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有效载荷

东方红三号卫星的有效载荷,第1张

通信有效载荷包括通信转发器和通信天线。 通信转发器由微波接收机、接收机预选器、输入多工器、步进衰减器、固态放大器(行波管放大器)、输出多工器及切换开关等组成。
东方红三号卫星采用极化隔离技术使频率复用。每个转发器带宽为36MHz,保护带宽4MHz。垂直极化配置12个转发器,水平极化配置12个转发器。 遥测选用可变格式的编码遥测。在通常情况下,以一种常规格式进行测量和传输。有特殊要求时,可由地面指令控制,切换到所需要的遥测格式上,只对选定的某些参数进行巡回检测,其他参数不予传输。

在五月七号这天,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号08组卫星,这是遥感三十号的第八组卫星,这也代表着遥感三十号的卫星发射速率越来越快。

四年内发射了遥感三十号的八组卫星

遥感三十号的一次发射是在2017年九月,当时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遥感三十号的01组卫星送上指定轨道,同年的十一月和十二月也相继发射了遥感三十号的02组卫星和03组卫星。在2018年和2019年都只发射了一组遥感三十号,去年则发射了两组遥感三十号。而今年则是遥感三十号的第八组卫星。

本次遥感三十号08卫星的任务

本次发射的卫星将用在电磁环境的探测和相关技术的实验,此外,该卫星上配备安装了天启星座12星,天启星座12星属于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而天启卫星物联网系统是我国物联网的重要新基础设施,具有提供数据采集运输服务的作用。

而遥感三十号可以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气象等情况,通过监测获得相应数据,这些将用在科学实验、城市规划、路网设计、资源全面调查、农作物估产和防灾减灾等各个领域,从而提高我国各个领域的水平,提高国家的整体实力。

遥感三十号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

遥感三十号是由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进行研究开发的,采用了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上面搭载了欧科微航天所研制开发的数传和广播分发系统,不仅解决了以前卫星技术的难题,还提高了功能密度、集成度、数据存储管理等功能,从而达到更快速的工作效率。

总而言之,遥感三十号对我国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代表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上升,也是我国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的表现。

简介:公司简介无锡航天飞邻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卫星控股子公司,是为实现航天“卫星物联”的战略发展目标,将航天技术转化应用于物联网并产业化,致力于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航天科技优势,将成熟的航天测控产品移植到物联网,建立了“飞邻”物联网应用平台,为物联网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一个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应用框架的规范平台。飞邻物联网应用平台按航天标准工作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研发和测试,高可靠性、海量实时数据处理是“飞邻”在物联网环境中大规模应用的技术保证。
法定代表人:李晓梅
成立时间:2011-09-29
注册资本:33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20206000194232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江苏省无锡惠山经济开发区智慧路18号903室

1 物联网的标准体系

2 急需的物联网总体标准
3 传感器标准
4 传感器标准
5 传感器标准进展情况
6 传感器标准体系框架

认知感知层

1.感知层的概念

物联网层次结构分为三层,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层位于最 底层,它是物联网的核心,其功能为“感知”,即通过传感网络获取环境信息。 感知层是物联网的核心,是信息采集的关键部分。

2.感知层的应用

感知层包括二维码标签及识读器、RFID 标签及读写器、摄像头、GPS 导航、 各种功能传感器、M2M 终端、传感器网关等,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与人体结构中皮肤和五官的作用类似。

3.感知层的关键技术

(1) 传感器: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得信息的主要设备,它利用各种机制把被 测量转换为电信号,然后由相应信号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并产生响应动作。 (2)RFID:它的全称为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射频识别, 又称为电子标签。RFID 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 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它主要用来为物联网中的各物品建立唯一的身份 标示。

(3)无线传感网络:它的英文名称为 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 WSN。 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传感器节点组成网络,其中每个传感器节点都具有传感器、 微处理器和通信单元。节点间通过通信网络组成传感器网络,共同协作来感知和 采集环境或物体的准确信息。它是目前发展迅速,应用最广的传感器网络。

认知网络层

1 网络层的概念

网络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第二层,它功能是通过通信网络进行信息传 输。网络层作为纽带连接着感知层和应用层,它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 和无线通信网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系统,负责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安 全可靠地传输到应用层,然后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信息处理。

2 网络层的组成

物联网网络层包含接入网和传输网,分别实现接入功能和传输功能。传输网 由公网与专网组成,典型传输网络包括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接入网包括光 纤接入、无线接入、以太网接入、卫星接入等各类接入方式,实现底层的传感器 网络、RFID 网络最后一公里的接入。

3 网络层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用到的通信技术主要包括 3G/4G 通信、IPv6、WI-FI 和 WIMAX、蓝牙、 ZigBee 自组网技术等。正在向更快的传输速率,更宽的传输宽带、更高的频谱 利用率、更智能化的接入和网络管理发展。
认知应用层

1 应用层的概念

应用层位于物联网三层结构中的最顶层,它的功能是通过云计算等计算平台 进行信息处理。应用层与最低端的感知层一起,是物联网的显著特征和核心所在, 应用层可以对感知层采集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从而实现对物理世界 的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

2 应用层的技术

(1)物联网应用:它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各种应用,通常用应用软件的形式 表现。如智能 *** 控、安防、电力抄表、远程医疗、智能农业等。

(2)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将 各种可以公用的能力进行统一封装,提供给物联网应用使用。

(3)云计算:它对物联网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根据服务类型不同将云 计算分为: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服务和软件即服务(SaaS)。

3 应用层与其他两层的关系 感知层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传递给应用层,应用层将接收到的数据进 行分析管理,再将这些数据根据各行各业的应用做出反应处理。例如,在智能电 网中的远程电力抄表应用:安置于用户家中的读表器上显示感知层中的传感器采 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层将数据发送并汇总到发电厂的处理器上,该处理器及其 对应工作就属于应用层,它将完成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分析,并自动采取相关措施。

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和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具体来说,以下几个产业的发展为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卫星导航技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功能。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依托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追踪牲畜的位置和运动轨迹。

通信技术: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的发展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迅速和稳定,这对于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至关重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北斗智能放牧系统可以实时传输牲畜的位置信息、生理参数等数据,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实时信息支持。

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网将物体相互连接,实现信息传输和共享的技术。在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牧场管理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远程监控和控制牲畜的状态,提高管理效率。

传感器技术:在北斗智能放牧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应用使得系统能够收集牲畜的生理参数、环境信息等数据。例如,通过GPS传感器可以实时追踪牲畜的位置,生物传感器可以监测牲畜的心率、体温等生理指标。

大数据分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北斗智能放牧系统可以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为牧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管理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牲畜的生长情况、疾病预警等,提高养殖效率。

总之,北斗智能放牧系统的应用得益于我国在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发展,这些技术的融合为现代牧业带来了诸多便利和优势。

卫星通信与导航技术学习内容如下:

专业基础课程:现代通信概论、卫星导航原理与应用、移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射频与微波电子线路、数据网组建与维护。

专业核心课程:电波传播与天线、卫星地面通信系统运行与维护、卫星定位与测量、遥感数据采集与处理、Python语言与数据处理分析、卫星物联网应用开发、导航电子地图制作与维护。

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数据网组建与维护、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导航、电子地图制作、遥感数据测试分析等实训。在电信、卫星通信传输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改委将卫星互联网作为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代表之一,纳入新型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的范畴,随着我国商业航天市场的逐步开放,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庞大市场,卫星国有大型企业和许多民营企业纷纷布局卫星互联网星座产业,将带动卫星通信系统终端设备与软件应用市场爆发式发展。

北斗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加速实现融合创新,以北斗提供的时空信息为核心的导航定位授时服务产品,必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互联网位置服务中,大规模进入到行业应用、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服务等领域。

近5年来,据各大招聘平台的统计卫星通信类的岗位的招聘数量持续上涨,预计未来3-5年,随着中国北斗卫星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中国卫星通信的人才缺口将达到50万以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57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