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技术与精准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哪些?

农业物联网技术与精准农业的发展思路是哪些?,第1张

托普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为农田信息获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将传感节点布设于农田等目标区域,网络节点大量实时、精确地采集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等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在数据汇聚节点汇集,网络对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帮助生产者有针对地投放农业生产资料等,从而更好地实现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和农业现代化精准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的高效管理、提升农业生产效能。应用农业物联网监测系统重要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农田土壤墒情信息获取可以满足快速、精确、连续测量的要求。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凭借其低功耗、低成本、高可靠性等特点,已逐渐渗透到农业领域。

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GIS技术以及大数据技术等使我国农业从原来看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模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优质、生态和安全的智慧农业模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存储,全面感知,数据上云等方式使得智慧农业的传输网络进一步扩大,更进一步的进阶为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

创新技术发展迅猛,智慧农业前景广阔

2018年,我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339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629%,增速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日益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数据量爆发式增长、计算能力显著性提升、深度学习算法突破性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应用在互联网+智慧农业中,使得模型建立时间更短,预测结果更加准确。

2018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13603亿元,较上年增长1470%。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目前,中国发展物联网所需的自动控制、信息传感、射频识别等技术和产业都已成熟或基本成熟,通信运营商和系统设备提供商达到世界级水平,下游应用不断拓展。

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类似,互联网+智慧农业也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业互联网”,将物联网在互联网+智慧农业模式中应用程度进一步加深。

随着创新技术和农业科学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互联网+智慧农业的发展也面临进一步的机遇与挑战,并呈现出多维发展态势。其中,创新技术发展及应用将是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支撑智慧农业发展的多项关键技术中,发展较快且具有广阔前景的主要有数据仓库技术、3S技术、模拟模型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较为活跃的关键技术领域有农业资源管理、农情状态检测、农业过程模拟及决策支持系统等。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智慧农业趋势前瞻与产业链投资战略分析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尤其是当我们该如何去推进互联网和现代农业进行农业产业融合这个问题,也是让很多网友对此表示非常困惑的,实际上我们想要促进农业产业的融合是非常麻烦的,但是这个是需要一定过程和一定的方法来去解决,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来看一下,我们可以通过哪些办法去促进农业产业融合。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发达,我们可以明显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去帮助农业,能够达到更好的发展,针对于有些农业地区的产品不好销售的情况,我们现在也有了很多销售的渠道,比如通过直播带货,或者是某些相关app上的一些特殊的渠道,能够帮助农民更好地将产品脱销,这样子就能够通过互联网的技术和现代农业结合在一起,帮助农民能够更好的获得收入。

除此之外,对于平原地区,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推动整个农业的快速发展,别用我们无人机技术的逐渐成熟,我们可以用无人机来代替传统的一些制作的方式,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以及无人机进行相关的人工降雨等相关的 *** 作,能够去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当然,小编认为最为重要的是要促进现代农业的进一步的提高现代化生产技术,通过人工智能的方式来去辅助农业的生产,小编觉得还是非常可行的,因为人工智能技术本身就是富含大数据的计算,如果我们能通过大数据去直接运用于整个农业的发展,那么对我们整体的社会发展也是非常好的。

其实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那就是想要促进农业产业的融合,这并不是短短时间就能够完成的,想要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必须要经历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及长时间的试验之后才知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569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0
下一篇 2023-08-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