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弃高精地图,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

抛弃高精地图,华为智能驾驶迈向下一站,第1张

导语:华为等头部企业的决策变化,本质上也反映出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赛道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行业走向。

昨日的华为春季旗舰新品发布会,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透露了HUAWEI问界M5和问界M5 EV高阶智能驾驶版将于4月发布的消息,演讲现场,这位爱吹牛的总裁还高调官宣了两款车最关键的迭代亮点——

“史无前例”的智能驾驶体验。

往年的旗舰新品发布会,余承东喜欢把汽车的重磅信息放在最后环节,这次也一样。虽然没有新车发布,但全系车型升级HarmonyOS 3,“天花板级”的智能座舱体验,不依赖高精地图的ADS 20版本,每一个信息都够足够抓人眼球。

有意思的是,就在两天前,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元戎启行对外发布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DeepRoute-Driver 30(以下简称Driver 30),关注度最大的地方在于,该方案试图解绑了智能车对高精度地图的依赖,一经发布就能装车。

元戎启行的新品发布后,一个消息在业界不胫而走,传闻华为改款的问界M5增程版和纯电版车型,都将采用第三方自动驾驶供应商,而合作的对象就是元戎启行。巧的是,余承东在此次发布会上,也试图强调了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消息。

《NE时代》编辑也第一时间向熟悉元戎启行、以及华为车BU内部人士问询,对方均表示暂时不方便对外透露,或是“未实锤官宣前不方便表态”。

但是,问界M5高阶智能驾驶版的技术路线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车企走向重感知、轻地图的逻辑思路。华为余承东此前就多次表态,自动驾驶不能过分依赖高精地图和车路协同,否则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能力就上不去,他认为车企应该逐步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

|另起炉灶,抛开“拐杖”|

高精地图对于自动驾驶的重要性,不亚于激光雷达。业界一度认为,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就像自动驾驶的“两根拐杖”,无论处于L2-L4的哪个阶段,二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所以,元戎启行扔掉激光雷达这根“拐杖”,如同特斯拉昔日站出来公开抛弃激光雷达、甚至不使用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地图一样,消息一出,在业界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元戎启行此前面向前装量产的自动驾驶方案是DeepRoute-Driver20,主打价格牌,能把成本降至1万美元以下,为业内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这个方案适配性高,目前已被适配于上汽飞凡、林肯和吉利几何等品牌,车身嵌入2到5颗固态激光雷达和8个摄像头,搭载英伟达NVIDIA DRIVE Orin车规级芯片,计算平台的整体功耗能控制在150瓦以内。

最新版本的DeepRoute-Driver 30,最大的特点是解绑了高清地图,在抛弃高清地图的基础上,还能感知到高精度地图所拥有的精细道路信息,如车道线、交通信号灯、路标、提示牌等。

根据公开信息,Driver 30还能实时定位车辆的位置,判断车辆位于哪条车道线上,距离旁边的车道线有多远,即使换上性价比更高的导航地图上路,也能实现高精地图一样的智能驾驶效果。

同步发布的还有两款智驾产品。

元戎启行基于Driver 30推出两款行泊一体的智能驾驶产品,D-PRO和D-AIR,计划今年就能投向市场。

其中,D-PRO面向全域高阶智能驾驶,成本14万元人民币,即使是在拥堵的城市复杂路段,也可以全域智驾,灵活规划路线。

该产品采用1颗固态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的方案,和DeepRoute-Driver20解决方案一样,适配英伟达的NVIDIA DRIVE Orin芯片,算力可达200+TOPS。

D-AIR走的是更具性价比的路线,满足L2+辅助驾驶,提供ACC、LCC、ILC、APA、AEB等辅助驾驶功能。

和高阶的D-PRO不同的是,该产品采用纯视觉方案,7个摄像头,无激光雷达,成本仅为7000元人民币,可实现80+TOPS算力。

可以看出,两款新品的价格不仅比Driver20更便宜,横向对比,在相同的赛道也是非常具备价格竞争力的。

|华为“造车”的下一站|

“春暖花开,未来可期。”

3月23日的发布会尾声,余承东在结束主题演讲后向现场所有人鞠了个躬,然后用这句话为整场旗舰发布会作结。犹记得一年前的华为冬季新品发布会上,余承东给活动作结的原话是:“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迈过寒冬,就是春暖花开!”

这场春季新品会,是华为在新冠疫情彻底解封后的首场线上发布会,除了一直以来稳居C位的余承东,华为还邀请了影视明星袁泉、搜狐创始人张朝阳助阵,可见对活动的重视程度。虽然任正非自己表态说华为还处于“冬天”,但是从该公司气势如虹的一系列重磅产品和推广进度来看,这家科技公司已做好拥抱春天的一切准备——

包括汽车业务。

从这次发布会来看,华为在新车产品设计上是“求变”的,毕竟,当下的电动汽车智能化赛道太“卷”了,不变就意味着被淘汰。

而业界众所周知,华为与赛利斯此前联合推出的几款新车,无论是M5增城版或是纯电版、以及M7等车型,均没有上齐“华为全家桶”,而是采用了博世的辅助驾驶系统和纵目科技的泊车方案,这不仅让不少消费者感到遗憾,也让业界普遍反馈其自动驾驶体验不够“燃”。

这正是痛点所在。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华为与阿维塔联合推出的阿维塔11,采用的是华为HI版全栈自研方案,全系标配了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其中就包含3颗激光雷达、6颗毫米波雷达、13颗高清摄像头以及12颗超声波雷达,但是也面临另一个问题:

成本太高。

华为是阿维塔的深度参与方,阿维塔11硬件上也是“含华量”十足,但是囿于高昂的成本,很多人觉得这款车定价过高,且溢价严重,最终销量也受到影响。

虽然余承东此前一度打嘴炮,盛赞自家的自动驾驶方案,称极狐阿尔法S·HI版等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是“世界最强的,没有之一”,但同样也是因为成本,华为之前的自动驾驶方案并没有大规模应用在问界AITO旗下的汽车终端上。

关于华为新款问界M5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目前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搭载元戎启行DeepRoute-Driver 30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但华为内部可能会对具体方案进行微调或修改。

另一种,则是华为自己的自动驾驶方案迭代,据悉,华为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Autonomous Driving Solution,简称ADS)20将于4月16日正式发布,新的方案或将抛弃高精地图,且在成本控制等方面也能有更大的提升。

|重感知,轻地图|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无论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采用何种方案,这家科技公司都在释放一个信号,即未来要加强对视觉传感器的应用,慢慢摆脱高精地图的依赖,以快速实现对城市场景的覆盖。

也就是重感知,轻地图路线。

这条路线,国外玩家的典型代表是特斯拉,国内企业的代表则是毫末智行和小鹏汽车等。余承东团队前些年的态度,就相对摇摆,他自己更倾向于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但是从当下的趋势看,未来押注该路线的公司将越来越多,华为就是其中之一。

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些企业的决策变化,本质上也反映出高精地图赛道近年的变化,以及未来的行业走向。

一个外部因素,是政策收紧。

高精地图的资质收紧,始于2021年下半年,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很难通过政策审核。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自动驾驶科技公司,依赖高精地图,“门路”大致只有三个——

一是自己做垂直,资质也自己申请,二是对高精地图企业进行收购或合资,三是和拥有资质的公司深度合作。不过,无论是走哪条路,具备资质是业务落地的基本前提,但是最近两年,在资质上碰壁的玩家越来越多。

当然还有一些内部因素,如高精地图自己的维护成本一直高企,信息采集较为复杂(特别是在中国),且实时信息获取难度大。华为车BU王军此前曾表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9年,华为就找到国内的高清地图厂家,试图与对方合作,但发现合作成本太高了。

因此,华为决定自己做。

申请到高精地图的资质,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摆在华为团队面前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降低采集高清地图的成本。一言以蔽之,高精地图这根拐杖,不仅买起来昂贵,用起来也费劲,如果未来能“甩掉”,相信很多车企愿意一试。

那么,这根“拐杖”要如何甩掉?

一个关键词,是BEV。

BEV的全称,是基于多视角摄像头的鸟瞰图感知(Bird''s-eye-view Perception) ,基于BEV的物体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视图,完成轨迹预测和路线规划,且能避免图像视角下的尺度和遮挡等问题,成为自动驾驶领域提高检测性能、实现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关键。

另一个关键词,是Transformer。

这个由谷歌最先提出的大模型算法,如今却成了能将自动驾驶推向新高度的“新核d”,具备超强的序列建模能力,拥有全局数据和信息感知和处理能力,让BEV的实现成为可能。

这里多提一句,让BEV和基于Transformer的BEV在自动驾驶业界走红的,正是特斯拉。过去几年,特斯拉已经在很多具体场景实现BEV感知。

话题回到华为。距离华为公布新款车型和高阶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迭代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无论这家公司是否采用第三方供应商的方案,或是问界与阿维塔后续会否走向BEV,这对于整个电动车制造业而言,无疑是个值得关注的大新闻,当然,届时的发布会,也将释放更多关乎未来走向的新信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NE时代,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2020年算是WiFi 6元年,不仅华硕、网件、领势全球三大路由品牌推出了诸多WiFi 6新品路由,就连华为、小米、360等互联网厂商也纷纷入局。在平民售价和高频的市场教育作用下,身边更换路由的小伙伴也都果断上了WiFi 6的车。

到了2021年,华硕、网件、领势依旧在高端细分市场里一决高下,但华为却给我们交出了一份出人意料的答卷,推出了一款全屋WiFi路由新品H6,让原本最难架设的全屋WiFi方案变成了即插即用,让华为H6成为了目前全网最省心的AC+AP方案,这可是普通用户的福音。

作为一个路由资深玩家,我也终于在近期深度体验了华为的H6,接下来的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产品体验之前先来为大家解惑两个问题,也是被问及频率最高的两个问题。
可以明确的是华为路由H6属于全屋WiFi中的AC+AP方案。那么既然是AC+AP方案为何官网商详介绍从没有提及AC+AP?甚至还取名为子母路由/分布式路由。

华为之所以采取这种命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AC+AP”是一个相对专业的词汇,部分普通消费者甚至都没有听说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者说教育成本较大,为了让消费者一看就懂因此才取名为“华为H6分布式路由”。
正如标题所述,华为路由H6被我个人评为“全网最省心的AC+AP方案”,那么到底是不是言过其实呢?下面说说我的个人理由。

从我以前分享的路由知识中相信大家已经了解到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全屋WiFi方案只有两种:AC+AP和Mesh网络。AC+AP的优点是稳定性好,酒店多数使用这种方案,无缝漫游;缺点是必须要提前布线。

而中国家庭装修的普遍做法是在各个房间预留一个86网口面板,可市面上的AC+AP方案在安装时基本都要对家里现有的86网口面板进行改造。别看这小小的一步,可难倒了不少普通用户,一方面不想破坏现有的装修,另一方面缺乏对应的专业知识,甚至连对应的工具都没有。

华为路由H6的做法相对简单粗暴,并不需要改造现有的86网口面板,而是将华为H6里面的子路由(AP)通过亚克力胶直接站在现有的网口面板上,免工具、免拆卸。浇水的方式其实并不算高明,甚至会被部分网友和友商嘲笑,但是除了这种方案还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除了安装简单外,H6还秉承了华为的互联网产品思维,将原本复杂的AC+AP设置整合成“一键式”,用户只需要像设置一款普通路由一样即可完成H6 AC+AP一整套的设置,将即插即用这个简单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成为了家庭安装入门最简单易上手的选择。
回答完上述两个问题,下面就进入正式的“开箱晒物”流程,希望这次的极致简约风符合大家的审美。

华为路由H6的包装依旧很“华为”,纯白色的包装盒,正面中心是产品的渲染图,但仅从渲染图上并不能完全理解H6这套产品,因为产品重叠位置较多;渲染图上方是产品名称和对应的三大特色:全屋WiFi6+、华为鸿蒙Mesh+、子路由即插即用。

包装左下角有一个明显的“HarmonyOS”标志。毫无悬念,华为路由H6采用的是华为鸿蒙系统,也是首款鸿蒙路由产品。

背面依旧是一些产品介绍,从产品规格中可以了解到产品分为母路由、子路由Pro和子路由,以及各个路由的详细规格参数。

打开包装即可看到四款路由:1个母路由+1和子路由Pro+2个子路由标准版,所有路由均采用了纯白简约设计,同时也没有外置天线,造型上也追求方正,与市面上“奇形怪状”的路由产品差异较大。

包装内除了以上四款路由外还有一系列的配件。纸质说明书和三包凭证自然不会缺失。

一根长约1m的超五类面条状网线,一对备用亚克力胶以及一根长约15cm的定制圆形备用网线,备用网线用在子路由与86网口面板之间。从实际体验来看,随机赠送的亚克力胶偏少,毕竟说也不敢保证不会二次安装,特别是遇到强迫症用户,毕竟将子路由与86网口面板整齐对应也不算一件简单事。

还为母路由配了一个硕大的电源适配器,个头堪比笔电的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输出标准是525V/175A 92w。母路由正常待机的功率并不大,之所以采用如此大的电源适配器,一是因为子路由是通过POE供电;二来华为H6母路由最多可以一拖六。

回到路由本身,华为H6母路由为纯白“板砖式”设计,正面仅有一个“HUAWEI”字样,由于母路由只承担有线路由的功能,所以正常母路由一生就待在多媒体箱中。

背面有相关的参数和设置IP地址。

所有的接口布局在机身背面,共有1个自适应千兆WAN口,1个IPTV接口和6个自适应千兆LAN口,而所有LAN口均支持POE供电,网口左右分别是DC电源接口和重启按键。

整个华为H6母路由仅有一个电源指示灯,位于机身正面中心位置,用户以此来判断母路由当前的运行状态。

三个子路由(2个标准款+1个Pro款)在外观上几乎保持一致,尺寸上与家中的86面板等大,只不过更厚了一些。安装时过胶带固定在网口面板上,既美观也不占用额外的空间。

子路由正面同样仅有“HUAWEI”和“WiFi6+”字样,极致简约风,与母路由保持一致。

子路由背面有大面积的散热格栅,上下各有一个亚克力胶条,中间为内凹设计,便于隐藏网线,默认状态下子路由已经连接一个定制网线。

子路由底部还提供了一个千兆有线网口,可以用来有线连接其它设备,这也算是用一换一的设计了。

在子路由的顶部还有WiFi快速配对键,同时也是LED指示灯(可在设置中关闭灯光),按下按钮即可和华为手机快速配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H键。

子路由标准版和Pro版本在外观上保持一致,而内部差异化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在散热上,标准版为被动散热,而Pro版则是主动散热,在机身背面内凹处能看到一个小的涡轮风扇,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风扇,因为它的存在几乎内部电路需要重新设计。

另一方面则是在信号上,Pro版共有四颗高功率信号放大器,完美满足24G和5G Wi-Fi的需求。标准版则仅在两根24G天线各添加了两颗中功率信号放大器。
华为路由H6母路由是一款有线路由,承担着AC的角色,因此正常安装时,母路由放在家中多媒体箱,接在光猫上即可。

而子路由连接好网线直接粘贴在家中86网口面板上即可,母路由通过预埋网线给子路由供电和信号传输。

在使用建议上,子路由Pro版本建议用在客厅等多终端联网的位置,而标准版则放在其它位置(房间)。假如说家里是豪宅拥有超过3个房间以上,华为官网也提供单独的子路由。需要注意的是华为H6母路由最多支持一拖六。
正如上文所述,华为路由H6除了安装简单,在配置上同样追求简化,只需要像往常一样配置母路由即可,子路由只需要正常插上网线即可自动完成配置。可以说整个配网过程已经是最大程度的傻瓜式。

虽说配网简单,但H6毕竟是一套AC+AP系统,所以华为在设置项中依旧定制了一些个性化功能。例如智慧生活APP中自带了网络热力图功能。

首先我们只需要在智慧生活APP中根据我们房子的户型手动绘制一个对应的户型图,然后通过调整母路由和各个子路由在户型图中对应的位置,APP会自动生成一个户型网络热力图,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家各个房间的网络情况,判断不同区域的信号强弱程度。

如果发现智慧生活APP自动生成的户型网络热力图不够精准,APP中还提供了户型位置信号实测功能,通过用户手动测试再生成户型网络热力图。从上图中可以观察到我家的户型以及各个位置对应的信号强度,华为H6一拖三基本覆盖了我整个房子。

除了户型网络热力图功能外,华为路由H6内置了维护检测工具,可以检查路由器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并且修复。

在体检中,华为路由H6会自动对主路由和子路由的诸多设置项和网络参数进行检测,同时还会对路由下的所有连接终端进行检测,发现问题后就会在结果中展示出来,点击排障可以针对性的寻找目前的网络问题,直接选择联网设备进行进一步的排查。

除了以上两个定制化功能外,华为路由所具备的网课加速、 游戏 加速、IoT专属通道、Hilink智联、测速等功能全部得到保留。

在体验中能够发现,华为路由H6的设置正处于优化阶段,例如用户在绘制户型图时 *** 作还是比较繁琐。并且在部分设置项中存在重叠,例如套装管理和路由设置这两项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重叠的。希望华为后期能够快速优化。
IPTV作为一种电视新看法,正日益受到宽带用户的欢迎。但是我们在使用IPTV业务时,往往被不合理的室内布线问题所困扰,主要集中在多媒体箱到客厅电视柜之间只预埋了一根网线,而目前IPTV基本都需要额外的一根网线。如果多媒体箱到电视柜之间的网线用于IPTV就没法增设路由或者AP面板。

虽说在各大技术论坛均有对应的解决方案,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高阶玩法”对于普通用户实现起来还是有不小的门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华为路由H6特地做了优化,在母路由上额外增加了一个IPTV网口,再通过相关设置可以将任一子路由的LAN口变为IPTV网口,从根本上解决了一根网线无法同时满足IPTV和路由的问题。

从实测效果来看,完美运行,将客厅子路由Pro的LAN设定为IPTV网口,此时客厅子路由Pro的AP功能保持不变,而电信的IPTV也能成功识别到。
CPU:凌霄 Hi5651T 四核芯片

RAM:256MB

ROM:256MB

系统:华为HarmonyOS

网口:千兆WAN自适应网口6+千兆LAN自适应网口1+IPTV接口1

组网方式:有线

尺寸:1938028mm

重量:289g

功耗: 12w

CPU:凌霄 Hi5651L 双核芯片

RAM:128MB

ROM:128MB

无线:24GHz 22 MIMO最大速度574Mbps;5GHz 22 MIMO 最大速度为2402Mbps

系统:华为HarmonyOS

网口:千兆WAN自适应网口1+千兆LAN自适应网口1组网方式:有线

尺寸:8686309mm

重量:167g

功耗: 13w

从硬件规格参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华为路由H6母路由搭载华为路由 AX3 Pro 同款的凌霄 Hi5651T 四核芯片,子路由均采用 AX3 同款的凌霄双核 Hi5651L 双核芯片。

说到华为AX3系列就不得不说他们的发热量,既然H6采用了同款设计,那么在发热量上自然也不会小。从实际体验来看,不管是母路由还是子路由,在室温30 时,温度均达到了50 左右,体感上已经非常烫。但是大家不要过于担心路由器的发热,只要温度不太过分都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和寿命,还记得UBNT AC+AP的全家桶吗,温度都接近70 了依旧“稳如狗”。

申明:拆解配图并非我个人拆解,而是直接引用了KS论坛B站上的拆解视频截图,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浏览。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三个子路由分别放在户型图中的圆圈位置(红色为Pro版子路由,绿色为标准版子路由,绿色五角星是母路由位置)。测试位置分别是A、B、C、D、E。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5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小米10至尊版;

传输强度:穿墙;

测试网络:电信300M光纤;

(24G信号强度:图中顺序对应ABCDE位置)

(5G信号强度:图中顺序对应ABCDE位置)

从全屋信号强度测试数据来看,在我家布局三只子路由已经实现了全屋良好的WiFi信号覆盖,随着终端移动会自动寻找并切换至信号更好的子路由身上。

虽说在E点的信号强度相对弱一些,但是只要信号强度没有低于-75dBm都算良好,导致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承重墙和没有预埋网线无法增设子路由导致,后期可能会考虑用隐形光纤来做有线回程。

从24G信号强度和5G信号强度上可以明显感受到5G信号要弱于24G,再一次验证了5G更容易受到无线干扰和穿墙能力弱。

(24G信号SpeedTest测速: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5G信号SpeedTest测速:图中顺序对应ABCDEF位置)

SPeedtest 5G信号速度方面与信号强度测试一一对应,在A、B、C、D四点上行和下行均达到了满速状态,在E点由于信号强度有所衰减,速率方面也衰减至50%。从以往的无线回程Mesh网络测速经验来看,有线回程的稳定性和优势在华为H6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注:其实只要下行速度超过300Mbps/s,上行超过30Mbps,基本就可以断定速度已经达到了满速,之所以这样决定是因为下行速度超过300Mbps之后就很难断定是因为路由信号衰减而造成的速度下降还是因为电信光猫自身的压制作用。
根据华为官方介绍,针对网络漫游华为H6拥有两个黑 科技 :华为HarmonyOS Mesh+超级无缝漫游技术、华为微秒级智能定位天线技术。

前者能够将华为路由全屋Wi-Fi高效地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统一协同的整体,每个子路由的Wi-Fi名称只有一个,在家里走动的时候即便切换了子路由的网络你也是察觉不到的;后者能够快速精准地定位你在家里的位置,也就能根据你所在的位置,找到网络信号最好的子路由。那么具体效果如何呢,下面就理论测试一遍。

测试环境:建筑面积为81平的两室两厅两卫房子,户型示意图里的深褐色为承重墙。三个子路由分别放在户型图中的圆圈位置(红色为Pro版子路由,绿色为标准版子路由)。测试位置分别是A、B、C、D、E。
负载情况:智能家居终端全部切换到测试路由,保持35个终端在线(不进行大流量交互),模拟真实环境;

测试设备:小米10至尊版;

传输强度:穿墙;

双频信号:双频合一;

测试网络:电信300M光纤;

测试软件:WiFi魔盒;

走位情况:从D——B(第一次漫游),B——A(第二次漫游),A——D(第三次/四次漫游),D——E(第五次/六次漫游);

第一次漫游:从次卧子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主卧子路由的5G信号,耗时510ms;

第二次漫游:从主卧子路由P的5G信号切换到客厅子路由的5G信号,耗时942ms;

第三次漫游:从客厅子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书房子路由的5G信号,耗时340ms;

第四次漫游:从书房子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主卧子路由的5G信号,耗时787ms;

第三次漫游:从主卧子路由的5G信号切换到客厅子路由的24G信号,耗时271ms;
从漫游测试来看,不管是在子路由切换速度和准确性上华为路由H6的表现都要优于以往测试过的Mesh路由,也颠覆了我以往对华为路由Mesh成绩的印象,看来这一年华为是下足了功夫。
华为路由H6所有子路由均支持160Mh频宽,因此正常的协议速度最高可达到24Gbps(需要有WiFi6网卡)。将子路由与华硕AX58BT网卡放在相距2cm的位置,中间没有遮挡物。

在这样的环境下,协议速率确实可以达到24Gbps,但是速率并不稳定,在19Gbps—24Gbps之间浮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与无线衰减和网络环境有关系,毕竟我家可不是一个无线封闭空间,加上160MHz自身的抗干扰能力也不强。
为了更好的展现华为路由H6的吞吐量,我也通过IxChariot67做了一份不完整的测试:
无线客户端:华硕AX58BT

无线服务端:Intel AX200

系统:均是Win10专业版,关闭所有防火墙;

测试软件:IxChariot67

测试脚本:High_Performance_Throughputscr

吞吐数据汇总,便于大家查看。

母路由Lan to Lan(单向)

母路由Lan to Lan(双向)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Lan(上行)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Lan(下行)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Lan(双向)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5G(单向)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5G(双向)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Lan(上行)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Lan(下行)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Lan(双向)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5G(单向)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5G(双向)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Lan to Lan(单向)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Lan to Lan(双向)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Lan(上行)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Lan(下行)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Lan(双向)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5G(单向)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5G(双向)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Lan to Lan(单向)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Lan to Lan(双向)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Lan(上行)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Lan(下行)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Lan(双向)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5G(单向)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5G(双向)
无线客户端:华硕AX588T

无线服务端:Intel AX200

有线客户端:千兆网口

有线服务端:千兆网口

系统:均是Win10专业版,关闭所有防火墙;

文件:单个RAR文件;

母路由Lan to Lan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LAN

单只标准版子路由5G to 5G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LAN

单只Pro版子路由5G to 5G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Lan to Lan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Lan

两只标准版子路由有线回程5G to 5G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Lan to Lan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Lan

标准版子路由与Pro版有线回程5G to 5G
在WiFi6路由井喷时代,不仅三大路由厂商加快了新品步伐,就连手机厂商的Wi-Fi 6路由单品爆款也是层出不穷,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国家法规面前,再牛的单品路由也无法做到全屋WiFi覆盖,更别说全屋满速状态了。而有心做全屋WiFi方案的路由厂商全都押宝在Mesh路由上,反观最古老也最稳定的AC+AP方案一直因为安装门槛高而被束之高阁。

华为路由H6的出现直接将AC+AP方案的安装易用性做到了极致,说华为H6对那些有大户型全屋网络覆盖需求的用户无疑是一本一键通关秘籍也不过分,即插即用,配网简单,自检功能强大,让普通用户也能搞定一整套AC+AP。

而华为HarmonyOS Mesh+超级无缝漫游技术与华为微秒级智能定位天线技术的加入,让AC+AP的无缝漫游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从硬件上来说,华为路由H6并没有一味追求顶配,而是利用自身优势做了一次伟大的尝试,聚焦在组网、连接、无线漫游等方面,也算是一种取巧方案。最后说说售价,按照三只AX3和一只AX3 Pro来算,售价也应在1300元左右,现在定价1899个人感觉在可接受范围内。
说了这么多,基本都是华为路由H6的优势,那么这货就真的没有一点进步空间了?当然不是,下面说几条我印象较深的点:
1、子路由对网线的要求过于苛刻,具体表现在市面上购买的成品网线基本插不进子路由的WAN口,主要是因为路由体积受限,在WAN口附近有一个坡度;另一个是子路由的WAN口对网线的线序有严格要求,需要严格的568B接线方式;

2、相信大家都领教过华为AX3 Pro的发热表现,那么华为H6的体积更小,发热量自然更大。尽管正如上文所说这样的温度对产品的影响可忽略不计,但有太多消费者在乎运行时的温度,所以华为还是要进行优化,毕竟消费者关注的都值得引起重视;

3、子路由只提供了一个LAN口,数量上可以增加到2个会更好,同时考虑增加USB等拓展接口,可玩性更高;

华为鸿蒙系统近期被传得火热,很多人将其视为安卓的国产替代品,甚至希望彻底淘汰安卓,但是很显然,这并非华为的规划。华为董事和高级副总裁陈黎芳今天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华为的鸿蒙 *** 作系统不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华为的智能手机会继续使用Google的安卓 *** 作系统。陈黎芳还强调,最近正式提交的鸿蒙 *** 作系统商标,其实主要是工业用途。

华为董事长梁华此前也明确表示,鸿蒙是为物联网开发的 *** 作系统,主要用于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低时延场景,即便美国不允许华为使用安卓,鸿蒙是否发展为手机系统也还未确定。他还指出,华为手机还是把开放的安卓系统和生态作为首选。更早些时候,任正非在接受外媒采访时也说过,鸿蒙系统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手机,而是做物联网,它能精确地将延迟控制在5毫秒以下,甚至达到毫秒级到亚毫秒级。

早前传的沸沸扬扬的鸿蒙系统一直饱受网友的期待,甚至有网友表示如果真的要上马就算刚开始不好用也要更新以表支持。诚然,网友们的热忱让我们看到了是很值得赞扬的,但现实情况也是风云变幻的。鸿蒙系统自公开以来就有人对其分析利弊,短期来看,占据华为终端一大半江山的海外市场会受到极大的打击。

因为海外的移动终端离不开谷歌全家桶,如果未来的华为手机在海外用不了谷歌服务无疑会使很多用户望而却步。而现阶段除了苹果的iOS,也只有安卓系统的生态最为完备。

随着安卓对华为的解禁,似乎二者的合作也就继续下去了,华为Mate20 Pro也重新回到了安卓Q的测试名单中,接下来要发布的华为Mate30系列也会搭载基于安卓Q的EMUI10系统。

作者 JimmyMa

视频 极果研究室

来源 极果编辑部
在4月份的上海车展前,有一款搭载华为 ADS 自动驾驶的车,小伙伴们还记得吗?#数码 科技 要闻#
没错,就是极狐阿尔法 S 。搭载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与12个超声波雷达,还有算力达到400Tops的中央超算,无论白天黑夜,在复杂的市区路况也能完成自动驾驶。
其实这款车还有另一大亮点——全球首发搭载鸿蒙车机系统。极果君和果酱也第一时间体验了这款鸿蒙车机,快来看看吧。
这款车机到底怎么样?今后的鸿蒙车机会是什么样子?极果君这就给大家详细讲一讲。
其实鸿蒙车机的准确叫法是“华为智能座舱”。包含车内的车机、音响等一系列软硬件系统。
目前智能座舱市场主要面临哪些问题?大体来说有三个。第一,硬件多样化,行业标准不够统一,导致后期的升级较为困难;第二,缺乏统一的 OS ( *** 作系统),开发难度大,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生态多为定制化,开发 App 的成本高,导致 App 数量少且更新慢(或者就不更新)。
针对这三点问题,华为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统一硬件平台,提供车载智慧屏、HUAWEI Sound 音响等硬件,同时还提供了可供升级的“麒麟模组”,拔插式设计,芯片老了换一个就行。升级成本方面,最低几千元就能搞定。
软件平台方面,借助鸿蒙OS的能力,开发出专为车机定制的 HOS-A 系统,这一套 OS 可以服务于不同厂家及车型,适配多种形态的屏幕。既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后期持续升级。
而生态方面,以往的车机需要车厂去对接各个应用的开发者,单独定制,成本较高,而通过鸿蒙整合系统及生态,只要开发一次应用,多个车机都可使用,车企既可以节约成本,用户也可以用到更多且更新的应用。
说了这么多,可能感觉还是太虚?那极果君就给大家看看鸿蒙车机目前的能力吧。
第一款搭载鸿蒙车机的车就是此前发布的极狐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由极狐与华为双方深度合作定制的一款车型。这款车虽然最快年底才会交付,但极果君抢先体验到了还在调试当中的工程车版本。
拍摄于极狐阿尔法S 发布会现场
这款车的车机采用一块1米长的2169英寸4k大屏,车机与仪表采用麒麟990A车规级芯片。性能上可以对标目前水平较高的高通骁龙8155车规级芯片。
话不多说,还是看看车机的实际表现。这款车机感觉上手还是挺快的,因为用起来有点手机内味道……。
从下往上滑可以调出控制中心,控制车辆的空调及座椅;而从下往上滑则可以显示常用目的地、常用联系人等快捷菜单。
这款车机的界面布局也很有意思。普通模式下,主界面与两个“小组件”可以自由决定位置,通过两指触控来变换位置。
而当开启分屏模式(或检测到副驾上车后可自动开启)后,车机屏幕就会分成两块,变成两个独立的车机一样,主驾和副驾可以各自 *** 作自己的应用。
这项功能还是很实用的,当主驾想看导航,副驾想看视频时,就很派的上用场,另外,这块屏幕支持九指触控,两个人独立 *** 作也没什么问题。
应用方面,目前的应用市场只有二三十款应用,但到年底交付时预计能有一百多款,涵盖主流的导航、音乐与短视频软件等等。
不过嘛,即使应用再多,也不可能覆盖所有人想用的那个,因此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手机投屏。
只要是安卓手机(或鸿蒙系统的手机),安装一个投屏专用的 App ,扫码连接车机,就能把手机上的画面投屏到车机上。你想看的视频,想玩的 游戏 ,都会到这个屏幕上。
并且,这不只是把手机屏幕投屏到车机上这么简单,还支持“反控”,即可以在车机屏幕上选择自己想 *** 作的应用并进行控制。据华为的工作人员介绍,平均延迟只有50毫秒左右。从体验来看,确实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卡顿,除非……是你手机卡了。
因此,手机上有的应用,你都可以把他投到车机上去,这车机用起来真的是有点无敌了……。
体验下来,车机的流畅度真的很不错,不过极果君觉得更方便的是它的语音。
其实现在无论是手机还是车机,在语音识别方便,基本都能做到“听清楚”你在说什么,但能不能听懂,能不能执行更多的 *** 作,就是关键了。
极果君从几个比较关键的场景测试了这款车机。一般来说,你对车机说导航去XX或者播放音乐时,它就会使用系统默认的软件来执行 *** 作。但这款车机的默认应用是你最后一次打开的那款。比如你最后一次用的是高德地图,那么今后你说导航去XX都会自动使用高德地图。
在语音控制 App 这方面,这款车机也是做到了极致。最简单的打开某某 App ,使用某 App 做什么这种自然是没问题。更厉害的则是“可见即可说”。
以视频类的 App 为例,打开 App 后,还可以用语音控制打开热门**,再播放具体某个影片。没错,这“可见即可说”的意思就是,这车机上所有 App 里的各种按钮也可以通过语音来控制,能达到这样水平的车机小伙伴们见过吗?
同样,对于连续语音识别也是没问题,通过“小狐狸”唤醒车机后,20秒内都不需要再次唤醒,可以连续说指令,比如“小狐狸,打开空调”,待车机执行后继续说“导航回家”也是没问题的。
此外,这款车也支持“分区车控”,系统会自动识别发布语音口令的人(主副驾,后排左右),比如说“小狐狸,关闭车窗”,它只会关闭发令者所在位置的车窗。
这语音识别的响应速度确实挺快,用着也方便,这款车还有手势识别,可以通过手势来控制音乐播放,接打电话等等。不过极果君想问各位小伙伴,手势识别这种功能,实用吗?
既然是鸿蒙,那么万物互联肯定也少不了。
如果你是“华为全家桶”用户,那么这款车机还能带来更多方便使用的功能。手机里播放的音乐、视频可以通过一键流转功能,直接切换到车机上播放,不过这项功能目前还在调试阶段,这次极果君没体验到,但在最终版本上会有。
手机、车机、智能屏之间还可以“打电话”,视频通话时,摄像头自动切换为车内的摄像头。这查岗神器着实厉害啊。
此外,车机同样可以控制智能家居等设备,万物互联终于有了车,想拥有华为全家桶的小伙伴,想不想拥有这款车?
这只是第一款搭载鸿蒙车机的 汽车 ,未来还会有什么样的“黑 科技 ”?
如果说这款能用上的车机已经很厉害了,那么还有更厉害的。华为通过一个 Demo 座舱,展示了未来可能出现在华为智能座舱上的各项技术。
ARHUD 不再只是一个让你看导航和行车信息的东西,支持把视频、 游戏 投屏到 HUD 上,视觉效果大约是75米外的五十多寸大屏。
而手势控制不再单纯依靠摄像头,利用毫米波雷达技术,可以让手势控制更加精准。
语音控制方面,增加了“唇语识别”,不说出口也能识别你想说什么。这项功能既可以单独使用(车内噪音大时或需要安静时),也可以作为语音识别的辅助,进行多模态语音识别。
当然,这些功能并不是一定会出现在某款车型上,要看车企提出的需求,与华为深度合作定制,小伙伴们最期待哪个功能?
其实极狐阿尔法 S 这款车无论是车机还是自动驾驶能力,确实都很强,但让极果君觉得真正厉害的,其实并不是能力的强弱,而是这样的车,年底就能以一个现实的价格开上了。
阿尔法 S 华为 HI 版的售价为3889-4299万元之间,确实算不上便宜,但如果你想一下那几颗激光雷达与自动驾驶能力,还有这款鸿蒙车机后,也确实很难说它贵。并且这款车预计在今年年底就能交付了。
这就是华为的长处:多项关键技术及软硬件都是自研,直接把成本拉了下来,这样才能快速的投入到市场当中去。
这款鸿蒙系统的车机也一样。为什么此前传统车企造出来的车机多数都很难用?原因很简单,车企没有能力也不想为车机进行那么大的投入,想做出一款好用且能够持续升级的车机系统,没有千人队伍几年打磨,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对于华为来说,这不都是“现成的”?无论是 *** 作系统还是应用生态,有很多底层技术直接拿过来用就行。而且这一套车机系统还可以卖给多个厂商来均摊成本,据了解,华为目前也在和广汽、长安等车企进行深入合作。也就是说,华为的这些技术,以后能在很多车型上都用上了。
近年来,华为逐渐进入了“车圈”。不过极果君觉得,其实不是华为想进入“车圈”,而是车的跑道,逐渐和华为的跑道有了重合。
科技 化、智能化、数字化等等都是智能 汽车 的发展方向,也恰巧是华为一直以来的研究方向。未来的 汽车 会变成 科技 、智能化主导吗?极果君等着小伙伴们的见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777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