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物联网生态圈,为何容不下一台车?

IoT物联网生态圈,为何容不下一台车?,第1张

曾读到很有思辨力的一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才能做到”。汽车有必要融入IoT物联网生态圈吗?又该怎样融入?将来的话语权会旁落吗?不妨带着问题思考答案。

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词。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他曾做出设想,未来的住宅应该具备智能家居系统,这也是物联网的一个具体应用场景。

物联网真正兴起,则要进入21世纪10年代了。2014年,谷歌收购Nest,对业界提了个醒,这家公司要在智能家居的跑道上提速了。

小米的创始人雷军也是在2013年年底,开始看到智能硬件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到如今,小米生态链有了一定的规模,主要围绕的也是智能家居这一应用场景。

IoT生态的觉醒

物联网,即万物互联,物与物之间可以网络互通,我们也可以连接并控制万物。这就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1 硬件要智能,可以被控制;2 物物之间如何连接,通讯技术如何落地。

目前,技术门槛正在被碾碎。

智能硬件越来越多,小米生态链不断扩容的正是智能硬件;通讯技术也不是问题,以NB-IoT、LoRa为代表的LPWAN物联网技术正在崛起,而5G技术的发展可以使物联网加速落地。

以小米生态链为例,链条核心是手机,周边才是小米或投资、或结盟的硬件生产企业。

智能硬件搭起了物联网的基础,这是第一层建筑。再往上,第二层是内容产业,第三层是云服务。当完全搭成之后,就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了。

不过,你可能发现了,小米生态链的触角暂时并没有延伸到汽车领域。或者说,汽车还不是小米周边的硬件生产企业。

车联万物,还是人联万物?

事实上,物联网与汽车行业相融合,并非一个新热点。我们有一个词叫“车联网”,但如果仅仅理解为“汽车能上网”,那还是过于狭义了。

车联网更广阔的边界其实是V2X技术,V是汽车,X是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即车联万物。

具体有V2V(车与车)、V2I(汽车与基础设施)、V2P(汽车与行人)、V2N(汽车与互联网),再广义一点想,汽车也可以融入到智能家居的网络中去。

所以,我们也看到了,“车联万物”的核心是汽车,是站在汽车端往周边扩。小米生态链的核心是手机,当然是站在手机端往周边扩。这是两个不同的核心点,不同的扩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多数智能家居的生态链,一般都会以手机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手机是最为普及的智能硬件,可以做到“人手一部”。那么,每一台手机的背后,主体就是一个人。

这才是需求所在。终究,我们搭建复杂的物联网,是希望以人为核心,与万物互联,也可以控制万物。

那么,问题来了。汽车有可能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也可能成为人们移动的“第二起居室”。汽车与智能家居一定会融合在一起,而且,互联的边界还要拓展到更广的领域。

但是,在这个融合的过程中,核心究竟在汽车端,还是在手机端?哪一种“物”,可以真正代表背后的“人”?

下个十年,谁是核心?

重新再来审视开篇那句话,“技术无法拯救行业,只有需求和场景才能做到”。

汽车与智能家居生态链相融合,技术上的难度并不大,但核心还是看需求,而需求到达了一定程度,也会倒推着技术走向成熟。

美好生活是人类一直以来的追求,物联网大融合的需求势必存在。那么,这场融合会怎样进行呢?我们试着畅想一下。

1 谁在主导?

究竟汽车端是核心,还是手机端是核心,也可能两者都不是,智能穿戴设备反而有可能成为核心。

我们可能戴着一款智能眼镜,或者一块智能手表,具备远程 *** 控各种智能硬件的能力,既可以控制家居家电,也可以控制车辆来去。当然,如何控制智能硬件,能语音对话的,就别动手。

2 车能干什么?

车与家之间,其实是空间上的一种转换,我们可能需要一种无缝衔接式的对接体验。

比如,你正在家中用智能屏幕观看一条视频,却着急乘车赶往目的地,当进入车内时,可以在车载屏幕上继续观看。

此时,汽车可以完美承接智能屏幕的作用,也可以说,进入车内与家中无异,相关内容与服务不会断点与卡顿。但前提明显是,汽车要实现自动驾驶。

3 完全自动驾驶

完全自动驾驶,或在有限区域内的自动驾驶。纵使在主要行程路线中,可以选择手动控制车辆,但在达到目的地之后,“最后一公里”的自动停车需求仍是很充足的。

未来将允许车辆自动寻找车位停放,并自动充电,而在下一次出发的时候,又可以通过远程召唤,让车辆在指定地点等候我们。

4 共享出行可能真的会成真

现在的共享出行,脱离不了租赁的本质,取车还车的痛点也没有解决。真正的共享出行仍需要与自动驾驶深度捆绑,自动来,自动走,闲置资源可以更好地运转起来。

但是,共享化未必会消灭汽车私有化,我们或许还需要一定的独享权,就像手机基本实现了“人手一部”,私有化特征其实很明显。而汽车独享于我,其个人差异化将体现在内部布局及内容服务层面,外观设计或许越来越趋同。

经济条件允许则买车,暂时不允许则共享,大概会形成这样一种汽车消费观。

5 汽车去品牌化

汽车品牌越来越少,而产品将越来越趋同,融入到整个生态链之后,产品自身的品牌已经不重要了(类似于小米生态链的现状),消费者优先记得的,是生态链的名字,或者内容服务商的名字。一句话总结,软件压倒硬件。

未来畅想,未必全对。只是,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求一定会在未来肆意生长,那就驱动技术来一场变革吧。

越来越美好,越来越进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手机发布会的春晚。”这是不少网友对3月29日小米发布会临近,公司频频爆料的惊呼。

在新品发布会前爆料,是各手机厂商的常规 *** 作,小米近日的密集爆料被称为“手机发布会的春晚”,既因围观网友众多,更在于下料足够猛。雷军甚至在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发微博称彩排时间过长,不得不将部分新品放在微博上发布。

其实,在一个星期前的3月21日,小米便开始了预热动作。先是吊足胃口的“Big News”海报,然后是正式公布发布会时间,接来来的每一天都有一个猛料:“生生不息”的发布会主题和雷军奔跑邀约、“安卓机皇”的海报、手机摄影“拐点之战”亮相超大底GN2、雷军许知远的灵魂对话、小米MIX的回归、澎湃自研芯片的重生、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美学加持……

营销造势是表,外显下企业内在战略的调整是核心,企业的发展总是阶段性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策略和品牌思路。小米新十年已然到来,势必也会有密集的动作,放眼未来。根据这次发布会的信息预知,小米对未来已经做好了准备。

每到重大时点,巨头公司们都会有密集的品牌动作。

两年前腾讯930把产业互联网提到重要位置,就做了一系列的品牌动作。放眼全球,微软帝国陷入增长停滞时纳德拉接盘,在内部士气一片低沉时给员工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动力,也做了不少动作在公司方向迷茫时“重新找到了微软的灵魂”。

这些动作不是空穴来风和自吹自擂,而是内部业务梳整完毕的自然外显。

品牌是对外,组织业务是对内。小米在这十年前后的交接点处做了对内对外的多重动作——对内是组织治理的提升,业务布局的更有层次感。而在对内梳理清楚思路,明确了战略定力之后,对外的品牌升级也是必须跟上的环节。

小米在迎来新十年之际,手机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手机存量市场下,每一分市场都变得异常重要,有人市场份额提升就意味有人失败,而海思麒麟的休克,使得这部分宝贵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这使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厂商们既能触摸到机遇,也承担着压力。

同时,中高端手机逐渐成为了手机厂商们出货的大部头。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从2014年至2018年,国内0-999元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比从49%下降到15%,而1000-3999区间的手机市场份额达到72%。因此,如何冲击高端、站稳高端成为了手机厂商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更大的背景是,物联网时代下万物互联,日益先进的技术正在将全球所有设备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据统计,仅小米AIoT平台就已连接IoT设备数达325亿台。量变引起质变,如今量变的势能正在加快,如何优化IoT生态、将连接创造价值,都是新阶段下小米亟需考虑的。

聚焦到小米自身上,变化同样不小。2010年3月成立,在精准把握互联网流量红利中成功崛起的小米,在线下也逐渐铺展开来,到2020年底,已经拥有3200家小米商店,未来还会在三线、四线乃至五线城市开设,覆盖到每一个县。

从国内走到海外市场,小米收获颇丰,据统计机构IDC和Counterpoint的数据,在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重归全球前三,全球销量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体现在营收规模上,就是小米刚发布的2020年财报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调整后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小米的现金储备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这也为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小米到底如何应对?从此次发布会上可以看到不少端倪。

小米此次发布会的主题为"生生不息",小米官宣曾提到"新小米,新故事",配合公司主题造势,雷军发起了奔跑邀约:#和雷军一起奔跑#——生机勃勃的活动。从字面上便可得知,雷军及其小米想对外界释放出改变、创新的信号。

结合雷军和许知远对谈中提到的"出圈"、"撕掉标签"、"有一个特大型的项目要干"等信息,不难看出,此次发布会小米将实现一次重要的突破,而这次发布会前的一些信息已剧透了小米的计划。

史上产品最多的小米发布会,小米将再次"出圈"突破。小米官方信息透露将是小米史上发布产品最多的发布会。综合各种信息来看,小米将依靠扎实的重量级新品,实现品牌向高端的决定性突破。

雷军在对谈中提到,"出圈"还代表着"重新再来一次",指的应该是小米一直没有放弃的自研澎湃芯片。3月26日,同步传出了小米自研芯片的消息可为映证。

但也有人猜测,从开创小米模式到入局IoT,从双品牌战略到智能工厂,小米一直向新领域 探索 ,不断撕掉身上的固有标签。如果小米继续出圈,下一步计划很大概率就是造车。

最近不少品牌都针对高端市场做出动作,如OPPO请到导演姜文,一加和vivo则是分别与相机品牌哈苏、光学大厂蔡司合作实现高端转型。过去的一年,小米在高端市场取得的成绩则非常抢眼,全年售出价格超过3000人民币的高端智能手机约1000万台。

此次放料小米MIX将重磅回归,小米直指超高端市场,品牌进一步升级。在与许知远的对谈中,雷军透露:"现在我们要做一个高端产品,小米手机要上1万块了。"可以肯定,这款万元手机就是小米最新的小米MIX手机,也是小米史上最贵的量产手机。

每一代MIX都集结了行业最顶尖的技术,对于全新一代MIX,雷军表示"1万块的手机不是因为它定价1万,是因为它里面的 科技 含量远不止1万。"不少 科技 博主推测,小米的此次MIX机型或为全新折叠屏手机MIX Fold,而其远超1万的 科技 含量则包括该机将首发的商用液态镜头,一颗镜头实现长焦+微距功能,体积小对焦快。

除了定价超过1万的MIX机型,即将发布的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则是小米站稳高端的重头戏。小米官方则是为其大杯及超大杯产品直接贴上了“安卓机皇”的标签。据官方透露,小米11 Ultra将首发超级快充硅氧负极电池,首发全相变散热技术,这也将是小米首款支持IP68级别防护的手机,小米11 Ultra用实际行动冲击“安卓机皇”的宝座。

在性能和手机堆料上小米确实没有让人失望过。过去,小米手机最为人称道的宣传语是“为发烧而生”,从极客开始出发的小米也确实一直保有初心,在性能上和堆料上做到了极致,如今,在手机的工业设计上小米同样要做到极致,站稳高端。

3月28日,就在发布会前一天,小米宣布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原研哉将为小米做设计,原研哉是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可谓设计领域的圣经。小米请来原研哉无疑又是对高端市场的一次精准狙击。

回到高端手机的定位本身,必须比普通手机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这就得回到手机的核心技术——芯片上。在此次爆料中,小米将斥100亿美元巨资布局芯片,"技术为本" 的小米始终不变对 科技 创新的追求。

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松果电子公司,负责芯片研发设计。2017年,小米松果发布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使得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的第四家能够自主制造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但此后,澎湃芯片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迟迟没有发布。

去年小米10发布之际,有米粉问雷军你们澎湃芯片还做不做,雷军表示芯片研发遇到困难,但并没有放弃对澎湃的研发。时隔四年,自研芯片终于再度回归,可以看出小米始终没有放弃对技术创新的追求。

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小米还通过投资芯片行业夯实自身的技术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成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已经投资了40多家芯片领域相关的企业,小米以技术为本的决心清晰可见。全新自研芯片的发布不仅是小米技术创新的一大步,也是中国自主研发芯片力量不断壮大的好消息。

在小米的强项AIoT领域,小米还将在发布会上发布米家生态链新品、小米笔记本Pro等系列产品,据了解,2020年,其生态链产品已进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AIoT平台连接的IoT数已达到325亿,同比增长38%,“手机 AIoT”生态将更加完善。

小米是幸运的,企业的升级期撞击到行业与时代的换挡期,在新时代的开头,小米也一扫阴霾,盈利增长良好,估值逐渐升高,迎来属于自己的“戴维斯双击”。

这次发布会是小米站在未来新十年面前的一次叩门,打开大门后的新世界也更加值得期待。

雷军在发布会上。来自雷军微博

小米“放卫星” 10年投资百亿美元造车

在发布会开始前3小时,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小米智能电动 汽车 项目正式立项。公告称,小米集团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除特别注明外,单位下同),预计未来10年投资100亿美元(约为656亿元人民币),雷军将兼任该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在过去75天里,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四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和两次正式的董事会,小米终于决定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雷军说自己非常清楚 汽车 行业的风险。在这个行业里,动辄就是百亿元的投资,而且三五年才有成果出来;但是小米现在有不少积累,有非常优秀的工程师团队,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最重要的是,小米还有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做好全力冲刺5-10年的准备。”雷军如是说。

谋求智能生态链闭环 造车是必然一步?

小米的跨界造车之旅正式启程,看似偶然,不过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小米入局智能电动 汽车 是必然的。

雷军也在小米公司全员内部信中表示,对于造车,小米拥有业内最丰富的软硬件融合经验,以及业内规模最大、品类最丰富、连接最活跃的成熟智能生态,在现金储备充足的情况下,智能电动 汽车 将是小米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智能生活综合生态拓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智能生态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

2020年财报显示,小米集团收入为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其中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1522亿元,约占总营收的618%,仍是其主要营收来源。截至去年12月31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物联网)设备数高达325亿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同比增长380%。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达到了620万,同比增长529%,IoT生态构建已经初具优势。

TMT( 科技 、媒体、通信)行业观察者张书乐表示,小米一直在做生态链,即智能家居生态,通过小米音箱、小米手机或小米电视亦或者是米家App作为枢纽,形成一整套小米智能家居系统,一旦多个智能家居设备成熟,则可能带动用户全套配齐其他小米生态下的智能家居产品,形成强衍生。而小米造车本质上也是一个生态链,即小米智能出行生态。唯有生态,才能让小米真正成为互联网 科技 巨头,而不是单靠爆款手机产品来迎接不确定的未来。

挑战刚刚开始 成为马斯克还是贾跃亭

对于从零开始、没有 汽车 产业基础的小米和雷军来说,造车势必是一场硬仗。

张翔表示, 汽车 是比手机复杂得多的工业产品,产业链的供应商管理起来难度比手机要大得多,小米造车从头开始就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很有挑战性。另外,智能 汽车 行业竞争激烈,也是一片红海,同质化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小米造车短时间内不可能像特斯拉那样,车一造出来就可以获得大量订单,用户可能需要等很长时间,如果哪个环节没有运营好,很可能全军覆没,资金打水漂,甚至是关门破产。”

“小米现在的挑战是,造车到底选择什么方向?百度已经决定用阿波罗无人驾驶入局,阿里巴巴已经决定系统化配合上汽入局,小米现在入局是打性价比还是攻占中高端市场,目前一切未知,这就是最大的挑战, 汽车 和手机等快消品是不一样的。”千门资产投研总监宣继游坦言。

造车本来就是一件非常“烧钱”的事情,工资、物料、产能、工厂规模、零部件等环节都会对产品最终能否量产有影响,上一个满腔热血“All in”造车却迟迟未兑现诺言的人是贾跃亭。2014年底,贾跃亭宣布打造超级 汽车 以及垂直整合的互联网智能交通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两年后。乐视超级 汽车 LeSEE概念车正式亮相。随着后续乐视网资金链断裂,该项目也最终破产,贾跃亭远走美国,创立法拉第未来继续其造车梦,而曾经的乐视超级 汽车 则逐渐被人们遗忘。

摆在雷军面前的造车结局似乎只有两个——成为智能电动 汽车 新的定义者或者步乐视超级 汽车 的后尘。从“性价比”到“万元机”,雷军在手机行业闯出了一方天地,他在 汽车 行业会玩得转吗?

■马化腾:用移动互联网防止雾霾
两会之前,柴静的《穹顶之下》用互联网的方式已经做了预热,同样今年两会中腾讯CEO马化腾的提案一经曝光,引起了大众的热烈讨论。他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业现在都在围绕互联网做融合创新,不仅有助产业升级,还能促进大众创业,极大方便人民生活。“政府部门应当加快移动互联网在民生领域的普及和应用,把‘人与公共服务’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全面连接起来,有助于解决看病难、教育资源不均衡以及防治雾霾等新老重大民生问题。”
■李彦宏: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
百度CEO李彦宏在今年两会提出设立国家层面的“中国大脑”计划。以智能人机交互、大数据分析预测、自动驾驶,智能医疗诊断,智能无人机,军民机器人技术等为重要研究领域;支持有能力的企业搭建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和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不同研究领域开放平台资源,高效对接社会资源,依托统一平台协同创新。距离百度成立IDL研究院已经过去了两年,而百度的财报显示,从2013年开始,百度的研发费用大幅提升。 
■雷军: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
小米科技的董事长兼CEO雷军则在今年的提议中,建议把互联网纳入国家战略,更好地把握互联网的时机待遇,用互联网来更快的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且他通过三点来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经过过去十五年的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在全球前五的互联网公司中,三家美国公司,两家中国公司;全球前七,四家美国公司,三家中国公司。中国已经领先了日本韩国欧洲等发达国家,这是非常巨大的进步。
2、过去的互联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传媒、软件、游戏和零售等行业,而近几年开始渗透更多的传统企业。小米就是通过互联网涉足手机行业,在2011年10月上市,第一年2012年1265亿,预计到今年600-700亿,明年有比较大把握过千亿。这就是互联网的威力。
3、要把握移动互联网的巨大机遇,如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努力抢分移动互联网这块新蛋糕,没有移动互联网,就没有未来。目前最成功的莫属腾讯,做微信至今三年,目前已经超过四亿活跃用户,市值也从500亿美元涨到1500亿,是目前最大的赢家。

雷军在小米13发布会上回应对标iPhone被笑话,他表示小米不怕笑话,小米最怕的是停在原地,没有进步,固步自封!雷军认为若是我们连和苹果这一品牌并肩的勇气都没有,何来的超越?!雷军认为不管什么事情想要做成,必须先有想法,有了想法才能有想方设法去达成目的地动力!雷军称不觉得小米未来和苹果差距会很远,甚至他觉得小米超越苹果也不是什么难事,雷军称目前小米在研发的双尺寸就已经和苹果这一品牌站在了同一个高度,而他们有信心赶超苹果将这一产品率先上市,率先占领市场份额!

雷军无疑是有魄力的,想一想小米以往连中国知名品牌手机前三都够不上,而今却异军突起实现了大发展,这说明了这些年小米一直在进步,只不过是在低调地谋发展!雷军是一个非常有耐心的创业者,他只要认定了目标就会不断地前行,介于此,我们可以相信雷军终有一天可以带领着小米冲向世界,超越苹果!

下坡路

苹果13,苹果14发行不理想,足以证明苹果已经走了下坡路!如此,这个时期那个品牌敢于争先,就可以超越苹果,站在第一位!雷军像是一个孤勇者在砥砺前行,如此,我们有什么资格笑话雷军呢?我们若是连超越的想法都不敢有,什么时候能够胜人一筹呢?!希望所有的企业家,创业者都可以有雷军精神,没有什么好惧怕的,努力就能赢!

敢争人先

敢争人先是一种态度,积极地态度!如此这般,那些嘲笑小米的人才是真正的“懦夫”,才是真正的失败者!

雷军在小米13发布会上回应对标iPhone被笑话,对此你怎么看?

小米董事长雷军表示,雷军称,小米承诺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如果超过的话,将把超过部分返还给用户。这是全球所有公司里面,唯一一家做出这样承诺的公司。雷军还继续表示:“我跟这些投资者讲,小米的理念跟其他的硬件公司的理念非常不同,小米会永远不赚超过5%的硬件利润。这样确保了无论在什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小米都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就是这样的承诺,使消费者进入我们店里面的时候,买小米的东西的时候,他会始终感受到厚道的价钱。”

以上话语引用于新浪新闻,看到有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带着说可能小米玩了文字游戏,确实新闻一般都比较严谨,会说话很注意每一个细节,的确小米承诺的是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可是这并不能代表小米就不赚钱,5%也是很厉害了!第二我觉得手机厂商下一步真的不一定是硬件赚钱,那么软件部分那,例如我一直在使用小米看小说,就会发现看书需要钱,小米的手机里不仅仅是小米手机或者电视等等,小米还有针对性直播体系,也有软件服务体系,其实平台的力量有一方面不赚钱,当然也有一些方面肯定能够补救让其赚钱。

或者是像小米和TCL合作一样,在全球的智能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去赚全球化的资金!这样是我们无法说的,只是针对软件体系小米现在开发的还不够,目前还是主要走的是硬件体系,而且还是生态链产品路线。当然小米paly也算是一种手机硬件+通讯的尝试,也开用话费流量价值来绑定客户,从而实现收益价值!当然目前手机厂商不仅仅重视的是软件系统方面研发,也有专利授权方面甚至还有关于他们合作开发手游的层面也是赚钱的一种方式,所以小米从赢利点来说,只要有了大量的用户群体,有了大量的客户根基,玩什么领域都可以去赚钱,例如深度合作的生态链,打造了销售平台,很多硬件形成了依赖,从而也肯定给了小米相关的销售后的比例!其实一样道理,虽然小米的硬件价格体系确实很经济实惠,确实也不赚什么钱,从他上市后市值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说明小米在一定程度不算很盈利。但是我相信这也是获取手机客户流量的一种方式,当流量起来了,在拓展多元化经济发展。例如现在的小米生态链,从电视、路由器、手环,甚至还有小米方便面、行李箱、自行车等等,这些都可以说一点点能够赚取一旦资金的!

相信小米在建设生态链和战略布局全球化合作渠道之后,能够在深度体系打造更完善的盈利体系,因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目前系统到产品齐全也就是华为和小米了,当然还包括vivo和oppo了,包括iPhone也不一定能够有他们的多元化产业的生态链范围广。而在这样的布局下rom也在不断晚上,相信使用小米和华为的系统体系也比较多的时候,盈利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8月26日,2019智博会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上,雷军称小米三年前就开始预研5G技术和手机,预计九月在国内发布第二款5G手机。过去三年智能手机市场逐年下降,5G将给智能手机行业注入新活力。AI+IoT+5G是下一代的超级互联网,小米将竭尽全力。

雷军表示,小米今年年初把AIOT列为了跟手机同等重要的战略,并启动了手机和AIOT的双引擎战略,承诺在未来五年时间里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关于AIOT业务表现,雷军介绍称,小米的AIOT领域除了手机作为核心引擎以外,还有电视、笔记本、智能音箱、路由器和及其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链。这块业务上半年的收入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49%。

其他业务上,雷军表示,小米两年前组成了小米产业基金,深入地参与了制造业。在过去两年里,小米投资了12家智能制造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有3家在科创板上市,雷军近期在多个场合提到了5G,在8月22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上,雷军就表示5G对智能手机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所以在3年前小米就开始准备各种5G技术的预研。现在5G才刚刚开始拉开序幕,明年第二季度开始5G网络的铺设和5G终端普及就将大规模的到来了。

“未来一年里,5G将给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小米来说,要积极拥抱这个变化,加大技术投入,尤其重要的是把5G手机的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控制做好。”雷军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433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7
下一篇 2023-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