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 想要就读于物联网专业,首先要较深入的了解一下物联网究竟是什么呢? 物联网是基于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又称为物联网域名。涉及领域也是有很多种的。在我的学校,物联网专业是一个很大的专业群体,每个年纪人数足足有200余人,而我的学院也是以物联网专业来命名:物联网工程学院。下面就是我开学时学院新生典礼的照片(当年可也是怀了满满的憧憬与希冀呀):
如果真的对它有兴趣,打算就读的话,那么就请往下看咯,我就来讲一讲大学四年究竟学了些什么,有了什么心得体会呢?
基础课程:首先呢,物联网专业大一大二的时候都是学习的很基础的课程,先是高等数学,概率论、大学物理,c语言,电路原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这类的工科基础课程,可以培养数学物理编程等基础工科能力。
入门课程:还有一些入门课程,比如说物联网工程概论、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等。如果想要提前做了解的话,将这些书翻看翻看提前了解一下,这也是很有必要的呀。到时候学习起来会比别人更容易上手,也更轻松。在我们学院的话很多物联网基础课程是全院都需要学的,比如下面这本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还有很多专业课的学习,物联网学习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无论物联网方向、通信方向还是计算机和自动化方向,我们物联网专业都是有所涉猎的,比如说自动化专业方向的自动控制原理、电路原理、模电和数电等,通信专业方向的天线技术、通信原理和感测技术与无线传感技术等,还有就是计算机方向的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等。大家常说自动化专业是万金油专业,而物联网专业又何尝不是呢,将物联网专业学习好的话,也是走遍天下都不怕了,哈哈。
实践:在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有些了解的情况下,我们来看看物联网专业平时的实验课程和接触到的实际应用,如下图:
经过上面的简略介绍,希望对想要就读物联网专业的学弟学妹们有帮助呀~
从专业名称出发,电子信息工程由电子、信息、工程3个名词组成,可以被理解成电子工程与信息工程,也可以被理解成电子信息的工程。基于这一点,不难看出电子信息工程与高科技产业、航空航天、国防事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该专业是名副其实的“高端”路线,在很多国家重大工程中,例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天宫一号、嫦娥探月工程中都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的贡献;国防事业中的雷达、隐身飞机、航空母舰上的各种电子装备等也是电子信息的研究领域;高科技领域中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医学电子技术、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也是电子信息涉及的范畴。
南京理工大学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深厚的基础和突出的实力为优势,专业起源于1953年创办的新中国军工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雷达”专业和“指挥仪”专业。从专业起源出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已经赢在了起点上,领跑国内同类专业,
更不用说,南京理工大学始终在发展中突破,于突破中创新,因此该专业已经形成了雄厚的实力、科学的模式和丰富的经验,目前,该专业是江苏省首批省部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如果说,深厚的专业基础让南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抢占高地、先声夺人的话,那么强大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条件、科学的培养方案则是该专业的最大亮点。绝对能为学子带来优质的教学、广阔的平台,让学子在毕业之际能够因为出众的专业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在成千上万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
在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这个新兴高科技产业成为了一个热门专业。如果你想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了信息的获取方法,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那么南京理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将会是你不错的选择!
东南大学2023保研率是2857%或者3120%。
去除长学制后,测算东南大学2023届保研率为2857%;如包含长学制进行保研率计算的话,东南大学2023届保研率则为3120%。
东南大学2023届保研名单在学校教务处更新了2次,保研名单分为第一批及第二批。
东南大学2023届毕业生共计4055人,其中长学制149人(临床医学(5+3—体化)93人,拔尖创新医学人才(5+3+X)30人,生物医学工程(学制七年本硕连读)26人),公示名单中不包含这149人。
东南大学无锡校区,物联网工程2023届毕业人数8人,首次2人获得保研资格,在校区复核2023届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人选时,发现车旭明、张兵兵两名学生不符合“修完并通过前三年所属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所有课程”的推免条件。
经校区推免工作综合评价小组讨论研判,决定取消车旭明、张兵兵两名学生拟推免资格。导致物联网工程专业无人符合保研资格,最终保研率为0。
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