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是做什么的

智慧农业是做什么的,第1张

智慧农业是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升级改造传统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的实现,需要以智慧农业物联网作为核心技术支撑。智慧农业物联网简单说来,可由智能数字采集系统,智慧农业大平台和智能数字控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智能数字采集系统由各类传感器、检测仪器、RFID、视觉终端、生物雷达、无线遥感以及各类通讯转换设备组成。广泛地应用于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物流等各个领域。在线实时地采集各类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信息,实现农业大数据的监测、收集和最终形成。
作为智慧农业物联网的中枢,智慧农业大平台采用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GIS、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大数据信息平台。通过智能化 *** 作终端,实现农业的自动化生产,可视化管理,最优化控制,全程化监管,智能化决策。为农业企业、公众消费者、政府部门、科研单位提供科学智能、诚信可靠、透明高效、持续创新的统一协作平台,全面提升面向“三农”问题的服务能力。
智能数字控制系统接收来自大平台的指令,可对无人机、机器人、温室环控设备、渔业养殖设施以及各类农机进行智能化控制。

成都世纪锐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系统总体解决方案包括以下内容:智慧农业管理平台,极飞农业物联网,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植保无人机,自动数据传输设备等等来解决类似智能温室大棚,大型农田里的水肥一体化,土壤里的病虫害。智慧农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 *** 作技术与监测管理的系统,是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全面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而农业物联网信息化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是集新兴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为一体,依托部署在农业生产现场的各种传感节点,是智慧农业的解决方案。

2013年,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同年,河南省以中央政策为依托,发布了《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申报指南》,这些政策是“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省一级的落实。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自发展开,使我省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上而下模式硕果累累

我省以“竞争立项、标准管理、环境整治、运行维护、绩效考评”的机制确立了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搬迁、传统村落保护等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项目制、试点制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活力,2013年至2016年间,我省共确立了562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省财政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试点项目。2017年,我省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竞争立项工作,共有31个县被确立为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县的确立标志着我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由点带面的阶段,乡镇政府所在村、重点中心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镇村人口集聚效能增加。2017年,我省还出台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申报立项”的通知,经过筛选,驻马店遂平县获批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试点工作。2018年以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合拳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其间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37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满意度保持在80%以上。

我省的成绩也获得了国家的肯定:在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名单上,“信阳市光山县净居寺名胜管理区扬帆村村庄规划”赫然在列;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上,“汝州市蟒川镇、巩义市竹林镇等11个镇”上榜;在2017年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中,河南省有保障基本示范村3个,环境整治示范村4个和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中,我省商丘市永城市和信阳市光山县上榜,农业农村部推荐的特色休闲美丽乡村中,河南省有8个入围。

综上,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于国家及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以项目制竞争为主要手段,通过上级制定政策和下级落实执行,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精神,激励村民挖掘特色产业及文化,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自下而上模式是必要补充

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则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它主要依托于民间资本,以社会贤达参与为主,通过低成本、高标准、人性化的方式对乡村环境进行美化,对乡村人文进行净化,这一模式不仅增加乡村原住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价值感,打通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下文以几种常见的模式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发展旅游和民宿经济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孟州市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偏僻小村,这两年一批村民返乡创业,充分挖掘当地山水资源和地坑窑洞,建设生态水系,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村里人气在集聚,文化活动在丰富,给乡村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80%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挖山,不填坑,不扒房,不砍树,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村落、民俗风情为村魂,让村庄融入大自然,使“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第二,经营有机循环农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新乡市原阳县小刘固村原是贫困村,农场主李卫和日本专家川崎广人改造原来的养猪场,发展有机循环农场。70岁的川崎在农场办公室的窗户上贴着“白天不喝白酒”“不抽烟不吐痰”“打扫厕所要勤快”等标语,通过躬身示范,使附近的村民养成了自觉打扫庭院,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农场的贡献有:通过培训业务吸引外地人来小刘固参观学习;蔬菜大棚依靠有机肥和人工养护,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制作堆肥和液肥供村民免费使用,村民贡献原料。小刘固农场目前挂牌“循环农业示范农场”,农场的循环农业逐渐改善了当地生态,这个黄河边的贫困村庄也吸引了大雁、白鹭等动物的归栖,贫困村变得人美、景美、产业美。

以上是社会人士通过动用资金,驱动产业发展的方式改善乡村面貌。产业发展也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建美丽乡村的政策建议

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应该继续推进,服务好广大农村居民。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补充政策覆盖不到的乡村区域,比如荒山、无人居住的古村落等,应该鼓励和动员各方力量自发地改造这些空间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服务社会需求。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要求继续推进建制村的规划编制、村庄建设、村容整治、乡风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这部分活动无法交给市场来完成,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财政资金、政治压力进行改善。而我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力度还不够大,我省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及争取上级财政的能力有待加强。加强获取上级财政的能力可以保障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拓宽宅基地、耕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延长流转周期,做好产权认证和保护,扩大市场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开展有机种植、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搭建平台促进大型家庭农场和小型农场合作,在采购、种植、销售等环境使用统一渠道,降低产业成本。制定措施扶持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鼓励资本在乡村开展康养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同时,做好农村地区违法建设的监管,通过卫星数据等手段,杜绝资本大兴土木、建设楼堂会馆、违法建设别墅等。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见缝插针式地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三,引导科技赋能美丽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遥感、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提高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社会服务等信息化水平;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导金融科技公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鼓励官员、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以“新乡贤”的身份参与乡村建设。新乡贤是传递新旧文化的“转换器”,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国家政策和现代知识,凝聚人心;新乡贤也是缓和社会冲突的“安全阀”,他们可以利用较高的群体地位化解村民之间及村民和政策之间的矛盾。因此,制定具体的政策鼓励贤达人士归隐乡村,解决其在乡村生活中的具体困难,这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治理文明”的全面完成。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重视条件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因势利导,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66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2
下一篇 2023-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