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对象种类多样,监测数据需求较大,感知节点常被部署在空中、水下、地下等人员接触较少的环境中,应用场景复杂多变。 因此,一般需要部署大量的感知层节点才能满足全方位、立体化的感知需求;
感知层在同一感知节点上大多部署不同类型的感知终端,如稻田监测系统,一般需要部署用以感知空气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以及稻田水质等信息的感知终端。 这些终端的功能、接口以及控制方式不尽相同,导致感知层终端种类多样、结构各异;
从硬件上看,由于部署环境恶劣,感知层节点常面临自然或人为的损坏;从软件上看,受限于性能和成本,感知节点不具备较强的计算、存储能力,因此无法配置对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的安全机制,最终造节点安全性能不高问题的出现。
从攻击方式上看,感知层的安全威胁可以分为物理攻击、身份攻击和资源攻击。
感知节点应用场景复杂多样,易于受到自然损害或人为破坏,导致节点无法正常工作。
因缺乏监管,终端设备被盗窃、破解,导致用户敏感信息泄露,影响系统安全。
攻击者非法获取用户身份信息,并冒充该用户进入系统,越权访问合法资源或享受服务。
攻击者替换原有的感知层节点设备,系统无法识别替换后的节点身份,导致信息感知异常。
攻击者恶意占用信道,导致信道被堵塞,不能正常传送数据。
攻击者通过不停向节点发送无效请求,占用节点的计算、存储资源,影响节点正常工作。
攻击者截获各种信息后重新发送给系统,诱导感知节点做出错误的决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