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智能音箱市场发展分析:鉴新品,看趋势

2018年智能音箱市场发展分析:鉴新品,看趋势,第1张

基于人工智能这个大风口,2018年智能音箱市场呈井喷式爆发。天猫精灵、小米、小度等品牌相继推出新一代智能音箱产品,华为、三星、苹果等 科技 大佬也纷纷宣布进军智能音箱领域,先后发布旗下“处女作”。

据美国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发布的《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场报告》显示,全球智能音箱出货量第三季度达到2270万,同比增长197%,创 历史 新高。

为此,我们对2018年发布的智能音箱新品做了一个简单的汇总,并总结出几条智能音箱的未来发展趋势。

智能音箱未来发展趋势一:可视化智能音箱或成时代主流

在《2018年智能家居市场热点 都写在了这27个关键词里》一文中,《智能家居》杂志指出附屏音箱可以打通语音控与视觉联动,实现非常好的有机整合。

在屏幕方面,可视化智能音箱对比普通智能音箱,犹如电视机异于收音机一般,加入视觉元素后,不但更贴近用户的使用习惯,还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多可能性及趣味性。

如今,可视化智能音箱并不罕见。细数2018年可视化智能音箱新品,百度、Facebook、腾讯、谷歌等多家 科技 公司都已涉足其中——

1月谷歌与LG索尼联想等公司合作,推出“智能显示屏”新品;

3月26日,百度发布具备视觉能力的“小度在家”;

10月8日,Facebook正式推出智能音箱“Portal”,支持观看视频、智能拍照和视频通话;

10月9日,谷歌发布一款带屏智能音箱——Google Home Hub,该款产品是新一代家庭中心,拥有七英寸屏幕和扬声器,支持触屏功能和音量摇杆以及音频Mic的物理开关。

12月18日,腾讯也发布旗下第二款智能音箱产品——腾讯叮当,自带屏幕,搭载多款腾讯系应用。

此外,还有消息称,阿里、小米正在研发带屏幕智能音箱产品,未来苹果也有很大可能推出可视化智能音箱产品。随着越来越多巨头厂商的加入,可视化智能音箱市场或在未来一段时间迎来爆发式增长,显示技术的成熟也将无限拔高可视化智能音箱的商业化空间。

智能音箱未来发展趋势二:智能音箱或成物联网最佳入口

“IoT物联网”一词近年来被人们广泛熟知,物联网“入口”随之成为各大智能家居品牌争夺的重要战场。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手机、智能门锁等都曾被视为作物联网的入口,但它们似乎都只是在“入口”徘徊,直到智能音箱的出现。

得益于语音交互和内容服务优势,智能音箱仅凭用户一句话就可以完成新闻播报、声控购物、收听电台、预报天气等日常任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和IOT生态的完善,现在智能音箱已经可以控制众多其他智能设备,成为不同品牌、不同产品之间最佳的沟通桥梁。

虽说目前也有包括智能电视在内的多种终端设备具备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但它们始终无法摆脱外部控制源,又或者受制于体积、位置等客观因素,无法实现真正的互联互通。此外,智能音箱在价格方面,相较于其他智能终端设备,也基本处于优势地位。

眼下随着智能家居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智能音箱已经逐渐融入众多场景之中,其肩负着“物联网入口”的使命也有望早日实现。

智能音箱未来发展趋势三:从真正意义上解放人类的双手

智能音箱自诞生起,其核心价值就是解放人类双手,让人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便捷,彰显自由与随性。

纵观市面上已成型的智能音箱产品,不管是太平洋彼岸的亚马逊、谷歌、苹果,还是国内BAT、小米、华为,所推出的智能音箱产品均支持远场语音识别、多轮自然对话、自动查询天气等日常功能,或多或少都免除了人们多余的手动 *** 作。

拿天猫精灵来说,不但支持上述所有简单指令,得益于阿里巴巴强大的生态资源,用户还可以通过它完成点外卖、声纹购物等一系列复杂任务。而这些简单又繁琐的日常事务,在智能音箱还没有出现之前,人们只能按部就班,打开手机APP,选择,下单,付款,确认收货。显然,智能音箱正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演进,“开口即得”早已不是天方夜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智能音箱的潜力被充分挖掘,听音乐、看视频、打电话、百科查询、英文翻译、视频通话、控制家居、在线购物等诸多功能已经实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智能音箱离真正解放人类的双手的目标越来越近。

回顾2018年,人工智能不论是从核心技术,还是典型应用上都出现了爆发式进展。越来越多的智能音箱厂商,纷纷借助“人工智能”这个 科技 名词扩展旗下生态产品链,力求以更多样化、更智能的产品服务千万家。

物联网主要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为物联网开辟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是为什么“物流”这个词总是与“物联网”同时出现。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应用领域。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outofmemory.cn/dianzi/134856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 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