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网或者专网以无线或者有线的通信方式将信息、数据与指令在感知与控制层、平台服务层、应用服务层之间传递,主要由运营商提供的各种广域IP通信网络组成,包括ATM、xDSL、光纤等有线网络,以及GPRS、3G、4G、NB-IoT等移动通信网络
物联网平台是物联网网络架构和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它不仅实现对终端设备和资产的“管、控、营”一体化,向下连接感知层,向上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应用开发能力和统一接口,并为各行各业提供通用的服务能力,如数据路由、数据处理与挖掘、仿真与优化、业务流程和应用整合、通信管理、应用开发、设备维护服务等
丰富的应用是物联网的最终目标,未来基于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类群体将衍生出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在平台服务层之上建立相关的物联网应用,例如,城市交通情况的分析与预测,城市资产状态监控与分析,环境状态监控、分析与预警(如风力、雨量、滑坡),健康状况监测与医疗方案建议等
向下接入分散的物联网传感层,汇集传感数据
向上面向应用服务提供商提供应用开发的基础性平台和面向底层网络的统一数据接口,支持具体的基于传感数据的物联网应用
从设备底层到云端应用都由技术人员自行开发,对研发能力和开发时间都是不小的挑战
物联网应用存在共性需求如安全是否可以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这些功能?
物联网平台使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实现成为可能,并从开发难度、功能性能和稳定可靠等多方面提供服务保证
DMP一般集成在整套端到端M2M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中,解决方案提供商联合合作伙伴一起,提供通信网关、通信模块、传感器、设备管理云平台、设备连接软件,并开放接口给上层应用开发商,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大部分DMP提供商本身也是通信模组、通信设备提供商,如DiGi,Bosch等,本身拥有连接设备、通信模组、网关等产品和设备管理平台,因此能帮助企业实现设备管理的整套解决方案
一般DMP部署在整套设备管理解决方案中,整体报价收费;也有少量单独提供设备管理云端服务的厂商,每台设备每个月收取一定的运营管理费用
M2M连接数大、SIM卡使用量大、管理工作量大、应用场景复杂、要求灵活的资费套餐、低的ARPU值、对成本管理要求高
包含基础大数据分析服务和机器学习两大功能
未来物联网平台上的机器学习将向人工智能过渡,比如IBM Watson拥有IBM独特的DeepQA系统,结合了神经元系统,模拟人脑思考方式总结出来强大的问答系统,可帮助企业解决更多商业问题
AWS IoT可在连接了Internet的设备(如传感器、制动器、嵌入式微控制器或智能设备)与AWS云之间提供安全的双向通信,并使云中的应用程序能够与连接了Internet的设备进行交互。这样,用户能从多台设备收集遥测数据,然后存储和分析数据;也可以创建应用程序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控制这些设备
AWS IoT包括设备网关、消息代理、规则引擎、安全和身份服务、Device Shadow服务等组件
平台案例
通过使用AWS的服务,艾拉物联可以无需投资传统数据中心,便可提供企业级服务。在AWS的支持下,艾拉物联将全球的服务都可以整合到一个云平台上,以最小成本开拓了国际业务,使得各地都可以使用同样的开发及运维工具
AWS云服务安全、稳定、可扩展以及全球覆盖的特性加快了涂鸦业务的全球化部署,为保证海外涂鸦客户和合作伙伴能够享受到本地化的服务体验提供了坚强保障
使用AWS云平台给Sengled生迪带来的好处包括简化运维、节省人力成本、节省资源成本,同时可以灵活地扩展应用系统。AWS提供的丰富功能,使运维工程师不必研究学习传统的运维工具和方法,就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可靠的交付系统和运维平台
物联网平台是阿里云针对物联网领域开发人员推出的一款设备管理平台。高性能IoT Hub实现设备与云端稳定通信,全球多节点部署有效降低通信延时,多重防护能力保障设备云端安全。此外,物联网平台还提供丰富的设备管理功能、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能力,以及规则引擎。使用规则引擎,您仅需在Web上配置简单规则,即可将设备数据转发至阿里云其他产品,获得数据采集、数据计算、数据存储的全栈服务,真正实现物联网应用的灵活快速搭建
平台案例
24小时ATM式自助售药机支持用户线下24h到店扫码付款,当场取货;线上平台下单,骑手限时送达。同时提供完备的商户管理后台,可以进行订单管理、货道管理与财务管理
仓库猫用于解决仓库的科学监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等问题。可以做到防火监测、防盗监测、防水监测、防潮监测、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搭建店铺的监测系统,报警系统,云存储系统
OneNET定位为PaaS服务,即在物联网应用和真实设备之间搭建高效、稳定、安全的应用平台
OneNET包括设备接入、设备管理、API,>确实,大家看到的小米的智能家居多是单品形式的,很少看到精装房和别墅项目交付用的小米的智能家居,现在在很多知名地产项目中已经用了很多艾拉的智能家居产品和系统,智能家居的应用,其实更多的是智慧场景的打造,这就需要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传感器,家电等设备共同协同,这里面的通信、连接、信令就很复杂了。艾拉智能家居的云、芯片模组、整机都是自研的,智能家居的系统比较成熟可靠。源: i黑马网 (北京)
(原标题:线性资本王淮:一拍脑袋就投谁不会,别把创业者搞浮躁了)
王淮,Facebook第二位中国籍工程师,第一位华籍研发经理。现在,他是线性资本合伙人,主要关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从技术男到投资人,王淮给自己当前定下的小目标,就是投出两家“10亿美金公司”。而他的投资,也自成体系,对于数据智能,他最关注的,就是如何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人工智能专题新的一篇文章,请听王淮总结自己的投资理念,以及他对当下人工智能创投热潮的看法与建议。(PS:文尾有彩蛋哟~~)
文丨石慧
王淮是典型的技术男出身。他是Facebook早期员工——2007年加入,是其中第一位华籍研发经理。但随着Facebook的扩张,“老员工”王淮找不到初创公司的感觉了。他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
如今,他与前京东、天猫高管张川一同创立了线性资本,关注大数据、人工智能,投资Applied Data Intelligence——业务性的数据智能。“以技术为核心,并将技术应用到我们认同的问题上,我们才会投。”王淮说,“大数据应用一定要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
显然,技术出身的王淮并不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来自温州的他,身上还带着温州商人的精明。
数据智能要强应用、商业化,是他的投资逻辑,这从线性投资的项目可见一斑。目前,线性资本投资了33个项目,包括中科视拓、神策数据、地平线机器人、Rokid、艾拉物联、ThinkingGame数数科技、杭州同盾科技、Ping++等。
在王淮看来,人工智能的热潮已经来了。不管他并不是很喜欢“风口”这个词,他暂时也只能用这个词形容现在的人工智能领域。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投出两家10亿美金的公司。“然后再说别的。”
王淮希望,大数据、人工智能创业者能第一时间想到线性资本。“所以我们必须聚焦。明白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他说。
以下为王淮口述,经创业家& i黑马 编辑:
我是技术出身,2007年年初进入Facebook做工程师,2012年离开。我是Facebook的早期员工,加入的时候公司只有100多人,到我离开时,已经到了4000多人。
在那时,我就有后来创业的想法,我在雅虎待过一年半,对大公司的运作有了一定的认识,我想去尝试一下不同的生活,于是就去了Facebook。当时会加入Facebook,我觉得它是家有趣的小公司。那时没想到它后来会做那么大,但是那些人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后来离开也是,我觉得最好玩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接下去的也许就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想有一个更大的改变。但我觉得打工我不可能再去第二家公司,公司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
我回国以后,看了一圈,2012年底打算做投资,和张川、薛蛮子三个人开了公司,拿自己的钱做投资。两年后,我们想做得更专业,就创立了线性资本。
我们现在做投资,也是用当初创业的感觉去做。我们做了线性资本之后,逐渐机构化,我们自己有一系列方法论,怎么看一个项目,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一套模式。整个过程,更像一个创业公司,从无到有,慢慢成熟。现在圈子里提起投大数据、人工智能,我们的影响力都在那里,我们努力得到了回报。我真的觉得这个过程挺好的,就像一个小公司慢慢做起来的典型的过程。
我们一直是以创业的心态去做这件事,能不能做成不知道,但我们要先定一个小目标:投的公司里出两家10亿美金的公司,1亿人民币投进去,10亿美金的估值出来。
我们很重视投后管理。对我们在董事会上的公司,会有季度性风控,月度性通电话、见面。我们有一套框架来诊断一家公司,主要了解五大问题:团队、市场、产品、技术、资本;五大问题下有三大纬度:过去一个月发生了什么大事;处在哪个状态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将来你的重心是什么,我们怎么帮到你。
投后管理主要做三件事。第一,在一些核心问题上,我们自己以及请来的牛人会做他们的顾问。第二,帮助他们进行核心岗位的招聘。第三,帮他们完成接下来的一到两轮融资。
我们把身边的投资机构分成三类,对接融资时就从这三类里找。一类是family VC,是和我们有共同LP的基金。二是old friends,是我们合作很多的基金,比如GGV、IDG、红杉。三是new friends,是跟我们关系很好、想一起合作的基金。
我们投的项目最大的问题可能是商业模式还有待验证,但当初我们觉得它有机会才会投,基本上帮他们融到下一轮问题不大,线性投资的33家公司,现在至少有10家融到了下一轮。
我们做投资,这么些年下来有一个巨大的体会,就是说你如果只去抢“风口”,这些机会你看得到的机会,别人也看得到,但你不但要看到,你还要看得懂,“懂”带来的结果就是“快”。一拍脑袋就投谁不会,但是我觉得现在投资已经过了“抢”这个阶段。抢就是仓促,你也反过来让创业者也仓促了,本来可以扎实做事的创业者,被你这样一搞心里也浮躁,这对任何人没有任何好处。所以只能是聚焦,看懂,在保证决策质量的情况下,比别人时间花得更短,才能够投得更快,而这种快就是有意义的,不是单纯去“赌”。
投资还有一点,就是要“投得进”。如果你足够专业,做到标杆,能让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第一个想到你,那就很不一样了,我们想要的是这种效果。今天在业内,做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人应该都知道我们了。我们要明白自己擅长的和不擅长的,做强聚焦。
从最近6个月开始,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领域逐渐风口化。但是“风口”这个词,我们其实不大喜欢去用,只是说这个时代,在各种因素下,给了这样一个机会。原来我们有60%-70%是看这块,现在,我们是100%投入在做这块。
现在,人工智能因为几大因素,出现了很大机会。
核心因素是移动智能设备的流行,触屏把人们原来花在PC互联网上的时间,大幅度地拉长了。原来在PC上,大家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工作,而现在,手机成为我们kill time的主要工具。这种设备创造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这个市场就是每个人的时间。如果把它用人和时间等单位来衡量规模的话,我觉得现在这个市场的规模至少是原来Web时代的5到10倍。时间需要产品去填补,填补过程中大量积累了数据,数据就产生了变现的需求。
因此,第二就是数据的积累。这些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各自积累了几百万、上千万的用户数据,都非常有价值。但这些数据间,存在孤岛效应,这些数据是没有办法交叉的。比如,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和一家电商,它们获得的数据体系、性质都不一样。但如果它们能够放在一起,形成数据集,带来的价值会大很多,会产生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
第三,算法的发展,在过去几年有了很大突破,比如说深度学习。传统的数据挖掘方法对强特征问题很有效,比如反欺诈;但是对于从图像、声音当中去学习特征,就很难了。而深度学习在这些领域带来了很多新的应用。近几年声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新的应用出现,和技术突破是息息相关的。
与之相应的,是计算能力的提高。AI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比如说深度学习的计算量对云计算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三四年前基础架构和计算能力没有发展到这种程度时,要做人工智能也是做不起来的。
还有人才因素。有人觉得美国人才比中国多,我不这么看。过去几年,BAT以及二线互联网公司积攒了大量数据,数据需要人来处理,因此训练出一大批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美国,主要是Facebook、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培养的人才偏理论型,在实践上不如中国。
最后一点,市场已经准备好了。人工智能公司的目标客户,原先比较传统,现在它们的思维开始变了。我们要感谢马云对DT时代的传播,但是,AlphaGo带来的影响更为巨大。AlphaGo虽然下的是围棋,但让很多中国人以为深度学习已经来了,它会抢走所有的工作,你要是不赶紧改变,就等着被干掉吧。这让人工智能公司发展客户变容易了。当然,这种想法还有很大误区,被人工智能完全颠覆的那天真正到来,还有很长时间,但是,这却让人工智能推广的难度大大降低了。
这几个因素造就了人工智能的热潮。这是一个数据依赖技术进行变现的时代。这5个因素,给了人工智能,或者我更愿意称它为“数据智能”,带来了极大的商业机会。很多投资人也开始关注并进入这个领域。
但是我认为,不能走偏。现在也有很多项目,并不是很“智能”,而是努力向这个概念上来“靠”。所以,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点:大数据、应用性、智能性的项目,我们才会投。
我们聚焦的领域,概括起来其实是Applied Data Intelligence——业务性的数据智能。立足于大数据的应用,去解决实际商业的问题。我们投的项目,是以技术为核心,但我们的关注点在应用上。我不会单纯因为这个项目的技术牛而去投资,它要将自己很牛的技术应用到我们认同的问题上。
大数据应用一定要解决实际的商业问题。很多SaaS只是数据和数据应用,把传统的、低效的东西在线化,但没有思考如何处理数据,从中做些文章。比如税收类应用,如果只解决数据问题,那是很普通的SaaS。而我们在意的是,它能不能进一步提供增值服务,比如能够准确反映出企业健康状态来。
从我们投的公司就能看出我们的逻辑。我们的投的神策数据是数据服务公司,可以通过用户画像,从而分析公司的发展趋势;智能机器人Rokid,它是基于数据的智能实体化,但它的核心仍然是AI的软件,并非单纯强调硬件;地平线机器人提供的AI解决方案应用点也非常广,比如它目前在辅助驾驶ADAS这方面的应用,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们能提供应用,解决一些有用的问题,而不是只有技术但“然并卵”的东西。
在Applied Data Intelligence这个大的架构下,我们主要投三大类的项目:泛智能、基于数据的Fintech(金融科技)和VR/AR的核心技术。前两类我们投了不少。
我们所谓的泛智能,就是与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人工智能、机器人、IoT(注: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等相关的项目。我们之所以这样划分,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一套逻辑链:有云技术才能实现大数据的存储和处理;在数据基础上才能做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开发;而开发出来的模型需要落地,它们要么让数据流通得更快,要么让决策做得更好,也就是说,这些终要变成服务,我们把它称为DAAS(注:Data-as-a-service,数据即服务)。
在泛智能的硬件领域里,我们认为,机器人有很大的机会。机器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家庭型、娱乐消费型,也就是2C的,另外一类是B端的。而我们目前关注的中心在前者。
我们非常看重IoT。但我们不太关如何心联网的问题,我们关心的是Ineternet of Intelligence,真正让不同的智能设备为一个场景服务。不然我回到家,空调打开一个App,电视打开一个App,窗帘再打开一个,我就累得半死了,这哪是物联网智能家居,变成我为家居服务了。这是目前IoT的最大问题,每家都要自己搞一套,体验就很差。
但这样的状态持续不了太久,大家一定会寻求联盟,形成交叉协议,这是必然趋势。但是,这并不是会非常顺利的过程,中间肯定会有博弈。在国外,已经出现了一些联盟,国内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来,但肯定将来是一定会出现的。
人工智能会先在一些具体领域爆发。
金融是一个强数据的领域,智能化能够加强数据的作用,所以在互联网金融里面应该有很强的应用。另外,数据性很强的消费领域,从消费品、安全等相关角度,例如用户画像、智能推荐,以及智能导购,都是基于数据可以用AI机器人来帮助实现的。
ADAS辅助驾驶也是一个典型的场景。其实,我们发现,很多行业,最大的市场都在“吃喝玩乐行”,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行”现在是最容易被影响的,因为它是强技术性的。“吃喝玩乐”,虽然技术会给它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内容和渠道方面,它是有很强的反向控制性的,人工智能要切入是一个巨大的问题。而“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因为原来像地面交通、空中交通这些都是传统公司来做的,滴滴这些新的公司的进入,为它们带来一个巨大的颠覆。
在数据层面,我认为,滴滴肯定是倾向于自己去做的。但是不要忽略了传统渠道的威力。像OPPO、VIVO、小米、华为它们的“战争”形态,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互联网让世界成为平的,但是人口数量和层次的差异、城市之间和城乡的差异,给中间过程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只要你抓住了,能够做不少事情。所以不要小瞧传统厂商,它们中有很多其实非常技术化,只不过它们的传统技术是跟车相关,互联网不一定擅长。百度做无人车,它擅长的还是数据的收集和导航、服务,以车为核心的部分,我估计还是要跟传统厂商合作,所以最后大家会是一个混合体。
智能生活这块,我认为也是有很大的机会的。如果把出行加进去,就是一整套了。如果撇开它看,就是智能家庭生活,我们觉得这一块很有机会。
还有一些我们零星的思考。比如说,健康相关的,不仅限于监测,而是回归健康的本质,比如对人的健康产生预警作用的。只是监测,比如你一天跑了多少步,意义不大;但如果你能对我的健康预警,告诉我现在过劳了,要赶快休息,这种情况下猝死的概率是多少,才是有价值的。但现在技术还达不到。
我们投了一个做女性体温计的项目,通过体温曲线,可以测出受孕、避孕几率。这个项目市场很大,但目前有一半用户在海外,因为国内要通过医院渠道去推。这个领域我们不太了解,所以选择跟投。对于不太懂的领域,我们会先跟投一两个项目熟悉一下。这也体现了我们对于AI商业应用的态度:能实实在在产生作用的,才值得投,太远的东西,除非相信它的未来,否则我们大多持怀疑态度。
像Seeta中科视拓做的是人脸识别。它能切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脸识别的核心是身份问题,什么时候你需要证明“你是你”,都可以用得上人脸识别。但现在技术还不成熟,还没有真正爆发。另外,人口数量太大了,即使人脸识别的出错概率低到千万分之一,那出错的人数也很多。所以它现在只能在一些限定条件下辅助人力。未来,在银行、公共安全监控等领域,人脸识别都会有大量应用。而且,人脸比起其他的识别方式,能够做到自然的、无监督的、安静这种模式下的一种识别,所以还有很大商机去挖掘。
在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创业面临着两个最大的问题,一个是数据,另一个是应用。很多创业者,他拥有的是算法、是技术,但是数据不在他这里,应用也不在他这里,这两块还要去说服别人,是典型的两座大山。这些数据源人家为什么要给你?这有一个信任成本的问题,要么是我相信你一定个比我强,要么是我没有办法了,不得不试一试。这是个难点。另外一个就是应用,你得解决一个实在的商业问题,但商业问题并不在人工智能行业的人手中。比如自动驾驶,车厂是控制方,它是有话语权的。你要找到商业场景,并说服它们应用你的技术,这又是一个难点。
免费参加InnoTalk沙龙-InnoTalk-从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创新看未来发展机会:
点击报名: >行业内的都都知道,智能家居其实在国内已经做了很久了, 有几个品牌已经做了多轮的招商,无论是营销资源还是渠道资源几乎都已经是透支的状态
艾拉虽然在物联网智能家居领域耕耘多年,这两年才从幕后转到台前,并且背靠上市公司,上海深圳自有物业,注重研发,2年时间内已经赶上其他品牌10年进度,安装售后收入利润空间大。厂商一体化的合作模式,风险低,厂家带着卖货,还有12大保姆帮扶政策矩阵,艾拉总部提供了360°全方位为无死角的帮扶,最大限度杜绝了智能家居事业中各个环节的风险,让合作伙伴无后顾之忧。
如果你没办法自己找可以问清楚的人,而且现在手机和电脑都是有的。可以的,艾拉智能家居品类很多,可做到全套的智能家居,艾拉这个品牌不仅仅是智能家居,他还是专业做物联网的,智能家居产品用起来便捷稳定。
自己家用的话,建议从进门时候的智能门锁,到屋内自动开关灯传感器,再到智能控制室内恒温恒湿的智能设备都可以上,还有智能晾衣杆、智能窗帘,艾拉都有专业的产品系列,你也可以自己去店里体验之后再决定。感知层:底层数据采集职能,包括芯片、连接芯片和应用设备的模组、传感器、各类识别技术等
1、芯片:低功耗、高可靠性的半导体芯片应用广泛,MCU/SoC逐渐渗透物联网领域。MCU芯片复杂度较低,适用于智能设备的短距离信息运输,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医疗保健和工业电子等领域;SoC芯片系统复杂度较高,集成功能更丰富,支持运行多任务复杂系统,可应用于功能较复杂的嵌入式电子设备,应用于无人机、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2、无线模组:为物联网提供网联能力的基础硬件,将芯片、存储器和功放器件等集成在一块线路板上,并提供标准接口,在物联网产业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向上连接芯片行业,向下连接各类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借助无线模组实现通信或定位的功能。
3、传感器:作为物体的“五官”,传感器承担采集数据、感知世界的重任,不断向智能化、高精度、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市场空间广阔。传感器与MEMS结合是当下技术的新趋势,MEMS传感器集成通信、CPU、电池等组件及多种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集成度高、智能化特点,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医疗和车联网等领域。
涉及企业:
芯片
翱捷科技:具备全球稀缺的全制式蜂窝基带芯片研发能力的平台型芯片设计企业。2015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无线通信芯片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各类芯片产品可应用于手机、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和以智慧安防、智能家居、自动驾驶为代表的智能物联市场。
先科电子:领先的高质量模拟和混合信号半导体产品供应商。成立于1960年,主要为客户提供电源管理、保护、高级通信。人机界面、测试与测量以及无线和感应产品方的专有解决方案。
广芯微电子:成立于2017年,一家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开发包括面向工业物联网(IIoT)并支持边缘计算的专用处理器芯片、面向LPWA的IoT连接专用芯片、IoT基带处理器芯片、以及应用于传感器信号调理的专用芯片。
华为海思:全球领先的Fabless半导体与器件设计公司,前身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2004年注册成立实体公司,提供海思芯片的对外销售及服务。
联发科:全球第四大无晶圆半导体公司,联发科技的核心业务包括移动通信、智能家居与车用电子,着重研发适用于跨平台的芯片组核心技术,联发科的芯片经过优化,能在极低散热量且极度节能的模式下运行,以延长电池续航力,时时刻刻达到高效能、高电源效率与连网能力的完美平衡。
紫光展锐: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于2013年成立,致力于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核心芯片的研发及设计,产品包括移动通信中央处理器、基带芯片、AI芯片、射频前端芯片、射频芯片等各类通信、计算及控制芯片,其物联网解决方案支持众多智能电子产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Wi-Fi调制解调器、家用设备、可穿戴设备、互联汽车产品等。
移芯通信:为中国自主研发的超低功耗NB-IoT和Cat-M物联网芯片供应商。公司于2017 年成立,2020年12月完成B轮融资。主要业务为蜂窝物联网芯片的研发和销售,致力于设计全球极致性价比的蜂窝物联网基带芯片。
高通:是全球领先的无线科技创新者,也是5G研发、商用与实现规模化的推动力量。成立于1985年,1991年在纳斯达克上市。Qualcomm主要研发无线芯片平台和其它产品解决方案,凭借行业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在标准组织中的积极贡献,Qualcomm成为赋能无线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诺领科技成立于2018年9月,是探索满足IoT需求的全集成、低功耗无线SoC解决方案的先行者。诺领科技作为一家广域无线物联网芯片设计公司,拥有射频模拟、基带通信系统、GNSS、SoC系统和软件方面的顶尖人才,致力于发布最佳SoC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推出的产品包括物联网系统级芯片NB-IoT和Cat-M SoCs,服务于广泛的市场,其中包括智慧城市、可穿戴设备、资产追踪等等。
芯翼信息是5G物联网端侧SoC创新领导者。成立于2017年3月,公司专注于物联网通讯芯片(NB-IoT)的研发和销售。其产品XY1100是全球首颗single die集成CMOS PA的量产NB-IoT SoC,具有超低功耗、超小体积模块设计和开发灵活等优势,可应用于智慧气表、智慧水表、烟感、电动车、物流跟踪、智慧穿戴等应用场景。
智联安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芯片设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3年9月,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北京,在硅谷、武汉、合肥等多地设有子公司和技术研发中心。公司致力于无线通信芯片的技术研发,目前已于2019年8月成功完成NB-IoT终端通信芯片MK8010量产流片,并在多个行业中实现落地应用。
中兴微电子为中国领先的通信IC设计公司。成立于2003年,中兴微电子专注于通信网络、智能家庭和行业应用等通信芯片开发,自主研发并成功商用的芯片达到100多种,覆盖通信网络“承载、接入、终端”领域,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Nordic Semiconductor北欧半导体是专注研究物联网无线技术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公司专注于低功耗无线技术产品,包括短距离蓝牙,2020年从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收购的Wi-Fi技术和LTE-M / NB-IoT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
Marvell美满是高性能数据基础架构产品的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1995年,Marvell专注模拟,混合信号,计算,数字信号处理,网络,安全性和存储领域,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满足汽车,运营商,数据中心和企业数据基础架构市场日益增长的计算,网络,安全性和存储需求。公司当前的产品主要包括两大类:网络和存储。
Broadcom博通是全球领先的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拥有50年来的创新,协作和卓越工程经验,公司设计提供高性能并提供关键任务功能的产品和软件,包括半导体解决方案和基础设施软件解决方案,半导体解决方案主要包括明星级的有线基础设施业务(以太网交换芯片/数据包处理器/ASCI等)和无线芯片业务(Wi-Fi 芯片/蓝牙/GPS 芯片等)。基础设施软件部门主要包括主机、企业软件解决方案和光纤通道存储区域网络业务。
NXP恩智浦半导体公司是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公司于2006年在荷兰成立,前身为荷兰飞利浦公司于1953年成立的半导体事业部,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半导体产品组合,包括微控制器,应用处理器,通信处理器,连接芯片组,模拟和接口设备,RF功率放大器,安全控制器和传感器等
乐鑫科技是一家专业的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公司在2008年4月成立于上海,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物联网Wi-Fi MCU通信芯片与模组研发设计与销售的公司。公司采用Fabless的经营模式,将晶圆制造、封装和测试环节委托于专业代工厂商。近年来,公司牢牢把握智能物联网行业的机遇,主要产品Wi-Fi MCU通信芯片目前主要运用于智能家居、智能照明、智能支付终端、智能可穿戴设备、传感设备及工业控制等物联网领域
晶晨股份是全球布局、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商。成立于2003年,公司专注于为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科技前沿领域。公司属于典型的Fabless模式IC设计公司,将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芯片测试环节分别委托给专业的晶圆制造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代工完成,自身则长期专注于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已成为智能机顶盒芯片的领导者、智能电视芯片的引领者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的开拓者。
蜂窝模组企业
移远通信:全球领先的物联网模组龙头。公司成立于2010年,从事物联网领域无线通信模组及其解决方案的设计、生产、研发与销售服务,可提供包括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及云平台管理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广和通:作为首家上市的无线通讯模组企业,近十年为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期。成立于1999年,并于201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成为中国无线通讯模组产业中第一家上市企业。公司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模块及其应用行业的通信解决方案的设计、研发与销售服务。
美格智能:全球领先的无线通信模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07年,美格智能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以MeiGLink品牌为核心的标准M2M/智能安卓无线通信模组、物联网解决方案、技术开发服务及云平台系统化解决方案。
日海智能:通信行业连接设备龙头,成立于2003年,2017年相继收购了龙尚科技与芯讯通,入股美国艾拉,在国内率先实现了“云+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卡位物联网发展关键环节;在2018年重新确立了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战略,
高新兴: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与服务提供商。成立于1997年,公司长期致力于研发基于物联网架构的感知、连接、平台层相关产品和技术,从下游物联网行业应用出发,以通用无线通信技术和超高频RFID技术为基础,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终端+应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构筑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产业集群,并成为物联网大数据应用多个细分行业领先者,服务于全球逾千家客户。目前公司正处于战略和资源进一步聚焦阶段,重点聚焦车联网和执法规范化两大垂直应用领域。
有方科技:物联网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成立于2006年,公司致力于为物联网行业提供稳定可靠的接入通信产品和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物联网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无线通信终端和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的研发、生产(外协加工方式实现)及销售。
合宙通信:一家专业提供物联网无线通信解决方案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14年,公司致力于提供基于通信模块的智能硬件、软件平台、云平台等综合解决方案
鼎桥通信:行业无线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成立于2005年,公司专注于无线通信技术与产品的创新,布局三大业务板块:行业无线、物联网&5G、行业定制终端。
锐明技术:全球商用车载监控龙头。成立于2002年,公司聚焦商用车视频监控和车联网18年,细分行业龙头公司,产品覆盖商用车全系车型。公司外销“商用车通用监控产品”,内销“商用车行业信息化产品”,全球累计超过120万辆商用车安装有公司的产品
传感器
奥比中光:一家全球领先的AI 3D 感知技术方案提供商。公司成立于2013年,在2020年12月进行上市辅导备案。公司拥有从芯片、算法,到系统、框架、上层应用支持的全栈技术能力,主要产品包括3D视觉传感器、消费级应用设备和工业级应用设备技术产品,其AI 3D 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智慧零售、智能服务、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数字家庭等领域。
歌尔股份:一家电子元器件制造商,成立于2001年,属于消费电子行业,主营业务可分为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
汉威科技: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成立于1998年,并于2009年10月作为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致力于气体传感器和仪表的制造、并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
联创电子:成立于1998年,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触控显示类产品和光学元件产品。公司现已形成光学镜头和触控显示两大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高清广角镜头、平面保护镜片、手机触摸屏、中大尺寸触摸屏、显示模组、触控显示一体化模组等
瑞声科技:全球领先的智能设备解决方案提供商,在声学、光学、电磁传动、精密结构件、射频天线等领域提供专有技术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于1993年,公司是电磁器件、射频天线、精密结构件等多个细分领域的行业冠军,也是5G天线产品的重要供应商
睿创微纳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专用集成电路、红外热像芯片及MEMS传感器设计与制造,成立于2009年。公司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为全球客户提供性能卓越的红外成像MEMS芯片、红外探测器、ASIC 处理器芯片、红外热成像与测温机芯、红外热像仪、激光产品光电系统。
远望谷:我国物联网产业的代表企业,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营业务集中在物联网感知层和应用层,为多个行业提供基于RFID技术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金溢科技:一家智慧交通与物联网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创立于2004年,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高速公路ETC产品、停车场ETC产品、多车道自由流ETC产品和基于射频技术的路径识别产品。
杭州士兰微电子:一家专业从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以及半导体微电子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公司成立于1997年,并于2003年3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是集成电路以及相关的应用系统和方案,主要产品包括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LED(发光二极管)产品等三大类。
水晶光电:专业从事光学光电子行业的设计、研发与制造,专注于为行业领先客户提供全方位光学光电子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公司。公司创建于2002年8月
敏芯股份:成立于2007年,是一家专业从事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内唯一掌握多品类MEMS芯片设计和制造工艺能力的半导体芯片上市公司,主营产品包括MEMS麦克风、MEMS压力传感器和MEMS惯性传感器
必创科技:成立于2005年,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解决方案及MEMS传感器芯片提供商
固锝电子:成立于1990年,2006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是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二极管行业完善、齐全的设计、制造、封装、销售的厂商。
感知交互企业
出门问问:以语音交互和软硬结合为核心的AI公司。公司成立于2012年,作为入选“新基建产业独角兽TOP100”的人工智能企业,出门问问拥有完整的“端到端”语音交互相关技术栈,包括声音信号处理、热词唤醒、语音识别、自然语言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音合成等尖端技术。
汉王科技: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成立于1998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二十多年,是一家模式识别领域的软件开发商与供应商,主营业务包括“人脸及生物特征识别”、“大数据与服务”、“智能终端”、“笔触控与轨迹”等
科大讯飞:亚太地区知名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公司成立于1999年,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语音及语言、自然语言理解、机器学习推理及自主学习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和行业应用落地。科大讯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先行者,在人工智能领域深耕二十年,公司致力让机器“能听会说,能理解会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声智科技:融合声学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平台服务商,也是全球人工智能 *** 作系统领域的开拓者。公司成立于2016年4月,拥有声学与振动、语音与语义、图像与视频等远场声光融合算法,以及开源开放的壹元人工智能交互系统(SoundAI Azero),具有声光融合感知、人机智能交互、内容服务聚合、数据智能分析、IoT控制和即时通讯等能力。
云知声:致力于AI产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12年6月,总部位于北京。公司以AI语音技术起家,经过多年经验和技术的积累,逐渐构筑起一个涵盖机器学习平台、AI芯片、语音语言、图像及知识图谱等技术的技术城池,成为了具有世界顶尖智能语音技术的独角兽
生物识别企业
商汤科技: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也是中国科技部指定的首个“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公司自主研发并建立了全球顶级的深度学习平台和超算中心,推出了一系列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包括: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文本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商汤科技已成为亚洲领先的AI算法提供商。
神州泰岳:致力于将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物联网通讯技术、ICT技术进行融合,大力提升行业/企业组织信息化、智能化的质量与效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
端侧BIoT
比特大陆: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成立于2013年。公司立足中国,以全球视野整合前沿研发资源,专注于高速、低功耗定制芯片设计研发,其产品包括算力芯片、算力服务器、算力云,主要应用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