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展最好的产业是什么产业?

日本发展最好的产业是什么产业?,第1张

日本三大产业:

1、70年代以后,汽车业取代了钢铁业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

2、年产值230万亿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产业:动漫

3、电子产业日本是世界上数字媒体产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成为日本目前三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瑞萨电子正式宣布收购IDT。根据协议,瑞萨电子将以每股4900美元的价格,总股权价值约67亿美元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IDT。瑞萨方面表示,本次收购是嵌入式处理器和模拟混合信号半导体两大行业领导者的整合,双方通过各自优势产品能够优化高性能计算电子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这是继早两年收购Intersil之后,日本巨头的又一单重磅交易。

但其实回顾过去几年日本芯片企业动态,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企业正在通过收购和合作等各种方式,增强芯片产业的实力。在经过一系列的 *** 作之后,他们似乎离其目标也越来越近了。不过在谈这个之前,我们先解一下日本集成电路产业的辉煌史。

曾占全球芯片半壁江山

回顾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史,日本是唯一一个曾经有能力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国家。

1990年到2017年的全球不同地区的IC销售走势

根据ICinsights的数据显示,在1990年,日本IC市场的份额(不包括代工厂)高达49%,远远超过第二的美国的。当时的NEC、东芝、日立、松下等厂商依赖于产品的技术和价格优势,在全球制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从Gartner的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1990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半导体厂商中,有一半厂商是来自日本;如果单统计前十的半导体厂商,更是有六家是来自日本,前两位分别是来自日本的NEC半导体和东芝半导体,与排名第三的摩托罗拉半导体相比,优势明显。

1990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半导体厂商

纵观日本半导体的发展,这个成绩主要与他们从八十年代开启一系列推动计划有关。

集成电路是由德州仪器工程师杰克·基尔比在上世纪五五六十年代发明的,并在之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而美国也一直处于全球领先的位置。虽然日本也很早就聚焦集成电路产业的研究,但是与美国相比,仍然差距很大。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日本计算机产业还整体落后美国十年以上,为了寻找超越的机会,日本产学研将目光投向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

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与NEC、日立、三菱、富士通和东芝五家日本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日本通产省的电气技术实验室,还有CDL(由日立、三菱和富士通联合组建)和NTIS(NEC和东芝联合组建)这两个研究机构联手签订了VLSI研究协会,计划投入306亿美元去钻研VLSI。

经过十年的合作,VLSI研究协会共申请了1000多项专利,其中600多项获得了专利权。这些技术让日本在DRAM产业获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后来日本在八九十年代打败美国,成为全球DRAM老大,就是依赖于此时打下的基础。

从某个角度看,VLSI计划奠定了日本整个微电子产业后来发展的基础。

但日本方面也看到,虽然通过VLSI项目的实施,提升了整体的技术水平,但是日本企业仍然需要面对如何进一步提升公司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问题。于是他们选择了通过进攻半导体掌握核心的方式。以NEC为例,这个日本领头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营收只有38亿美元,但通过与美国惠普和贝尔等诸多公司合作发展半导体技术(仅仅在1987年合作项目就达到100项),让他们在短短八年内,将销售额提升到219亿美元。

按照NEC的说法,合作的意图不是仅仅为了解决某些具体技术,而是定位于技术的入口,为了获取进人新领域的技术能力而进行合作。

正是在这些方针的领导下,日本打造了一个巨大的集成电路航空母舰。

美国回击

根据国君电子的统计显示,1970年~1985年的15年间,日本电子产业产值增长5倍,内需增长3倍,出口则增长了11倍之多。在DRAM市场中,日本企业从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开始快速成长起来,并凭借兼具高质量和成本优势的产品迅速渗透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从64KB时代到1MB时代,全球最大供应商一直被日本企业牢牢占据。

日本电子产业产值、内需、出口值

1986年,日本企业在世界DRAM市场所占的份额接近80%。前文也提到,在九十年代初期,日本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巨大号召力。上文的ICinsights统计数据也展现了日本到1990年,芯片的全球占有率依然高企。

作为集成电路发明者的美国,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下,他们从上世纪八十年中期就开始了回击。

资料显示,1985年美日就开始就半导体问题进行谈判。当时美国向日本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求他们将美国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提升到20%~30%,并建立价格监督机制,终止第三国倾销。虽然日本人当时极不情愿,但是他们还是接受了这个苛刻的条款。

但到了1987年,美日的贸易逆差进一步拉大,且其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份额并没有提升。为此山姆大叔再次旧事重提,与日本开始了第二次谈判。当时的里根政府要求日本必须改善市场准入和停止在第三国倾销。再加上后面的一系列半导体协议,到了1996年,日本的半导体已经今非昔比。全球半导体龙头的位置,也在1992年被美国Intel反超。

市场需求的转变,也是造成日本集成电路产业现状的其中一个原因。

从九十年代开始,以PC为代表的新型通信设备的兴起,掀起了CPU竞争,日本没有设计,后来的智能手机时代,手机SoC和基带等产品,日本也错失。甚至连最近几年大红大紫的DRAM和NAND Flash,日本也被韩国抢了风头。甚至在后面火遍全球的无晶圆设计领域,日本也没有赶上。

自从张忠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创立了台积电后,集成电路产业从以往的IDM模式进化成Fab和Fabless分立模式,如Marvell 、英伟达、高通和MTK等一众Fabless兴起,并创造了不菲的市值。但在日本方面,出了一个MegaChip之外,似乎找不到第二个知名的Fabless。

按照ICinsights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日本在IC市场上的份额(不含晶圆厂)只有7%,曾经领先全球的NEC、日立、三菱和松下已经不再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上。按照ICinsights的说法,这主要是以韩国IC供应商在存储方面的竞争有关。他们认为,由于激烈的竞争,导致日本供应商的数量减少,垂直整合业务的六十,错失了为几个大容量的终端应用提供IC的机会,再加上他们转向Fab-lite的商业模式,降低晶圆厂和设备的投资,进一步削弱了其竞争力。

“2017年日本公司仅占半导体行业总资本支出为5%(比去年的IC市场份额低2个百分点),远远低于1990年代表的51%的支出份额。”ICinsights报告里面说。

在这里,我觉得需要特别强调一下,衰落是指日本在集成电路方面,虽然日本现在依然有几家厂商在全球拥有不错的地位,但与他们的巅峰相比,这种差距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由于日本多年在材料、被动元件和设备方面等产业的研究和积累,在硅片和半导体设备领域的地位也是名列前茅的,但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合作收购

拥有深厚基础的日本,对集成电路市场的渴求自然不止于此。近年来,总部位于日本的村田、瑞萨和TDK等一系列厂商的动作频频,昭示了日本对复兴本土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

首先看一下村田。

根据村田官方的数据显示,过去几年,他们的营收在波动上升中,尤其是在2018财年,得益于MLCC等被动器件的火热,村田扭转了前一年的颓态,业绩继续上升。

村田过去几年的营收走势(按产品划分)

从上图可以看出,虽然村田近半的营收都是由元器件贡献,他们在通信模组方面的营收,还只能在逐步攀升。除了本身的产品研发投入外,收购在其这个业务的营收增长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动能。

回顾过去十年,村田收购了VTI、C&D Technologies、瑞萨电子PA业务、TOKO、 RF Monolithic、Primatec、Perrgrine和IPDiAS等公司。除了进一步补全其被动元器件生产线,村田正在面向未来,拓宽其在多个领域方面的产品线。

村田在2007年到 2016年的营收

我们知道村田在MLCC方面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近年来他们也将MLCC的影响力拓展到汽车领域。除了这块以外,他们进一步加强其汽车方面的影响力。

2017年3月17日,宣布以6200万美元将美国半导体企业Arctic Sand Technologies纳至麾下。后者是由MIT成立的初创企业,主要产品是高效能功率半导体,主要是依靠高性能电容的搭配来强化电流控制能力。村田作为高性能电容大厂,配合Arctic Sand Technologies的功率半导体,可望制成高效能功率元件,甚至结合双方的特长,研发出比现在性能更好的功率模组,为自动驾驶汽车的爆发做好准备。

来到RF方面,村田在2011年收购了瑞萨电子的功率放大器业务,2014年又收购了美国无线IC厂商Peregrine,结合他们在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方面的实力,加强他们在RF前端设计方面的能力。

至于更早前收购VTI,加码投资,扩展MEMS传感器方面的产品线,也是村田的另一个方向。

另一家公司瑞萨,作为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和通用电子方面等多个应用领域的MCU/SoC的领导者,也在继续补全产业版图。

2016年9月,瑞萨宣布以3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芯片大厂Intersil,后者作为电源管理/混合信号IC的领导者,在其所在的领域上有很深的积累。而瑞萨方面则在MCU方面有很大的份额。IC Insights的资深分析师Rob Lineback指出,Renesas能因此取得电源管理技术,并扩展在汽车、甚至航天领域的更多业务,特别是在日本以外市场。

在昨日宣布收购IDT之后,瑞萨方面表示,后者在模拟混合信号产品,包括传感器、高性能互联、射频和光纤以及无线电源,与瑞萨电子MCU(微控制器)、SoC(片上系统)和电源管理IC相结合,为客户提供综合全面的解决方案,满足从物联网到大数据处理日益增长的信息处理需求;IDT的内存互联和专用电源管理产品有利于瑞萨电子在不断发展的数据经济领域实现业务增长,并加强其在产业和汽车市场的影响力。

更早之前,也有传出瑞萨收购Maxim的流言,但这个被双方否认了。从瑞萨电子的频频动作,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厂商的迫切。

TDK,同样作为日本原器件市场一个举足轻重的企业,他们也在加紧布局。

TDK过去几年的营收数据

一方面,TDK通过收购InvenSense、ICsense 和Chirp Microsystems,壮大传感器阵容。其中是一家在2003年成立的新创公司,是加速度计、陀螺仪、电子罗盘及麦克风等MEMS传感器市场领导企业,具有扩展性非常好的CMOS/MEMS平台,并且曾是苹果(Apple)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在被TDK收购后,依赖于其CMOS/MEMS平台技术本身,他们将能合作开拓无人机、VR/AR以及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市场。

专攻ASIC开发与供应,以及客制化IC设计服务ICsense总部则位于比利时鲁汶,公司拥有欧洲规模最大的无晶圆厂(Fab-independent)设计团队,核心专业能力包括传感器与MEMS介接、高压IC设计、电源与电池管理等,为汽车、医疗、工业与消费性市场研发并提供客制化的ASIC解决方案,这会是TDK业务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Chirp Microsystems则是高性能超声波3D传感器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他们的产品相比现有技术尺寸更小、功耗更低。能为AR/VR(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以及智能手机、汽车、工业机械以及其它ICT(信息和通信技术)等市场提供广泛的应用。

另外,TDK还和高通合作成立RF360,布局RF前端市场。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到,以以上厂商为代表的日本厂商正在为汽车电子、物联网、传感器和5G等技术和市场蓄势。而我们知道,在经历了PC时代、智能手机时代之后,以上领域正成为全球半导体厂商关注的重点。其他无论是高通企图收购NXP、NXP收购飞思卡尔,还是英飞凌收购IR,软银收购ARM,都是瞄准这些目标而来。而日本集成电路产业正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加倍努力。

1物联网:物物相联的网络,日本叫泛在网,就是无处不在的网络。远景目标就是可以给任意物体,比如汽车、冰箱、门锁。。一个身份标记,通过各种感知手段(如传感器、射频技术、芯片技术等)获知物体的状态和参数,并通过网络(有线和无线)传输,经过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并实现相应的功能。比如:下班前在办公室就可以把汽车的空调开开,预先降温;在办公室就可以知道家中是否有陌生人闯入等等。2因为这是一个涉及几乎所有领域的概念,所以可以与任何专业都有关。物联网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感知层、传输层、应用层,所以涉及的专业可以分为三大类:感知类、传输类、应用类。感知类就是数据的采集,包括各种传感器、射频技术、芯片技术;传输类:就是网络数据传输。应用类:物联网在哪个领域应用就需要哪个专业的人才。比如车联网,需要汽车相关;房联网,需要物管、建筑等相关专业;。。。

在这个互联网领域,美国,欧盟,日本还有中国,做的这个战略目标大体相同,美国呢,主要是提出这个制造业回迁美国,然后大力打压中国来做这个竞争,欧盟呢是持一个全球合作的太多,日本呢,想在这个上面呢也分一杯羹,中国来说的话,五季目前呢是全球最领先的。

本文为人民邮电报社《通信企业管理》杂志2017年第3期约稿,略有修改。

作为基础通信服务的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在传统的IDC业务基础上进行了云计算为突破口的转型升级,加快了云资源池或者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正是基于管道的特殊地位,电信运营商天然就是一个大数据仓库。但是,由于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应用服务领域的努力总体上不够成功,其大数据的类型又与互联网企业的大数据类型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已经如火如荼的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并非那么轻松。如何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服务,这还是电信运营商的短板。实际上,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并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更多的价值,还有一些课要补。本文试从这个角度做一番探讨,也建议电信运营商“不畏浮云遮望眼”,在行业纷呈的概念面前,能够沉下心来把一些基础功课补好。否则,再错过大数据精准服务,那就只能安安心心做好管道了。而这些基础功课,在笔者看来,主要体现在对用户的不甚了解上,对于用户,没有做深入的分析。

一、基础业务的用户分群和经营不能体现智能管道的能力

为了更加直观,关于这一点,用电信运营商当下最寄予希望的流量经营的实际问题来做说明。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6年月户均移动上网流量超过1G,较2015年增长一倍多,流量消耗的增长对总收入增长的拉动效果显著。但随着政策层面持续的“提速降费”,以及运营商之间的激烈价格竞争,为了进一步提高流量消耗,电信运营商在针对个人用户的流量刺激方面,存在一种越来越不太正常的情况,可以说几乎已经到了非常明显的骚扰用户的地步了。这种骚扰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管是节假日还是平时,没完没了的流量优惠包的群发短信推送。

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抱怨说:“我已经是每个月十几个G的套餐用户了,为什么还是不厌其烦向我发流量包优惠信息。这哪里是精准营销,这就是骚扰嘛!”显然,电信运营商这种持续近乎骚扰的群发短信方式倒是比较典型地定义了目前精准营销的实质——精准骚扰用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典型的在基础业务上对用户没有做分群的基础功课。没有对用户的流量套餐和实际的流量消耗的基本情况做有效的数据分析,没有对用户超用流量套餐和订购加餐包等的行为有更有效的数据分析,因此在短信群发资源近乎无成本的情况下,就不区分用户的类型,全量发送各类流量优惠套餐包短信。可能会有一些用户因此而额外订购,但更多的是一种骚扰,特别是在用户升级为4G网络用户,套餐内流量包已经够大的情况下。

因此,在这类基础业务服务方面,大数据服务的首先是用户分群,做到首先不大面积骚扰用户,而后才是精准服务的问题。

二、互联网应用服务的用户信息孤岛严重

电信运营商在互联网应用服务上,除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之外,自身通过基地及公司化方式在视频、音乐、动漫、游戏等热门的领域都先后投入了较大的资源发展用户。这些用户与互联网公司的用户相比,其用户信息往往是分散在各基地/专业公司,各省份地市公司,各数据信息中心等的。对于用户画像的数据标签的规则各不相同。因此,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应用服务的用户的数据信息其实是一个个孤岛。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就需要补大数据服务所需要的最基础的数据标签,其次才是数据标签的数量和质量的优化问题。

以中国电信正在开展的账号经营工作为例,中国电信在深入研究互联网企业如腾讯的QQ账号体系、微信账号体系、网易通行证体系和微博账号体系后认为:随着互联网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电信运营商以手机号码为基础的账号体系,由于具有实名制、网关认证、SIM卡等多重手段,与互联网行业现有的账号体系具有明显的差异化。因此,尽管电信运营商在前一轮的互联网行业应用的竞争中没有取得相应的地位,但是随着智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重新打造一套以手机号码为基础的账号体系,仍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与目前互联网行业主流的账号体系形成差异化能力和互补关系,特别是今年315晚会人脸识别反映出来的认证登录的安全问题,更是给电信运营商基于更加安全快捷的免密码认证登录提供了新的机会,而这种方式在技术上的实现也是受到目前主要互联网公司认可和欢迎的。中国电信近年来一直在开展以天翼账号为基础的统一账号体系的能力建设工作。从而把原来各集约化的专业公司的互联网应用以及后续新上线的互联网应用都纳入到这套帐号认证登录体系中来,甚至要在固话、宽带、IPTV、移动电话等基础电信业务上也以这套账号体系来统一。从大数据精准服务的角度看,这实际上就是在补基础课。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也都在推进与中国电信天翼账号类似的账号统一的工作。

显然,电信运营商如果能够内部统一各业务的账号认证登录,将打造一套与目前的QQ、微信、网易通行证、微博等主流账号并行的新的在账号体系。从而与行业主流应用进行合作,例如中国电信与今日头条的合作。如此,电信运营商才能获得更多有效的自营互联网应用的用户行为数据和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用户行为数据。从而为互联网应用的精准服务提供数据基础。

这也是电信运营商从过往的所谓基础电信服务的用户经营向互联网应用服务的账号经营的转型的关键。

三、后向经营关键是大数据,否则是换个方式做“流量贩子”

不能把大数据的服务能力嵌入进去,则电信运营商的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创新,就只是换个方式继续做“流量贩子”!这是笔者根据多年对电信运营商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创新观察后,在不同场合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

在“提速降费”的基本政策下,加上技术的进步和网络能力的提升,流量经营无论是前向模式,还是后向模式,都不可避免的会持续受到流量单价下降的影响,这也就意味着今后的流量经营工作会更加困难,流量消耗会继续高速增长,但是相应的收入增长有限,甚至在局部方面或者个别地市还会出现流量消耗增长而收入下降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已经开展了三年多的流量后向经营的业务,从收入增速上看都是倍增的高速,但这仍然主要是来自行业的拓展。并不是如当初对流量后向经营业务的规划中所期望的那样,即能够通过流量后向经营模式的创新,取得如同互联网行业那样的后向模式的更高的价值的提升。

没有取得这样的预期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的后向经营业务还没有在流量基础之上充分注入大数据的能力。因此,表现在主要还是以售卖裸流量为主。一方面流量后向经营模式的用户群没有有效抓住,另一方面对已有的用户同样存在如前面所说的对用户的基础数据标签工作的缺失或者不足的问题。这和用户数据分散形成孤岛的情形是一致的。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电信的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创新的产品——流量宝,在基于流量后向经营的基础之上,注入了更多互联网大数据的元素。因此,能够相对比较好的跳出纯粹的流量的玩法,带来更高的价值。这是一个不错的案例,但是,同样仍然存在对用户数据标签不足的问题。

四、电信运营商对于大数据资产的运用的组织方式需要优化

前面三条,无论是基础电信业务的用户,还是互联网业务的用户,以及流量后向经营模式创新的用户,对于这些用户的数据标签的能力不足是造成电信运营商在大数据精准服务方面能力几个具体表现。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数据割裂?个人认为,这和电信运营商的组织生产方式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基础业务,还是创新业务,由于电信运营商的体系过于庞大,除了集团公司、基地/公司化的基地和各省分公司之外,还有各类业务运营支撑单元或者中心,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运营商的大数据资产的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在原有的业务基础上进行集中梳理、规范等工作实际上不可能,如前文所提到的数据标签各省五花八门。而重新起一套新的规则,要么遭到各单元的各种实际困难的拖延,要么缺乏强有力的力量推行。

因此,归纳起来,个人认为,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精准服务要提升,要给电信运营商带来更高的价值提升,就首先必须补齐在用户基础工作上的不足。而要补这个功课,最重要的是对大数据资产的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化。而中国电信以综合平台开发运营中心这个比较互联网化的专业机构的方式的尝试,或许更能够给运营商行业带来更多经验。

原创:笨手蛇;转载请注明出处、原创作者,否则为未经授权

实话实说,靠吃老本,日本现在还可以排二流国家之列,第一梯队里没有它的位置,只有中、美两国。而在二流国家中,它也排在德、英、法之后的中间位置,而与韩国、以色列、俄罗斯、瑞典等国有一拼。德国的 汽车 工业强于日本,机电产品也强于日本,就连日本引以为傲的电子工业,德国也不输于日本,只是德国的先进体现于工业加水平上,日本的先进却用于家用商品上,离人们的日常生活更近些。而英法在航空工业方面侧要领先日本至少五十年。

俄罗斯的航天、航空、军事工业日本很可能永远都赶不上了,以色列的军火工业也是日本望出莫及的,仅就防空装备方面,日本恐怕也没有机会追赶了。韩国的造船工业早已经超越日本,智能家电产品甩下日本几条街,一个三星赢过日本不知几个来回,芯片制造领域日本就永远都没有机会了。最后一下北欧小国瑞典, 汽车 业并不输于日本,沃尔沃品牌享誉世界,鹰战机日本无法独力与之相比,日本相对瑞典的优势大概只在人工智能领域吧?

但再过十几年由于日本政府近二十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必会引发 社会 资本流通短缺,结果导至国内通货极度萎缩, 社会 购买力会自由落体式的下降,企业研发经费短缺使其 科技 水平近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在出口贸易上,由于日元流通大量减少,必会大幅度升值,从而造成出口商品价格大长,出口贸易额会严重萎缩。日本经济在这种双重夹击之下,必然会陷入崩溃式的循环下滑模式。

二十年后,日本的 科技 水平只能去三流国家队伍里找位置去了,印度也有可超越它。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比非洲内陆国家强许多。

日本在尖端机床、机器人、环保节能等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这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不少。但建国以后,我国的 科技 也在飞速前进,尤其是改开以后,可以说日新月异。

很棒!

日本 科技 创新也是非常棒的,七大未来领域日本已经占据了行业前三甲的地位,中国稀土原材料,经日本加工后,才能提纯技术,日本工业转型升级为产业上游端,控制住了很多行业,必须要日本原材料才能生产的窘迫处境。由于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三倍,也使日本产业化危机空前高涨,但日本产业转型为前沿高 科技 产品的核心技术,潜心研发核心技术。总之美日欧,日本是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高国家之一,足可以证明他的发明及行业领先地位依然巩固。很多技术超过德国。

我们知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长期陷入滞涨阶段,其GDP水平也被中国超越。在许多人的眼里,日本的实力已经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了。尤其是中国有了华为这样的公司以后。但是事实绝非如此。

就拿高 科技 公司为例,提到中国 科技 公司,你会想到华为一个,而日本的知名企业有多少呢?索尼、东芝、夏普、松下、尼康这些名字哪一个都具有世界影响力。虽然日本近年来有些默默无闻,但从2000年开始,19年时间日本就拿到了18个诺贝尔奖,有没有让人觉得细思极恐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日本的真正实力。

在目前世界 科技 最前沿的位置,日本从未落后过。比如日本此前就发射了一颗小行星探测卫星,不但成功在小行星上实现了登陆,而且还能采样返回,这是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的?我们现在连从月球上采样返回还没达到。窥一斑见全豹,日本到底隐藏了多少技术,这是目前的一个大谜团。但日本夸张的是,他们不但精于钻研,而且踏实肯干,这些科学技术在日本被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才造就了日本高 科技 公司遍地开花的局面。

实际上,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肯定对自己的技术有所保留,因为日本不能挑战美国在高 科技 领域的地位。但是日本这个擅长隐忍的国家,很快就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向零部件制造业领域和材料领域,这些相当低调的方向发展,不跟美国抢风头。

现在的日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端零部件供应商,包括目前世界顶级的碳纤维,制造OLED屏的沉积系统镀膜机,永不松动螺母等,这些都是日本可以笑傲全球的高端零部件,美欧国家只能向日本求购。至于半导体领域,那就更夸张了。日本几乎在半导体领域的所有高端材料上都实现了世界顶尖,比如硅晶圆、光刻胶、键合引线、模压树脂等,有些甚至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份额,如果没有日本提供这些材料,全世界的半导体发展都要退步好几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本在高端机床领域,当然也是世界领先。所谓高端机床,是指用来生产极其精密仪器的机床,比如潜艇螺旋桨,航空发动机等,机床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性能。在高端机床领域,能够跟日本一较高下的只有美国和德国,这可是实打实的实力,可不是一点点GDP就能取代的。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日本掌握了这样强大的实力呢?我认为,核心还是在于教育。

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在教育上的投入其实并不多,但日本教育的水平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这从日本茫茫多诺奖得主和高级工程师中就能体现出来。很多人去日本 旅游 的时候,都会觉得日本这个国家非常有秩序,孩子们很独立也很有礼貌,这就是日本教育造就的。日本教育界始终秉持这一个态度,那就是不能为孩子安排以后的人生,而是让他们自己成长,学会生活,掌握知识。

实话实说,日本是除了美国独占第一之外的第二梯队里的佼佼者!与中国大陆耀武扬威的风格恰恰相反,日本往往给人以藏锋露拙的印象。数控制造涵盖电气 *** 作系统,测量反馈系统,机械液压传动系统均世界一流,国内很多设备大量采用日系装备。其它领域譬如 汽车 制造,芯片研发制造,基础材料应用,医疗 科技 ,高等教育体系等均世界一流。

总结:

1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同时却越来越称不上是个科研强国。

2日本正从一个科研国家退化为一个纯粹的制造业国家。

3相比“ 科技 强国”这个称号,如今“ 科技 大国”的称号才更符合日本的现状。

但日本仍旧具备众多的优势产业。

包括合金、机床、 汽车 、轮船、精密仪器、相机设备、半导体材料有极高的地位。

日本也是目前能发射巨型火箭技术的国家。

欧洲德国、英国的制造业也很强,但仍旧在众多领域存在感不强,尤其是火箭技术,欧洲必须联合开发。

(1)日本,它在国际舞台上一直相对低调,给人的印象是发达国家衰落。过去20年来日本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2015年,中国科学院合作伙伴汤森路透在日本发布了今年日本的TOP100:,日本40,美国35,法国10,德国4,瑞士3。日本在2015年之前超过了第一。美国已成为最大的创新国家。多年来,日本长期以来一直抛弃家电行业,这是一个低端产业,并全力致力于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机器人技术,下一代基因组技术,自动化运输,储能技术,3D打印。新兴领域,如下一代材料技术,非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资源再利用。过去20年是日本成功经济软着陆的20年,日本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艰苦奋斗已有20年。在世界排名前12位的地区,日本是世界前三,而且一些地区正在引领世界。在未来世界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美国和日本将分裂世界。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秩序不是偶然的,日本,美国和欧洲可能会成为新的排名。日本目前正处于蓄电阶段,到爆发时,日本在最初几十年的技术储备将使日本成为世界头号技术强国。在技术研发方面,日本的四项指标均名列前茅。首先,研发支出占全球GDP的最大比例。其次,企业主导的研发支出占全球首个研发支出,日本的核心技术专利占全球的80%。上述和第三种是专利授权率为80%。这也将使日本的技术在未来将是世界上唯一的一步,除了丰田,松下,索尼,佳能等这些熟悉的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可以说是“无冕之王了”。

(2)未来将是大数据的时代,作为其关键的云计算,日本被评为世界上第一个云计算技术和云应用环境的国家。阿里巴巴官方介绍的第一和第五是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和法国,巴西是最后一个,中国是第四个,印度是第六个,俄罗斯是第九个。许多人对特斯拉高度自动化的电动 汽车 生产线感到惊讶。事实上,特斯拉只是从丰田购买二手生产线。今天的世界高 科技 公司严重依赖日本。如果没有日本的高精密设备和配件及解决方案,三星,英特尔,苹果,高通等将至少回归10年。就Apple而言,1000多个核心组件中有一半以上来自日本,而中兴通讯大约四分之一的手机是日本手机。华为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的骄傲,也被日本人发展成为杰作。亚洲新闻社社长徐静波表示,华为没有购买日本生产线,而是购买了日本人。此外,华为还在日本横滨设立了研究所,并招募了400名日本手机工程师,帮助华为开发智能手机。 OPPO现在看到了华为的成功,并开始在日本建立一个研究所。除了手机,还要看看英特尔的PQS奖项。只有收入超过成本和产品质量80%的公司才能获得此奖项,而日本占多数,远离其他国家,甚至美国。最直观的证明大多数人都看不到科学和技术的存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创立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白人创立了诺贝尔奖,截至2018年,日本。已经赢了24,其中不包括2名美国人和1名英国日本人。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几乎每年都有一人获得诺贝尔奖。 2001年,“50年50年诺贝尔奖”计划得以实现。前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3)众所周知,中国的稀土资源一直限制对日本的出口,因为它是许多高 科技 不可或缺的元素,只有美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才能将稀土转化为黄金。至于日本老龄化等人口危机,面对强大的日本技术,这不是问题。世界上50%的机器人来自日本,而日本未来50年的目标是用劳动力取代1000万工人。危机,到那时,日本机器人将成为世界上最便宜的劳动力。即便是刘强东也不是说在未来5〜8年内,交付将完全被机器人所取代。当日本的技术主宰世界时,其海外净资产是世界上第一。为了克服日本缺乏资源的弊端,日本政府长期减少对企业的税收,鼓励资本产出。如今,日本的海外资产已超过10万亿美元,几乎是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两倍,后者已成为日本最强的潜力。 。作为21世纪的务实国家,日本正在培养其雄心壮志,努力争取未来世界科学技术的最高点。所谓的衰落正在隐瞒国家和民族带给世界的形象,掩盖其背后的真正狡黠

日本的 科技 相当的发达,有着非常强大的工业基础,电子电器机械等许多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还是行业领先,日本的企业在研发上投入的经费与人力也是非常大的,并且日本人对待工作也是一丝不苟!

应该说日本 科技 水平比较高,处于世界二流。

要说传统的制造业,日本应该算是世界前列,主要分布在欧美前苏联日本,这与国民受教育程度,可提供的劳动力以及国民思想开放程度新观念等等有很大关系,制造业技术难度不大,具备一定的条件就能完成从农业化上升为工业化国家。

真正的 科技 水平,并非传统意义上讲的精密设备机床,大型装备,一些民用品领域的低技术商品。而是 科技 塔尖上的太空,深海以及人体等等未知的领域, 科技 水平往往最先表现在军事装备上,瞧瞧德国国防军与日本自卫队手持的步q,简直不能用代差去形容了,至于坦克就飞机就不说了。排除掉传统民用品低端技术,实事求是讲日本 科技 水很一般, 科技 发展最高的国家应该归属于美国和前苏联,如今的俄罗斯确实有点落伍了,日本 科技 水平排到世界二流水平已经是有点抬举了。

欧美日本传统制造业方面的领先并非大家所想象的那么了得,否则美国也不至于一再丢弃,只要持续提高教育水平,参与世界产业分工,如今的韩国 科技 水平就有后来者居上的架势。所以中国制造业与老牌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只是时间问题,并非什么难于逾越的困难。

中国能否掌握新能源智能化以及网络 科技 至关重要,至于传统 科技 将来会有许多国家参与进来,红海是难以避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848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 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