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厂家

智能灌溉控制系统厂家,第1张

1、常州木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农业灌溉用施肥机的研发,制造,销售;农业机械设备及配件、灌溉设备、智能灌溉系统、污水处理设备的销售。

地址:武进区湖塘镇常武中路888号。

2、深圳市淋达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智能灌溉,自动灌溉,园林灌溉系统。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民强社区梅龙路与民旺路相交处。

3、南京绿博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智能农业,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温室,农业智能控制,水产监测。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胜利村路2号。

4、山东博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水肥一体机,灌溉水肥一体化,农业物联网,全自动打药机,智能灌溉系统。

地址:洛城街道富士街南永富路西(东盛竹业院内)。

5、西安联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产品: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水泵自动化控制系统,农田智能灌溉系统,空压机节能控制系统,皮带集控系统。

地址:集贤产业园。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如何和农业更好结合
农业物联网作为一项新型信息化集成技术,正改变着我国传统农业的面貌。当前,蓬勃发展的农业物联网存在哪些瓶颈,如何推动其更好发展,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智慧农业啥样
在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物联网智能控制系统不间断监测室外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指标,实时采集温室内环境和生物信息参数。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网络型灌溉管理系统能节水69%,智能施药系统可节省农药15%至20%,整个系统可使得菊花分化到现蕾的时间缩短5至7天,商品化率提高15个百分点。
北京夏黎城设施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设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的一个核心基地。该示范工程初步建设了5000亩核心示范区、2万亩直接带动区和5万亩辐射带动区。据测算,通过物联网技术,核心区蔬菜产量平均提高约10%,基地每年增收1600万元以上。北京市农委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告诉记者,由于前期示范的良好效果,今年又有6个农业企业和一些农户主动提出安装传感器,通过农业物联网节本增效。
“农业物联网主要有感知、传输和控制三大作用。”中国农科院信息所所长许世卫解释,农业物联网不仅能感知水、肥、热、气、光等外部环境变量,还能感知生物本体,比如,对水稻叶片中的各种营养元素的感知。“如果感知到水稻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说明缺氮了,就要添加氮肥。如果等到肉眼看到叶片发黄再追肥,就晚了。”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等约束,迫切需要加强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精细化管理水平。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说,通过物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业各环节智能化程度,目标是实现“环境可测、生产可控、质量可溯”。
2011年,农业部发布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并与发改委、财政部组织实施了北京市设施农业、江苏无锡养殖业等三大国家级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驶入快车道。今年,农业部启动了天津、上海、安徽等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点,并认定了40家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在示范区外,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方兴未艾。
制约瓶颈在哪
“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把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量化在经济指标上。不计成本的示范对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并没有实际价值,要解决谁为应用买单的问题。”2013年中国物联网大会上,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柏斯维认为,试点示范并不代表真正实现产业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需要时间。农业是弱势产业,生产条件可控性差,这决定了物联网在我国农业领域的应用明显不同于在工业等领域,导致了其发展初期受资金制约严重。
资金投入是发展农业物联网的首要问题。记者采访发现,农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低、以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的情况下,很多物联网设备因价格偏高很难大面积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因其核心传感器的不同,价格从一万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如果不是从事规模经营或者高效种养殖业,普通种植大田的农民是无力承担的。
“农业专用传感器的缺乏是我国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到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李昌健说,我国传感器主要集中在对温度、湿度的监测,对其他环境因子关注较少,尤其对生物本体的感知还很少。国产传感器性能不够稳定,使得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经常需要校正,而且器材寿命短。
同时,物联网设备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设备主要产自高校院所的实验室,概念性产品多,实际产业化率不高,且实验室理论研究与农业实际应用差异较大。
“物联网设备要力求方便实用和‘傻瓜化’。”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负责人李道亮教授告诉记者,宜兴水产养殖物联网从实验室概念型产品到最终成熟的应用系统,一共研发了3代产品,对电路、通信、模型三大模块总计改进了上百次,大部分都是为适应当地环境特点和农民 *** 作简便进行的改进。
发展途径何在
“农业物联网项目要以‘测得出、传得快、算得灵、用得好’为建设标准,重点在功能设计、核心技术、推进机制等方面寻求突破。”张合成对记者说。
据介绍,农业部正在积极谋划,争取在财政部的支持下启动“益(e)农计划”,系统推进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正在研究建立农业信息补贴制度,加快推动将农业物联网相关产品和装备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以此鼓励电信运营商、IT涉农企业、科研院校等社会力量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政府引导下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维护市场化,合力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个复杂的工程,总体处于试验阶段,既要重视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与现有信息化工作结合。”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物联网发展应用应突出重点,要优先从基础好、规模化程度高的行业入手。他认为,应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生产过程精细管理、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监控系统等领域优先发展。
面对国内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有关专家表示,要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重。提升农业物联网的自主创新能力,难度大的技术要加快引进吸收,短平快的技术要自主研发,把传感器转换成低成本、便携式的仪器设备,通过单项技术突破与集成应用并举,加快技术研发应用步伐。

区别:
1、无线的安装部署简单,有线安装部署实施代价高;
2、无线的覆盖范围相对广,部署成本相对低,有线则相反;
建议:
1、可以采取局部有线+整体无线的部署方式,性价比最优。
如,在终端设备端(如传感设备)用有线连接集中器(类似电力抄表的方案),然后集中器通过无线跟后台服务器连接。

实时监测功能
通过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温室(大棚)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光照、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棚外温度与风速等数据;将数据通过移动通讯网络传输给服务管理平台,服务服管理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远程控制功能
针对条件较好的大棚,安装有电动卷帘,排风机,电动灌溉系统等机电设备,可实现远程控制功能。农户可通过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控制温室内的水阀、排风机、卷帘机的开关;也可设定好控制逻辑,系统会根据内外情况自动开启或关闭卷帘机、水阀、风机等大棚机电设备。
查询功能
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温湿度曲线、历史机电设备 *** 作记录、历史照片等信息; 登录系统后,还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专家通告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警告功能
警告功能需预先设定适合条件的上限值和下限值,设定值可根据农作物种类、生长周期和季节的变化进行修改。 当某个数据超出限值时,系统立即将警告信息发送给相应的农户,提示农户及时采取措施。
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发展向集约型、规模化转变,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部决定启动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下称区试工程),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为确保区试工程顺利进行,制定如下方案。一、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与市场的多重约束,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压力依然存在,确保农民稳定增收的任务越来越重。实施区试工程,对于探索农业物联网理论研究、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提高农业物联网理论及应用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一)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把握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规律,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发展模式。信息技术是新生事物,是多种学科技术的集成,兼具系统性和整体性。农业是个古老产业,兼具地域性、季节性和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实施区试工程,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适用技术和产品研发,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框架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推动农业物联网产业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积累农业物联网应用经验,促进农业物联网科学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应用尚处于尝试性起步阶段,整体应用水平和建设规模明显落后于电力、医疗、环保等其它行业。各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本呈各自为战、散兵游勇式发展,点多面广,严重缺乏顶层设计,为示范而示范的现象较普遍,重复投入问题较突出,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较少。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为全面、整体、系统推进农业物联网积累经验。(三)实施区试工程,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整合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虽然一些地方农业部门发展农业物联网的积极性较高,但由于缺乏稳定投入,系统推动的后劲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物联网效果发挥和长远发展。实施区试工程,不仅有利于调动地方农业部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工程项目的示范、引导和带动,能够促进社会各方资源整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发展。二、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工程目标。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研究,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发展模式及推进路径;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构建农业物联网应用技术、标准、政策体系;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产学研和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创新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适时开展成功经验模式的推广应用。(二)总体思路。按照“统一规划、系统设计、领域侧重、统分结合、整体推进、跨越发展”的总体思路组织实施。遵从“先集中规划后分区试验,先集中建平台后组装集成,先试点试验、积累经验后推广应用”的指导思想分步推进实施。在系统规划设计的同时,支持天津、上海和安徽根据各自经济、社会及农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分别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和农业电子商务推进、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监测为重点领域开展试验示范,力图探索形成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逐步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三)重点任务一是研究和部署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农业物联网重大行业应用,重点突破多源信息融合、海量信息分布式管理、智能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面向农业资源规划与管理、生产过程精准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等领域的共性的服务。二是研究和制定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行业标准。联合产学研用单位,研究和编制农业领域条形码(一维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的使用规范,制修订一批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及传感节点、数据采集、应用软件接口、服务对象注册以及面向大田、设施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应用等方面标准。三是中试和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和装备。围绕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中试和熟化动植物环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传感器,研制成熟度、营养组分、形态、有害物残留、产品包装标识等传感器,开展农业物联网技术和装备的系统引进和自主研发,加强动植物生长过程数字化监测手段、模型研究,突破农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四是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技术应用模式。针对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电子商务、大田粮食作物生产等的监测监控,分别研发系列专用传感、传输、控制等设备,开发相应的软件和管理信息系统,从而构建全程技术体系及可持续发展机制。五是培育农业物联网产业。按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围绕农业物联网的感知识别、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和信息服务等环节,积极引导和推进农业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开发及相关服务,培育一批农业物联网产业化研究基地、中试基地和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六是强化政策措施研究。总结区试工程经验,研究提出促进农业物联网应用推广的政策建议,积极推动相关政策措施出台,营造农业物联网发展的良好环境。三、试验布局 围绕天津、上海和安徽农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统筹考虑行业及产业链布局,逐步实现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的渗透和试点省市的整体推进。(一)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天津毗邻北京,经济和交通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设施农业发达,目前拥有高标准设施农业面积6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62万亩,规模化水产养殖小区55个,蔬菜和水产品自给率高。试验重点是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等开展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信息化管理,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有效减少交易环节,提高交易效率。一是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环境信息采集技术产品集成应用。选择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小区,探索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及可持续商业模式。二是设施农业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引进与创新。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作物生命信息感知技术和设备,实现农作物径流、叶面温度、蒸腾量等作物关键生理生态信息在线获取,实现即时灌溉决策与在线营养诊断。三是设施蔬菜病虫害和水产病害特征信息提取与预警防控。融合设施环境、视频、动植物生命感知信息,引进创新设施农业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特征信息提取技术,实现设施农业主要作物的重点病虫害和水产主要病害信息实时提取与预警、事前防治与控制。四是探索设施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与服务模式。集成现有农业信息服务系统,构建设施农业物联网集成应用服务平台,面向农业主管部门、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农技人员、农户等提供多渠道、内容丰富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总结形成可持续、可推广的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应用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交易流通平台。以天津韩家墅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体,综合利用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实现物流、配送、仓储高效管理,并依托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分布在全国的26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探索构建“产地装车、销地卸车、网上交易撮合、单品种全国互联互通”的新型农产品流通格局。(二)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农产品主要依靠外阜输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探索应用物联网技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对确保大中城市食品安全具有普遍意义。试验重点是农产品(水稻、绿叶菜、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和市场销售等环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借助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和条码技术,搭建农产品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全过程智能化监控,有效追溯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消费全过程信息。一是建设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集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生产环境信息实时在线采集技术,研究生产履历信息现场快速采集技术,开发农产品安全生产管理物联网系统,实现产前提示、产中预警和产后反馈。二是建设农业投入品监管物联网系统。在农业生产环节,建立水稻、绿叶菜等农产品田间 *** 作电子化档案,对农业投入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来源清楚,领用清晰,用量明确。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物联网技术引进与创新。引进、消化国外农业物联网先进技术,在消化吸收相关技术基础上,研制集多种传感器、车辆定位、无线传输于一体的冷链物流过程监测设备,力争在稳定性、可靠性、低成本和低能耗方面有进展。开发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监测与预警系统,实现基于物流过程的实时化监测与智能化决策。四是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构建与服务模式创新。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数据库,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平台,提供从农田到餐桌为主线的物联网综合应用服务,实现以追溯为核心的多方式溯源服务。培育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示范企业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探索商业化服务模式。五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示范。以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追溯系统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和推广从农产品生产至终端销售全程追溯的应用系统,搭建农产品产销服务信息平台。(三)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安徽是典型的农业大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试验以大田作物“四情”(苗情、墒情、病虫情、灾情)监测服务为重点,通过远程视频监控与先进感知相结合的农情数据信息实时采集、高效低成本信息传输和计算机智能决策技术的集成应用,实现大田作物全生育期动态监测预警和生产调度。一是建设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基于传感网数据采集,集成开发大田作物农情监测系统,实现对农田生态环境和作物苗情、墒情、病虫情以及灾情的动态高精度监测。二是建立基于感知数据的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基于信息采集点感知数据,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开发大田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管理。三是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农机作业质量监控与调度指挥系统。在粮食主产区,基于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技术,开发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调度指挥。四是构建集成于12316平台的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以12316平台为基础,集成现有信息资源和各类专业服务系统,构建大田生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为农情监测、生产决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机调度、市场监测预警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五是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在小麦、水稻等主产县(市、区)建设大田生产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开展“四情”监测预警、农业生产管理、农机作业调度等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探索物联网在大田作物生产上的技术应用模式和机制。六是探索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设施蔬菜、畜牧、渔业、茶叶、水果等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龙头企业,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和规模种养殖场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探索适合不同种类农产品、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四、条件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有序、高效推进区试工程任务,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区试工作由农业部农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建区试工程技术专家组,由国家有关科研、教育系统的专家参与,负责研究制定区试工程总体技术解决方案,指导区试工程建设,研究和突破关键技术,制定农业物联网相关标准等。试点省市要成立以分管省市领导为组长、农业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涉农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技术专家组,负责推进本省区试工程。(二)明确工作分工。农业部负责组织制定区试工程总体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区试工程,组织专家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理论、标准规范、共性技术和设备研究与熟化工作,构建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应用模式及经验推广;试点省市领导小组及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落实配套经费、推进区试工程及技术成果的示范与推广、加强资金监管及提高补助资金使用效益等工作。(三)确保稳定投入。要按区试总体方案安排,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以确保区试工程整体、稳步推进。农业部负责监督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试点省市要按不少于1:1的比例落实配套资金,并制定相应资金管理办法;注重积极引导有关IT企业和有实力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参与区试工程,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注重商业模式的培育,探索可持续发展机制。

 金正大:逆势生长,持续领航

1 2016年一季度经营靓丽。金正大(002470)(002470CH/人民币 1624,未有评级) 2016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4640亿元、4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04%、2221%,基本 EPS为026元。公司预测2016年上半年归属净利润为775~839亿元,同比增长20~30%,延续高增长态势。

继续看好公司成长。农业发生变局,公司灵动,升级经营程式,启动多方创新,铸就新的成长。

辉隆股份:公司动态点评:扣非后净利大增,四大板块逐渐明晰

预计2016-2018年EPS为026、037和041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343倍、240倍和214倍,公司作为农资连锁区域龙头,将充分享受供销社改革红利,电子商务公司打通线上线下渠道。

诺普信:最差的时候或已过去,建议投资者关注

事件一:公司公告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资金总额不超过26,880万元,按照1:1的比例设立优先级份额和劣后级份额。

事件二:公司拟以自有资金人民币500万元出资设立深圳田田农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风险提示:农药行业增长低于预期,田田圈进展低于预期。

司尔特:高增长兑现,继续推进产能扩张和信息化战略

司尔特(002538)10月26日晚发布三季报,201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444亿元,同比增3990%,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92亿元,同比增8226%,摊薄eps0325元。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2691%,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11326%。公司预计全年将实现净利润增速区间为70%-100%。整体来说,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高增长持续。

风险提示:互联网转型战略推行前期投入资金量大但成效显现需要时日,短期收益可能不达预期;磷酸一铵价格和出口需求低于预期,收入增速不达预期的风险。

大北农:结构优化叠加成本红利,毛利率提升

1、事件大北农(002385)公布2016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387亿元,同比增长061%;归母净利润368亿元,同比增加7847%;扣非净利润350亿元,同比增加10535%;EPS 为00897元,同比增长63%。其中,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114亿元,同比增长67%;归母净利润2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058%。同时,公司预告1-9月归母净利润将增长50%-80%,约为591-709亿元。

2、我们的分析与判断结构优化叠加成本红利,饲料毛利率提升。1)饲料业务:销量方面,报告期内整体实现小幅上涨051%达到17351万吨,其中猪料略升041%至143万吨(一季度略有回落,二季度增速10%左右),水产料增长5429%至1442万吨(5-6月份增速达70%),禽料和反刍料则分别下滑45%和11%。

3、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6-2017年的净利润为1094/ 133亿,对应EPS为027/032元(摊薄后),对应当前股价PE 为30/ 25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史丹利:参股种子巨头在华平台,农业服务战略再下一城

史丹利(002588)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9月8日与自然人王旭辉签署了《关于安徽恒基种业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以15亿元收购转让方持有的安徽恒基种业35%股权。

参股种子巨头利马格兰在华平台,农业服务体系迈出行业整合关键一步。安徽恒基种业持有恒基利马格兰种业55%股权,另45%股权由利马格兰控股子公司威迈香港持有。利马格兰集团是欧洲最大的种子公司,大田种子位居世界第四,蔬菜种子位居世界第二;合资公司恒基利马格兰于2015年7月设立,2015年安徽恒基种业公司营业收入34937万元,营业利润-99107万元,2016年H1营业收入34535万元,营业利润-2108万元,经营时间较短但未来表现值得期待,其华美、利合系列玉米品种具备较强性状表现,目标区域是玉米价补分离变革下的东华北市场,与公司开展农业服务有较强协同作用,进一步完善“种子+肥料+粮食收购”的产业链纵向布局。

风险因素:(1)单质肥价格继续下行,影响复合肥销量的风险;(2)粮价下跌超预期,农民农资品投入减少的风险。

芭田股份(002170):种植服务商稳步前行中!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从业人员持续减少,土地加速流转不可避免。

由此推动农业由小农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过渡,由此带来合作社及家庭农场等“新农人”的崛起。新农人的崛起必然导致农业产业链的价值链重塑。而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进加速了这种重塑进程!在生产端,推动农资销售从独立品类经营向一体化经营转变,从产品销售向技术服务转变,最终推动农资销售渠道扁平化。在消费端,则使得产销对接成为可能,农产品价值链将重塑。

顺应趋势,种植服务商转型进行中。

公司的发展战略从“生态农业、智慧农业”两个方向落地。

“生态芭田”上,围绕“上游磷矿资源,主营新型肥料,下游品牌种植、农产品安全检测”的产业链进行布局。预计上游贵州磷矿将在18年取得开采权。中游新型复合肥开发再见成效,贵州芭田项目随着产能陆续投产,将从亏损转向盈利,成为未来三年利润主增长点。下游品牌种植稳步推进,通过参股泰格瑞、成立精益和泰进军农产品检测,构建检测平台,为公司培育新的盈利增长源。

“智慧芭田”上,围绕“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农业移动互联、农资交易平台”进行布局推进。通过金禾天成掌握农业种植大数据,成立广州农财大数据公司,农财宝APP已于上半年上线,农业物联网应用也取得一定成效,信息化平台初见成效。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自然灾害风险;

新希望:行业景气度改善带来业绩大幅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公布半年报,业绩符合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78亿元,同比下降579%(营业收入同比下降的原因系上半年整体上原料价格下降使得饲料售价下降);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43万元,同比增幅2353%;其中,扣除民生银行投资收益后,农牧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78亿元,同比增幅达165%。每股收益034元。

未来主要看点:转型中的农牧巨头,享受业绩、估值双提升!公司主要看点有三:1)进军生猪养殖,培育业绩新增长点;2)养殖板块畜禽产品价格反转;3)走向终端:在养殖全程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品牌溢价提升屠宰&加工业务盈利能力及稳定性,同时公司属性向成长股稳步转移提升整体估值水平。

北大荒:农林牧渔行业

1、清理整顿效果明显。2015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32亿元,同比下降139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9亿元,同比下降1764%。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14年3月处置北大荒米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导致2014年度合并报表形成收益642亿元。若扣除此因素影响,则2015年利润总额同比2014年增加539亿元,同比增长57876%。2015年公司通过对下属工贸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大幅减亏,实现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减亏232亿元。

2、强强联合打造中国农业新品牌。合资公司佳北控股将打造全产业链大米市场高端品牌。利用联想佳沃集团的品牌优势,营销推广优势,现代企业管理优势以及互联网技术优势;北大荒及九三集团土地资源优势,自身市场优势,丰富优质的产品资源优势,尖端农业科技人才优势;智恒里海公司的海外市场优势及海外产地优势。充分发挥股权多元化的体制机制优势,能够弥补公司在市场营销、产品经营方面的不足,并有利于带动公司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种植业务,有利于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

3、混改、农垦改革及粮食食品安全形势加速公司价值回归。毫无疑问,2016年无论是混改还是农垦改革、农村改革都将大步向前。在当前农业及粮食、食品安全形势越发紧迫的背景下,随着全球范围内诸多行业及商品价格陷入极度不景气,我们判断公司的相对价值上升是大趋势。公司巨大的资源价值在新的通胀大背景下,无疑期待重新调整和回归,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有实力的投资者,共同提升公司价值。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国际上有机农业蓬勃兴起,前所未有。国内有机农业深入人心,北大荒业绩利空出尽,公司清理整顿见效,未来有望成为有机农业龙头。我们预测公司未来三年EPS分别为056元、057元和06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相关农业政策不利变化、战略合作不顺利、管理团队的变动等。

苏宁云商:全渠道零售业务稳步增长,物流、金融等服务收入高速成长

2016年上半年,苏宁云商的业绩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715亿元,同比增长901%,实现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6亿元、-121亿元,同比下降14574%、13479%。公司整体商品销售规模(含税)为85578亿元,同比增长1410%。另,公司预计三季度销售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000万元-20,000万元。

毛利率下滑,三费率有所改善:2016年上半年,线上业务增长迅速,占营业总收入比重由同期的1980%提升至3188%,致使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096pct至1362%。随着公司运营效率的稳步提升,运营费用率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销售费用率约为1226%,同比减少08pct;管理费用率约为31%,同比减少033pct,管理费用率和销售费用率合计较去年同期减少113pct。

线下稳扎稳打,苏宁云店转型效果初显,渠道下沉加速。

公司持续优化店面结构,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对门店进行互联网化升级改造,新开云店22家,改造云店17家,云店数量达到80家;拓展二三级市场空白商圈,新开常规店29家;通过严控店面经营质量,加大店面调整力度,关闭常规店86家,同时,通过招商、退租、转租等方式,优化店内布局,有效提升店面坪效;新兴业态方面,公司加快红孩子专业店布局,新开红孩子店8家,达到27家,三年目标新开150家店。农村服务站方面,苏宁易购服务站直营店达到了1478家,苏宁易购授权服务网点2329家。我们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线下,苏宁易购服务站的快速推进,将成为苏宁云商抢占农村电商市场最有力的据点

经营方面,2016年上半年,公司连锁门店坪效同比提升了611%,2015年开设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在2016年上半年内的单店年化销售额较2015年同比提升了17%,占比62%的易购服务站在2016年6月已实现单月盈利。

战略清晰,回归零售本质,开放服务,亏损收窄。2017年业绩将迎来向上拐点。零售业务上,苏宁云商将通过线下苏宁云店/易购服务站等提高收入基数,利用差异化的产品/高品质的服务提升毛利率水平,线上加强运营,强化与竞争对手相似品类的价格优势,利用阿苏合作之后的供应链资源/资金优势,以求追赶竞争对手,扩大线上经营的流水另外,苏宁物流资源优质,与阿里对接之后,全面开放,将贡献显著收入,同时,集团在金融全面布局,交易额将加速成长。

风险提示:1,与阿里合作不顺畅,不能够在线上线下全面对接;2,线上运营巨额亏损,现金流吃紧;3,金融业务管理风险。

永辉超市:引入内部竞争机制提升经营效率,利用生鲜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公司2016H1实现营业收入24517亿,同比增长176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70亿,同比增长2719%。1)2016H1各业态同店增速均提升,综合增速为299%;2)上半年毛利率同比增长034pp 至2022%,增长趋势稳定;3)费用管控有所成效,销售管理费用率同比下降015pp 至1651%,拉动净利率提升为271%(+018pp);4)生鲜品类优势明显,收入同比增长2009%(+468pp),毛利率提升至1325%(+044pp);5)华西、福建大区贡献主要收入,两区合计占比超60%;6)上半年新开店24家,展店速度稳定。

下半年经营展望: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加速O2O 整合及新业态发展

下半年重点推进方向:1)进一步优化供应链,加强直采直供,确保价格优势;2)提高中高端商品、小众商品及自有品牌占比;3)拓展线上渠道,完成10000支商品选品,推进与京东合作并上线APP;4)推动大数据对品类优化的支持,建立全国范围的供应商数据服务平台。

公司下半年拟新开Bravo 门店26家,会员店12家,结合各类推广营销活动、线上线下互动等拓展会员并启动北京区域扩张,新业态发展效果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公司在去年开始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通过第二集群创新带动第一集群积极性,内部合伙人制继续推行。在超市行业普遍受到电商冲击的背景下,生鲜由于物流成本较高,损耗较大,电商化的难度较大。而永辉的生鲜销售占比50%,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公司有望通过其品类优势及内部经营活力实现弯道超车,市场份额逐步加大,凯度消费指数显示2016Q2永辉的超市份额已上升至第五名。

风险提示:电商冲击商超业态,区域扩张受阻,新业态发展低于预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479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8
下一篇 2023-08-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