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景动力赵卫军: 电动汽车已具备消费电子属性与能源属性

远景动力赵卫军: 电动汽车已具备消费电子属性与能源属性,第1张

车市百晓生为期三天的“202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圆满落幕,来自各行业的专家、从业者为大变局与新趋势下的中国和世界电动车产业群策群力。远景动力中国区总裁赵卫军在动力电池论坛分享了电动汽车产业正面临的“降维挑战”。

他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正进入新的阶段,电动汽车的“消费电子属性”与“能源属性”愈发突出,是否充分理解并做出体现这两大属性的产品,决定了车企能否从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解锁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价值。电池企业也要及时识别这些变化,从高质量产品、全球化产能和能源系统布局等维度匹配占据优势的车企,尤其是抓住中国车企品牌向上的难得契机,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引领性的产业输出案例,在“不确定”的产业发展中把握住“确定性”。

以下是发言全文: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各位电池行业的前辈,大家上午好。昨天的会议我认真地听了一天,大有启发。还有最近这半年电池行业、电动汽车行业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今天我在这里分享一些感受。

现在特别热的一个词叫“不确定性”,大家都在谈,我在思考,为什么有这么多不确定性我认为主要是两个原因:

一个是电动汽车产业的“降维挑战”: “电动车对燃油车”就像“智能手机对传统的功能手机”,其实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降维挑战”。

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来自于同质化的竞争,在同质化竞争下,不确定性会加强。

我们今天是一个电池专场,电池服务于谁电池是服务于电动汽车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电动汽车的客户搞清楚,因为它的变化太大。

在这里,我分享两个认知:

第一个认知,电动汽车不纯粹是一个运输工具了,它最大的一个变化是它已经变成了个人消费品,甚至可以称为“电子消费品”,它会有一个很大属性——消费电子的属性。昨天零跑的朱总也讲了,他从电子行业过来的,他谈到了研发速度的问题。其实我们大家现在看一看,为什么在中国的市场上,无论是新势力,还是很多传统的车厂做新能源车,都非常快,比如说“比亚迪现象”,为什么很大一块是我们中国车厂的研发速度太快了。现在虽然前期有一些平台的开发,整车基本上都在两年内了,快的甚至18个月,有的人喊出来12个月,但我觉得至少要18个月的开发。但很多传统车企,特别是国际品牌,基本上是四年一个周期,这样的速度在消费电子的属性下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另外一个趋势是,软件的开发是全生命周期的,当你的车推向用户的时候,才是你的软件开发的重头戏开始了。这个大的变化也是消费电子领域,特别是我们的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到过验证的,这在过去的十来年是有章可循、有规律可循的。

以特斯拉为例,在北美已经有285万人购买了它这个FSD全自动驾驶软件包,现在这个软件包15万美元,未来可能会涨到3万元,这个会在未来给他带来10%到30%的收入。我们乐观地估计,未来真正的车厂长尾收益就是软件收益,这个的边际成本比较低,只要OTA直接升级就完了,这块会成为车企的主要收益。

我昨天也跟一些新势力车企的用户聊了很多,他们现在也在想可能未来大部分的硬件是价格较低的,收益更多来自软件收费。因为硬件想要收钱,你就要做出特别领先的性能和价值来,这是比较难的。只有软件能维持你的竞争力,这个我相信很多车企已经充分地认知到了,但是从认知到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前面的特斯拉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这点也可以参考苹果手机,目前它的软件服务收益占公司整体营收的18%左右。

我们都谈“软件定义汽车”,我的感觉是我们现在过度地谈的是软件怎么样去定义汽车,其实软件定义汽车的核心是要关注价值创造,而不是软件本身,是这个软件有没有价值创造,能不能给客户带来价值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认为这里面首先最大的价值就是智能驾驶,为什么FSD能卖到15万美元一套,未来可能卖到3万美元一套因为它解放了我们的双手和大脑,它创造了“时间”。大家想大城市的上班通勤一天往返可能需要两个小时。有了FSD,我一天就能“多出“两个小时,我这两个小时可以工作、可以休息,我不用那么辛苦,这就是增值。我们做产品,一定要给客户带来增值,这是最大的价值。

除了“时间”,智能驾驶还能帮我们减少“成本”。它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交通事故,减少了你的剐蹭、追尾,我开的那个车有自动防追尾的功能,我算了一下,我的驾驶过程中发生过四次潜在追尾,这就帮我省了不少钱和麻烦了,把这个费用省回来了,这就是它的价值。

第二个价值是“智能座舱”,其实我们现在很多智能座舱还是概念偏重。事实上,你的智能座舱要给客户很好的用户体验,就要爽。这里的一个关键指标要看你的智能座舱吸引客户停留在它上面的时间,这就是用户黏性。用户下次再买车或换车时,可能就会继续用这套软件,因为他离不开你了。这和为什么大家一直拿着iPhone一样,为什么iPhone这么贵你还要用它呢因为用户体验。因为你的眼睛永远在智能屏上,我们的消费电子早已衡量了这个标准。你的智能座舱吸引用户使用时间越多,就能创造越高的用户黏性。

消费电子时代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就是“颜值”,新一代的电动汽车设计出来如果不美是没有人买的。我特意地看了一下我们国产电动汽车的发展史,前几年不少车的外观设计还是“惨不忍睹”的。现在来看,我们车的外观越来越漂亮,但是离真正的国外豪车还有一定的距离。为什么因为我们中国在设计上、在美学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们还缺很多这样的人才。现在很多车企的外形设计都还是国外团队在做。“颜值第一”的消费市场会逼着中国在美学设计上有很大的投资,我们还需要持续投入。

作为电池企业,一定要跟有实力、有追求,意识到降维挑战的客户来合作,我们电池行业才能跟他共同发展。

再一个,昨天陈院士讲“四化”,首先就是能源化,永远是把能源放在首位。特别是去年600多万辆电动汽车销量的数据出来以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电车不是一个简单的电,而是跟能源相关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能源消费终端,是一个将近80到100度电的能源消费空间。

刚才黄总、王总都谈到了快充,我原来做过一个估算,北京、上海平均车辆保有量500万辆,其中10%的为纯电动汽车,如果按照50千瓦最基本的快充方案来同时充电时,需要25个GW,而整个上海的平均用电负荷也就25GW。这个规模的快充上海的电网是撑不住的。这个挑战需要考虑。

能源化还有一个点是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变现,因为现在退役下来的电池还有很多价值没有使用到,需要把退役电池真正做到材料回收之前的梯次利用,把它还剩20%到30%的价值榨出来。这一块的需求未来很快就会出现了,因为原来的电池总量少,现在马上就提升上去了。

大家看到了特斯拉刚刚发布的春季第三篇章发布会,讲的就是能源。马斯克说:给我10万亿美元,我就把地球搞到零碳了;他说:‘我最终的目的不是搞车,我是搞能源的’,这是马斯克的发言。而且现在车跟储能的配合已初现成果,大家可以看到特斯拉在澳洲做的光伏和powerwall的组合,每个月能给客户带来130美元的收益。

就像昨天欧阳老师展示的这个曲线,如果不去有效协同,就是一个无法控制的结果。当你的电动车规模做大的话,车网和储能之间如果有效地协同,效果就非常地好。

现在看到的这个V2G的视频是我们在2017年做的,当时我在做智能楼宇,远景做了大量的楼宇的智能储能。你大楼有一条功率曲线,当我们很多车进了大楼之后,很多都是80度电、100度电,如果你能做好V2X、V2G,我们上午在这儿开会,走的时候一个人挣10块钱,因为你对可能参与调峰或者调频了,而调频本身对电池是没有损害的。

我为什么讲这个东西大家一定要考虑到它会有降维挑战:一定要考虑到电动汽车和电池是有强大的能源属性,现在我们对这个能源属性这一块意识还是不够的。你意识得不够,过一段时间等别人做到了以后对你来说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所以说现在你只有意识到了,才能做到真正地做确定性的事情,榨出它的价值。

我们做储能做得比较多,几十兆瓦的、上百兆瓦的都在做。百兆瓦的储能可以由1680多块60度电的退役电池包,直接升级,这样的话还能至少让电池在储能这块做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多出来015- 02元/Wh的价值,这就是我未来的价格空间。

去年的百人会我也在讲新能源汽车行业是中国百年来难得的一次产业输出的机会。电池、新能源汽车出海叫“产业输出”,因为我们要到海外布工厂,是带着产业链一起出去的,特别是上游。过去美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在中国发展汽车产业就是建工厂出来的,而不仅仅是建市场。就像我们今天大会的主题是“全球竞争力”,全球竞争把我们逼到这个份上,更要注重全球的产业性的输出。

产业输出做什么呢就要做品牌向上,现在大家看一下,这里没有完全罗列,中国想做20万以上的汽车品牌已经摆不下了,中国这么多年来随着我们消费水平的提升,尤其是中产消费能力的提升,20万以上的车的比例越来越高。我又查了一下欧美3万美元以上车的销售比例基本上在40%左右。可能中国未来也是接近40%的车都是20万以上的,国内这么多新势力也好,还是传统车厂都在瞄着20万以上的,有利润空间、有产值空间的市场,所以要“品牌向上”。

再回到电池本身,怎么做品牌向上其实我们就要满足这些中高端车型的需求,比如刚才我们谈到的高比能、高倍率,接下来的产品标准化怎么去做这是电池行业永远的主题,通过跟奔驰等车企合作,远景动力目前在叠片方形电池上做到了高能量密度快充,我们也正在跟宝马就46系列大圆柱电池展开深入合作。

还有就是低温电池。我们知道有一个车辆发展区域不均衡问题,背后主要是低温问题。远景动力在低温上经过两年多的开发,我们跟某主机厂合作的产品已经装车测试了,效果比较明显。经过测试,轿车在冬季零下20度的条件下续航里程提升100公里,这是实测的数据。这个结果来自于我们对材料的改进。一旦低温问题解决,能帮助我们国土面积近30%的区域市场提升起来,这些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低电动车渗透率目前仍然较低。这款低温产品很快会推向市场。通过耐低温电池,我们在能量密度不减的情况下,帮助电动汽车整体市场做增量。

另外还有就是全球化。大家知道远景是通过收购日产旗下的AESC发展起来的电池企业。现在我们全球在运行的工厂有6个,海外三个、中国三个,在建的工厂有7个,目前日本的第二工厂已经开始进设备了。不要光说全球化,更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走也得走、不走也得走。

我们今天常听到有观点说中国市场很卷,中国市场的产能已经过剩了。但是据统计海外市场到2025、2026年还有400GWh的产能缺口。汽车行业的产能本地化属性决定了,谁能满足它谁就获得了先机,谁就能把不确定性减小,把确定性提升。

反过来一点,最后一页想说明什么呢大家不要忘了电池的能源属性:远景在2022年成为中国风电中标量第一的企业,在全球也是遥遥领先,全球装机近50GWh,这给我们带来什么让我们能够获得1毛5一度电的零碳电力,我们有这个能力,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可以做到,西北地区甚至都能做到1毛5以下的风电。

我们在鄂尔多斯建了一个零碳的工厂,这个不是嘴上说一说的零碳。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厂区周边的风光储,实现了70%的绿电自供,而且是低成本的绿电。大家不要忘了电池的耗能、材料的耗能是巨大的,这个电价的节省可以带来相当可观的成本空间。欧盟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收碳税,目前欧盟一吨二氧化碳的价格约为100欧元,一个电池包(Pack),按照中国平均火电的比例差不多是5吨二氧化碳,就是500欧元的碳成本。就如前面嘉宾所言,我们要面对全球的挑战。针对碳排放挑战。远景通过在风光储等领域的优势,来做低成本的零碳电池,来满足品牌向上的、要求高的客户需求。昨天宝马、沃尔沃等国际车企都谈到了降低碳排放的目标。确实这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市百晓生,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力物联网发展的远景形态:总结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作用和价值体现,智能电网各个环节概述了物联网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已有研究和应用基础,智能电网、透明电网和零边际成本电网3个阶段的技术发展趋势,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深化提供一些思路,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若干技术挑战,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未来研究。

是智能电池科技公司。根据查询爱企查得知,远景动力是全球领先的智能电池科技公司,致力于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及销售,在日本、美国、英国、中国及法国设有6大生产基地。远景动力隶属于远景科技集团。远景科技集团是全球领先绿色科技公司,旗下拥有智能风电和智慧储能系统技术公司远景能源以及远景维珍电动方程式车队,并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等地设立多个全球创新研发中心。

系统集成公司排名为:阳光电源、新源智储、融和元储、远景能源、平高集团。

1、阳光电源

成立于1997年,知名光伏电站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致力于提供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2、新源智储

成立于2021年,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供电业务;发电业务、输电业务、供(配)电业务;输电、供电、受电电力设施的安装、维修和试验;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工程设计;建设工程施工等。

3、融和元储

公司成立于2019年06月04日,从事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锂电池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等经营业务。

4、远景能源

成立于2008年,国内颇具实力的可再生能源与智能物联科技供应商,专业从事智能风机、智慧风场、阿波罗光伏、智能物联网等领域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现代化企业。

5、平高集团

创立于1970年,以电力装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为发展定位,主营以开关类为主的电力装备研发制造和能源系统综合解决方案的综合型企业,业务涵盖生产销售输配电设备以及电力工程、电力储能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零边际成本电网。多生产、传输、消费额外一单位电能,引起的成本的增加趋近于零,满足这个条件,电网就是零边际成本电网,因此属于电力物联网发展的远景形态是零边际成本电网。电力物联网是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58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