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室的特性

智慧教室的特性,第1张

智慧教室的特性混合型、人性化、智能性、生态性。
智慧教室是数字教室和未来教室的一种形式。智慧教室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有别于传统授听课方式;课前学生提前预习,课中学习分组讨论,随时测试,教师能快速掌握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智慧教室运用现代化手段切入整个教学过程,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智能、有助于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学习能力。
智慧教室基于物联网技术,那就可以搭建成一个物联网应用场景,既可以用于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研究,也方便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可以通过智慧教室里面的人员考勤系统来判断教室内是否有人员,如果教室内无人,则教室内所有系统处于关闭状态;反之,则处于工作状态。

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导则(试行)

为切实有效地推进“智慧教育示范工程”,引导我市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科学发展,研制形成《丽水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导则(试行)》。本导则适用于丽水中小学组织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和应用。

一、内涵与特征

智慧校园是对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与提升,是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的教育教学空间,智能识别师生群体的学习、工作情景和个体的特征,充分释放先进技术的优势和人类的智慧,为师生提供以人为本、智能开放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促进教学、教研、教育管理和生活服务的流程再造与系统重构。

二、建设目标

1提升校园环境智能化水平。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建成能够感知环境、识别情境、记录行为、联接社群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物理环境与虚拟环境的融合,提高从基础设施、教育资源服务、师生交互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智能化水平。

2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得到普遍而深入的应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与学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的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管理决策模式、生活服务方式都在智慧型应用的支撑下发生重大变革与创新,学校整体上实现智慧运行。

3形成协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现实校园和教育教学的时空维度得到拓展,教育扩展到家庭、社群和自然社会环境,注重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持续发展,教师和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的教育资源,形成同开放的现代化校园生态。

三、建设原则

1育人为本,融合创新。智慧校园建设关键在于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要遵循教育规律,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实现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师生的获得感和教育教学质量。

2以用定建,统筹规划。广泛学习吸收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用新的技术、新的思维方式加快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型、创新,根据应用的现状及愿景,从破解当前教育难点出发,以用定建,统筹规划学校的系统变革和内涵发展,形成新模式、新流程、新结构。

3开放共享,特色发展。智慧校园建设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与浙江省智慧校园建设、丽水市智慧城市建设“一盘棋”,依托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尊重校情,鼓励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示范辐射。坚持政府主导,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多渠道多途径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与服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

四、建设任务

智慧校园系统框架图

(一)建设智慧学习环境

1建设移动物联的校园网。推进校园网络扩容提速,实现网络服务全覆盖,满足教学、管理和生活服务要求,学校网络出口配置固定教育网IP地址,接入带宽不低于1G,班均接入带宽不低于100M。以WiFi或4G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推进无线校园建设。在学校公共场所配备终端,为学生提供网络查询、微课点播、自助打印等服务。利用一卡通、传感器等建设物联校园。

2建设智慧教室。依托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智能学科辅助工具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学校建有录播教室,中学生人人拥有一种便捷可用的移动终端,每个教室拥有交互式多媒体,全面实现互动教学常态化。通过第三方智慧教育平台,解决学情数据采集、学情动态诊断与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教学及评价体系。

3精准教学装备。依托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扫描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智能网阅系统设备,解决所有考务管理事务,包括答题卡智能设计、答题卡扫描、客观题自动识别、主观题网上阅卷以及自动生成题目分析和考试结果评价报告,实现考试阅卷的电子信息化。

4建设情境化学习环境。以人工交互、三维仿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3D打印和模式识别技术等为基础,推进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教学功能场室的升级改造,配备先进的可交互智能设备设施,建成面向智能智造、生命科学、宇宙探索、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鼓励有条件的学校与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绿谷研学基地等共建学习体验中心,支持学生参与并进行高水平的项目学习、体验学习。

5构筑智能安防校园。建有智能校园安防系统,安防系统实现对校园视频监控、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电子巡更、电子监考、学生出入控制、访客管理等统一管理和控制。

(二)构建资源共享服务体系

依托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市、县、校资源共建共享,为学习者提供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

1网络学习空间。学校、班级、师生、家长均开通空间,以空间为纽带,贯通学校教学、家校互动、管理与评价等核心业务,将空间作为基于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基本环境,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享服务的主要渠道,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实现基于空间的教与学应用、教学管理、家校互动、教育治理的常态化。

2网络教研平台。教师积极参与线上教研活动;积极上传命题、微课、 教学设计 、公开课、论文等资源;积极申报网络直播课。

3校本资源库。学校结合自身特色大力开发和共享数字化校本课程和校本资源,支持本校师生实现基于精准教学的个性化资源推送。

4学校网络结对。学校建有同步课堂教室,依托同步课堂教室,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实现结对学校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师生互动、差异互补、均衡发展。

(三)开展教育大数据综合应用

1精准教学。通过运用依托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的智能网阅系统、智慧课堂等采集的数据进行精准诊断、分析,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做出精准诊断,为师生解决问题提供对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实现减负增效。

2教育治理。学校通过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督导评估系统、人事管理系统、钉钉以及学校自建系统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对过程性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科学统计、动态评估,能够针对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实现“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3教育服务。通过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阳光厨房系统、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向社会开放和共享学校相关信息,建立家校互动平台,让公众及家长能及时了解学校信息和学生在校动态;学校能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教育资产、教育装备、财产保修报废等后勤方面的智慧管理;学校能利用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模块对学生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四)提升信息素养

1学生发展。学生能利用工具获取、分析、加工、评价信息并创造信息、传递信息;能自觉、主动利用互联网工具进行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能利用各种建模工具、协作社群和泛在学习中心进行交流协作、知识建构、作品创作和知识创造;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

2教师发展。教师能用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能基于用户特征的推荐式学习交流系统,进行学生个性化和群体发展诊断、分析,实施个性化教学;能基于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综合运用互动教学系统、学科教学工具、网络空间、泛在学习中心等开展教与学活动;能够设计、实施和运用多元化评价,开展跨学科学习、项目式学习、创客教育等;能安全、合法和负责任地应用信息技术,尊重知识产权,自觉遵守信息道德和信息伦理。

(五)特色创新

1培育特色创新项目。学校建成具有特色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系统或特色校本课程、资源、特色应用案例能在县(市、区)以上免费共享。学校特色应用系统、课程、资源在校内广泛应用,得到县(市、区)以上行政和相关部门认可并推广,在校外有示范辐射,形成创新扩散效应。

2开展创新推广。学校积极参与各类信息化应用培训及活动评比,在学习与竞争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承担市级以上的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改革项目或科研课题。学校能够运用精准教学、精准教研等方面的大数据开展研究和实践创新,建成学校特有的生成性资源、特色在线课程及独立开发特色应用系统或工具取得创新性成果。

(六)可持续发展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学校需成立“智慧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智慧校园三年发展规划,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的常态化、持续化,稳步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制订智慧校园的管理、使用、网络安全、人员培训等制度;学校建有智慧教育应用研究推广项目团队。

2资金投入机制。学校必须确立经费保障机制,明确经费来源和支配权限,以保障智慧校园建设的持续发展。经费投入分配比例要合理,不同建设时期有不同侧重点。随着智慧校园的逐步完善和深入,系统应用开发,维护和更新设备,资源建设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水平等各个方面经费投入比例逐渐上升。

3创新激励机制。要建立鼓励参与和创新的激励机制,通过专业培训、项目平台、评优评先、奖教奖学等多种方式,激励教师参与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创新。鼓励共建共享,建立健全特色项目和创新应用教师团队创新推广和示范辐射的机制,让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更好地利用智慧校园为学校和区域的教育发展提供服务。

4安全保障机制。建立“一把手”负责的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配齐用好网络安全设施设备,全面加强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制订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具体措施和应急预案,全面实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制度,确保无网络与信息安全事故。

在说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之前存在联系之前,先普及一下这两者的概念,知道何谓智慧校园、何谓智慧课堂,就不难得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了。

1、什么是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所以智慧校园的智慧与智慧教育的智慧具有一致性,而智慧校园更是智慧学习环境的具体承载者。

而在对智慧校园技术与理念上进行的理清后,发现很少有一种确切的定义可以符合整个智慧校园的真实语境定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目的。

如:强调在为师生、领导、社会提供全时段、泛在、多方式、互动安全的服务接入与教育教学能力,也有强调技术手段,如强调必须使用虚拟化、AR/VR、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描述下的集合物联网智慧建筑集合。

必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在技术层面,抑或是目的层面,智慧校园的核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核心特征:

智慧校园也是目前绝大部分学校最为具体的在智慧教育上探索的实体化工程,工程意义非凡,每一步的探索都任重而道远。

而在智慧校园的基础上,更包括了智慧教室、校园网络、智慧安防、智慧教务系统等诸多的子应用,共同营造智慧校园。

2、什么是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需要理清的是,究竟是智慧课堂还是智慧教室?我们不妨从教室到课室一一细看。

何谓智慧教室?毫无疑问的是,智慧课室应是实体的课室,是在目前学校这一建筑实体中体现信息化智慧教育的实体建筑空间,是目前学校课室的一次革命性升级与改革。

我以为智慧教室应具有互动性、感知性、开放性、易用性等核心特征。

互动性

智慧教室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室中的师生、生生、硬件与软件、教师与硬件、教师与资源、教师与软件、学生与硬件、学生与软件、学生与资源等各种维度的互动,各个互动都应该的自然而然的,可以体现在各个层面而非单一教学层面的,智慧教室的互动性的其先进性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互动的双向性,才可令彼此发生联系。

感知性

感知性,智慧教室的感知性应从物理感知虚拟空间感知两个层面理解,物理感知基于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可以智慧感知教室的湿度、温度、亮度、空气情况等,甚至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录播技术分析师生的情绪变化等;

而虚拟感知,则通过各种智慧教学平台、教师助手、学习平台、教学平台及教务平台等,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统一收集师生的教学情况、学习情况甚至生活情绪变化,进而加以分析感知,达到物理感知与虚拟空间感知的相对统一。

智慧课堂的感知性是是其收集信息与数据的主要手段。

开放性

开放性,则意味着基础软硬件等设备和相关接口是开放的,可以基于不同系统进行互联互通,如录播系统与智慧教室的系统级对接等,通过各系统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智慧教室的使用便利性。

易用性

易用性,则是智慧教室用户体验的基础需求,无论软硬件产品都应该是信息指示清晰,用户使用简便的,这可大大降低师生的使用与学习成本,排除环境干扰,降低认知负荷。

而这一切的核心,则是构建一个支持智慧学习框架的实体空间,即是智慧教室的基础要义。

而智慧课堂呢?当我们理清智慧课室的概念后,智慧课堂的概念则不言而喻,简单来说,即是通过先进的智慧教学模式的课堂教与学行为

智慧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把学习方式分成两层,分别是分组合作型学习与个人自适应性学习。

分组合作型学习

分组合作型学习主要是培养学习者综合应用能力,强调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智慧教室多屏协作等的形式对小组讨论与演示作出最大的支持,强调项目制学习,以可活动新型桌椅及平板学习等的方式支持小组项目制学习的开展;

个人自适应学习

在个人自适应性学习中,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偏好与发展需要,自主选择学习资源。

而在个人自适应学习中,个人学习空间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每个学生或者学习者都应有一个具备学情分析报告、微课、预习与作业、巩固复习作业及资源库的综合个人学习空间,基于学生学情自适应推送难度不一的练习等。

3、智慧校园与智慧课堂存在怎样的区别与联系?

在通过梳理智慧校园及智慧课堂(智慧教室)等的概念后,就不难得出以下的结构图:

换而言之,智慧教育是顶层设计,应当具备的不单单是环境的构建,而应该是包括制度、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顶层设计集合,其中智慧校园以及智慧教室是智慧教育中环境建设的最重要一环,也是最为具象化的建设环节。

智慧课堂,则是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及智慧教室的最直管的体现,其中不仅可体现智慧环境的感知性与互动性,更为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智慧教学模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53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9
下一篇 2023-08-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