勒本人则在柏林市中心的总理府地下深处的避d室定居了下来。此时的希特勒被东、西两个战线上雪片般飞来的战报搞得焦头烂额,他的思想越来越变得虚无缥缈,已无法清醒地认识到德国的真实处境。对于身边的人,希特勒也完全失去了信任感,认为他们都在欺骗自己。对于一些敢于直言不讳的将领,稍不随意,希特勒就予以撤换。战争初期,德国装甲大军势如破竹,攻无不取,使希特勒坚信他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他认为眼下的失利完全是由于手下将领指挥不利造成的,德国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对于苏联红军在柏林城下陈兵百万和几千辆坦克,希特勒并没感到恐惧,他自信能击退这些俄国人。

希特勒如此自信,那么,柏林的守备情况究竟怎么样呢?此时的德军已无法与战争初期同日而语,柏林的守备也谈不上固若金汤,但要想夺占它,也并非易事。

担负柏林守备任务的德军主要是海因里希将军指挥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和舍尔纳将军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共有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坦克师,37个步兵独立团,98个步兵独立营和大量的炮兵部队。此外,柏林城里守备部队还有20余万人,德国陆军总部的预备队还有8个师。这样加起来,守卫柏林的德军共有100万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辆,大炮1万余门,飞机3300架。

为了防御柏林,德军统帅部还采取了“专门措施”。城市按其所辖范围划分成为8个防御地区。另外还设置了9个特别防御区,负责掩护政府各办公大楼、帝国办公厅、秘密警察总部和国会大厦所在地的柏林市中心区。

在城市的直接接近地上德军构筑了3层防御地区:外狙击区、外城廓和内城廓。每层防御地区内都构筑了大量坚固工事、碉堡和障碍物。沿街楼房的窗户都经加固而变成了发射孔。为了进行巷战,德军统帅部还动员市民组建了200个民众突击队营,希特勒法西斯青年团的团员自愿组成反坦克歼击队。

苏联人大兵压境,挽弓待发,德国人调兵遣将,严阵以待,一场大战在即。

因为一直是德国的首都啊。
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是东西方的交汇点。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 人口约339万。
从十九世纪普鲁士王朝开始,柏林一直是"日耳曼帝国"的首都。柏林早在13世纪时已成为贸易集镇,17世纪发展成为地方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是德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战后,东、西柏林分道扬镳、各自发展。1990年两德统一,柏林结束了一个城市、两种制度的局面,重新成为德国的首都。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道,往北距离波罗的海、往南距离捷克均不到200千米。
柏林经济、文化事业均非常发达。鸟瞰柏林,其周围被森林、湖泊、河流环抱,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亚历山大广场电视塔,四周环以现代化的旅馆、商店、会议厅、教师会馆等大型建筑,气魄雄伟、造型美观。库尔费斯腾达姆商业街长3千米,商店、服饰店、画廊鳞次林比。著名的菩提树街,是欧洲最著名的林荫大道。
此外,用乳白色花岗岩筑成的勃兰登堡门、有800年历史的圣母教堂、市政厅、博物馆岛上的古老建筑群、"水晶宫"共和国官、洪堡大学等亦十分著名。古老的夏洛特堡宫周围分布着埃及博物馆、古董博物馆、史前早期博物馆和应用美术馆等重要文化建筑,其内收藏着许多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古老的威廉皇帝纪念教堂直侧建有八角形的新教堂。1957年落成的银色、屋顶呈蚌壳状的会议大厅是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376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