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女人们,互联网圈还有哪些优秀的女性创业者

背后的女人们,互联网圈还有哪些优秀的女性创业者,第1张

近期国内比较有名的女性创业者,不得不得摩拜的创始人胡玮炜,办办学苑为此写了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如果说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那么下半场的揭幕战或许就是共享单车挑起的。

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几乎每个地铁口都会聚集大片颜色各异的共享单车,若从资本的角度来看,更是吓人。

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已有20多个投资方入局这个备受瞩目的市场,为共享单车市场注入了过百亿的投资。

而摩拜单车则是共享单车大战中的一只大军,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D轮15亿元融资,包括红杉资本、创新工场、贝塔斯曼等知名投资机构都参入其中,在2017年的1月份,摩拜一度估值百亿。

而这个百亿企业的创始人,是一个叫胡玮炜的浙江80后姑娘。

她曾任10年的汽车记者,工资不超过5位数,却创造出了一台史无前例的单车,并以上海为中心,逐渐改变上亿中国城市人群的生活方式。



一  很多人说:你的单车会被偷光的

摩拜单车自从诞生之日起就贴上了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美好标签,它的出现似乎「不合逻辑」,但是令人困惑的是,人们看到摩拜单车正在得到疯狂的追捧,正在城市扩张的道路上风生水起,甚至逐渐改变这人们的生活方式,频频引起外媒的关注。

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单车会被偷光,在胡玮炜创办摩拜之前就不止一次被提到。

据极客公园报道,当初胡玮炜以前员工的身份与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第一次聊起关于共享单车的创业想法时,张鹏曾经真诚的告诫她:要面对现实。

这大概是所有「理性」的人对这款产品的第一印象,共享单车的项目当时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没有先例,一个年轻的女记者,为何会想到做这件事?

对此,胡玮炜在某次公开演讲中这样提到她创办摩拜单车的初衷:“有次我在杭州,湖边步道交错,特别适合骑行,我想租一辆公共单车,可是琢磨半天,要去办卡,验证身份,要交押金,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手续才有办法拿到单车。”

她当时就觉得:“互联网发展到现在,难道不是应该平等、便利、共享,哪怕我在地球另一端要辆单车也能实现吗?

从这个想法从孵化开始,胡玮炜就受到很多质疑,很多人听到她要做摩拜时,第一反应都是:“你的单车会被偷光的”。

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一辆车24小时放在外面,没有固定桩位,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唾手可得」的事情。

可是胡玮炜并不这么认为,她就是想告诉大家:“共享单车代表着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被信任」。它背后有着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有城市的复兴,有每个人的参与感,甚至还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骑行的方式来改变这个城市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更层次的 “情感”需求。”

其实,最初,胡玮炜没想过她会来领导这个项目,但身边的那些工业设计师后来就不断地在论证说这个有多难:会被偷走,不知道应该布在什么地方……各种各样的问题提出来,最后他们就退出了。

最后只有胡玮炜愿意来做这个,她就变成了这个项目的创始人。

很多时候往往别人都认为是机会的时候,却变成了危机,而人人望而却步的时候,却是最好的时机。



二  估值百亿 只用了两年

最初,胡玮炜的想法只是做一个平台,硬件都外包出去,但发现走不通。她跑遍了所有生产过公共自行车的供应商,但得到的回复都是不可能,“他们甚至连报价都不愿意”。

从2014年有这个想法开始,两年时间内,她费了很多精力,她考察了很多传统公共自行车项目,发现车子本身极易损坏,维护成本很高;

为此,她希望改变车身的制造,她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实心轮胎,不用担心爆胎;二是没有链条,不用担心掉链子;三是车身要全铝,不用担心生锈。在经过好几轮的设计比较后,最终,一个爱好骑行的汽车设计师的设计方案被采用;

单车的原型以及设计出来后,胡玮炜尝试跟“攒电脑”一样,到市场上去找人组装。她来到位于天津的北方最大自行车市场,发现里面什么配件都能找到,但依然找不到一家愿意跟摩拜深度合作的公司;

最后,胡玮炜被迫下决心自己成立一家工厂来生产自行车,不过这却这涉及到更多的资金投入!

在摩拜未上线前,她不得不借钱发工资来维持公司的运营,而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因对前景不明朗,也于摩拜上线前离职…

所幸,在不断革新与坚持下,那个「梦想中」的摩拜,终于诞生了:

用轴承传动代替了链条传动,防止“掉链子”;

为了增加辨识度,橙色轮毂、银色全铝车身的设计——第一版的原型车是纯黑色的;

防爆胎的实心轮胎,骑行两万公里之内只会轻微磨损、无需充气;

内置物联网芯片和 GPS,智能锁通过骑行充电;

为了尽量减少部件损坏带来的糟糕体验,摩拜没有装车篮,座椅高度也不能调节。

………

后来,作为全球第一个个智能共享单车项目,摩拜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D轮融资,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在2017年1月份,摩拜一度估值百亿。

只用了两年。



三  用情怀创业 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力量

胡玮炜有个明显的特点,她非常感性,也非常有「情怀」

在一个公开课场合中,演讲者骆老师在台上讲他在城市里面的观察和细微的感受,她坐在台下一边听一边感动的流眼泪,上台后都还未抚平内心的激动。

但也许正是这样感性的人,才能喊出“骑行改变城市”这样感性的口号。

现在在上海和广州,每天已经有超过 10 万辆摩拜单车在城市街头自由流动,同时,它所带来的协同效应正让更多人参与到这场单车运动之中。更加重要的是,她对摩拜单车这种执拗的力量,正在构建出一种更加广泛的信任感。

有一次,胡玮炜在深圳的时候就跟大家调侃,说不知道为什么深圳一天24小时有这么多人在骑行。

后来一个用户就在朋友圈@胡玮炜,说其实很多人,像保洁阿姨她们在凌晨两点的时候刚刚下班,而那个时候已经没有公共的交通工具了。



看到这个,她非常感动。

一直以来,科技都被誉为为年轻人服务,而忽略了社会上最底层的一群人,而共享单车的出现,无疑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的力量。

四  看得更多 就会有无穷的想象力

据中国政府网1月16日一篇名为《总理论虚实经济:总不能在网上骑自行车吧?》 报道,总理对受邀参加会议的胡玮炜说了这样一句话:“谢谢你,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春风。”

胡玮炜可能没有想到,因为当时的一个想法,一个坚持,正逐渐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

单车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是一个空间,是一段距离,是一个桥梁。如果你这样去看待单车,你就会有无穷的想象力。

科技亦是如此!

所有的成功创业者背后必定有一段段动人的故事,有这超乎常人的毅力,还想继续了解他们吗?

是河南的在黄河边救人的那个女记者
这两天,一位女记者打动了众多网友,她就是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23岁的曹爱文。
几天来,23岁的河南女记者曹爱文因救助落入黄河的少女成了各大网站的焦点人物,数千名网友都在参与讨论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记者是应该先救人还是先采访?“美女记者”救人是不是在作秀?为此,记者昨日采访了这位被网友称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的曹爱文。曹爱文说:“救人是件很普通的事情,就是因为记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才会引起社会各界的争议。我从来没有作秀的想法,只想告诉更多人,记者不是一些人眼中的看客,更不是冷血动物,救过人的记者多了,只是他们救人的瞬间没有被捕捉和记录到,我凑巧被拍到罢了。”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高级编辑郭守宪认为,一个好人不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但一名优秀的记者首先要是一个好人,记者的职业再神圣,也没有权利见危不救。
网友:“中国最美的女记者”
7月12日16时06分,一篇题为《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流泪伤心模样》的帖子出现在大河网“网闻天下”栏目,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曹爱文救助落水女孩的全过程。该帖在网上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随后,搜狐、新浪、新华、TOM等国内知名网站对曹爱文的评论也急剧升温。该帖内容为: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黄河。后来王孟珂被乡亲打捞上岸。在120急救车赶到现场之前,闻讯赶来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向120打电话请教人工呼吸的方法,之后按照“五下压胸,一下吹气”的步骤,为王孟珂做起人工呼吸。做了8分钟心肺复苏术后,不见小女孩醒来,曹爱文急得直掉泪。120急救车赶到后,医护人员虽尽力抢救,但小孟珂还是没能醒来,医生宣布抢救失败。
昨日,在百度搜索上输入“曹爱文”三个字,能够查找到相关的网页342篇,全是关于女记者救落水儿童的报道以及网友的讨论,其中新华网上的一个帖子在两天时间内有48352个人阅读。多名网友发表评论称,曹爱文这张流泪的照片,使他们认为曹爱文是“中国最美的女记者”。在网友的评论中,新闻与生命的讨论、真诚还是作秀的争论是最热门的话题。
网友们在称赞曹爱文的义举时,对“新闻第一还是救人第一”展开了争论。多数意见是:在危难关头,记者不应该是个看客,不应该不顾他人的生命去作报道,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网友“商梁法人”发帖:“曹爱文的举动引发了讨论,我认为讨论主题或是应该引发的思考是:新形势下记者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新闻理念?我想应该树立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理念。我之所以把‘社会主义新闻理念’这个命题提出来,是想唤醒那些就新闻而新闻,不注重新闻的社会效果的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以曹爱文为榜样,既要注重新闻的宣传效果,又要注重新闻的社会效果,真正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网友“天接云涛”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也是个记者,记者不能为了抢新闻而见死不救,曹爱文让我敬佩!”
网友“江汉胖子”称赞曹爱文:“中原最淳朴的记者,美丽的河南人,朴素的河南妹,我们荆楚儿女的榜样,时代的楷模。我有一个女儿,遇到此事,我想她不会像爱文记者一样勇敢地做人工呼吸,这就是河南妹的高尚之处。网友们,不要东说西说了,你遇到此事,能做到吗?”
声音:救人是不是在作秀?
但是,也有一些网友提出,她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在作秀?一名网友在网上“披露真相”,对曹爱文救人的行为提出质疑:“他们自己的报道证明,该女孩从落水到被打捞出,近两个小时,溺水两个小时还能救活吗?”“不仅如此,曹记者在救人时,首先回头看了一下摄像机的位置,然后扑到溺水女童身上,带有示范性地、象征性地唇对唇吸了两口,并在溺水女童的胸部绣花针似的挤压了两下,后来该女童口吐白沫,迅速被家人拉到大堤上,被人拎着腿,挤压胸中的积水……”
另外还有网友对曹爱文的救人方法提出疑问:“女记者自己也说不知道怎么施救,女孩没被抢救过来,是否其施救不当以至于‘草菅人命’?!更耐人寻味的是,曹记者本应挂在胸前的出入证,在施救时却出现在了手腕上,被摄影记者拍个‘正着’,上面某频道字样清晰可见,此举用意何在?”
专家:记者救人无可厚非
昨日下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守宪说:“当然是先救人,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好人不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记者,但一个优秀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人。在遇到危难时,记者的职业再神圣,也没有权利见危不救,绝不能以职业的理由袖手旁观。如果你有能力而不去救的话,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去年厦门一家媒体摄影记者在水坑旁守株待兔,抓拍一名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雨中摔倒的情景,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很多网友对记者这种做法进行谴责。郭守宪说,曹爱文救人事件与这个事件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认为,曹爱文救人不存在作秀一说,网友的质疑可能是一种误解。至于曹爱文救人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议论,他认为主要是对记者职业理解的偏颇,同时也有新闻工作者没有把荣辱观搞清楚并且贯彻到新闻工作中去。他说:“记者的采访工作在人的生命面前都是第二位的,如果有能力救助而不去救助,记者的采访还有什么意义可言?”他还透露,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最近组织巡回报告团在全国各地演讲,目的就是宣传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新闻价值取向,为人民、为伟大的新时代引吭高歌。
曹爱文:对质疑不想解释太多
有人认为曹爱文救人的表现值得敬佩,也有人说是因为她救人动作不得当才导致落水女孩王孟珂死亡,到底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昨日,曹爱文再次对该事件进行了回忆。
“看着女孩都打捞上来了,120还没到,我急得直哭,朝围着的人群喊了几次‘快给她做人工呼吸’也没见有人主动站出来。人命关天,我就依小时候跟父母学的一点医学知识给她做了人工呼吸,希望她能奇迹般醒来。”曹爱文说,当时脑子里压根儿没产生自己会去救人的想法,可亲眼看到女孩被捞上岸的那一刹那自己惊呆了,尤其是看到没人上前做人工呼吸时,她才按照120医务人员在电话中教的方法,对落水女孩进行了急救。“从实施急救到给小孟珂做人工呼吸我一直没敢看她的脸,她上衣上的龙猫卡通画至今还不时在我脑子里重现,虽然人没救活,但我尽力了。”
曹爱文还透露:“我给她做心肺复苏术之前已经有好几个人为她做过了,其中一名也是记者。当时我没别的选择,救人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对于外界的各种评论我不想理会太多。”
对于网上“应该先救人还是先采访”的争论,去年7月刚刚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的曹爱文说:“遇到那种情况,我想每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都会选择先救人,这是人的本能。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做人,把人做好了才能当一名称职的记者。我没想到救人事件会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曹爱文希望通过自己救人引发热议这件事,能让更多的人反思一下救人事件背后的问题,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等;同时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记者在采访中遇到有人需要帮助并且有能力帮助时,记者并不是什么看客,也不是只顾拍照、采访的冷血动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正义感的人。”
少女父亲: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昨日中午,记者赶到郑州花园口乡化庄村王孟珂家的门前时,其父亲王永学刚好带着小儿子出门。农家小院大门敞开,不断有亲戚邻居前来探望。记者说明采访意图后,王永学小声说,可以接受采访,但尽量小声说话,以免惊动妻子。他说:“她已经哭了两天两夜了,刚缓过劲儿来,还是不要惊动她。”
他的亲戚们认为,王孟珂之死与花园口景区没有设立危险标志有关,应该为孩子讨一个公道,但他说:“妞已经这样了,即使告赢了花这钱心里也不是味儿。”王永学说,这些天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在出事地点设立一个警示标志。
提起救人的女记者,王永学说:“当时我急得没有办法,跪在地上求人救救我的女儿,因为情绪激动被亲戚朋友架到了一边。”提起那一幕,王永学声音哽咽,眼眶红润。他说,事后他是通过媒体报道,知道一位年轻的女记者当时也因为救助王孟珂急得直哭,并且给王孟珂做人工呼吸,全家人都非常感动。由于处理女儿的后事,他至今没有和这位女记者联系,他想通过本报向曹爱文表示感谢:“我们打内心深处,对她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5G通信时代初期,想要宅在家里心情美美地感受5G高速畅快地网络速度并不容易。5G时代来了,但是初始阶段5G信号却难以入户,出现了室内室外两重天的现象。

据有关记者测试5G体验及走访反馈消息来看,用一部OPPO Reno5G版手机测试,在室外搜索发现强度为3格的5G信号,随着走动会在2-4格信号之间摇摆。随机在一家商户进行5G信号测试发现,室外强度为3格的5G信号,到了室内,就彻底消失不见了,直接就恢复成为4G信号。对多地段的5G测试发现这种现象并非是偶然,但凡进到室内或者大厦内,5G信号就会逐渐消失掉。

室内出现5G信号强度十分弱,甚至压根搜索不到5G信号的原因跟5G频率有关系。5G频率比较高,已经可以达4900MHz,而电磁波频率越高,波长反而越短,衰减的速度也会越快,更容易被障碍物屏蔽掉。也就是说,目前阶段,仅凭室外基站建设,5G信号覆盖室内是比较难以实现的。

而且,由于5G基站信号的覆盖面远低于4G基站信号的覆盖面,只有4G的一半多。光靠目前的基站建设能力,没办法实现室内信号覆盖,还得靠室分设备来支持。室内设备相当于微型的5G信号基建设备。依靠此设备,可以实现5G信号室内的均匀分布。

5G信号覆盖比较小,跟天线铺设位置比较低也是有关系的。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北京基站铁搭5G基建建设有一半以上都是在原来的基建改造完成的,对比3G、4G天线,5G天线搭建位置基本是靠下的。如果5G天线搭建比较高,信号的覆盖面相对而言会比较大。

做记者13个年头了,从刚毕业的丫头到如今独挡一面的成熟记者,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不是白来的。

每天的工作绝不仅仅是采访,写稿,出镜,做片那么简单而美好。外联,写策划,拉业务,能者要多劳。

对于和我一样有记者梦的女孩来说,记者,既是圆梦,也是历练。虽然现在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受到挤压,但有电视情怀的我们啊,始终奔跑在路上,依然在孜孜以求的拼搏着。心中是有情结的。

这是每年都会走出小城,去外地采访的记录,这样的机会一年大概三四五六回吧。

我们简陋的配音间。

全省 旅游 栏目一起采风,还是很欢乐的。

去全国各地公费 旅游 ,还是很欢乐的。

我先后做过 汽车 栏目,房产栏目,消费栏目,现在做 旅游 栏目,很荣幸我能从事这个让家人骄傲,自己欢喜的职业。可以让我阅历人生让我成长蜕变。我会在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不过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看你什么心态吧,现在这些经济栏目都是有创收指标的,记者不好干。投身新闻部你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除非热爱,否则难以继续。

哪个岗位都是如此,无论如何,能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工作,才是人生幸事。

汶川大地震那年,我姐的女儿毕业于一所名不经传的普通高校(重庆工商大学广播专业),回到家乡(北方直辖市)考入区广播电视台,不久成了一名农业频道的记者。
现在的记者远不如以前光鲜靓丽,女生能当记者多是身材苗条,不缺颜值,但不象有人说的那样被人羡慕嫉妒恨,只是和体制内的人一样收入不多但工作稳定。
我们这个地方以小富则安闻名全国,缺乏创业精神,很少有人到外省市工作;外甥女又是家里的独生女,这些年就业形势很严峻,对姐姐、姐夫而言,女儿能有一份稳定的职业也就知足了!

感受就是:和你想象中的记者不一样, 多数人得过且过,少数人想辞职走人

我曾经和区电视台一个女记者相过亲,详细了解过她们的工作。她的工作主要分为两块,一个是跟区里的会议,一个是跟区里的活动。基本都是和党委政府有关的工作。

一、县级广播电视台的性质

首先要弄清楚这一点,县级广播电视台,是政府职能部门序列中的一个,和报社、媒体的记者有巨大差别。和省台记者也有巨大差别。他的工作很局限,除了政府的工作,其他基本没有。

县级电视台,最基层的电视台了,一个县,基本没什么节目,除了代表政府发声的当地新闻,很少需要记者再去采访什么。

定要搞清楚县电视台记者和各报社、媒体记者的区别,县电视台记者基本不需要出差跟新闻的。

而且县电视台除了一个新闻,基本没有自己的节目,记者也没有其他的采访任务。

二、县电视台记者的工作

县电视台记者多数为事业编,部分甚至没编,属于临时工。

县电视台女记者,基本上就是跟会议、跟活动,比如我们区广播电视台只有4个记者,3男1女,正常工作时间的大部分会议和活动,基本都是1男或者1男1女跟着,如果是起早、熬夜的活动,多数情况下不用女生跟,算是比较照顾女记者了。

跟完会议和活动,要组稿,就是写新闻稿,这个也很简单,都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要着领导的讲话、致辞,稍微一改就行,绝对用不上半小时,快的话几分钟搞定。写完新闻稿,再给领导审核,审核通过就完事了。

然后就是剪辑,把拍的素材剪成成片,这个工作在县电视台基本上也是记者要完成的,不像有些媒体,记者只负责拍,剪辑有专业人员完成。所以拍完素材之后,记者还要完成剪辑。

所以, 县电视台记者的工作流程就是①跟活动拍摄;②活动期间完成新闻稿;③活动结束立刻回台里剪辑。

没有极特殊情况,县里的记者是不累的。

三、县电视台记者的发展前景

和其他职能部门里的公职人员一样,熬资历等提拔。

所以很多记者得过且过,熬一天算一天,等着资历够了,好提拔。干得比较好的记者,可能会被提拔到宣传部,逐渐走上当官从政的道路。干得一般的、没什么关系的,基本就一辈子在电视台耗着吧。

所以很多有抱负、有想法的年轻人,进了地方基层电视台之后,呆不住,很快就辞职离开了。

有的女记者,可能外形条件不错,会逐渐转向主持人。

县电视台的女记者,只要你别傻乎乎的想做记者,就会过得很滋润。除了做记者,你什么都可以做,空间非常大。人艰不拆不说白。实际上,县电视台也不是当记者的地方。

2009年,我原来所在的市级(直辖市)报纸裁员,我从采访部副主任的岗位上被裁,去了一家区级报纸,就类似于县级报吧,反正报纸没有刊号。

主编请我去的时候,也许是客气,才跟我说想把报纸做得有一点影响力,至少在全区要成为一份让老百姓喜爱的报纸。我以前做调查记者特稿记者,对新闻还是非常严肃的。



我进去后,我的职务也没有被明确。主编让我写稿子,改稿子,处理标题,审稿看样等等,除了不去印刷厂,我连校对也做。因为报社小,一人身兼数职,也是正常的。

此前我的确对区县报没什么了解,如果了解透了,我肯定不会去。主编叫我从报道内容上,做一些调整,我就严把稿件质量关,一些记者就不开心了;我还认真审查通讯员的稿件,退回去一遍又一遍地重写;对内容不佳的稿件直接毙掉;而且轻度批评报道也陆续出来。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部分同事跟一些街镇的通讯员联合起来,把我告到区委宣传部,我还浑然不觉。主编比较温和,跟我也不明讲,我又没有在官场行走的经验,只是以一个新闻人的行事方式,在帮主编打理着那份报纸。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提前下班了,部分同事找主编“逼宫”,说我是全区的“人民公敌”,矛盾不可调和。他们商量的结果,就是缩减我的权限。很快,我在那里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不久,我就识趣地离开了,实在伤不起。

区县报其实没有报纸的名头,只是区委区政府资料室的一份公开信息汇编而已。我看到报名堂而皇之地带个“报”字,就错把它当份报纸了。

区县报和区县电视台的从业人员不在国家新闻采编系列,这里的记者编辑都不能评记者或者编辑系列的职称,只能往政工系列考。

区县报和区县电视台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区县里的四套班子,分别有记者跟随。就跟人民日报央视跟随主要出访一样,走到哪跟到哪。

区县报和电视台主要承担着本区的政务信息、便民信息发布,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联络等工作。原则上区县报不给经营广告,但它们一直在打擦边球,比如以公益宣传等名义,包装一下。



各街镇的通讯员是有供稿任务的,完不成任务,年终考核时,街镇要被扣分。所以,为了发稿,下面的通讯员一般都会跟记者维持良好的个人关系。

按照相关规定,区县报、电视台的记者,不能对外署名记者,但是大多数区县报都不理睬这个规定,都有自己的署名记者。这就是不久前,茅台融媒体被曝光有22名假记者,茅台方面连忙拆除这些署名的原因。

现在,各区县的区县报、电视台、工作通讯、网站、两微等,都已经聚拢,组建了所谓“融媒体中心”,据说有些区县的融媒体记者已经领取了正规的记者证,祝贺他们。实际上,现在都全民记者了,记者的管理办法也要与时俱进。

作为和你有着相同经历的新闻前辈,看到这个问题,一时间五味杂陈。

我在县级电视台做记者做了十年,在市级电视台做专栏节目编导十来年,每一个阶段都十分难忘。因为做记者,眼勤腿勤嘴勤笔勤是基本素养,辛苦学习和写作是基本标配,否则你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

我在县级电视台做记者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时电视行业属新兴行业,许多年轻人趋之如骛梦想做记者。在他们的认知中,觉得每天可以接触不同的职业、不同的行业以及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群,每天都有新鲜的信息冲击大脑,可以随时有在电视上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出入坐的是领导的车,时时有和大领导“亲密接触”的机会。总之一句话,记者就是人前风光、人后吃香。

可事实证明,光鲜的背后是无比辛苦的付出。记者每天每个人都会接到一到二个采访任务,重要采访必须当天交稿。有时这边稿子写到一半编辑催要,那边因记者分配不开催着进行新的采访。扛起摄像机一走就是一天,中午回不了家是常态,孩子交给老人顾不上管更是家常便饭。晚上下班后累得精疲力尽,还要洗衣做饭照顾孩子写稿子。逢有重大采访,周六周天过年过节全天无休。即便这样,当自己拍摄采访的画面、撰写的新闻稿在电视上及时播出时、当自己采写的新闻稿件获得全市全区好新闻奖项时、当领导和群众对我们的新闻作品给与肯定和关注时,我依然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和光荣。也是在这个顶严寒冒酷暑、下企业泡田埂的职业生涯中,我成长为优秀的记者,全区各大报纸的优秀通讯员,极大地提升了自己的职业能力,开拓了处理问题的视野。

现在是自媒体霸屏的时代,传统媒体受到很大的冲击,县级媒体的地位更是尴尬。值此时刻,国家一直强调主流媒体必须占据时代主流声音的战略思想,加强县级融媒体建设步伐,也为县级传统媒体注入了发展的动力和自信。

职业可以升华个人价值。既然选择了新闻行业,就要坚定的走下去并且要做得足够优秀。你要记得,你所吃得苦受得累,都会成为你走向职业巅峰的无形财富。

建议你要加强学习,全面掌握编采播后期编辑等专业技能,尤其要学习新媒体的策划、创意,短视频的拍摄制作,尽快成为全能型媒体人,才不会被时代淘汰被新闻行业边缘化。

希望对你有帮助。

谢邀。在当前的传媒环境下,县级电视台生存极为困难,有些台甚至存在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作为一个女生在县级台当记者非常辛苦。现在很多台为了求生存,一直在压缩人员编制。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在身兼数职,一专多能。我们这个小地方就有一个县级台,连开车的司机都要会拍片编片(还是个男的)。所以,作为一名女记者要在县级台生存,就得能拍能编能写,若是你的形象好,还要能出镜,啥的本事都要会。个中滋味,身在其中者才能体会。





















从基层做起,能力超凡了往上爬呗!象那个记者'陈伟宏 原来在〈厦视〉没几年就到〈央视〉。

这是为我量身打造的问题吗?[捂脸]我是在县级电视台当记者,从一个小女生到二胎妈妈。

要说感受,非常明显,你再电视台做记者,几乎全县的叔叔阿姨都认识你[捂脸]

你下乡采访,会有大爷直接喊出你的名字,所以成就感和自豪感有点爆棚的感脚[害羞]

当然了,这是前些年的盛况了,这几年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好多人压根就不看电视了,盛况不再。

但是电视台马上就过度到“融媒体”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我想我们可以再现盛世。

在县级电台电视台当了22年编辑记者,要问感受,回想一下,一份工作而已。

我们县级电台电视台之前一直是混岗使用,没分那么清。出门采访是记者,回来编稿是编辑。电视起步的时候,正是广播辉煌的时候,我们是全国先进县,事业建设,节目创新创优,样样走在前列。那时候,我们每个编辑都有自己的王牌节目,我们有我们的铁杆通讯员和铁杆热心听众,时常有热心听众到台里寻找他们常闻其名的责任编辑。甚至有热心听众找到家里。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广播逐渐没落,人力物力财力都开始向电视倾斜。我们这些电台老编辑记者中也有一些耐不得寂寞,有了新的选择。而我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与电台不同,电视,让更多人认识了你。县级电视台留不住人,优秀的主持人,锻炼几年就去了上级台或去了更好的地方,编辑记者尤其是男同志,往往都走了仕途。像我这样坚守到退休的人,不多。

就是一分工作,仅此而已。

截至2021年7月,目前央视最火女记者是王冰冰。

在2017年的时候王冰冰在吉林长春报道了抗战胜利日纪念活动,2019年央视春晚彩排现场她采访刘烨、杨颖等一线明星时丝毫不怯场,2020年9月因为长相甜美在网络迅速爆红,被各路媒体称为“央视最美女记者”,很多网友都说她笑起来特别甜,她因此火了起来。

相比我们印象中的很多女主持人还有女记者来说,王冰冰给人的感觉并不是固有的刻板形象,给人的感觉特别俏皮可爱。虽然她的脸型不是那种令人觉得特别完美的脸型,但她的五官特别精致,组合在她的脸上给人的感觉就如同一位邻家少女一般的甜美女孩。

王冰冰的人物评价:

王冰冰作为地道的东北吉林人,她身上有东北女孩特有的朴实,加上其清纯颜值,看上去就如同二十岁的少女一般,大大的眼睛,不笑时黑白分明,笑起来睫毛弯弯颇为可爱,就像冬天的暖阳,散发出温暖人心的力量。(沈阳网、辽沈晚报、中国小康网评)

首要的,也是必须的,那就是:女记的上纲上线。但考虑到这是发生在一个国度,一个形式之风盛行、乱扣帽子成为传统的泱泱华夏,这是必然的。更何况,恰巧“三创一办”当头,谁叫你成典型了。要是平时,闯红灯压马路撞行人,也不见得理你呢,更别说交警来管、省会电视台来访呢!!
当然了,中华女竟然在单行线上违规,也太不可思议了。因为这是鸡动车,鸡动车可不是马车、牛车什么的,要是不小心撞到人,后果相当的严重,即使撞到路边的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强烈建议中华女,下次需要撒泼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开Benze 或是“别摸我”,而且最好六缸的,这样逃逸也快些(比如快男阿穆隆)。当然,如果你背景足够深、钱足够多的话,逃逸之后砸出几百万,买条人命没有问题的(诸如杭州大街上富二代未成年驾跑车撞人)。
中华女事件的一个唯物辩证法分析:1、根本原因:中华女本质上极度虚荣,行动上极度强悍:因为但凡开中华车的人,都是虚慕其宝马的车型,以为自己是在开宝(此车瞬间加速度极度差火,不开不知道开过才知道)。
2、重要原因:当下市场经济环境造就的愚昧无知的人性。连三岁小孩也都知道打人不对的道理,更何况是一个成年人,一个成年的雌性。记得卢梭还是什么一个有名字的人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比如给贵阳抹黑、丢脸之类的观点),但尊重你表达观点的权利。在这件事中,中华女想要剥夺女妓者的权利,甚而用武力剥夺,太过了,太过了。在这里我只能说:中华女,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
3、外因一:中华女被第三者插足。看她的年纪,离更年期应该有些日子,不过也不能完全确定,因为现在医学发达,延长更年期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也不像是事业压力,倒是极有可能是家庭不幸,被第三者插足,还极有可能和女记长得像。这只能怪女记了,谁让像中华女的仇人呢?
4、外因二:穷乡僻壤、怪事多多。好像又是一个什么人,反正是个有名字的人说过: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这里的当事人足以证明人格的缺失、教养的落后:女记言辞咄咄、上纲上线,缺少行业观察的冷静以及治病救人的目的。切记:曝光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华女动辄打人、飞横跋扈,首先就是毫无教养,勿忘:自己属于人类,是直立行走的高级动物。更何况人家女记不是为己私利,人家也是为工作、为贵阳、为人民的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52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