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需要哪些设备

iot物联网智能管理平台需要哪些设备,第1张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各种云平台的出现是该转变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顾名思义,这种平台允许开发者们或是将写好的程序放在“云”里运行,或是使用“云”里提供的服务,或二者皆是。至于这种平台的名称,现在我们可以听到不止一种称呼,比如按需平台、平台即服务等等。但无论称呼它什么,这种新的支持应用的方式有着巨大的潜力。

物联网的结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网络层承担的是信息的传输,与感知层联系紧密的是无线局域网平台,例如Zigbee、蓝牙、wifi等,物品和人员信息采集上来后通过无线局域网向控制中心汇集;而信息的发布则包括所谓三网,即有线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和互联网。

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 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

2、组成: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

(1)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2)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3)智能处理—使用各种智能技术,对感知和传送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监测与控制的智能化。

扩展资料:

常见的运用案例有:

1、物联网传感器产品已率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防入侵系统中得到应用。机场防入侵系统铺设了3万多个传感节点,覆盖了地面、栅栏和低空探测,可以防止人员的翻越、偷渡、恐怖袭击等攻击性入侵。而就在不久之前,上海世博会也与无锡传感网中心签下订单,购买防入侵微纳传感网1500万元产品。

2、ZigBee路灯控制系统点亮济南园博园。ZigBee无线路灯照明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是此次园博园中的一大亮点。园区所有的功能性照明都采用了ZigBee无线技术达成的无线路灯控制。

3、智能交通系统(ITS)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联网

在消费电子领域,最近一年物联网被炒得沸沸扬扬。大家都想参与游戏,让一切设备互联,包括狗脖套、烤面包机、胶底运动鞋,所有一切都争先恐后想连到云计算。
总体来看,对消费电子而言这是好趋势。但作为产业要后退一步,认识到真正的连接性远不止云。
不能说一些设备连到了网上,就是物联网的一份子。互联网有一个特点:开放性,网站彼此相连相通,通过新颖的方式发挥信息优势。还记得大家谈得热火朝天的“mashup”吗?为什么要谈它?因为它是云。你必须利用其它网站的数据和API,精炼然后提供新的、很酷的服务,类似LivePlasmacom、Pageflakescom等服务。
问题出在哪里呢?这些热门的新鲜物联网设备难道不是连在云计算中吗?这正是问题所在,我们过于简单看待问题。
的确,每款特定设备是连接到特定云计算服务中的,的确存在一个云。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云服务,很多时间云是封闭的,拥有所有权。进入云中的设备无法彼此对话,因此无法从数据、环境、控制附近物联网设备中受益。正因如此,我们现在需要独立程序(还有相应的界面)来控制购买的互联设备。在短期内,这样做是可以接受的,但无法大规模发展。
通过共享环境和信息,物联网应该让设备更智能。它应该持续带来计算信息,如此一来,不管设备在哪里,与个人相关的信息是最新的。物联网在用户界面设计上应该支持阶梯函数,因为附近的设备、应用、传感器已经开始使用现实世界的物理输入,转为自动信息填充,终端用户再也不输入了,比如GPS。
物联网也不仅仅是从设备获得数据,它还要在设备间分享数据。今天,大多数人认为这意味着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程序控制冰箱、电灯,但这仅是开始。
一切都是互联的,这点没错。不管是通过Wi-Fi、蓝牙、ZIGBEE、ZWave、以太网、Powerline或者3G,都是互联的。然而,如果无视底层连接技术,要让所有设备能发现、连接彼此并对话就有点理想主义了。有人认为所有设备只应该与自己的云服务相连,这种想法让人不安。如果某个云服务瘫痪怎么办?如果无法从外部访问互联网怎么办?是不是说智能设备就会因此失去所有“智能”性?隐私怎么处理?
在今天的物联网设备中,复杂性常常被忽略。但这种复杂性是必要的,随着物联网规模的扩大和进化,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
实际上,物联网未来需要开放性和d性。

 RS232接口的电气特征

在RS-232-C中任何一条信号线的电压均为负逻辑关系。即:逻辑“1”为-3到-15V;逻辑“0”为+3到+15V。

RS-232-C接口连接器一般使用型号为DB-9插头座,通常插头在DCE端,插座在DTE端。PC机的RS-232口为9芯针插座。一些设备与PC机连接的RS-232接口,因为不使用对方的传送控制信号,只需要三条接口线,即“发送数据TXD”、“接收数据RXD”和“信号地GND”。RS-232传输线采用屏蔽双绞线。

RS485的电气特性

RS485采用差分信号负逻辑,逻辑"1”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逻辑"0"以两线间的电压差为+(2~6)V表示。接口信号电平比RS-232-C降低了,就不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
且该电平与TTL电平兼容,可方便与TTL电路连接。RS-485的数据最高传输速率为10Mbp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396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