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能带酒吗?

上海地铁能带酒吗?,第1张

在上海乘坐地铁可以带白酒,但53度以上白酒限带2斤。

上海地铁

(Shanghai Metro)是指服务于中国上海市和上海大都市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世界范围内线路总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是国际地铁联盟(CoMET)的成员之一, 其第一条线路上海地铁1号线于1993年5月28日正式运营,使上海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座开通地铁的城市。

截止至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运营里程为772千米,位于中国内地第一名。

截止至2021年6月,上海地铁运营线路共19条(含磁浮线),共设车站460座(含磁浮线2座),运营里程共772千米(含磁浮线29千米),统计数据均不含金山铁路。

截止至2021年6月,上海地铁在建线路共有9条,分别是2号线西延伸段、13号线西延伸段、14号线、17号线西延伸段、18号线一期北段、18号线二期、崇明线一期、机场联络线和嘉闵线,在建里程共223千米。

根据规划,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2030年线网总长度约1642公里,其中地铁线1055公里,市域铁路587公里。

截止至2019年6月,上海地铁最高日客运量为2019年3月8日的13294万人次。 2020年,上海地铁日均客运量77451万人次,总客运量达到2834亿人次。

历史沿革

站线开通记录

1956年8月23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防止帝国主义突然袭击的指示,上海市政建设交通办公室编制提交《上海市地下铁道初步规划(草案)》,成立上海市地下铁道筹建处,对上海轨道交通开展了规划设计、方案论证和实验研究。由于上海地区底层条件差且复杂(软土地基),苏联专家提出不宜建设地下铁道线路。

20世纪60年代初,上海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线的规划。

从1962年至1983年,上海市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地下铁道工程试验。

1984年,上海市向中国国务院报送了《上海市地铁网络规划方案》,该网络由7条线路组成,总长176千米,共设137座车站。

1985年3月,上海市地铁公司成立。

1990年1月19日,上海地铁1号线正式开工建设。

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开通观光试运营,线路全长6千米,共设车站5座,开启了上海的轨道交通时代。

1995年4月10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延伸段二期(衡山路站至上海火车站站)开通试运营。

1996年12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延伸段一期(莘庄站至锦江乐园站)开通试运营。

1997年7月1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延伸段与主线贯通运营。

1999年9月20日,上海地铁二号线基本建成试通车。

2000年6月11日,上海地铁二号线一期工程在试通车运行近9个月后,上海地铁2号线(中山公园站至龙阳路站)开通试运营  ;12月26日,上海地铁3号线(明珠线)一期工程(上海南站站至江湾镇站)、上海地铁2号线首段东延伸段(龙阳路站至张江高科站)开通试运营。

2002年12月31日,上海磁浮列车示范线(龙阳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站)开通试运营。

2003年11月25日,上海地铁5号线(莘庄站至闵行开发区站)开通试运营。

2004年12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段(上海火车站站至共富新村站)开通试运营。

2005年12月31日,上海地铁4号线“C”字型线路(大木桥路站至蓝村路站)开通试运营。

2006年12月18日,上海地铁3号线北延伸段(江湾镇站至江杨北路站)开通试运营;12月30日,上海地铁2号线西延伸段(淞虹路站至中山公园站)开通试运营。

2007年9月21日,上海地铁4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12月29日,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段二期(共富新村站至富锦路站)、上海地铁6号线(港城路站至灵岩南路站)、上海地铁8号线一期(市光路站至耀华路站,除中华艺术宫 站)、上海地铁9号线一期(松江新城站至桂林路站)开通试运营。

2008年12月28日,上海地铁9号线一期剩余段(桂林路站至宜山路站)开通试运营。

2009年7月5日,上海地铁8号线二期(耀华路站至沈杜公路站,除东方体育中心站)开通试运营;12月5日,上海地铁7号线一期(上海大学站至花木路站,除后滩站)开通试运营;12月31日,上海地铁9号线二期(宜山路站至世纪大道站)、上海地铁11号线一期主线(嘉定北站至江苏路站,除陈翔公路站)开通试运营。

2010年2月24日,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伸段一期(张江高科站至广兰路站)开通试运营;3月16日,上海地铁2号线西西延伸段(徐泾东站至淞虹路站,除虹桥火车站站)开通试运营;3月29日,上海地铁11号线一期支线(嘉定新城站至安亭站,除昌吉东路站)开通试运营;

4月7日,上海地铁9号线杨高中路站开通运营;4月8日,上海地铁2号线东延伸段二期(广兰路站至浦东国际机场站)开通试运营;4月10日,上海地铁10号线一期(新江湾城站至航中路站)开通试运营;

4月20日,上海地铁7号线后滩站开通运营,上海地铁13号线世博段(马当路站至世博大道站)开通试运营;7月1日;上海地铁2号线虹桥火车站站开通运营;11月30日,上海地铁10号线主线剩余段(龙溪路站至虹桥火车站站)开通试运营;

12月28日,上海地铁7号线北延伸段(美兰湖站至上海大学站,除潘广路站、刘行站、祁华路站)开通试运营。

2011年4月12日,上海地铁6号线、8号线东方体育中心站开通运营;4月26日,上海地铁11号线昌吉东路站开通运营;6月30日,上海地铁7号线潘广路站、刘行站开通运营。

2012年9月28日,上海地铁8号线中华艺术宫站开通运营;9月29日上海金山铁路开通,12月28日,上海地铁九号线三期南延伸段(松江新城站至松江南站)开通试运营;12月30日,上海地铁13号线一期西段(金运路站至金沙江路站,除大渡河路站、祁连山南路站 )开通试运营。

2013年6月15日,上海地铁13号线祁连山南站开通运营;8月31日,上海地铁11号线二期(江苏路站至罗山路站)开通试运营;10月16日,上海地铁11号线支线花桥延伸段(花桥站至安亭站)开通试运营;

12月29日,上海地铁12号线东段(金海路站至天潼路站)、上海地铁16号线(罗山路站至滴水湖站)开通试运营。其中,上海地铁11号线支线花桥延伸段为中国国内首条跨省地铁,使江苏省昆山市和上海市之间实现了地铁联通。 [8]

2014年5月10日,上海地铁12号线中段(曲阜路站至天潼路站)开通试运营;7月22日,上海地铁7号线祁华路站开通运营;11月1日,上海地铁13号线大渡河路站开通运营;12月28日,上海地铁13号线一期东段(金沙江路站至长寿路站)、上海地铁16号线后通段(罗山路站至龙阳路站)开通试运营。

2015年12月19日,上海地铁11号线迪士尼段(罗山路站至康新公路站)、上海地铁12号线西段(曲阜路站至七莘路站)、上海地铁13号线二期西段(长寿路站至世博大道站)开通试运营。

2016年4月26日,上海地铁11号线迪士尼站开通运营。

2017年12月30日,上海地铁9号线三期东延伸段(杨高中路站至曹路站)、上海地铁17号线全线开通试运营。

2018年3月31日,上海地铁浦江线开通试运营;12月19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了《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2018-2023年)》;12月30日,上海地铁5号线南延伸段(东川路站至奉贤新城站)、上海地铁13号线二期东段、三期(世博大道站至张江路站)开通试运营。

2020年8月25日,上海地铁11号线陈翔公路站开通运营;12月26日,上海地铁10号线二期(新江湾城站至基隆路站)、上海地铁18号线一期南段(御桥站至航头站)开通试运营。

2021年1月23日,上海地铁15号线(除桂林路站)开通试运营;6月27日,上海地铁15号线桂林路站开通初期运营。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上海地铁

上海宝山区相当于一个二线城市的繁荣度

因为比较偏远的关系,宝山区要偏工业一些,可能离一些比较大型的娱乐购物场所比较远,不过现在有地铁,交通都很方便的

宝山区位于上海市北部,分成陆地和岛屿两部分。陆上,东北濒长江,东临黄浦江,南与杨浦、虹口、静安、普陀4区毗邻,西与嘉定区交界,西北隅与江苏省太仓市为邻,横贯中部的蕴藻浜把它分成南北两部,吴淞大桥和蕴川路大桥、江杨路大桥、塘桥大桥横跨其上;长兴、横沙两岛自西至东,横卧于长江口南支水道,全境东西长5615公里,南北宽约2308公里,区域面积42456平方公里。

地处黄浦江和长江的交汇点,宝山堪称上海的“水路门户”,海运连接16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集装箱的吞吐量占上海港的70%以上,海运联运和内河航运发达;陆路形成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四通八达交通网络;距离虹桥、浦东国际机场均在半小时车程以内  。

刘行新华实验学校是重点。

上海市宝山区刘行新华实验学校位于宝山区菊太路1058号,是宝山区人民政府和宝山区教育局为解决本地区以及“四高小区”入学难的问题,联合宝山区顾村镇人民政府及社会力量共同出资11亿元建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

学校原名上海市刘行中学,成立于1958年,1995年迁入刘行镇菊泉街新校舍。2010年8月再次迁入现校址,并更名为上海市刘行新华实验学校,学校占地55亩,建筑面积为18万平方米。

如今,学校已形成良好的师德和严谨的学风,校园文化气息浓厚,文明氛围浓郁,学校先后获“区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绿化先进集体”、“区科技学校”“区绿色学校”、“区四星级行为规范示范学校”等荣誉。

百度百科--上海市宝山区刘行新华实验学校

电信发展史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lecommunication
19世纪30年代,有线电报通信试验成功后,用电磁系统传递信息的电信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它的兴起与发展,大致经历了电报的发明和应用、电话的发明和应用、大容量自动化通信网的发展和应用、数字通信的诞生和发展等四个时期。
电报的发明和应用 电报的发明是电气通信的开始,人们利用电报,可以远距离快速地传送文字信息。1835年美国人SFB莫尔斯创造了电报通信用的莫尔斯电码,1837年他得到机械师AL维尔的帮助,研制出了电磁式电报机(后来被称为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并在纽约试验成功。此后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和莫尔斯电码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报最初用架空铁线传送,只能在陆地上使用。1850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敷设了海底电缆,1866年横渡大西洋的海底电缆敷设成功,实现了越洋电报通信。后来,各大洲之间和沿海各地敷设了许多条海底电缆,构成了全球电报通信网。
电报技术发展至今已近 150年。电报设备从最初的完全由人工 *** 作的莫尔斯人工电报机,发展到自动化程度相当高的电子式电传打字机,电报传输也从有线传输发展到无线电传输,从直流电报信号传输发展到多路音频载波电报传输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数据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等新技术的出现,电报通信进一步向着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此外,还出现了直接传送文字、图表、照片等信息的传真电报。
电话的发明和应用 生于苏格兰的美国科学家AG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有了电话,人们可以远距离进行交谈。最早的商用电话局于1878年设立于美国纽黑文市,有21家用户。1880年许多城市之间也架设了电话线,开通了长途电话。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设立电话局。早期的电话机非常简陋,通话的声音不很清晰,通话的距离也不远。炭精粉送话器的发明,传输话音的单铁线改用双铜线,使通话质量有所提高,通话距离有所增加。1899年美国MI普平教授成功地采用了加感技术,使利用电缆传输电话的通信距离增加了三倍以上。1906年LD福雷斯特发明了三极电子管;以后,利用电子管制成的增音机,实现了长距离电话通信。电子管应用于无线电通信以后,大大超过了原有火花式发信机,推动了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广播的发展。越洋通信采用短波无线电比海底电报电缆更为经济方便,不但能通电报,还可以通电话。在这期间,电话交换技术亦有很大发展,最初采用磁石电话交换机,最多只能有几百号电话用户,随着用户的增加,出现了共电电话交换机,可有几千号用户。1889年AB史端乔发明了自动交换的步进制电话交换机,可以装更多的用户电话,不但使用方便,并可节省许多话务员。随后,纵横制电话交换机、半电子制电话交换机等自动电话设备也相继问世,促使电话通信有了更大的发展。
大容量自动化通信网的发展和应用 19世纪90年代,电话通信已相当发达,世界上各大城市都装置了自动电话交换机,电话用户更多了,同时长途电话的需求亦迅速增加,这就要求有大容量的长距离传输设备,要求架空明线和长途电缆能增加传输电话的能力。在这样情况下,1918年出现了载波电话,在一对铜线上可开通4路电话。1941年开始使用的同轴电缆上可以开通 480路电话,随后发展至1800路、2700路甚至 1万多路电话。50年代初,无线电通信采用微波接力方式,由于它建设速度快,成本低,可节省大量铜和铅,能越过无法敷设电缆的地区等,很快就被各国采用。微波线路上也可装用1800~2700路载波电话,通信能力大大提高。同轴电缆和微波接力通信的发展,为建设全国自动长途电话网奠定了基础。许多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等都在50~70年代建成了全国长途电话自动化网路。国际电话的自动化,由于卫星通信的发展和海底同轴电话电缆的建成,在60~70年代也得到普遍的推广。
数字通信的诞生和发展 1939年英国人AH里夫斯发明脉码调制,可以将长期以来电话通信使用的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但当时采用电子管,成本过高,难以推广。1948年晶体管发明后,1962年才制成了24路脉码调制设备并在市内通信网中应用。60年代集成电路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使脉码调制方式变为简单易行。1975年脉码调制设备已复用到4032路。同时存储程序控制电子交换机亦已研制成功,具备了由模拟网发展到数字网的条件。采用数字通信对电报和数据通信有更大的优越性,一条数字电话电路可以比模拟电话电路传递效率提高十几倍至几十倍。在大力推广电子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时代,数据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现代传输设备如光纤通信是传送数字信号的,卫星通信如使用数字信号亦可提高效率。因此通信网正由模拟网向着数字网方向发展。各种电信业务,包括电话、电报、数据、传真、图象等将合并在一个通信网内。这种通信网称为综合业务数字网。
中国电信的发展概况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私自在中国敷设水线(海底电缆),并在上海租界设立电报局,开办电报业务。1881年上海英商瑞记洋行在英租界内创立华洋德律风公司装设电话。1897年德国强占中国山东胶州湾的同时,在青岛设立邮电局,经营邮政、电报、市内电话业务。1900年,丹麦人COP濮尔生乘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际,在天津装设电话,通达塘沽、北塘,1901年又把电话线延伸到北京。从1905年起中国政府陆续收回了京津、津沽电话,淞沪岸线、上海至烟台、大沽和烟台至威海卫(今威海市)的水线,上海、青岛、济南、哈尔滨的无线电台,以及大东、大北、太平洋三家电报公司在上海设立的电报收发处等。在外国侵占中国电信权的同时,中国也自办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等业务。
自办电报:1877年清政府在台湾台南至旗后(今高雄)兴建了军用电报线。1879年又在天津与大沽口、北塘海口炮台之间架通了军用电报线。1881年建成沿大运河的天津至上海电报线,全长3075华里,设电报总局于天津,并在沿途设立 7个电报分局,自1881年12月28日开始办理公众电报业务。这是中国经营公众电信业务的开端。1882年清政府招集商股,收回政府投资,把电信建设和经营改为官督商办。到1902年,陆续建成天津至北京、上海至广州、南京至武汉、武汉至重庆等电报线。同时,在20几个省区也建设了省内电报线,连通了绝大多数州府以上城市,并在这些城市开办了公众电报业务。到1935年全国建成电报线173万多公里。中国自开办电报业务以来,装用的都是莫尔斯人工电报机。1901年后开始使用韦斯登自动收发报机。40年代初,在少数城市开始装设电传打字电报机、载波电报机和相片传真机。
自办电话:1899年清政府规定由电报局兼办电话业务,先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及部分中等城市装设了市内电话,全部采用磁石电话交换机。1925年起,在有些城市改建为自动电话交换机。1935年全国已装市内电话共 85万门,其中有官办,也有商办的。1905~1934年陆续建成近距离长途电话线路 27万多公里。1935年开始在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九省间建设铜线线路3000多公里,装用话音增音机和单路载波电话机,开通远距离长途电话。1937年后扩大到其他各省并使用三路载波电话机。
自办无线电通信:中国的无线电台建设是从军事通信开始的。1899年两广总督在广州总督公署、马口、前山等要塞及较大军舰上架设无线电台。北洋舰队于1905年在南苑、保定、天津行营和 4艘军舰上分别装设无线电台。1907年为解决崇淞之间的直达通信,在江苏省吴淞、崇明装设无线电台。1912年起,陆续在北京、张家口、武昌、福州、广州、兰州、迪化(乌鲁木齐)、奉天(沈阳)等城市建设了无线电台。1927年北伐军到上海后,设厂制造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并陆续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短波电台。1929年起在上海枫林桥、真茹、刘行建设国际收发信台,装置大功率发报机。1930年起,该台陆续与旧金山、柏林、巴黎、日内瓦、西贡、伦敦、莫斯科、东京等地建立了无线电直达电报电路。这时,中国的国际电报通信已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1928年中国***中央在上海建立了秘密无线电台。为便于中共中央在上海与南方局、长江局、北方局等党组织联系,1930年陆续组建九龙、天津、赣东南、鄂豫皖、湘鄂西(洪湖)等无线电台,同年开始建立红军无线电大队。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形成一个在革命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无线电通信网。
新中国的电信建设和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迅速地建设和恢复了北京至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长途电信线路。1952年开始在全国主要干线上开通12路载波电话,60年代开始建设60路对称电缆载波系统。1976年初开通了由北京到上海和杭州之间的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系统。1975年建成600路及960路微波接力通信,线路长达 14万公里,通达全国19个省会和自治区首府,担负了电话、电报通信、报纸传真和电视、广播节目的传送任务。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光纤通信系统,并在市内电话局间中继线路上试用。随着电信建设的发展,社会对通信的需求日益增加,各项电信业务和通信能力有了相应的增长。中国1949年及1983年电信业务量和设备情况见表。
随着市内电话和长途通信网的建设发展,1976年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八个城市之间开放长途电话自动拨号业务,到1983年底发展到26个省会城市及50个专区市之间开放长途电话全自动或半自动拨号业务。市内电话自动交换的比重逐步扩大,在1983年底全国2622万门市话交换机设备中,自动电话交换机已占7517%。公众电报通信已在上海、广州等 5个城市装置了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转报设备。通过自动转报设备交换的电报数量占这5个城市总交换量的799%。在国际通信方面,已从短波无线电通信为主转变为卫星通信为主,在北京、上海建设了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到1983年底已与45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直达电话和直达电报电路。
1984年4月8日中国发射的试验通信卫星于 4月16日18时27分57秒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卫星上的仪器设备工作良好。随后,进行通话、广播和彩色电视的传输试验,图象清晰、声音良好。标志着中国通信技术有了新的发展。
1956年在全国开放了会议电话业务,可以在北京、省会、地区、县、公社(乡)逐级开放,也可以由北京或省会一次开到县(或公社)。60年代,在全国20几个大中城市开放了相片传真业务和13个城市的报纸传真业务。在用户电报业务上,从1980年的503户已发展到1983年的1373户。在数据通信方面,1980年已在全国60个城市间开通了一个低速数据通信网。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期间,开始使用连通20部电子计算机的中速(1200比特/秒)数据通信网。
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创立了电子工业和电信工业,陆续设计制造出各类电信技术设备。如电传打字电报机、传真机、长途和市内自动电话交换机、各种通信电缆和载波设备、微波接力通信设备、计算机控制自动转报设备、卫星地球站设备、光纤通信设备以及各种自动测试仪表等,基本上满足本国的需要,并为进一步发展电信事业提供了条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41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