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为什么发公开信?

雷军为什么发公开信?,第1张

7月8日,就在小米即将在香港联交所IPO的前一天,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表公开信。

雷军在公开信中表示,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上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

据悉,小米CEO雷军、总裁林斌等人一行已于昨日抵达香港。昨晚,小米一行人还一起喝啤酒、围着手机看世界杯比赛。

昨日深夜,雷军还自比越王勾践,在王峰十问、沔商总会等多个微信群发布了蒲松龄描写“项羽灭秦”和“勾践灭吴”对联的下半句:“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以下是雷军公开信全文:

小米同学们,

明天将是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八年的奋斗,我们就要在香港主板上市了。

创业至今,小米的历程是由勇气和信任支撑的奇迹。回想过去,八年风风雨雨都历历在目。2010年4月6日,在中关村银谷大厦一间很小的办公室,一家叫小米的小公司静悄悄地开业了,到现在我都依稀记得,当时只有13名员工,除了我、林斌、阿黎和KK四名联合创始人之外,还有范典、刘新宇、王海洲、李明、屈恒、秦智帆、李伟星、孙鹏和管颖智这9名创始团队成员,他们9位同学今天还依然活跃在小米的各个重要岗位上。那一天,我们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开干了。谁也没想到,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此后实现了史诗般光辉的创业历程。

6月23日,小米在香港举行全球发售记者会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一上来就杀入手机行业。这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无疑是挑战“地狱难度”,国际上有苹果和三星,国内有华为和联想,每一个都是遥不可及的庞然大物。小米,这样一个10多人的小公司,初期毫无硬件行业经验,全凭无畏的勇气和巨大的创新,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出人意料做到了中国第一。之后仅用了三年半,又成为了印度第一。

过去八年,台风口的猪,我们当过,大起大落,我们也经历过……无数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是一支敢打敢冲、不屈不挠、不断创造奇迹的英雄团队!

这八年中,在我们的参与和推动之下,中国的山寨机已被彻底消灭;中国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品质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便宜,并在全球强势崛起;对设计和体验的重视,深入人心;移动互联网应用迅速普及,深入渗透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小米也成为了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厂商,通过生态链产品改变了100多个行业,全面推动了商业效率的提升,进入全球74个国家和地区,建起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物联网平台。不仅是手机,小米电视也已经拿下了中国第一,小米手环、移动电源、平衡车等也斩获了十多个第一,在众多领域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小米模式”的先进性。

数字说明一切:2017年我们收入1146亿元,7年时间就跨过了1000亿营收门槛。2017年收入同比增长 675%,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更是高达 857%。我们的电商及新零售平台贡献的收入占比 637%。另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86%,也达到了 99亿元的惊人规模,今年Q1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又提升至94%。这充分证明了我们互联网的业务能力,我们可以把硬件和电商带来的流量转换成收入和利润。

明天小米就要上市了,此时此刻,我和每位小米员工一样,无比兴奋!

一、最近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

小米IPO发行价 17元港币,估值 543亿美元,已经跻身有史以来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而且是香港资本市场第一家“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这是属于所有小米人的巨大成功!

经历八年艰辛的创业,所有的小米创业者都将赢得奋斗的果实!截止今天,我们一共有超过7000名员工持有股票或期权,IPO后大家将获得资本市场给予的福报。

巨大的成功同样属于一路上信任小米、支持小米的投资者。比如,最早期的VC,第一笔500万美元投资,今天的回报高达 866倍!

我相信,小米的创业故事将启发和激励更多创业者!如果100年后人们评价小米,我希望他们认为小米最大的价值并不是卖出了多少设备,赚回了多少利润 。而是我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探索实践了商业的终结形态——与用户做朋友,实现商业价值与用户价值最大程度的统一,证明了靠锐意创新的勇气、持之以恒的勤奋、踏踏实实的厚道就能够成功。

二、上市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

在中美贸易战的关键时刻,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幻,有十几万的投资者积极参与认购了小米的股票,包括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行业领袖,这是对小米管理层和员工莫大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唯有继续奋斗,才能回报这份信任。

未来我们将始终坚持和用户交朋友,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始终坚持将创新和品质并举。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而品质能决定我们走得有多远,品质永远是我们生命线。我们将矢志不渝地在全球打造广受尊重的中国品牌。

三、上市仅仅是小米新的开始。

世界会默默奖赏勤奋厚道的人。明天小米即将上市,是对我们奖赏的一部分。但这一切只是刚刚开始,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第二章更加华丽绚烂。

小米上市路演团队在纽约

我们的高管团队经过反复的测算,坚信未来我们还有无限的成长空间。首先,我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排在全球第四,而智能手机仅看存量就是个巨大的市场。我们要力争保证持续的高速成长,力争尽快冲入世界三强;其次,我们会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品类拓展,还有很多千亿级的市场等着我们一仗仗打过去,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第三、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仅这三条策略,就保障了小米未来的成长性。

伟大公司总是诞生于伟大的时代,全新的物种总是与全新的时代同频共振。今天的中国进入了创业者的黄金时代,产生了一批领跑全球的新经济公司。作为互联网新物种,小米是幸运的,在这样的土壤和环境中,长成了一家全球罕见,电商、硬件及互联网服务齐头并进的全能型公司。我们的雄心不止于此,我们于新时代应运而生,更想亲手推动时代的前进。

此时此刻,我无比激动,在内心回响的是几年前小米的一句广告语:

“我们的名字叫年轻,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不断向前,无所畏惧,去探索、去改变、去拼搏,让世界看清我们的样子,我们的时代来了!”

我爱小米,我为小米自豪!

我爱你们,小米同学们,我为你们自豪!

明天,让我们一起见证伟大时刻!

雷军

20180708 香港

3月1日,我们曾经发布一篇文章,预言了小米造车(《8分钟告诉你:小米为什么会造车》)。

29天后,这个预言成真了。

2020年3月30日,小米发布一则《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的公告,公告内容称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公司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雷军说到:小米 汽车 ,是我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他曾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如今,时间已到,雷军本人将亲自带队。

多年来坐怀不乱的雷军,或将摒弃原来对新造车只投入资金不投入真爱的策略,准备开始横跳。年轻人的第一辆小米 汽车 真的要诞生了。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在2014年投资了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年雷军创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新造车公司蔚来 汽车 ;2016年和2019年,顺为又两次投资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参与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的B轮融资。

根据国家专利局披露的信息,小米 科技 申报的2000多项专利中,与 汽车 相关的大约有10项,主要包括车辆定速巡航、能源补充、车辆 *** 控、导航、辅助驾驶、行车安全、停车信息预测等。

2020年6月,小米 科技 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申请注册了“小米车联”商标和相关图形商标,国际分类涉及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商标状态分别为等待实质审查、初审公告。

这些都是小米的秘密行动。

让我们再回到小米的顺为资本对蔚来与小鹏的投资。据后两者的招股书显示,顺为资本并没有出现在主要机构股东中,其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5%。这意味着雷军虽然押注了新造车这一条赛道,但筹码并不够,所获收益也不够填大胃。

下一步,就该亲自上阵了。

在 科技 区混得风生水起的小米,为什么要趟造车这趟浑水?

首先我们来看看全球手机市场的报告,当然,这也是小米的重点业务之一。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

根据小米2019年的年报,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57%;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在资本市场眼中,小米过分依赖智能手机收入的商业模式,不够性感。这使得小米即便在坐拥368亿用户月活数据下,在估值上非常吃亏。

手机市场的天花板已经非常明显,再一条路走到黑,很可能不知不觉就被内卷了。

简单来说,手机是小米发家的基石,但不是它走向新时代的垫脚石。

小米著名的“铁人三项”模式众所周知,即: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用雷军的话解释就是,“把软件、硬件和互联网融为一体,形成另辟蹊径、降维打击”。

为此,雷军曾为小米定下“5年内投资100家生态链企业”的目标,并把小米的AIoT业务提上很高的位置,比如2020年初,雷军发布新年全员信:确立智能时代『5G+AIoT』战略,5年要投入500亿。

所谓AIoT=Ai+IoT,也就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围绕这一战略,小米投资了一箩筐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企业,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穿戴设备……当然还包括智能 汽车 ,比如蔚来、小鹏 汽车 。

手机是小米的今天,但AIoT才是小米的未来。因此,小米需要一个新故事,一个能够成为新时代绝对流量入口的故事,这就是关于造车的故事。

从行业趋势可以看出,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智能 汽车 。

小米的生态链战略已经很明显,无论是智能穿戴设备、还是智能家居都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嵌入到某些特定生活场景中,并解决相应问题。但它的目的并非提供一个全新生活的方式(当然也有这层含义),更重要的是抢占客厅、出行的流量入口,意图覆盖全场景的产品生态。

普通人一整天的行动轨迹,从卧室-客厅-路上-公司,经历了多个场景的变化。产品目录的扩增,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逐步形成统一的体验生态,强化用户的粘性,从而“占领”用户。消费电子巨头们正在做的事情,就是尽可能占据这些所有的场景并提供服务。

『衣食住』好解决,『行』就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领域了。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 汽车 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为45%,而2025年该数据预计将提升到60%。而其中由于中国大力对新能源、智能 汽车 的政策扶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力重视,预计2025年时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

雷军亲眼目睹,中国从零开始发展,一跃成为全球第一大智能 汽车 市场,且自己也曾多次置身其中。他不会忽略这个趋势:无论新能源 汽车 目前多么饱受争议,未来全面占领市场是必然的事情;无论智能 汽车 目前有多么名不副实,未来成为互联网流量入口的大头也是必然的事情。

一旦某家产品在场景变化中被对手替换掉,这就意味着企业“被下线”,失去了一部分创造价值(利润)的在线时长,并且给了其他对手以生存的空间。这种局面,是任何消费电子巨头不能熟视无睹的,尤其是本来就强调生态的小米。

小米以及一众中国手机巨头的快速发展,其实都离不开当时苹果在中国建厂所整合起来的供应链体系。这就像是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合资车企一样,一边打开国内市场给外资企业,以短期的利益换取长期的发展可能。

这一次造车的契机,是特斯拉的上海工厂的发力。现阶段的电动 汽车 市场,由于特斯拉的引入和造车新势力的极速发展,相关供应链体系已经相对完善,最新的国产版Model 3的零配件国产率已经接近100%。再看看特斯拉的体量,上下供应链几乎一下被打通,同时价格也随着马斯克的“成本强迫症”不断减低。

原本电动 汽车 最难的那些部分,无论是像松下、LG、博世、大陆、法雷奥、英伟达、英特尔(Mobileye)等海外供应商,还是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百度、华为等国内供应商,现在都具有着成熟的整套解决方案。

硬件方面的问题已经不成问题,而小米的软件生态一直就是它的长处,通过外部采购成熟的硬件,配套自己的软件层,一张造车蓝图又画好了。

当然,这么想的 科技 巨头,不只是小米一个。

2年前,中国新造车这个赛道最活跃的公司有12家: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如今,这个格局即将要被打破。

就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目前准备进军新造车赛道的 科技 公司有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索尼,其中百度和索尼是造整车,富士康提供代工,华为提供技术服务,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准备开始进行大反攻,另外,苹果造车的传闻也是甚嚣尘上。

说到底,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的入门门槛比燃油车低了几个数量级。

在过去100年里,全世界的 汽车 工业,都是大众、通用、福特、丰田这些传统车企巨头的天下,它们掌控着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技术,瓜分了全球市场,创业公司没有任何机会。但是在电动车时代,这一切都被颠覆了,过去铁板一块的江湖格局,被撕开了一道裂缝,做互联网的这帮人,以造车新势力的形象跑了出来。

科技 巨头有技术、有资金、有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开发流程,跟智能 汽车 的资源匹配度很高。随着电动车的市场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业务模型越来越成熟, 科技 巨头纷纷下场想分一杯羹。

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几乎是零经验入场,在过去两年赚足了风头。蔚来的年交付量超过4万辆,创 历史 新高,股价更是涨了十几倍,市值超过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理想和小鹏也都是去年在美股上市,融了足够多的美金,销量也创纪录,坐稳了新造车的第二阵营。难说小米看了不会眼红。

其中,蔚来背后的资本阵容最为庞大。成立早期就拿到了腾讯、高瓴、红杉、淡马锡、华平等顶级机构的投资,还有马化腾、刘强东、雷军等大佬站台。现在,即便是经过了多轮增发,腾讯还是蔚来的第二大股东,投票权仅次于李斌。

理想早期选择的是低速电动车赛道,第一个项目失败后,才切换到中大型SUV的增程式路线,并推出理想ONE。后来美团王兴力挺理想,多次公开鼓吹理想,在理想上市前,美团和王兴个人持续加码投资,成为理想第二大股东,仅次于李想。

小鹏背后的的何小鹏早年创办了UC,后来被阿里收购,何小鹏加入阿里,2017年何小鹏任小鹏董事长后,阿里开始投资小鹏,并在IPO时大笔认购,成为第二大股东。

威马则是站在百度阵营。百度从2017年开始投资威马,随后威马每轮融资百度几乎都参与,成为威马最大外部机构股东。百度和腾讯,在早期同时投资了蔚来和威马,后来出现分化,2017年底蔚来和威马融资时,腾讯领投了蔚来,百度领投了威马,自此阵营形成。

可以看到,不仅是造车的门槛低了,而且背后都有互联网/ 科技 企业的背景可寻。

从 科技 发展的 历史 来看,摩托罗拉、诺基亚、柯达等巨头都没能在工业化向信息化的技术变革中成功转型。问题并不在战略上,而是底层技术的切换导致公司内部产生巨大的利益与权力冲突。

如果小米能够打破这个魔咒,肯定也能在这个时代的关键转折点,拥抱新的市场。

有了硬件层面的模块化供应商,有了 科技 企业的软件背景,小米造车的最后的拼图是什么?

两个,钱与人才。

我们亲眼见证了,蔚来、小鹏、理想在美上市后的市值飙升,这也是新造车潜力的体验,可谓是一剂“壮阳药”。

但与此同时,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何小鹏也说过: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现在自己跳进来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英国家电巨头Dyson戴森曾组建了一支将近600人的研发团队,花光了218亿,可惜三年后还是宣布了终止造车计划。

可见造车是怎样一台“榨汁机”。

表面上来看,在手机市场中小米和苹果还可以掰掰手腕,但是论到资本积累,那就不是一个量级了,苹果的经营现金流量、资本储备实在是太庞大了。

庞大到什么程度?同样是2019年,其经营现金流量是693亿美元,投资现金流流入了45896亿元,并且还有超过2000亿美元的庞大现金储备。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2020年苹果投入了近190亿美元用于 汽车 研发,且约占全球 汽车 产业研发资金的20%以上,从中也能看出苹果的造车野心。

以这样“富可敌国”的资本力量,苹果完全负担得起造车所需的投入。除此之外,庞大资本背景+品牌号召力,也解决了另一个问题——人才的引入,光是2020年一年,苹果从全球各大车企疯狂挖人,包括特斯拉、克莱斯勒 汽车 、大众集团等,目前,特斯拉前副总裁Chris Porritt就在苹果的Titan项目中担任重要职位。

钱与人才,这就是摆在小米造车眼前最大的两座山,想不想跨过去、能不能跨过去,这就是小米造车能不能真正落地的关键。

以上都是基于现有事实的分析与推测,如今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它能够为消费者和行业带来什么呢?

小米品牌之所以拥有众多粉丝,除了本身的产品足够优秀,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每进入一个领域,总能把这个领域的价格压下来,让所有消费者受益。你会发现无论是小米旗下的哪款产品,它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之一。

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小米的支持者们,希望小米能够将“价格屠夫”的精神带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当中。打造出一辆属于年轻人的、物美价廉的、体验良好的新能源 汽车 。当然,小米所面临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像是五菱宏光MINI EV、比亚迪的低端车型都是物美价廉,它们将成为小米入局的强力阻碍。

幸运的是,小米造车,恐怕不缺投资者。

以雷军在圈内的人脉和小米产品的口碑,足以吸引大量资金的解囊相助。大疫之年货币超发,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货币贬值,全球资本市场的避险情绪陡升。

资本往哪里避险?大城市核心区的房产、全球性 科技 龙头股、消费类龙头股都等等。投资造车新势力,短期可吃新能源的市场红利,长期可吃无人驾驶的技术红利。

况且,发布会上,雷军亲口说到 『今天小米有一点点积累,是值得我们大干一场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我们有钱,1080 亿现金,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有全球前三的手机业务,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还有我们亏得起。』

虽然现在的小米并不“缺钱”,但是笔者估摸着小米并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代工的模式,就像近两年互联网公司和传统车企们的合作一样。

原因很简单,传统车企在面临电动化、智能化的路径上,遇到的最大难关就是对电子电器架构以及软件层面的人才缺失,以及和原本燃油车Tier1供应商之间的相生相克。而像小米这样的 科技 公司,软件层面本就是看家本领,与半导体行业也本就是亲密合作伙伴,与传统车企合作恰恰发挥各自所长。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小米的车只要便宜,贯彻着小米这个品牌一贯的口号,其销量大概率是不会差的。这一点,五菱宏光MINI EV的大卖都足矣证明这个简单的道理:一切看似华丽的产品卖点在实用和便宜面前都是“纸老虎”。

昨晚的发布会上,雷军说起了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几个蜕变,从程序员转型到 CEO,再到天使人,最后带领小米手机部门重回世界第三。几次转变都是他认知结构和人生阅历巨大的变化和翻新。如今他终于迎来第四个蜕变。

如果说过去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是手机,那么未来20年,人类的第一大智能硬件一定是智能 汽车 。

小米 汽车 ,你会买吗?

两位是在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真要是交割了赌资,那就不好玩了。在过去五年,格力虽然依然是赢的,但是小米和格力的起点本身是不同的,小米基本是从零开始,13年营收265亿。而格力那个时候已经接近千亿。从成立时间算,那小米就更短了。短时间要扩大营业收入,这本身就不在同一起跑线。而下一个五年就不同了,小米2018年营收1749亿,格力1981亿。小米没有赶上,但是距离不远。

  周末在一家民宿感受了小米的家居,其实挺简单的,一个小爱同学印象,可以 *** 控窗帘,可以开关照明,可以唱歌,可以聊天。还有小米全自动的垃圾桶。今日的小米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手机小米,他已经成为一家整合性电商,各种硬件并非自己研发,但是可以纳入自己的闭环系统,通过一个智能音箱,逐步渗透到家电的每一个角落。上半年小米电视机销量已经全行业第一。为了证实这个数据,我搜索了京东等电商的销售排名,小米的确是在电视机领域异军突起,虽然毛利率还是很低,技术含量依然不高,但是他的模式闭环很显然是做成了。

 小米的成功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其想做一个模式,都能够做成。我们看到很多企业没有这种整合能力,这源自于一些企业的虽然有钱有技术,但是其不善于整合资源,和BAT不同,雷军实质上是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创业者,当年从金山开始走,猎豹,欢聚时代,小米。几乎想要做成的东西都做成了。在形象塑造上面,也没有给人压力,其小爱音箱里面还有他那首混音的“Areyouok?”的哥,这种自黑大约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而格力这边,铁娘子董明珠处处强势,然而在开会时候,依然会凑过去和雷军讨论一下电饭锅,装填是这样的。

所以这其实不是技术路线和模式路线上的争议,实际上,他们都想在自己的企业中嵌入对方的模式。雷军想要的,是技术,因为其如今主方向是物联网,其在这个领域再往上走很容易遇到技术壁垒,而格力要的是模式,空调的领域格力做到了第一,但是董明珠在不停的谋求新的产业,比如这几年你也看到了格力的其他产品,比如晶弘冰箱。如开头数据显示,格力已经开始遇到空调业的天花板,他的营收已经没有小米增长那么快。

而且,小米的商业版图不仅限于国内,在印度和非洲市场,小米同样做的不错,拥有可观的市场份额。并且,小米已经在印度建了3家手机工厂,95%以上手机都是印度本土生产。

再看格力,以印度市场为例,格力空调在印度开拓也有些年头了,效率却始终不见起色,为此格力官网还曾发布声明:空调在印销售良好,暂无建厂计划。

显然,格力近些年的创新能力下降了。

值得留意的是,格力现在所做的空调、洗衣机、电饭煲等等,小米基本全有涉猎,包括现在比较流行的智能家居,也是小米的主打路线。在这方面,格力明显是处于弱势的。

  所以,他们再对赌5亿,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场赌局,只会是一种潜在的激励行为。按照惯性来看,小米应该能够胜出,但是未来之事又哪有如此简单,谁知道格力会否另辟蹊径,毕竟在渠道方面,格力更有优势,而小米需要更高的毛利率,则需要在技术上补课。

《口碑——雷军和他的小米之道》告诉你,雷军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选择什么赛道,很重要。一个产品要有发展前景,它的需求量必须足够大,用户群体足够广泛,这也是判断一个初创企业是否有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雷军自己也曾经说过,“创业就是要做最肥的市场”。那么,为什么是手机行业呢?首先,中国人手一部手机,就已经说明了这是个肥沃的市场。不仅小米看到了,华为、OPPO、VIVO等企业也早就看到了。但雷军看到的并不局限于此,在小米手机本身利润2美元的背后,雷军的目标是手机背后的互联网用户。所以在华为、OPPO、VIVO等企业主要将手机视为硬件产品时,小米在努力赋予其媒介属性。以手机作为切入点,撕开了智能终端市场的一道口子后,雷军不仅仅满足于每年推出几款手机,而是在做精做强小米手机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多元化产品线,背包、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电吹风、电饭煲等等,可以说是横冲直撞进入各个行业充当搅局者,打造了一个以手机为核心向周围辐射的“小米生态”。

没想到小米居然有24000多件专利,获得了超过200项国际顶级工业设计大奖,腻害!

最喜欢的一句话: 朋友能创造财富,财富却不一定能买来真心相交的朋友。 雷军事业编年史,想了解雷军和小米模式的朋友可以选择这本书,。 前半部写雷军后半部论小米。

读此书可以了解雷军的经历和业绩,初步了解小米和小米生态链的企业。雷军确实很厉害,值得我们佩服和学习。希望小米越做越好,始终贯彻和用户交朋友的理念,做感动人心的好产品。

1雷军最初与众不同的地方是在现有的领域做到极致,不怕失败、不怕总结经验,从单一型技术人才过度到需要考虑营销、客户、盟友关系的投资人型创业家。2二十年在其他平台工作积累的运营经验和战略布局型思维是后期突破的核心竞争力。3借鉴他人先验优势,集中突破利用高性价比、互联网手机、生态圈、新零售、物联网等必然趋势。4以用户粘性为核心快速反馈,用心打磨产品质量,赢得长远口碑。

看完不止了解了小米,也了解了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了解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整体感觉来说写的有些散,只是停留在小米的营销和策略层面,没有深入到小米的内部管理和雷军的个人层面,可见这本书并没有得到授权和深入的资料,而是通过各种调查得来的资料写的,所以各种内容在媒体上都能看的到。 对我个人来说还是有了一些收获,对雷军的经历、眼光,对小米的策略以及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读起来不枯燥。

“手机发布会的春晚。”这是不少网友对3月29日小米发布会临近,公司频频爆料的惊呼。

在新品发布会前爆料,是各手机厂商的常规 *** 作,小米近日的密集爆料被称为“手机发布会的春晚”,既因围观网友众多,更在于下料足够猛。雷军甚至在发布会前一天晚上发微博称彩排时间过长,不得不将部分新品放在微博上发布。

其实,在一个星期前的3月21日,小米便开始了预热动作。先是吊足胃口的“Big News”海报,然后是正式公布发布会时间,接来来的每一天都有一个猛料:“生生不息”的发布会主题和雷军奔跑邀约、“安卓机皇”的海报、手机摄影“拐点之战”亮相超大底GN2、雷军许知远的灵魂对话、小米MIX的回归、澎湃自研芯片的重生、设计大师原研哉的美学加持……

营销造势是表,外显下企业内在战略的调整是核心,企业的发展总是阶段性的,不同阶段对应着不同的策略和品牌思路。小米新十年已然到来,势必也会有密集的动作,放眼未来。根据这次发布会的信息预知,小米对未来已经做好了准备。

每到重大时点,巨头公司们都会有密集的品牌动作。

两年前腾讯930把产业互联网提到重要位置,就做了一系列的品牌动作。放眼全球,微软帝国陷入增长停滞时纳德拉接盘,在内部士气一片低沉时给员工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动力,也做了不少动作在公司方向迷茫时“重新找到了微软的灵魂”。

这些动作不是空穴来风和自吹自擂,而是内部业务梳整完毕的自然外显。

品牌是对外,组织业务是对内。小米在这十年前后的交接点处做了对内对外的多重动作——对内是组织治理的提升,业务布局的更有层次感。而在对内梳理清楚思路,明确了战略定力之后,对外的品牌升级也是必须跟上的环节。

小米在迎来新十年之际,手机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手机存量市场下,每一分市场都变得异常重要,有人市场份额提升就意味有人失败,而海思麒麟的休克,使得这部分宝贵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这使包括小米在内的手机厂商们既能触摸到机遇,也承担着压力。

同时,中高端手机逐渐成为了手机厂商们出货的大部头。据中国信通院统计,从2014年至2018年,国内0-999元智能手机的市场占比从49%下降到15%,而1000-3999区间的手机市场份额达到72%。因此,如何冲击高端、站稳高端成为了手机厂商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更大的背景是,物联网时代下万物互联,日益先进的技术正在将全球所有设备通过传感器连接起来,据统计,仅小米AIoT平台就已连接IoT设备数达325亿台。量变引起质变,如今量变的势能正在加快,如何优化IoT生态、将连接创造价值,都是新阶段下小米亟需考虑的。

聚焦到小米自身上,变化同样不小。2010年3月成立,在精准把握互联网流量红利中成功崛起的小米,在线下也逐渐铺展开来,到2020年底,已经拥有3200家小米商店,未来还会在三线、四线乃至五线城市开设,覆盖到每一个县。

从国内走到海外市场,小米收获颇丰,据统计机构IDC和Counterpoint的数据,在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重归全球前三,全球销量仅次于苹果和三星。

体现在营收规模上,就是小米刚发布的2020年财报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增长,营收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调整后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小米的现金储备已超过1000亿人民币,这也为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充满机遇与挑战,小米到底如何应对?从此次发布会上可以看到不少端倪。

小米此次发布会的主题为"生生不息",小米官宣曾提到"新小米,新故事",配合公司主题造势,雷军发起了奔跑邀约:#和雷军一起奔跑#——生机勃勃的活动。从字面上便可得知,雷军及其小米想对外界释放出改变、创新的信号。

结合雷军和许知远对谈中提到的"出圈"、"撕掉标签"、"有一个特大型的项目要干"等信息,不难看出,此次发布会小米将实现一次重要的突破,而这次发布会前的一些信息已剧透了小米的计划。

史上产品最多的小米发布会,小米将再次"出圈"突破。小米官方信息透露将是小米史上发布产品最多的发布会。综合各种信息来看,小米将依靠扎实的重量级新品,实现品牌向高端的决定性突破。

雷军在对谈中提到,"出圈"还代表着"重新再来一次",指的应该是小米一直没有放弃的自研澎湃芯片。3月26日,同步传出了小米自研芯片的消息可为映证。

但也有人猜测,从开创小米模式到入局IoT,从双品牌战略到智能工厂,小米一直向新领域 探索 ,不断撕掉身上的固有标签。如果小米继续出圈,下一步计划很大概率就是造车。

最近不少品牌都针对高端市场做出动作,如OPPO请到导演姜文,一加和vivo则是分别与相机品牌哈苏、光学大厂蔡司合作实现高端转型。过去的一年,小米在高端市场取得的成绩则非常抢眼,全年售出价格超过3000人民币的高端智能手机约1000万台。

此次放料小米MIX将重磅回归,小米直指超高端市场,品牌进一步升级。在与许知远的对谈中,雷军透露:"现在我们要做一个高端产品,小米手机要上1万块了。"可以肯定,这款万元手机就是小米最新的小米MIX手机,也是小米史上最贵的量产手机。

每一代MIX都集结了行业最顶尖的技术,对于全新一代MIX,雷军表示"1万块的手机不是因为它定价1万,是因为它里面的 科技 含量远不止1万。"不少 科技 博主推测,小米的此次MIX机型或为全新折叠屏手机MIX Fold,而其远超1万的 科技 含量则包括该机将首发的商用液态镜头,一颗镜头实现长焦+微距功能,体积小对焦快。

除了定价超过1万的MIX机型,即将发布的小米11 Pro和小米11 Ultra则是小米站稳高端的重头戏。小米官方则是为其大杯及超大杯产品直接贴上了“安卓机皇”的标签。据官方透露,小米11 Ultra将首发超级快充硅氧负极电池,首发全相变散热技术,这也将是小米首款支持IP68级别防护的手机,小米11 Ultra用实际行动冲击“安卓机皇”的宝座。

在性能和手机堆料上小米确实没有让人失望过。过去,小米手机最为人称道的宣传语是“为发烧而生”,从极客开始出发的小米也确实一直保有初心,在性能上和堆料上做到了极致,如今,在手机的工业设计上小米同样要做到极致,站稳高端。

3月28日,就在发布会前一天,小米宣布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原研哉将为小米做设计,原研哉是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其著作《设计中的设计》可谓设计领域的圣经。小米请来原研哉无疑又是对高端市场的一次精准狙击。

回到高端手机的定位本身,必须比普通手机有更好的使用体验,这就得回到手机的核心技术——芯片上。在此次爆料中,小米将斥100亿美元巨资布局芯片,"技术为本" 的小米始终不变对 科技 创新的追求。

早在2014年,小米就成立了松果电子公司,负责芯片研发设计。2017年,小米松果发布首款手机芯片——澎湃S1,使得小米成为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的第四家能够自主制造手机芯片的手机厂商。但此后,澎湃芯片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迟迟没有发布。

去年小米10发布之际,有米粉问雷军你们澎湃芯片还做不做,雷军表示芯片研发遇到困难,但并没有放弃对澎湃的研发。时隔四年,自研芯片终于再度回归,可以看出小米始终没有放弃对技术创新的追求。

坚持自主研发的同时,小米还通过投资芯片行业夯实自身的技术基础。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成立的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已经投资了40多家芯片领域相关的企业,小米以技术为本的决心清晰可见。全新自研芯片的发布不仅是小米技术创新的一大步,也是中国自主研发芯片力量不断壮大的好消息。

在小米的强项AIoT领域,小米还将在发布会上发布米家生态链新品、小米笔记本Pro等系列产品,据了解,2020年,其生态链产品已进入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AIoT平台连接的IoT数已达到325亿,同比增长38%,“手机 AIoT”生态将更加完善。

小米是幸运的,企业的升级期撞击到行业与时代的换挡期,在新时代的开头,小米也一扫阴霾,盈利增长良好,估值逐渐升高,迎来属于自己的“戴维斯双击”。

这次发布会是小米站在未来新十年面前的一次叩门,打开大门后的新世界也更加值得期待。

8月26日,2019智博会大数据智能化高峰会上,雷军称小米三年前就开始预研5G技术和手机,预计九月在国内发布第二款5G手机。过去三年智能手机市场逐年下降,5G将给智能手机行业注入新活力。AI+IoT+5G是下一代的超级互联网,小米将竭尽全力。

雷军表示,小米今年年初把AIOT列为了跟手机同等重要的战略,并启动了手机和AIOT的双引擎战略,承诺在未来五年时间里投入100亿人民币在AIOT领域。关于AIOT业务表现,雷军介绍称,小米的AIOT领域除了手机作为核心引擎以外,还有电视、笔记本、智能音箱、路由器和及其丰富的智能硬件生态链。这块业务上半年的收入达到270亿元,同比增长49%。

其他业务上,雷军表示,小米两年前组成了小米产业基金,深入地参与了制造业。在过去两年里,小米投资了12家智能制造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在过去的两个月已经有3家在科创板上市,雷军近期在多个场合提到了5G,在8月22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论坛上,雷军就表示5G对智能手机企业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所以在3年前小米就开始准备各种5G技术的预研。现在5G才刚刚开始拉开序幕,明年第二季度开始5G网络的铺设和5G终端普及就将大规模的到来了。

“未来一年里,5G将给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小米来说,要积极拥抱这个变化,加大技术投入,尤其重要的是把5G手机的技术成熟度以及成本控制做好。”雷军说。

小米董事长雷军表示,雷军称,小米承诺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如果超过的话,将把超过部分返还给用户。这是全球所有公司里面,唯一一家做出这样承诺的公司。雷军还继续表示:“我跟这些投资者讲,小米的理念跟其他的硬件公司的理念非常不同,小米会永远不赚超过5%的硬件利润。这样确保了无论在什么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小米都具备非常强的竞争力。就是这样的承诺,使消费者进入我们店里面的时候,买小米的东西的时候,他会始终感受到厚道的价钱。”

以上话语引用于新浪新闻,看到有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还带着说可能小米玩了文字游戏,确实新闻一般都比较严谨,会说话很注意每一个细节,的确小米承诺的是硬件净利润不超过5%,可是这并不能代表小米就不赚钱,5%也是很厉害了!第二我觉得手机厂商下一步真的不一定是硬件赚钱,那么软件部分那,例如我一直在使用小米看小说,就会发现看书需要钱,小米的手机里不仅仅是小米手机或者电视等等,小米还有针对性直播体系,也有软件服务体系,其实平台的力量有一方面不赚钱,当然也有一些方面肯定能够补救让其赚钱。

或者是像小米和TCL合作一样,在全球的智能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去赚全球化的资金!这样是我们无法说的,只是针对软件体系小米现在开发的还不够,目前还是主要走的是硬件体系,而且还是生态链产品路线。当然小米paly也算是一种手机硬件+通讯的尝试,也开用话费流量价值来绑定客户,从而实现收益价值!当然目前手机厂商不仅仅重视的是软件系统方面研发,也有专利授权方面甚至还有关于他们合作开发手游的层面也是赚钱的一种方式,所以小米从赢利点来说,只要有了大量的用户群体,有了大量的客户根基,玩什么领域都可以去赚钱,例如深度合作的生态链,打造了销售平台,很多硬件形成了依赖,从而也肯定给了小米相关的销售后的比例!其实一样道理,虽然小米的硬件价格体系确实很经济实惠,确实也不赚什么钱,从他上市后市值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说明小米在一定程度不算很盈利。但是我相信这也是获取手机客户流量的一种方式,当流量起来了,在拓展多元化经济发展。例如现在的小米生态链,从电视、路由器、手环,甚至还有小米方便面、行李箱、自行车等等,这些都可以说一点点能够赚取一旦资金的!

相信小米在建设生态链和战略布局全球化合作渠道之后,能够在深度体系打造更完善的盈利体系,因为在智能手机领域,目前系统到产品齐全也就是华为和小米了,当然还包括vivo和oppo了,包括iPhone也不一定能够有他们的多元化产业的生态链范围广。而在这样的布局下rom也在不断晚上,相信使用小米和华为的系统体系也比较多的时候,盈利利润也会随之增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2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3
下一篇 2023-08-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