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支持这个政策。从上海作为先行城市开始,垃圾分类开始执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效果,但是随着慢慢的政策放松,大家又开始恢复老样子了。这是要一下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如果不进行一些强硬的政策配合,是很难有效果的。
垃圾分类是未来必然的趋势,我们已经比其他国家慢了很多年。现在的垃圾制造速度可以说是“飞速”了,如果还不想一些办法进行控制,未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无比糟糕。
现在的疾病如此多,不可否认这也都是我们之前造的孽。我所在的是二线城市,去年8月份就开始执行垃圾分类。刚开始时执行得还不错,迅速建立起了垃圾小屋,规定市民投放垃圾的时间是早上和晚上的6-9点,其余时间垃圾屋不开放,市民也不得随意丢垃圾。
每个垃圾屋里都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和可回收垃圾桶,刚开始时强制要求每个市民都必须要按规定投放。若是没有事先分类好的,必须要当场分类。虽然刚开始怨声载道,但是慢慢的也有了起色。
今年疫情之后大家就开始慢慢放松了,垃圾屋里的工作人员对大家也没有那么严格了,于是大家又开始把各种垃圾都混在一起。只有一部分人还在坚持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
虽然每个垃圾屋外面都安装了摄像头,但是非投放时间大家还是会把垃圾放在垃圾屋的外面,放下就走。等到垃圾屋开放的时间,就由工作人员或者志愿者把垃圾放到桶里。
上海当初为了强制推行垃圾分类,对不少单位和个人都开出了罚单。我觉得其他的城市也可以效法,刚开始强硬一些,让大家慢慢养成习惯。
小区没有垃圾站一般都是由物业公司进行管理,收取卫生费,将垃圾收集起来送到垃圾中转站。通常情况下,小区的垃圾都是集中到一起再送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集中焚烧。
生活垃圾分类的核心就在于:定时定点投放。这样就需要建设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也就是俗称的垃圾房。实际情况是,各个小区垃圾房的建立进度有差异,有的小区已经建成,有的小区正在建,有的小区还在选址中。
选址
选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所面临最主要的问题是不少居民担心垃圾房不卫生、有异味,所以并不接受建在离各自所在楼栋的周围。但是,不建在楼栋附近,又会产生“距离太远、扔起来不方便”的问题。
在选址上,可以由社区、物业企业、业委会进行三方联合牵头,通过前期勘测、考察等,根据征询结果少数服从多数原则,选取得票数多的点位建设垃圾分类点。
所以,选址是一个权衡考验,物业企业需要做的,便是综合评估业主需求,把业主的想法与企业的合理建议,传递给相关负责部门,便于其参考,从中寻求折中/平衡方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