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业历程

企业家创业历程,第1张

创业活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力的重要表现,创业活动强度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潜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家创业历程,希望你们喜欢。

企业家创业历程:陈和贵

虽然有“制冷大王”之称,但在陈和贵的回忆中,自创业以来,他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无忧无虑、怡然自得”的快乐日子,“真是边喘边行,跌跌撞撞”。

86岁,应该是白发苍苍而齿牙动摇的年龄。然而,眼前这位86岁的企业家虽然一头白发,却精神矍铄,言谈之间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这就是浙江籍台湾企业家陈和贵,A股上市公司国祥股份的掌门人。

陈和贵1949年6月去台湾,1966年创办国祥冷冻机械公司,发展成为台湾最大的工业冷冻和空调设备制造商,被业界尊称为“制冷大王”。 1993年,陈来大陆,与浙江上虞市的企业合资创办了浙江国祥制冷工业有限公司。2003年12月, 国祥股份成为A股市场上首个获准上市的台资企业。然而,上市多年之后, 原本是大陆挂牌样板、全球三大列车空调制造商之一的国祥制冷营运出现问题,目前公司已经被主营房地产的华夏幸福接手。

与此同时,原已退隐的陈和贵,却在85岁高龄的时候再次回乡投资,希望能在这片他无比熟悉的土地上重新找回昔日的辉煌。

心力交瘁

2003年,作为第一家获准在A股上市的台资企业,国祥曾经被作为“诚信、踏实”的台商案例受到宣传。而对于陈和贵来说,这也无疑是个天大的喜讯。事实上,在1999-2003年间,因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陈和贵在台湾的公司亏损巨大,而且无法从银行拿到贷款。

“当时,国祥公司的财务困难得几乎是十个瓶子只有六个盖,根本挪不过来,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要忙、要烦!”就在2003年年底,陈和贵以为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却从大陆传来了浙江国祥制冷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即将在A股挂牌上市的消息。这大大激励了陈和贵,也让他坚定了回家的脚步。

然而,上市后,国祥营运状况却开始走下坡路。自决定在大陆上市,国祥就开始拓展大陆内销市场,主攻品牌市场,内销比率也蹿升到营收的九成。只是没想到进军内销市场,却遭逢惨烈的价格流血战。2005年,公司营运开始出现亏损。

从技术水准来说,国祥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中国最大制冷压缩机产品测试中心、中国第一家开发成功的核电厂专用空调主机、中国第一家承造四千四百吨中央空调(杭州国贸中心)等。但根据知情人士透露,国祥上市后有两个重大决策失误,让其元气大伤:一是在上虞建设医院,虽然当地政府提供便宜的地皮,但是经营医院并非国祥的专长,这项投资最后中止,国祥损失将近两千万元人民币。另一个失误,是把上虞工厂迁往上海,期间有大约半年时间无法正常进行生产,极大地影响了出货。2007年的营收,预定要达到4亿元,最后只做到3亿元。

在此期间,心力交瘁的陈和贵决心退出。2006年,陈氏父子签署《股权转让协议》,陈和贵作价2700万元将自己所持有的27%公司股权全部转让给儿子陈天麟,把公司在大陆的业务全权交给陈天麟处理。

但陈天麟显然也无力回天。2009年6月,国祥发布公告称,陈天麟将自己所持有的全部公司股份3000多万股转让给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

重回大陆

然而,陈和贵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陆的事业。这或许和他一直以来的故乡情结有关。

“1991年,叔叔就有心回东阳投资办实业了,但由于交通环境、投资项目等原因而一延再延。”陈和贵的侄子陈俊健说。上世纪90年代,国祥所产的制冷设备主要销往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那时候陈和贵每次从杭州机场回东阳都要花费很长时间,他认为东阳交通不够便利,会增加运输成本,不适合办实业。尽管东阳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都与他有过接触,但他始终认为回乡投资的机会不成熟。

1993年,陈和贵首次到大陆投资,在石家庄创办了国祥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为轨道交通的车辆提供专业的空调设备。同年,他又在浙江上虞创办了浙江国祥制冷工业有限公司。国祥生产的“王牌冷气”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大陆最大户式中央空调和最大风冷式热泵机组及螺杆式冰水机组制造厂商,也是全球三大列车空调制造厂商之一。然而,回东阳投资始终是陈和贵的心愿。

对于陈和贵来说,回乡创业,一半是出于浓浓的思乡情怀,一半是出于大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带来的机会。

“我忘不了快乐的童年,忘不了家乡的馒头焐肉和肉馅汤圆。”这是陈和贵描述的他在台湾时的心境。就在台湾开放大陆探亲的第一年,陈和贵即携家眷回乡探亲。“当时风急雪大,一路颠簸,从杭州到东阳,整整走了7个小时。”但即使如此,依然不能阻止陈和贵每年回乡的步伐。86岁高龄的陈和贵如今已经不能流利地用东阳方言交流,但是每当听到亲切的家乡口音,他都会露出会心的笑容。

故乡的召唤

近几年来,随着回乡次数的增多,特别是甬金、诸永等高速公路的开通,陈和贵对家乡的看法不断改观。前年有一次,陈和贵路过金华,金华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东阳市委书记张仲灿恰好在金华开会,问他要不要去见个面,他说:好。没想到,得知消息的张仲灿第一时间赶过去看望他,这让陈和贵十分感动。有感于家乡人民的期望,陈和贵再一次坚定了回乡投资的念头。他对儿子说:“我年纪大了,再不回去投资,就没有机会了,而且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已经成熟。”

2010年9月27日上午,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开工典礼在东阳市城北工业新区举行。陈和贵历时近20载,终于从台湾回到了老家东阳。

陈和贵在故乡东阳投资的浙江思科国祥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800万美元,项目占地约70亩,生产中央系统空调产品以及冷冻货柜等,目前已投资16亿元。浙江思科国祥制冷是东阳引进的第一家台资企业,而陈和贵也为思科国祥带来了台湾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让其更具竞争优势。

借大陆东风

事实上,在A股市场折戟,并不是陈和贵遭受的第一次失败。在“制冷大王”成功的背后,有的是一系列的挫折。

1971年年底,陈和贵被张氏冷气公司诈骗250万台币,得知此事的时候,他几乎晕倒。1986年,陈和贵联合两位“美国返台科技专家”,成立国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所谓“热能发电机”,至1991年止,共赔损新台币4000余万元,只好关门大吉。1991年成立国祥车体股份有限公司,至1994年先后被人倒账3000万新台币,只好结束营业。1999-2001年间,因台湾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公司被同业倒账4000余万新台币。2005年因承包力甲营造公司台北医大新建教学大楼机电工程,期间该公司恶性倒闭,被诈骗工程款7000余万新台币。

这么多倒霉的事,一次次发生在陈和贵的身上,他却依然坚持自己是“受命运眷顾的人”:“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而我也常常用这句话自我安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就是这样的心态,让陈和贵在很多艰辛曲折面前挺了过来。

回顾创业以来40余年的风雨历程,陈和贵认为国祥就像他这个“劳碌命”的创始人一样,赚了又赔,赔了又赚,永远没有很宽余的钱财,但40年来也未曾退过一张支票。“公司的财务副总老讥我爱借大陆的东风、借家乡的东风。”陈和贵半带自嘲地说,“希望这一次,在故乡的土地上,可以让我再一次借到东风。”

企业家创业历程:胡钢

时势造英雄。福建新大陆集团总裁胡钢,刚刚42岁,已是一个拥有总资产十几亿元人民币、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和环保三个领域的民营科技企业的老板。谁能想到,十几年的商海生涯中,他曾两度白手起家呢

胡钢属于典型的福建人,头脑聪明,做事踏实,能吃苦耐劳。1975年,他高中毕业後,也像周围的同龄人一样,到农村上山下乡。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对知识的渴求。所以,恢复高考,他就考上了福州大学自动化专业。

毕业後,胡钢在福建省电脑研究所工作了六、七年。这期间,他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成果。当时电子部还把他列为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这使得他有机会参加中国IT行业一些政策、方案的制定工作。

而他的重要成果当属中国第一块汉卡的开发,这解决了英文软件无须修改而直接处理中文信息的问题,在当时极为轰动。18个月後,联想集团还专门请他去看他们的汉卡研究成果,征求他的意见,可见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但是,胡钢所在的单位却未能充分意识到它的作用,没有及时加以完善,反而互相扯皮。最终,这个成果只卖了一千多套,赚了2、3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头头认为这已经很不错啦。

萌发了自己创业念头

这种体制让胡钢非常不适应,因为它产生不了很好的效益。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产品是失败的。一个技术人员的发明创造,重要的不是看它得了什麽奖,而是能否被社会接受,能有多大的市场占有率。对这种体制的失望,让胡钢萌发了自己创业的念头。重新创办全民营企业

于是,1994年初,胡钢放弃了在实达所拥有的利益,再次两手空空,重新创办全民营的新大陆。周围的人不理解他为什麽在事业如此辉煌的时候却激流勇退,去借钱办一家小公司。

现在回过头来看,胡钢一点也不後悔当初的选择。也许,正应了那句老话:是金子总会发光。事实证明,短短的七年,新大陆已从几百万元的小公司发展成为总资产十几亿元的高科技企业集团。目前,新大陆集团旗下拥有12家控股企业,包括一家上市公司即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产业横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与环保三个领域。

胡钢介绍说,新大陆在电子信息领域的业务主要有两大块,一块是终端机应用性产品,包括金融POS、终端、二维码技术和机具、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电子税控设备等等;另一块是系统软件产品与服务,包括移动通信支撑网、金融电子化核心业务等系统软件,并已开始介入网络软件和服务领域。

在生物制药领域,以目前在国际上领先、也是中国国内唯一的国家一类癌症检测试剂TSGF为龙头,正在把体外生化试剂做强做大。在环保领域,拳头产品是国际上一流的新型紫外消毒技术和设备,目前市场很畅销,且已经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回顾自己十几年投身商海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成功人士胡钢仍然有着很深的危机感。所以他总是提醒自己不断地学习、创新,从别人的失败中研究正面的收获。

他相信,现在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绝好机遇。因为,政策环境的改善,政府对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科技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提高,为民营科技企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他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企业在市场的浪潮中做强做大。

企业家创业历程:潘俊海

自主创业始于实干

1999年2月,不满20岁的潘俊海高三辍学,打算外出务工。坐在开往北京的火车上,想起不辞艰辛为自己筹措高昂学费的家人时,他就一阵阵心痛。

“当时家里还背负着5000多元债务,供不起弟兄三人同时上学,祖母在田间劳作时还晕倒了好几次,这些都深深刺痛了我。”上车的那一刻,潘俊海最后回望了一下家乡,然后抹去眼泪,闭着眼大步跨上了车,直接走到最后一排坐下,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

初到北京,没有一技之长,潘俊海只能做体力活:当搬运工、在建筑工地当散工、在大排档打下手。1999年7月,潘俊海进了一家兼做炒栗子的饭店。他没想到的是,从此便与炒栗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吃苦,农村出身的潘俊海并不害怕。“一开始出来叫卖很不好意思,但如果你不叫,东西就很难卖出去。所以我只有硬着头皮叫,三天下来,周围谁也没有我叫得响。”勤奋、踏实、好学,年轻的潘俊海受到老板——一位安徽老乡的赏识。3个月后,他跟随老板,到青岛炒栗子。

然而,由于市场萎缩,栗子店很快就关门了,潘俊海也随之失业。“我不甘心一辈子过这样平淡的生活,我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一番事业。”困境中的潘俊海,萌生了自己开炒栗子店的想法。

万事开头难。做生意首先需要一笔资金投入,用于原始材料的购置。对于潘俊海来说,要拿出这笔资金相当艰难。但既然要干,就必须坚定地迈出这一步。他的家人跑东家问西家,询亲戚问好友,东拼西凑了2000块钱。然而,这点钱根本不够添置设备的,只能用来采购少量原料。

他先是靠部分赊欠的方式,向供货商进了一批货,又与店面房东商量,靠利润分成的方式冲抵房租。为了能多攒些钱购买原料,平日里他总是省吃俭用,不舍得花钱,只顾拼命多干活儿。

生意经营得有声有色,潘俊海初次尝到了甜头。然而好景不长,周围店铺也开始炒起了栗子,后来由于不正当竞争以及房东的排挤,潘俊海黯然离开青岛前往温州。

因为诚信守信,供货商付清军愿意赌一把,赊欠给潘俊海10多万元原料。温州炒栗子市场广阔,潘俊海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潘俊海和亲友开了4家店,在温州挣了人生第一桶金——3万多元,还清了欠债,购置了机器,备足了原料。

从“栗上皇”到“粒上皇”

随着温州市场的逐渐饱和,潘俊海决定开辟新市场。2000年10月,他怀揣9万块钱,开始了广州之旅。意想不到的是,他在这里遭遇了从商以来的第一次“滑铁卢”。由于市场不景气,加之当年栗子严重减产,潘俊海亏损了5万元。

回想起那段日子,潘俊海感慨地说:“十几个人在仓库搭上木板睡在一起,洗澡就到公厕里用水龙头冲,每天早出晚归找销路。母亲知道我过得苦,在电话里哭了起来,当时这心里别提多难受了。但不管何时,家里人总是相信我,我也从没放弃过。”

有家里人的支持,即使面对再大的压力,潘俊海也没有退缩。他明白,开弓没有回头箭,他只能坚持;他更加明白,为了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只有加倍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潘俊海顺利与世界零售巨头吉之岛签订了合同,开始向超市供应炒栗子。2002年至2005年,靠着辛勤的付出和点滴的积累,潘俊海的 日 渐丰厚。

2005年下半年,潘俊海投资20多万元,创立了自己的品牌“栗上皇”, 寓意“每一颗栗子皆为皇家上品”。不到三年时间,他的“栗上皇”炒货店就发展到20多家分店,产品也由之前单一的炒栗子扩展到瓜子、花生、核桃等多种干果炒制产品,“栗上皇”也改名为“粒上皇”

“颗颗精选现原味,粒粒有情粒上皇”。潘俊海坚持恪守“质量就是生命”的原则,不遗余力地抓好每一个生产环节,建立了高素质的原料采购队伍和严格的检验队伍,产品也因此畅销全国,就连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企业也慕名前来洽谈合作。目前,潘俊海拥有炒货分店48家,分布在广州、佛山、合肥等城市,年产炒货1000多吨。

有清华同方、方正笔记本、海尔电脑、联想电脑、神舟

1、清华同方电脑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公司,于1997年6月25日成立,27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同方计算机产业作为同方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中国两大PC厂商之一。

2、方正笔记本

方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方正科技”),是北大方正集团旗下的内地上市企业,也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上市企业之一。所生产的笔记本电脑,为国产电脑品牌。

3、海尔电脑

依托海尔品牌、销售网络、服务与管理优势,通过坚持“整合科技+自主设计”的差异化策略和理念,借助海尔全球研发中心和英特尔、微软、英伟达等世界顶尖研发团队资源,海尔电脑与富士康、广达、和硕等上游国际IT巨头战略合作,先后推出了轰天雷、简爱7、体感笔记本、一键联电脑、钢琴一体机、lafite、游戏笔记本、游戏一体机、游戏台式机、游戏掌机。

4、联想电脑

联想电脑主要经营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等。生产是专业化、流水线作业,出厂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把关,由专业人员在电磁干扰、高低温、辐射等方面进行严格规范化测试。

联想产品系列包括Think品牌商用个人电脑、Idea品牌的消费个人电脑、服务器、工作站以及包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内的家庭移动互联网终端。

5、神舟

神舟电脑是2001年8月进入电脑整机市场的,到2007年,神舟电脑已成长为中国电脑产业的领导厂商之一,并将业务延伸到韩国、德国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市场。现在的神舟电脑拥有深圳神舟工业园、深圳神舟华赛工业园、昆山神舟工业园等三大生产基地,遍布全国的3000多家销售店面,已成为中国电脑产业的领导厂商之一。

10月9日,工信部公示了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我市成功入围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成为省内继苏州之后第二座获此殊荣的城市。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入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我市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平台入围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实现了我市零的突破。
根据《关于开展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工作的通知》(工信厅政法函〔2021〕43号),现将拟入选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进行公示,请社会各界监督。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将意见书面反馈至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产业融合发展处)。
公示期:2021年10月9日-2021年10月14日
联系电话:010-68205191
传真:010-6820527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3号
附件:拟入选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
2021年10月9日
附件
拟入选第三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名单
(一)示范企业
序号
名称
地区
1
北京诚益通控制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2
电信科学技术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3
天津市特变电工变压器有限公司
天津
4
天津长荣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5
博思特能源装备(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6
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
7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河北
8
中铝环保节能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
9
华松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西
10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内蒙古
11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辽宁
12
辽宁紫竹高科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
13
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
14
沈阳恒久安泰环保与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辽宁
15
哈尔滨工大金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黑龙江
16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
17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18
上海海得控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19
上海大通汽车有限公司
上海
20
上海清美绿色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1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22
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3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4
江苏凯米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5
江苏永鼎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6
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27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28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浙江
29
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30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31
浙江依爱夫游戏装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浙江
32
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33
瑞纳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34
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35
安徽银河皮革有限公司
安徽
36
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
福建
37
福建福光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38
福建快科城建增设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39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
40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
41
江西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
42
瑞昌市森奥达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
43
山东豪迈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44
山东开泰抛丸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45
山东华成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46
世纪开元智印互联科技集团服份有限公司
山东
47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48
焦作科瑞森重装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49
新乡市长城机械有限公司
河南
50
郑州衡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51
河南凯邦电机有限公司
河南
52
郑州瑞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53
湖北迈睿达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54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55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
56
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57
湖南九九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
58
长沙中联重科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湖南
59
株洲嘉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
60
广州广日电梯工业有限公司
广东
61
广州达意隆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62
欧派家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63
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64
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65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
66
重庆宏钢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重庆
67
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68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69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四川
70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
71
云南凯瑞特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云南
72
昆明昆船逻根机场系统有限公司
云南
73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
74
云南白药集团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云南
75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公司
陕西
76
甘肃建投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甘肃
77
宁夏众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
78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大连
79
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
80
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
81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
82
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
83
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
84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
85
康赛妮集团有限公司
宁波
86
科华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
87
厦门盈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
88
深圳市海能达通信有限公司
深圳
(二)示范平台
序号
名称
运营单位
地区
1
北科工业节能环保技术服务平台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
北京
2
玻璃及相关材料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秦皇岛有限公司
河北
3
沈阳市制造业整合营销服务示范平台
沈阳盘古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辽宁
4
质量技术基础综合服务平台
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辽宁
5
铸锻金属及造型材料研发检测技术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沈阳铸造研究所有限公司
辽宁
6
节能环保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中实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吉林
7
星云智慧高端装备行业数据融合和集成创新专业服务平台
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
8
T云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生态平台
珍岛信息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9
微谱研究型检测服务平台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
10
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服务平台
华进半导体封装先导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江苏
11
ASUN离散行业供应链协同管理服务平台
江苏中天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12
工业气体智能化运营服务平台
苏州金宏气体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13
实达实工业购全流程线下线上融合服务平台
实达实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14
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认证及管理优化服务平台
杭州万泰认证有限公司
浙江
15
天能绿色能源全生命周期管理专业服务平台
天能电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16
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
中工经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
17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平台
安徽中青检验检测有限公司
安徽
18
海西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福建)分院有限公司
福建
19
江西省“赣企服”工业大数据协同制造服务平台
江西融合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江西
20
工业设计产学研融合共创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
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
21
有人云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远程运维服务平台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22
中华电气网电气行业供应链协同平台
许昌纪年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
23
起重机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
河南
24
智慧物流系统总集成服务平台
湖北九州通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湖北
25
中电云网电子信息行业自主安全服务型制造平台
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湖南
26
华南电子电器综合服务平台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
27
广电计量一站式计量检测综合服务平台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28
尚品宅配面向定制家具和家居解决方案的服务平台
广州尚品宅配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
29
机械工业电工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西
30
轻推冶金行业生产协同服务平台
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
31
汽车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机动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重庆))
重庆
32
宏图工业供应链数字化物流服务平台
宏图智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33
智慧产业园区特色专业型公共服务平台
工业云制造(四川)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四川
34
贵州工业云公共服务平台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
贵州
35
天行健智能云互联感知平台
陕西天行健车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陕西
36
兰石能源装备制造综合服务平台
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
甘肃
37
可视化矿山数字化转型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宁夏广天夏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38
铸造行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平台
共享智能铸造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宁夏
39
百成零距离食材供应链管理服务平台
新疆百成零距离物联网有限公司
新疆
40
冰山工业制冷技术服务云平台
冰山技术服务(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
41
柠檬豆中小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平台
青岛檬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
42
卡奥斯COSMOPlat数字化转型场景生态解决方案服务平台
海尔卡奥斯物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
43
数智化智慧服务云平台
青岛日日顺乐信云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
44
文具生活用品产业链及文创产业生态服务平台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
45
融合多模态信息的生产协同与质量管控服务平台
厦门亿联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
46
金蝶云星空一体化协同供应链服务平台
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
47
蘑菇物联通用工业设备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平台
蘑菇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深圳
48
华测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
(三)示范平台(共享制造类)
序号
名称
运营单位
地区
1
黄骅模塑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河北新林坡孵化器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2
“云汉芯城Ickey”电子产业数字化云制造综合服务平台
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3
爱陶瓷共享制造平台
福建省中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
4
忽米H-IIP高附加值制造行业产业链资源共享平台
重庆忽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
5
宝象智慧供应链共享平台
云南省物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云南
6
高端制造业战略产品增材制造共享服务平台
西安增材建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
陕西
7
大连奥托焊装资源共享平台
大连奥托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
8
速加网机械零部件制造一站式服务平台
深圳市速加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
(四)共享制造示范项目
序号
名称
运营单位
地区
1
创新药综合性研发生产共享工厂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2
血液健康管理设备和服务共享平台项目
唐山启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3
顺风新材料智能共享制造项目
沈阳顺风新材料有限公司
辽宁
4
沈阳永安机床小镇服务型共享制造项目
辽宁东升智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辽宁
5
蒸汽眼罩个性化服务及共享制造项目
上海暖友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
6
澳拓美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共享制造项目
苏州澳拓美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
7
面向新一代汽车产业的共享能力建设及创新服务项目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吴江)
江苏
8
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钢板切割共享制造项目
嘉兴云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9
基于三维设计及互联网应用的丝绸产业共享制造服务项目
浙江嘉欣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10
红爱纺织服装行业柔性制造能力建设项目
安徽红爱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
11
体育制造业共享仓配服务一体化项目
福建安踏物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
12
物泊科技钢铁冶金产业现代物流服务项目
物泊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
13
景德镇陶瓷共享制造工厂
景德镇伊人如瓷陶瓷企业孵化基地有限公司
江西
14
中威中央空调通风全产业链协同共享制造项目
山东中威空调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
15
溶剂回收节能产线定制化服务与装置共享制造项目
肥城金塔酒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山东
16
房车家园房车专用零部件公共服务平台
荣成康派斯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
17
荥阳市阀门产业园区智能共享喷涂项目
郑州市智慧环境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
18
智能机电技术服务型共享制造项目
湖北香城智能机电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
19
汉江生态经济带增材技术柔性共享制造项目
湖北恒维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
20
PCB行业协同生产共享制造项目
广州裕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1
金品多元化产业共享智造平台项目
珠海市金品创业共享平台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
22
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服务与制造新模式项目
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
23
台正机床装备联盟体数控机床共享制造平台
昆明台工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云南
24
细胞产业集群创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
云南省细胞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云南
25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共享制造项目
大连共兴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大连
(五)示范城市
无锡市、杭州市、成都市、青岛市、宁波市
(六)示范城市(工业设计特色类)
上海市浦东新区、烟台市、重庆市、深圳市
END
编辑:杨凯;审核:张凡;发布:杨凯

中国管理咨询业黑幕

作者:王瑶 时间:2005-12-28 11:32:48
一、本土咨询公司的诞生
“在这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他是一个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这是美国《经济学家》杂志对“管理学之父”德鲁克的评价。而恰恰是这句话的前半部分,笔者认为,放在中国管理咨询业的身上是再恰当不过了。下面,就让我们从一个咨询公司的诞生开始,来感受中国咨询公司那一套标准的咨询行为:
中国之所以有那么多管理咨询公司,或者说有那么多人加入到创办管理咨询公司的队伍中来,一方面是因为咨询行业进入门槛低,有个10万、8万就可以开家咨询公司。咨询公司的注册费用在上海是最低的,你只要请个中介公司,提供两个身份z、交1000多块钱,就可以注册一家注册资金10万甚至50万的咨询公司。两周之后,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到公章、法人代表章甚至私营企业协会会员证,什么手续对方都会替你办好。剩下的就是租个办公楼(商住两用的也可以),买两台电脑、安门电话,公司就可以开张了。而另一方面呢,咨询行业利润看上去又很高。所谓骑着自行车进去,如果能说服老板,那你就能开辆小车出来。投入低、回报大,大家自然趋之若骛。
更重要的是,管理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他看上去很容易入门也很容易掌握。稍微看了两本管理学教材,就会感觉自己成为管理专家了。甚至一点管理学理论基础都没有的人,也都可以告诉你应该怎么管理,都可以提出自己的一套管理理论。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满街的管理学书籍,这边是什么“轻松管理”,那边是什么“管理秘籍”;一会向“唐僧或者宋江学管理”,一会向“西点军校学管理”,让大家以为管理就是这么简单。笔者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做《老婆教我怎么管理》,其缘由是当时笔者接受一个企业家朋友的邀请,帮他管理在上海的一家外贸公司。由于是一家小公司,所以朋友让我的夫人担任这家公司的出纳,说这样他更放心。我年轻的夫人也就刚大专毕业,然后在一家公司做了一年的文秘。就这样的背景,却天天告诉我,应该这样管、应该那样管,总认为我是不懂管理,是在胡乱管理。可见,任何一个有点知识的人,都会认为自己懂管理;任何一个在企业工作的“知识分子”,都能告诉你这个企业应该怎么管理。
可这些“管理专家”们又往往不能(或者“一旦不能”)在自己服务的企业中实践他们的“管理理想”,剩下的出路可能就是开办管理咨询公司了。比如,我们看到,一些MBA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于是几个人在一起,几杯老酒下肚,大叫一声“老子不跟人打工”了,开始做管理咨询。我们又看到,一些职业经理人在企业里,抱负得不到施展,总认为老板不懂管理而自己满腹经纶却难展雄才,再一想自己一个月写几个报告才挣万儿八千,而做咨询写份报告挣的就是三五十万,于是拉起“经理派”的大旗开始做咨询。大学教授们就更不用说了,他们认为管理咨询就是自己的世袭领地,理论本来就应该和实践相结合嘛,更何况手下还有一大帮廉价的研究生可以使用。最终,我们看到,中国的知识分子们,无论大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还是真知识分子、假知识分子,纷纷投入或准备投入到管理咨询的革命洪流中去。
咨询公司开起来了,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怎么接单,或者说怎么营销的问题。这些知识分子往往都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源,更觉得既然要给别人当老师,那总得有点架子,还是等客户主动上门比较好。而他们也了解到,中国的企业有了咨询需求以后,往往都是上网寻找咨询公司。于是,笔者发现本土的咨询公司营销模式非常单一,基本上都是依靠网络。要靠网络营销,除了做一个唬人的或者说吸引人的网站外,更关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网站的点击率或者关注度了——因为客户往往是依靠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寻找咨询公司,所以国内的咨询公司就纷纷在怎么提高自己在“管理咨询”、“咨询公司”、“战略咨询”这些搜索关键词的排名上猛下功夫。
一个办法是参加“竞价排名”。这是百度推出的业务,也就是说谁出的钱高,谁就可以在搜索结果中排到前面。由于中国的咨询公司都把网络视为自己谋生的法宝,于是在相关关键词的排名上打得火热,也将价格炒得火热。在笔者写作本章的时候,在百度上“管理咨询”这个关键词的竞价排名已经有54家咨询公司参加,排第一位的竞价已经达到988元/次。也就是说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管理咨询”以后,点击排第一位的那家咨询公司,每点一次对方将向百度付出988元(奇怪的是,没有一家国际咨询公司在这里做排名。这意味着,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管理咨询”,就是翻了5个页面,你还找不到一家国外咨询公司)。而如果这些咨询公司希望一直出现在“管理咨询”这个搜索关键词的右侧页面的话(这在百度被称为火爆词),比如要想排名前三位,那报价已经达到33600元/年。
还有一个办法是进行“网络优化”。这主要是针对Google搜索引擎。Google做法比较公道,比如他直接在右侧写明是“赞助商链接”,但价钱是一点也不含糊,点一次要3美元呢。而在左侧的排名中,他并不收费,仍然是按照我们大家心中的那个搜索原则——什么样的网页关注度最高就应该排到最前面。不过这样一来,就给很多IT公司带来了生意,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国内咨询公司做网络优化,以提高这些公司的网站在Google的搜索排名。所以,如果读者有心的话,每天在Google上搜索“管理咨询”,就会发现他的左侧排名总是不一样。这并不是哪家咨询公司的关注度提高的结果,仅仅是咨询公司的网络支持们在网站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二、本土咨询公司的包装
竞价排名做了,网站优化好了,客户找上门了,关键就是要靠包装了。根据笔者跟各种各样的本土咨询公司打交道的经验,笔者把他们的这种包装归结为“两夸两虚”,即:夸大公司形象,夸大公司业绩;虚拟组织结构,虚拟公司团队。具体说来:
第一、夸大公司形象
打开任何一家公司的网站,我们都会看到,在“公司介绍”中充斥着的是各种各样的形容词。你是“国内首批成立的著名管理咨询公司”,我就是“中国TOP10金牌管理咨询公司”;你是“战略研究第一”,我就是“管理提升领先”;你是“最具实力”,我就是“最具规模”;您是“顶尖”,我就是“一流”,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反正首先客户是被迷住了,都是专家,都很专业,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都是国内和国际相交融,到底该找谁?其次,那些咨询行业研究者、关心者们也迷糊了,中国的咨询行业看来是一派繁荣,到处都是中国麦肯锡,甚至比麦肯锡还麦肯锡,因为他们个个“扎根本土又注重实战”、“立足中国又接轨国际”。说到这里,远卓曾经画过这样一张图(图101暂缺),笔者至少看见过三家本土咨询公司引用这张图。他们只是把这里的远卓替换为自己公司的名字,然后就放在公司宣传资料、项目建议书中广为宣传。中国的咨询公司们很多时候是很懒的,抄袭就是其中很大的一个毛病,笔者在后面还将不断提到。
第二、夸大公司业绩
既然在“公司介绍”中无法比较孰优孰劣,那看来只能依靠比较这些公司的咨询业绩或者说成功案例了。可在这里,充斥着更多的夸张成分。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手法,笔者把它总结为以下三招:
1.化私为公,也就是把个人过去的咨询业绩说成是现在公司的成功案例。这在国内的中小咨询公司,特别是新创咨询公司中非常普遍。正如笔者前面所言,国内咨询公司分分合合非常流行,那对于从老的咨询公司出来的那些人新创立的咨询公司,没有案例怎么办呢?把自己过去主持过、参与过甚至只是了解过的一些案例都作为现在这家新咨询公司的案例。有的职业经理人新创的咨询公司则把自己所服务过的企业就作为自己的咨询案例了。所以,如果我们看国内咨询公司的网站的话,每家公司都是业绩卓著,都至少有十几个典型案例(对了,这又是一招。即只讲是典型案例或者部分案例,以让客户感觉还有很多成功案例没列在上面。但事实上,把这个公司所有人以前做过咨询的、上过班的企业都加上,它也就只能列出这么几个“典型案例”了)。
如果说只是在宣传中列出这些企业的名字还让我们可以接受的话,笔者曾经看过上海一家从罗兰贝格出来的人新办的咨询公司(比如叫S公司),在给客户提交的100页项目建议书中,在案例介绍部分,整整用了30页介绍他们给某进出口公司做的咨询案例,详细介绍了他们从战略到组织到财务、流程、人力资源方面的诸多建议,通篇都是S公司当时怎么分析、S公司当时怎么建议。事实上,这个案例根本就是罗兰贝格做的,笔者也相信这家公司的创办人当年曾经参与了这个咨询项目,但如果把那个报告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只是把“罗兰贝格建议”替换为“S公司建议”,并作为自己的咨询案例放在给客户的项目建议书就显得有那么一点不地道了。
2.小中见大,也就是把小项目夸张成大项目。我们在本土咨询公司的网站上,能够看到很多公司都给什么中国电信、联想集团、大唐电信、五矿集团等做过咨询。事实上,他们可能只是给这些集团下面的一些子公司做过咨询,于是就成了他们给集团做过咨询了;他们可能只是给这些集团做过人力资源里面的一个模块,比如任职资格之类,于是又成了他们给这些集团做过人力资源甚至是整体咨询了;有的甚至只是给这些集团(或者给集团的子公司、孙公司)做过一些培训,比如什么职业礼仪之类,可在网站上,这些集团又“不幸”地成为了他们的咨询客户。“小中见大”是很常见的一种夸大手法,不过笔者还见过另外一种业绩宣传,就是“把大化小”。也就是说,我给某个集团做过咨询了,这个集团下面有四家子公司,那也就等于我一共为五家企业做过咨询了,于是在公司的客户名录里一下就多出了五家公司。
3.无中生有。最恶劣的就应该算是这种情况了,其具体表现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把根本没做过的项目说成做过的项目。这里又分胆子小和胆子大的两种。胆子小的就是不列出客户名称,只说自己为“中国某某领先食品企业”、“中国某某化工上市公司”做过咨询,美其名曰是“替客户保密”,可他自己清楚,中国的食品企业、化工上市公司这么多,客户是根本不可能知道他有没有为他们做过咨询的。不过,客户是越来越聪明了,他们往往会要求咨询公司提供他们曾经服务过的企业名单和,以便核实。这里就会有更为大胆的了。笔者曾经碰到过这种情况,有家咨询公司在给某潜在客户提交的项目建议书中明确列出了他们服务过的几家“成功企业”,可客户打电话过去一问,对方的答复是“这家咨询公司只是过来谈过一下项目,项目最后根本没谈成”。中国的咨询公司竟然胆大如此,中国的咨询行业竟然混乱如此,真让人不得不叹。
无中生有的第二种情况就是,把明明不成功的项目说成是成功的项目。这一点实在是举不胜举,上各家公司的网站上一看,充斥着的都是成功项目,甚至有客户领导的签名,有客户企业的公章为证,由不得你不信。可真的都是成功项目吗?真是如此,可我们怎么在网上看到那么多的咨询黑幕、在企业听到那么多的对咨询公司的抱怨,在现实生活中看到那么多的咨询公司惨淡经营甚至关门大吉呢?
第三、虚拟组织结构
明明就五、六十平米的办公场所,可打开公司的宣传资料一看,既有什么战略咨询部、投资银行部、业务发展部,还有什么行政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部,总之七大部八大室一大堆;明明就五、六个人,可对外宣传说公司有电力行业研究中心、食品行业研究中心、金融行业研究中心,或者企业战略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所、组织结构研究所,最后还不忘学国际咨询公司设个知识中心,进行知识管理。明明就这么一个小公司,结果又是杭州办事处、长沙办事处,给人感觉就好象是一个咨询集团。
笔者经常研究国内各家咨询公司的网站,见过最有意思的事情,是有两家咨询公司,一在湖南、一在湖北,从他们的公司简介看,八杆子也打不着。不知道谁先做了这样一张组织结构图(图102暂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些机构是虚拟的。就是这样一张图,另一家为了省事,也直接把它放在网上作为自己的组织结构图,图形是一点不变,连那几个虚框都是一模一样,只不过把那里的“某某”换成了自己公司的名字,然后把“武汉”和“长沙”这两个地名调换了一下而已。笔者最近上他们的网站去看,这两幅图是换掉了,不过两家公司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和经营使命仍是一模一样。所以,国内的咨询公司有的时候真是很懒,如果有心人仔细上网观察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很多地方相互模仿甚至是明目张胆的抄袭。比如,别人搞客户企业董事长评价,那我也搞;别人搞项目经理、咨询顾问感言,那我也搞,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第四、虚拟公司团队
这一点在咨询公司里,恐怕是公开的秘密了。对外号称上百人的咨询团队,其实公司可能也就一二十个专职的顾问;请出一大串教授、大师作为顾问的,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些人只是顾而不问,甚至他们都早已经忘了自己是这家咨询公司的顾问。笔者曾经看见过一家咨询公司,宣传资料上详细列出了公司十几个咨询师的名字和简历,客户这下肯定以为是真的了吧,其实这里很多都是老板的朋友、同学、学生甚至以前曾经在这里上过班的,整个公司现在就他一个光杆司令。笔者也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授,在几家咨询公司的网站上被列为首席专家或者首席顾问,这下笔者就纳闷了,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如果说前面的虚拟是在量上做文章的话,那还有一种虚拟就是在质上吹嘘了。你说你是管理名家,我就吹我是管理大师;你说你在战略领域有深厚造诣,我就讲我在人力资源领域有极高感悟。笔者见过最厉害的是一家咨询公司的“总裁”,在网站上标榜自己“被行业人士评为中国最有希望的管理大师”。包政是笔者非常佩服的一个咨询专家,我觉得他当年写在和君论坛的一段话放在这里倒是很合适:“经常有人自称或称谓他人‘大师’,前些日子我妻子说某某某也成为大师了,她很郁闷,为我找了个头衔‘一代宗师’。我说本人从小就招人怨,不是被人追着打,就是被人诅咒。久之,希望他人‘不要把我当人看’,大师就是骗子,一代宗师就是‘一袋狗屎’。”
可见,中国的咨询公司虽然最瞧不起策划公司,最不愿意别人把他当成策划公司。可事实上,他们在自我宣传的时候,仍然没有摆脱中国策划业固有的假、大、空、浮,可谓“唾沫与高帽齐飞,假专家共假案例一色”。不过,中国企业的咨询需求是巨大的、现实的和不断增长的,而很多企业都不具有这样一双“慧眼”,可以把这样一个咨询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他们有的靠朋友介绍,有的被别人一通胡侃,有的虽然也搞招投标、但面对着差不多的项目建议书、看上去都很豪华的“专家团队”,最后也就糊里糊涂但却真真实实地请中国的本土咨询公司开始做咨询了。可咨询的效果又如何呢?

三、本土咨询公司的服务
在有些咨询公司那里,其实咨询的命运从你与它签订咨询合同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他在前面做了那么多的包装、编出那么多的故事,目的也就无非是骗你与它签订咨询合同而已。他也知道,前面精心编织的那些骗局总有露馅的时候,这样一来他们追求的就是“骗到一个是一个,能骗多少是多少”,骗到首付款基本上就算目标达成,而能支撑到客户付出第二笔咨询款,就更要d冠相庆。所以,笔者发现本土咨询公司在设计咨询合同的时候,首付要求往往越来越高,从20%到30%到40%,甚至要求签订合同之后三日内先付50%的都有。曾经有咨询公司老总这样告诉我,他的理论就是把项目建议书写好,多签几个合同,每个合同光拿首付款就够吃了。至于客户口碑无所谓,中国有1000多个县呢,每个县吃一家,这辈子也吃不完了。
所以,中国的咨询公司虽然经常嘲笑麦肯锡水土不服,总是举实达的案例来讲国外咨询公司也不过如此,还不如聘请价廉物美的本土咨询公司。然而,相对麦肯锡来说,他们的价固然是廉,但物却不一定美了。如果说实达咨询后被ST说明麦肯锡水平不行的话,那笔者知道在国内一些“著名”咨询公司咨询过的客户中,有的企业已经破产,有的项目已经下马,而有的当年名声赫赫的证券公司现在已经停业整顿。只不过这些咨询公司相比于麦肯锡来说,名气实在太小,别人不愿去炒作他的咨询对企业的破产有多大“作用”而已。
这里至少有一点,我觉得中国很多的咨询公司是比不上“麦肯锡”的,那就是那种对企业认真负责的态度,或者说认真对待咨询活动的职业 *** 守。说句公道话,笔者虽然批评麦肯锡们所建议的那套刻板的流程并不适合中国的企业,但他们自己确实是在按照那套刻板的流程进行工作,这包括认真组建联合项目小组、召开项目启动会、展开详细访谈、访谈结束后顾问队伍展开深入交流等等。也正因如此,他们在项目建议书上写的是几个人,那就派几个人;项目建议书说怎么做,那将来就怎么做;项目建议书上列出的工作计划是怎样,那将来的工作计划肯定就这样展开。而不象很多本土咨询公司,项目建议书唯一的目的就是骗到咨询合同,所以才能吹多大牛就吹多大牛、能拍多少胸脯就拍多少胸脯。至于项目真的成了,承诺的那些东西能不能做得到,那就再说了。
图103(暂缺)是国际咨询巨头M公司在做一个“业务流程重组”咨询项目时,于项目启动第一天的工作安排。也正是因为这样严谨而充实的安排,才会让客户觉得即使最终项目没有成功,但也从该公司那里学到不少知识或者方法,或者说至少感觉到M公司是尽了力的。
而中国的咨询公司却很难让客户感觉到这一点。虽然在包装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团队包装得非常强大,可真到做项目的时候,就会发现人员捉襟见肘了;虽然在打单的时候可以承诺公司老板(或者合伙人)会投入50%甚至是100%的精力,可真到做项目的时候,就会发现精力分配不均了。总共就这么几个人,做了东家的项目,就做不了西家的项目;就一两个水平高点的合伙人,往这个客户多投入点精力,自然就要对那个客户少投入点精力,更何况他还希望留出点精力去谈新的项目。于是,客户往往就会发现,项目建议书上出现的专家,有几个是从来就没见过;谈项目的时候合伙人承诺至少一个月来两次,可现在两个月都没见到他一次。
下面让我们看看一些本土咨询公司是怎么进场做咨询的。首先,项目启动会能不开就不开了,合伙人能在这个企业呆的时间有限,还是直接就展开调研的好;即使要开也只是走个形式,把项目建议书照着读一遍就完事。联合项目小组事实上也不需要成立了,最多要求企业指派一个人负责跟他们联系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他们事实上早就忘了当初项目建议书上承诺的“咨询过程不仅是报告和方案的转移过程,而且是知识和方法的转移过程”。这下与国际咨询公司的差距也就暴露出来了——他们可以在项目建议书上骂麦肯锡,但真的开展咨询的时候,其实根本做不到象麦肯锡那样,有那么多的知识或者方法可以转移。
然后就是展开调研了。那份千篇一律的调查问卷当然是要发的,有没有作用不用管,至少将来可以用它画出很多图表。到时候写诊断报告的时候,内容不够就用这些图表来凑。内部调研是能少则少,项目建议书上写的一个月或者20天的内部调研,实际上去个两三次、呆个七八天就算很多了。特别是公司的,自然是只需要出出场、跟企业的老板见见面、聊上半天就可以直接赶往另一个项目了。外部调研则是能省则省,很多时候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查资料就行了,至于什么去消费者、供应商或者经销商那里访谈,客户不坚持就不要去了吧。毕竟咱们不是麦肯锡,没那么多的经费,也没那么多的人,就不需要搞这么复杂的工程了。事实上,也只有在具体做项目的时候,他们才会承认自己不如麦肯锡的——反正这个时候合同都已经签了,那就需要给客户降降温,不能让他们对本土咨询公司有太高的期望值。
最后,自然是要给客户做方案了。这个时候,无论他是哪一派的咨询师,往往都走上了同一条道路,那就是“抄袭”的道路。这个习惯可能是从他们上大学的时候就养成了。上过大学的人,特别是上过大学的男生,可能80%都有抄作业的历史,你抄他的作业,我再抄你的作业,反正都是为了应付老师;等上了研究生以后,又养成了抄论文的习惯,这篇论文抄一段,那篇论文抄一段,最后就抄成了一篇属于自己的“论文”,这是为了应付学校要求“研究生毕业必须要有多少篇论文发表”的制度。等参加工作了,做了咨询师了,才突然发现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抄袭别人的咨询方案还能发财,那自然更加是乐此不疲地抄来抄去了。不过现在抄袭的对象不一样了,首先是抄袭自己过去做过的同类方案,可这样值得抄袭的素材毕竟不是很多;那就转而寻求抄袭别家公司的方案。于是,我们就看到很多咨询师们一天到晚泡在网上下载各类咨询报告,还有些咨询师则是互通有无,相互交换自己公司的咨询报告,以增加可以抄袭的资源。更有些人成为专门倒卖“咨询报告”的贩子。这样的贩子都快泛滥成灾了,笔者的电子邮箱中每个星期都会收到几封兜售咨询报告的邮件,但他们确实也很有市场。笔者就知道一家咨询公司的老总花了2000元钱买了一张据说“囊括麦肯锡、BCG等各大咨询公司报告”的光盘后,如获至宝,根本舍不得给下面的员工看。只有在咨询师做完方案后,自己再从那里面寻出几个漂亮的PPT加上去,在提高方案水平的同时也“显示”他的实力。
有意思的是,很多咨询公司的老总一方面千方百计地在寻找和抄袭别人的报告,另一方面又在千方百计地防备员工抄袭他的东西。这就带来国内咨询公司中常见的一种“保守”现象。很多咨询公司的老板把公司的咨询报告当宝贝一样地锁着,连自己的咨询师都不让看。究其原因,往往是这些咨询公司的创办者,本身也是从著名的咨询公司辞职出来,并带走了过去公司的很多咨询报告,成为他现在创办这个公司的资本。为了防止他们的这种做法被别人在现在的公司重演,他们往往对公司的咨询报告非常保密,比如根本不给新招的咨询顾问提供公司的咨询方案作为参考,让这些人完全依靠自己过去的经验开展咨询。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公司的咨询报告,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甚至是模板,报告的水平完全取决于项目经理的水平。如果项目经理是从“老麦”出来或者手头有些麦肯锡的报告,那这个报告一看就简直是老麦的翻版;有的如果是从“小罗”出来或者很欣赏罗兰贝格的东西,手头也积累了不少“小罗”的方案,那这个报告就是典型的罗兰贝格的风格。这一方面造成了这些公司咨询报告(服务质量)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这些咨询师在公司的时候,其实还是会想方设法去偷你的报告;而他们离开之后,这些报告仍然会在世面上流传,被人交换、购买和抄袭。防是防不住的,如果你的成立就是靠偷别人的报告起家的话,你就很难保证员工在离开之后不偷走你的报告。
真正偷不走的只有思想。正是因为这些公司的创业者们并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才会把那些报告当作宝贝——如果没有这些东西他是什么都写不出来,或者说没有那些东西他的公司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在大家都把咨询报告当宝贝,在咨询师都在做文抄公的时候,就使我们不得不谈到中国管理咨询界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普遍地缺乏思想。我们经常看到,“战略”热门了,有的咨询公司老总就把自己包装成“中国战略第一人”;“执行”流行了,有的公司负责人又跳出来说自己是“中国执行第一人”;“整合”时髦了,有的咨询公司就鼓吹自己是“中国整合第一品牌”。总之,什么流行他就吹嘘自己擅长什么,但这恰恰暴露出他们根本没有一点自己的东西。还有些咨询公司,则属于另外一种情况。也就是说他们也提出了一些属于自己的理论或者观点,听上去也蛮唬人,但这些东西往往只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管理”,是属于空洞的认识论上的东西,用来写写文章或者做做培训还可以,却根本没法转化到咨询报告中去。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能成为咨询的工具或者方法,更不可能在客户那里得到运用并产生效益。所以,真正要写咨询报告的时候,他们自己还是得到麦肯锡的报告那里去寻找灵感。
这样,我们就看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国内的很多咨询公司一方面在疯狂地批评麦肯锡,另一方面却又在疯狂地收集麦肯锡的咨询报告,疯狂地在自己的报告中引用麦肯锡的PPT。随便举个例子。图104(暂缺)本来是由M公司出品,但现在被大家复制来、复制去,在本土很多“著名”咨询公司的项目建议书或者咨询报告中,我们已经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曾经有网友发表帖子写到:“我原工作于一家国际性咨询公司,我的负责人在给我们培训时,告诉我们一句话——‘别人可以复制我们的PPT,但是他们永远也无法深刻理解PPT 背后的东西,而我要给大家讲的就是PPT(我们的顾问手册)背后的东西’。是的,国际性咨询公司不会把这些东西写到PPT 中去,而作为咨询顾问必须深刻理解花花绿绿PPT背后的深刻含义。否则,就会把好经念歪了。所以,你即使拥有了麦肯锡、科尔尼或是BCG的全部方法论或咨询报告,也不一定能做得了咨询。你必须深刻理解,甚至还要去创新,你必须自己去思考。而国际性咨询公司漂亮的PPT,只会让你变得懒惰,并钝化你的思维,你也许只会下载、复制,最终是手指发达,而头脑简单。”把他的意思再阐发一下,那就是虽然笔者在前面几章中已经指出了在“麦肯锡”PPT后面隐藏的思想,并批评了这

给你转载了一篇“国内外期货公司经营模式及经营能力比较”,对你应该有帮助的,分析的挺到位。
国内外期货公司经营模式及经营能力比较
浙江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来源:经济导刊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期货市场产生以来,在经历了无序发展和治理整顿后,进入了一个稳步发展阶段。然而作为市场主体的期货经纪公司普遍实力偏弱,发展滞后,成为制约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我国期货市场相比,以美、英等国为代表的期货市场已经相当成熟,已经形成了机制完善、结构完备的期货行业体系。而新加坡、香港、台湾等新兴期货市场也在学习成熟市场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期货行业构成的国内外比较

美国和英国的期货行业构成

美国是期货市场和期货行业发展最为成熟的国家,其期货行业结构在原发型期货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美国《商品交易法》将其期货市场的中介机构划分为代理业务型、客户开发型以及管理服务型三大类。

代理业务型的中介机构。主要是期货佣金商FCM(Futures Commission Merchant)、场内经纪商FB(Floor Broker)以及场内交易商FT(Floor Trader)。FCM是各种期货经纪中介的核心,从其功能来看,与我国的期货经纪公司类似。据统计,在美国期货业协会(NFA)注册的FCM目前共有192家。①根据不同的营运模式,美国的FCM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全能型金融服务公司,如高盛公司、花旗环球金融、美林公司以及摩根大通等金融巨头,期货经纪业仅占其业务的一部分;二是专业的期货经纪公司,以瑞富期货公司(Refco)为典型代表;三是现货公司兼营期货经纪业务,这类公司包括一些大型的现货加工商、仓储商、中间商和出口商等。它们最初涉足期货市场主要是为了套期保值,后来逐渐拓展到期货经纪业务,有些现货公司还下设了专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子公司,例如嘉吉投资者服务公司(Cargill Investor Services)就承担了其母公司的套保业务。此外,代理型中介还包括FB和FT。FB又称出市经纪人,他们在交易池内替客户或经纪公司执行期货交易指令。FT与FB正好相反,他们在交易池内替自己所属公司做交易。如果是替自己账户做交易,通常称之为自营商(Local)。

客户开发型的中介机构。主要有介绍经纪商IB(Introducing Broker)和经纪业务联系人AP(Associated Person)。IB既可以是机构也可以是个人,但一般都以机构的形式存在。它可以开发客户或接受期货期权指令,但不能接受客户的资金,且必须通过FCM进行结算。IB又分为独立执业的IB(IIB)和由FCM担保的IB(GIB)。IIB必须维持最低的资本要求,并保存账簿和交易记录。GIB则与FCM签订担保协议,借以免除对IB的资本和记录的法定要求。在NFA注册的IIB目前共有466家,GIB则有1043家。我国尚不存在类似于IIB的期货中介机构,而期货经纪公司在异地的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则与GIB颇为相似。在FCM的业务结构中,许多IB的客户量和交易量都远比FCM直接开发的要大,IB的引入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期货业的发展。

经纪业务联系人主要从事所属的FCM、IB等机构的业务开发、客户代理等工作。他们均以个人形式存在,包括期货经纪公司的账户执行人、销售助理和分店经理等。经纪业务联系人不允许存在双重身份,即不能同时为两个期货经纪机构服务。在NFA注册的经纪业务联系人共有53898人。其中,以账户执行人AE(Account Executive)最为典型,他们是FCM的业务代表,是专门为期货经纪公司招揽客户并替客户执行交易和提供市场咨询的人,与我国期货经纪公司内部经纪人的角色类似。

管理服务型的中介机构。主要包括商品基金经理CPO(Commodity Pool Operator)、商品交易顾问CTA(Commodity Trading Advisor)等。CPO是指向个人筹集资金组成基金,然后利用这个基金在期货市场上从事投机业,以图获利的个人或组织。CTA可以提供期货交易建议,如管理和指导账户、发表即时评论、热线电话咨询、提供交易系统等,但不能接受客户的资金。目前,在NFA注册的CPO有1470家,CTA有790家。图1反映了美国期货行业中几种主要中介机构之间的业务联系。

其他原发型期货市场与美国的期货经纪行业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英国的期货经纪中介主要可以分为全能期货经纪商(Full-Service Brokerage)、贴现期货经纪商(Discount Brokerage)、介绍经纪商(Introducing Broker)。全能期货经纪商全方位地提供期货期权代理业务、FOREX业务以及场外市场现货与衍生品的交易,同时也开展了电子交易和网上交易,并且为投资者提供咨询、培训等服务。英国最具代表性的全能期货经纪商有曼金融(Man Financial)、GNI有限公司和 Berkeley期货公司;贴现期货经纪商仅接收客户的指令,并在市场上代客户 *** 作执行,不提供交易建议、市场信息以及其他服务,所有决策由客户自己做出。英国的IB与美国的略有不同,它们是全能期货经纪商的一种,提供的服务与全能期货经纪公司是一样的,只是规模往往较小,通常仅致力于期货经纪业务。但正是由于IB规模小,分布的范围要比全能期货经纪商广得多,为小城镇居民进行期货交易提供了便利。

亚洲国家(地区)期货行业构成

日本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企业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金融公司兼营期货经纪业务,主要是一些拥有投行背景的公司,如小林洋行和一些证券公司等;二是一些拥有现货背景的大型企业,它们大都下设了专门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子公司。这类期货公司的代表有三井物产、住友商事、丰商事、冈藤商事、三菱商事等。三是专业型期货经纪公司,以创建于1958年的日商联贸期货经纪股份有限公司(Nihon Unicom Corporation)为代表。①

继发型期货市场中,香港的期货市场主要有四类参与者,一是自营商(Trader),仅从事自有账户交易;二是经纪商(Broker),既从事自有账户交易,也为其他会员代理交易;三是期货商(FCM),可从事自有及客户账户交易,也可代理其他会员的经纪业务;四是商品自营商(Merchant Trader),它们是可交割商品的期货自营商。①

台湾地区的期货经纪商主要有四类:一是专营期货经纪商,只受托从事证期局公告的国内外期货期权交易;二是兼营期货商,包括一些本土及外国券商和金融机构;三是期货交易辅助人,主要是一些获许经营期货交易辅助业务的证券经纪机构,期货交易辅助业务包括招揽客户、代理期货商接受客户开户,接受客户的委托单并交付期货商执行等;四是复委托公司,就是代理本土客户从事国外期货交易的机构,它们将委托单转给境内的国外复委托期货商,然后再转给境外的交易所达成交易。②

我国期货业构成中的问题

我国期货业的发展时间较短,但行业发展历程几经坎坷。目前,我国共有188家注册期货经纪公司,期货营业部500多家。我国目前的期货业态构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期货业态过于单一。国外的原发型期货市场和继发型期货市场的期货业,均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较为完善的行业结构。各种类型的期货中介机构,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在多层次的代理服务体系中自我定位,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发挥中介职能。而我国目前的期货中介机构只有专业型期货经纪公司一种类型,它既是一个交易代理机构也就是通道服务商,又承担着客户开发、信息咨询、客户账户管理和交割服务等职能,相当于一个全能经纪商。但受制于目前的资本实力和经营能力,我国现有期货经纪公司还没有能力扮演全能经纪商的角色。

第二,期货业态链缺损,市场开发和服务能力不足。目前,我国期货业既缺乏像美国的IIB、台湾的期货交易辅助人这样的客户开发型期货中介,也没有法律意义上正规的CPO、CTA等管理服务型期货中介。一方面,造成了期货经纪公司长期以来在客户开发与代理服务这两个业务领域顾此失彼、难以两全;另一方面,由于得不到专业、安全的资产管理服务,使得大量潜在的客户因为专业知识匮乏而无法投资于期货市场。

期货公司经营模式的国内外比较

四种国外期货公司经营模式

国外期货经纪公司的经营模式大致分为四种,具体为:综合型、融资服务型、专业型和贸易型期货经纪公司。

综合型经纪公司。代表性公司为美国的瑞富期货(Refco),全球排名第6。瑞富期货是以经纪业务为基础的多元化发展的期货经纪公司,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是全球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从瑞富期货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经纪人和经纪商制度是其拥有活力的关键,购并是其扩张的主要手段。瑞富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业务发展非常全面和均衡,凡是期货经纪公司能够涉及的领域,该公司均成功进入。目前,瑞富期货涉足的主要业务包括衍生品交易、服务、资本市场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收购业务等四大块。

融资服务型经纪公司。代表性公司为法国的飞马期货(Fimat),全球排名第7。Fimat的控股股东是法国兴业银行。大型国际化商业银行背景使飞马期货在客户融资方面能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飞马期货有相当数量的工业领域客户,兴业银行往往是这些客户的债权人。同时,飞马期货也非常重视其他机构客户,譬如金融机构和基金,其完备的环球经纪网络也为服务机构客户带来方便。

专业型经纪公司。代表性公司为法国的卡利翁金融(Calyon Financial)和英国的曼金融(Man Financial)集团,全球排名第8和第9位。专业型经纪公司又可分为市场专业化和产品专业化两种模式。前者以卡利翁金融为代表,其完全是投资银行风格,该公司的工作重点就是服务好基金,在其期货合约的总成交量中基金的份额占了六成左右;后者以曼金融为代表,它的发展被认为是贸易公司成功转型为金融机构的经典案例。目前,曼金融主营业务为资产管理,其2003年的收入结构中,资产管理费收入为2711亿英镑,资产管理业绩收入为1391亿英镑,代理费收入仅为0708亿英镑。也就是说,经纪业务收入仅占曼金融总利润的25%左右①。参见图2、图3。

贸易型期货公司。代表性公司为美国的富士通集团(FCStone)。富士通的经营规模虽比不上上述期货公司,但却独具特色。作为一个从事商品交易风险管理的专业化公司,其特点是业务渗透商品价值链中包括生产、销售、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的每一个环节。为客户提供纵向一体化的商品贸易服务,从而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之一,美国中西部的农场70%的农民通过富士通进行保值交易。

国内期货公司经营模式单一。

创新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代表性期货经纪公司的经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网络型、区域型和贸易型经纪公司等三种类型。

在2003年国内期货公司综合实力排名前20位的期货经纪公司中,网络型经纪公司共5家,其中4家为中期公司的分支机构;区域型公司共11家,数量最多;贸易型公司共4家,也占据相当份额。

网络型经纪公司。其代表是中期集团公司,2003年综合实力排名第1位。其特点是拥有众多独立子公司,全国性交易网路健全、交易额和保证金在全国范围内占有比较高的份额,具有极高的市场地位和较强的竞争力。

区域型经纪公司。其代表是浙江永安期货和江苏建证期货,2003年综合实力排名分别为第3位和第10位。区域型期货经纪公司一般以公司所在省份或地区为核心市场,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是所在省份或地区的龙头期货公司,拥有较好的市场信誉和行业知名度。

贸易型经纪公司。其代表是中粮期货、深圳实达,2003年综合实力排名分别为第2位和第5位。这类公司具备某类商品的贸易背景,一般与这一品种的现货生产商、贸易商联系密切,具备此品种生产储运贸易方面的专业优势和信息优势,往往在这一品种上有比较大的交易量。目前,较有影响的有中粮系、五矿系诸公司。

与国外代表性期货公司相比,国内期货公司存在较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内期货公司只能从事期货交易代理业务,公司规模较小,市场细分能力不足等。单就经营模式而言,国内外期货公司存在较明确对应关系的仅为贸易型经纪公司一类;网络型和区域型经纪公司虽然从其以经纪业务为核心拓展市场占有率的基本做法而言,与以瑞富期货为代表的国外综合型经纪公司类似,但国内公司开展综合业务的能力相当有限,主要从事市场的平面扩张;作为国外期货公司经营模式重要类型的融资服务型、(市场或产品)专业型经纪公司在国内还未出现成功的代表性企业。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42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7
下一篇 2023-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